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国近几年的科技成果
第五代战机歼20正式服役
2017年3月9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五代战斗机歼-20正式进入空军序列,而且它装配的还是国产发动机。
中国首艘航母下海
2017年4月26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在中国船舶中国集团大连造船厂举行下水仪式,该舰也是我国自主研发历经四年造成。
动车组“复兴号”首发
2017年6月25日,中国动车组“复兴号”在北京首发。该动车从里到外都是由我国自主研发,不管是造型设计还是运行系统都是地地道道的国产货。
万吨级驱逐舰下海
2017年6月28日,中国海军新一代导弹驱逐舰——055型导弹驱逐舰成功下水。准备有最先进的武器雷达系统,在世界上同级驱逐舰中,具有领先地位。
港珠澳大桥震撼世界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历经8年的努力,终于建设完成,从珠海口岸段上桥开车20多公里,可到达西人工岛,全长55千米。
世界首辆新能源空铁
2017年7月18日,在四川成都首次亮相,当时车厢悬挂在8米高的轨道上平稳运行,是世界首例新能源空铁
。
发射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
2017年8月16日凌晨,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在中国酒泉顺利发射,被命名为“墨子号”为我国科研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完成测试
2017年10月3日,“深海勇士号”在我国南海完成海上试验,返航三亚,它的作业能力可到达水下4500米,90%的核心部件都是国产。
大型客机C919试飞成功
2017年11月10日11时38分,从上海浦东机场4号道起飞,飞行1300公里,同年12月17日,第二架还在浦东机场起飞,全面拉开试飞新征程。
“天眼”射电望远镜向宇宙发射信号
被称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成功发射信号,并确认发现多颗脉冲星。
小编说的这些都是2017年中国众多科研成果的一部分,可以说这一年中国向未来迈进了一大步,下面盘点一下今年到现在为止中国有哪些重要的科研成果。
两只克隆的猴子诞生中国
克隆猴子“中中”和它的妹妹“华华”登上国际权威期刊《细胞》封面。
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成功发射
中国首颗自主研发的电磁检测卫星在中国酒泉利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上空,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拥有这类卫星的国家。
针灸疗法发现治疗哮喘靶标
从针灸治疗哮喘得到灵感,造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靶标,为新药提供了思路。
实现全球首例人体自体肺干细胞移植再生
同济大学左为教授团队在临床成功实现人类肺脏再生。
中国研究人员培育出“亨廷顿舞蹈病”猪
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患有该病原的猪模型,为治疗这种病提供了很好的实验模型。
揭示水稻遗传信息密码
通过“3010份水稻基因组计划”这一研究的重大成果将提升全球水稻基因组的育种水平。
嫦娥四号中继星发射
在我国西昌发射基地用长征四号成功将嫦娥四号发射升空,将执行“鹊桥计划”。
科学钻探井,“松科二井”入地7018米
在我国黑龙江安达市,钻探工程超额完成预订目标,该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袁隆平团队沙漠种植水稻成功
来自多个国家的专家在我国袁隆平院士的带领下在沙漠地区实验种植水稻大获成功。
我国自主研发的“天鲲号”试航成功
经过为期4天的海上航行,首艘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亚洲最大自航绞挖泥船“天鲲号”完成试航。
Ⅱ 党的十七大重新起草并于几年几月几日通过
2007年10月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十七大党章,分总纲与条文两个部分,共计十一章,五十三条,1.7796万字。新修订的党章,党的性质、党的纲领、基本路线没有改变,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基本要求、党组织的工作制度,也基本没有变,只是作了必要的充实与完善。
新党章的修改,主要是写进党的重大理论成果,重要执政布局,重点出突的工作要求。现行党章是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1987年11月,党的十三大对条文作了部分修改;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对总纲和条文作了部分修改;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对总纲作了个别修改;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对总纲和条文作了部分修改。 党章的修改,重点反映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充实对党员、党的干部和党的各级组织的要求,完善党内有关制度。这样做,既有利于维护党章的权威性和保持党章基本内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能够使党章及时反映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更好地规范和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
十七大党章体现以下五个新特点:
一是新的理论成果。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客观需要,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党章总纲增写了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表述。增写的第七自然段表述为: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增写了第八自然段,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党章中明确写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是新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任务,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党章总纲第九自然段在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现阶段奋斗目标时,增写了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内容,并在总纲第十四至十七自然段,分别论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这样修改,有利于全面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布局、目标、任务更加明确,有利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好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时,党章总纲第九自然段还增写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内容。这就清楚地表明,我们所强调的发展,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是新的目标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党章总纲把党的基本路线的表述最后一句修改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样修改,使党的基本路线表述更加全面。
对阐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3个自然段作了适当补充,增写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的内容。 增写了关于经济建设的自然段,充实了总纲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充实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增写了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然段。总体布局四个方面,都有具体目标。
党章修正案对军队建设、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统战工作和外交工作。第十八自然段增写了切实保证人民解放军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的内容。总纲第十九自然段第一句修改为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并增写了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内容。党章总纲第十九自然段还增写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团结信教群众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内容。党章总纲第二十自然段在统一战线构成的表述中增写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内容。
关于党的工作,党章修正案对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提出的这些要求,集中体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反映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和重要实践经验,有利于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四是新的执政理念:第一章第三条对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作了补充,第一款增写了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学习法律知识的内容,第八款增写了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作这样的充实,使党章关于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的规定更加符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党员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第六章对党的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十四条第一款增写了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第二款中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做出实绩”修改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第五款增写了加强道德修养的内容。这样修改,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脚踏实地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三是第三十一条第二款增写了组织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学习法律知识的内容,把第三十一条第三款“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修改为“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这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基层组织提出的新要求,运用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四是第三十一条第三款增写了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内容。
五是新的民主政治。一是党务公开。第二章对党的组织制度作出了3项新规定。一是第十条第四款增写了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的内容。二是党代表的任期制。第十一条增写了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实行任期制的内容。主要考虑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都对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对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三是巡视制。第十三条增写了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的内容。中央决定实行巡视制度以来,取得显著成效。把巡视制度写入党章,有利于加强党内监督,促进反腐倡廉工作。 四是报告工作制。第二十一条增写了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的内容;第二十七条增写了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定期向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的内容。五是推选制。第二十九条第二款关于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选举办法的规定,增写了提出委员候选人要广泛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的内容。把第三十条中关于“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选出的书记、副书记,应报上级党组织批准”修改为“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的书记、副书记选举产生后,应报上级党组织批准”。作这样的修改,有利于在基层党组织选举中普遍实行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候选人提名的民主,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有利于给直接选举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等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探索留出空间。
把握以上六新特点,对新修订的党章的学习,就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作为党员来说,学习贯彻党章是当前的重大任务。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以加强党性修养的姿态,精研细读,熟记于心,这样才能牢记使命,为党再立新功。
Ⅲ 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研成果
自建国后,20世纪至70年代,中国先后掌握了“两弹一星”技术;1973年,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该水稻亩产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因此获得了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86年3月,在四位老科学家的建议下,时任中顾委主任邓小平作出批示,要求“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863计划”就因上述时间而得名。半年后,《863计划纲要》形成,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和海洋高技术八个领域列为中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5年5月,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3)成果几月几日扩展阅读:
中国政府为了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推动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设立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其中规格最高的奖项当属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一次,每次选出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公民,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并颁发荣誉证书和高额奖金。每位获奖者的奖金总额均为人民币500万元,其中50万元直接授予个人,另外450万元作为科学研究经费由获奖人全权管理具体用途。
国家自然科学奖是授予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和信息、材料、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中国公民的奖项,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奖不授予组织。国家自然科学奖设一、二等两个奖励等级。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国家最高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是授予在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中国公民,同时国家技术发明奖不授予组织。国家技术发明奖设一、二等两个奖励等级。国家技术发明奖表彰的是当年中国国民经济中新的、先进的、效益好的新技术。
参考资料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
Ⅳ “机遇”号火星车成果日程表是什么样子的
“机遇”号是美国宇航局2003年火星探测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资料表明,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将“勇气”号和“机遇”号两辆火星车送往火星,对火星这颗红色行星进行实地考察。
2003年6月25日,“机遇”号发射成功,并于2004年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月24日登上火星。
事实证明,“机遇”号同样不孚众望,在火星期间获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例如,在火星轨道上已发现火星表面存在碳酸盐。
“机遇”号火星车示意图
“机遇”号火星车日程一览表:
(1)2004年1月30日,它在着陆点附近发现了火星曾经有水存在的初步证据。“机遇”号利用小型热辐射光谱仪发现了可能存在赤铁矿的线索,而这种矿物通常在有液态水的环境下生成。这将说明火星上从前比现在更“湿润”,适合于生物生存。
(2)2月4日,科学家宣称,“机遇”号在火星上发现了一种非同寻常的“混合物”。该物质由土壤、沙粒和一些很圆的卵石组成。这一发现引起科学家的极大兴趣。照片显示的卵石为什么那么圆?这些混合物究竟意味着什么?这项新发现是否证明火星曾一度温暖潮湿过?科学家们认为目前要回答这些问题还为时尚早。但“机遇”号的新发现,特别是那些圆圆的、个头不小的神秘卵石,无疑更激起了科学家们探究火星上水源线索的好奇与热情。
(3)2月5日夜间,“机遇”号进行了首次行走,为寻找那里曾存在水的证据迈出了重要一步。它当日走了约3.05米,途中进行了土壤分析研究。事实上,此次行走的目的地是离着陆舱约4.6米的一处外露岩床。后来,“机遇”号于2月6日抵达那里,进行了取样分析研究,目的是确定岩石中赤铁矿的含量。
(4)2月8日,“机遇”号传回这处火星岩床的显微照片。这处名为“斯努特”的岩床位于着陆点附近的一个浅坑区。科学家认为,它是火星地质史的缩影,对其进行研究很可能找到火星上曾经有水存在的线索。“机遇”号还使用机械臂上的光谱仪研究了岩床的成分。次日,美国航宇局在解释“机遇”号动态时指出,“机遇”号正在仔细“端详”“斯努特”上镶嵌的小石球。而该照片显示,这些小石球像“蛋糕上的蓝莓果”一样镶嵌在岩床上。科学家们在对这些石球的成因进行种种猜测后得出3种假设:一是火山喷发时飘浮在空中的火山灰互相粘在一起结成石球;二是火山熔岩冷却时生成石球;三是某种液体(很可能是水)带着溶解的矿物质流经火山岩石时生成石球。科学家们认为如能证明“蓝莓果”的形成与火山喷发无关,则会大大增加火星上曾经有液态水存在的可能性。
(5)2月11日,“机遇”号火星车发回了令“科学家们激动不已”的火星岩层图像。该图像显示,火星岩层并非像笔记本那样总是平行,如从某一角度细看,岩层有时相互交错。科学家们分析后认为:“这些不平行的线条可能因火山活动、风或水的作用形成。”
(6)2月19日,“机遇”号在火星土壤中发现一种神秘的发光圆球。虽然还不清楚发光的具体原因,但科学家肯定其绝非单纯的光学效果。2月22日,它又发现神秘的线状物。
(7)2月24日,“机遇”号成功地对火星表面一块坚硬的岩石钻洞,并拍摄了洞内的细节。
(8)3月11日,“机遇”号拍摄到了火卫1遮挡太阳的火星日食照片。这将帮助科学家确定火卫1的飞行轨道,以便让目前绕火星飞行的轨道探测器对其进行近距离观测。此前,它还拍到了火卫2遮挡太阳的火星日食照片。从地球上看,天空中月亮和太阳的圆面大小几乎相同,因此在日全食时,月亮几乎可以完全遮住太阳圆面。而火星比地球距太阳远,在火星上看到的太阳只有地球上看到的约2/3大。但火星的卫星非常小,因此在火星上看日食时,火星的卫星只能遮住不到太阳圆面的1/2。
(9)在随后的3月23日,美国宇航局根据最新探测结果显示,火星表面过去可能部分为咸海所覆盖。这一结果为火星上可能曾存在支持生命的环境提供了新证据。并且,“机遇”号对着陆区域附近岩层形状和岩石中所含某些化学元素进行的探测表明,其中一些岩石可能是在缓缓流动的一片咸水底部形成的。火星车项目首席科学家斯奎尔斯指出,“机遇”号停靠的位置,过去可能是一块咸海的海岸线。不过,该科学家也强调说,根据“机遇”号目前搜集到的线索,尚无法判断该区域何时存在过液态水,究竟被液态水覆盖了多长时间以及咸水区面积到底有多大。这些都要进行进一步探测才能给出答案。
(10)4月17日下午,安装了升级版电脑软件的“机遇”号在火星上创纪录地行驶了近3小时,跑完一个马拉松式的长途,轻松驶出140.9米,创下人造火星车在火星上单日行车距离的新纪录。这大大超出它自己此前保持的火星单日行车里程纪录,也大于“旅居者”火星车1997年在火星上考察3个月行驶距离的总和。在结束这次长途旅程后,“机遇”号在火星上的累计行驶里程达到627.7米,突破了600米大关。
(11)4月26日,“机遇”号完成第90个火星日的探测,步“勇气”号后尘,一举通过所有“考核标准”。孪生火星车探测计划至此正式宣告取得圆满成功。科学家和工程师事先设立了一系列硬指标,作为判定2辆火星车联合探测计划是否成功的依据。按照规定,除行驶总里程至少达到600米外,每辆火星车都要至少工作90个火星日(约相当于地球上的92天),至少造访8个不同地点,并必须拍下周围环境的立体和彩色全景照片。
后经过6周的长途跋涉,“机遇”号驶到了一个露天足球场大小的环形山边缘。这个名为“持久”的环形山直径约130米,据估计最大深度在20米以上。这里潜在的科学探测价值对火星车构成了“诱惑”。在5月6日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科学家们公布了“机遇”号从坑边拍摄的坑内彩色全景照片。“机遇”号着陆后,有近2个月时间一直在较浅的“小鹰”环形山中活动,对其中的裸露岩石等进行探测,并帮助科学家得出了该区域曾被一片早已蒸发光的咸水覆盖的推断。但咸水蒸发前火星上到底有过什么样的环境,在该环形山中却找不到相关证据,因为它深度太浅,还不到3米。对“持久”环形山的探测可能有助于回答这个问题。
爬出“小鹰”后,“机遇”号开了近800米才到达“持久”边缘。照片分析显示,这个大环形山内壁嵌有多层裸露岩石,一些岩石位于高约5~10米的峭壁之上,所处深度比“小鹰”坑内的裸露岩石要深,或者说年代更为久远。6月4日,宇航局宣布,科学家们就让“机遇”号冒险驶入该环形山达成了一致。6月8日,“机遇”号正式开始尝试进入环形山内。进入后,“机遇”号将首个探测目标锁定为一块名为“田纳西”的扁平岩石,并成功地在这块岩石上打出了一个洞。
(12)6月8日,科学家透露,“勇气”号在古谢夫区域新刨出了一条沟,并通过对沟中土壤的分析发现了该区域过去曾存在过水的新证据。阿尔法粒子X射线光谱仪的探测显示,在新挖的这条沟内,土壤中矿物盐含量相对较高。光谱仪在土壤中发现了硫和镁存在的迹象,而且含量在沟内不同位置保持同步变化。这意味着2种元素有可能以硫酸镁的形式存在。对此最可能的解释是水从表面之下渗出,溶解出矿物;当接近表面的水蒸发后,就会留下浓缩的盐。科学家还强调,这一发现提供的证据比“勇气”号1月3日着陆以来在其他任何地方发现的证据都更具说服力。科学家介绍,“勇气”号在火星上驰骋了3.2千米后,离一群小山越来越近。
(13)6月25日,美国宇航局公布了“勇气”号拍摄的被称作“金壶”的火星岩石照片。这块岩石含有赤铁矿。赤铁矿通常在液态水环境下生成,但火山作用也可能会形成这种矿物。科学家们表示,“金壶”中的赤铁矿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他们尚未找到真正的线索。
据专家透露,在“勇气”号和“机遇”号探测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宇航局投入的经费和评估测试的严格程度都超过从前,总共耗资约8.2亿美元,但还是出了故障,今后还不知会有什么不可预知的各种突发情况。由此可见,探测火星非常不容易。
Ⅳ 中国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1、全球首对体细胞克隆猴姐妹“中中”“华华”诞生
2018年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宣布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诞生;12月5日第二个克隆猴“华华”诞生。多年来,与人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没有解决,成为世界性难题。该成果标志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实现了我国在非人灵长类研究领域由国际“并跑”到“领跑”的转变。
2、“慧眼”卫星填补我国空间X射线探测卫星空白
2018年1月30日,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其进入科学成果产出的新阶段。据介绍,“慧眼”卫星已多次参加了国际空间和地面的联测,获得了银道面扫描巡天、黑洞、中子星、太阳耀发等的大量观测数据,发布了30多个伽马射线暴的观测结果,直接测量到了目前最强的中子星磁场回旋吸收线,完成了国内最高精度的脉冲星导航试验。
3、我国科学家实现全球首例人类肺脏再生
从患者支气管刷取出的几十个干细胞,在体外扩增数千万倍之后,被移植到患者肺部的病灶部位;经过3至6个月的增殖、迁移和分化,这些干细胞逐渐形成了新的肺泡和支气管结构,进而完成了对患者肺部损伤组织的修复替代——同济大学医学院左为教授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利用成年人体肺干细胞移植技术,在临床上成功实现了人类肺脏再生。
4、“3010份水稻基因组计划”揭示水稻遗传信息密码
2018年4月25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长文刊登了“3010份水稻基因组计划”研究成果。研究人员用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和高性能计算机平台,对这些水稻种质资源进行了大规模基因组重测序和大数据分析,解析了水稻种群基因组多样性本质。
5、“天鲲号”海试成功中国疏浚事业迈向深蓝
“天鲲号”于2018年6月8日-11日进行海上试航,期间,“天鲲号”完成多项考验,如航速测定、停船试验、回转试验、抛锚试验、操舵装置试验、船舶动力系统功能试验及其他辅助系统功能试验。除了航行时需要进行慢车、停车、全回转、溺水救生等一系列紧急动作外,还要对雷达、电罗经、磁罗经等助航辅助设备进行调试校正,返航后开始为后期挖泥试验做准备。
Ⅵ 我国重大科技成果有哪些
中国近年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第一颗装专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属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升天;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成功升天;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成功升天。
(6)成果几月几日扩展阅读:
基本特征:
(1)是新颖性与先进性:没有新的创见、新的技术特点或与已有的同类科技成果相比较为先进之处,不能作为新科技成果。
(2)是实用性与重复性:实用性包括符合科学规律、具有实施条件、满足社会需要。重复性是可以被他人重复使用或进行验证。
(3)是应具有独立、完整的内容和存在形式,如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以及科技报告等。
(4)是应通过一定形式予以确认:通过专利审查、专家鉴定、检测、评估或者市场以及其它形式的社会确认。
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办法》中把“科技成果”定义为:某一科学技术研究课题,通过观察试验和辩证思维活动取得的,并经过鉴定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意义的结果。
Ⅶ 请问中非论谈是几月几日召天的,有那些精神及成果
11月2日-5日
世界要实现和谐发展,离不开非洲以及中非关系的和谐发展;而非洲以及中非关系的和谐发展,也必将为世界的和谐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当今世界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南北发展的差距加大。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南北对话与合作,另一方面要大力增进南南合作,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一致、共谋发展。中国一向重视与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南南合作。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成功召开表明,中国愿意与非洲国家共同努力,尽快摆脱贫困,共享发展成果,走向共同富裕。
Ⅷ 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建党日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是1921年7月1日,星期五;中国共产党建党日是1921年7月23日,星期六。
建党日的由来: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遍我国,经过“五四”爱国运动,最早接受马列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人,相继在各地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马列主义,从事工人运动。
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积极帮助下,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代表到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因被帝国主义密探发觉,会议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继续进行。
参加会议的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共十二名。代表全国各界五十七名党员出席了会议。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出席了会议。
参加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柯尔斯基。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环境困难,不能查记“一大”召开的准确日期(后经过考证,得出“一大”召开的时间为1921年7月23日),因此1941年党中央决定召开“四大”,确定1921年7月的首日即7月1日作为党的生日和纪念日。
(8)成果几月几日扩展阅读:
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
提起“七·一”这个日子,可能所有的中国人都不会陌生,人们都知道它是中国共产党的生日。
其实,熟知党史的人都清楚,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日子,应该是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日期,也就是1921年7月23日,而不是一般人认为的1921年7月1日。
每年的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纪念日,不过纪念日不等于诞生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是第一次代表大会。
这次代表大会于1921年召开,过去人们都把1921年的7月1日作为代表大会的召开日,但是真实的时间在很长时间内人们并不清楚,其实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时间在1938年以前也没有一致的意见,这是由于建党本身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并不是像人的婴儿那样有一个从母体中间诞生的准确日子。
中国共产党一大以后,长时间处于秘密状态,早期的党员大部分都牺牲了或者脱党了,早期的文献在国内也大多数都没有保存下来,1937年中中共中央进入延安以后环境了,需要在全国扩大影响并凝聚全党。
1938年春天,毛泽东决定举行建党纪念,并把党的一大作为党的正式诞生日,当时在延安参加过一大的只有毛泽东、董必武两个人,他们两个人又都没有当年的文字材料,只记得7月间到上海开会,毛泽东、董必武经过研究决定取7月月首这一天,也就是7月1日为建党纪念日。
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的演讲中正式提出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17周年纪念日,应该说这句话的用语还是很慎重的,只认为这一天是纪念日,不过后来一些宣传材料的撰写者想当然的理解毛泽东这句话,把纪念日写成诞生日。
因此一直到1980年以前,国内的史书都把一大写成是1921年7月1日召开,其实解放初期一些领导人曾做过一大的考证工作,在50年代参加过一大的李达夫妇和已经脱党的包惠生、刘仁静等人都在回忆录中间讲,一大是在暑假期间召开的。
因为当时毛泽东在内的多数代表都在学校里头读书或者教书呢,只有放假才能脱身,而当时的国内放暑假时间是在7月中旬以后。
1957年当时的苏共中央把共产国际中间的中共档案移交到北京,其中就有一大的重要线索,可惜的是当系的国内党史界鉴于中央已经确定7.1是建党日了,就没有人认真考证苏联带来的那些材料来研究准确的日子。
1978年末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拨乱反正,对党史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科研。
1979年中央党校集中了一批史学家,以解放军后进学院教员绍为正为首的小组负责考证一大的具体情况,他们首先从1957年苏联移交的档案中找到了一大召开的日期是7月23日。
因为当时苏联有代表来参加,不过需要国内的材料佐证才能最后认定,根据众多的当事人回忆和国际代表的报告都说会议在上海开了8天,研究人员就开始查找当年的报纸。
果然在1921年8月初的申报上查到了大东旅馆谋杀案的时间就是在7月31日凌晨,7月31日再往前推8天,正好是7月23日,有关一大召开日期的研究成果在1980年就上报了中共中央。
当时中共中央书记处还讨论了是不是修改建党纪念日,但是考虑到几十年来的习惯,再加上毛泽东当时只确定了七一是纪念日,因此中央最后决定还是不予改变,不过在中共党史年表中间和后来的党史书籍中间把党的诞生日写成为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