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问文写家<巴金>一些个人详细资料!!!!谢谢
巴金(1904~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立志做社会活动家的他,却成为小说家、散文家。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姓名: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
职称:商人,官员
国家:美国
相关介绍:
美国第41位总统(1989年1月--1993年1月) 姓名: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 绰号:"Poppy" 出生:1924年6乐12日,密尔顿,马萨诸塞州 父亲:普雷斯科特·布什 母亲:多萝西·沃克 夫人:芭芭拉·布什,于1945年1月6日结婚 孩子:乔治·沃克·布什(小布什)(1946-) 罗宾·布什(1949-53) 约翰·布什(1953-) 尼尔·布什(1955-) 马文·布什(1956-) 道乐茜·布什(1959) 宗教:主教制 教育:毕业于耶鲁大学(1948) 职业:商人,官员 政党:共和党 其他政府位置:美国众议院成员,1967-71 联合国代表,1971-72 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1976-77 副总统,1981-89(在里根总统下) 总统年薪:200,000美元/年+50,000美元花费账户
钱学森(1911~ )中国科学家,火箭专家,1911年12月1日生于上海,3岁时随父来到北京,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回答者:安琪0523 - 试用期 一级 11-20 18:48
巴金:汉族,1904年11月生,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肄业。
1927年至1929年赴法国留学。1929年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1935年至1950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1950年后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1953年9月后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
参考资料:一点通
回答者:hongsuei2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1-20 19:59
汉族,1904年11月生,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肄业。
1927年至1929年赴法国留学。1929年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1935年至1950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1950年后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1953年9月后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1962年后任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77年至1983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1983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2003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在上海逝世。>>
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代表,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届、二届、三届、四届、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代表作《家》《春》《秋》
回答者:出事 - 初学弟子 一级 11-21 19:45
巴金,现、当代作家 , 四川成都人。 1920 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1923 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 1927 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1928 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 1929 年到 1937 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 ? 鬼 ? 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 “ 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 。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 ? 虎 ? 狗》等。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
回答者:463122552 - 试用期 一级 11-21 20:30
巴金,写过 日出。钱学森,造导弹的。布什历届总统中智商最低,低于美国平均水平据说
回答者:麻黄麻黄 - 试用期 一级 11-23 16:48
巴金(1904~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立志做社会活动家的他,却成为小说家、散文家。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
姓名: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
职称:商人,官员
国家:美国
相关介绍:
美国第41位总统(1989年1月--1993年1月) 姓名: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
钱学森(1911~ )中国科学家,火箭专家,1911年12月1日生于上海,3岁时随父来到北京,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参考资料:选我
回答者:597715625 - 魔法学徒 一级 11-23 16:54
■人生
母亲是“第一个先生”
1 904年11月25日,巴金出生在四川成都正通顺街一个封建官僚家庭。本名李尧棠,字芾甘,取自《诗经》中《召南·甘棠》首句“蔽芾甘棠”。祖父李镛、父亲李道河,均做过满清官员。巴金排行第四。
母亲“爱一切人”的教诲,对巴金有很大影响,后来他称母亲为自己的“第一个先生”。10岁那年,母亲病逝,大哥李尧枚和三哥李尧林就成了他生活中两个最重要的人。大哥成熟聪慧,却被父亲的一纸婚令毁了生活和前程。从小熟读《红楼梦》的巴金,发现自己的大家庭就像宝黛所生活的贾府。
凭借《灭亡》步入文坛
1923年5月,19岁的巴金随哥哥尧林离开四川来到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1927年赴法国,原本准备学经济的巴金因接触到大量世界文学名著而对文学产生兴趣。第二年,他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首次使用“巴金”这一笔名,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从此步入文坛。
1928年冬回国后,巴金居住在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等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
1934年,巴金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天东渡日本。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等刊物。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坚持从事文学创作。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
文革中曾遭迫害
1949年5月27日,巴金以兴奋的心情迎来上海的解放。7月,他应邀北上,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巴金当选为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曾被关入牛棚,直到1977年才正式恢复写作的权利。
文革后,从1978年起,巴金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1985年,由他倡议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巴金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堪称中国当代文坛巨匠。2003年11月,巴金被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爱情
对萧珊一往情深
1936年的大上海,年仅32岁的巴金在文学创作和翻译两方面已是声誉卓著。当时追求巴金的人很多,但他却没看上任何人。在给他写信的爱国学生中有一女生写给他的信最多,她笔迹娟秀,言词不多,落款总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这个女孩的信给巴金留下了特别的印象,他们通信达大半年之久,却未见过面。最后,还是女孩在信中写道:“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希望李先生(巴金原名)能答应我的请求……”信中不仅约了时间、地点,还夹着一张她的照片。
按信中的约定,那天上午,巴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约定的饭店。一会儿,一位梳着学生头、身着校服的女生出现了,还没等巴金回过味儿来,那女孩已像熟人似的欢快地叫起来:“哎呀,李先生,您早来啦?”巴金谦逊地一笑:“唉,你也早啊!”她那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看着巴金,文雅、快活地笑着说:“李先生,您比我猜想的可年轻多了。”不善言语的巴金一下子少了许多拘束,开心地说道:“你比我想象的还像个娃娃呀!现在可以告诉我你的名字吗?”于是,18岁的萧珊开始介绍自己。此后,两人开始了8年的恋爱。
1944年5月1日,巴金与萧珊在桂林结婚。第二年,他们生下了女儿李小林。5年后,又添了儿子李小棠。28年的相亲相爱,相濡以沫,他们从未吵过一次架,红过一次脸。在“文革”的岁月中,萧珊和巴金互相支持、互相关怀。巴金不知向萧珊隐瞒了多少次自己所遭受的非人待遇,萧珊也替巴金承受着铜头皮带的毒打。1972年8月13日中午,萧珊与世长辞。她在临终前一直念着巴金的名字。萧珊故去后,她的骨灰一直放在巴金的卧室里,巴金的床头放着萧珊的译作,巴金时常对着这些物品出神。巴金对萧珊一往深情,写了《怀念萧珊》、《再忆萧珊》,还有《一双美丽的眼睛》等文章。
■友谊
与冰心萧乾的友情
年的巴金是在冰心的作品中找到温暖,找到失去的母爱的。他曾和弟弟一边读冰心的《繁星》,一边学着做小诗。这些诗句,他至今不忘。年少时,他跟着冰心爱星星,爱大海。成年后,冰心不仅是他的大姐,更是他的精神支柱。曾经多少次被疾病折磨的巴金想搁笔不写了,但看到冰心仍在写,仍在呐喊,便“不敢躺倒,不敢沉默,又拿起笔来了”。1989年5月5日巴金给冰心写信道:“70年了,我还在跟着您前进。”1994年5月20日,巴金又写道:“冰心大姐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面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巴金第一次见到萧乾是在沈从文家里。萧乾曾写道:“我能活下来……得感谢两个人,一个是不能再惊动了,另一个我应称他做‘师傅’。”这两个人,便是沈从文与巴金。
萧乾解放前的许多作品是巴金编辑出版的。那本“过了海峡”的《人生采访》,是巴金一篇篇从报上帮他剪下来汇集出版的。可以说,萧乾是在巴金的敦促和鼓励下从事文学创作的。文艺的春天来到时,巴金叮嘱萧乾:“我对你的要求是,80岁以前写出三四本书,小说或散文都行。”萧乾没有辜负“师傅”
巴金大事记
★1904年11月25日
出生于四川,本名李尧棠。
★1927年
到法国求学。
★1928年
完成《灭亡》,署名巴金。
★1933年
《家》由开明出版社出版。
★1937年
《呐喊》周刊出版,任发行人。
★1944年
与萧珊结婚。
★1946年
与茅盾发表《中国文化界反内战、争自由宣言》。
★1960年
当选文联副主席。
★1966年
被关入上海的牛棚。
★1973年
“四人帮”宣布对巴金的处理意见:“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戴反革命帽子,发给生活费,可以搞点翻译。”
★1977年
恢复发表作品的权利。
★1979年
《随想录》开始部分地发表。
★1982年
获得“但丁国际奖”。
★1984年
患“帕金森综合征”。
★1994年
人民文学出版社26卷本《巴金全集》全部出齐。
★1996年
当选中国作协第五届委员会主席。
★1999年
住进华东医院(上海),病情反复,从此未能出院。
★2001年
当选中国作协第六届委员会主席。
★2003年
百岁华诞。
巴金笔名由来
关于“巴金”这一笔名的由来曾有过许多讹传,巴金曾在1985年回答香港中文大学校刊编辑时表示:“1928年我在法国沙多———吉里城拉封丹中学写完了《灭亡》,想取个笔名,刚好当时的中国同学‘巴恩波’投水自杀了。为了纪念他,我便取了‘巴’字。而我当时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我就取了一个‘金’字,合成‘巴金’的笔名。”
参考资料:http://bbs.2100book.com/simple/index.php?t4341.html
回答者:发展立刻 - 初入江湖 二级 11-27 18:16
巴 金 简 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成都一个旧式的大家庭中。
1920年秋巴金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读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大量阅读西方文学和社会科学著作,尤其受到社会主义思潮中无政府共产主义理论的影响。1921年与朋友一起参与半月社和均社等社会团体的工作,1922年开始发表诗歌创作。1923年4月离开成都,到上海、南京等地,并在东南大学附中读完中学。1925年与朋友组织民众社,办《民众》半月刊,并从事无政府主义的理论探索和社会运动。
1927年巴金赴法国巴黎求学,这期间积极参与营救被美国政府陷害的意大利工人领袖萨坷、凡宰特的国际性活动,并受其影响写作了中篇小说《灭亡》,歌颂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青年。1929年回国后,因无政府主义运动已经失败,将绝望与愤怒的心情寄托于文学虚构。所创作的小说有两大主题:一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二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会专制制度的罪恶,代表作有《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热烈、真诚,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巴金于20世纪30年代起在上海定居,又不断到南方和北方去旅游,写下了大量的散文游记。1934年秋去日本,写作小说《神》、《鬼》、《人》,风格渐趋平和稳健。1935年回国参加朋友创办的文化生活出版杜,任总编辑。编辑了《文学丛刊》、《译文丛书》、《文化生活丛书》等大型丛书,在发现文学新人,推荐优秀作品方面,为20世纪30-40年代的新文学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抗战爆发以后,辗转于广州、桂林、上海、重庆等地,将理想融入知识分子的民间出版事业。抗战后期创作风格转变,以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为主,表现出深厚的人道主义,代表作有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1946年返回上海定居。
1949年以后,历任全国文联三、四届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名誉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收获》和《上海文学》主编,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多次出国访问,创作了大量散文游记,以及反映朝鲜战争的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李大海》等,以歌颂新的时代和歌颂英雄为主调,并与作家靳以创办合编大型文学刊物《收获》。
1958年到1962年,《巴金文集》14卷陆续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以致失去爱妻。1973年起悄悄翻译俄国民主革命家赫尔岑的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1978年"文革"结束后,以沉痛的心情反思知识分子在20世纪所走过的道路和教训,并以个人为解剖对象,写作了五卷《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挖掘知识分子心理缺陷,提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革博物馆,写得沉重、真诚、深刻,被文化界誉为是"一部说真话的大书"。
巴金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院士称号,1990年获前苏联"人民友谊勋章",1990年获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创设特别奖",1993年获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的"资深作家敬慰奖",1998年获第四届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
巴金晚年出版随笔集《再思录》、整理出版《巴金全集》(16卷)、《巴金译文全集》(10卷)等。由于在思想上和文学上的突出成就,也由于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道路探索上的典型性,80年代以后一直成为学术界研究中国20世纪文学和知识分子道路的重要对象,自1989年起,全国共召开过四届巴金国际研讨会,出版过十几种研究年谱、传记和理论专著。
回答者:zhangxinyan30 - 魔法学徒 一级 11-27 19:54
姓名:布什
出生年月:1946年7月6日
绰号:小布什
学历:哈佛商学院MBA硕士
职业:美国总统
配偶:劳拉
参考资料:http://news.tom.com/renwu/bush/
回答者:剑指皇冠 - 魔法学徒 一级 12-1 21:30
一、生平简介
钱学森(1911~ )中国科学家,火箭专家,1911年12月1日生于上海,3岁时随父来到北京,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二、科学成就
钱学森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人,对航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开拓性的贡献。
钱学森共发表专著7部,论文300余篇。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应用力学
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的空气动力学方面和固体力学方面都做过开拓性的工作。
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边界层的研究,揭示了这一领域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创立了卡门——钱学森方法。与郭永怀合作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2.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
从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钱学森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JATO),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际飞行理论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际航行概论》中,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3.工程控制论
工程控制论在其形成过程中,把设计稳定与制导系统这类工程技术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钱学森本人就是这类研究工作的先驱者。
4.物理力学
钱学森在1946年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的研究,是先驱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改变过去只靠实验测定力学性质的方法,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1961年他编著的《物理力学讲义》正式出版。现在这门科学的带头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钱学森向苟清泉建议,把物理力学扩展到原子分子设计的工程技术上。
5.系统工程
钱学森不仅将我国航天系统工程的实践提炼成航天系统工程理论,并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还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任何一个社会的社会形态都有三个侧面:经济的社会形态,政治的社会形态和意识的社会形态。钱学森从而提出把社会系统划分为社会经济系统、社会政治系统和社会意识系统三个组成部分。相应于三种社会形态应有三种文明建设,即物质文明建设(经济形态)、政治文明建设(政治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应是这三种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从实践角度来看,保证这三种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就是社会系统工程。从改革和开放的现实来看,不仅需要经济系统工程,更需要社会系统工程。
6.系统科学
钱学森对系统科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7.思维科学
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上的一大热门,但学术思想却处于混乱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钱学森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提出创建思维科学(noetic science)这一科学技术部门,把30年代中国哲学界曾议论过,有所争论,但在当时条件下没法讲清楚的主张,科学地概括成为思维科学。比较突出的贡献为:
(1) 钱学森在80年代初提出创建思维科学技术部门,认为思维科学是处理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大部门。推动思维科学研究的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
(2) 钱学森主张发展思维科学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工作结合起来。他以自己亲身参予应用力学发展的深刻体会,指明研究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应以应用力学为借鉴,走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要理论指导的道路。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就是思维科学中的基础科学思维学。研究思维学的途径是从哲学的成果中去寻找,思维学实际上是从哲学中演化出来的。他还认为形象思维学的建立是当前思维科学研究的突破口,也是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核心问题。
(3) 钱学森把系统科学方法应用到思维科学的研究中,提出思维的系统观,即首先以逻辑单元思维过程为微观基础,逐步构筑单一思维类型的一阶思维系统,也就是构筑抽象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社会思维以及特异思维(灵感思维)等;其次是解决二阶思维开放大系统的课题;最后是决策咨询高阶思维开放巨系统。
8.人体科学
钱学森是中国人体科学的倡导者。
钱学森提出用“人体功能态”理论来描述人体这一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研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他认为气功、特异功能是一种功能态,这样就把气功、特异功能、中医系统理论的研究置于先进的科学框架之内,对气功、特异功能的研究起了重大作用。在钱学森指导下,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于1984年开始对人体功能态进行研究,他们利用多维数据分析的方法,把对人体所测得的多项生理指标变量,综合成可以代表人体整个系统的变化点,以及它在各变量组成的多维相空间中的位置,运动到相对稳定,即目标点、目标环的位置。他们发现了人体的醒觉、睡眠、警觉和气功等功能态的各自的目标点和目标环。这样,就把系统科学的理论在人体系统上体现出来了,开始使人体科学研究有了客观指标和科学理论。
9.科学技术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最高概括,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科学的社会科学)的最高概括,钱学森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归纳为十个紧密相联的科学技术部门。这十大科学技术部门的划分方法,正是钱学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系统论对科学分类方法的又一创新。
三、趣闻轶事
1.魂系中华赤子心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这是我国著名科学家和火箭专家钱学森于1995
2. 吴福祥的科研成果
成果名称 形式 作者属性 出版单位 发表时间
1 汉语趋向补语结构的产生与演变 论文 合作者
《历史语言学》(第一辑),商务印书馆 2008/10
2 唐五代时期的被字句 论文 第一作者
《励耘学刊》(第四辑),学苑出版社 2008/08
3 《历史句法学的跨语言视角》介绍 论文 第一作者
《当代语言学》 2008/09
4 历史句法学理论与汉语历史语法研究 论文 第一作者
商务印书馆 2008/07
5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Locative Term hòu ‘BACK’ in Chinese 论文 第一作者
Springer 2008/10
6 南方民族语言处所介词短语位置的演变和变异 论文 第一作者
民族语文 2008/12
7 南方语言正反复问句的来源 论文 第一作者
民族语文 2008/02
8 语法论丛 论文集 第一作者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12
9 《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三) 论文集 合作者
商务印书馆 2007/07
10 《汉语方所词语“後”的语义演变》 论文 第一作者
《中国语文》 2007/11
11 《关于语言接触引发的演变》 论文 第一作者
《民族语文》 2007/03
12 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当前课题 论文 第一作者
《语言科学》 2005/04
13 汉语语法化研究 论文集 第一作者
商务印书馆 2005/11
14 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目标 论文 第一作者
《古汉语研究》 2005/05
15 汉语体标记“着”“了”为什么不能强制性使用 论文 第一作者
《当代语言学》 2005/09
16 汉语语法化演变的几个类型学特征 论文 第一作者
《中国语文》 2005/11
17 0rigin and evolution of question-words in Archaic Chinese: A cognitive approach 论文 合作者
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 2005/03
18 语法化理论、历史句法学与汉语历史语法研究 论文 第一作者
《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12
19 语法化演变的共相与殊相 论文 第一作者
《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二),商务印书馆 2005/11
20 《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二) 论文集 合作者
商务印书馆 2005/11
21 粤语“否定词+V得OC/CO”格式的来源 论文 第一作者
《方言》 2005/12
22 试说“X不比YZ”格式的语用功能 论文 第一作者
中国语文 2004/05
23 近年来语法化研究的进展 论文 第一作者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01
24 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检讨与反思 论文 第一作者
汉语史学报 2004/11
25 朱子语类辑略语法研究 专著 第一作者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4/04
26 也谈持续体标记的来源 论文 第一作者
《汉语史学报》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12
27 再论处置式的来源 论文 第一作者
《语言研究》 2003/09
28 汉语伴随介词语法化的类型学研究 论文 第一作者
《中国语文》 2003/01
29 语法化与语语法研究 论文集 第一作者
商务印书馆 2003/11
30 敦煌变文12种语法研究 专著 第一作者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3/11
31 《朱子语类辑略》语法研究 专著 第一作者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3/11
32 关于语法化的单向性问题 论文 第一作者
《当代语言学》 2003/12
33 南方方言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带宾语的语序类型 论文 第一作者
《方言》 2003/08
34 南方方言里虚词“到(倒)”的用法及其来源 论文 第一作者
《中国语文研究》(香港) 2002/9
35 能性述补结构琐议 论文 第一作者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2/9
36 汉语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的语法化 论文 第一作者
《中国语文》 2002/1
37 南方方言几个状态补语标记的来源(二) 论文 第一作者
《方言》 2002/1
38 南方方言几个状态补语标记的来源(上) 论文 第一作者
方言 2001/09
39 南方方言几个状态补语标记的来源(上、下) 论文 第一作者
方言 2000/11
40 语法论从 论文集 第一作者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12
3. (0523)+8323+9866是牌楼派出所号码
波涛与波涛之间的碰撞,会产生美丽的浪花。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争论呢?
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家人之间的争论,同学之间的争论常常发生,有些争论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而有些却有很大的负面效应。因此我要说:我们要争论,更要正确、合理地争论。
争论的“争”字体现了一种勇气,一种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勇气。我们平时不是遇到很多疑难、困惑吗?这时候,我们要敢于争论,打破迷信的束缚和权威的压抑,努力发表个人的见解。当欧洲正处于牛顿的“微粒说”一统天下的时候,一位普通的物理教师玻尔却敢于对此提出疑问,坚持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后来闻名全球的光的“波动说”。试想,没有勇气的人又怎能向权威挑战,为寻求真理而不顾一切呢?我们不应该怯懦,而要高举起勇气的火把,照亮前进的道路。因为我们是为寻求真理而争,真理越争越明。
当然,我们在争论时还要注意方法的正确与合理,要以事实为依据,要以理服人——有理不在声高嘛。事实上,光凭一时的冲动是不会到达胜利的彼岸的。勇气只是火箭的动力,要把火箭发射到宇宙还需要正确的操作与合理的方法。所以,我们在争论的时候要因人而异,注重方法,讲究风度。假使只顾向前冲,不懂争论的策略,那么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把事情办糟,甚至会撞得头破血流。
争论的前提是争论的问题有可“争”之处。假如去争一些诸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或为了一点小小的意见不合而争得你死我活,那就失去争论的真正意义了。
我们的时代为青年人创造了畅所欲言的环境,提供了充分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特别是对一些原则问题,我们要敢于争论。没有“争论”的时代是可悲的,没有争论的民族是可怜的。“争”出成果,“争”出进步,将争论引进我们的学校、社会,我们的国家将步步强盛,日日繁荣。
争论吧,带着你的一颗无畏的心!
争论吧,紧紧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方向!
争论吧,让我们在争论中成长、成熟!
4. 请问 有关生物科学家的小故事有哪些啊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优秀的教育家,生前曾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动物研究所所长。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县的一个小村里,家庭生活十分贫困,没有钱进学校读书,只能在家里边做些农活,边跟父亲学点文化。直到17岁,才在二哥的帮助下,进了宁波师范予科。可是第一学期考试成绩总平均分没有及格,学校让他退学或降级,经童第周再三请求,学校勉强答应试读半年。童第周发誓,一定要把成绩赶上去。童第周坚持顽强的学习。终于取得了好成绩。在进入上海复旦大学以后,他更加勤奋学习,临近毕业时,他已经成为生物系的高材生了。童第周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要攀登生物学的高峰,需要付出更艰苦的劳动。
1930年童第周在亲友们的资助下,远度重洋,来到北欧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寒尔。在欧洲著名生物学者勃朗歇尔教授的指导下,研究胚胎学。当时,他发现有的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人抱着一种藐视的态度,说“中国人是弱国的国民”。和他同住的一个洋人学生,公开说:“中国人太笨。”听到这些,童第周再也压抑不住满腔的怒火,对那个洋人说:“这样吧,我们来比一比,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代表我的国家来和你比,看谁先取得博士学位。”
童第周憋着一股气,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誓言:“中国人不是笨人,应该拿出东西来,为我们的民族争光!”
研究胚胎学,经常要做卵细胞膜的剥除手术,有一次做实验,教授要求学生们设法把青蛙卵膜剥下来,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手术,青蛙卵只有小米粒大小,外面紧紧地包着三层象蛋白一样的软膜,因为卵小膜薄,手术只能在显微镜下进行。许多人都失败了,他们一剥开卵膜,就把青蛙卵也给撕破了。只有童第周一人不声不响地完成了这项实验任务。
布朗歇尔教授知道后,特地安排了一次观察实验,把学生们都找来看。实验开始了,童第周不慌不忙地走到显微镜前,熟练地操作着。人们看到,他象钟表工人那样细心,象绣花姑娘那样灵巧,象高明的外科医生那样一丝不苟。在显微镜下,他先用一根钢针在卵上刺了一个小洞,于是胀得圆滚滚的青蛙卵马上就松驰下来,变成扁圆形的,再用钢镊往两边轻轻一挑,青蛙卵的卵膜就从卵上顺利地脱落下来了。他干得又快又利落。
“成功了!成功了!”同学涌上去祝贺,勃朗歇尔教授更是激动万分,这是他搞了几年也没有搞成的项目啊!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连声称赞:“童第周真行!中国人真行!”童第周剥除青蛙卵膜手术的成功,一下子震动了欧洲的生物界。4年之后,通过答辩,比利时的学术委员会决定授予童第周博士学位。在荣获学位的大会上,童第周激动地说:“我是中国人,有人说中国人笨,我获得了贵国的博士学位,至少可以说明中国人决不比别人笨。”在场的教授纷纷点头,有的还伸出大姆指。而那位洋人学生却一篇论文也没有,更谈不上当博士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童第周谢绝了专家和同学们的挽留,毅然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他来到四川宜宾一个村镇教书。在紧张的教学中始终没有忘记搞科学研究。可是,这里没有科学仪器,连一架显微镜也没有,没办法继续开展胚胎学的研究工作。一次意外的发现给他带来了希望:在小镇的旧货摊上他们看到了一架旧显微镜,但要价太贵,当时他们夫妻俩掏尽了口袋还凑不足一半,又向别人借了一些还不够,最后只好把他们的衣服拿去典当,好不容易才买回这架旧显微镜。
有了显微镜,但没有所需要的灯光照明,还是不能进行操作。他们只好把显微镜搬到室外,冬天利用雪地微弱的反光,他忘记了寒冷在聚精会神地工作着。夏天烈日当头,汗流浃背即使汗水滴在视镜上模糊了视线,或是风把一粒小沙子吹进了载物器,甚至占据了整个视野……童第周仍然坚持攻关。一般说来,每一个试验数据都要重复一、二次,而他往往要重复五、六次。然而,就在这简陋的显微镜下,在这低矮的小土屋里,童第周却撰写了一篇篇具有学术价值的论文,震惊了国内外生物界的学者。
1973年,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童第周和他的伙伴们开始了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工作。他在解剖显微镜下,用比绣花针还细的玻璃注射针,把从鲫鱼的卵细胞中取出来的遗传因子,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中。金鱼的卵还没有小米粒大,做这样的实验该有多难啊!可是童第周成功了,结果孵化出的幼鱼中,有一条鱼披着金色的鳞片,长着鲫鱼那样的单尾巴,说明鲫鱼的遗传基因,已经在金鱼卵中发生了作用。这种鱼因为是童第周创造出起的,因此,人们叫它“童鱼”。童第周的实验成果,给生物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1978年,童第周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虽已76岁高龄,却以年轻人的朝气投入了工作。他亲手制定了科研项目规划,绘制了美好的兰图。1979年3月,在浙江省科技大学的讲台上,他突然眩晕,从此一病不起。他为祖国科学事业的振兴,实践了他的誓言:“愿效老牛,为国捐躯!”
现代遗传学之父,是这一门重要生物学科的奠基人。1865年发现遗传定率。
1822年7月22日,孟德尔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里,父亲和母亲都是园艺家。孟德尔受到父母的熏陶,从小很喜爱植物。
当时,在欧洲,学校都是教会办的。学校需要教师,当地的教会看到孟德尔勤奋好学,就派他到首都维也纳大学去念书。
大学毕业以后,孟德尔就在当地教会办的一所中学教书,教的是自然科学。他能专心备课,认真教课,所以很受学生的欢迎。1843年,年方21岁的孟德尔进了修道院以后,曾在附近的高级中学任自然课教师,后来又到维也纳大学深造,受到相当系统和严格的科学教育和训练,为后来的科学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孟德尔经过长期思索认识到,理解那些使遗传性状代代恒定的机制更为重要。
从维也纳大学回到布鲁恩不久,孟德尔就开始了长达8年的豌豆实验。孟德尔首先从许多种子商那里,弄来了34个品种的豌豆,从中挑选出22个品种用于实验。它们都具有某种可以相互区分的稳定性状,例如高茎或矮茎、圆料或皱科、灰色种皮或白色种皮等。
孟德尔通过人工培植这些豌豆,对不同代的豌豆的性状和数目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计数和分析。运用这样的实验方法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他酷爱自己的研究工作,经常向前来参观的客人指着豌豆十分自豪地说:“这些都是我的儿女!”
8个寒暑的辛勤劳作,孟德尔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得到了相应的数学关系式。人们分别称他的发现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和“孟德尔第二定率”,它们揭示了生物遗传奥秘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开始进行豌豆实验时,达尔文进化论刚刚问世。他仔细研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从中吸收丰富的营养。保存至今的孟德尔遗物之中,就有好几本达尔文的著作,上面还留着孟德尔的手批,足见他对达尔文及其著作的关注。
起初,孟德尔豌豆实验并不是有意为探索遗传规律而进行的。他的初衷是希望获得优良品种,只是在试验的过程中,逐步把重点转向了探索遗传规律。除了豌豆以外,孟德尔还对其他植物作了大量的类似研究,其中包括玉米、紫罗兰和紫茉莉等,以期证明他发现的遗传规律对人多数植物都是适用的。
从生物的整体形式和行为中很难观察并发现遗传规律,而从个别性状中却容易观察,这也是科学界长期困惑的原因。孟德尔不仅考察生物的整体,更着眼于生物的个别性状,这是他与前辈生物学家的重要区别之一。孟德尔选择的实验材料也是非常科学的。因为豌豆属于具有稳定品种的自花授粉植物,容易栽种,容易逐一分离计数,这对于他发现遗传规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孟德尔清楚自己的发现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但他还是慎重地重复实验了多年,以期更加臻于完善、1865年,孟德尔在布鲁恩科学协会的会议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两次宣读。第一次,与会者礼貌而兴致勃勃地听完报告,孟德尔只简单地介绍了试验的目的、方法和过程,为时一小时的报告就使听众如坠入云雾中。
第二次,孟德尔着重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了深入的理论证明。可是,伟大的孟德尔思维和实验太超前了。尽管与会者绝大多数是布鲁恩自然科学协会的会员,中既有化学家、地质学家和牛物学家,也有生物学专业的植物学家、藻类学家。然而,听众对连篇累续的数字和繁复枯燥的沦证毫无兴趣。他们实在跟不孟德尔的思维。孟德尔用心血浇灌的豌豆所告诉他的秘密,时人不能与之共识,一直被埋没了35年之久!
孟德尔晚年曾经充满信心地对他的好友,布鲁恩高等技术学院大地测量学教授尼耶塞尔说:“看吧,我的时代来到了。”这句话成为伟大的预言。直到孟德尔逝世16年后,豌豆实验论文正式出版后34年,他从事豌豆试验后43年,预言才变成现实。
随着20世纪雄鸡的第一声啼鸣,来自三个国家的三位学者同时独立地“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定律。1900年,成为遗传学史乃至生物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一年。从此,遗传学进人了孟德尔时代。
今天,通过摩尔根、艾弗里、赫尔希和沃森等数代科学家的研究,已经使生物遗传机制——这个使孟德尔魂牵梦绕的问题建立在遗传物质DNA的基础之上。
随着科学家破译了遗传密码,人们对遗传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人们已经开始向控制遗传机制、防治遗传疾病、合成生命等更大的造福于人类的工作方向前进。然而,所有这一切都与圣托马斯修道院那个献身于科学的修道士的名字相连。
1794年5月8日,一位51岁的学者被指控"在士兵的烟草中掺水",而被押上断头台。临刑前,这位学者要求:"情愿被剥夺一切,只要让我做一名普通的药剂师,做一点化学试验,就心满意足了。"然而,他的要求根本就得不到批准。随着行刑官一声令下,学者的脑袋被砍了下来。
这位学者就是被人们誉为"近代化学之父"的法国科学家拉瓦锡。他的死是科学上的一大损失,以至于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痛惜感叹道:"他们割下拉瓦锡的头,只不过是一瞬间的事,但是不知在100年之内,世界上还能不能再长出一颗那样的头颅。"
拉瓦锡于1743年8月26日出生于法国巴黎。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家境富裕。不过,他并没有秉承父亲的旨意从事法律,而是爱上了自然科学。
博学多才的拉瓦锡研究过炸药,涉猎过农业栽培技术,改良过养牛法,制定过开山筑路的计划。不过,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他在化学和物理方面的贡献,尤其是他通过长期的严格实验,发现了一种能助燃、助呼吸的气体,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氧气。
氧气的发现是对拉瓦锡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钻研精神的馈赠。其实,在此之前,已经有两位科学家触到了真理的鼻尖,令人遗憾的是,囿于传统理论的束缚,他们都半途而废,从而将撩开真理面纱的殊荣让给了拉瓦锡。
早在17世纪,欧洲人通过燃烧和呼吸的研究,发现了空气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气体。但是,当时流行的"燃素学说"统治了他们的思想,禁锢了他们对空气的进一步研究。
瑞典化学家舍勒在1773年以前,就通过实验制取了纯净的氧气。但是,作为"燃素学说"的忠实信徒,他错误地把这种气体叫"火气",并且认为燃烧是火气与燃烧物中的燃素结合的过程,火和热是火气与燃素化合的产物,从而未能正确地解释燃烧现象。
几乎与此同时,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也通过实验制取了这种气体。他把蜡烛放在这种气体中,发现火焰比在空气中更加炽热明亮。他还把老鼠放进去,发现它比在等体积的寻常空气中活的时间约长了4倍。他亲自尝试了一下,一吸进去,便"觉得这种空气使呼吸轻快了许多,使人感到格外舒畅"。但他没有继续研究,而是开始了在欧洲大陆的度假旅行。
当科学的珍珠出现在舍勒和普利斯特列眼前的时候,他们没有鉴别出来,而是把它看成了鱼目,从而与机遇女神失之交臂。
于是机遇女神青睐的目光投向了拉瓦锡。他发现"燃素学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破绽。比如,既然金属在煅烧中逸出燃素,那为什么重量反倒增加呢?而蜡烛呢,燃烧之后,竟一无所剩,似乎全部消失了。
为了弄清事实的真相,拉瓦锡开始了严格的实验。他首先仔细地称量了装有空气和固态物质的密闭容器,然后用放大透镜将阳光聚集在物质上,或者用火加热。当物质燃烧完后,再重新称量装有反应物的容器。他用各种不同的物质反复进行实验,结果都表明,密封容器的重量在燃烧前后都不变。
这是什么原因呢?拉瓦锡的大脑开始了紧张的思索。后来他终于得出结论:原来在没有密封的燃烧当中,空气中有一种新的物质元素参与了反应,使得物质燃烧前后重量不一。为此,他把这种气体命名为酸素,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氧气。
这样,金属生锈、重量增加的秘密也被揭开了。
最后,拉瓦锡推翻了流传多年的"燃素学说",指出:"由于人工的或天然的操作不能无中生有地创造任何东西,所以每一次操作中,操作前后存在的物质总量相等,且其要素的质与量保持不变,只是发生更换和变形,这可以看成是公理。"这番话体现了"物质不灭定律"的基本精神。拉瓦锡的思想超越了他的同时代人,因为他不仅注意到了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性质的变化,而且注意到了数量上的变化,从而使得化学科学割断了与古代炼金术的最后一根纽带,以一种崭新的面目蓬勃发展起来。
5. 关于女性长黄褐斑
黄褐斑是后天斑,一般可以用过内服调理加外用来治好的,不要用化学祛斑和物理祛斑,最好选择纯植物祛斑组合。
黄褐斑一般是由于体内积存的毒素太多和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可以内服芦荟祛斑胶囊和外用芦荟胶来联合治疗,芦荟祛斑胶囊排除体毒和系统调理体,芦荟胶外用可以保湿祛斑祛痘、修复皮肤细胞功能、延缓皮肤衰老、放晒等,中轻度长斑者一般2-3各月可以基本去除斑点,重度者长斑者三个月以上可以有效祛斑。
好体面牌芦荟祛斑胶囊是专治黄褐斑、晒斑的,对雀斑也有一定效果,它是纯植物祛斑,可口服的化妆品,无激素、不含重金属、无副作用。
另外芦荟胶排毒、修复和镇定肌肤效果很不错,皮肤过敏者可以用芦荟胶修复一下。建议用纯度最高的万绿芦荟胶
6. 科研成果
你好
MP3 小巧玲珑,方便携带 播放音乐
MP4 小巧玲珑,方便携带 播放电影等文件
电脑 拥有快速的运算能力 计算、浏览网页
克隆 无性繁殖 生产转基因动物
空间站 具有经济性 作为人类造访行星的跳板
同是天涯沦落人啊~ 这可是我绞尽脑汁想出来的
7. 泰州畜牧兽医学院
好象没有,当然不是什么苏州农业学院的分校!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江苏省畜牧兽医学校”,成立于1958年9月,原名“泰县农业中等技术学校”,1959年1月份与“泰州农专”合并,更名为“泰州市农业专科学校”。2001年6月升格为“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目前,学院共设有畜牧系、饲料科技系、兽医系、宠物科技系、食品科技系、动物药学系、经济贸易系和基础部即"七系一部"等教学业务部门,围绕畜牧产业链开设了15个专业37个专业方向。
学院占地面积1823亩(不含新校区内生活区395亩),建筑面积15.1万平方米。学院建有各级各类实验室90多个,建有4个省级研究机构:江苏省动物药品工程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动物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江苏省水禽种质资源基因库、江苏省藏獒繁育中心以及营养与饲料、水禽、动物药品、动物疫病、中兽药、生物技术、食品等七个院级研究所。建有科技示范园、丰达种鸭场、牧场、动物医院、倍康药业有限公司、畜产品实训中心、鑫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院内实训基地7个。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000余万元,签有产学研合作协议的校外实习基地70多个。
学院现有各类教职工369人,其中专任教师219名、“双肩挑”教师9人。专任教师中教授等正高10名,副教授等副高61名(另“双肩挑”教师中副教授等副高8人);专任教师中青年教师15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含在读)5人,硕士研究生(含在读)71人;在专业与专业基础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占77.2%。教师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2002年来以来,我院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研、科研论文437篇;出版专著、教材、科普书籍134本;承担部、省、市级科研课题74项;有30余项教研、科研成果获奖,其中:《新型农民创业培植理论与实践研究》获省级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农业部“948”项目“法国番鸭的引进与开发利用”通过省级鉴定,并获泰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7594平方米(另有2.5万平米的新馆在建),阅览室座位1400个。目前馆藏文献资源的主要形式:纸质文献资源、数字资源。截至到2005年底,馆藏书刊为35.8万册;年订购中外文报刊801种。拥有各类电子光盘共1699张,折合10.09万册图书;拥有大型中文期刊数据库2个(清华同方“中国学术期刊网”和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折合电子期刊25万册;拥有中文图书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1个,该数据库共收录图书40万种。
学校网址: http://www.jsahvc.e.cn
学校地址: 江苏省泰州市迎宾路3号
学校电话: 0523-86667666
8. 在天文学中,最小恒星有多小最大的有多大
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小质量恒星,是太阳质量的7.21%;最大质量恒星,是太阳质量的265倍。
恒星理论质量
在恒星演化理论中,天体质量几乎决定了天体的性质,比如:
所以在我们宇宙中,小质量恒星是远远多于大质量恒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