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台湾科技成果

台湾科技成果

发布时间:2022-05-18 04:57:10

㈠ 台湾为什么当年发展那么快呢

台湾从日本强占下收回祖国以后,因为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撤退前的破坏,台湾经济可以说是千疮百孔,1949年10月以后,国民党上层一批经济要员到了台湾,并给原来600万人口的台湾地区又增加了200万人口。台湾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到现在进入了经济的起飞阶段,创造了台湾的“经济奇迹”。台湾经济起飞主要有以下五个原因:

第一,国民党上层集团到台湾的时候,把当时他们所控制和掌握储备的黄金、银元和美钞都搬到了台湾,并把在大陆能够拿到的各种战略物资、生产物资、生活资料都搬到了台湾。当时有人回忆,他们是一斤面粉、一纸张都要运走。就在上海战役的时候,蒋军指挥之下运走的物资应该有1500船,这是台湾经济起飞的一个重要物质基础。

第二,国民党上层在去台湾的时候,在带走的200多万人中间,有30 万人才,包括高级知识分子、各种技术工人以及工商业者,只要有资金有市场他们马上就能生产。这些从大陆带去的人才对台湾经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外当时国民党带去的60万的军事人员后来也成了台湾国民党经济建设的主力。别看他们是军人出身,但他们在国民党方面的组织之下,退伍后从事最艰苦的基础建设,一直到现在还发挥着的巨大作用。台湾穿越大山小山的6条横贯公路,都是这些退伍老兵建的。

第三,台湾经济有美国的援助。美国从50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到1969 年,每年都有固定的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给台湾。这个应该成为台湾经济发展起来的重要的外援之一。

第四是两岸同胞的创造性的劳动。一个是国民党上层集团从大陆带去的200多万各种各样的人才,另外还有在岛内的当时600多万的劳动者。他们共同以他们的智慧、创造性的劳动,创造了台湾经济。

第五,要谈台湾经济发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民党方面到台湾的前40年间,台湾经济决策失误的很少,从最早的经济恢复,到来料加工,大进大出,然后加快对外贸易的发展,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策。可以说他们从政治上、政策上给台湾经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保证。这也是台湾经济腾飞的一个重要原因。

㈡ 台湾军事实力如何,军工业是个什么情况


两岸军力发展轨迹及台湾的军事实力如何

台湾的军事实力,在全球的排名在15以内。总兵力大约有27万, 作为对比英国21万,法国26万,德国25万。虽然数量不能说明实力,但是从一定角度说明了台湾军队是有一定规模的。如果仔细研究会发现,台湾的坦克、战机、军舰数量和质量在全球也是不错的。
同时因为作战目标明确,在军队的组织体制和战法研究上还是有亮点的。
至于经常被大陆媒体诟病的台湾军人素质差,没有战斗力其实有被歪曲夸大的。没有实战的考验,谁强谁弱还很难说。其实,在2000年前台湾海空军队在台海对抗中还是处于微弱优势的。台海两岸军力的发展变化,一定意义上,是两岸军工发展的不同思路造成的:
台湾军工:八十年代是巅峰期
无论是雄风2E或是天弓2B导弹,它们都是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的产品。中山科学研究院简称“中科院”,它是台湾“国防自主”政策的产物。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台湾在武器装备的取得上受到了极大限制,因此在“国防”方面向来重视自主发展,投入庞大的经费与人力研发所需的武器装备,并且获得了可观的成就。1964年,中国大陆成功试爆首颗原子弹,身处台湾的蒋介石深受刺激。1965年,蒋介石亲自任命唐君铂中将为筹备处主任,成立“石门科学研究院筹备处”。1969年7月1日,中山科学研究院在桃园县龙潭乡正式成立,隶属于台湾“国防部”,下设“核能研究发展”、“火箭研究发展”、“电子研究发展”、“化学材料科学资源开发研究发展”4所,首任院长为阎振兴,总员额约1200人。
除了所谓的“中科院”之外,台湾重要的军工相关单位还包括汉翔航空和中船(即台湾中国造船公司。前者是由中山科学研究院航发中心改制而来,拥有制造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的能力,
而后者则是岛内领先的船舶制造企业,与台湾的军舰自造计划密切相关。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IDF战机原型机的基本完成,台湾的自主“国防”走到了巅峰,当时,台湾三军都有许多重点型号武器问世,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IDF战机、天剑系列空空导弹、雄风系列反舰导弹、天弓系列防空导弹、勇虎式主战坦克等,如今这些武器仍是台军的主力装备。
而此时的大陆军工,进入八十年代以后,为了服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大批国防相关的重点项目又相继下马,这其中就包括日后不断引发争议的运-10。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陆军工陷入低潮。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两岸军工互换了位置。大陆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制裁,于是大力推动自主研发;而台湾外购上取得重大突破,当局越来越依赖对外军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军售项目包括法制幻影-2000战机和“拉斐特“级护卫舰,美制F-16战机和E-2预警机。
这种行为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自主研发成果无法为继,大量的专业人才流失。中山科学研究院在上个世纪90年代拥有6000名科学家和8000名技术人员,但是到了2003年,这个数字下降到约4000名科学家和5000名技术人员。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台“国安单位”甚至发现有超过50名“中科院”离退职人员经由第三地前往中国大陆,相关部门强烈怀疑,这些人员极可能会参加解放军的国防科研计划,寻找事业的第二春。
与“中科院”一样,汉翔航空和中船公司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以汉翔为例,在台湾获得F-16和幻影-2000战机之后,IDF的生产计划由原先的250架锐减至130架。当IDF生产完成之后,除了组装少量美国直升机外,汉翔的营运只能依靠飞机翻修与延寿改装、零部件制造、支持台军的拖靶训练任务等业务来苦撑。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专业人技术员对汉翔的未来失去信心,离开公司流向民间甚至是国外和大陆。
汉翔航空花费七年时间,耗资七十亿新台币打造的“雄鹰”战机原型机出厂后,台湾空军对其兴趣不大。这对于处境已相当不妙的汉翔航空而言,无异于敲响了丧钟。
就这样,军方不购买军工的产品,军工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动力来推动新项目的发展,更搞不出军方所中意的产品。今日台湾军工已陷入恶性循环,如今台湾军工的存在,最主要的意义已经不是为了实现“自主防卫”,而是为当局外购先进武器时提供讨价还价的基础。
反观海峡这边的大陆,近年来进口武器有限,主要以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为主,这对于提升国防工业水平颇有帮助。随着国民经济的腾飞,特别是1999年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之后,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相关机构的支持,吸引了更多人才的加入。与此同时,多年来大陆一直大力推动的国家“973”计划、“863”计划、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等一系列科技计划在许多重要领域取得了大量创新结果,进一步推动了国防科技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大陆的国防科技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已经缩小到有限的短距离,少数科技项目甚至处于领先位置。近年来,众多武器平台的井喷式亮相即为明证。
台湾武器装备
台军发展战略是依据三军联合作战的构想和"制空、制海、地面防卫"的军事战略,加强兵力整备,竭力争取先进武器装备,以达成军事现代化的目标。并藉由持续进行指挥管制系统的统合工作,有效控管陆、海、空三军的先进武器装备,发挥强大的火力优势,强化台海安全的系数。
1、台湾陆军的主战武器装备:
早期以步兵为主,配有少量的美式M4、M5及M24、M41型坦克等。70年代后,开始陆续购进M48型坦克、各式履轮装甲车及M109、M110等型的自动炮车等。自80代起,自制的CM11和CM12型坦克500辆开始装备部队,之后又分批购进美制的M60A3型主战坦克,M48H勇虎型主战坦克等,共拥有各型主战坦克1600辆,各型装甲车1000多辆,大型火炮2000多门,武装直升机100余架。
台陆军还编设50多个防空导弹连,拥有各种型号的导弹约6000枚,其中包括"天弓"型导弹约1000枚,"鹰"式防空导弹约160枚,"爱国者"2型导弹约200枚,"小槲树"改良型导弹1100多枚,"地狱火"2型反坦克导弹约6000枚,"陶2B"型反装甲导弹约290枚,DMS野战防空导弹约700枚,"毒刺"地对空导弹约1300枚等。近期,还准备购买美国的"爱国者"3型导弹和远程雷达等。
台陆军还拥有最先进的AH-1W攻击直升机,OH-58D侦察直升机等。
2、台湾海军的主战舰艇及武器:
台湾海军拥有拉斐特、成功、诺克斯等较为先进的主力战舰及自行建造的"锦江"级巡防舰等30余艘;还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建造的驱逐舰(台称"阳"字号)10余艘、新一代导弹快艇30艘、还有其它般及登陆舰40余艘、潜水艇4艘、还准备自制新型导弹快艇30艘;各型直升机、定翼机40多架,以及"标准"、"海丛树"、雄二、鱼叉等各型导弹及兵器。布什政府上台后,又决定向台湾出售4艘"基德"级导弹驱逐舰,预计2005年前编组成军。美国同时还决定向台出售8艘柴油动力潜艇(2010年开始交货)及12架P-3C反潜巡逻机。
3、台湾空军的主战飞机及武器装备:
台湾空军拥有作战飞机440架,支援军机150架,其中包括:F-16战机146架,幻影2000-5战机58架,经国号(1DF)130架及目前已退居二线的F-5E/F战机部分等;支援飞机有4架E-2T空中预警管制机,并与一架C-130HE组合一个独立的电战机部队,还配有EAT-3型电子战飞机24架,AT-3电子干扰机18架,RF-5E侦察机9架,以及30架TH-67直升机、20架C-130H运输机及各型教练机等。

㈢ 保障机制——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障

科技成果转化的产生不是自发的,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有产生的可能,如果没有从外界获得所需的信息、物质等要素,则它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科技成果转化保障机制的有效建立,能够为其提供一个适宜的外部环境,但由于涉及的条件和因素很多,该保障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法律、政策、人才、信息等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关联,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政府宏观调控、激励和保障机制

要提高技术市场对技术交易双方的吸引力,必须有政府的推动与资助、信贷与税收的激励和法律制度的保障。发达国家的基本做法:一是通过法律手段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为技术市场提供必要的法律环境和条件。二是通过经济手段为技术转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用经济手段促进成果转化是政府宏观调节机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经济发达国家采用的经济手段主要包括政府资助与补助、政府采购、政府合同、税收优惠与抵免、信贷优惠及保持较高的研究与开发投入等。政府的资助与补助对技术创新及转移具有起动作用,如法国的科研成果推广署就是专门代表政府做这个工作的。政府采购作为鼓励技术创新与开发的政策手段,在美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美国政府每年从预算中拿出数百亿至上千亿美元采购新产品,许多没有形成大规模市场的新产品的第一个买主往往是政府。政府合同是指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及政府与大学、政府与工业界的合作项目都是采用合同的形式实施的。政府的税收与信贷扶持是进一步刺激企业技术进步的动力。三是通过完善的技术成果产权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推动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专利制度在技术市场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完善而有效的调控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为国外技术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科技人才流动机制

人才流动扩散机制是指科技成果转化必须通过有关人员特别是作为知识和技术载体的科技人员的流动来实现。我们知道,信息的传播形式与渠道对信息的传播非常重要,因为高科技成果信息涉及大量用简单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因此说,人才从大学、科研院所到企业的流动使科技成果转化变得更快、更灵活、更有效率。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日本的一些大学经常举办学术沙龙,以促进产学研之间的沟通与交流。1996年,日本通过了《教育公务员特例法》的部分修正案,以促进人员间的相互交流。在人才培养与合作上,日本一方面积极鼓励大学通过各类培训为企业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倡导企业为大学提供实践和锻炼场所,鼓励大学教师“内地留学”以及学生“工厂体验”(赵京波,2012)。日本还打破传统教育体制,从民间企业招聘教师,民间企业也派遣技术人员到大学进修或聘任大学教师进行讲学和指导,双方互通有无,加强彼此间的学习和交流。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也有类似的规定。如:美国的许多高校明确规定,在不影响学校自身教学任务的情况下,教师和科研人员可以到企业兼职。英国政府及高校也总是鼓励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向企业流动,甚至一些高校规定院系负责人必须到企业去兼职才有条件回学校继续任教。在德国,人才交流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学校与企业双方采取双向流动的形式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政府为支持这种形式给予了必要的资助。而我国台湾工业研究院则是通过控制离职率来调节人才的流动(万金荣,2006)。

(三)建立迅捷广泛的技术市场信息网络

技术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催化剂”,能把知识创造的源头与进行产业化的公司或企业联系起来,使他们互相作用,相互连接。发达国家为了提高技术交易的效率和成功率,让技术需求方或潜在的技术需求方尽快了解到他们能够获得技术的渠道和想要的技术,都会积极建立完善的、有效连通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技术交易信息网络,这也是其技术市场充满活力、成交规模大的有力保证。如日本技术交易所赖以服务的基础便是技术交易信息网络和强大的数据库,其联网和数据库相当广泛。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筹资800亿美元建成了一个覆盖全国50多个州的信息网络,供企业查询信息。德国也更新了科技成果转化信息的数据库系统,使之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杨萍,张源,2010)。此外,英国、法国、荷兰等国也建有强大的技术交易信息网络,促进了各个地区、各个领域和企业的技术交易与交换(安玉琢,2000)。

(四)政策法律保障机制

政策法律支持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首要前提。关于如何促进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受到了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这些国家和地区纷纷从战略层面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措施,以实现政策法律与成果转化之间的良性互动。

1.发达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制度

发达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立法可以分为核心的法律制度和相关配套的法律制度。核心的法律制度是与科技成果转化直接相关的法律制度,与核心法律制度相配套的其他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促进科技成果转移的法律制度,与税收相关的法律制度,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制度以及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等(图4-2)。

图4-2 核心法律制度的配套法律法规

1)促进科技成果转移的法律制度。促进科技成果转移的法律制度是指对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引导成果转化的方向和重点、保障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营造科技成果转化的环境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法律制度。集中表现为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门立法,多是原则性规定。如:美国的《拜杜法案》(1980年)进行了以促进政府资助所产生发明的利用,鼓励小企业最大限度地参与政府资助的研发活动,促进政府部门、商业主体与非营利组织(主要指大学)之间的协作为目的的一系列对科技成果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李恒,2009),该法案使每年数以万计的发明被披露,科研成果的利用率可达70%(张玲,贾淑英,2008)。《史蒂文森-威德勒技术创新法》(1980年)及随后的一系列修正法案加强了联邦政府及研究机构对技术转让的责任,去除制约技术转让的不合理障碍,加速了联邦资助技术成果的转移。《技术创新法》(1980年)要求联邦实验室成立专门的技术转移部门,探索与政府、公司、企业的技术合作方式。日本1996年颁布了《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法》,以加强科学研究的基础设施,加强研究交流活动,促进新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的普及。此外,英国政府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发表的《科技白皮书》、《技术展望计划》,韩国1997年制定的《科学技术创新特别法》,法国1999年制定的《技术创新与科学研究法》,德国的《科学技术法》等都可以视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的法律制度,它们都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

2)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制度。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更是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作为本国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日、欧各国纷纷出台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与政府研究机构或大学进行联合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制度(李恒,2009)。美国制定的《拜杜法案》专门调整政府资助中小企业和非营利性机构在完成或者履行政府合同过程中所产生发明的权利和义务(万金荣,2006)。德国政府在1978年制定针对资金短缺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方案,使至少1/3以上的中小企业得到政府的科技资助。2000年6月,欧洲议会通过了《欧洲小企业宪章》,将重视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推进了小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的跨国结合(李恒,2009)。美国的《小企业技术创新进步法》(1982),《小企业技术转移法》(1992);日本的《中小企业创业活动促进法》(1995);韩国和中国台湾在20世纪90年代颁布的《中小企业基本法》和《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等法律也对中小企业在结合研究中的技术发明权做了特殊保护条款,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向深度与广度的发展。

3)税收法律制度。税收政策作为激励产学研创新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很多国家都有所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美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减税法》(1992年)以及《新税法》(1998年),给予中小企业创新开发以较大的减税空间和机会,调动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加拿大政府制定的科学研究及试验开发税收优惠计划,根据企业的规模对企业的科研和技术开发投资给以税收减免,规模越小,获得的优惠就越大(万金荣,2006)。然而,从国际实践来看,大多数针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措施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税制安排,更多的是体现在能够激励技术创新的各种计划和制度中,方式比较灵活。

4)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扎根于市场经济,以科技成果的产权明确界定和有效保护为主要特征,为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提供了一种内在的动力机制和一个外部的公平竞争法律环境,是科技成果转化顺利进行的保障。美国《专利法》规定对发明专利的保护期为20年(1994年以前为17年)(银纯泉,2003)。《国家技术转移与升级法》(1996年)保证了参与共同合作研发公司的知识产权利益,提高了团队研究人员及发明人的奖励,对促进技术创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李玉玲,赵德铸,2010)。日本于1999年颁布《产业活力再生特别措施法》,修改了大学发明专利权的归属原则,规定了专利年费和专利申请手续费的减免特例。2003年制定的《知识产权基本法》和《知识产权高等法院设置法》使日本成为全球迄今知识产权战略最为系统化和制度化的国家,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的科技成果转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有美、日、法、韩、印等十几个国家提出并实施“知识产权立国”战略,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5)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法律制度。促进产学研结合创新的法律是指以促进产学研结合创新为根本目标的技术创新法、技术转移法等立法或与产学研结合创新密切相关的法律制度。国外关于该类型的法律较为丰富,推动了产学研结合创新的发展。如:198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技术转移法》,授权联邦各机构与公司、大学和非营利机构达成对各方都有利的合作开发研究协议,为联邦实验室和私营部门间的合伙关系建立了基本框架(李玉清,2012)。韩国颁布实施了《协同开发促进法》,大力支持“产、学、研”合作开发(万金荣,2006)。1998年,日本通过了《研究交流促进法》的部分修正案,增加了促进大学科研成果产业化和产学官合作的专门规定,从政策上进一步促进了日本的“产学研合作”。《研究交流促进法》(1986年)、《产业活力再生特别措施法》(1999年)也出现了专门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条款。此外,众多发达国家还推出了一系列计划来强化产学研协作,诸如:芬兰的“国家技术计划(National Technology Programmes)”、新加坡的“技术升级扶持企业增长计划(Growing Enterprise with Technology Upgrade)”及“营运与技术路线图计划(Operation and Technology Road-mapping,OTR)”、丹麦的“创新共同体协议(Innovation Consortia Initiative)(DK 17)”、美国的小企业技术转移研究计划(STTR)等(张嵎喆,蒋云飞,2010)。

2.发达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

1)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措施。各国的税收优惠一般以加速折旧、投资抵免、费用扣除、税转贷等间接优惠的形式为主,同时辅之以减免税等直接优惠。美国税法规定,企业委托大学或科研机构进行基础研究,根据合同所支付的研究费用的65%可从所得税中抵免,同时对新产品的中间试验产品给予免税优惠政策。1982年颁布的《小企业发展法》,维持了美国将近20年的低所得税。在风险投资方面,美国采取对风险投资额的60%免除征税,其余的40%减半征收所得税的措施(李恒,2009)。克林顿政府上台以来进一步强化了税收减免政策,如宣布研究开发的税收减免政策永久化,企业主持的学术研究再附加25%的税收减免优惠,对新研究开发财团头两年再减税10%等(李恒,2009)。德国政府在风险投资政策环境改善方面采取了更加直接的方式,即由政府和银行共同承担风险,以低息贷款等方式来改善风险投资的政策环境。法国政府推行了科研税收信贷制度以促进技术创新,即企业第一年用于研究与开发支出的50%可以免税,以后每年增加投资的50%可享受免税。英国政府于1981年制定了“贷款投资担保计划”,规定私人银行机构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贷款总金额的80%由政府担保(李恒,2009)。俄罗斯联邦的《企业财产税法》和《税务法典》的相关规定中,也对科研机构、企业和组织进行科学研究和试验设计工作及从事与科研活动有关的商品、劳动、服务给予了不同程度的税收减免,对技术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保障科技成果转化的政府采购政策措施。政府采购是各国政府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政策措施。保障科技成果转化的政府采购政策措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优先购买本国高科技成果的“优购”、“首购”政策。二是对技术落后、低附加值政府采购产品的“限购”政策。三是政府对尚待研究开发产品的“订购”政策。美国是最早采用政府采购政策的国家之一,与政府采购相关联的法律、法案多达 4000多个(李恒,2009)。2004年补充后的《联邦政府采购法》和1933年美国出台的《购买美国产品法》对本国高新技术产品的高份额政府采购政策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以集成电路为例,1960年集成电路产品问世之初,100%由联邦政府购买。英国政府从中央到地方近年每年采购总量在1000亿英镑左右。为了加强对高科技产业及战略性产业的扶持,英国政府要求政府部门、政府实验室、国有公司在计算机和通信器材等的采购上,必须从本国公司购买,使政府采购成为政府实现科技、经济与社会目标的一种公共财政支出手段,为培育英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李恒,2009)。

3)保护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政策。很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将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如韩国政府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在激励竞争中的重要性,于2004年3月宣布,将原属商业、工业与能源部的韩国知识产权局转属于科技部,并对知识产权局的职能进行了重新部署,建立起了更加有效的促进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体系。日本2002年7月通过《知识产权战略大纲》,明确提出“知识产权立国”的目标。2003年2月,由政府内阁首相亲自挂帅的知识产权战略部成立,之后又相继出台了若干个“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于此,一个由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应用、发展多媒体素材产业、人才培养和提高国民意识等五大部分组成,包括270项具体措施的完善的知识产权整体战略体系正式形成(李恒,2009)。

为鼓励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各国政府大都采取了下放政府资助研究成果所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属权的措施。美国政府1980年出台的《拜杜法案》是主要发达国家下放知识产权归属权这一措施开始实施的标志。日本也有类似于美国的拜杜制度,其1999年颁布的《产业活力再生特别措施法》规定,受国家和特殊法人之委托研究开发所得的成果及知识产权可归属与受托人。2002年《日本知识产权战略大纲》规定取消上述条款中关于特殊情况的规定,将该条款适用于所有委托研究开发的预算项目。英国为推进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加速转移和开发以形成生产力,把过去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所得知识产权一般归国家所有,改为归项目研究机构所有。欧盟主要通过诸如《公共研究机构专利和许可》等研究报告来修订受资助研究成果的归属与使用的规则,推动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向执行机构转变。

㈣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的主要科研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成立以来,承担完成了中央和有关部门委托的大量重要研究课题,并提供了大量有参考价值的综合分析报告;参与了《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白皮书)、《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以及有关重要对台文件、领导人讲话的起草;承担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委托的重大研究课题或特别项目。台湾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台湾总览》、《台湾经济总览》、《当代台湾人物大辞典》、《海峡两岸经贸投资大全》、《台湾机构、社团、企业大全》、《中国国民党全书》、《答台湾同胞问》、《台湾知识问答》等工具书和台湾问题知识读物,对大陆台湾研究和涉台宣传教育起了开拓性的作用。同时,台湾研究所还完成了一大批学术著作,包括《海峡两岸关系概论》、《一国两制与台湾前途》、《台湾问题的由来与发展》、《转型期的台湾》、《两岸经贸关系探讨》、《台湾问题实录》、《民进党执政状况研究》、《民进党政商关系研究》、《民进党大陆政策研究》等,参与编撰的《中国台湾问题》(干部读本)、《中国台湾问题》(大学生读本)、《台湾问题读本》(中共中央党校教材)、《中国台湾问题外事人员读本》等涉台教材具有广泛影响。台湾研究所研究人员每年以个人或合作名义撰写了近百篇有关海峡两岸关系和平统一以及台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对繁荣祖国大陆的对台学术研究发挥了积极作用。

㈤ 为什么说台湾新竹是硅谷

亚洲硅谷: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

近年,海外许多媒体都在关注新竹。《经济学人》杂志、《纽约时报》以及《亚洲华尔街日报》等都对它进行过报道。1995年的5月,美国《商业周刊》称新竹为亚洲的硅谷。美国一家有影响的杂志还把它选为近年来全球发展最快的十大园区中的第一名。

新竹工业园区占地580公顷,拥有265家大小高科技公司,其中有103家是海外留学者回来建立的,共创造了68000多个就业机会,年产值高达4000亿台币。新竹科学园区的诞生,带动了台湾经济的蓬勃发展,还使台湾许多科技产业名列世界前茅(仅次于美国、日本)。园区电子产品,像网络卡、影像扫描器、终端机、桌上电脑等产值,均占全岛50%以上,在世界上也能排名一、二。台湾地区IC产业的制造,包括电路设计、集成电路等,也由该园区垄断了,由于它的存在,台湾地区已经成为全世界第四大半导体工业制造者,仅次于美国、日本和韩国。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形成与台湾的产业结构转换有直接的关联。自60年代中期开始,台湾搞的主要是加工出口工业,当时共有三个主要加工出口区,均以大力引进技术、吸引外国公司投资、增加就业机会和赚取外汇为主要目标。每年都要创造出100多亿美元的进出口值。l971年第一次能源危机爆发之后,台湾的经济便面临转型的问题,而转型的方向只能是发展高科技。经过多年的探索,台湾终于决定建立一个科学工业园区。

在地点的选择上,为了得到学校和研究机构的配合,新竹成了最好的候选地点,因为这里有以产业研发为主要课题的工业技术研究院和两所著名的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和交通大学。

众所周知,美国的硅谷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因为它靠近被喻为硅谷创新心脏的斯坦福大学等知名学府。同样,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科技重镇,创造了高科技产业传奇,也是由于借助了交大、清大和工研院的力量。

交通大学共有学生约8500人,教授约600人。交大不但提供充沛优秀的人力资源,还可在人才培训上支援园区。交大与园区只有一墙之隔,园区创设以来,交大有许多优秀的学生到园区创业。据统计,在园区的高科技公司中,大约有70%为交大校友。他们有的从事研究工作,有的从事行政工作。

交大十分重视工程技术的研究,除了为园区培育出许多创业人才之外,还为园区培养在职的技术人才。交大每年办对外培训班,参加学习的大多来自园区。因为靠得很近,园区的职工可以随时随地到交大校园中同那里的教师和学生交流。

交大还设有毫微米实验室,并在进行中央处理器(CPU)、次微米及深次微米、IC静电保护等技术的开发,这对于提高了园区的国际竞争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园区对交大的回报则是每年提供两千多万元的研究经费。

(台湾)清华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共有6个学院,学生人数约6800人,教授约700人。清大着重科学理论的探索,它对园区产业的影响力虽不如交大深远,但在人才的培育方面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如清华的校友们集资成立了一个机构——自强基金会,着重做园区在职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还有很多教授担任科学园区的顾问,帮助园区制定研究发展计划。很多优秀的学生和研究人员都愿意把自己的成果用于园区,毕业后也愿意到园区工作。清大的电镜中心拥有高解析电子显微镜,可以清晰地观察IC面的结构,园区许多厂商都愿把自己的样品拿到那里去检验。清大还为园区的IC产品做了许多具体的把关工作。科学工业园区给清大的回报是,每年为清大提供两千多万新台币的技术研究经费。

工业技术研究院位于园区东面约5公里,有电子、光学、电脑与通讯、材料、机械、化工、能源与资源、工业安全卫生、测量等12个研究单位,约6000名工程师,20余年来已开发出许多技术,并在园区创建公司31家。工业技术研究院在园区还拥有多个实验室,分别为高速电脑中心、同步辐射研究中心及太空计划室。其他研究机构包括精密仪器发展中心和机械设计制造中心、毫微米元件实验室等。

工业技术研究院以研究应用技术为主体。如果把交大的许多优秀学生和研究人员看作是促成IC产业成长的基因,那么,让这些基因成为产业的就是工业技术研究院。是交大的毕业学生和工业技术研究院电子所的研究人员共同造就了举世闻名的、位居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半导体产业。现在台湾地区尽人皆知的联华电子、台湾集成电路等都与该院的电子所不无关联。该院对IC产业的技术研究开发也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工业技术研究院每年都接受4亿元新台币的委托经费,用于研究电子、电脑与通讯、光电、材料等技术,并把它们的研究成果及时移转到厂商那里,促进了资金与技术的有效结合。该院除了转让技术,还协助园区厂商提高职工技术。譬如,他们特地成立了开放实验室,供园区厂商们使用。更值得称道的是,最近两年,他们建立了一个企业扶助中心,以极低的租金把办公室和实验室租给那些成立不久、房屋紧缺的高科技公司使用。

一、园区的政策法规优势

目前,园区共有高科技公司272家,其中台湾公司222家,外国公司50家。产业分集成电路、电脑及通讯、光电、精密机械和生物技术六类。整体营业额4550亿元,增长率13.8%。累计资本额5106亿元,国内资金占90.1%,国外资金占9.9%。

为促进科学工业园区的建设,决策层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条件,20年前,世界上建立科学工业园区的国家屈指可数,这些国家的科学工业园区多是来自民间的自发力量,主要是学校和企业利用多余的资源建立的。就拿美国硅谷来说,就是以斯坦福大学的师生为中心,结合了几个创业投资公司,利用他们的人才、技术和资金而建立的。台湾的科学工业园区和他们不同,它是由政府主办的,带有较强的计划性。

台湾当局向园区厂商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在土地的使用方面,采取了只租不卖的政策,还在园区预先建筑了许多标准厂房,大大降低了厂商进入园区设厂的成本。当局规定,只要你有创意,即使资金不足,也可进入园区。在进入园区设厂程序方面,当局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管理局,在园区办公,设立单一窗口,使得进入园区设厂的手续非常简单。

当局向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厂商提供的优惠条件还有如下几条:

税收优惠:新设的科学工业项目5年内免征营利事业所得税,从它的产业开始销售或劳务开始提供之日起两年内,厂商自己选定4年内的任何一会计年度的首日开始,连续免征营利事业所得税。

投资人权益保障:外国投资人享有与本地投资者相同的优惠条件及权利,外国人或海外华侨投资的盈余,资本项目可申请汇出。

政府参与投资:投资人可申请非民间机构参与投资,出资额可高达总资本额的49%。

专利权或专门技术作股:投资人可以专利权或专门技术作股,最高可达总投资的25%,但二者合计不得超过资本额的25%。

低息贷款:科学工业可向交通银行以低于一般银行放款2%的利率申请贷款,支付购置机器设备的价款及兴建厂房设施。

奖励办法:管理局提供创新技术研究资助金,每个获得核准的计划,最高可获得新台币500万元的资助金。

二、园区的企业文化优势

确立新的经营观念,排除家庭色彩,鼓励员工股是在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形成的一种新的企业文化。

在以往的企业中,往往家庭色彩很浓厚,老子任董事长,其他的职务不是由其子女担当,就是由其亲戚、朋友包揽,员工即使才华出众也只有出力干大活的份儿,能够被提拔重用的是凤毛磷角。在这样的企业中,业主和员工的关系,是单纯的雇佣、被雇佣的关系。这样,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这样的公司,是很难兴旺发达的。

Acer企业集团的总裁施振荣初进园区设厂时,搞的就是这种具有家庭色彩的企业,凡事都是自己说了算,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出现不少失误,不久就把厂子搞垮了。由此他领悟到,要使企业成功,不一定凡事都由自己做主,必须建立一个具有多种才干的领导班子,发挥众人之长,协助自己工作。对领导班子的选拔,只能是唯才是法,而绝不能是任人唯亲。还要激励员工入股,利润与大家分享。后来,他按照这种想法东山再起,创办了Acer电脑企业集团,成为台湾地区最大的电脑制造商。

如今的园区,许多公司刚刚建立,职员就可以入股。等到公司开张,股票上市,股价上涨时,公司将它高价出卖,公司的利润跟员工分享。这样,从眼前看是降低了投资人的收入,但在公司的广大员工中形成了一种与公司共命运的心态,增强了公司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充分调动了职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会给公司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现在,在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土地上,依次座落着遐迩闻名的台湾集成电路、联华电子、Acer电脑、友讯科技、东讯公司、华邦电子等264家大小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彼此合纵连横,在资金、人才、技术上互相支援、交流,形成了巨大的综合效应。

评点:

一个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不但可带动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还大大提高该国的国际影响,如美国的硅谷。我国在苏州和北京分别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尤其是北京的中关村,发展势头极为迅猛。在建设科技工业园区时,台湾新竹工业园区的许多成功之处可以借鉴:

1、在工业园区地址的选择上,一定要靠近科研力量较强的机构,这样可直接利用其丰富的科技资源。

2、政府扶持和优惠的产业政策的支持。一般科技工业园的建设,需要政府在各方面的扶持,同时制定优惠政策,以吸引外来投资。

3、既独特又符合实际情况的企业文化。众所周知,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大力发展园区的硬件建设的同时,软件建设也不可忽视。

㈥ 1.列举第一、二、三科技革命的成果 2.台湾何时被荷兰占领过因为什么

一.
主要成就:

第一次科技革命 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1814年) 1、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2、以轻工业为主导;3、 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4、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第二次科技革命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第三次科技革命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二.

从16世纪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殖民者相继东来,抢占殖民地,进行掠夺性的贸易,亚洲地区的东南海洋成了西方殖民者横行海上的“走廊”。宝岛台湾,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更引得西方殖民者尤其是荷兰人垂涎三尺。

明朝后期,正是欧洲一些国家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它们为了积累财富,实施殖民政策,把魔爪伸向亚洲、非洲各地,疯狂地进行抢劫掠夺。最早入侵亚洲的是西班牙、葡萄牙,接踵而来的是荷兰和英国。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1557),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利用欺诈手段,攫取了中国的澳门,并狂妄地宣称台湾为澳门属地,企图进一步入侵台湾。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西班牙占据菲律宾的吕宋岛,并于明高宗天启六年从吕宋出发,侵入台湾北部的鸡笼(今基隆),修筑了鸡笼城,又侵占了淡水,筑淡水城。

荷兰对中国的侵略始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殖民者“驾大舰,携巨炮”,以“通贡市”为名,对我国沿海各地进行侵扰,企图夺占一个地方,作为控制对华贸易和劫掠中国财富的基地。

荷兰殖民主义者先占据了爪哇岛(今属印度尼西亚),接着与葡萄牙争夺澳门,被葡萄牙打败后,逃到澎湖。1604年7月,荷兰驻爪哇提督韦麻郎率舰2艘,由爪哇出发,8月抵达澎湖。由于当时明朝政府派驻澎湖的军队已经撤回,荷军8月7日在未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顺利在澎湖登陆。不久,荷兰侵略军头目高文律于天启二年派兵骚扰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要求开辟租界。福建巡抚得悉后,命令都司沈有容率帆船50艘于11月18日前往澎湖,责令荷军离去,并禁止百姓下海,以断绝对荷军的物资供应,荷军被迫于12月15日撤离澎湖。

㈦ 台湾的经济

台湾经济与科技

一、经济概况

1949年以来,
台湾经济发展大致经历四个时期:

(一)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当时台湾人口剧增,物价飞涨,工农业生产几乎停顿,而军事性开支却占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民众生活困难,经济濒临崩溃。为此,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旨在稳定社会和恢复经济的政策与措施,土地改革、改革币制、外汇贸易管制,优先发展电力、肥料及纺织工业等。50年代台湾农业发展迅速,增长率年均达各4.7%。此外,从1950年下半年起,美国开始对台湾实行经济援助,注人大量资金帮助台湾恢复经济。到1952年,台湾经济基本恢复到二战前的最高水平。

(二)以农养工发展时期(1952-196O年)。当时台湾经济基本上以农业为主,劳动力过剩,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均逆差严重,外汇极度短缺,民众因收入低而无力消费进口工业品。台湾当局以稳定中求发展为指导思想,确定了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的方针。土地改革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总出口中的比重非常高,1957年高达 71.5%,成为创汇主力。台湾当局又通过肥料换谷、强制收购等不等价交换方式,获取利润,把它转移到工业部门。在工业方面,重心放在资金需求量不大、技术要求不高、建厂周期短的民生工业上,以岛内生产替代进口,以适应岛内的消费水准,并节省外汇开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形成了糖、茶、菠萝及香茅油等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水泥、玻璃、木制品、造纸、化肥、纺织、食油、面粉、塑胶原料及制品、人造纤维、自行车、缝纫机和家用电器等进口替代工业。

(三)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时期(1960-1986中)。由于台湾市场狭小,当时进口替代工业的产品市场已趋饱和,若继续发展将导致经济后劲乏力。台湾抓住当时国际分工变化的机遇,利用低廉工资的国际比较利益,大力发展加工出口工业带动经济发展,并陆续修正或制定旨在促进出口的政策与措施,如进行外汇贸易的改革、实施“奖励投资条例”、鼓励民间储蓄、对外销厂商实行税收和融资的优惠、设立出口加工区和保税仓库等。这个时期外资对台湾工业化和出口扩张起了重要作用,民间企业从进口替代转向出口产业,成为经济成长的主力。台湾企业从日本进口生产资料,向美国出口工业品,形成了生产上依赖日本、市场上依赖美国的三角贸易关系。台湾工业得到了高速发展。从1963-1973年,工业年均增长率高达18.3%,其中制造业的年均增长率达20.1%,工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6O年的26.9%提高到1973年的43.8%;出口贸易额中工业制品的比重由l960年的32.3%增至l973年的84.6%。至此,台湾工业建立起了一个以出口加工区为依托,以轻纺、家电等加工工业为核心的产业支柱,由此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四)经济转型时期(l986年至今)。自8O年代以来,由于台湾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新台币兑美元汇率大幅升值,工资也大幅上涨,劳动力短缺,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工业逐渐丧失比较利益和比较优势,导致民间投资意愿低落,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为此,台湾当局于1986中提出了实行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的经济转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并以产业升级和拓展美国以外的外贸市场作为重大调整内容,确定以通讯、信息、消费电子、半导体、精密器械与自动化、航天、高级材料、特用化学及制药、医疗保健及污染防治等十大新兴产业为支柱产业。经过近10年的经济转型,台湾经济在自由化、国际化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产业升级也初现成效,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占制造业的比重目前已达61.5%,其中信息产业发展尤为突出,其产值已名列世界前茅。台湾对外出口市场的重心也逐渐从欧美转向亚洲,对美国出口比重已由1984年的48.8%下降到1995中的23.7%,对亚洲的出口比重则由1998年的32.8%上升到1995年的52.6%。出口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子、信息、机械、电机和运输工具产品已占总出口的50%以上。对外投资大幅度增长,开始成为净资本输出地区,累计至1995中,对外投资约300亿美元。在这一时期,台湾与祖国大陆及香港的经济联系也日趋密切。

台湾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得益于大量的美国经济援助以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从1950年至1965年给台湾的经济援助共计l5亿美元。15年间,“美援平均约占台湾投资毛额的34%,从而弥补了台湾商品及劳务人超的91%”。美国对台湾的经济援助不仅限于资金或物资,还包括军事援助、低利贷款、直接投资、技术转让和人才支援等。美援在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非同小可。台湾学者认为,如果没有美援,“台湾经济至少要比现在落后20-3O年”。此外,战后西方国家在60-7O年代的经济繁荣,给台湾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二)从祖国大陆带去的财物和人才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国民党统治集团败退台湾时,从上海运送黄金 80万两以及大量银元、美钞到台湾,由孔、宋家族将20亿美金转移至美国花旗、大众等银行,并带去了大批各类财经人才。这些资金和人才对台湾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国民党统治集团还将大量的机器设备运到台湾。

(三)台湾民众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台湾民众勤奋节俭、吃苦耐劳,对台湾在提高储蓄率以集聚资本,以及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农民在工业化过程中作出了牺性,中小企业者成为出口贸易的主角。

(四)台湾当局制定了稳定中求发展等经济政策。如在发展策略上先发展农业及劳动密集型工业,再发展资本与技术密集工业;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然后发展出口导向工业,较好地结合了台湾的实际情况,并有效地利用了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契机。

(五)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对台湾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十多年来,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已具一定规模,互补互利的局面正在形成,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腹地。台湾每年从两岸贸易中获得巨额顺差,保证了其贸易收支的平衡,且提高了其在本岛的投资能力。大批台湾劳动密集型企业投资大陆,缓解了其在本岛发展的困难,并且有利于台湾产业的转型与升级,特别是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祖国大陆在台湾出口份额中的比重上升,减轻了台湾外贸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对台湾经济的稳定也有重要作用。

台湾经济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高,但内需市场狭小,自然资源较少,科技基础薄弱,井受此制约,形成了“浅碟子经济”的特点。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对海外市场和技术的依赖程度较高。1980年,台湾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95.6%,其中对出口贸易依存度也达47.89%;1995年的依存度虽有所下降,但仍高达81.65%,其中对出口贸易依存度还有42.36%。近几年来虽然台湾产业升级取得一定成效,但关键技术仍然对外依赖性较高,如集成电路芯片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但其电路设计这一关键技术仍主要依靠发达国家。所以,台湾产业升级虽有进展,但整体工业技术并无突破性发展,工业技术自主开发能力不强的基本格局仍未改变。台湾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较高,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较大。近几年台湾经济能维持适度增长,新市场开拓、贸易创造效果大于技术创造效果。

长期以来,台湾财政状况不佳,税基萎缩,赋税收入年增长率从1992年19.7%一路下滑到2001年的-6.7%。同时,各级公库和“国库”支出增长很快,在支出结构中,军备开支占了财政预算的很大比重,如1996年的财政预算中,“国防支出”(未含外购军备的特期预算)占了22.1%;若再把行政开支计入,整个财政开支中非生产性开支的比重很大。财政状况持续恶化,至2002年,台当局总负债已接近4兆新台币,债务余额占GDP比重超过30%。

台湾经济发展还受岛内政争激烈和两岸关系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来,台湾政党之争异常激烈和频繁,大大影响了有关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也成为行政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再加上“黑金政治”猖獗,使许多重大项目的工程进度和质量受到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台湾当局推行分裂政策,造成两岸关系的不稳定,影响了台湾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在台湾的投资意愿。

综上所述,台湾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均是政治、经济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虽然台湾当局采取了某些相应措施,其中某些措施不乏助益,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科技概况

台湾科技发展与其经济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战后以来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奠基期(l959-1968年)。50年代,台湾当局以稳定经济作为主要目标,无力顾及科技的发展。直到1959年,台湾当局才颁布“长期发展科技计划纲领”,主要目标在于充实科技发展的基础。同年,成立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简称“长科会”),负责规划和推动长期科学研究。在这一时期,科技研究发展方向以基础科学为主,同时通过各种补助措施,培养研究人才。

第二阶段是初步发展期(1969-1980年)。60年代末到 70年代,台湾工业的发展重点由轻工业转向重化工业,提高了对产业技术的要求。为此,1968年台湾当局颁布“十二年科学发展计划”,在扩大研究基础、改进科学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应用科学的研究,先后成立了工业技术研究院和“行政院”“应用技术研究发展小组”,并注重促进企业投资科技研究工作。

第三阶段是全面推动科技发展期(1980年至今)。随着8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经济进入转型期,科技水平较低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台湾当局开始加大科技经费和人员的投入,制订一系列相应计划和发展政略,以实现将台湾建成“科技岛”的长期目标。 1978年,台湾当局首次召开由产、官、学界参加的科学技术会议,次年颁布“科学技术发展方案”,作为现阶段科技发展的最高指导方针。此后,科技会议每四年召开一次,制定出新的发展政策与计划。

80年代以来,台湾科技发展较快。从对科技发展的投入看,从1986年到1996年的10年间,科研经费增长了4.8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14%提高到1.85%;研究人员数增长了2倍,每万人口拥有的研究人员数由14.3人提到33.4人。从科技研究发展成果看,本地专利项目1996年达到19410项,是1986年的3.3倍;台湾SCI论文发表篇数的国际排名,由1989年的第28位提高到1994年的第20位。在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1980年台湾成立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推动了信息、半导体通讯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1997年高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值占总出口的比重达到39.7%,较1986年提高了一倍多。目前,台湾信息产业和半导体产业产值已分别跃居世界第三位和第四位,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加工生产基地,半导体集成电路生产技术已接近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从科技的发展特点看,由于台湾经济规模较小、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民间科技研究发展先天不足,因此台湾科技行政部门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科技经费的总投入中,80年代官方投入占60%以上,民间占不到4O%;9O年代民间投入相对增加,官方与民间仍各占一半左右。目前,科技研究体系主要由科技行政部门以及公营企业所属的研究机构、专门的财团法人研究矾构、各大学及民间企业所属的研究机构组成。

从科技研究的分工看,基础研究主要由“中央研究院”及各高等院校承担,应用科技研究主要由工业技术研究院及各科技行政部门所属的研究机构承担,军事科技由中山科学研究院负责,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市场化则由企业承担。

尽管8O年代以来台湾科技发展取得较快进步,但受限于经济规模、企业结构及人才等因素,在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甚至也落后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韩国。如台湾科技经费总投入仅为韩国的一半。总体研究发展水平的落后,使目前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在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等方面都严重依赖日本和美国;多半台湾厂商的生产技术仍然依靠引进。信息、半导体等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缺乏自己的关键技术,大多只能采取受委托加工制造方式,利润大多由掌握关键技术与零部件的外国厂商抽走。

㈧ 最近最前沿的科学成果

字数有限,内容无限啊,就捡几条吧,内容也有删减的。

新生哺乳动物心脏受损后能自愈【医学】
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2月25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报告说,老鼠实验表明,新生哺乳动物的心脏在受损后完全能够自我愈合,这一发现可为治疗人类心脏病提供新的思路。
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刚出生一周的小鼠15%的心脏切除,结果发现,在3周内,受损的心脏重新完好地长出来,其外观和功能与正常心脏无异。研究人员认为,仍在跳动的未受损的心脏细胞,也就是心肌细胞,是新生细胞的主要来源。这些心肌细胞会停止跳动一段时间并且分裂,从而为心脏提供新鲜的心肌细胞。
“心脏病是发达国家威胁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这是我们在寻找心脏病治疗方法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该研究报告作者之一、内科医学助理教授希沙姆·萨迪克说,“我们发现,新生哺乳动物的心脏能够自我修复,它只是在发育老化的过程中忘记了这一技能。目前的挑战是要找到一种方法来帮助成年后的心脏回想起如何重新进行自我修复。”
此前的研究已经证明,一些能够重新长出鳍和尾巴的鱼类和两栖类动物等低等生物也可以部分再生其受损的心脏。“相比之下,成年哺乳动物的心脏缺乏这种重新长出失去的或者受损的组织的能力,其结果是,当心脏出现损伤时,比如心脏病发作后,心脏就会变得越来越虚弱,最终导致心脏衰竭。”萨迪克说。
报告的另一位作者、分子生物学家埃里克·奥尔森博士说,成年后的心脏在发生损伤时无法再生,这是心血管医学领域面临的一个主要障碍。而这项工作表明,在出生后的一段“窗口期“内,哺乳动物的心肌再生是有可能的,只是这种再生能力随后就失去了。有了这些认识,未来将可以通过药物、基因或者其他方法以唤醒成年老鼠乃至成人的心肌再生能力。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下一步将趁心脏仍具备再生能力时对这个短暂的“窗口期”加以研究,并找出心脏是如何以及为什么会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关闭”这一非凡能力的答案。(来源:科技日报 陈丹)

兰州重离子冷却储存环成功加速83号元素铋 【物理&化学】
文章来源:近代物理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1-02-25
2月25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技人员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冷却储存环(CSR)主环上成功实现了83号元素铋离子(209Bi36+)束流的冷却累积并加速到每核子能量170MeV,铋离子是继C,Ar,Ni,Kr和Xe等之后,HIRFL-CSR新加速的最重的离子。重离子209Bi36+束流的成功加速,既验证了HIRFL-CSR的极重离子加速能力,也是我国重离子加速器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重要标志之一。
铋金属颗粒在超导ECR离子源SECRAL中被加热蒸发,并在等离子体中电离产生209Bi36+离子,引出形成束流。209Bi36+束流经HIRFL-SFC回旋加速器加速到每核子能量1.9MeV,在主环(HIRFL-CSRm)中经9秒累积到~2.5×107个离子,加速后能量达到每核子能量170MeV(单离子动能35.5GeV)。下图为HIRFL-CSR主环加速209Bi36+束流过程中离子电流监测器DCCT上的监测信号。

研究实现原子间单量子能量交换 【物理】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2月23日报道,美国国家标准研究院物理学家首次在两个分隔的带电原子(离子)之间建立了直接运动耦合,实现了原子之间的单量子能量交换。这一技术简化了信息处理过程,可用于未来的量子计算机、模拟技术和量子网络中。相关研究发表在2月23日的《自然》杂志上。
研究人员解释说,他们让两个铍离子在电磁势阱中震荡进行能量交换,这一交换中是以最小能量单位——量子来进行的。这意味着离子被“耦合”在一起,表现出像宏观世界中如钟摆、音叉那样的“和谐震荡”,做重复的来回运动。
实验利用了一种单层离子势阱,并将其浸在液氦浴中冷却到零下269摄氏度。离子之间相隔40微米,漂浮在势阱表面。势阱表面装有微小电极,让两个离子靠得更近,以便产生更强的耦合作用。超低温度可以抑制热量,避免扰乱离子行为。研究人员在势阱上放了震荡脉冲来检测铍离子频率。
研究人员还用激光制冷减弱两个离子的运动,再用两束反向紫外激光束将一个离子进一步冷却到静止状态,调节势阱电极间的电压,就开启了耦合作用。经测量,离子的能量交换每155微妙仅有几个量子,而达到单个量子交换时频率更低,间隔为218微秒。从理论上讲,离子之间这种能量交换过程能一直持续,直到被热量打断。
“首先,一个离子轻微震动而另一个静止,然后震动传给了另一个离子,它们之间的能量运动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论文第一作者、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坎顿·布朗说,“我们可以调节耦合作用,影响能量交换的速度和程度,还能控制耦合作用的开启或终止。”用电极电压来调整两个离子的频率,让它们离得更近,耦合作用就开始了。当两个离子频率最接近时,耦合作用最强。由于正电荷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它们之间倾向于互相排斥。耦合使每个离子都具有了两个电子的特征频率。
在未来的量子计算机中,上述技术可用于解决量子系统的复杂问题,破解当今使用最广的数据加密编码。不同位置的离子直接耦合可以简化逻辑运算,有助于校正运算过程错误。该技术还可能用于量子模拟,以解释复杂量子系统如高温超导现象的原理机制。
研究人员还指出,类似的量子交换作用可以用来连接不同类型的量子系统,如离子和光子,在未来的量子网络中传递信息,如势阱中的离子可以在超导量子比特(昆比特)和光子比特之间作“量子转换器”。(来源:科技日报 常丽君)

英特尔新型连接技术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0Gb/s 【信息】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2月24日报道,美国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公司推出了新型高速连接技术雷霆(Thunderbolt),其理论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0Gb/s,该技术有望给用户带来高速数据传输和高清屏幕显示。
雷霆技术即2009年英特尔发布的光锋(Light Peak)技术。光锋技术是一种用于将计算机及其它设备连接在一起的接线,它不仅像USB连接那样可以传输文件,而且还可以传送视频和网络信号,这些数据的传输过程需要由Intel的一款功能芯片负责管理。雷霆技术则由一个英特尔控制芯片驱动,使用小型连接口。
然而,雷霆技术目前还无法达到其理论最大传输速率,因为英特尔公司现在采用的是铜线而不是光纤光缆。不过,英特尔表示,未来雷霆技术将使用光纤,届时该技术甚至有望达到100Gb/s的传输速率。
英特尔称,雷霆技术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满足高清媒体创造者的需求。雷霆技术可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不到30秒即可传输一部完整的高清电影;该技术也能同时传输多种信号类型,使显示器、外设等能共用一条光缆,以此减少用户将各种电脑设备连接在一起所需要的光缆数量;培育出开发和使用PC的新方式等。
英特尔全球副总裁邓慕理表示:“处理高清媒体内容是当前电脑用户最关注的任务之一,雷霆技术为专业人士和普通消费者提供了更快、更方便处理这些内容的新方式。”
福雷斯特公司的分析师莎拉·罗特曼·艾普斯表示,“雷霆技术并非消费者一直翘首以盼的创新技术,但它是消费者心仪的技术之一,尤其在传输视频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
雷霆技术的出现让消费者对USB3和火线接口(Firewire)等其他连接标准的未来提出了质疑。雷霆技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Gb/s;Firewire400的速度是400Mb/s,Firewire800为800Mb/s;USB2为480Mb/s,USB3为3.2 Gb/s。
苹果公司将成为首个使用雷霆技术系统的电脑制造商,苹果将在其笔记本电脑上装配该系统。

激光压制观瞄系统 【军事】
高能激光一直被视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武器,并以其远射程和强大杀伤力得到各军事强国的追捧。中国的军用激光技术发端于上世纪60年代,目前已经取得一定的应用成果。今年9月出版的台湾《全球防卫杂志》为此特别撰文,介绍了大陆激光武器的装备和使用情况。
文章指出,得益于数十年经验的积累,中国大陆目前研发的激光武器约有七八种,其中又以配备舰艇及陆战兵器的战术性激光武器为多。这类“轻量级”激光武器的代表作,当属配备于99式主战坦克上的“激光压制观瞄系统”。
从外观来看,该系统由主控电脑、激光发射器、热成像仪和干扰机组成,通常安装在坦克炮塔左后方的旋转平台上,车长与炮长均可操作。据估测,该设备能够持续发射100兆焦左右功率的蓝绿激光,其威力足以烧伤2公里以外敌军士兵的视网膜,或直接给对方的光电设备造成毁伤。
激光武器研制
“激光压制观瞄系统”拥有被动和主动两种工作状态。当系统处于被动模式时,主要依靠告警设备感知敌军方位,并由干扰机射出一束较弱的激光以标定目标位置;经电脑确认之后,激光束的功率骤然增强从而对目标形成“硬杀伤”。如果开启主动模式,该系统则首先借助低能量脉冲对可疑区域实施扫描,一旦识别出对方观瞄仪器镜头所反射回的微光便自动开火将其摧毁。换言之,“搜寻并消灭”就是对其作战使命的最简单概括。
基于“激光压制观瞄系统”的致盲效用,某些人曾将其视作有违人道的兵器。对此,曾任美国陆军总参谋长的维克汉将军在接受国会质询时明确表示:“战争总会致人死伤,即使激光武器让敌军士兵瞎眼,这也总比要了他们的命强。”
事实上,美俄两国早就开发了功能类似的激光武器系统,但将其与主战坦克相结合却是中国的首创。文章根据大陆媒体的公开报道判断,“激光压制观瞄系统” 已相当成熟,技术上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不过,受制于激光本身的物理特性,这种武器在实战中仍会受到雨雾等不良气候的影响,若对手使用反射涂层、护目镜等对抗手段,它的杀伤力也会打些折扣。

德国科学家发明“思动车” 可仅凭意念开车【运输】
据英国媒体2月22日报道,德国科学家日前发明的一套无线装置能将普通汽车变成名副其实的“思动车”,驾驶员真的可以不动手脚、仅凭意念就“开”着汽车到处走。
这组系统由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科学家研制。首先,要在普通汽车上配备摄像机、雷达和激光传感器,这些装置能够完整拍下汽车周遭的环境;其次,驾驶员要戴上装有16个感应器的特制头盔,主要用来捕捉大脑发出的信号。
一切准备就绪后,安装在汽车上的计算机就能解读这些来自大脑的信号,再将命令执行到汽车上。在第一次试验中,“思动车”已经能够按照驾驶员的意思,朝左开或是朝右开。在第二次试验中,“思动车”成功执行了加速和减速的命令。
不过科学家承认,“思动车”技术还远未发展成熟,想让其上路还需一段时日。

南非地下发现地球“最古老的水” 存在约20亿年【环境?】
由德国、加拿大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日前宣布在南非地下约3000米的岩缝中发现了被测定已存在了约20亿年的地下水,这很可能是地球上目前已发现的最古老的水。
研究人员是在南非重要的金矿产区韦特瓦特斯兰德盆地进行钻探时发现上述地下水的。此外,研究人员还在南非岩缝水中发现了在完全与世隔绝的生态环境中仅靠吸收岩石解析到水中的无机矿物能量为生的微生物。德国科学家称它们很可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之一。

新型纳米粒子或可用于疫苗安全递送 【纳米技术】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工程师日前设计出一种新型纳米粒子,有望实现对诸如艾滋病、疟疾等疾病的疫苗进行安全有效的递送。研究结果公布在2月20日的《自然—材料学》(Nature Materials)上。
这种新型纳米粒子由一种可携带仿病毒合成蛋白的同轴脂肪球组成。文章通讯作者达雷尔·欧文(Darrell Irvine)称,该合成粒子可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其效果可与活体病毒疫苗相媲美,但比活体病毒疫苗更安全。
在这项研究中,Irvine与同事尝试使用该纳米粒子对小鼠体内一种被称为卵清蛋白(ovalbumin)的蛋白质进行递送。他们发现低剂量疫苗产生的三种免疫作用引发了强烈的T细胞反应——小鼠体内达30%的杀手T细胞对疫苗中的蛋白产生特异性。Irvine表示,这种程度可算得上是由蛋白疫苗引发的T细胞反应中最强烈的一种了,完全可以比拟活体病毒疫苗的引发程度,而且,我们无需担心活体病毒带来的安全问题。重要的是,这种纳米粒子还能引发抗体反应。
目前,除了正在进行的小鼠体内疟疾疫苗递送研究,Irvine和同事还在研究开发针对癌症疫苗和艾滋病疫苗递送的纳米粒子。(科学网 张笑/编译)
相关仪器:90Plus/ZetaPals型高分辨zeta电位及激光粒度分析仪 JEM2100型透射电镜 流式细胞仪
完成人:达雷尔·欧文课题组
实验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生物工程系、科赫综合癌症研究所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 贝勒医学院国立大分子成像中心 波士顿拉贡研究所

科学家或发现新乳腺癌致癌基因 【医学】
有望藉此开发更有效的乳腺癌治疗手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常与遗传有关。最近,英国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合作研究发现,一种名为ZNF703的基因过度活跃,会导致乳腺癌。研究人员称,这是科学家5年来发现的首个乳腺癌致癌基因,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极具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月18日《欧洲分子生物学学会—分子医学》(EMBO Molecular Medicine)上。
由英国剑桥大学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使用微阵列芯片技术,同时对大量的细胞组织样本测试,通过乳腺癌肿瘤细胞与正常健康细胞中基因活性的对比,他们发现,一种名为ZNF703的基因在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肿瘤中极其活跃。通过分析,研究人员判定,ZNF703是一个新的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驱动基因。
研究人员认为,测试ZNF703基因活性,有助于判断癌症病人肿瘤发展情况,据此可设计针对性治疗方案。而这一发现如经更大规模的研究获得证实,将为开发出新的以ZNF703基因为标靶的癌症治疗手段铺平道路。
研究论文首席作者、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洛斯·卡尔达斯教授指出,通过测试这种基因的活跃程度,可使医生了解标准激素疗法,如使用它莫西芬(一种抗雌激素)或者芳香酶抑制剂是否有效,从而帮助医生确认符合病人病情的针对性药物。
英国癌症研究所的莱斯利·沃尔克博士则表示,ZNF703是5年来发现的首个乳腺癌致癌基因,对于开发新的乳腺癌治疗药物十分重要,希望能藉此开发出更有效的癌症治疗手段。(来源:科技日报 刘海英)

自由电子激光器【军事】
美海军利用新型激光器在数秒内击落巡航导弹
2011年2月21日 10:34
据sify网2011年2月19日报道,美国海军创造激光武器的新世界纪录,其利用新型高精度天基激光器,在数秒的时间内击毁巡航导弹。
据福克斯新闻报道,在海军研究局的协调下,科学家持续向原型加速器注入500千伏液体,直到其达到320千伏的极限电压,从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自由电子激光器电子枪注入器系统主任表示,“这是一个创新的方法,以前世界上还没有用过这种方法。”
当被问及此次试验对海军的意义时,海军研究局项目经理表示,这更快了自由电子激光技术向更新、更强的方向发展。
“军方目前使用的多为晶体、玻璃固体激光器,以及利用有毒液体材料的化学激光器。而自由电子激光器不同于以上两种激光器,只需要注入器内部产生的电子。这个过程需要能量的不断循环。换言之,它比现役的舰载武器都更节能,不会降低舰船的航行速度。”他表示。
目前,自由电子激光器技术需要将加速器置于足球场大小地下仓库,在一个小型体育馆大小的空间里,还充满了各种管线、导体、电缆。
海军目前需要确定如何利用电子束转化成激光射线,以及如何小型化加速器,以装备于驱逐舰。
介绍一下自由电子激光器
自由电子激光器(Free Electron Laser,简称FEL),顾名思义,是利用自由电子工作的激光器。即发出受激辐射的电子并不束缚在原子内,一般是以高能电子束的形式处于加速器中。它被公认为继同步加速辐射后的第四代光源。本文从同步加速辐射开始,着重介绍其原理,分析自由电子激光相比前几代同步加速辐射的继承和超越,并简要介绍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
同步加速辐射
同步加速辐射是高能电子(或其他带电粒子)束流打入垂直方向的磁场,电子受Lorentz力偏转,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发出的辐射。省略复杂的物理学分析若干,可以求得单个电子的总辐射功率取决于两个参数:电子束能量和偏转磁场的强度。在现有的加速器水平上,其亮度可以较旋转阳极X射线管的峰值高出10个量级。
对其圆周运动的给定含时问题作Fourier的频域分析,可得其光谱特性。辐射的频谱分布是平滑连续的
除去以上所述的高通量、高亮度以及频谱宽广连续且可以计算的特点外,同步加速辐射还有如下特点:
高偏振性。在轨道平面内为线偏振,在其他平面内为椭圆偏振。一般X光光源没有此性质。
准直性好。辐射集中在轨道平面附近张角为很小的范围内。
脉冲时间结构。光脉冲长度为数十至数百皮秒,光脉冲间隔为纳秒至微秒量级,且非常固定。
超高真空洁净环境,保证了发出的光光谱的纯净性。
光源稳定。
如上述分析,将光从单个的二极磁场的转弯处引出,这就是第一代和第二代同步辐射光源的的结构特点。所不同的是,第一代光源只是寄生在高能加速器上,并非专用;而第二代光源则是专用机器。目前世界上在使用的第一代同步辐射光源约17台,而第二代同步辐射光源有23台之多。北京的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寄生的同步辐射光源(BSRF)属于第一代,而合肥的同步加速辐射装置(NSRL)属于第二代。
扭摆器和波荡器
第一二代同步辐射光源的都是平滑的连续谱。这虽然使其可以支持很大光谱范围内的实验,但是在一定意义上也限制了其辐射谱功率输出的极值。扭摆器(Wiggler)和波荡器(Unlator)等插入元件的引入,可以克服这一问题,使其在特定波长的辐射输出功率进一步提高。
扭摆器和波荡器实际上都是一组N极和S极周期相间的磁铁组成。它们安装在直线段真空盒的上下方。磁场沿z方向的分布呈正弦样式,而电子在上下相间的磁场里,也是作近似正弦曲线的扭摆运动。在每一小段圆周运动中,辐射仍然遵循上一节所述的规律。出光的方向均为z方向。
两者的区别是,扭摆器的磁场较大,但磁铁的周期数比较少。而波荡器的磁场较小,周期长度短,但是磁场的数目很多。
由于扭摆器的周期数不大,而周期又较长,因此从扭摆器产生的同步辐射特性基本上同从二极磁铁出来的辐射特性相同,仍然是光滑的连续谱。扭摆器的作用在于它能够局部的提供更大的磁场,所以辐射波长向短的方向移动,辐射功率也得到增强,同磁铁的周期数N_u成比例。
至于波荡器,它并不用来提高出射光子的特征能量,只是用来提高出射光子的数目。实际上,它应用了干涉原理:波荡器中得到干涉加强的光子,符合干涉加强条件,即要求电子相邻两个转弯的顶点位置,相差为光的波长的的整数倍。因为电子在波荡器中轴向前进速度非常接近光速,所以事实上电子和前向同步辐射的光子z方向上几乎同步运动。考虑到同步辐射的波列实际上有一定的长度,同一个电子在波荡器的不同磁场处发射的光实际上是可以互相干涉的。但是注意不同的电子发出的辐射因为初始相位不统一,故不能发生干涉;即光强正比于电子数N_c。
由于干涉加强只是对特定波长,所以插入波荡器后得到的基本上是单色光。同时,由于电子实际上在周期磁场中x方向振荡的幅度很小,所以其辐射角分布,在水平平面内也有进一步的集中。最重要的是,由于干涉效应,不同周期上产生的光部分相干地叠加在一起,结果使得同步辐射光的亮度成百上千倍的增加。
在设计专用的同步辐射光源上引入上述插入元件,就构成了第三代光源的基本特征,例如我国即将投入使用的上海光源(SSRF)。而随着插入元件的技术成熟,它也被广泛的应用于改进已有的同步辐射光源。例如合肥的同步辐射光源上就引入了扭摆器,将磁场提高到了扭摆器的6T,特征能量由0.517KeV提高到了2.585KeV,大大提高了性能。
自由电子激光
波荡器的引入,虽然应用干涉原理,极大的提高了亮度,但是辐射归根到底还是一种自发辐射。众所周知,受激辐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激光)相对于自发辐射来说有很多优点。问题是能否把受激辐射和同步加速辐射的原理结合起来。自由电子激光器正是这样一个成功的结合。

日本研究新方法使脑细胞再生不会半途而废【医学】
科学家发现1999年土耳其大地震前兆【地球】
……

㈨ 台湾的科技真的是靠日本的吗

日本在电脑技术上不很发达 日本发展的重点也不在电脑配件生产上
台湾有12项电脑及其配件产品占有率居世界第一
比如笔记本电脑,主板,LCD CDT等都被台湾垄断
我们长期生活在大陆,很多人不了解台湾的科技水平
其实台湾在核能发电(台湾的核电站密度世界最大) 新能源研究(黑潮能,太阳能) 医药 生命科学 海洋科学 纳米技术 激光技术(亚洲第一座第三代同步辐射中心) 大规模集成电路 高速计算机 天文研究(泛星计划,AMS)等方面都是比较领先的

㈩ 中国台湾有能力造原子弹吗

台湾的经济和科技能力能够制造原子弹。 但无法制作的出来。

原因如下:

  1. 蒋介石在抗战结束后就开始规划研制原子弹,当时曾派吴大猷、华罗庚等科学家进行前期规划,但由于内战而不了了之。

  2. 派往美国了大批专门学习物理等学科的人才却留了下来,里面著名的有邓稼先,李政道,杨振宁等,他们都是为了核计划被国民政府送往美国留学的人。 1964年大陆核试验后,台湾规划了“新竹计划”集中了上万名科研人员研制核武器,但在美国压力下,被迫于1972年宣布中止。

  3. 秘密的进行小规模的研究,特别是蒋经国上台后,重新秘密开启大规模计划,到1988年,核计划已经接近成功了,核武器从原料到设计到元件等几乎完备了,但是最后时刻,核研究所副所长张宪义叛逃美国,美国对台湾施以强大的压力,监督台湾拆除了所有的核武器研究的设施。

  4. 但台湾仍保留了大量的民用核设施,有相当数量的相关人才,还拥有大量核原料,之前的所有研究资料也都留有详细的备份,实际是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制造出核武器的。

  5. 但有能力归有能力,他却制不出来,因为他无法秘密的制出核武器,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每年会有6次对台湾核设施的详细检查,美国还有对台湾所有核设施的不定期抽查,台湾必然不可能秘密的进行核计划。

  6. 如果公开进行不但美国反对,即便是和美国翻脸强行研制,那也会引来解放军的立刻攻台,所以他制不出来核武器。

阅读全文

与台湾科技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
执转破成果 浏览:20
羊年限定金克丝现在多少钱 浏览:568
附近店面转让或出租 浏览:412
广东海亿食品有限公司商标 浏览:287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汇报 浏览:314
横滨商标印刷有限公司 浏览:28
珠吉转让 浏览:191
商业住房贷款年限55岁 浏览:148
2013工商局个人总结 浏览:712
驰名商标申请的条件 浏览:778
工商局和公安局哪个好 浏览: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