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海川的科研成果
1 论文目录(SCI、EI收录及重点核心刊物)
1). Fe-C-V三元熔体热力学性质研究及应用分析,王海川,陈二保,董元},李文超,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0.08,22(4):312~315 (EI收录)
2). 铁水氧势对高炉铁水脱硅脱磷影响的实验研究,王海川,张友平,郭上型,陈二保,董元篪,钢铁研究学报,2000,12,12(6):11~15
3). Fe-C-j(j=Ti、V、Cr、Mn)熔体热力学规律,王海川,王世俊,乐可襄,董元篪,李文超,金属学报,2001,37(9):952-956 (SCI收录)
4). A data treatment method of carbon saturated solubility in Fe-Cr-C melt,WANG Haichuan,WANG Shijun,YUE Kexiang,DONG Yuanchi,LI Wenchao, M.M.M.,J.of USTB, 2002,02,9(1): (SCI、EI收录)
5). The effect on steel quality by adjusting basicity of top slag with SiFe and SiCaBa alloy as exothermic agent,WANG Haichuan,ZHOU Yun,WANG Shijun,YUE Kexiang,DONG Yuanchi,J. Iron & Steel Res. International, 2002,5, 9(1):12-15 (SCI收录)
6). 化学加热法用硅系铁合金加热钢液的热模拟研究,王海川,周云,王世俊,乐可襄,董元篪,钢铁,2002, 9, 37(9):20-22 (EI收录)
7). 石灰系预熔渣真空精炼低硫低磷中碳钢试验研究,王海川,周云,王世俊,董元篪,特殊钢,2003,07,24(4):22-23 (EI收录)
8). Vacuum treatment for simultaneous de-S and de-P of hot metal and molten steel ,WANG Haichuan,ZHOU Yun,WANG Shijun,YUE Kexiang,DONG Yuanchi,J. Iron & Steel Res. International, 2004,3, 11(2): 14-17 (SCI收录)
9). 碳饱和三元金属熔体热力学性质的计算方法,王海川,周云,吴宝国,王世俊,董元篪,钢铁研究学报,2004, 6,16(3):29~32
10). The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Fe-Mn-C Melt at Reced Pressure,WANG Haichuan,WANG Shijun,ZHOU Yun,GAO Li,DONG Yuanchi,SUN Haiping, Steel Res. International, 2005,10,76(10): 731-734 (SCI、EI收录)
11). Physical and chemical performance of high Al steels, WANG Haichuan, DONG Yuanchi, ZHANG wenming, WANG shijun, ZHOU yun, J. of Central South Univ. of Tech., Sci. & Tech. Of Mining and metall.,2005.08,12(4):385-388 (SCI收录) (EI收录, wang Hai-chuan)
12). Thermodynamics of Fe-C-j(j=Al、Si、P、S) melts ,WANG Haichuan,WANG Shijun,ZHOU Yun,DONG Yuanchi,LI Wenchao,J. Iron & Steel Res. International, 2005,7, 12(4):17-19,34 (SCI收录)
13). 脉冲电场处理对钢的凝固组织及元素分布影响的研究,王海川,张旺胜,廖直友,闵常杰,王世俊,董元篪,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08,39(8): 793-797 (EI收录)
14). 功率超声对粒子示踪剂运动轨迹影响的数值模拟,王海川,刘丹,过程工程学报,2008.06,8(S1):90-93 (EI收录)
15). 铁水预处理过程氮含量控制的试验研究,周云,王海川,王世俊,董元篪,王涛,夏幸明,石洪志,朱立新,钢铁,2004,04,39(4):18-20 (EI收录)
16). 低氟低钠脱磷脱硫剂的实验研究, 吴宝国,王海川,周云,王世俊,乐可襄,董元篪,钢铁研究学报, 2004,16(2)
17). Microwave heating of soda-lime glass by addition of iron powder,Noboru Yoshikawa, Haichuan Wang, Ken-ichi Mashiko, Shoji Taniguchi,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v 23, n 6, June, 2008, p 1564-1569 (EI收录)
18). 钢水用硅系发热剂升温的实验和应用,乐可襄,董元篪,王海川,王世俊,宋宇宾,杨世权,特殊钢,1997,02,18(1):20-23 (EI收录,用”yue kexiang”检索)
19). 用Si-Fe、Si-Al升温钢液的研究,乐可襄,董元篪,王海川,王世俊,钢铁研究学报,1997,04,9(2):13-17
20). 钢包喂含镁包芯线脱硫工艺研究,王世俊,乐可襄,王海川,董元篪,张雪松,胡道峰,钢铁,2001, 05,36(5): 21). 在铁水预处理中CaO-Fe2O3-CaF2基粉剂脱磷工艺和影响因素的探讨,乐可襄,王世俊,王海川,龚志作,刘欣隆,孙树森,夏幸明,钢铁,2002, 07,37(7): 20-22,32 (EI收录)
22). Mathematical simulation of flow phenomena in CAS-OB Refining Ladle,ZHOU Yun,DONG Yuanchi,WANG Haichuan,WANG Shijun,LIU Yongbing, J. Iron & Steel Res. International, 2003, 11, 10(4):8-12 (SCI收录)
23). 熔渣中BaO和TiO2在不同条件下对钢液氮含量的影响,王世俊,黄小东,王海川,周云,钢铁研究学报, 2006.12, 18(12):15-17
24). CaO-SiO2-Fe2O3-MnO2-MgO-P2O5系熔剂对钢液脱磷回磷的实验研究,郭上型,董元篪,陈二保,王海川,钢铁,2000, 03,35(3): 19-21 (EI收录)
25). CAS-OB钢包底吹排渣效果的实验研究,乐可襄,高亚萍,王世俊,王海川,周云,钢铁研究学报,2001,12, 13(6):11~15
26). 氮的溶解度及预处理过程脱氮的实验研究, 吴宝国,董元篪,周云,王海川,王世俊,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4.04,26(2):125~129 (EI收录)
27). 钢包顶渣中的碱度和碳含量对钢液氮含量的影响,王世俊,黄小东,章华兵,王海川,周云,钢铁研究学报, 2006,04,18(04):15-17
28). 熔渣中BaO和TiO2对钢液氮含量的影响,王世俊; 周云; 章华兵; 王海川; 黄小东; 钢铁研究学报, 2007.08,19(8):11-13
29). Microstructures of Microwave Heated Soda-Lime Glass - Fe Composite and Ni-Zr-Nb-Ti-Pt Metallic Glass,Noboru Yoshikawa, Dmitri V. Louzguine-Luzgin, Kenichi Maishiko, Haichuan Wang, Guoqiang Xie, Motoyasu Sato, Shoji Taniguchi, Akihisa Inoue,Materials Science Forum,2007,558-559:1459-1464 (EI收录)
30) Application of microwave heating to reaction between soda-lime glass and liquid al for fabrication of composite materials, Yoshikawa Noboru, Wang Haichuan, Taniguchi Shoji, Materials Transactions, 2009.05, 50, 5: 1174-1178 (EI收录)
30). The Effect of steady magnetic field on distribution of Main Component and Solidification Microstructure of Steel,Haichuan WANG, Zhiyou LIAO, Wangsheng ZHANG, Zhenxing YIN and Shijun WANG, wfc2010, proceedings of .69th world foundry congree, 2010.10: 918-922
31). Effect of Pulsed Current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C and Mn in an Fe-0.5C-1.5Mn Alloy, Haichuan Wang, Peng Hong, Zhiyou Liao, Xin Li, Jie Li, Gui Wang, Shijun Wang, and Matthew S. Dargusch,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146-147:1612-1616, (EI.20110113539195,ISSN:1022-6680
32). Effect of Ultrasonic Power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Hardness of Commercially Pure Aluminum,Haichuan Wang, Dan Liu, Zhiyou Liao, Ming Li, Li Jie, Gui Wang, and Matthew S. Dargusch, ICMSE 2011,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Vols. 194-196 (2011) pp 1192-1196. (ISSN: 1662-8985) (EI:20111113754030)
33). Effect of Static Magnetic Field on Distribution of Elements in the Fe-S, Fe-Si, and Fe-Mn Alloys,Haichuan Wang, Zhiyou Liao, Ruipeng Pang, Peng Hong, Shijun Wang, Jie Li, Gui Wang and Matthew S. Dargusch,ICMSE 2011,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Vols. 194-196 (2011) pp 367-370. (ISSN: 1662-8985) (EI20111113753857 )
34). 稳恒磁场对Fe-C-S系合金凝固过程的影响,李新,王海川,洪鹏,李杰,廖直友,李明,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Chemical Engineering(ICACE2011),HongKong, China, Feb. 20-21, 2011: p.230-234
35). 脉冲电场对Fe-C-P系合金熔体凝固过程的影响研究,洪鹏,王海川,李新,李杰,廖直友,钱章秀,过程工程学报,2011.02,11(1):79-84
36). Effect of Pulsed Electric Field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Migration of P, S, and Si Elements of Fe-based Alloys,Zhiyou Liao, Haichuan Wang, Peng Hong, Xin LI, Jie Li, Shijun Wang,Gui Wang, and Matthew S. Dargusch,icmse2011,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194-196 (2011) pp 371-374 (ISSN: 1662-8985) (EI 20111113753858)
2. 学位论文中文章尚未录用科研成果目录要写么
我们要对症下药。现在我们写作通常都是课堂作文,讲究即兴发挥,要写好作文,却需要课外的功夫,这课外的功夫,就是我们要走的第一步路。
既然是写人的文章,同学们一般会选择自己熟悉的人来写,那么选择哪一个人不会成为问题,会成为问题的是,怎样描写这个人,很显然,按照我们老一套的写法是不行的。
3. 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格式怎么写
由标题、摘要、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
标题概括地说明该研究的目的及重要性,并极其扼要地表述是以何种实验材料与方法得出的何种研究结论,突出论文的新见解和研究结果的意义。前言简要表述本研究课题的背景、前人的研究结果和未能解决的问题,以及本研究的主要实验(试验)内容和研究目的。
结果客观描述和科学分析实验(试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写明应用的公式、反应方程式;用表格、坐标图或曲线图准确列出实验中得出的数据;表述实验得出的最终结果。参考文献列出与本研究课题直接有关的前人发表的文献(包括参考前人的成果、方法、材料等)。
(3)山西财经大学科研成果B1目录扩展阅读: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规定:
1、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必须有外单位的有关专家参加,其组成人员由学位授予单位遴选决定。学位评定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由学位授予单位确定,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2、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审查通过学士学位获得者的名单;负责对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报请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决议,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决定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过半数通过。
3、决定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名单,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学位授予单位,在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授予学位的决议后,发给学位获得者相应的学位证书。
4. 卜友红的科研成果目录
论 文
1. 《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6第2期 CN31–1036/G4
2. 《英语语调的调核位置与信息中心的关系》
《中国教育二十年·甘肃教育教学成果卷》ISBN 7–80153–614–2 2003 年12 月
3. English Intonation Research and Teaching.
《中国英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英国文化协会)ISSN 1005–538X CN31–1036/G4 2003第1期
4. 《利用教学媒体 促进英语语音教学》
《外语电化教学》(上海外国语大学)ISSN1001–5795 2003第3期
5. 《英语语调的几种标调体系》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 62–1029 2002第1期
6. The Teaching of Pronunciation to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British Council,ISSN: 1005–538X Issue 29, 1997
7. A Test on the English Sound System
8. Skill Integration ___ A Focu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 1000–2804 1997第2期
9. 《试论语用学的兴起与发展》
《语言与文化研究》(人民中国出版社)ISBN 7–80065–624–1/G.2121998第1期
10. 《英语语流的习得须经节奏的强化训练》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62–1029/C 1995第23卷
11. Phonological Problems i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12. A Stylistic Analysis of the Poem “He Wishes for the Cloths of Heaven” by W.B. Yeats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外语教学与研究专辑),ISSN 1001–5140 1997年
13. 《英语语音测试设计》《高师学报》1997年10月第3期
14. 《英语语音教学研究》《学海采珠》(全国优秀论文集下卷 胡壮麟、戴镏龄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6年7月
15. Eclecticism – the Appropriate Approach to Teaching Intensive Reading Course 《兰州师专学报》1993年第1期
16. 《交际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兰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21卷
著作
专著两部:
1. English Intonation: Its Form,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ISBN 7-5600-3456-X 2003年8月
磁带2盘, 《北京外语音像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ISBN 7-88012-649-X. 2003年8月
2. 《高考英语听力应试指导》(附磁带2盘)ISBN 7-5012-2591-5/G.1047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5年9月
参编五部:
3. 《大学英语听说》(第四册)(学生用书)(教育部、国家民委规划教材)《广西民族出版社》
ISBN 7-5363-3910-0/G.1387 2001年11月
4. 大学英语听说》(第四册)(学生用书及教师用书)(教育部、国家民委规划教材)《广西民族出版社》 ISBN 7-5363-3911-9/G.1388 2001年11月
5. 《高考英语听力突击训练》(附磁带3盘)《哈尔滨出版社》 ISBN 7-80693-496-6. 2003年2月
6. 《中考英语听力突击训练》(附磁带2盘)《哈尔滨出版社》ISBN 7-80639-496-6. 2003年2月
7. 《高考英语听力应试指导》(附磁带2盘)《南海出版社》ISBN 7-5442-1976-3/G. 825 2001年9月
教学录音带
1. 初中《英语讲读》(35盘) 《甘肃省声像教材出版社》ISBN 7-88617-000-8 2001年9月
2. 高中《英语讲读》(30盘)《甘肃省声像教材出版社》ISRC CN-/H08-00-302-05/A.G4 2003年9月
3. 其他教学录音带包括高考、中考及随书所配套的录音带,甘肃省高考会考和中考英语听力的录音带20余盘
主要译作
1. 30集大型文化电视剧《藏传佛教》甘肃电视台国际部、日本株式会 1999年6月 约180万字
2. 专题片《尼姑生涯》(上、下集)、《大漠清河》、《面对跨世纪的挑战》等甘肃电视台国际部 (1998年6月至2003年以来)
配音
1.《从帐圈走来》甘肃电视台国际部1999年
2.《敦煌梦幻》甘肃电视台国际部 1998年
3.《路易爱黎在甘肃》甘肃电视台国际部 1998年
5. 彭军的主要科研成果
2003-2005年已发表论文目录:
1. Zhangang Han,Yulong Zhao,Jun Peng*,Huiyuan Ma,Qun Liu,Enbo Wang,Ninghai Hu,Hengqing Jia,Eur. J. Inorg. Chem., 2005, 264-271.
2. Zhenyu Shi, Xiaojun Gu, Jun Peng,* and Zhifeng Xin Eur. J. Inorg. Chem., 2005, 3811–3814
3. Zhenyu Shi, Xiaojun Gu, Jun Peng,* Xia Yu and Enbo Wang,Eur. J. Inorg. Chem., 2006, 385–388.
4. Zhangang Han, Yulong Zhao, Jun Peng,* Aixiang Tian, Qun Liu, Jianfang Ma,Enbo Wang and Ninghai Hu,Cryst. Eng. Comm., 2005,7(63), 380–387.
5. Bo Xue, Jun Peng,* Zhengfeng Xin, Yumei Kong, Li Li and Bin Li,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05, 15(45), 4793- 4798Hot Article
6. Huiyuan Ma, Jun Peng,* Zhangang Han, Xia Yu and Baoxia Dong,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 178 (12), 2005, 3735-3739
7. Zhangang Han, Yulong Zhao, Jun Peng,* Yuhua Feng, Jinan Yin, Qun Liu,Electroanalysis, 2005, 17, No. 12, 1097-1102.
8. Zhangang Han, Yulong Zhao, Jun Peng*, Huiyuan Ma, Qun Liu, Enbo Wang, 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2005,738,1–7.
9. Zhangang Han, Yulong Zhao, Jun Peng*, Aixiang Tian, Yuhua Feng, Qun Liu,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2005, 178, 1386-1394.
10. Yuhua Feng, Jun Peng*,Zhangang Han, Huiyuan Ma,J.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05,286,589-595.
11. Y.H. Feng, Z.G. Han, J. Peng*, Xiangrong Hao,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734 (2005) 171-176.
12. Yanhui Chen, Jun Peng*, Hongquan Yu, Zhangang Han, Xiaojun Gu, Zhenyu Shi, Enbo Wang, Ninghai Hu,Inorganica Chimica Acta 358 (2005) 403–408.
13. Xiaojun Gu, Jun Peng,* Zhenyu Shi, Yanhui Chen, Zhangang Han, Enbo Wang, Jianfang Ma, Ninghai Hu,Inorganica Chimica Acta 358 (2005) 3701–3710.
14. Zhenyu Shi, Xiaojun Gu, Jun Peng*, Enbo Wang 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737, 2005, 147-151.
15. Zhenyu Shi, Xiaojun Gu, Jun Peng *,Inorganic 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2005, (8) 885–888
16. Zhenyu Shi, Xiaojun Gu, Jun Peng *, Yanhui Chen,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2005, 178, 1386-1394.
17. Zhangang Han, Yulong Zhao, Jun Peng,* Qun Liu, Enbo Wang,Electrochimica Acta, 2005,51, 218–224
于洪全,彭军* ,关宏宇,辛志峰,潘燕,龚剑,邵长路, 董宝霞 ,科学通报,2005, 50(24), 2725-2728.
18. Baoxia Dong, Yanhui Chen, Jun Peng*, Yumei Kong, Zhangang Han, 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2005,748 171–176.
19. Baoxia Dong, Jun Peng, Yanhui Chen, Yumei Kong, Aixiang Tian, Hongsheng Liu, Jingquan Sha,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2006,已接受
20. Yanhui Chen, Jun Peng*, Hongquan Yu, Zhangang Han, Xiaojun Gu, Zhenyu Shi, Enbo Wang and Ninghai Hu,Inorganica Chimica Acta,2004, 358(2), 403-408.
21. Huiyuan Ma, Jun Peng*, Yanhui Chen, Yuhua Feng and Enbo Wang,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 2004, 177,3333-3338.
22. Xiaojun Gu, Zhenyu Shi, Jun Peng*, Yanhui Chen, Enbo Wang and Ninghai Hu,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2004, 694, (1-3), 219-222.
23. Yanhui Chen, Xiaojun Gu, Jun Peng*, Zhenyu Shi, Hongquan Yu, Enbo Wang and Ninghai Hu,Inorganic 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2004, 7(5), 705-707.
24. Yanhui Chen , Xiaojun Gu , Jun Peng* , Zhenyu Shi and Enbo Wang,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2004, 692, (1-3), 243-247.
25. Zhangang Han, Huiyuan Ma, Jun Pen g*, Yanhui Chen, Enbo Wang and Ninghai Hu,Inorganic 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2004, 7 (2), 182-185.
26. Huiyuan Ma, Jun Peng*, Zhangang Han, Yuhua Feng and Enbo Wang,Thin Solid Films, 2004, 446(2), 161-166.
27. Zhangang Han, Yulong Zhao, Jun Peng*, Huiyuan Ma, Qun Liu, Enbo Wang, Ninghai Hu, 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2004, 177, 4325-4331.
28. PENG Jun,* LI Wen-zhuo, ZHAO Xian-ling,HANZhan-gang and HUANG Bai-qu,高等学校化学研究,2004,20(1),6-9。
29. Huiyuan Ma, Jun Peng,*, Baibin Zhou, Zhangang Han, Yuhu Feng 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04, 233, 14–19.
30. 马慧媛,周百斌,彭军*,刘益春,彭慰先 无机化学学报,2004,20(4),465-468。
31. 马慧媛 彭军* 韩占刚 冯宇华 王恩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25(11),1993-1995。
32. Xiaojun Gu, Yanhui Chen, Jun Peng*, Zhenyu Shi, Enbo Wang and Ninghai Hu,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2004, 697, (1-3), 231-235.
33. Xiao Guang Zhou, Zhan Gang Han, Jun Peng*, Jie Sheng Chen, En Bo Wang, Chun Gui Tian, Li Ying Duan and Ning Hai Hu Inorg. Chem. Commun., 2003, 6, 1429-1432
34. Zhenyu Shi, Jun Peng*, Carlos J. Gomez-Gacia, Samia Benmansour, Xiaojun Gu,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2006, 179, 258-265.
35. 卤硫铜钼氧簇-ET荷移盐的制备和表征 彭军*,马慧媛,韩占刚,王恩波物理无机化学研究进展,陈天朗,陈荣,肖慎修,何福城主编,科学出版社,北京,2003, p298.
36. 多金属氧酸盐电化学漂白化学纸浆和纤维的技术,彭军,陈延辉,白青龙,李文卓
中国专利号:ZL 01 1 39575.3, 授权公告日: 2005年5月18日
6. 郭建华的主要科研成果
论文目录:
1. Guo, J. H., Geng, Z. and Shi, N.-Z. Consecutive collapsibility of logistic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over an ordinal background, Journal of Statistical Planning and Inference, 2003, 115, 59-67.
2. Guo, J. H., Ma, Y. P., Shi, N.-Z. and Lau, T.S. Testing for homogeneity of relative difference under inverse sampling, Computing Statistics and Data Analysis, 2003, in press.
3. Guo, J. H. and Zhao, H. A likelihood-based method to study haplotype associations for case-control data when phase is ambiguous, Genetic Epidemiology, 2003, under revision.
4. Guo, J. H., Geng, Z. and Tang, M.-L. Consecutive collapsibility of directed association measures in linear models. Journal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 under revision.
5. Tang, M.-L., Ng, H.K.T., Guo, J.H., Chan, W. and Chan, P.-S. Exact Cochran-Armitage trend tests: comparisons under different models, Statistics in Medicine, 2003, under revision.
6. Zheng, S.-R., Shi, N.-Z. and Guo, J. H. The restricted EM algorithm under inequality restrictions on the parameters. Journal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 under revision.
7. Geng, Z., Guo, J.H. and Fung, T.W.K. Criteria for confounders in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als B, 2002, 64, 3-15.
8. Ma, Y. P., Guo, J. H., Shi, N.-Z. and Tang, M.-L. On the use of historical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trend test in carcinogenesis, Biometrics, 2002, 58, 917-927.
9. Tao, J., Guo, J. H. and Shi, N.-Z. Stepwise confidence procere under unknown variances for toxicological evaluation, Biometrical Journal, 2002, 44, 149-160.
10. Tao, J., Shi, N.-Z., Guo, J.H. and Gao, W. Stepwise confidence procer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minimum effective dose with unknown variances, Statistics and Probability Letters, 2002, 57,121-131.
11. Guo, J.H., Geng, Z. and Fung, T.W.K. Consecutive collapsibility of odds ratios over an ordinal background variable. Journal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 2001, 79, 89--98.
12. Geng, Z., Guo, J.H., Lau, T.S. and Fung, T.W.K. Confounding, homogeneity and collapsibility for causal effects in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Statistica Sinica, 2001, 11, 63-75.
13. 郭建华, 耿直,史宁中,Yule测度的可压缩性研究,中国科学 A辑,2001, 31卷, 324-331.
14. Guo, J.H., Geng, Z. and Shi, N-Z. On collapsibility of Yule's measure,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A, 2001, 44, 829-836.
15. Guo, J.H. and Geng, Z. Collapsibility of logistic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als B, 1995, 57, 263-267.
16. Geng, Z., Asano, Ch., Ichimura, M., Kimura, H., Guo, J.H. and Gong, M. Knowledge rection and integration in probabilistic expert systems. Italy Statistics Review: Statistica Applicata, 1994, 6, 349-356.
社会兼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中国概率统计学会常务理事(2002.9-至今)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学会理事
吉林省数学会常务理事
长春市数学会副理事长
吉林省现场统计研究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2003.1-至今)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生存分析分会理事
长春市留学人员联谊会理事
曾为国内外期刊《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als B》、《Journal of Nonparametric Statistics》、《Computing Statistics and Data Analysis》、《中国科学》、《系统科学与数学》、《高校应用数学学报》、《应用概率统计》、《东北师大学报》等杂志一次或多次审稿
获奖情况
1、“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0)
2、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2005)
3、长春市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2005)
4、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
5、吉林省杰出青年科学研究计划资助学者(2003)
6、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和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混杂现象和因果推断 北京市教委
(2001)
7、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Logistic回归分析中背景变量的混杂效应 国家统计局 部级 1998 第一位(共两人)
全国统计科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8、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模型的可压缩性和可分解性--含或不含不完全数据 国家教委 部级 ;
(1997),第二位(共两人)
应邀参加Workshop on Statistics and Probability 2005,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并作30分钟特邀报告(2005.1)
应邀在吉林省数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上作45分钟大会报告(2003.11)
应邀在中国数学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上作50分钟大会报告(2003.10)
应邀在第七次全国概率统计大会上作45分钟大会报告(2002.9)
7. 山西财经大学项目管理
山西财经大学考研资料
链接:https://pan..com/s/1K98G1TddR7CnQJv7Z5LUCQ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8. 曾德明的科研成果
1.论文
[1]Reginal Techinical Innovation Suitabi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in Conro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I) , 2011年
[2]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供应商知识整合研究. 求索,2011年第7期
[3]核心企业知识集成对供应链中知识转移的影响.情报杂志, 2010年第8期
[4]基于知识协同的供应链企业知识存量增长机理研究.中国科技论坛, 2010年第2期
[5]资源配置视角下供应链中知识共享机理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3期
[6]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4期
[7]制造企业绩效与组织学习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组织创新的视角.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第1期
[8]技术标准设定背景下高技术企业R&D能力的构成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164期
[9]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知识产权保护动因及发展趋势. 求索,2010年第7期
[10]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2010年第11期
[11]Knowledge Transfer Optimization Simulation for Innovation Network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 (EI收录) ,2009年8月
[12]Optimazation on Realization Time of Knowledge Demand in Innovation Networks. Proceedings of 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Security. (IEEE出版,EI收录) 2009年5月
[13]Decision Support Model and Simulation for Knowledge Transfer in Innovation Networks. In: Proceedings of the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Intelligence and Financial Engineering (BIFE’2009). (EI收录), 2009年7月
[14]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在技术创新合作中的应用.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增刊), 2009年第z1期
[15]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主体合作决策方法研究.湖南大学学报(自科版), 2009年第5期
[16]高技术企业集群中企业技术标准合作的稳定性分析.科技管理研究, 2009年第3期
[17]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09年第3期
[18]我国自主创新投入产出实证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9年第1期
[19]基于超循环理论的产学研系统中知识转移障碍研究. 软科学, 2009年第7期
[20]心理契约视角下顾客资产的价值形成与管理.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9年第5期
[21]Knowledge Transfer Optimization Simulation for Innovation Network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 2009年第8期
[22]竞争条件下企业战略投资时机的实物期权分析. 管理科学学报, 2008年第4期
[23]技术标准引致的产业创新集群效应分析.科研管理, 2008年第2期
[24]企业R&D国际化的组织模式及竞争优势分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
[25]跨国公司R&D国际化理论述评.中国科技论坛,2008年第8期
[26]协调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共同推进自主创新能力跨越式提升.软科学, 2008年第5期
[27]技术标准联盟治理的本质分析. 科学学研究, 2007年第4期
[28]软件企业R&D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分类分级控制研究.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7年第6期
[29]技术标准化的经济效益评价. 统计与决策, 2007年第22期
[30]技术标准联盟成员的谈判与联盟治理结构研究.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3期
[31]知识产权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研究.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7期
[32]技术标准联盟的构建动因及模式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07年第1期
[33]技术标准化中的基本知识产权:作用机理与政策含义——基于GSM案例的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第3期
[34]软件企业R&D升级投资价值的期权定价模型.科研管理, 2006年第7期
[35]混合研发形式下的企业投资决策分析.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6年第6期
[36]高新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化发展研究.科学管理研究, 2006年第2期
[37]高新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的标杆测试审计.科学学研究, 2006年第8期
[38]知识产权、基本要素与技术标准化合作.中国工业经济, 2006年第4期
[39]软件业技术标准联盟的新产权契约关系解析.科学管理研究, 2006年第4期
[40]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网络的控制模式及其选择机制.管理评论, 2006年第8期
[41]软件企业R&D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识别与控制研究[J]. 软科学, 2006年第5期
[42]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构建活动和路径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5年第12期
[43]软件企业R&D治理边界与结构[J]. 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7期
[44]软件企业R&D治理及其有效性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5年第6期
[45]软件企业R&D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预警与控制模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5期
[46]技术标准化与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的发展.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第10期
[47]企业R&D网络化的动态博弈模型.预测,2005年第3期
[48]美日跨国公司全球R&D网络比较及启示.国际经贸探索, 2005年第2期
[49]基于技术标准合作的企业虚拟集群:内涵、特征与性质.中国软科学, 2005年第9期
[50]孙耀吾.基于技术标准的企业协作研发伙伴选择研究.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5年第11期
[51]基于集群的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战略及其发展研究.湖南社会科学, 2005年第2期
[52] “新全球主义”条件下中国高科技产业技术标准国际化输出战略研究.科技和产业, 2005年第6期
[53]网络经济环境中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管理机制研究. 湖南社会科学第2期
[54]企业混合R&D模式的比较研究.管理科学,2005第2期
[55]论中小企业集群中行业协会的技术标准化功能.商业研究,2005第5期
[56]高新技术企业R&D团队的冲突管理机制研究.管理评论,2005第2期
[57]企业R&D网络化的博弈思考.金融经济,2004第12期
[58]Board of directors, strategic decision process involvement and firm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n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2004管理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论文(ISTP收录).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58]基于主成分分析的R&D绩效评价系统.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
[60]中国上市公司高层管理团队治理评价研究. 财经研究,2005第3期
[61]论西方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参与. 商业研究, 2005年第1期
[62]基于RBF&BP神经网络的高新技术企业R&D绩效隐患预警与控制模型.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4年第2期
[63]基于企业制度和企业理论的利益相关者评价方法.南开管理评论,2004年. 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
[64]网络经济环境中高新技术企业柔性管理机制研究.科研管理, 200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
[65]环境动态性、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财经研究,2004年第3期
[66]基于环境动态性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 第2期
[67]基于绩效测度与控制的R&D团队治理机制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年第1期
[68]国际化竞争环境中TMT的异质性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3年.第12期
[69]基于技术创新战略的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软科学,2004.第1期
[70]基于过程模型式的动态网络化知识管理基本问题探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第7期
[71]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治理及其实证研究.科学管理研究, 2004.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
[72]主成分分析法在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中改进.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第4期
[73] 高新技术企业R&D控制模型有效性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第3期
[74]高新技术企业R&D管理控制模型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
[75]网络经济环境中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综评与发展.中国管理科学(专刊)2004年
[76]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方法:演进与展望.湖北社会科学.2004.第1期
[77]高新技术企业协作研发博弈分析.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第1期
[78]协作研发投资的柔性价值:基于实物期权视角.系统工程.2004.第5期
[798]企业组织学习及其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财经问题研究.2004.第11期
[80]基于经营者激励的公司绩效规划.求索.2004.第5期
[81]中美公司企业家培育机制比较研究.现代财经.2004.第3期
[82]影响美日企业经营者成长的相关因素分析.经济经纬.2004.第2期
[83]公司治理与企业家培育.经济导刊.2004.第5期
[84]董事会结构影响公司业绩归因过程的机理分析.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第1期
[85]网络环境中高新技术企业柔性管理机制研究.科研管理. 200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
[86]关于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绩效的理论思考.科学管理研究.2003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
[87]高新技术企业R&D绩效评价的现状分析.统计与决策.2003年第11期
[88]高新企业内外部学习策略选择对R&D绩效影响的比较分析.预测.2003年第11期
[89]高新技术企业R&D绩效测度系统的开发方法.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9月.第9期
[90]团队治理: 关于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绩效的思考.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第3期
[91]高新技术企业内外部学习契合机制研究.软科学.2003年第6期
[92]基于协作R&D的技术引进策略对R&D绩效的影响分析.科学管理研究.2003年第10期
[93]CEO个人特征影响公司绩效的激励分析.湖南大学学报.2003年2月.第1期
[94]CEO监督激励机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
[95]益相关者、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湖南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
[96]企业网络的形成及其结构的动态模型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97]研发驱动内生增长模型中的企业研发行为与政府政策.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年第3期
[98]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开展协作的效益与稳定性.湖南大学学报(自科版). 2001年.第6期
[99]高科技企业协作研发绩效的评价研究.科研管理.2001年.第2期
[100]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绩效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3期
[101]企业R&D绩效测度系统的开发.运筹与管理.2003年第1期
[102]湖南省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系统工程.2003年第9期
[103]高新技术企业R&D团队治理机制研究综评.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7月第7期
[104]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学习机制与绩效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10期
[105]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R&D团队治理机制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3年第10期
[106]中美公司治理模式下企业家培育机制的比较研究.现代财经.2004年.第1期
[107]高科技产业企业的协作研发与政府政策.系统工程.2000年第5期
[108]企业研发的规模报酬与政府政策.预测.2000年第6期
[109]国有外贸企业生存与发展对策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00第4期
[110]国有企业改革与公司治理机制选择.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第10期
[111]合资企业内部化代理成本与绩效分析.财贸经济.1999年第7期
[112]面向21世纪的企业家教育.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113]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及其运作中的几个问题.经济体制改革.1998年第2期
[114]Monitoring SOEs’Performances by Financial Means ’99ICMSE.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1128-1133页.(ISTP收录)
[115]跨国企业全球战略与中外合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国际贸易问题.1999年第7期
[116]各国有关公司治理的法规比较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3期
[117]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公司治理完善与创新.南开管理评论.1999年第6期
[118]职业企业家在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作用.管理世界.1998年.第3期
[119]西方国家公司治理机制的比较研究.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5期
[120]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国有资产管理理论研究.湖南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2.专著、教材
[1]Monitoring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China From A Financial Accounting Perspective ×Press of University of Twente the Netherlands 1998.4(英文专著)。
[2]国际工业制品贸易.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
[3]市场学.中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
[4]国际经济贸易法.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高新技术企业R&D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3.科研、教学获奖
[1]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9年
[2]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
[3]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7年
[4]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2年
[5]机械工业部软科学成果二等奖.1990年
[6]湖南大学“天语”优秀教师奖002E.2004年
[7]湖南大学科研标兵.2005
9. word中生成目录后 怎样在生成的目录上再加标题
word中生成目录后,在生成的目录上再加标题主要是对标题格式的设置需要正确,操作如下:
一、设置标题格式
1、打开要编辑的文档,选中文章中的所有一级标题;
拓展资料:
1、目录,是指书籍正文前所载的目次,是揭示和报道图书的工具。目录是记录图书的书名、著者、出版与收藏等情况,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为反映馆藏、指导阅读、检索图书的工具。在计算机应用中,目录的发展成了“文件夹”,随着目录工作的发展,衍生出“目录学”。
2、检索功能
(1)人们在生产活动和科研实践中需要继承和利用前人积累的知识,必须通过一定形式的文献目录查阅所需文献,利用手工检索或现代化手段进行自动化检索,从一定的文献库中查明所需文献的情况、线索或出处。
(2)无论目录工作者进行书目情报服务亦或读者在求知治学过程中,都需利用各种文献目录检索有关文献信息,目录的检索功能是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3)目录自产生便具备检索功能,如公元前7世纪在美索不达米亚出现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的藏书目录,带有财产登记性质,但也体现了原始目录的检索作用。
(4)唐代目录学家毋煚在《古今书录》序中指出,目录"将使书千帙于掌眸,披万函于年祀。览录而知旨,观目而悉词"。目录能起"纲纪群籍,部次甲乙"的作用,使浩如烟海的群书,得以部居类次,为人们掌握图书状况和检索所需图书提供了便利。
3、报道功能
(1)目录是向需求者报道所需要的有关文献的形式和内容的信息特征,不限于某一特定文献库收藏处所,而是包括过去的、现行的和未来的(准备出版或即将出版的)所有文献的信息。
(2)目录的情报价值,首先在于它经常迅速地为需求者报道有关某学科或某一科研课题最新出版文献的信息和最新科研动态,提供有关最新科研成果的情报,目录能够揭示报道一定历史时期文献出版状况,反映该时期科学文化发展概貌,如刘歆的《七略》就全面反映了先秦到西汉社会学术思想和文化典籍状况。
(3)《八十年来史学书目(1900~1980)》向读者提供了80年来从宏观史学角度包括经济史、政治史、军事史、文学史、宗教史、艺术史、科技史在内的所有史学论著的有关信息。目录还担负着向读者通报准备或即将出版的有关文献信息的任务,使读者能够提前获取有关自己感兴趣的未来文献的信息,如苏联的《新书》和中国的《社科新书目》和《科技新书目》等。
4、导读功能
(1)历代文献数量浩繁,经常会有这样的读者或读者群,他们面对着浩瀚的文献海洋,茫然不知从何投足,不了解关于某一问题该读哪些书,不懂得读书的先后缓急,不知道哪些书该精读,哪些书只需一般浏览,这就需要解决读书治学的门径问题。
(2)推荐书目根据读者群和个人需求特点,认真地选择、评价和推荐文献,充分发挥目录指导读者读书治学的教育作用。如清张之洞所编《书目答问》,即是为当时应考生童指出"应读何书,何本为善"而编的导读目录,梁启超编的《东籍月旦》书目中有精要解题,有读书指导,帮助读者解决"某科当先,某科当后。欲学某科,必不可不先治某科。一科之中,某书宜先,某书宜后,某书为劣"的问题,使读者能从此获得读书治学的门径。
(3)张之洞说:"泛滥无归,终身无得,得门而入,事半功倍。…….....此事宜有师承,然师岂得。今为诸君指一良师,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读一遍即略知学术门径矣。"目录的导读功能是目录工作者通过推荐文献给予读者积极的、有目的的教育影响,使目录真正成为读者在文献海洋中的向导,读者治学的顾问。
参考资料:网络:目录
10. 王占峰的主要科研成果目录
(一)著作类
1.《美国文学散论》 专著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11月
2.《绥化师范专科学校史》 参编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
3.《师范生初出茅庐必读》 参编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
4.《实践与真知论丛》 副主编 延边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
(二)论文类
1.《巴黎圣母院》与《红字》比较谈 《绥化师专学报》198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2.社会悲剧与家庭悲剧——《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与《寒夜》比较谈 《阜新师专学报》1987年第2期
3.当代军事题材文学的启示录——《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与《西线轶事》比较谈 《绥化师专学报》1988年第2期
4.《安娜·克里斯蒂》和《德伯家的苔丝》比较谈 《绥化师专学报》1989年第1期
5.社会悲剧下的家庭悲剧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12期
6.听得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也谈师专外国文学课教改问题 《绥化师专学报》增刊1990年
7.嘤嘤鸟鸣,求其友声——读《唐宋诗词英译》 《绥化师专学报》1990年第4期
8.拓宽的现实主义——田纳西·威廉斯戏剧摭谈 《绥化师专学报》1991年第4期
9.威利自杀发微——兼比较卡夫卡的《变形记》,《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
10.俳句纵横谈 《绥化师专学报》1993年第3期
11.影片《乞力马扎罗的雪》改编得失谈 《绥化师专学报》1995年第3期
12.师专外国文学课教学片读 《黑龙江高教研究》1995年第4期
13.恒远不累的游人——尤今 《绥化师专学报》1996年第4期
14.试论田纳西·威廉斯的戏剧创作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
15.我快要到达我的天堂了 《农垦师专学报》1996年第4期
16.麦尔维尔与戈尔丁比较谈 《北方论丛》1996年第6期
17.闯进坟墓的人——简析凯瑟琳·安·波特的《坟》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6期
18.文学性与自传性:双重魅力的建构功能 《求是学刊》1997年第2期
19.关于学分制的思考 《黑龙江高教研究》1997年第2期
20.外国文学教学三题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21.但丁与泰戈尔创作之比较 《实践与真知论丛》1997年第4期
22.关于学分制的摭谈分析 《绥化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
23.乡土自然:诗情画意寓哲理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24.斯芬克斯之谜:关于《俄狄浦斯王》的解读 《绥化师专学报》2000年第3期
25.传达人生光明的使者——尤今评议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26.生命与灵魂的拷问 《绥化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
27.文学·历史·文学史——思考美国初期文学发展的历史叙述 《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第2期
28.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文化阐释 《天津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29.生命与灵魂的拷问—《黑骏马》与《沙漠里的爱情》比较谈 《北方论丛》2003年第1期
30.《蝴蝶梦》叙事视角解读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