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5年社区运用展览展示等形式开展形式政策教育的情况有哪些记录
(一)、建立健全居民参与社区民主议事的各项制度。为进一步增强居民自治意识,保障广大居民对社区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建议权等基本政治权利,提高社区民主自治水平,应该积极推进社区居委会的直接选举,完善居务公开、民主评议、事务听证和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等各项制度。一、建立健全社区民主选举的规章制度,坚持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成员依法民主选举;二、完善民主决策制度,规范民主决策程序;三、灵活运用社区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工作听证会和成效评议会等载体,鼓励社区广大居民和其他群众性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公益性事业决策,实现“民主促民生”,共谋社区发展。
通过创新社区管理体制、设立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以承担社区行政事务和其他公共事务为职责,形成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各尽其能、各负其责的社区管理新格局。积极引导驻区各单位、物业管理参与和谐社区建设,营造“人人了解、人人支持、人与”共驻共建的浓厚氛围。
(二)、建立多渠道民主参与社区自治途径。强化社区民主监督,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结合传统工作方式,落实“居务、财务、事务、服务”四公开制度,切实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逐步完善社区工作督导机制和民意调查机制,形成“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推进工作”的良性工作链。
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畅通民意诉求渠道,组织居民有序开展与其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工作的监督评价活动,并以评价结果为工作绩效的重要参考依据,保证民主监督的经常化。以人为本,重要的是畅通渠道,例如上门走访、开设社区论坛、建立民情信息站等形式,了解民情,掌握社情,为群众解疑释难,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以人为本”社区建设系列活动,引导居民群众和辖区单位积极参与。采取开座谈会、警民恳谈会等有效形式,不断畅通外来务工人员参与居民自治的渠道。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群众呼声,倾听群众的意见,对居民群众的情况做到“知底、知情、知心”,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居民群众真正了解民主自治、参与民主自治,感受民主自治。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区是我家”的浓厚氛围。社区是各种人群聚集的密地带,是社会多种矛盾的沉淀区域,在“四个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又是多种观念形态相互激荡的场所。社区工作者站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的最前沿,必须做好宣传工作,要让社区居民了解、熟悉社区服务的各项职能,发挥好党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
通过社区宣传阵地,宣传社区的服务宗旨、服务内容、工作性质,特别要抓好居民代表、居民小组长、党员干部的宣传教育工作。结合开展社会法律、道德、科普知识、文化艺术等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社区的一系列好人好事。通过针对性的宣传教育、群众性的创建活动,宣传群众最关心的事,让社区居民群众走进社区,认识社区、信任社区。
(四)、提升社区自我形象,形成“社区是我家”的认同感。以人为本,是社区建设工作最重要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社区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以人为本,必须“有的放矢”,这个“的”就是群众的利益。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所急,办人民所需,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为群众服务为第一职责,以为群众谋利益为第一追求,以群众满意为第一目标。要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群众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标准。
社区要以“民心工程”为挈机,为群众多办好事多办实事,改善小区的硬件设施,创造优美的社区环境。社区要积极协助职能部门实施的“背街小巷工程”、“危旧房改造工程”、“庭院改善工程”等家门口的民心工程,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全面提升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从而使小区最广大老百姓得到实惠,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社区要结合本社区固有的特点,联系实际,着力解决居民反响强烈、群众要求迫切、矛盾聚集较深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做到深入走访群众,分析查找原因,及时解决问题,排解纠纷,维护社区稳定,建立和谐的邻里互助关系,增强居民“社区是我家”的认同感。
(五)、培育社区组织,创新社区活动载体,搭造居民参与,强化“社区是我家”的归属感。
通过组建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文体活动等,吸引居民参与社区活动。一方面可以整合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提高便民利民服务,另一方面努力实现社区服务模式的多样化,不断开拓社区服务新领域,探索社区服务新途径、新办法,走社区服务网络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新路子。
开展五好家庭创建活动,通过开展思想教育、伦理道德、科学知识、法律常识、文化娱乐等活动,使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工作中来。群众觉得这些活动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能共享。通过评选网络型家庭、学习型家庭、科普型家庭、学法守法家庭等特色家庭和评选五好楼群等活动,提高居民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组建社区文体队伍,让社区文体骨干能有机会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娱乐、休闲。文化是社区的灵魂,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是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载体。通过在重大节假日期间进行各种文艺演出活动、群众文化沙龙等活动。组织各类文体比赛。如象棋、画画比赛、社区群众运动会、游园晚会等等,都可以为居民群众提供参与社区的机会,为有一技之长的居民创造发挥。
总之,在公众参与意识较低的情况下,应通过完善各种参与的载体来提高公众的参与程度,推动社区从“主导型”向“居民自治参与型”发展,逐步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通过积极培育社区意识,增强了居民和驻区单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着重培育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社区自治是公众参与的高级形式,也是公众参与的制度条件之一。公众参与社区自治是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社区发展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居民积极参与社区自治,帮助居民提高公众参与的能力与水平。
② 鼓楼区的所获荣誉
荣誉称号荣获时间江苏省现代民政建设示范区(首批)2015年1月 江苏省双拥模范区2014年7月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2014年 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2014年 2013年度绿色市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鼓楼区商务局)2013年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12年9月 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 2011年5月 全国社区教育成果展一等奖2010年 江苏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2010年5月 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2009年11月 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2008年 全国首批科普示范城区2008年5月 江苏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区2007年12月 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2007年9月 江苏省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007年3月6日 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2007年3月 全国商务系统先进集体2007年 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2006年12月 2003-2004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2005年12月 2003年度南京市完成科技发展奋斗目标任务先进单位2004年2月 江苏省群众文化示范区2004年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2003年 全国文化先进区2002年 江苏省群众文化工作先进区2001年
③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天台分校的学校大事
1978 年底:县教育局副局长陈清芳和县广电局一位同志赴杭州参加省教育厅召开的关于筹办广播电视大学的会议,回来后指定县招办范富道老师负责筹办工作。
1979 年 2 月 3 日:范富道老师赴临海参加地区培训会,听了黄岩差转台王师傅介绍电视的使用技术。
1979 年暑假:决定从高考未被录取者中物色生源,招生工作由范富道老师一手操办。当时招生 100 多人,分全科、半科,全科就是开设的所有专业都读,半科只读部分学科。
1979 年 11 月:首届电大生举行开学典礼,在当时城关一小内方公祠上堂召开,由当时的宣传部长丁天魁和副部长高启盛等主持并讲话。录取后由高开庆老师和范富道老师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教学管理和相关方面的协调工作。
1979 年:省教育厅下达《关于电视机分配问题的通知 浙教仪字( 79 ) 69 号》文件,文件规定每个电大教学班配给电视机 2 台,经费自理。电视机拿到后, 1 台由电大用于日常教学, 1 台备用。当时上课基本上使用视频方式,晚上自学由教师辅导,聘请的教师有数学教师施仁设,物理教师陈定志,英语教师朱德弦,化学教师许尚迪,还有叶剑、鲍荣林等教师。到 80 年高校招生工作开始,范富道老师脱开电大工作,转向高考招生工作。
1980 年 7 月 10 日:天台县革命委员会“天革[ 1980 ] 83 号”文件决定成立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天台工作站。任命当时的天台县宣传部副部长高启盛 (80.7-) 兼任工作站站长,任命当时的教育局付局长陈清芳 (80.7-84.) 、当时的广播局副局长朱冬青 (80.7-) 等兼任工作站副站长。办公室设在原县教育局内,暂借城关一小教室上课。
1980 年底:高开庆老师调至影剧院,由进修学校周则川老师具体负责电大日常管理和教学管理工作,直到 84 年 7 月法律专业毕业。
1983 年 1 月:县政府拨款 7 万给电大和教师进修学校建教学楼,共建教学楼 317 平方米。电大与天台县教师进修学校一起搬迁至本县城关桥南路 5 号,两校同一校园互相独立。两校财务均由范允春老师兼管。
1983 年 9 月:鲍荣林调进电大,成为电大专职教师,主要负责电大教务、学籍管理。
1985 年 2 月 27 日:中共天台县委“县委干[ 1985 ] 3 号”文件,任命当时的副县长葛海松同志兼任县电大工作站站长。
1985 年 6 月 20 日:天台县人民政府“天政干[ 1985 ] 3 号”文件任命当时的教委副主任楼正国兼任县电大工作站副站长、当时的广播局副局长朱冬青兼任县电大工作站副站长、任命杨廉溪同志为县电大工作站副站长,主持日常工作,。
1985 年 9 月 18 日:天台县机关委员会“机委[ 1985 ] 13 号”文件批准电大成立党支部,由杨濂溪同志任支部书记。
1985 年 9 月:范允春老师正式成为电大职工( 2000.8 调离电大到教师进修学校)。
1988 年 4 月:安装了卫星地面接受站闭路电视系统进行教学,使天台电大成为一所初具规模的教学实体。
1988 年春:天台电大设立立浙江台州广播电视中专天台分校,并开始招生。
1990 年 9 月:汪祖棉老师调入电大。
1991 年 12 月 2 日:天台县教委“天教人字[ 1991 ] 63 号”文件任命汪祖棉老师为教务主任。
1991 年:省电大、省卫生厅授予天台分校“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先进集体。
1992 年 10 月 20 日:省电大文科工作会议在天台隋梅宾馆召开。
1993 年 8 月 16 日:任命庞志平为进修学校校长,兼电大党支部书记。
1994 年 9 月:杨濂溪同志退休。
1994 年 10 月 4 日:县教委任命教务主任汪祖棉同志,负责主持电大日常工作。
1994 年 7 月:谢健荣老师调入电大 。
1996 年 1 月 5 日:天台县人民政府“天政干[ 1996 ] 1 号”文件任命谢培树同志任省电大天台工作站副站长,兼天台电视中专校长。
1996 年 2 月 15 日:省电大校长陈金琪视察天台电大工作站,与县长张锦鸣共商天台工作站发展规划。
1996 年 3 月 25 日:天台县人民政府“天政发[ 1996 ] 29 号”文件将天台县原博物馆划拨给天台电大使用。于是,天台电大搬迁到城关赤城路 188 号(电大路 9 号)原博物馆。天台电大终于有了独立的校园。学校占地 5.2 亩,建筑面积 1520 平方米。投入 25 万元搞校园建设及添置电脑、彩电等设施。学校环境幽雅,前临波光耀金的东湖,背倚桔香温馨的枫树山;校园内四季绿荫错落掩映,鸟语花香。
1996 年 6 月 5 日:中共天台县委书书记娄依兴为天台电大工作站题写校名“天台电大”。
1996 年 12 月 23 日:中共天台县教委“天教党[ 1996 ] 13 号”文件批准设立“中共天台电大工作站支部委员会”任命谢培树同志为副支部书记。“天教党[ 2000 ] 07 号”文件免去谢培树同志党支部副书记的职务。
1997 年 1 月:被评为省“企业所得税操作实务培训”先进单位。
1997 年 1 月 29 日:天台县府办“天政办发[ 1997 ] 14 号文件根据 1996 年 12 月 30 日“浙教成[ 1996 ] 522 号”文件将天台电大从工作站升格为分校。
1997 年 3 月 14 日:省电大通报表彰天台分校,被评为 1995 - 1996 年度省电大“先进分校”。
1997 年 7 月 25 日:天台县人民政府“天政干[ 1997 ] 9 号”文件任命谢培树同志为省电大天台分校校长,任命庞国凭同志为省电大天台分校副校长。县教委任命费义豪( 97.8 - 08.11 )为教务主任。
1997 年暑假:费义豪、许金明、奚列尊、陈达考等老师调入电大。
1998 年:蒋敏娟暑假调入。
1998 年 11 月 2 日:天台县人民政府“天政干[ 1998 ] 22 号文件任命陈慧芬同志( 98.10 - 03.5 )为省电大天台分校副校长。
1998 年 3 月:被评为 1997 年度天台县“治安安全先进单位”。
1998 年暑期:开始招收注册视听生小学教育和法律专业共 196 名学号;招收首届普专班汉语言专业一班 28 名学生。
1998 年 10 月:获台州电大系统羽毛球赛团体第三名;获台州电大系统象棋赛团体第三名。
1998 年 11 月:获天台县宣传系统乒乓球赛鼓励奖。
1998 年下半年:除本部外下设四个教学点:县教师进修学校、县职业中专、县农技校、电大平桥教学点。
1999 年:学校拥有藏书万余册图书室一个,卫星电视接收装置一部,音响设备一套,计算机房一个,计算机三十台,多媒体教室一个,内设投影仪一台,师生可进行机上对话。
1999 年 3 月:被评为 1998 年度天台县治安安全单位。
1999 年暑假:范正海、鲍碧红、丁双阳调入。
1999 年 12 月:获台州电大系统二十周年校庆文艺晚会优秀奖
2000 年 3 月:被评为 1999 年度天台县治安安全单位。
2000 年 7 月 24 日:天台县人民政府“天政干[ 2000 ] 14 号”文件任命陈再明同志为省电大天台分校副校长。陈再明同志兼党支部书记,主持电大日常工作。
2000 年 8 月 7 日:天台县人民政府“天政干[ 2000 ] 15 号”文件任命当时县教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邱康标同志兼省电大天台分校校长( 00.8 - 03.7 ),免去谢培树校长职务。
2000 年 12 月:获台州电大系统围棋赛团体第二名。
2000 年:与浙师大、宁波大学、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济管理职工大学、台州学院、浙江人才专修学院、绍兴文理学院等院校联办,招收过中文、数学、英语、临床医学、护理、经济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文化艺术、等本专科学生。
2002 年上半年:投入 130 多万,配置开展远程开放教育所需硬件和软件设施。
2002 年 7 月:被批准成为省远程教育试点,开始远程教育招生,首次开设会计学、法律两个专业。
2003 年:被批准为省自学考试助学单位
2003 年 11 月:通过省电大远程教育中期评估,
2003 年 9 月 26 日:“天党政联[ 2003 ] 8 号”文件决定“将县电大与县职业中专合并,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2004 年秋:经批准,开展“大中专教育接轨”试点工作,招有会计、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英语四个专业共 273 名学员。
2004 年底:购置中央电大在线平台的硬件和软件,以满足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需要。
2005 年 4 月:通过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总结性评估
2005 年 7 月 28 日:天台电大与天台职业中专正式合并,实施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手发展的战略。朱欢乐为两校校长,朱崇林、季瑞强为两校副校长。
2005 年 10 月:批准成立天台社区学院。
2005 年 12 月 11 日: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浙电大[ 2006 ] 215 号”文件表彰天台分校为省电大系统 2005 年度网站评比达到三星级。
2006 年 11 月: “台电大[ 2006 ] 81 号”文件表彰:天台电大为“全市电大系统先进办学单位”;范正海为“全市电大系统优秀教师”;蒋敏娟为“全市电大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王再立、王旭峰为“全市电大系统优秀班主任”。
2006 年 12 月 22 日:电大学院评审验收专家组通过听、看、查、座谈四个环节,对天台电大的各项软硬件作了核查,并从校园占地与环境、多媒体教室的投入和运用,到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招生情况,再到社区学院创办、今后发展前景等各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认为两校实行联合办学,易地兴建新校园,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扩大了办学规模,是教育资源整合成功的典范,发展前景喜人。
2006 年 12 月 29 日: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浙电大[ 2006 ] 235 号”文件批准天台分校升格为天台学院。
2006 年 12 月 28 日:浙江省远程教育学会“浙远教学会[ 2006 ] 11 号”文件表彰 2006 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获得者朱欢乐,优秀奖获得者陈梅英、许世彪。
2007 年 8 月:王再立为两校校长助理。经上级领导批准,天台电大成为“天台县利用远教平台大规模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培训”的唯一的试点学校和定点学校。由政府出资,连续五年每年招收和培养 100 名农村大学生和 120 名中专生,为新农村建设出力。
2007 年:“浙电大[ 2008 ] 9 号”文件表彰范正海为 2007 年度全省电大系统教材发行管理先进工作者。
2007 年 3 月:批准设立浙江天台奥鹏学习中心,开始奥鹏招生。
2007 年 5 月 7 日:天台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天台电大增挂“天台社区学院”牌子。
2007 年 11 月 30 日:作为 2007 台州社区教育国际论坛的考察示范点,天台电大成功举办了社区教育成果展。近 200 名中外佳宾及各级领导来校考察社区教育成果。选送的论文《县级社区学院发展模式探索》在论坛上交流并被编入大会论文集,还被中央电大时讯网专题全文转载。
2007 年 12月 4日:学校被评为 2006—— 2007学年全省电大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办学单位,而且还被评为省电大先进办学单位,真正实现了跨跃式发展。
2007 年:招生达到 720 人,增长了近 200% 。目前,电大在校生总数为 2457 人,其中开放教育学员为 1517 人,招生人数增长率按人口比居台州全市第一。
2008 年 3 月 3 日:天台县教育局“天教干[ 2008 ] 71 号”文件批准范正海为校长办公室副主任,董云、王旭峰为教务处副主任、林军营为远程教育中心副主任(奥鹏, 08.10 调离)。
2008 年 3月 28日:浙电大[ 2008] 24号文件表彰天台学院为 “全省电大系统先进办学单位”。
2008 年 6 月 3 日: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在台州市市长陈铁雄、天台县委书记徐鸣华等市、县领导的陪同下,到电大天台学院考察社区学院的社区教育情况。郑继伟一行在参观了天台社区教育成果展厅、观看了天台社区教育成果展示短片后,重点考察了天台社区教育的资源整合情况。郑继伟充分肯定了电大天台学院取得的成果,认为社区学院倡导全民的、终身的社区教育理念,为构建学习型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2008 年 6月 26日:台州广播电视大学“台电大[ 2008] 32号”文件表彰获市电大系统书法二等奖蔡显铸老师、三等奖陆福萍老师,摄影三等奖朱静、蔡显铸、董云、朱小敏、戴晓惠,绘画二等奖庞军平。
2008 年 8 月:任命王再立为两校副校长。招收园林技术专业全额免费农民大学生 48 名。
2008 年,天台电大开放教育全年招生达 1019 人,首次突破千人大关,名列全省第十。
④ 如何全面推进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社区教育蓬勃发展,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方式和路径,形成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广泛开展、中西部地区逐步推进的发展格局,建设了一大批全国和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社区教育参与率和满意度逐步提高。
1.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网络。通过整合资源,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社区教育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办学网络。各省、市(地)可依托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职业院校以及社区科普学校等设立社区教育指导机构,统筹指导本区域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研究制定社区教育办学机构指导性要求。
2.明确社区教育机构职责定位。县(市、区)社区教育学院(中心)负责课程开发、教育示范、业务指导、理论研究等。乡镇(街道)社区学校负责组织实施社区教育活动,指导村(社区)教学站(点)的工作。村(社区)教学站(点)为居民提供灵活便捷的教育服务。
3.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共同体建设。广泛开展学习型乡镇(街道)、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等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鼓励和引导社区居民自发组建形式多样的学习团队、活动小组等学习共同体,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断增强各类组织的凝聚力和创新力。
4.加强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建设。继续推动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示范区在体系构建、资源共享、投入机制、队伍建设、信息化应用、市民学分银行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社区教育服务能力和水平。各地要建立和完善相应工作机制,提出建设目标。
5.开放共享学校资源。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施、课程资源、师资、教学实训设备等积极筹办和参与社区教育。充分发挥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学校、科普学校在农村社区教育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加快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转型发展,鼓励其成为农村社区教育的重要载体。推动普通中小学有序向社区居民提供适宜的教育服务。
6.统筹共享社区资源。注重社区教育机构与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社区文化中心等机构的资源共享,拓展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的社区教育功能,推动社区教育机构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设施统筹、信息共享、服务联动。充分利用社区文化、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各类资源,发掘教育内涵,组织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实现一个场所、多种功能,促进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效益最大化。
7.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和体育场馆等各类公共设施面向社区居民的开放水平。鼓励相关行业企业参与社区教育。引导一批培训质量高、社会效益好的社会培训机构参与社区教育。探索开放、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共享模式,不断扩大社区学习资源供给。
8.丰富社区教育内容。广泛开展公民素养、诚信教育、人文艺术、科学技术、职业技能、早期教育、运动健身、养生保健、生活休闲等教育活动,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推动生活方式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积极开展面向社区服务人员、社区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成员的教育培训,增强其组织和服务居民的能力。
9.创新社区教育形式。创新教育载体和学习形式,培育一批优质学习项目品牌。在组织课堂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才艺展示、参观游学、读书沙龙等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活动,探索团队学习、体验学习、远程学习等模式。通过开设学习超市、提供学习地图等形式方便社区居民灵活自主学习。推动各地建设方便快捷的居民学习服务圈。
10.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结合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和“互联网+城市”“互联网+科普”计划,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结合或依托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建立覆盖城乡、开放便捷的社区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及体系。有条件的地方,鼓励形成网上学习圈。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向社区开放数字化学习资源及服务,推进各地网上学习平台互联互通和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为居民提供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学习支持服务。
⑤ 社区怎样运用展览展示等形式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情况
摘要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区是我家”的浓厚氛围。社区是各种人群聚集的密地带,是社会多种矛盾的沉淀区域,在“四个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又是多种观念形态相互激荡的场所。社区工作者站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的最前沿,必须做好宣传工作,要让社区居民了解、熟悉社区服务的各项职能,发挥好党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
⑥ 社区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构造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发达的社区教育已成为一个国家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社区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和人民群众的好评,源自它多方面的功能对社区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 社区教育的特点
社区教育是一种教育的组织形式,也就是说,依照社区建设发展及社区居民的需求,充分地、有效地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来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的教育。社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以各种教育方式、多种教育手段提高国民的素质。它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为社区的建设、发展服务。社区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它是一种社会教育。社区教育是为解决社区面临的许多社区问题而组织、实施的,是为社区的建设、发展服务的。社区的需求决定了社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例如,社区的卫生环境较差,需要增强社区居民的卫生环保意识,于是就在该社区举办卫生环保知识的讲座、研讨会等等,组织学习相关的法规、条例和卫生环保常识,从而增强并提高社区居民自觉爱护、保护生活环境的意识。
2、全民参与、资源共享。所谓全民参与,首先是社区内开展的各项有益的教育活动需要全体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居民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要求参加多种教育活动;其次是社区居民既是受教育者,又是社区教育的管理者,他们可以对社区教育的政策、计划、活动提出意见,可以选派代表参与社区教育的决策。因此,社区教育也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活动。资源共享就是社区内的所有学校、文化体育、娱乐设施都向社区的全体居民开放,以有偿或无偿的方式让大家使用。例如,学校或培训中心可以在晚间或双休日举办各种培训班或进行学习活动;文化馆或图书馆也向社区居民开放,成为市民学习的场所。学校等各类教育资源都要主动地举办各种文化教育活动,活跃社区生活,为社区发展服务。
3、非传统的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不需要象普通的学校教育那样正规,不一定学几年、开多少门课、考试拿文凭。社区教育大多数是非正规的教育、非正规的学习。社区教育是一种服务,没有什么严格的规定、界限,社区的多种教育机构、设施都可依据实际的需要举办多种教育,社区居民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想在哪里学都可以,不一定在学校、课堂上,在多种公共场所都可以学。几个人组成小组可以学,一个人在家也可以学;社区举办知识讲座可以,进行技术指导、技能训练也可以。学习的内容、形式没有规定、没有要求,是最大限度满足社区及社区居民学习需求的大众化教育。
4、是实现终身教育和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途径。终身教育要求将教育实施于人生的始终,人活一辈子,受教育一辈子。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终生学习。学习化社会要求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的内容、方式,都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大课堂。社区教育有效地将人们组织成一个学习集体,有效地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多种教育,将家庭、学校及社区连为一体,形成一个生活、学习的社会环境,所以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建立学习化社会的一种途径。
二、 社区教育的功能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出现社会管理的中心向社区转移的新趋势,促使当代社区的功能发生一些新的变化,社区的教育功能也被政府和研究者重新认识。
1、推进公民教育。我国历来十分重视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区在公民道德教育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社区公民教育的内容广泛,涵盖了科学、道德、法制、信仰以及其他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符的教育活动。社区应当成为公民教育的基本载体,通过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提升社区内居民的政治、道德、法制等素养。
2、支持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1995年在曼谷国际社区教育大会上进一步明确社区发展是“最终实现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教育过程”。社区教育可以为社区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技术支持。个人、家庭、企业和政府共同参与到社区教育中,共同关心社区的各种问题,加强对话、理解和沟通,有利于共同推进社区的进步和发展。
3、构建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理念引导人们以一种整合的观点看待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学习的场所不再局限在传统的学校内,家庭、企业、社区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社区不仅是居民的社区,而且成为一种学习的社区,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能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居民通过持续不变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得以适应社会生活的迅速变迁,提高个人生活和生存的能力。
4、发展社会文化。作为居民生活空间,社区不但有适宜的自然构成,而且要有丰富的文化构成。文化底蕴深厚的社区,必将赋予居民的精神世界以更多的色彩。社区教育一方面通过文化影响人,另一方面又在居民的对话、沟通和交流中发展起新的文化氛围,创设出激发人上进的“学习型文化”。
三、 社区教育的实施措施
社区教育的实施,应当观念先行,树立起新的社会化大教育观:教育不仅是政府的职能,同时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政府与群众团体和民间组织的协商合作,共同寻找解决社区问题,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教育措施。
1、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社区教育协作。首先,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教育协调机制,健全开展和保障社区教育的规章制度及激励措施,使社区教育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良性轨道;其次,将社区教育纳入当地社会发展的规划,明确责任,建立社区教育会议制度,经常商讨社区教育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第三,加强不同社区教育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协作,做到知识与经验共享,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社区教育氛围。
2、整合教育资源,建立社区教育网络。社区教育有着丰富的资源,它们实质上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使居民“生活于斯”的社区同时成为“学习于斯”的社区。社区教育资源并不局限于各种专门机构或各级各类学校,许多非学校化的社区机构也具有“教育”功能,如医院和公园不仅是医疗和休闲场所,而且是健康和生态教育场所。整合社区的教育资源,建立社区教育网络,首先,要求传统学校向社会开放,促使学校的教育资源为社区所共享,同时加强各种教育机构之间的沟通,构建全方位的社区学校网络;其次,要求创建适合社区学习需求的新型社区学校或固定的教育场所,为社区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要提供教育服务;第三,要求开发各种社区公共场所的教育功能,使之不仅提供传统的服务,同时充满着知识气息的审美价值;第四,要求社区教育不局限于本社区,要通过借签、合作和对话促使社区教育与外部教育密切的沟通与交流。
3、注重全民参与,确立社区教育特色。社区教育是全民教育,应当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积极性,调动人们的参与热情。全民参与的社区教育扩大了人们的交往空间,促进了居民之间的对话与合作,无形之中提高了对社区的“乡土情感”和彼此的认同意识,有助于社区居民“学会共同生活”。实现全民参与,必须确立社区教育的特色,尤其对社区教育的组织者和课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社区教育的形式应当多样化,了解不同年龄人群参与社区教育的动机,设计灵活的教育方案,使儿童、青年和老年都找到喜欢并乐意接受的教育方式;其次,社区教育课堂应多元化,满足居民多元化的教育与学习需求,不仅体现职业关怀,而且体现生存关怀;第三,社区教育是一种有着“社区个性”的教育,因此应当体现本社区的社会历史文化特色,展示社区发展的精神风采,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渠道。
4、围绕社区发展,提高社区教育实效。社区教育本身并不是目的,它的目的和追求在于为社会发展提供教育支持。以“发展”为导向推进社区教育,必须增强社区教育的实效性。首先,社区教育的开展要从大处着眼而又于细微处行动,使社区教育工作成为居民感受得到的有意义的社会事业;其次,关注社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有所选择的、有重点的开展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活动,例如结合公民道德教育可以开展有关诚信问题的宣传教育活动,针对失业问题可以开展相关的创业教育和失业者心理保健方面的教育等;第三,社区教育成效最终的评价者是社区居民,因此要面向居民需求,赢得居民的认可,吸纳居民参与,这样的社区教育才能够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发展社区教育,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任务,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工于一役。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思想观念上与时俱进,在工作中开拓进取,因势利导,才能扎实做好社区教育工作,为打造终身教育体系和创建学习型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⑦ 观看“素质教育成果展”心得体会
看了有关素质教育的讲座,受益匪浅,现总结心得体会如下: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应试教育”是指,偏离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单纯迎接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育。 素质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有什么样的素质,就应有与之相对应的素质教育。学习了季秘书长的讲话,我认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端正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育新观念,应该树立以下教育新观念: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观。基础教育多年来都是为构建教育“金字塔”服务的,单纯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要统考分数和升学率上去了,就“一俊遮百丑”。这种以应试为主导的教育目标必须改变。第二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我们一定要转变升学者是人才、唯学者能成才的人才观;确立多渠道成长、多规格育才的人才观。要认识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类别、多层次、多结构的。第三,要树立正确的质量关。其主要的含义,就是要彻底抛弃以考分高低、升学率高低论成败的陈腐观念,树立以各种基本素质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为标准的教育质量观。第四,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要彻底抛弃单纯重视。“尖子”学生,忽视一般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灌输轻启发、重死记轻思考、重传授轻自学、重接受轻创造、重课堂轻课外,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以上四个带有根本性质的观念转变了、更新了,就为基础教育的转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校教师,我们应该处理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以切实行动抓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⑧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天台分校的历史沿革
天台电大创办于1979年。办学30年以来,严格按照“电大”的办学宗旨,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大中专毕业生,为促进天台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在这三十年中校址搬迁四次,领导更迭五任。
1978年底天台县教育局副局长陈清芳和县广电局一位同志赴杭州参加省教育厅召开的关于筹办广播电视大学的会议,回来后指定县招办范富道老师负责筹办工作。1979年暑假,决定从高考未被录取者中物色生源,招生工作由范富道老师一手操办。当时招生100多人,分全科、半科,全科就是开设的所有专业都读,半科只读部分学科。1979年11月举行开学典礼,在当时城关一小内方公祠上堂召开,由当时的宣传部长丁天魁和副部长高启盛等主持并讲话。录取后由高开庆老师和范富道老师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教学管理和相关方面的协调工作。当时上课基本上使用视频方式,晚上自学由教师辅导。
1980年7月10日,天台县革命委员会“天革[ 1980 ]83号”文件决定成立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天台工作站。任命当时的天台县宣传部副部长高启盛 (80.7-) 兼任工作站站长,任命当时的教育局付局长陈清芳(80.7-84.)、当时的广播局副局长朱冬青 (80.7-) 等兼任工作站副站长。初创时,办公室设在原县教育局内,暂借城关一小教室上课。1980年底高开庆老师调至影剧院,由进修学校周则川老师具体负责电大日常管理和教学管理工作,直到1984年7月法律专业毕业。
1983年1月,与天台县教师进修学校一起搬迁至本县城关桥南路 5 号。县政府拨款 7 万给电大和教师进修学校,共建教学楼317平方米,两校同一校园互相独立。
1985年2月27日中共天台县委“县委干[1985]3号”文件,任命当时的副县长葛海松同志兼任县电大工作站站长。1985年6月20 日天台县人民政府“天政干[1985 ]3号”文件任命当时的教委副主任楼正国兼任县电大工作站副站长、当时的广播局副局长朱冬青兼任县电大工作站副站长、任命杨廉溪同志为县电大工作站副站长,主持日常工作。当时有在校生301人,其中全科89人,单科212人。教师22人,其中专任5人,兼任17人。同年9月,天台县机关委员会“机委[1985]13号”文件批准电大成立党支部,由杨濂溪同志任支部书记。
1988年3月,正式成立台州电视中专天台分校,与电大天台工作站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4月,安装了卫星地面接受站闭路电视系统进行教学,使天台电大成为一所初具规模的教学实体。 1990 年 9 月汪祖棉老师调入电大,1991年12月2 日天台县教委“天教人字[1991]63号”文件任命汪祖棉老师为教务主任。1993年8月16 日任命庞志平为进修学校校长,兼电大党支部书记。1994年9月杨濂溪同志退休,1994 年10月4 日县教委任命教务主任汪祖棉同志,负责主持电大日常工作。
1996 年1月5 日天台县人民政府“天政干[ 1996 ]1号”文件任命谢培树同志任省电大天台工作站副站长,并兼电视中专校长。1996年2月15日省电大校长陈金琪视察天台电大工作站,与县长张锦鸣共商天台工作站发展规划。 1996 年3月25日天台县人民政府“天政发[1996]29号”文件将天台县原博物馆划拨给天台电大使用。于是,天台电大搬迁到城关赤城路 188号(电大路9号)原博物馆。天台电大终于有了独立的校园。学校占地 5.2 亩,建筑面积1520平方米。投入25万元搞校园建设及添置电脑、彩电等设施。学校环境幽雅,前临波光耀金的东湖,背倚桔香温馨的枫树山;校园内四季绿荫掩映,鸟语花香。1996 年6月5 日中共天台县委书书记娄依兴为天台电大工作站题写校名“天台电大”。1996年12月23日中共天台县教委“天教党[1996]13号”文件批准设立“中共天台电大工作站支部委员会”任命谢培树同志为副支部书记。
1997 年1月29 日天台县府办“天政办发[1997]14号文件根据 1996 年12月30日“浙教成[1996] 522 号”文件将天台电大从工作站升格为分校。1997 年1月被评为省“企业所得税操作实务培训”先进单位。 1997 年 3 月天台分校被评为 1995 - 1996 年度省电大“先进分校”。
1997 年7 月25日天台县人民政府“天政干[1997]9号”文件任命谢培树同志为省电大天台分校校长,任命庞国凭同志为省电大天台分校副校长。县教委任命费义豪(97.8 - 08.11 )为教务主任。 1998 年11月2 日天台县人民政府“天政干[1998]22号文件任命陈慧芬同志(98.10 - 03.5 )为省电大天台分校副校长。1998 年3 被评为 1997 年度天台县“治安安全先进单位”。1998 年暑期开始招收注册视听生小学教育和法律专业;招收首届普专班汉语言专业一班 28 名学生。
1998 年下半年除本部外下设四个教学点:县教师进修学校、县职业中专、县农技校、电大平桥教学点。至1999年学校拥有藏书万余册图书室一个,卫星电视接收装置一部,音响设备一套,计算机房一个,计算机三十台,多媒体教室一个,内设投影仪一台,师生可进行机上对话。
2000年7月24日天台县人民政府“天政干[2000]14号”文件任命陈再明同志为省电大天台分校副校长。陈再明同志兼党支部书记,主持电大日常工作。 2000 年8月7日天台县人民政府“天政干[2000]15 号”文件任命当时县教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邱康标同志兼省电大天台分校校长( 00.8 - 03.7 ),免去谢培树校长职务。陈再明同志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精兵简政,明确职责。做到有权有责有制约,使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第二,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建章立制,依法治校,建立办公考勤制度,明确工作规范和教学质量要求,重抓教学质量,提高学校声誉。让学员进得来,学得好,出去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第三,拓宽办学渠道,增开适应天台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挖掘生源,提高办学效益,积累经济实力,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条件。期间与省内多所高等院校联合办学,招收过中文、数学、英语、临床医学、护理、经济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文化艺术等本专科学生。
2002 年7 月被批准成为省远程教育试点,开始远程教育招生。 2003 年被批准为省自学考试助学单位。 2003 年 9 月 26 日“天党政联[2003 ]8号”文件决定“将县电大与县职业中专合并,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2003 年11 月通过省电大远程教育中期评估, 2005 年 4 月通过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总结性评估。
2005 年7月28 日天台电大与天台职业中专正式合并,新校址设在天台始丰西路 108 号,实施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手发展的战略,学校从此开始了跨跃式的发展。朱欢乐为两校校长,朱崇林、季瑞强为两校副校长。
2005 年 10 月批准成立天台社区学院。 2005 年12月11 日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浙电大[2006]215 号”文件表彰天台分校为省电大系统 2005 年度网站评比达到三星级。
2006 年 12 月 22 日,电大学院评审验收专家组通过听、看、查、座谈四个环节,对天台电大的各项软硬件作了核查,并从校园占地与环境、多媒体教室的投入和运用,到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招生情况,再到社区学院创办、今后发展前景等各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认为两校实行联合办学,易地兴建新校园,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扩大了办学规模,是教育资源整合成功的典范,发展前景喜人。 2006 年12月29 日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浙电大[2006]235 号”文件批准天台分校升格为天台学院。同年,学校还被评为台州市电大系统先进办学单位。
2007 年,学校又被评为省电大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办学单位,而且还被评为省电大先进办学单位,真正实现了跨跃式发展。2007年3月开始奥鹏招生。2007年5 月天台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天台电大增挂“天台社区学院”牌子。 2007 年 8 月,开展“利用远教平台大规模养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试点工作,招收农民大学生、中专生共220名。2007 年招生达到720人,增长了近200% 。当年电大在校生总数为 2457 人,其中开放教育学员为 1517 人,招生人数增长率按人口比居台州全市第一。 2007 年,作为2007台州社区教育国际论坛的考察示范点,天台电大成功举办了社区教育成果展;同时,天台电大选送的论文还在本届国际论坛上交流并被编入大会论文集。
2007 年8 月王再立为两校校长助理,2008 年8 月为两校副校长。 2008 年3月3 日天台县教育局“天教干[2008]71 号”文件批准范正海为校长办公室副主任,董云、王旭峰为教务处副主任、林军营为远程教育中心副主任(奥鹏, 08.10 调离)。
2008 年,浙电大[2008]24号文件表彰天台学院为 “全省电大系统先进办学单位”。2008 年6月,副省长郑继伟专程到天台电大考察社区教育工作,对天台电大的社区教育成果作了高度肯定。2008 年 8 月首次招收全额免费的纯农专业大学生(园林技术专业)48 名。
2008 年,天台电大开放教育全年招生达1019人,首次突破千人大关,名列全省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