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转让老搪瓷盘

转让老搪瓷盘

发布时间:2022-05-26 04:05:43

Ⅰ 50年代公私合营生产“花好月圆”搪瓷茶盘现在值多少钱

年代公私合营生产的花好月圆搪瓷磁盘,现在成了古董了。

Ⅱ 请问板栗糕怎样做

1. 准备材料
2. 板栗放入锅里加热水焖煮3分钟
3. 然后将板栗捞出放入凉水中浸泡片刻(这样做是为了让板栗比较容易剥壳,热胀冷缩嘛)
4. 将板栗剥壳,圆滚滚的是不是很可爱
5. 放入高压锅隔水压15分钟
6. 将熟板栗放入搅拌机加入100ml的牛奶,搅拌成泥然后过筛。
7. 锅烧热,放入一小块黄油融化
8. 放入板栗泥
9. 根据口味加糖和淡奶油。炒成不粘手的板栗泥团,盛出冷却。
10. 将板栗泥和豆沙都分成均匀的小剂子
11. 豆沙馅包入板栗泥中,收口形成小团子
12. 再用模具压成型(这一步忘记拍了)装盘食用

Ⅲ 能借我回去林木一张吗齐白石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林木,上海美术学院教授
齐白石或许是中国画史中一个永恒的疑问。齐白石作为湖南湘潭一个弄“小器作”的雕花手艺人,竟先在北京画坛,继而又在中国乃至世界艺坛成了大名。这不仅让当年的北京画坛绝大多数画家不服气,即使在今天,也让当代画坛许多画家乃至史家不服气。
齐白石
齐白石要让大家都服气的确也有难处。不要说齐白石的根底,三十多岁时还待在湘潭白石铺老家连省城都未去过,如其自述“四十岁以前,没有出过远门,来来往往,都在湘潭附近各地”。1这种人生经历,要说齐白石绘画根底有多深多厚也难。北京老画家董寿平讲了个故事,说20世纪初故宫开放以后,就请齐白石去参观。那是在20世纪20年代。遇着任何一个画家,谁不愿去?但齐白石不去看。于是别人就问他什么意思。他说,看了这些,扰乱了他的思想。他怕干扰了他的思想。董寿平的话可信度很高。1925年10月故宫开放,1926年10月历史博物馆开放,距本文后来要谈到的1922年齐白石日本画展转运画价陡涨已有四五年时间了。画已卖得极好的齐白石不想被干扰也自有其理。从齐白石的画风来看,其所学的确不太多。齐自己也有诗为证:“青藤八大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从其画风来看,“衰年变法”前学八大山人,所谓“冷逸如雪个,游燕不值钱”即此。变法则是以学吴昌硕为本,加上徐渭的笔墨与不似。其山水也是学八大和石涛,加上年轻时因雕花而接触到的民间艺术、《芥子园画传》等几乎就是他全部绘画根基。再加上他不想多学,怕扰乱思想,对古代传统的学习就有限了。不要说张大千这等集古之大成者,就是北京画坛各大家,只有齐白石这点传统根底者恐怕也难找。齐白石文化程度也有限,年轻时几乎没读过书,即使跟大文人王湘绮学过,也当过当地“龙山诗社”社长,但其所作诗亦被老师笑称“薛蟠体”!可见即使有长处,亦好不到哪去。加上董寿平所说,因要卖钱,齐白石作画往往有固定底稿,一画再画,重复若干,哪个大画家是这样干?……董寿平的批评显然也是事实,也有道理。这与启功《故宫古代书画给我的眼福》中享受到的古代书画的恩泽,及张大千、黄宾虹等在鉴定故宫古画时得到的教益形成了突出的对比。再加上齐白石作品小品化倾向严重,较成规模的大幅作品也很少。对于一个大画家而言,齐白石的这些缺点似乎也有些严重。
1956年9月1日,周恩来总理出席“授予齐白石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金仪式”并与齐白石亲切交谈
但缺点如此多,还如此严重,这大画家又是怎么当成的?许多对齐白石艺术不以为然者,往往把齐白石的成大名归于齐的老乡毛泽东。尤其是在齐的晚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金评议委员会在斯德哥尔摩会议上确定授予齐白石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此奖无疑是齐白石一生的顶峰与辉煌。获此奖的齐白石当然是中国政府推荐的。有人推测此推荐与齐的湘潭老乡毛泽东有关。当然也不无可能。但以当年齐白石96岁高龄居北京画坛名家年寿之首,及齐白石在北京画坛居画家名气之首(下面将论到)的现状,任谁来推荐,齐白石作为首选恐怕都是必然的。
但一个让过去和今天都不服气的画坛同行们无可奈何的史实却是,齐白石名气毕竟又大得惊人!即使今天,画坛拍卖价之最高者仍是齐白石!
陈师曾
其实,齐白石一生的转运是从20世纪初认识陈师曾开始的。正因为1917年陈师曾在琉璃厂南纸铺看到齐白石大气磅礴的篆刻(齐白石篆刻相当不错,学界对此意见还相对一致)而思贤若渴且寻访至家,才有了齐白石一生的转折。正因为有了“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这个莫逆之交,才有齐白石艺术转折之“衰年变法”,才有了1922年日本办展的巨大成功。“带去的画,统都卖了出去,而且卖价特别丰厚。我的画,每幅就卖了一百元银币,山水画更贵,二尺长的纸,卖到二百五十元银币。这样的善价,在国内是想也不敢想的。还说法国人在东京,选了师曾和我两人的画,加入巴黎艺术展览会。日本人又想把我们两人的作品和生活状况,拍成电影,在东京艺术院放映。这都是意想不到的事。经过日本展览以后,外国人来北京买我画的很多。琉璃厂的古董鬼,就纷纷求我的画,预备去做投机生意。一般附庸风雅的人,也都来请我画了。从此以后,我卖画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兴盛起来。这都是师曾提拔我的一番厚意,我是永远忘不了他的。”2请注意,日本的这次展览,是齐白石一生最重大的转折,也是齐白石巨大名声的奠基。齐白石1922年参加的这次展览是日本东京府厅商工奖励馆举办的“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第二回)。参加展览的中国画家都是国内一流画家,有吴昌硕、陈师曾、陈半丁、王梦白、王一亭、齐白石等,参展作品有400余件之多。此展本是围绕着中国画坛绝对领袖吴昌硕展开才是。因陈师曾、陈半丁、王梦白等都是吴昌硕学生,王一亭是吴昌硕的朋友,而才在吴昌硕画法基础上“衰年变法”的齐白石亦当属吴昌硕的私淑弟子,且受惠于吴昌硕1920年(庚申)才为自己题写了润格。同时,吴昌硕在日本书画篆刻界本有巨大的名声及影响。但吴昌硕这位私淑弟子却把画“统都卖了出去,而且卖价特别丰厚”,而吴昌硕老师连同弟子们的画却未见大的动静,以至于吴昌硕本人对这次展览后来都没有提及。不仅如此,这以后竟弄出个“皮毛”风波来。此风波即吴昌硕竟因此吃醋于自己这位私淑弟子,说出“北方有人学我皮毛,竟成大名”之尖刻嘲弄之语,而齐白石又干脆刻印一方“老夫也在皮毛中”以自嘲方式予以回应,且从此对吴昌硕改尊称“缶老”以平称“老吴”……3尽管不能说因此次展览,刚在吴昌硕画法基础上变法的齐白石,其成就或影响就超过了吴昌硕,但齐白石因此次展览在北京地区乃至全国画坛甚至国际(如日本、法国)艺术界产生了影响乃至重要影响应是毫无疑义的。况且,没有半点运作能力和影响力的齐白石在异国他乡盖过吴昌硕及其弟子们的成功,亦绝非偶然的运气!
林风眠
此转运刚过一年,1923年,提携齐白石的大贵人陈师曾不幸英年病逝。但失去依傍的齐白石已经被画坛强烈关注了。此即齐白石得意地吟诗所云:“曾点胭脂作杏花,百金尺纸众争夸。平生羞杀传名姓,海国都知老画家。”到1927年,从巴黎归国的年轻的林风眠执掌当时全国唯一的国立艺专时,已慕名拜望名满海内外且具传奇色彩的木匠画家齐白石,请他担任国立艺专“教习”。林风眠走后,在聘的齐白石在1928年国立艺专改制艺术学院时被改称为“教授”。1928年年底到1929年年初,徐悲鸿短暂地担任艺术学院院长时,仍续聘齐白石任教授。这样,齐白石除抗战时期主动辞聘外,一直在该校任教授达十余年,抗战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接着任艺专及中央美院教授。以一农民木匠画家身份在国立艺专任教授,齐白石在北京乃至全国画坛的传奇地位可想而知了。请注意,除陈师曾是以朋友身份扶持齐白石外,林风眠和徐悲鸿两位国立艺专校长都是慕名恭聘齐白石的。而此三人可都是当时北京或中国画坛的领袖人物。齐白石对此殊荣也颇为得意:“木匠当上了大学教授,跟十九年以前,铁匠张仲飏当上了湖南高等学堂的教务长,总算都是我们手艺人出身的一种佳话了。”4
齐白石与捷克斯洛伐克画家、收藏家齐蒂尔
随着1922年齐白石在日本的展览一炮走红,1927年齐白石任教北平艺专后,又与任职于同一学校的西方同事—捷克斯洛伐克画家、收藏家齐蒂尔(Vojt¨§ch Chytil,1896—1936)相识。齐蒂尔视齐白石为中国画的改革者。他认为,“在当代绘画领域(在中国范围内),我们可以看到在当时有两位传道者,分别是吴昌硕和齐白石,他们的发展几乎处于同一时期。后者是中国当代艺术事业的中流砥柱,并对年轻一代艺术家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他还认为,“如今74岁的齐白石是新流派的共同创造者,同时也是整个艺术运动的传道者。他标志着停滞期的结束,同时也是中国艺术进一步发展的开拓者和宣传者。齐白石的才华可与唐宋书画大家媲美”。由于齐蒂尔把包括齐白石在内的中国艺术带去欧洲各国办展,加上后来徐悲鸿以中国政府名义在欧洲办展中亦有大量齐白石的作品,“徐悲鸿也将齐白石描述为中国北方最具有革新思想的艺术家之一,并且致力于向欧洲观众强调其重要地位。正是由于徐悲鸿和齐蒂尔的赞赏和推崇,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齐白石在中国逐渐得到认可的同时,其名望在欧洲也与日俱增”5。其实,不仅是齐蒂尔,当时在北平艺专任教的法国画家克罗多也极喜欢齐白石的画。齐白石引克罗多的话说“他到了东方以后,接触过的画家不计其数,无论中国、日本、印度、南洋,画得使他满意的,我是头一个”6。尽管齐蒂尔是以西方现代运动的方式去认识在北京画坛甚至还有些寂寞的齐白石,但他向欧洲观众展示的齐白石却已经俨然中国现代艺术的领袖。这或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何以当张大千拜望毕加索时,毕加索画室中有他临习的齐白石的画。张大千回忆道:“毕加索的大画室遍地都是东西,好乱……我一坐下他就捧出了五大本他的作品,他说他也学中国画,请我看看他的习作,要我老老实实不客气给他意见。一本总有二三十张吧,他画的多是花卉虫鸟,我一看就知他学的是齐白石,他虽然有笔力,但外国人画我们中国画,办不到所谓‘墨分五色’层次互见,他下笔后的墨色浓淡难分。”为了让毕加索画好中国画,张大千还送给毕加索好几支日本精制的中国毛笔。多年后,毕加索甚至送了一幅齐白石风格的《草上刀螂》图给张大千开中国餐馆的义妹费尔曼,那画“完完全全是齐白石的路子”7。还可顺便提到,向有“五百年来第一人”之称(徐悲鸿夸张大千语)且习古集古之大家的张大千对齐白石的艺术亦相当肯定。他曾对王壮为比较齐白石与吴昌硕,“吴昌硕与齐白石两家的画,若一定要比较问谁的更好,则我回答是齐的更好”。张大千认为吴用石鼓文笔法作画套路感太强。且对弟子刘力上说“我不如齐白石老先生,齐老先生的花卉草虫,种类画得比我多”8。大千对齐白石的好感或有感于一次齐白石的指教。一次作画,大千画蝉头向下附于柳条上,被齐白石悄悄拉一边说,蝉在树上,头都是朝上的。大千后在青城山观察,每只蝉的确都是头朝上的。对齐观察世界之深颇为感服……
毕加索
梳理了以上齐白石在20世纪上半叶成名的几个节点和在国外走红的过程,可见这位“一切画会无能加入”(齐白石印语)的“乡下老农”(陈师曾初对胡佩衡称齐白石语)凭的全是自己艺术上那些功夫与特点。同时可以看到,齐白石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名气已大到何等程度!但既然本文开头列了齐白石艺术那么多客观存在的问题,那么,齐白石艺术又有哪些特点会让日本的藏家和中国的陈师曾、林风眠、徐悲鸿、张大千乃至中国社会与西方人感兴趣呢?
胡适
20世纪是唯新是求的革命的世纪。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运动中的“新生活”、《新青年》,广州地区的“新派画”……凡是“新”的就是革命的、进步的,而这位没有多少思想的“乡下老农”,却偏偏执着于他农民的天性,表现他农民的天趣,这使他即使学八大、学徐渭、学吴昌硕,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的“红花墨叶”派的花卉草虫。谁有齐白石画过那么多前所未有的题材?谁画过柴耙,画过算盘,画过老鼠乃至蚊子?那平凡的小虫小虾,在齐白石画中是那样的生动鲜活。而这位从小就在民间艺术中摸爬滚打出来的木匠画家,也自然会给他所研习的文人画带来前所未有的充满民间气息的全新画风。他作山水画,自称“予生平作画耻摹仿”“世人只知我画花鸟草虫,不知我早年常画山水。我构思一图,力求避俗,不轻下笔,然而常常挨人的骂”。故齐白石的山水画即使学过八大学过石涛,却仍然异军突起,独树一帜,与“无一笔无来处”的时流迥然有异。如果说以吴昌硕为代表的上海画派是以笔墨之金石气为基本特征,而受吴昌硕强烈影响的北京画坛也有大同小异的风气的话,那么,虽然也学吴昌硕作为变法内容的齐白石,却天才地保留住了自己民间艺术的众多特色。也正是这种雅俗结合的特色,使齐白石在古意盎然的画坛有些另类,有些寂寞,但也新意盎然,标格突出。齐白石决不会获得传统深厚的画坛耆宿们的欣赏,只会得到如陈师曾、林风眠、徐悲鸿们一类具新思想的新人物的扶持。甚至连写“薛蟠体”的齐白石写出的无甚文采的文字,在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看来,也极有意义。胡适说他“很喜欢白石老人自己的文章……都是很朴素真实的传记文字,朴实的真美最有力量,最能感动人。他叙述他童年生活的文字也有同样感人力量。他没有受过中国文人学做文章的训练,他没做过八股文,也没有做过古文骈文,所以他的散文记事,用的字、造的句,往往是旧式古文骈文的作者不敢做或不能做的”!这或许就是这位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胡适如此欣赏齐白石,甚至还亲自为齐白石这位“乡下老农”作《齐白石年谱》的原因。9其实,如果把胡适这段描述齐白石文字特点的话改成齐的绘画语言,以概括陈师曾、林风眠、徐悲鸿等对齐白石绘画的称赞,也会大致适用的。可见在齐白石的成名过程中,这些新人物、新思想、新思潮起了多么重要的作用。齐白石的绘画是属于这个新时代的,是属于这些新人物、新潮流的,这是齐白石的幸运吗?
印有齐白石“虾”的搪瓷盘子
与此新风气相关的是世纪性的大众化风气。由于“五四”所代表的民主思潮,从教化民众到服务民众都要求艺术必须要融入民间融入民众,要有为民众所“喜闻乐见”的特色。如果从题材到表现特色都有为民众接受的特色,这位画家的作品就会受到社会的关注。如果文人画家们能靠拢民众,那是会受到称赞的,而齐白石本身就是农民,而且他以他罕见的、平民的骄傲,顽强地维护着他的平民尊严。齐白石刻了一大堆印章,如“鲁班门下”“木人”“杏子坞老民”“寻常百姓家”“星塘白屋不出公卿”“湘上老农”“白石草衣”“吾草木众人也”“吾少也贱”等,堂而皇之地盖在画上,以表明这种以平民自矜的态度。他画的也是中国普通农村平民所最容易看到的花鸟草虫,最易体会到的乡间亲情。他得到自己也画民间风俗图的陈师曾的支持,得到自己办“北京艺术大会”以教化民众的林风眠的礼聘,得到主张朴实无华白话文的胡适的称赞,得到主张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毛泽东后来的关照,齐白石的花鸟虫鱼印遍全中国的脸盆茶盅以至于家喻户晓,不也正是世纪性的大众化艺术倾向之使然吗?
墨鼠 托片 纸本设色 纵六八·五公分横三四公分 一九四二年(壬午)
题款:星塘老人後人白石翁居京华第廿六年。
钤印:齐大(朱文)
而齐白石对自己平民身份的骄傲,其心态是让人诧异的。不只是在齐白石那个时代,即使在今天,卑微出身的寒门子弟们,一旦发迹,几无例外地要掩饰自己的寒门身份。即以徐悲鸿为例,这位乡间出身的画家,留洋归国后亦是西装革履油头领结之绅士派头,所画大多也与百姓生活无关,是一被主张“艺术走向十字街头”的田汉批评为在象牙塔中做天人之梦的画家。但齐白石对其平民身份的骄傲与坚持,却好像为20世纪艺术大众化思潮天生出的一个象征式人物。
由于科学主义的引入,世纪性的写实倾向导致写实主义成为世纪性的艺术思潮。而此种风气亦呈现在齐白石的身上。这位没受过现代教育和科学洗礼的民间画家却以其朴实的写实倾向在“不求形似”的国画界形成了一种“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偏重写实的倾向。从来都精于观察,从不画没亲眼见过的东西的习惯,使齐白石的绘画有一种常人所能亲近的写实意趣。他那精细至极、一丝不苟的精细贝叶草虫,那透明鲜活的意笔墨虾,既有文人笔墨之趣,又有院体写实之精的画风,不正是坚持写实的徐悲鸿和鄙夷逸笔草草的严谨的张大千与齐白石友谊的基础吗?
秋色秋香 托片纸本设色纵六九·五公分横三四·五公分 一九五○年(庚寅)
题款:秋色秋香。九十老人白石。
钤印:白石(朱文)大匠之门(白文)
齐白石“衰年变法”的文人笔墨,那“太似为媚俗”的中国式简洁风格及水墨本身的东方式单纯与静穆,与西方当时正在流行的超现实的现代艺术倾向有不谋而合之处,这或许就是前述欧洲齐蒂尔等认为齐白石是中国艺坛“新流派的共同创造者,同时也是整个艺术运动的传道者”的原因。其实中国绘画与西方现代艺术在造型简洁、单纯、不似等特征上的某种相似性,黄宾虹、陈师曾、林风眠也都是看到了的。齐蒂尔把当时正走红于中国的齐白石误读成中国新流派运动的领袖虽有不当,但也造成齐白石在欧洲的实际的影响。10
双蜂图 (《草虫册页》十开之五)册页 纸本设色 纵一三·五公分横一八·五公分 一九二四年(甲子)
题款:白石。
钤印:木人(朱文)
齐白石本人并无什么深刻的哲理、渊博的理论,就连他的脍炙人口的“似与不似”的理论,也不过是传统画论的老生常谈。齐白石从不参与这类研究,也从不介入这类争论。这位“一切画会无能加入”(齐白石印语)的画家只知循着自己的天性去画画。然而相对于同时代的其他任何一位画家来说,齐白石这种矛盾而特殊的身份与经历,却又使其先天地具备了无可比拟的时代性优势,一种集各种矛盾于一身而又出之以和谐的天然优势。当人们正在热烈地争论与倡导着民主精神、大众化与现实主义的时候,这位来自湖南湘潭的“乡下老农”,因而也没有受过任何干扰的纯粹的中国画家,却凭着自己的天性自自然然地做着画坛先进们所向往、所倡导的一切。齐白石之所以被当时画坛乃至政坛的几乎所有领袖如陈师曾、林风眠、徐悲鸿及毛泽东、周恩来等所发现、提携与推重,也正在于齐白石集他们之理想于一身。同时,齐白石绘画中的中国式东方意象思维,无疑又是克罗多、齐蒂尔、毕加索这些西方现代艺术家感兴趣的所在,亦是齐白石国际影响之基础。由此来看,齐白石的成名是时代思潮及其具话语权之代表人物们选择推举的结果。但是,这位领时代思潮之先的平民画家,其言行创作也随时在与传统文人掌控绝对话语权(这是另一性质的话语权)的画坛主流发生冲突与矛盾。这也是对齐白石的评价至今难有一致结论的原因。
从本文所叙来看,齐白石取得的今天的名声与地位,显然是20世纪文化与美术思潮选择与推举的结果。当然,从历史的角度看,一百年的历史对于上千年乃至数千年的画史评价来讲还短了些。齐白石及其艺术对于20世纪上述文化及美术思潮的顺应或应和,成就了他在今天的历史位置。但本文中所提到的齐白石艺术的各种问题或弱项,在今后的齐白石研究中肯定还会被关注,后人对齐的评价肯定还会与今天有不同。但有一点应是肯定的,今后人们研究20世纪的美术,齐白石仍然会是一个重要人物,因为他在有着千年变局之重要意义的世纪—20世纪的美术思潮史中是个毋庸置疑的自然生就的代表性人物。
2017年4月5日于成都东山居竹斋
注释:
1 齐白石.齐白石自述:从穷孩子到艺术大师[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119.
2 齐白石.齐白石自述:从穷孩子到艺术大师[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163.
3 关于吴齐两人之“皮毛”风波,见侯开嘉:《齐白石与吴昌硕恩怨史迹考辨》,《荣宝斋》2013年第1期。又见冯朝辉:《老夫也在皮毛类─论齐白石对吴昌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齐白石研究》第3辑,广西美术出版社,2015。
4 齐白石.齐白石自述:从穷孩子到艺术大师[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171-172.
5 贝米沙.征服欧洲─20世纪30年代初齐白石绘画在欧洲[M]//北京画院.齐白石研究:第1辑. 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27-28.
6 齐白石.齐白石自述:从穷孩子到艺术大师[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170.
7 谢家孝.张大千的世界[M].台北:希代书版有限公司,1993:240-248.
8 李永翘.张大千画语录[M].海口: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1992:289-291.
9 胡适为《齐白石年谱》所作序言,见胡适:《章实斋年谱齐白石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10 关于齐白石艺术与20世纪文艺思潮的密切关系,本文不再详述,请参看笔者著《20世纪中国画研究》“齐白石”一节,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

Ⅳ 糖梨膏做法

秋季早已悄悄的来啦,这时夏天的酷热慢慢褪去,冬天的严寒还未来临,大自然展现出萧杀凋零之景。在五行养生中,秋天相匹配人体的肺脏,另外秋燥易咳,咳嗽痰多伤身,秋天燥主导气,润肺当然变成这一时节健康养生的重中之重。此外,在五情中,悲(忧)伤身,而秋天天地万物凋零,传染源秋悲秋,因此从情绪健康养生的视角,秋天润肺也是重中之重。仅有种好肺在,来到冬季才可以肾精充裕少得病、不得病。大伙儿能够试着百草梨膏糖作法。

做法:

梨膏糖,以梨子或白鸭梨和中草药材为关键原材料,加上老冰糖、桔红粉、香檬粉等熬料而成。主冶咳嗽多痰和气管炎、哮喘等症,味甘易服,效果明显。

秘方
梨子或白鸭梨1000克,贝母花30克,百部50克,前胡30克,款冬花20克,甜杏仁30克,生甘草10克,制半夏30克,老冰糖500克,桔红粉30克,香檬粉30克。
制做步骤:
1、煎液:将梨子或白鸭梨清洗剁碎,与7种中草药材一起,资金投入塘瓷大药罐内,添加适量的水,用火煎制,每过20分钟将液汁取下一部分,再放水再次煎制。那样,持续取液汁4次。
2、萃取:将4次取下的汁水倒进搪瓷锅内(不可以与金属器皿触碰),用旺火烤开,随后再改成慢火熬煎。当锅内汁水萃取至稠时,添加老冰糖粉,并持续拌和至粘稠状,再添加桔红粉和香檬粉,再次开展拌和;当用筷子能够挑动能够弄成丝,就可以停战,在全部熬煎全过程中,火力点应慢慢减少。
3、划切:将经萃取的粘稠液倒进涂上熟菜籽油的塘瓷盘里,稍凉后铺平,薄厚为5-6mm,随后,用薄刀头划切发展宽均为5-6公分厚为的一小块(一般不割透),待凉透时,即是梨膏糖。4、包装:售卖的梨膏糖,一般按一片2排,每行6一小块,两块24一小块为一小包装。除外边包囊包装袋外,还要用无毒性塑料膜封严。

Ⅳ 用搪瓷盘做肠粉可以吗

不可以的。第一瓷盘导热太慢了,也比较笨重。第二,瓷盘冷热交替太频繁容易破裂的。第三瓷盘不沾油,畅粉比较易沾盘子上的。

Ⅵ 搪瓷在历史上有哪些记录呢

搪瓷茶具以坚固耐用,图案清新,轻便耐腐蚀而著称。起源于古代埃及,以后传入欧洲。但现在使用的铸铁搪瓷始于19世纪初的德国与奥地利。搪瓷工艺传入中国,大约是在元代。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 中国创制了珐琅镶嵌工艺品景泰蓝茶具,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 景泰蓝从宫廷流向民间,这可以说是中国搪瓷工业的肇始。中国真正开始生产搪瓷茶具,是本世纪初的事,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在众多的搪瓷茶具中,洁白、细腻、光亮,可与瓷器媲美的仿瓷茶杯;饰有网眼或彩色加网眼,且层次清晰,有较犟艺术感的网眼花茶杯;式样轻巧,造型独特的鼓形茶杯和蝶形茶杯;能起保温作用,且携带方便的保温茶杯,以及可作放置茶壶、茶杯用的加彩搪瓷茶盘,受到不少茶人的欢迎。

但搪瓷茶具传热快,易烫手,放在茶几上,会烫坏桌面,加之“身价”较低,所以,使用时受到一定限制,一般不作居家待客之用。搪瓷餐具。搪瓷制品,一般是无毒的,但这类餐具都是用铁作为材料,涂上珐琅质制成的。珐琅质中含有硅酸铅之类的铅化合物,如果加工处理不好也会对人体有害。茶杯的种类、大小应有尽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流行边喝茶边闻茶香的闻香杯。根据茶壶的形状、色泽,选择适当的茶杯,搭配起来也颇具美感。

Ⅶ 搪瓷盘消毒适合用哪种消毒法

搪瓷盘能够耐受高温,可以采取开水煮沸或蒸煮的方法进行消毒。当然,也可以使用餐具消毒柜进行消毒。
另外,搪瓷盘也能耐受酸的腐蚀,因此还可以使用84消毒液等消毒剂进行浸泡或擦拭消毒。不过,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后,应使用清水反复清洗,将残留的消毒剂除净,以免危害人体健康。

Ⅷ 1.ASSIETTES EMAILLEES(ARTICLES DE MENAGE) 求翻译~~~~~~这些都是什么意思 法语。。。。。。。。

1、搪瓷盘(家居用品)
2、儿童玩具
3、海滩球(又可译为:沙滩球)
4、围嘴
5、丝巾、面纱
6、电视机(复数)
7、分体挂壁空调
----------------------------------
补充:1、这个émaillé是一种工艺,要根据具体的东西进行翻译,可以是贵族使用的奢侈品“珐琅”,也可以是老百姓用的“搪瓷”。二者的原理实际上是一样的,但是价格和效果有天壤之别(珐琅彩瓷器一般大型博物馆均有藏,美轮美奂!若没有机会见实物,可参看马未都老师的著作,呵呵)。我没有见到对应的物品,所以只能这样翻译,你自己酌情考虑。
2、没有疑问
3、是海滩上玩的那种花花绿绿的球,但是绝对不是放在空中飞的气球,呵呵。
4、小孩子吃饭用的围嘴,有的地方俗称“口水兜儿”。
5、严格来说,这两个单词有细微区别,第一个指的是薄的纱巾,第二个指的是面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6、没有疑问,不过注意是复数。
7、这是一个英语词:split system,括号里的单词拼写疑似有误,非英语非法语,呵呵。

PS.强烈鄙视翻译机!

Ⅸ 《语文同步》龙井茶叶 全文

“茶乡第一村”——龙井村,因盛产顶级西湖龙井茶而闻名于世。东临西子湖,西依五云山,南靠滔滔东去的钱塘江水,北抵插入云端的南北高峰,四周群山叠翠,云雾环绕,就如一颗镶嵌在西子湖畔的翡翠宝石。

村内旅游资源丰富,御茶园、胡公庙、九溪十八涧、十里琅珰、老龙井等景点点缀其中,为茶乡增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整治工程重塑了龙井村山涧溪流景观,再现了茶乡农居溯溪而上、择水而居的山地景观风貌,基本恢复了富有西湖龙井茶乡特色的自然村落风貌。

西湖龙井茶区——狮子峰、龙井、灵隐、五云山、虎跑、梅家坞一带土地肥沃,周围山峦重叠,林木葱郁,地势北高南低,既能阻挡北方寒流,又能截住南方暖流,在茶区上空常年凝聚成一片云雾。良好的地理环境,优质的水源,为茶叶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龙井茶被誉为“中国第一茶”,也实在是得于这山泉雨露之灵气。

“天下名茶数龙井,龙井上品在狮峰。”狮峰龙井之所以驰名,还要感谢乾隆爷。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学着茶女采茶。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赶回京城,也带回了一把已经干了的杭州狮峰山的茶叶,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太后想尝尝这茶叶的味道,泡上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

龙井现为直径2米左右的圆形泉池,泉水经饮马桥,黄泥岭,出茅家埠流入西湖。龙井之水的奇特之处在于搅动它时,水面上就出现一条分水线,仿佛游丝一样不断摆动,人们以为“龙须”,然后慢慢消失。这一奇观,引得游人到此,乐趣倍增。

采茶 “女儿红”得之不易

“明前龙井”又叫“女儿红”,最早的时候“明前茶”的采摘必须由未婚女孩子来完成,而且不能用手,而是用双唇采下,因为用手指掐下来的茶叶,其掐痕在制成茶叶后仍去不掉。现在虽然已改用手来采茶,但规矩还是不少,诸如:必须小心轻柔地摘下叶片,摘一片就要马上放一片入茶篮等,据说叶片如果在手上停留片刻,那么手的温度就会令叶片由绿变红。

龙井的采制,春季分四次,品质因采摘鲜叶的早晚而定,以早为贵。惊蛰初过,是茶农采制首批春茶的最佳时机,至清明前采头茶,称为“明前茶”,嫩芽初迸状似莲心,故称“莲心”。一个熟练的采茶姑娘,每天最多只能采摘嫩芽十二两,故极为珍贵,称得上珍品中的绝品。再加上采摘的辛苦,还没成茶就已先让采茶女们付出了几多劳苦。

而过了清明后采摘的茶叶就大不如“明前茶”那么珍贵了,谷雨前采摘的二春茶称“雨前茶”,量比较多,已有一叶一芽,其形似旗,茶芽稍长,其形如枪,故又称之为“旗枪”;立夏之前采三春茶,茶芽旁有附叶两瓣,两叶一芽,形似雀舌,称为雀舌;四春茶则在三春茶后一月开始采摘,这时茶已成片,并附带有茶梗,称之为“梗片”,在过去是供茶农的后代练技术用的。

龙井茶多种植于靠山近水,晴能受到充分日照、雨又易于排水的酸性丘陵坡地上。春采、夏锄、秋剪、冬肥,一点都耽误不得,古语就有“人误茶一季,茶误人一年”之说。

龙井茶的级别标准

以往,西湖龙井茶分为特级和一级至十级共11个级,其中特级又分为特一、特二和特三,其余每个级再分为5个等,每个级的“级中”设置级别标准样。随后稍作简化,改为特级和一至八级,共分43个等。到1995年,进一步简化了西湖龙井茶的级别,只设特级(分为特二和特三)和一级至四级;同年,浙江龙井茶分为特级和一至五级,共6个级别样。

特级 一芽一叶初展,扁平光滑

一级 一芽一叶开展,含一芽二叶初展,较扁平光洁

二级 一芽二叶开展,较扁平

三级 一芽二叶开展,含少量二叶对夹叶,尚扁平

四级 一芽二、三叶与对夹叶,尚扁平,较宽、欠光洁

五级 一芽三叶与对夹叶,扁平较毛糙

龙井茶的品质特点

春茶中的特级西湖龙井、浙江龙井外形扁平光滑,苗锋尖削,芽长于叶,色泽嫩绿,体表无茸毛;汤色嫩绿(黄)明亮;清香或嫩栗香,但有部分茶带高火香;滋味清爽或浓醇;叶底嫩绿,尚完整。

其余各级龙井茶随着级别的下降,外形色泽由嫩绿一青绿一墨绿,茶身由小到大,茶条由光滑至粗糙;香味由嫩爽转向浓粗,四级茶开始有粗昧;叶底由嫩芽转向对夹叶,色泽由嫩黄一青绿一黄褐。 夏秋龙井茶,色泽暗绿或深绿,茶身较大,体表无茸毛,汤色黄亮,有清香但较粗糙,滋味浓略涩,叶底黄亮,总体品质比同级春茶差得多。

机制龙井茶,现在有全用多功能机炒制的,也有用机器和手工辅助相结合炒制的。机制龙井茶外形大多呈棍棒状的扁形,欠完整,色泽暗绿,在同等条件下总体品质比手工炒制的差。

龙井茶的审评内容

龙井茶的审评内容与其他名优绿茶类同,主要是干评外形,湿评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以及龙井茶产地的区分等。

1.外形审评取具有代表性的茶叶100g左右,放在茶样盘内评外形,主要评定形态、色泽、茸毛等项因子。通过外形评定,可以判定其属于西湖龙井还是浙江龙井。因这两种茶外形十分接近,甚至其他茶区用龙井种鲜叶(如龙井43、龙井长叶)炒制的部分扁形茶,其外形与西湖龙井也难分伯仲,这就给判别龙井茶的产地带来很大的难度,这也是目前市售龙井茶中标识混乱的原因。但有经验的审评者,根据龙井茶外形的基本特征,对大多数茶叶的产地是能够加以区分的。

2.茶汤色泽的审评高档茶的汤色显嫩绿、嫩黄的占大多数,中低档茶和失风受潮茶汤色偏黄褐。从汤色不易判别龙井茶的产地,也不必硬加区分。

3.香气和滋味的审评产于西湖区梅家坞、狮峰一带的早春茶叶,如制茶工艺正常,不带老火和生青气味的特级西湖龙井和产于浙江省的特级浙江龙井在香气和滋味上有一定的差别。西湖龙井嫩香中带清香,滋味较清鲜柔和;浙江龙井带嫩栗香,滋味较醇厚。若使用“多功能机”炒制的西湖龙井和浙江龙井,由于改变了传统龙井茶的制作工艺,两者的香气无明显的区别。其他扇形茶大多呈嫩炒青茶的风味。但即使是西湖龙井,一旦炒成老火茶,呈炒黄豆香后,则不易从香气上分清其产地。在江南茶区,室温条件下贮存的龙井茶,过梅雨季后,汤色变黄,香气趋钝。

4.叶底的评定叶底审评主要是评色泽、嫩度、完整程度。有时把杯中的茶渣倒入长方形的搪瓷盘中,再加人冷水,看叶底的嫩匀程度,可作为定级的参考。

5.龙井茶的级别评定龙井茶的级别应对照标准茶样而定,若外形与标准样有差别的(如有机茶),只能按嫩度与标准样相当的级别确定。目前大部分散装龙井茶制后就上市,部分不标级别,只有价格。若是小包装龙井,则必须标明产品名称和级别,这些茶应对照标准样评定。 龙井茶的级别与色泽有一定的关系,高档春茶,色泽嫩绿为优,嫩黄色为中,暗褐色为下。夏秋季制的龙井茶,色泽青暗或灰褐,是低次品质的特征之一。机制龙井茶的色泽较暗绿。

龙井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唐代,当时著名的茶圣陆羽,在所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龙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龙井茶从无名到有名,从老百姓饭后的家常饮品到帝王将相的贡品,从汉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

早在北宋时期,龙井茶区已初步形成规模,当时灵隐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和葛岭宝云山产的“宝云茶”已列为贡品。北宋高僧辩才法师归隐故地,也是当年与苏东坡等文豪在龙井狮峰山脚下寿圣寺品茗吟诗之处,苏东坡有“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之句赞美龙井茶,并手书“老龙井”等匾额,至今尚存寿圣寺胡公庙、十八棵御茶园中狮峰山脚的悬岩上。到了南宋,杭州成了国都,茶叶生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元代,龙井附近所产之茶开始露面,有爱茶人虞伯生始作《游龙井》饮茶诗,诗中曰:“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坐我詹卜中,余香不闻嗅。但见 瓢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可见当时僧人居士看中龙井一带风光幽静,又有好泉好茶,故结伴前来饮茶赏景。

到了明代,龙井茶开始崭露头角,名声逐渐远播,开始走出寺院,为平常百姓所饮用。明嘉靖年间的《浙江匾志》记载:“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所产不多,宜其矜贵也。” 明万历年的《杭州府志》有“老龙井,其地产茶,为两山绝品”之说。万历年《钱塘县志》又记载“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此时的龙井茶已被列为中国之名茶。明代黄一正收录的名茶录及江南才子徐文长辑录的全国名茶中,都有龙井茶。

如果说在明代龙井茶还介于诸名茶之间的话,到了清代,龙井茶则立于众名茶的前茅了。清代学者郝壹恣行考“茶之名者,有浙之龙井,江南之芥片,闽之武夷云。”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来到龙井茶区观看茶叶采制,品茶赋诗。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还被封为“御茶”。从此,龙井茶驰名中外,问茶者络绎不绝。近人徐珂称:“各省所产之绿茶,鲜有作深碧色者,唯吾杭之龙井,色深碧。茶之他处皆蜷曲而圆,唯杭之龙井扁且直。”民国期间,著名的龙井茶成为中国名茶之首。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积极扶持龙井茶的发展。茶区人民在政府的关怀下,改旧式柴锅为电锅,选育新的龙井茶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栽培采制技术,建立龙井茶分级质量标准,使龙井茶生产走上了科学规范的发展道路。

从龙井茶的历史演变看,龙井茶之所以能成名并发扬光大,一则是龙井茶品质好,二则离不开龙井茶本身的历史文化渊源。所以龙井茶不仅仅是茶的价值,也是一种文化艺术的价值,里面蕴藏着较深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龙井茶的冲泡方法:泡茶时先将85℃--90℃的沸水冲如洗净的茶杯里,然后投入茶叶,稍许,便可观赏到茶叶在水中缓慢舒展、游动的姿态。

Ⅹ 实验室里为什么要用搪瓷方盘,不用不锈钢方盘

因不锈钢方盘虽说是不锈钢,但还容易被某些化学药品腐蚀,而搪瓷盘不会。另一方面不锈钢与某些代学药品起反应也会影响其实验效果,而搪瓷方盘不会,所以实验室里要用搪瓷方盘,而不用不锈钢方盘。

阅读全文

与转让老搪瓷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
执转破成果 浏览:20
羊年限定金克丝现在多少钱 浏览:568
附近店面转让或出租 浏览:412
广东海亿食品有限公司商标 浏览:287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汇报 浏览:314
横滨商标印刷有限公司 浏览:28
珠吉转让 浏览:191
商业住房贷款年限55岁 浏览:148
2013工商局个人总结 浏览:712
驰名商标申请的条件 浏览:778
工商局和公安局哪个好 浏览: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