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怎样认识成果

怎样认识成果

发布时间:2022-05-06 11:06:31

①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包括: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版服务的思想 ;

2、走中权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3、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我们党提出工作重心由以往的革命转移到经济建设和技术革命上来。

(1)怎样认识成果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有以下几点:

1、不能迷信苏联模式,要开拓自己的道路,要打破对苏联模式的迷信,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寻找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领导者要有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党和国家领导人充分吸取了斯大林所犯错误的教训,最突出的是反对个人崇拜,维护集体领导原则,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等。避免执政党犯严重错误,从局部、暂时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使之不致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和长期性的错误。

3、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仍然存在大量社会矛盾。

②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的重要保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需要的程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亿万人民群众为主体,具有一往无前的创造性,总是在前进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科学发展观就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③ 如何认识教学成果

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包括:

(1)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运用现代教育和教学手段,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课程、教材、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坚持教书育人,探索教育规律,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成果。

(2)根据教育目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规律,在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学改革,开展教学评估,加强专业(学科)、教师队伍和学风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等方面的成果。

(3)结合自身特点、推广、应用已有的教学成果,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显著效果的成果。

《条例》中所称的教学成果涵盖了高等教育和中等以下教育。从时间上看,中等以下教育的教学成果可以从1994年《条例》颁布以后进行,但国家级奖励仅限于高等教育。

2000年5月25日教育部发出了《关于认真做好2001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通知》。《通知》继续沿用了《条例》中规定的教学成果定义,外延有所变动。

“(1)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转变教育思想,优化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实验技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综合提高,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成果。

(2)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教学规律,在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学科)、教师队伍、教材、实验实习基地、学风建设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与各种合作办学,开展评估,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等方面的成果。

(3)结合自身特点,推广、应用已有的教学成果,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显著提高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成果。”

从上述历程可以看出,教学成果的概念来之不易,是不断求索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其内涵已为大家所公认,但外延与时俱进,富有时代特征,与当前的工作,特别是热点、难点问题紧密相连,基本上涵盖了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部内容。在同一内涵之下,可以有多种外延。中等以下教育的成果外延应当根据中等以下教育内容作出相关界定。

02

从几个侧面认识教学成果

1. 教学成果的三要素

一项教学成果,需要具备三

④ 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回现中华民答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围绕从严管党治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提出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治国理政的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使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党和国家的长期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

⑤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围绕从严管党治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提出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治国理政的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使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党和国家的长期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

拓展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事情要办好首先中国共产党的事情要办好。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相比,与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相比,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组织建设状况和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作风都还有不小差距。

特别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要聚精会神抓好党的建设,按照树立科学理念、积极改革创新、遵循客观规律、注重实际成效的思路,切实把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战斗力。

⑥ 如何评价学术成果

评价学术成果,首先看成果是否发现了真理,是否深化了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是否进一步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是最主要的。传世之作无不如此。

⑦ 成果与认识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分析测试资料和数据,按照上述的研究路线和思路,通过对东营箕状断陷湖盆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层序地层格架内成岩演化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认识:

1)在东营箕状断陷湖盆北部陡坡带区域构造特征以及沉积体系研究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层序地层特征。将沙河街组共划分出了2个二级层序和6个三级层序,并建立了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层序地层格架。

2)通过大量岩石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粘土矿物分析等测试数据、资料的分析,详细研究了东营箕状断陷湖盆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主要成岩作用包括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等类型。其中,不同的层序内以及不同构造部位的成岩作用有所差异。并详细研究了陡坡带沙河街组内5种不同沉积体系内的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

3)详细研究了箕状断陷湖盆陡坡带层序形成演化与成岩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层序界面对成岩作用有着控制作用,层序界面之下通常发育碳酸盐胶结和溶蚀作用,界面之上通常发育粘土矿物胶结和石英次生加大,此现象在盆地边缘的二级层序界面表现尤为明显;体系域对成岩作用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例如湖盆扩张体系域通常发育有石英次生加大和铁碳酸盐胶结和黄铁矿胶结。不同层序内的成岩作用组合也存在差异,从SQ1—SQ6层序演变过程中,由于湖盆水体的变化,使成岩作用演化存在差异,导致成岩作用差异。

4)划分了东营箕状断陷湖盆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成岩演化阶段。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主要处于早成岩A期、早成岩B期、中成岩A期和中成岩B期。SQ1—SQ6层序演化阶段对应于中成岩B期—早成岩A期。

5)对沙河街组成岩演化进行了恢复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层序形成之后,后期的成岩作用受到了原始水介质、构造条件、成岩酸性流体的控制。同一层序,由于后期埋藏深度和地温条件的不一样,成岩作用存在差异性。总体来讲,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内带比外带的成岩演化要快。

6)首次系统详细研究了箕状断陷湖盆陡坡带不同层序内的成岩相特征,划分出了5种主要的成岩相和8种成岩亚相类型。5种成岩相分别为早期弱压实成岩相、早期弱胶结成岩相、中期溶蚀成岩相、中期再胶结成岩相、晚期紧密压实成岩相;8种成岩亚相类型分别为塑性组分溶蚀、方解石胶结、(含)铁碳酸盐胶结、石英次生加大、高岭石充填、混层粘土矿物充填、泥青质胶结和硬石膏胶结。最后,详细研究了研究区不同体系域内成岩相的平面展布特征。

7)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探讨了成岩演化与储层发育的关系。研究表明,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层序地层格架内储层发育与成岩演化过程中各类成岩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后,引入成岩综合指数的概念,探讨了陡坡带不同层序内成岩演化强度与储层发育的定量关系,成岩综合指数大小与储层质量优劣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成岩综合指数高的地方,储层的储集性好。

⑧ 怎样认识我国取得的科技新成果

我国取得的科技新成果,总体缺乏原创性、体系性,而且应用潜力较低。整体环境压抑创新、鼓励抄袭,奖掖浮夸,所以科技创新主要还是邪路国家的盛宴,离咱还远着呢

⑨ 主要成果及初步认识

(一)Cu的相态分析成果

Cu的总量与相态分析结果见图4.33~图4.35所示。由图可见,该区Cu的背景主要有两个级次,其中每一级背景属正常背景,其浓度低,变化小。第二级背景属异常背景,浓度较高,变化明显,有一定方向性,多与矿床、岩体、构造及其一特殊层位吻合,详见表4.128。

表4.128 铜地球化学背景特征表

从表4.128可见,Cu异常背景较正常背景在相态上的突出特征是硫化物相与氧化物相浓度及其在总量中占有率高,衬度大,从而可体现出正常背景与异常背景的本质区别。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Cu硫化物相与氧化物相异常背景较总量的异常背景发生明显变异,突出表现在该区东部Cu全量有两个明显的二级异常背景带(其中北侧带与地层有关)。但在硫化物与氧化物相图中,这两个异常背景带消失,成为一个与Cu矿床分布相吻合的异常背景区或局部异常。说明东部两个Cu异常背景带不存在硫化物相与氧化物相异常背景,系由岩性或环境因素形成的以结合相为主,即是由非成矿因素形成的二级背景,一般情况下不应作为Cu的找矿远景带看待。此外,在该区西部Cu氧化物相沿狮子岭闪长岩体呈环形展布,与断裂关系也十分密切。纵观全区Cu的硫化物相、氧化物相较Cu的全量与Cu或含Cu矿床、火成岩、断裂的空间关系更为密切,进一步说明该区Cu的相态分析成果可以更客观地反映Cu矿化分布富集规律。

Cu的硫化物相是反映Cu成矿作用的直接信息,由于Cu在表生作用中属活动元素,Cu原生硫化物易氧化成氧化物,Cu氧化物相也是反映Cu成矿作用的直接信息,因此Cu氧化物相与硫化物相合量与总量比值即

相态分析与地质找矿

式中:w(OCu)为氧化物相铜的质量分数,10-6;w(SCu)为硫化物相Cu 的质量分数,10-6;w(TCu)为全铜的质量分数,10-6

ACu也是反映Cu成矿作用的重要信息,图4.36 即为ACu值图,由图可见ACu高值带(>0.5)与上述Cu异常背景一致,区内已发现的Cu矿床或含Cu矿床均分布在ACu高值带内,且ACu高值带的展布与断裂、火成岩体空间关系也十分密切,从而更清晰地反映出该区Cu的富集规律。

综上可见,Cu的全量结果只能在量上反映出Cu地球化学场变化特征及展布规律,但不能反映其内在特点与性质,而Cu的相态分析结果则可以揭示出Cu地球化学场变化的内在特征和规律,并对其作出深入解释评价,区分出有找矿意义的异常背景带,以更准确地圈定找矿远景区或带。

依据上述对Cu的全量与相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1)Cu的不同级次背景有本质区别,各自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意义。Cu的正常背景硫化相与氧化相浓度低,变化小,定向性差,与成矿控制因素空面关系不明显,应属区域地球化学本底。Cu的异常背景则相反,与成矿作用有关,属成矿区带的地球化学本底,可作为圈定找矿远景区(带)的地球化学依据。

(2)下列地段应作为该区找Cu的主要远景地段:①二台子至大西沟一带,该地带Cu硫化物相有较明显显示;②太白花岗岩体东侧四方台一带,该地带Cu硫化物相与氧化物相均有明显显示;③东江口岩体南接触带及西延,该地带Cu全量与Cu氧化物相均明显富集;④狮子岭岩体接触带及外侧,该地段Cu氧化物相有明显显示。但从总体看,该区Cu全量、氧化物相、硫化物相浓度较低,初步认为该区浅表部Cu的找矿远景不很大。

(二)Pb的相态分析成果

Pb的结果如图4.37~图4.39。

由图可见该区Pb的地球化学背景也具有两个明显的级次。

1.Pb的正常背景

全量值为30×10-6,变化范围为3×10-6,以中部、东部最清晰。硫化物相为0~2×10-6,东部与西部有明显差异,东高西低,西部为0,东部为2×10-6。氧化物相为0~7×10-6,西部偏高(5×10-6),东部偏低(0~3×10-6),可见Pb的正常背景也具有硫化物相很低,氧化物相较低,Pb的存在形式以结合相为主(>70%)的特征。

2.Pb的异常背景

全量异常背景浓度一般为40×10-6,衬值为1.3~1.5,走向多与地层一致。但硫化物相与氧化物相异常背景较全量发生明显变异,突出表现为:全量异常背景有的消失,有的解体(如西部),有的变大,并出现新的异常背景带。硫化物相与氧化物相异常背景展布规律也有明显变化,与火成岩体、构造、铅锌矿床的空间关系更为密切,较全量更为清晰。确切地展示了该区Pb的富集规律。Pb硫化物相与氧化物相异常背景基本一致,前者浓度均大于5×10-6,衬值>2.0,后者为5×10-6~10×10-6,衬值一般大于2.0,可见Pb的异常背景,硫化物相与氧化物相浓度也明显高于正常背景,衬度也明显高于全量值。

由于Pb硫化物相与氧化物相都更确切地反映了Pb的分布富集规律,且二者为正相关(线性相关系数为0.8870,n=212,故APb值:

更好地反映了该区Pb的分布富集规律,如图4.40所示,区内所发现的铅锌矿床均分布于APb异常背景区内,更为清晰确切地展示了该区Pb地球化学场特征,APb二级背景区(带)可以作为该区铅锌矿找矿远景区(带)。

综合上述结果,下述地段在该区铅锌矿找矿工作中应予以注意:①东江口岩体南接触带外侧至二台子一带;②凤太地区狮子岭岩体外接触带;③铅硐山西部至陕甘边界。

(三)Zn的相态分析成果

Zn的地球化学背景也分为两个明显级次,详见图4.41~图4.44。

1.Zn正常背景

全量值具有明显的分区性,东部(东江口岩体以东)为低Zn正常背景区,一般为85×10-6,西部为高Zn正常背景区,其值一般为100×10-6。Zn硫化物相正常背景在全区均一,稳定,一般为1×10-6~4×10-6,浓度很低;氧化物相正常背景在全区也无明显差异,较均一,浓度较低,一般为4×10-6~8×10-6。可见Zn全量正常背景值在东部与西部差异应与岩性或表生环境因素有关。Zn正常背景同样也具有硫化物相与氧化物相浓度很低之特征。

2.Zn异常背景

Zn全量异常背景呈近东西及北东向带状,浓度一般为110×10-6~140×10-6,西高东低,与正常背景具有一定的渐变关系。衬度较低,一般都小于1.5。硫化物相异常背景展布规律与Zn全量相似,但其衬度明显变大,一般大于2.0,较全量更为清晰,与铅锌矿床、断裂,火成岩空间关系更为密切,并出现新的异常背景带或区域异常。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表生作用下Zn活动性强,原生闪锌矿易氧化为Zn2+而迁移分散,因此Zn氧化物相地球化学场呈现出明显的多级次渐变的特征,与Zn地球化学性质一致(见图4.42),其第一级属正常背景,浓度为4×10-6~8×10-6,与前述硫化物相正常背景一致。第二级背景介于正常背景与异常背景之间,浓度为10×10-6~15×10-6。第三级为异常背景,浓度大于15×10-6,梯度变化较大,与硫化物相异常背景基本吻合。并在中部、西部出现新的异常背景。但在全量图中并无显示,因此也应注意研究其找矿意义。可见,考虑到Zn在表生作用下具有活动性强的特点,对Zn氧化物相异常背景更应予以注意。

综合上述Zn的相态分析结果,下列地带在该区Zn的找矿工作中应予以注意:①狮子岭岩体外接触带;②东江口岩体南侧外接触带;③凤镇—山阳大断裂南侧;④大西沟—桐木沟矿带。

(四)对成果的初步认识

综合上述区域样品Cu、Pb、Zn的相态分析结果可见,相态分析结果既能反映出全量结果的主要地球化学特征,又较全量结果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

(1)能更清晰地区分出地球化学场不同级次,提高了异常场的地球化学衬度,更确切地展示元素分布富集规律,区内已发现的多金属矿床均分布于相态分析异常中。

(2)相态分析结果具体体现了元素产出模式,可对全量地球化学场做出较深入的评价,揭示其内在特征。尤其能区分出可能由岩性或环境因素产生的异常背景(即非矿信息)和可能由成矿作用产生的异常背景,从而使成矿地球化学区(带)乃至成矿远景区(带)圈定更为准确,以减少失误,还能圈出全量结果未能圈出的有找矿意义的异常背景区(带)及区域异常,避免漏掉有意义的找矿地段。此外,还增强了某些弱异常,起到了强化异常的作用。这就使化探工作由量的研究转入到质的研究。

(3)对不同级次地球化学背景及其找矿意义的本质区别了更深入的认识:①正常背景,以结合相为主,硫化物相与氧化物相浓度很低,在总量中占有率低,反映出其基本未受矿化影响。②异常背景,以硫化物相与氧化物相为主,反映出其受到成矿作用影响。

(4)Zn、Cu在表生作用中属活动性强易分散元素,应注意氧化物相研究。

(5)该区Cu、Pb、Zn异常背景与断裂火成岩、多金属矿床空间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应注意构造、火成岩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⑩ 主要成果认识

在充分收集前人研究资料和成果认识的基础上,在专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对陕西秦岭地区主要矿集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典型铅锌、银、铜、金矿床的成矿环境、成矿规律、控矿因素、找矿标志、成矿特征、成矿机制、成矿模式及矿床成因等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对秦岭造山带中高山地区铅锌、银、铜、金矿开展了物探、化探、遥感等综合勘查方法技术试验和有效性评价,建立了综合勘查模型,指出了成矿远景区,圈定了找矿靶区,并对重点找矿靶区实施了工程验证,获得了8个方面的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果:

1)基于1:5万水系沉积物和1:2.5万沟系次生晕资料,对凤-太、柞-山、勉-略-宁三大矿集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重新认识、全面总结,开展了化探异常圈定和成图,并提出找矿预测区。

在凤-太矿集区圈定以Au、Ag、Pb、Zn、Cu为主的5个异常带和一个异常区,即苏家沟-老铁厂-黄柏塬异常带、长沟-洞沟异常带、双王-(八卦庙-铜岭沟)-南山异常带、双石铺-铅硐山-苇子坪-太白河狮子坝异常带、西坝-王家塄异常带和文家庄异常区;柞-山矿集区圈出以Au、Cu、Ag、As为主的3个异常带,即北部老林-营盘街-丰北河Au、Ag异常带、中部曹坪-上官坊Au-As异常亚带和马耳峡-穆家庄-元子街-马鹿坪Au-Cu-As异常亚带、南部二台子-板板山-龙王庙异常带; 在勉-略-宁矿集区圈出以Au、Zn、Ag、Cu(Ni、Co)为主的3个异常带,即郭镇-茶店异常带、代家坝-艾叶口异常带和巩家河-雪花太坪-陈家坝异常带。

2)选择凤-太矿集区典型铅锌、金矿床进行了物化探方法试验研究,并对这些物化探方法进行了有效性评价。

对典型铅锌、金矿床的物探方法有效性试验研究表明:①常规充电法适合于埋深200~500m的就矿找矿,应用前提是要求有较好的矿体天然露头或人工揭露见到矿体,应用充电方法在凤-太矿集区进行盲矿体追索效果极佳; ②TEM法有效探测深度可以达到500~700m以下,在圈定异常体的水平投影界线时准确性较高,但对推断异常体深度的误差较大,对含炭质岩层、含金属矿物的岩脉、断层及不同电性界面也会形成异常,对矿体形态判断不利;③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法是电阻率-频率测深,具有探测深度大、快捷、能及时提供视电阻率-频率拟断面图等优点,但也有静态效应、近场效应及场源附加效应,以及所测电阻率参数单一等不利因素增加了解释难度,推断异常体深度的误差较大; ④EH4方法具有较大的探测深度,由于工作频率的限制,深部采样间隔较大,使得该方法也有先天的明显缺陷,在已知矿区的试验结果与地质现象相反,勘查效果不佳。

1:2.5万沟系次生晕测量、1:1万(或1:5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大比例尺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可有效圈定找矿靶区,评价不同地质体的含矿性。土壤金属活动态测量等化探新方法对于寻找隐伏矿体具有较好的指示性。

3)采用新方法、新技术,完成了凤-太矿集区柴蚂金矿、沈家湾金矿和柞-山矿集区池沟铜矿蚀变矿物的ASD填图试验。

对已知矿区的蚀变矿物填图试验研究认为:①ASD蚀变矿物填图方法是一种简单、快速、低成本的勘查方法,可以在平面上和剖面上判断蚀变类型和矿化分带,为勘探工程部署提供更充分的地质依据; ②ASD仅是对矿物的鉴定,而不能判断矿床成因;③ASD仪器对含羟基矿物的辨别比较准确和快捷,而对硅化和钠长石化的矿物成分难以区分;④开展ASD蚀变矿物填图工作,选择工作对象非常关键。对于与浅成-超浅成中酸性岩浆有关的金属矿床,由于岩浆热液所引起的蚀变带范围一般远大于矿体的范围,并且蚀变带中的矿物组合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性,蚀变矿物填图效果往往比较明显,而对于沉积岩区或与区域变质有关的金属矿床,由于这些矿床在形成过程中不发育或仅发育小规模的蚀变,且蚀变矿物组合的规律性不明显,因此利用ASD仪器开展蚀变矿物填图,判断蚀变类型和矿化分带效果较不明显。

4)开展的大比例尺遥感图像解译指示性强,为找矿选区提供了信息支撑。

通过对凤太地区1:5万和1:1万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和解译,认为:①在秦岭中高山强覆盖地区开展大比例尺遥感影像解译,Aster数据和IKONOS数据均能够满足分辨率方面的要求,采用彩色合成、数据融合等手段进行数据处理,能够有效地增强数据的可分辨程度; ②采用Aster数据的多光谱特性在1:5万层次进行特征矿物蚀变信息的提取较ETM/TM数据具有较高的优越性;③利用Aster数据开展1:5万层次影像解译,遥感信息提取成果及地质解译与已知地质要素吻合程度较高;④利用IKONOS数据开展1:1万层次影像制作,在微观地质单元的解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如对小面积的碳酸盐岩(及其褶皱构造)分布区域以及人类采矿形迹能够达到详细解译的程度,遥感解译与地质吻合程度较高,对于找矿选区可提供指示信息。

5)建立了三大矿集区中典型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提出了秦岭造山带多数金属矿床的“两期/二元成矿控矿”模式。

通过对研究区内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规律、矿床成因及最新测试数据的综合分析,建立了凤-太矿集区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床、八卦庙金矿床,柞-山矿集区银洞子银铅多金属矿床、穆家庄铜矿床,勉-略-宁矿集区煎茶岭金矿床、铜厂铜(铁)矿床等典型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并提出找矿标志。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发现,秦岭造山带中的多数金属矿床,经历了早期初始富集成矿和后期构造改造就位的成矿过程,从关键控矿因素分析,造山带中的多数矿床具有明显的“两期/二元成矿控矿”规律,即同一区域的矿床既受某一特定构造时期的成矿环境及其成矿建造控制,具有特定的成矿元素组合,同时又受印支期或燕山晚期构造岩浆改造作用控制,多数矿床的最终就位主要受区域晚期造山构造岩浆作用控制。根据这一共性控矿规律,秦岭造山带矿床往往具有变质热液矿床和岩浆热液矿床的基本特征,矿床的富集空间主要为断裂构造、褶皱虚脱部位和印支-燕山期侵入体内外接触带。

6)对山阳池沟铜矿进行了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同位素年代学、矿产勘查学及遥感等多学科系统研究,获得了矿床成岩成矿年龄,认为该矿床为斑岩型铜矿。

系统的LA-ICP-MS测年研究表明,Ⅰ号岩体结晶年龄为(146±1)Ma,Ⅱ号岩体年龄为(148±1)Ma,Ⅲ号岩体年龄为(141±1)Ma,Ⅳ号岩体年龄为(144±1)Ma,V号岩体年龄为(140±1)Ma,Ⅵ号岩体年龄为(146±1)Ma,池沟小岩体形成于140~148Ma。该矿床辉钼矿Re -Os测年显示,矿石的形成时代为148Ma,与岩体的形成时代一致,表明岩体的侵入与矿化存在时、空和成因联系,矿床属斑岩型铜矿床。

7)初步建立了秦岭中高山地区Pb、Zn、Ag、Cu、Au矿床快速勘查评价技术方法组合体系和隐伏矿床的综合勘查模型。

快速勘查评价技术方法组合为:①预查选区阶段,主要方法组合为综合研究+水系沉积物测量+激电剖面+地质地化剖面; ②普查阶段,主要方法组合为地质填图+沟系次生晕加密+高精度磁测+TEM/CSAMT +工程控制; ③详查阶段,主要方法组合为地质填图+大功率激电+井中/井地充电+工程控制。以上方法组合依据不同的矿种、矿床类型和成矿环境等有所区别,但地质和综合研究工作贯穿于所有方法的整个应用过程中。

综合勘查模型为: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综合研究确定找矿远景区→TEM、激电和或CSAMT物探方法与化探沟系次生晕加密确定勘查靶位→钻探、坑探或槽探发现矿体→坑道或钻孔充电确定矿体走向和延伸,指导探矿工程布设→系统勘查,控制矿体,圈定估算资源量。

8)找矿勘查验证取得重大进展和发现。

通过成矿理论预测选区,依据综合勘查模型选择投入有效的找矿方法组合,实施工程验证,新获得铅锌332+333+3341资源量28.7×104t,铜332+333+3341资源量20×104t,实现了产学研密切结合推动地质找矿突破的重要目标。

在秦岭造山带风-太矿集区取得了铅锌矿找矿重要成果,在白杨沟、东塘子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了良好效果,白杨沟铅锌矿新增铅锌332+333+3341资源量4.3×104t,东塘子铅锌矿新增铅锌332+333+3341资源量24.4×104t。

在柞-山矿集区取得了斑岩铜矿重大发现,勘查发现了山阳池沟斑岩型铜矿。该矿床主要由池沟隐伏钼矿化带、Ⅰ号铜钼矿化带、付桑沟矽卡岩铜矿化带和Ⅳ号铜矿化带组成。综合研究认为,铜矿化与石英闪长岩关系密切,在已控制岩体和围岩中黄铁矿化和黄铜矿化发育。初步预测硫化物富集于Ⅰ、Ⅲ、Ⅳ号岩体中。岩体形态复杂,产状陡立,Ⅳ号岩体尚未控制到根部,判断岩体沿东西方向侵入。通过地表和深部工程,池沟铜矿预获铜333+3341资源量14.7×104t。

在勉-略-宁矿集区取得了铜矿勘查重大进展,在铜厂矿床西延部位勘查发现了徐家沟铜矿床。地表目前共圈出3条铜矿化蚀变带,根据工程控制程度,现已在Ⅰ号矿化蚀变带中圈定出11个铜矿体,Ⅱ号矿化蚀变带中初步圈定出2个铜矿体,预获铜332+333+3341资源量5.4×104t。另在徐家沟铜矿外围圈定两个找矿预测区:徐家沟南矿带和黄泥梁矿带,预测这两个成矿带远景资源量在(10~15)×104t间。

阅读全文

与怎样认识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
执转破成果 浏览:20
羊年限定金克丝现在多少钱 浏览:568
附近店面转让或出租 浏览:412
广东海亿食品有限公司商标 浏览:287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汇报 浏览:314
横滨商标印刷有限公司 浏览:28
珠吉转让 浏览:191
商业住房贷款年限55岁 浏览:148
2013工商局个人总结 浏览:712
驰名商标申请的条件 浏览:778
工商局和公安局哪个好 浏览: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