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界首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界首好玩的地方有很多,如玉米大桥、植物园、少年宫、华联商厦等。
界首,别名界沟、小上海,安徽省县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南接临泉县、阜阳,东邻太和县,西北与河南省的沈丘、郸城两县交界。因南宋名将刘琦大败金兀术,在此划界为沟而得名。
抗战时期,界首由于特殊的地理优势,未受日军侵犯,上海、南京等城市商人纷纷迁往界首,一度人口剧增,商贾云集,贸易兴旺,故有“小上海”之美誉。现代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安徽省山羊板皮生产基地。
界首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东汉时王莽、刘秀逐鹿于此,留下“王莽追刘秀”的千古史话,光武镇成为全国唯一以皇帝年号命名的城镇。元末红巾军领袖界首人刘福通,在家乡首举反元义旗,为建立明朝奠定了基础。
界首处于暖温带与北亚热带之间的过渡区,颍河横贯中部,泉河流经界首市与临泉县之间。年平均气温14.7℃。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地下蕴藏有含碘矿泉水。
② 界首是什么地方
界首群岛
界首群岛,沿用旧界首村名,位于西南湖区水域,距淳安县城西南20.5公里。由142个大屿小岛组成,总面积约26.9平方公里。其中界首岛最大,面积约21.7平方公里,海拔298.5米。此岛的与众不同之处,是水位在105米高程以下时为一个岛,水位在105米高程以上时为两个岛。为此,县地名办在上报《岛屿地名普查成果表》时,为界首岛命名两个地名,一为界首岛,一为珊瑚岛。登界首岛,极目四望,自南起三江口,北至笔架山的广阔空间,展现出一派气势恢宏的山水画画,远处重峦叠嶂,近处岛屿错落,层次分明,历历在目。界首岛周边和群岛大片水域,山形多变,港汊错综,平静的湖面,水映山影,景色迷人。尤其是当水位在105米高程时一分为二,把约13.1平方公里这一半留给自己,把约8.6平方公里那一半给了珊瑚岛,由此而隔出一条蜿蜒曲折的水道,形成上百处前遮后掩、山重水复的弯道,船行其道,扑朔迷离,就连最熟练的老船工,也不知有没有把握通达自如。
③ 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区别
1979年至1986年,我国组织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此后一直没有进行全国地名普查。近3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地名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掌握的地名信息已难以反映地名实际情况,地名数据不新、不全、不准的问题十分突出,迫切需要开展全国地名普查,尽快摸清地名底数详情,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新时期的地名管理工作。为此,国务院决定于 2014年至2018年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
区别:
1.普查的时间节点和普查目的不同
第一次地名普查发生在“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之际,普查的主要目的在于摸清全国地名的基本情况,改变全国各地一个名,到处都是“红卫”村的状况,厘清本源,拨乱反正,恢复被“文革”否定的传统地名。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发生于改革开放30年之后,普查的目的提高地名标准化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巩固国防建设,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2.普查的资料基础不同
第一次地名普查主要参考资料只有1972年版的1:5万地形图和不甚完整公文档案,资料匮乏,普查成果主要依赖基础干部的实地考察和民间走访;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开始于经济发展、文化复兴的新时期,既有第一次地名普查、文物普查、经济普查、非物质文化普查等普查的资料积累,更有改革开放后30年挖掘整理的历史古志、民间野史、文物碑刻、族谱村志及新编地方志、专业志、第一代地名志、新命名地名档案、地名文化研究成果等大量的资料文献,资料丰富、内容翔实,互为佐证。
3.地名的范围和分类方法不同
第一次地名普查的地域范围为全国所有地域,地名类别包括行政区划和居民点名称,独立存在的、重要的专业部门使用的台、站、港、场等名称,当地著名的纪念地、名胜古迹、古遗址、游览地和其它众人工建筑名称,1:5万地形图上标有的各类自然地理实体名称。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的地域范围主要为沿边海海区域,普查类别包括海域,陆地地形、水系,陆地地形,行政区域及其他区域,居民点交通运输,水利、电力设施,纪念地、旅游景点,建筑物,单位11个大类,117个子类,地名分类以《地名分类与类别编制代码编制规则》(GB/T18521-2001)为标准确定,覆盖了所有地名类别,范围更广、分类更细、属性更明。
4.增加了地名代码
第一次地名普查获得的地名条目,按行政区域和地名类别分类区分,归档困难,查询不便。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新增了地名代码栏,按照《国家地名数据库代码编制规则》用阿拉伯数字为每条地名编制共20位数字的代码,其中第一段由6位数字组成,表示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第二段由3位数字组成,表示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第三段由5位数字组成,表示地名属性的类别,第四段为6位数字,表示附加码,用以区分同一类别并且是同一行政区域内的地名。使用地名代码后,每条地名都有全国唯一识别码,便于地名的“数字化”,有利于统计、归档和查询,
5.普查使用的技术手段不同
受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第一次地名普查采用全手工操作:地理坐标通过图上手工量测获取,精度较低,误差较大:地名成果的形式单一,地名表、地名卡片和概况材料手写填写,工作量大,差错率高,修改困难。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使用了最新的“数码技术”,在使用传统纸质介质的基础上,使用了“数字化”的录音录影技术、GPS定位设备,矢量地图和最新版的地名管理数据库,可以通过摄录设备记录原始的调查资料,地物的直观影象,可以通过矢量地图自动确定准确地理位置,修改图上地物,实现地物与地名的高度统一,也可以便捷地实现修改、查询,排序、统计和打印功能,不仅有利于提高地名普查的成果质量,更有利于普查成果的共享与应用。
④ 孱陵怎么读
● 孱
zhànㄓㄢˋ
孱陵。古地名,在武陵郡。
汉置隋废。故城在今湖北省公安县南。
今湖北荆州市公安县有孱陵社区,孱陵大道。三国时吕蒙被封为孱陵侯。网络可搜“孱陵还是潺陵”一文,此文属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收录《公安县地名志》和“国家地名信息库”。
⑤ 公安县过去为什么叫潺陵
公元8年王莽新朝改孱陵县为孱陆县,公元25年县名恢复为孱陵县,最后刘备改为现在的公安县。如果回答满意请接纳谢谢
⑥ 潺陵的名称简介
潺陵不是孱陵的误读误写吗?请搜网络“孱陵还是潺陵”。此文系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
⑦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的时间安排
此次地名普查从2014年7月1日开始,到2018年6月30日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普查标准时点为2014年12月31日。
第一阶段,2014年7月至12月,所有普查地区完成组织动员、成立机构、搜集资料、制定方案、人员培训等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完成所有地区的普查和各级检查验收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结合实际统筹安排所辖相关县(市、区)的普查和检查验收,既可同时开展,也可分期分批进行。具体计划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名普查领导小组报国务院地名普查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第三阶段,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完成成果完善、上报、汇总工作,建立档案,开展普查成果开发应用和总结表彰。
⑧ 潺陵的介绍
潺陵是在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所命名的,到汉建安14年(公元209年),刘备领荆州牧,立营油江口,取左公刘备安营扎寨之意,改潺陵为公安,公安县由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