㈠ 近年来我国的三大重大科技成果
截止2018年底,我国有许多重大科技成果,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墨子号量子卫星、复兴号动车组、港珠澳大桥。
1、墨子号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在酒泉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
中国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介绍,如果说地面量子通信构建了一张连接每个城市、每个信息传输点的“网”,那么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像一杆将这张网射向太空的“标枪”。当这张纵横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网”织就,海量信息将在其中来去如影,并且“无条件”安全。
2017年1月18日,中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等单位相关领导在交付使用证书上签字 。
2019年1月31日,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中国研究人员2019年2月14日在美国华盛顿说,“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预计将超出预期寿命、继续工作至少2年以上,并展开更多国际合作。
2、复兴号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是中国标准动车组的中文命名,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
英文代号为CR,列车水平高于CRH系列。三个级别为CR400/300/200,数字表示最高时速,而持续时速分别对应350、250和160,适应于高速铁路、快速铁路、城际铁路。早期的两个型号是红神龙CR400AF和金凤凰CR400BF。复兴号CR400系列是上档时速400公里、标准时速350公里。
在350公里时速下复兴号与和谐号CRH380相比,总能耗下降了10%。复兴号从300公里提高到350公里时速,能耗大概增加20%-30%。因为京沪高铁客流量占中国高铁客流量的六分之一以上,沿线经济能力强和需求强,所以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京沪高铁逐步恢复350时速,其它线路则视条件而定 。
2018年7月1日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16辆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首次投入运营。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上运行的动车组列车已全部更换为“复兴号”。
2018年12月9日,“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项目获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 2018年12月24日,时速350公里17辆长编组、时速250公里8辆编组、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等多款“复兴号”新型动车组首次公开亮相。
3、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伶仃洋区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
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于2017年7月7日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于2018年2月6日完成主体工程验收; 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开通运营。
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南海伶仃洋后连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立交;桥隧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269亿元。
2018年12月1日起,首批粤澳非营运小汽车可免加签通行港珠澳大桥跨境段。
港珠澳大桥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以及顶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世界;大桥项目总设计师是孟凡超, 总工程师是苏权科,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是林鸣。
(1)成果大起底扩展阅读
除了以上重大科技成果之外,我国在航空航天、生物遗传学、农业发展等方面也做出了重大的科技成果。例如2017年11月10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客机C919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飞行1300公里,全面拉开试飞新征程。
克隆猴子“中中”和它的妹妹“华华”登上国际权威期刊《细胞》封面;中国首颗自主研发的电磁检测卫星在中国酒泉利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上空,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拥有这类卫星的国家;来自多个国家的专家在我国袁隆平院士的带领下在沙漠地区实验种植水稻大获成功。
这些高科技的成果,都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升带来巨大贡献。
㈡ 成果演员黑历史
严格说起来,成果算是网红转型成演员,随着诸葛大力的走红,成果以前直播的黑历史视频也被网友扒了出来,风格和现在相比判若两人。
2月3日晚,有网友发帖称诸葛大力直播随口带脏话,素质不高,和现在反差比较大,疑似人设崩塌。
视频中诸葛大力的扮演者成果还是留着一头标志性的短发,穿着白色T恤,看起来很淑女文静。
却不料,画风一转,成果突然对着直播镜头说了一句“去你妈的”,然后又说了一句“wc”,和现在的形象比起来,差别的确比较大。
不少网友也纷纷表示:“这个视频震撼到我了”“不能接受公众人物不分场合的讲粗口。”
但也有网友表示本来演员和角色就不一样,所以观众要区分角色和演员本人。
不过对于一个刚刚走红的女明星来说,这件事的确观感不太好。
成果以前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开始拍摄平面作品,成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网红。
2017年成果大学毕业后,进入到了演艺圈,也出演过几部作品,但一直没有什么水花,直到参演了《爱情公寓5》,才一炮而红,开始出名。
成果在《爱情公寓5》里饰演的诸葛大力是张伟的女朋友,不仅聪明,而且温柔理性,是一个超级女学霸。
在《爱情公寓5》里,有一幕是诸葛大力亲自上阵开挖掘机捞咖喱酱和张伟,这个片段成为了《爱情公寓5》里最经典的片段之一,成果也因此一夜爆红。
不少观众都甚至认为诸葛大力是《爱情公寓5》里人设最好的一个角色了,而且成果在剧里不仅身材好,而且造型也难得没拖后腿。
《爱情公寓5》播出后,新加入的演员都或多或少被观众批评演技烂、人设差,比如咖喱酱;有的要么就没什么存在感,融不进去。但诸葛大力却在一众新演员中脱颖而出,成果也凭借诸葛大力的好人设,与张伟组成cp,圈粉无数。
剧外的成果也看起来很文艺,经常在社交平台上写一些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也会用俏皮的口吻进行宣传,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㈢ 我国近几年来所取得的巨大科研成果
李国杰
一、 中国信息化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已确定为中国发展经济的基本战略之一。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已确定12项重点信息化工程,称为“金字工程”,包括办公业务资源、宏观政策管理、税收、海关、财政、金融监管、社会保障等信息系统,我国的信息化工程已取得明显成效。近几年来中国的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03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统计,中国信息化综合指标在全球被统计的83个国家中排名43位,比上一年上升21位,中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在全球排名35位。就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而言,中国已居世界前列。2002年中国固定与移动电话用户均超过2亿户,总用户数达4.2亿户,居世界第一;联网计算机达到2083万台,上网用户超过5910万户,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的信息化起点较低,但发展速度很快。五年来全国电话普及率从1997年的8.1%提高到33.7%,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从1997年的18.6Mbps扩大到9.4Gbps。人民群众从信息化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多得实惠。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地广人多,按人均指标衡量,中国的信息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是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条件下实施信息化建设,所走的信息化道路不同于发达国家,我们特别重视信息化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提升。为了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化指标体系,2002年成立了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并且公布了“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构成方案”,包括信息采集的信息化手段覆盖率、网络营销应用率、财务决算速度等21个基本指标以及若干评议指标和效能指标。这些指标都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制定的,是一个面向直接效益与长远效益的信息化指标,对指导我国信息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二、 中国信息产业现状
近五年,包括全球信息产业不景气的近两年内,中国信息产业保持了销售收入每年增长25%以上的高速度蓬勃发展。2002年电子信息产品销售收入达1.4万亿元,居全国工业部门之首,已成为我国第一支柱产业,其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三,其中彩电、程控交换机产量居世界第一。我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由1997年的2.3%提高到5.7%。目前营业额超过100亿元的电子信息企业有11家,其中突破600亿元的企业有两家。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聚集带。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品的重要加工基地。
中国的通信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HDJ-04型大中容量程控电话交换机打破国外垄断开始,被誉为“巨大中华”的多个通信企业实现了群体性突破。局用交换机的国产比重已达到85%以上。移动通信产品制造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突破,国产移动交换机、基站和手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50%、70%和30%。华为公司已成为在全球有重要影响的通信设备供应商,亚太地区最大的光网络设备供应商,其产品已占领一定的海外市场。中国的计算机产业以联想公司位代表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渐进式创新的道路,即“贸、工、技”发展道路。目前国产微机已经占据国内年销1000万台以上市场的绝大部分。国产服务器与笔记本的市场占有率也有明显提高。
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鼓励软件产业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即18号文),有力地促进了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近两年软件营业额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2年软件产业收入达1100亿元。国家认定的软件产业基地有11家,全国经认定的软件企业超过6000家。中国的软件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强的主要是财务、教育、杀病毒、中文处理等软件,在税务、铁道、海关等许多应用领域也开发了大量应用软件。2002年公布的“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领”确定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目标为:2005年软件市场销售额达到2500亿元,国产软件和服务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软件出口额达到50亿元,形成若干家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软件企业,软件专业人才达到80万人。
近两年国内已建成若干条0.18微米的集成电路生产线,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已从两年前的100多家增加到400多家。2002年集成电路产量已从1997年的13亿块增加到85亿块。在北京、上海、深圳、无锡、西安、成都、杭州七个城市建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即集成电路产业的孵化器,我国集成电路的产业链已基本形成。美国、韩国及台湾地区的生产、封装、测试和设计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独资和合资企业,中国将逐步成为世界IC产业的设计加工中心。到2005年,我国集成电路产量将达到200亿块。预计2010年我国集成电路产量为500亿块,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占国内市场50%,国际市场5%左右。
三、 中国信息高技术研究的主要成果
(1)863计划在信息领域的布局
国家支持的高技术研究主要体现为1986年开始的863计划。在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2001年―2005年),863计划在信息领域投入40多亿元,设立计算机软硬件、通信、信息获取和信息安全技术四个主题。计算机主题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下一代互联网、计算机软件、智能化中文信息处理和多模式人机接口以及重大示范应用等。通信主题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新一代信息网、光通信和个人通信技术等。信息获取主题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光学对地观测、微波对地观测、先进地对空观测、卫星导航定位、对地观测数据处理分析与空间信息应用等。信息安全主题主要研究方向是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关键技术、安全监管、信息安全示范工程和信息安全新技术等。各个主题主要从事具有前瞻性的关键技术研究。
除以上四个主题外,863计划信息领域一半以上的经费投入集成电路、高性能计算机和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等几个重大专项。集成电路专项包括光刻机等关键设备研制、新型半导体材料和CPU及系统芯片(SoC)设计。软件专项重点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统、桌面办公系统、数据库系统以及各种中间件。高性能计算机专项主要研制面向网格的超级服务器、网格软件,建立示范性的国家网格系统。高性能宽带信息网专项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适应Internet TV等流媒体实时传输的高性能、广域宽带演示验证网络,称为3Tnet,重点攻克T比特级智能光网络、T比特级WDM光传输,和T比特级路由器等系统设备的关键技术。目前,上述主题和专项研究正在顺利进行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2)近几年来通信高技术研究几项主要成果
2.1 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
1998年6月中国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代表中国向ITU(国际电信联盟)提出了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2000年5月被ITU批准为国际标准。2001年3月该标准又被3GPP(第三代移动通信伙伴计划)接纳,真正成为全球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选择方案之一。 为配合TD-SCDMA标准技术规范的提交,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及大唐集团做了大量的系统级与链路级仿真工作。
TD-SCDMA标准的成功,为世界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关键技术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等,已被ITU确定为超3G需要使用的技术。同时,TD-SCDMA作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方案,也将为我国移动通信产业扭转专利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到目前为止,大唐集团等单位已就TD-SCDMA标准在二十多个国家申请了三十多项专利。与其它移动通信技术相比,TD-SCDMA具有频谱利用率高,频谱使用灵活、支持不对称业务能力强、系统成本低、前瞻性强等突出优势。预计大唐公司将于2003年底推出TD-SCDMA全套系统设备和终端产品。
2.2 高速互联试验网与3G系统
为了发展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中国科技工作者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科研攻关,其中最有影响的是863计划支持的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CAINONET)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支持的中国高速互联研究试验网(NSFCNET)。CAINONET的主要目标是利用自行研制的光交叉连接设备、光分扦复用设备、核心路由器和网管系统,建立一个连接北京地区部分重要科研院所和著名高校(共13个试验节点)的基于IP、DWDM的示范网。此项目总投入超过1.6亿元,由大唐电信、巨龙通信、武汉邮电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40多家单位共同承担任务。经过两年多努力,于2001年9月底完成任务,通过验收。CAINONET是目前全球为数不多的大型宽带高速试验示范网之一,主要用自己的技术研制成功全光通信网络、高速核心路由器等关键设备和网络管理系统,研制成功16(32)×10Gbps SDH波分复用系统。此项研究共申请了50多项专利,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高速信息网络的关键技术。另一个中国高速互联研究试验网NSFCNET由清华大学等单位承担,于2000年9月开通试运行。NSFCNET传速率为2.5-10Gbps,并实现了与国际下一代互联网(Internet2)连接。
我国已于2000年6月成功开发了适应国内市场需求的实用化第三代移动通信(3G)现场实验系统,包括符合国际标准的WCDMA、TD-SCDMA、CDMA2000三种无线入网、核心网与终端设备,此项目共申请了近百项国际国内专利。3G系统今后若干年将在中国得到推广。近两年基于以太网技术的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在我国迅速发展,已成为3G技术的主要竞争者。
2.3光电子器件
我国光电子技术具有较好基础,中国科学院在光电子领域由五个研究所,现已形成光电子研究集团。武汉邮电科学院在光纤通信技术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在863等国家科研计划支持下,我国光电子技术发展迅速,武汉、长春、广州等城市都在建设“光谷”。
我国同步数字序列(SDH)光收发模块已达到国际上同类产品技术指标;密集波分复用器、光环形器、光隔离器和CATV光发射/接收机已开始进入规模生产。2000年高性能量子阱GaInNAs/GaAs激光器等光电子器件研制成功,使我国进入国际上低维材料量子阱与量子点器件研究的先进行列。国产的DWDM系统已形成产业,广东、浙江等几个省已开始16×2.5Gb和32×2.5Gb DWDM系统的建设。我国已在北京、武汉、石家庄、深圳、长春和上海建立了6个光电子成果转化产业基地,已批量生产10多种光通信器件,占国内市场30%,半导体激光器已进入国际市场。
(3) 近几年来我国计算机与IC高技术研究的几项主要成果。
3.1高性能计算机和网格研究
中国从上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研制计算机,40多年来一直没有间断,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是我国最早研制大型通用计算机的单位,被誉为我国计算机事业的摇篮。近几年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先后研制成功的曙光一号多处理机、曙光1000大规模并行机、曙光2000和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已通过曙光公司的销售到生物信息、石油、气象、税务、学校等许多行业,带动了我国高性能计算机产业。曙光超级服务器已累计销售200多套,总计算能力已达每秒几十万亿次。2001年初研制成功的每秒4000亿次的曙光3000主要用于水稻基因组的测序分析,为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率先绘制水稻基因组框图与精细图作出了重要贡献。2003年研制成功的曙光4000L海量信息处理系统,峰值速度超过每秒4万亿次,存储容量超过200TB。除中科院计算所外,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中心、国防科技大学是我国研制高性能计算机的主力军。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中心2000年研制的神威并行机分别安装在国家气象中心和上海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峰值速度达每秒3840亿次。国防科技大学1997年研制成功的银河-III并行巨型机采用可扩展分布式共享存储并行处理结构,峰值速度已达到每秒130亿次浮点运算。这两个单位科研与工程水平高,都有能力研制每秒10万亿次以上的并行机。
我国从上世纪末开始就启动网格技术研究,863计划支持的在北京、上海、长沙等地建立的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是网格计算的初级实验,实现了远程登陆与某些单一印象功能。近两年网格计算越来越受到重视,863计划启动了一个网格专项,旨在建立聚合性能10万亿次左右的国家高性能计算网格示范系统,计划在生物信息、国土资源、工业设计等部门建立几个示范性的应用网格。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开展的织女星网格研究在国内外已有一定影响。织女星网格不仅包括面向网格的超级服务器、网格浏览器、几种网格协议研究,还包括语义与知识网格研究,已率先在CACM等重要国际刊物上发表了十几篇有关知识网格的论文,引起国际同行重视。
3.2汉字识别技术
不同于由26个字母组成的英文,用计算机输入输出和识别上万个不同的汉字是在中国推广计算机应用的难题。中文的印刷体识别(OCR)和手写识别是编码输入以外的重要中文输入技术,我国在中文OCR和汉字手写体输入方面已居国际领先水平。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1985年就开发成功国内首套联机手写识别软件,随后成立了专注汉字识别技术的汉王科技公司。十多年来该软件已从1.0版升级到10.0版。目前推广的10.0版能完全识别手写行草体汉字和包含一万多汉字的大字符集,使手写输入轻松自如,微软、摩托罗拉等跨国达公司都采用了汉王科技的技术。印刷体汉字识别软件在大规模录入中差错率低于万分之一。
3.3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在科技部领导下,从1990年开始863计划开展了智能化农业示范工程,以5个高水平的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为核心,在知识获取、模型构建、知识表达、推理等关键技术突破的基础上开发了156个“高产型”、“经济型”、“优质型”实验农业专家系统,涉及粮食、果树、蔬菜、畜牧、水产等多个领域,先后在北京、吉林、安徽、云南等20个示范区示范应用。据1998年-2000年两个农业年度统计,示范面积3796万亩,辐射推广面积8504万亩,增收节支达几十亿元,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特别在云南等技术相对落后的地区效益十分明显。在技术落后地区如何推广高技术,我国的农业专家系统可能对第三世界国家有所借鉴。
3.4 CPU等核心技术研究
众所周知,我国信息领域的核心技术如CPU芯片、操作系统长期控制在Intel、微软等外国公司手里。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开始向CPU等核心技术进军,经过两年努力已取得一些初步成果。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于2002年8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款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CPU――龙芯一号CPU芯片。此芯片与MIPS CPU兼容,具有64位浮点部件,性能达到国外90年代中后期通用CPU水平。在设计中申请了十多项专利,特别是有防恶意攻击的硬件支持,在我国电子政务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峰值速度每秒20亿次运算的龙芯2号CPU预计2004年初可研制成功。再经过几年努力,我国在CPU设计核心技术上有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除龙芯CPU外,中芯微系统公司、北京大学已推出了方舟系列和众志系列32位嵌入式系统芯片(SoC),有望在网络终端计算机等方面占领市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曾开发过有自主知识产权的UNIX操作系统COSIX,但在市场推广上并不成功。近几年来,Linux的兴起为我国发展操作系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科技部已支持一些企业开发基于Linux的桌面办公系统。一些企业和科研机构已开发了适合不同应用的嵌入式Linux或其他嵌入式操作系统,与Linux应用兼容的高安全性服务器操作系统也正在开发之中。几年后我国缺乏自主操作系统的局面将有所改观。
四、信息科学基础研究的某些成果
我国的基础研究主要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支持。从1998年开始,先后有17项信息科学基础研究列入973计划,包括高性能算法,图象、语音、自然语言理解与知识挖掘,数学机械化与自动推理平台、网络环境下海量信息组织与处理,大规模科学计算,超高密度快速光信息存储,量子通信与量子信息、基于Agent的软件中间件、虚拟现实等。近几年来我国信息科学基础研究已取得不少有重大影响的成果。
(1)软件理论研究
中国最早从事软件研究的学者多数是数学家,在软件基础理论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取得了一批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
1.1可执行的时序逻辑语言与XYZ系统
容易编程的软件往往执行效率不高,曾经风行一时的函数型语言由于效率不高在市场上未取得成功。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20世纪90年代初开创性地提出并实现了可执行的时序逻辑语言与XYZ系统,较好地解决了易编程和执行效率的矛盾。近年来XYZ系统在实时控制、多媒体等领域的应用以及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可视化工具等方面有新的进展。XYZ系统是计算机编程理论的重大突破,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赞誉。
1.2 区段演算理论
实时系统的形式化是软件理论的一大难题。1991年,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人员和C.A.R. Hoare等教授提出并发表了关于作为实时系统逻辑方法的区段演算的论文,在国际上引起较大反响。区段演算是描述和推理动态系统实时行为的一种模态逻辑,它是区间时态逻辑在连续时间条件下的一种扩展,现已成为实时系统设计、应用及数学支持工具的新模型,得到国际同行的公认,已带动了国际上十几个国家的科学家参与这一方面的研究.
1.3形式语义学
进程代数是研究计算机网络、远程通信等并发现象的形式化方法,现已成为计算机科学基础研究的一个热点。科学院软件所设计并实现了通用进程代数验证工具PAM,1993年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迄今世界上唯一能直接对消息传送进程进行推理的工具VPAM,在十几个国家得到应用。该所与英国Hennessy教授合作提出并独立发展了“符号互模拟理论”推动了模态逻辑和实时进程的研究。清华大学利用拓扑学工具,引入近似互模拟与互模拟极限的概念,初步建立了并发程序的近似正确性与无限进化的理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并发计算模型的翻译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提出并开发了基于语法制导的翻译技术和证明翻译程序正确性的方法,还提出了关于形式系统序列、序列的极限以及过程模式的理论,建立了软件规约的修正演算技术。
(2)人工智能研究
2.1问题求解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
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问题求解理论中,在传统符号主义建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粒度的商空间求解模型和分层递阶的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层次信息的合成技术;根据神经网络学习新的几何表示,提出一种从上而下的构造性学习方法,与多粒度计算的商空间理论结合,能有效地处理大数据量、复杂问题的学习与分类。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独辟蹊径,创造了采用高维几何学来描述和设计人工神经网络,在神经网络计算机理论研究、设计和转化等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很大成功。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近几年在计算智能(包括模糊逻辑、进化计算和神经计算)研究方面获得了较大进展,提出了“过程神经元网络”概念,理论和应用都取得了较出色成果
2.2知识处理理论
自然语言理解是是人工智能的主要困难之一。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在知识工程和基于知识的软件工程方面作了系统的、原创性的工作,设计并主持研制了知识工程语言TUILI系统和大型专家系统开发环境《天马》, 并首次把异构型分布式人工智能和机器辩论引进人工智能领域;研制出基于类自然语言理解的知识自动获取方法,在只对书本语言作很少改动的情况下由计算机自动获取并整理含于资料中的知识,最后自动生成所需的应用软件,从而形成了一条基于知识自动获取的软件快速生成新技术路线;另一个有趣的成果是研究出能把中文童话故事自动转换成动画片的计算机动画全过程自动生成技术,在艺术创造领域内推进了人工智能。总参61研究所开展了“知识发现的机理研究”,提出了“控制流/数据流图对”方法和能够统一表示、处理随机不定性和模糊不定性的“云模型”,并把这一创新的模型应用于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等新领域,取得了出色的效果。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率先提出建立“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并已构建包含300多万条知识的多领域专业知识库,在自然语言处理、农业信息系统等方面开始应用。
(3)算法研究
算法和计算复杂性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国内有一批学者为寻求NP困难问题(计算时间随问题规模按指数函数增长的一类难解问题)的有效算法(包括近似算法)付出了艰苦努力。高性能算法973项目在集成电路设计、电力调度、交通、证券和信息查询等多个领域,提出一批既有世界先进水平又有较高实用价值的高性能算法,其研究成果正在一些重点工程领域推广应用。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先后投入约400人年的科研力量,历时六年,在数字视频广播关键技术上取得了全面的突破性进展。该研究组提出的"快速鲁棒的静态Sprite生成算法"被国际MPEG-4标准采纳,2002年7月该研究组提出的"结合率失真优化理论的码率控制算法又被国际JVT(Joint Video Team)标准接受;在中国手语识别方面,该研究组首次研究了大词汇表(达1000以上的汉语词汇)的手语识别问题,正确识别率达92%-95%。在手语合成方面,利用虚拟人合成技术合成了3163个基本中国手语词汇的手势,在全世界首次实现正常人与聋哑人的实时交流系统。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开发成功并行数学软件库、广义本征值问题并行解法包PQR等,这些软件产品已在美国、欧洲、日本等20家大学和科研机构应用。他们还开发了大型油藏数值模拟并行解法器及并行软件PRIS,在国产高性能计算机上研制了百万结点精细油藏模拟等分布式并行数值软件,具有重大经济效益
(4)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研究
量子信息技术可实现经典信息技术无法做到的新信息功能,是当代信息科学的前沿。中国科技大学在解决量子信息技术的若干关键性问题上取得重要进展。该校科研人员首创概率量子克隆原理,即以某概率精确地克隆线性无关的量子态集,推导出最大克隆概率,为有效提取量子信息提供新途径,并采用线性光学方法在实验上研制成功量子普适克隆机。他们还首创量子避错编码,其原理已被美国学者在实验上证实,为克服量子信息技术实际应用的主要障碍――消相干问题开辟了新的方法;提出新的量子信息处理器,有希望成为实用量子处理器。清华大学的学者提出了基于量子逻辑的自动机理论,证明了自动机的一些基本性质依赖于所基于的逻辑的分配律,从而揭示了基于量子逻辑的自动机理论与经典自动机理论之间的一些本质区别。
(5)信息安全理论研究
我国科技工作者完全自主地研究实现了我国的信息密码算法与体系,密码学研究已进入国际前列。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在信息安全、密码学研究等方面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代数方法是研究现代密码系统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国学者主要利用代数方法对密码问题进行了深刻刻画,这些成果对认证码、序列密码和公钥的设计和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我国在网络入侵检测、防病毒软
㈣ 近些年我国重大科技成果
自主研制的探月卫星"长娥一号''送入太空.
公路科学研究院成功研发了我国第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路况快速检测系统(CiCS)
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纳米材料、量子信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软件、电动汽车、数控机床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重要创新成果,并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
㈤ 20世纪伟大的科学成果
20世纪重要科技成果
20世纪,是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突飞猛进的100年,是科技成果大丰收的100年。这期间,许许多多的现代化科技成果,对我们的衣、食、住、行、医疗保健、信息交流乃至认识宇宙……等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甚至是彻底的变化。如今已实现的许多科技成果,在20世纪初似乎还只是遥远的幻想,因当时连夹纸用的一枚小小的回形针,还刚刚获得专利。
回顾即将结束的20世纪,我们一定会深刻认识到,这些丰富多彩、甚至近乎神奇的科技成果,是颇足珍贵的,是通过几代人聪明才智的积累和辛勤耕耘才取得的收获。
1900年
齐柏林飞艇;地震仪;布罗斯南回形针。
1901年
电动打字机、伊莱克特装置。
1902年
空调机;电弧灯的碳棒;电气助听器;头发吹干机;火花塞;速度计。
1903年
飞机;用作镇静剂或安眠药的“巴比妥”类药物;钢筋混凝土摩天大楼。
1904年
安全防护头盔;用作局部麻醉剂的“奴佛卡因”;胶板印刷术;车轮雪地防滑链;真空
管。
1905年
直接输血法;灭火器。
1906年
动画(卡通)片;冷冻干燥法;无线电广播。
1907年
塑料;钨丝电灯泡;真空吸尘器。
1908年
制造透明玻璃的原料“赛璐玢”;电动剃须刀;纸质杯;枪械消声器;肺结核皮肤试验。
1909年
香烟打火机、宫内避孕器。
1910年
“化学疗法”(即利用化学制品治疗感染和疾病的方法);电动洗衣机;消毒碘酊。
1911年
胃窥镜;发现超导现象。
1912年
“活性污泥”(一种污水处理法);座舱式双翼飞机;电热垫。
1913年
人工肾脏;抗白喉疫苗;“盖革”计数器(一种电子设备,可检测并记录核辐射、宇宙
射线等的资料);乳腺X光照相术;T型福特汽车的现代化总装配线。
1914年
电传打字机;使用35mm胶卷的照相机;交通信号灯;拉链。
1915年
耐热玻璃;无线电话机;声纳(利用声波或超声波于水下测距);坦克。
1916年
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汽车挡风玻璃刮水器。
1917年
用于战争的芥子毒气。
1918年
电动食品搅拌器。
1919年
恩尼格马式编码机(可将电文编成电码);短波无线电收音机。
1920年
“邦迪”牌医用胶布(将胶布和消毒纱布连为一体的护创胶布);冲锋枪;袋泡茶。
1921年
人工养殖的珍珠;“测谎器”(可同时描记动静脉、心脏及呼吸的动态);显微外科手术。
1922年
自动表;放送背景音乐的广播系统。
1923年
推土机;抗肺结核疫苗;抗百日咳疫苗。
1924年
冷冻食品;便携式收音机;用螺旋形金属丝或塑料丝装订的笔记簿。
1925年
商用传真机;量子力学。
1926年
流体燃料火箭;自动跳停式烘面包器;有声电影。
1927年
全电动电唱机;防冻剂;合成橡胶;铁肺机(帮助肺功能衰竭患者呼吸);磁带录音机。
1928年
黑白电视机;可吹成泡泡的口香糖;青霉素;石英钟;机器人。
1929年
脑电图;水栽法(在含养分的溶液中无土栽培植物)。
1930年
回旋加速器;发现冥王星;医用止血棉塞;喷气式发动机;粘贴用透明胶带;超级市
场诞生;抗斑疹伤寒疫苗;汽车柴油发动机。
1931年
电吉他;调频(FM)收音机;“氟利昂”致冷剂;立体声录音。
1932年
车用收音机;彩色动画片;心脏除颤动器;磺胺类药物。
1933年
荧光漆;电子显微镜。
1934年
雷达;“免下车”剧场(观众坐在汽车内的露天剧场)。
1935年
人工心肺机;“可的松”(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药物);甚高频(VHF)电视广
播;柯达彩色胶片;罐装啤酒。
1936年
直升机;硫喷妥钠(一种静脉麻醉剂)。
1937年
射电望远镜;静电复印术;尼龙(聚酰胺纤维的统称);抗组织胺药;二进制电路;抗
黄热病疫苗。
1938年
人工臀;圆珠笔;荧光灯;速溶咖啡。
1939年
自动离合器;“滴滴涕”(DDT);电动切肉刀。
1940年
彩色电视机;涤纶(“的确良”)。
1941年
心脏导管;按钮式喷雾罐;电视广告。
1942年
核反应堆;反坦克火箭筒。
1943年
电子计算器;肾脏渗析机;大屏幕显示;致幻药物;潜水呼吸器具。
1944年
金霉素;V-1,V-2型火箭。
1945年
原子弹;微波炉;现代除草剂;家用塑料制品。
1946年
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ENIAC);移动式电话;比基尼;一次性尿布。
1947年
晶体管。
1948年
有线电视;拼字游戏。
1949年
高倍音乐放大器。
1950年
信用卡;牛体胚胎移植。
1951年
汽车转向助力装置;强力胶(“Super Glue”)。
1952年
热核反应;变性手术;麻痹灰质炎疫苗;羊膜穿刺术;电话应答留言机;三维(立体)
电影。
1953年
脱氧核糖核酸(DNA);肾脏移植;汽车子午线轮胎。
1954年
直升机;硅片太阳能电池;口服避孕药;不粘底平底锅。
1955年
光导纤维;场离子显微镜(一种利用高电压电场内产生离子,能在金属表面上显示原
子形象的显微镜);四环素;人造钻石;气垫船;“扑热息痛”。
1956年
计算机硬盘;人工合成DNA;人体生长激素。
1957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洲际弹道导弹;抗小儿麻痹症活性疫苗;高速牙钻;Fortran计
算机编程语言。
1958年
体外心脏起搏器;集成电路;调制解调器(Modem);超声波胎儿检查。
1959年
体内心脏起搏器;心电图仪。
1960年
胸腔植入管;用合成纤维做成笔尖的自来水笔;卤素灯。
1961年
奶油分离器;“安定”(一种安眠药)。
1962年
激光眼科手术;盒式磁带录音机。
1963年
肝脏移植;肺脏移植;抗麻疹疫苗;导航卫星;立即成像的彩色胶片;影碟。
1964年
按键式电话机;丙烯酸树脂漆;定形纤维。
1965年
BASIC语言;全息图形;便携式磁带录像机;虚拟现实技术;软质隐形眼镜。
1966年
汽车燃油喷射系统;抗风疹疫苗。
1967年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心脏移植。
1968年
集成电路计算机;计算机鼠标。
1969年
“阿帕网”( 因特网雏形);人工心脏;银行自动柜员机(ATM);Unix操作系统;条
型码阅读器;“阿波罗”登月;体外(试管)受精。
1970年
菊瓣字轮式打印机;计算机软盘。
1971年
点阵打印机;液晶显示技术;太空站。
1972年
激光唱片(即光盘);地球资源探测卫星;电子乒乓游戏(第一种计算机游戏);文字
处理机。
1973年
基因剪接。
1974年
可粘贴的便条纸。
1975年
以太网(Ethernet);激光打印机;个人电脑(PC机)。
1976年
喷墨打印机;电视录像(VHS)系统。
1977年
“苹果Ⅱ”(AppleⅡ)电脑;光纤通信技术;核磁共振透视;中子弹。
1978年
试管婴儿。
1979年
人造血液;24位微处理器;魔方。
1980年
基因转变;抗乙肝疫苗。
1981年
航天飞机;磁盘操作系统(DOS);克隆(即无性繁殖)斑纹鱼;人造糖精。
1982年
IBM个人电脑兼容机;通过基因工程从细菌中获取人体生长激素;采用细菌制成的人
体胰岛素。
1983年
蜂窝式移动电话网络;计算机病毒;人体胚胎移植;“环孢霉素”(用于降低器官移植
接受者的排异能力)。
1984年
凝血因子(用于治疗血友病);“麦金塔”电脑;动态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
(CD-ROM);采用计算机技术制作的第一部动画片《最后的星球战士》;胎儿外科手术。
1985年
遗传指纹法;植入式心脏除颤器;桌面排版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
1986年
数字录音磁带。
1987年
基因抑制剂;移植细胞以治疗帕金森氏病;立体视频游戏机(也称“博弈机”)。
1988年
多普勒雷达;触摸屏输入技术;正电子显微镜;一次性隐形眼镜片。
1989年
全球定位系统(GPS);高清晰度电视;隐形轰炸机。
1990年
万维网(WWW)。
1991年
数字应答设备;塑料裂缝探测器。
1992年
狒狒-人体肝脏移植;晶体全息摄影存储器;动态语言翻译器;能移动到指定位置的
“智能药丸”。
1993年
在受力情况下能变硬的“智能金属”;雄性染色体的排列;奔腾(Pentium)微处理器。
1994年
英吉利海峡隧道建成通车;艾滋病毒蛋白酶抑制剂;微波干衣机。
1995年
CO/CO2逆变器;发现肥胖基因;Java语言(一种对不同网络操作系统兼容性极强的
计算机编程语言)。
1996年
实验室研制成功“反物质”;商品化电动汽车;网络电视。
1997年
克隆绵羊;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燃料电池。
1998年
阿尔法磁谱仪(用于太空高能物理学实验);Windows 98操作系统。
1999年
Windows2000操作系统。
㈥ 近几年来,我国又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
1)科隆 2)航天 神六 3) 超导 4)计算机的银河2号
还有现在的神七
㈦ 我国重大科技成果有哪些
中国近年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第一颗装专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属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升天;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成功升天;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成功升天。
(7)成果大起底扩展阅读:
基本特征:
(1)是新颖性与先进性:没有新的创见、新的技术特点或与已有的同类科技成果相比较为先进之处,不能作为新科技成果。
(2)是实用性与重复性:实用性包括符合科学规律、具有实施条件、满足社会需要。重复性是可以被他人重复使用或进行验证。
(3)是应具有独立、完整的内容和存在形式,如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以及科技报告等。
(4)是应通过一定形式予以确认:通过专利审查、专家鉴定、检测、评估或者市场以及其它形式的社会确认。
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办法》中把“科技成果”定义为:某一科学技术研究课题,通过观察试验和辩证思维活动取得的,并经过鉴定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意义的结果。
㈧ 我国近几年取得哪些科技成果
国造1000吨“天丝”项目打破全球技术垄断 中国发射“试验卫星二号” 小卫星研制有新进展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跨座式单轨车技术国家 云南罗体彦、欧兴义学者提出治疗艾滋病新方法 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3年内升空 中医药治疗脱发享誉世界 能使再生的头发更亮泽 巡天遥看“千里眼”:我国初步建成对地观测体系 我国成功研制出“胶囊内窥镜”检查消化系统疾病 广西一科研成果解决甲状腺传统手术“毁容”难题 沪信息港装上“超级脑袋” 中国进入超级计算前列 中国2020年前将发射100多颗卫星 形成对地观测网 我国杂交粳稻育种获得突破 比常规水稻增产20% 中国建成新型卫星管理平台 实现自动智能化管理 佛山:“环保电子地图”有效监测企业排污 中国研制的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二号”将批量生产 泛珠三角区域9省区拟组建全国最大环境监测网络 业内专家:2008年我国有望实现手机上看奥运 中国微小卫星技术获突破 创新一号卫星运转良好 中国加强对大熊猫保护研究 克隆大熊猫取得进展 我国发现“传播阻断候选疟疾抗原” 高科技带来简易生活 1分钟学打字 15分钟测甲醛 保护珍贵文物 西藏将为“古格遗址”建立数据库 中国首个环境监测小卫星星座已进入初样研制阶段 我国建成西北干旱区沙尘暴数据库 我国最大的近地天体望远镜安装完毕进入调试阶段 中国明年发射“神舟”六号飞船和大容量通信卫星 中国可录光盘核心技术在深圳取得突破进展 中国最大近地天体望远镜安装完毕已进入调试阶段 心脏比常人大四倍 江苏一罕见巨心患者成功“瘦心” 我国研究出24小时杀菌率近100%的纤维抗菌技术 我国肿瘤放疗达到“精确制导”水平 副作用减少 中国民用飞机研制提速 正研究论证大型干线飞机 我国西北干旱区沙尘暴预警与服务研究取得进展 退休老人陈继忠发明“油水分离”获专利 山鹰高级教练机将定型投产 我国探月计划分三步 20年后有望实现太空游 “神六”宇航服研制成功 宇航员可在太空除衫 大豆超高产育种获重大突破 最高亩产逾312公斤 舰船有了“中国芯” 国产燃气轮机珠海航展面世 我国已研制成功三大系列直升机成熟产品 我国科学家尝试用核酸干扰技术治疗乳腺癌 “神六”明年两人飞五天 航天员首进轨道舱生活 成活场景全球共享 卧龙的大熊猫也“上网” 中科大办灭火机器人表演赛 学子欲以智慧胜火害 重庆农民种出五彩大米 色彩斑斓米香扑鼻(图) 我国菌草技术研究与应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深圳将建危险废物处置设施 实现全程安全化无害化 全球最小的3G手机昨北京亮相 南京大学专家提出肿瘤细胞免疫分析新方法 我国航天测控用新方法对C星实施定点获成功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古植物化学研究获新突破 成吉思汗创立的蒙古汗国“国徽”复制成功 雪龙号考察船今日离沪挺进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 世界上容量最大的“清漂船”将在三峡库区投入使用 黑龙江省历时四年 培育成功“黑色马铃薯” 世界首例杂交旱稻诞生 中国古代72道制瓷工序在景德镇完成复原图并首展 外观好看抗病性强 乌鲁木齐:彩色土豆上市 国产首条垃圾焚烧发电示范线输送设备在唐山诞生 新疆首次引种加拿大维达尔葡萄取得成功 车子似轮椅 电瓶当动力 首批地铁爬楼车月底启用 二氧化碳血管造影术临床应用获重大突破 群体监控 我国建第一个沿流域水电工程地震台网 中科院自动化所展示教育娱乐机器人等新成果 上海建成世界最大的“巨无霸”集装箱起重机 中国第一颗业务型“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发射成功 世卫正式命名浙江首次发现的两个人类新基因 世界首种彩色陶瓷在景德镇面世 明年即可量产 云南:覆盖全省的远程可视医疗网动工兴建 先进技术制作的“立体地图”首次亮相乌鲁木齐 武汉协和医院完成一例严重漏斗胸患儿矫形手术 陆军集团军测绘手段实现传统技术到数字技术转变 退伍军人杨嘉能热心研制开发劳动防护用品 ' 高效集约化机采棉技术在新疆石河子推广成功 “神舟”六号飞船拟明年升空 有望载两名宇航员 国内惟一产业化电动车亮相 充电40元可跑350公里 北京新技术监考成人高考 “手机探测狗”反作弊 中国第一件纳米免熨衬衫在京上市 SARS快速检测试剂 确诊只用一个半小时 找到这些, 也许帮不了你、
㈨ 21世纪伟大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1、天宫二号
天宫二号,即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将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
天宫二号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包括释放伴飞小卫星,完成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的对接。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于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与神舟十一号飞船对接。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
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2016年10月23日早晨7点31分,天宫二号的伴随卫星从天宫二号上成功释放。
2019年1月14日,天宫二号完成了伽马射线暴瞬时辐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测,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
2、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在酒泉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
中国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介绍,如果说地面量子通信构建了一张连接每个城市、每个信息传输点的“网”,那么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像一杆将这张网射向太空的“标枪”。
当这张纵横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网”织就,海量信息将在其中来去如影,并且“无条件”安全。2017年1月18日。
中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等单位相关领导在交付使用证书上签字。
3、细胞核重新编程
所谓细胞核重新编程,是将成熟体细胞重新诱导回早期干细胞状态,以用于发育成各种类型的细胞,应用于临床医学,将细胞内的基因表达由一种类型变成另一种类型。
通过这一技术,可将一个体上较容易获得的细胞(如皮肤细胞)类型培育成另一种较难获得的细胞类型(如脑细胞)。
北京时间10月8日17时30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因为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生命体的理解。
在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京都大学再生医科研究所干细胞生物系教授山中伸弥,获得这一奖项。
4、神光二号
神光二号是我国2002年成功研制的大型激光装置,目前建在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由成百台光学设备集成在一个足球场大小的空间内。
可十亿分之一秒的超短瞬间内可发射出相当于全球电网电力总和数倍的强大功率,从而释放出极端压力和高温。
“神光二号”可用作科学实验,释放的巨大能量在实验中产生的极端物理条件,对基础科学研究、高技术应用和确保国家安全的新技术的推出,均有重大意义。
“神光”的未来前景诱人。据专家介绍,核聚变是未来清洁能源的希望所在,估计到本世纪中叶,科学家可利用激光聚变技术。
把海水中丰富的同位素氘、氚转化为巨大的、取之不尽的能源。“神光二号”的建成,为我国科学家从海水中获得能源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5、神舟三号飞船
神舟三号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
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自1996年10月以来,中国运载火箭发射已经连续24次获得成功。
中国科学院和信息产业部等有关单位为这次发射研制了对地遥感、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船载仪器和地面测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