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湿地转让

湿地转让

发布时间:2022-05-02 13:14:01

① 国有草护C湿地)地可以确权吗请问

《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 第六条开发利用国有土地,开发利用者依法享有土地使用权,土地所有权仍属国家。 第二十六条土地使用权确定给直接使用土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或个人。但法律、法规、政策和本规定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七条土地使用者经国家依法划拨、出让或解放初期接收、沿用,或通过依法转让、继承、接受地上建筑物等方式使用国有土地的,可确定其国有土地使用权

②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是地球上具有多功能、独特的生态系统。它不仅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对于蓄洪防旱、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环境净化、促淤造陆、污物降解、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极高的生态服务价值。

美国生态学家Costanza等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为17项:气体调节、干扰调节、水分调节、水分供给、侵蚀控制、沉积物保持、土壤形成、养分循环、废弃物处理、授粉、生物控制、庇护、食物生产、原材料、遗传资源、休闲和文化等,这17项功能已成为人们进行生态服务评价的标准和参照,为许多学者接受。对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功能在内容和数量方面都有很大差别。研究表明,在各类生态系统中,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价值最高。本章将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估。

一、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1.黄河三角洲湿地概况[82]

位于山东省的黄河三角洲,濒临渤海,东靠莱州湾,是由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夹带大量泥沙至入海口处沉积而形成的淤积滩洲,被称为我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丰富,既有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又有以稻田、芦苇和池塘等为主的人工湿地,是全世界增长最快,中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的新生湿地生态系统。湿地面积约为4500km2,是《拉姆萨尔国际湿地公约》缔约国要求注册的国际重要湿地。早在1992年就已设立为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是全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世界范围内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极具代表性的范例之一。

2.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83、84、160、163]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有以下服务功能:

2.1 丰富的土地资源与成陆造地功能

2.1.1 土地资源功能: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丰富,其主体城市东营市人均国土面积为0.47hm2,目前尚有3.5×105hm2荒碱地有待开发利用。根据对土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宜农(耕地)土地8.65×104hm2,宜林牧1.313×105hm2,宜水产及盐业1.322×105hm2。大片湿地保持了原生状态。这片没有污染、平整肥沃的土地被称为世界上最有生命力的“处女地”。

2.1.2 成陆造地功能:黄河三角洲是目前世界上造陆最快的河口三角洲,每年约有20~23km2新生陆地形成[86]

2.2 海洋资源功能

三角洲海岸线长350km,滩涂面积1.2×105hm2。由于黄河与其他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盐和有机物入海,是渤海浮游动植物最丰富的水域,为鱼、虾、蟹、贝类等渔业资源的繁殖生长和增养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被称为“百鱼之乡”和“东方对虾故乡”。

2.3 栖息地功能

区内的各类野生动物达1524种,其中海洋性水生动物有418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约170种之多,包括江豚、宽嚎海豚、斑海豹、小须鲸和伪虎鲸等5种;淡水鱼类有108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达氏鲜、白鲜和松江鲈等3种。

该三角洲又堪称“鸟类乐园”,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栖息、繁殖地。已发现有270种鸟类在此栖息,约占全国鸟类总数的22.3%,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丹顶鹤、白头鹤、白鹤、大鸭、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和金雕等7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大天鹅、灰鹤、鸳鸯、白枕鹤等,多达34种。世界上存量极少的稀有鸟类黑嘴鸥,在自然保护区内也有较多分布,并做巢、产卵、繁衍生息于此。列入《濒临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鸟类有40种,每年的11月至翌年的3月,是观鸟的好时节,在黄河入海口一带的滩涂沼泽上,丹顶鹤、大天鹅、黑嘴鸥和斑头雁等各类候鸟、旅鸟、留鸟,动辄结成成千上万只的群体,铺天盖地,上下翻飞,群鸟争鸣,引吭高歌。人们把黄河三角洲形象地比喻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2.4 物质生产功能

能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如鱼、虾、蟹、贝和藻类等富有营养的副食品;有特殊的野生药用植物,主要有碱蓬、盐角草和黄须菜等;有许多动植物还是发展轻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如芦苇就是重要的造纸原料;湿地动植物资源的利用间接带动了加工业的发展;农业、渔业、畜牧业和副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湿地提供的自然资源。还包括各种生物资源和海洋水产品资源等。黄河三角洲独特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该湿地植被、水土生物、鸟类等生物资源变得异常丰富。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植物有393种,如:天然芦苇荡、碱蓬、怪柳、补血草、雅葱等一些盐碱植物,天然草场、天然柳林、天然树柳灌木林、人工刺槐林、天然实生树林等。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野生大豆分布广泛。

2.5 观光旅游与美学功能

湿地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是旅游、娱乐等的好去处。黄河口湿地生态旅游示范区拥有沼泽湿地生态区、槐林生态接待区、芦苇湿地观鸟区、海滩湿地观光区和新国土观光区等5个功能区,设立了湿地之窗、芦花飞雪、槐林飘香、柳林叠翠、万亩天然草场、黄龙入海、芦海迷宫、长堤观海、海上日出、长河落日等黄河口“十景”,以及已建和正在建设中的黄河“十个第一”等美丽迷人景观,除可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在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

湿地的美学价值:滨海湿地的碱蓬、海蓬子、矶松和铁杆蒿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广袤的芦苇碧浪翻滚,水乡泽国,天空蔚蓝,百鸟竞羽,生机盎然。与丹顶鹤和黑嘴鸥等野生动物相映成趣,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旅游和疗养环境。

2.6 教育与科研价值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濒危物种等为教育科研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湿地中保留着过去和现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进程的信息,在研究环境演化、古地理方面有着重要价值。生态学家把这里视为研究新生陆地形成、演化、发展的重要基地,生物学家把这里看做是研究生物衍化及演替规律的基因库,鸟类专家视这里为研究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生存、栖息、迁徙规律的特殊地域,水土保护专家则把这里看做是反映黄河治理成效的晴雨表。同时,这里还是全国青少年生态教育基地。

2.7 净化环境功能

湿地有利于净化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大面积的芦苇、草甸和沼泽具有净化水质、降解内陆各种河流污染物质的功能,从而减轻渤海的污染,提高渤海的渔业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是一个天然的污水处理厂。沼泽芦苇对水中各种污染物质,如BOD5、SS、营养元素N和P,微量元素、难降解有机物以及病原菌等都有明显作用,其主要机理是物理沉降、过滤、吸附、化学沉淀、分解、生物代谢等。根据P.R.艾德莱尔等实验研究,随着湿地生产率的提高,营养物质的去除能力也有所增强,理想的草皮湿地可去除92%的磷,氮的去除率也在40%以上。最近一个时期近海海域出现的“赤潮”是由于水体营养物质过剩而形成的。充分利用湿地的净化功能,利于减轻近海水体的污染,防止海水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

2.8 蓄滞洪水功能

湿地的蓄滞洪水功能出于地面坡度很小,地下水位高,在海水顶托下,大量的河水滞留于滨海湿地,使这里成为陆地水入海前的天然蓄洪水库。若以海拔5m作为湿地界限,除已开发的水稻种植区外,可作为天然蓄洪水库的面积约为1400km2,按平均蓄洪水深度2m计算,可蓄洪28亿m3,滨海湿地在调节河下游黄河平原各河流水位与水量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2.9 大气组分调节功能

大气组分调节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大气交换CO2和O2,从而对大气中的CO2和O2的动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湿地还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包括CH4和N2O等气体的排放。

2.10 水分调节功能

水分调节是湿地的重要功能之一,湿地具有巨大的渗透能力和蓄水能力,由于湿地植物吸收、渗透降水,致使降水进入江河的时间滞后,入河水量减少,从而减少了洪水径流,达到削洪的目的。

二、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

1.成陆造地价值

成陆造地价值采用市场价值法(Marketvalueapproach)进行评估。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当地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取其平均值41万元/hm2来进行估算,黄河三角洲年自然造地20~23km2,本文的研究采用21000hm2来进行估算。成陆造地价值(V)计算公式如下:

V=当地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每年造地面积

V=V1+V2=(土地面积+每年造地面积)×当地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2100hm2×41万元/hm2=86100万元

2.物质生产功能

物质生产功能价值也采用市场价值法进行评估。计算公式如下: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式(4-1-1)中,V为物质产品价值,既包括水产品价值,又包括原材料生产价值;Si为第i类物质的可收获面积,Yi为第i类物质的中产,Pi为第i类物质的市场价格。

产品市场价格参照2005年国家物价年鉴以及当地实际物价。在原材料价值的估算中,可收获面积按总生产面积的50%计算。

3.大气组分调节价值

大气组分调节功能分为3部分:植物固定CO2,释放O2以及排放温室气体气体组分调节功能价值为植物固定CO2,价值与释放O2价值之和减去温室气体排放的价值。

3.1 植物固碳价值

以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有机物质生产为基础,根据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推算每形成1g干物质,需要1.62gCO2,释放1.2gO2

植物的固碳价值,目前国际通常采用碳税法(Carbon tax approach)进行评估,碳税率以瑞典政府提议的150美元/t(C)(即1024元/t)为标准。这一值对于我国来说无疑是偏高的,所以本文的研究采用我国的造林成本法(Reforestation cost approach)进行计算。根据单位面积植物年碳素的净增长量和造林成本以及湿地植物面积总数,三者乘积计算湿地植物固碳价值得出我国的造林成本为260.9元/t[87]

3.2 O2的释放及其价值

分别用造林成本法和工业制氧影子价格法(Market price)来估算其经济价值,取二者的平均值进行计算。根据单位面积释放的O2量与O2的造林成本和工业制氧价格可以推算出氧气的经济价值。CO2的造林成本为352.93元/t[87]。工业制氧价格为0.4元/kg[88]

3.3 温室气体的排放

根据湿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与自然湿地面积,温室气体的散放值,三者的乘积得到温室气体的排放价值。在本例中沿用Pearce等人在OECD中对气候变化的经济学分析中提出的CH4和N2O的散放值,来对这两项气体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估,其散放值分别采用0.86元/kg和20美元/kg。

4.水资源调节价值或蓄滞洪水功能价值

湿地的总水分调节量可根据如下公式求得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式(4-1-2)中,Si为第i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Di为第i种土地利用类型蓄水深度。水分调节价值利用影子工程法进行计算。通过建立蓄水量1t水库影子工程的费用来估算涵养水源的价值水分调节功能总价值为总水分调节量与中位蓄水量的库容成本二者的乘积中位蓄水量的库容成。本例计算出每建设1m3库容需投入成本为0.67元(目前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多采用此数据)。

因此,蓄滞洪水功能价值,采用市场价值法计算,按可蓄洪水28亿m3计算,则为

蓄滞洪水功能价值=28亿m3×0.67元/m3=18.76亿元

5.净化水体价值

湿地的净化水体的价值为湿地去除营养盐和重金属的价值之和。运用生产成本法来估算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去除污水中营养盐价值。运用专家评估法来估算去除重金属的价值。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去除营养盐价值:

Et=Ej×Pj=max{Tj/Nj%}×Pj

上式中,Et为湿地净化N、P的价值,元/a;Ej为湿地净化污水的量,t/a;Pj为污水处理厂去除单位污水费用价值,元/a;Tj为湿地净化N、P的量;Nj%为污水中N、P的含量,Tj/Nj%的最大值为湿地净化合流污水的总量即Ej

目前国家二级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成本为1600~3300元/万t(包括吨水投资成本、吨水运行费、吨水污泥处理投资成本、吨水污泥处理运行费等),月取平均价值为2450元/万t[89]。合流污水含氮量Nn%为2.90%[90]

根据专家评估法,以湿地去除重金属的环境效益价值占总环境效益价值的40%来获得去除重金属的价值[91]

6.栖息地价值

采用替代法对栖息地价值进行初步估价,将该价值与全球湿地生态系统栖息地价值的平均值作为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栖息地价值。用替代法计算栖息地价值时,根据本区鸟类资料对栖息地价值进行初步估价,其中,栖息地保护投资=保护工程投资+科研文化投资×50%。

7.文化科研价值

采用我国单位面积生态系统的平均科研价值382元/hm2和Costanza等人对全球湿地生态系统科研文化功能价值861美元/hm2的平均值3129.9元/hm2作为河口湿地的科研价值。

8.美学(旅游)价值

旅游价值由旅行费用支出、旅行时间花费价值以及其他费用三部分构成,以2005年接待游客数进行计算。

旅行费用支出=交通费用+食宿费用+公园门票、景点门票及服务费用

旅行时间花费价值=游客旅行总时间×游客单位时间的机会工资其他费用=摄影、购物费用

在旅行时间花费价值的计算中,游客的工资按90元/d计算。游客机会工资成本一般为实际工资的30%~50%[92],本研究采用40%的打折率。

9.河口湿地总生态价值

总价值等于各项价值之和,即

总生态价值=成陆造地价值+物质生产价值+大气组分调节价值+水分调节价值+净化水体价值+栖息地价值+文化科研价值+美学(旅游)价值+蓄滞洪水功能

三、评估结果与讨论

本文将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为8种类型,得到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为94.5亿元/a。各项服务价值的评估结果见表4-1-1。其中,湿地生态服务价值中成陆造地价值、物质生产价值以及文化科研价值较高,其次为美学价值、净化水体价值、栖息地价值、水分调节价值和气体调节价值黄河三角洲湿地单位面积服务价值为1.79万元/hm2·a,远远大于全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0.54万元/hm2·a),与吴玲玲等[177],对长江口湿地生态功能价值评估的结果相当。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很高,与Costanza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表4-1-1 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结果

(1)黄河三角洲湿地的成陆造地价值较高,占总价值的10.71%。由于黄河中上游河水(尤其是小浪底水库运行后一年一度的调水调沙工程)将大量河沙运入黄河河口堆积成陆,创造了丰富的滩涂和土地资源,决定了该湿地具有较高的成陆造地价值。

(2)对于栖息地价值的评估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替代法,即根据保护区的直接投资来替代栖息地的价值;另一种是权变估值法(CVM-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通过调查WTP(Willingtopay,支付意愿)或WTA(Will-ingness to accept,接受补偿)得以实现。CVM受评价者的主观因素影响很大,在恩格尔系数较低的发达国家,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较高,对栖息地价值的支付就多。而采用替代法将对保护区的投资来替代栖息地价值,是建立在我国对保护区的重视程度和支付能力的基础上的,其结果要低于世界水平对栖息地价值的评估,作者认为必须建立在适当国情基础上,但也要考虑到国外对这项功能的评价。

本评价结果表明,栖息地价值占总价值的20.71%,比例极高。作为被评价的地区,不论是生物多样性或是各种珍奇动植物等都是世界上少有的,用发达国家的标准来衡量不算高,但对于我国的情况也许是高了点。

(3)在本文的研究中,文化科研价值很高,占21.81%。而实际上,目前黄河三角洲湿地的文化科研价值远远没有得到开发利用,实际利用价值远低于此值,同时也说明此湿地的文化科研价值开发利用潜力非常巨大。

(4)在上述8项生态功能价值中,蓄滞洪水功能价值最高,占总价值的23.33%。也许,对于评价区来说,由于大部分地区土壤盐碱化,所涵养的水质比较差,评估结果可能偏高。但由于没有比工程费用法更合适的方法,也只能接受这个结果。

(5)在估算净化水体价值时,主要针对湿地已经实现的净化功能进行估算,对于湿地的潜在的净化功能价值的估算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③ 林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林区总体发展方向定位

1、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进行了科学定位。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发展,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赋予了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赋予了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赋予了林业以基础地位;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赋予了林业以主要地位。这就明确了林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为新时期林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2、林区生态作用不可替代。大兴安岭林区是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区之一,也是我国天然林主要分布区之一,有林地面积653.2万公顷, 占黑龙江省的37.1%, 占全国的4.1%。大兴安岭山脉及其森林抵御着西伯利亚寒流和蒙古高原旱风的侵袭,是东北松嫩平原和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天然屏障。大兴安岭是黑龙江、嫩江的发源地,两大集水区内的大小河流500多条,年径流量149亿立方米,为流域内的广大地区提供着宝贵的生产生活用水,维系着“两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同时,大兴安岭林区又是我国唯一的具有代表性的寒温带生物基因库, 区内有各类植物966种,各类动物325种,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54种,珍贵植物38种, 区内还有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7个省部级自然保护区,保存着完整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

3、资源状况呈明显恶化趋势。经过近40年的开发建设,我区活立木总蓄积由开发初期的7.3亿立方米减至5.2亿立方米,减少27.4%;可采蓄积由4.6亿立方米减至1.3亿立方米,下降68.5%。其中,商品林区内的成过熟林蓄积仅有3,334万立方米;开发初期的南部林缘已向北退缩140公里,在东南部形成了大面积的无庇护的三角形干旱、半干旱地带;寒温带针叶林湿地也由开发初期的80多万公顷减至41万公顷。洪水、沙尘、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次数呈上升趋势。同时, 由于森林资源的减少, 区内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锐减,生物多样性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特别是由于我区气候寒冷,林地生产力低,林木生长周期长,森林资源破坏容易,恢复十分困难。

4、坚持建设生态林区的定位。重要的生态地位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区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国土生态安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我区可采资源锐减、林木生长缓慢、森林质量下降的情况下,要顺应国家对林业主导需求的转变,及时调整和明确我区林业发展方向,把大兴安岭的未来发展定位在建设生态型林区上,这是我区现实的、必然的选择。这一定位对于我区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决定》,充分利用国家关于林业发展的政策,加快经济发展,实现林区的长治久安,有着重要的意义。

5、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按照生态林区建设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天保工程实施方案,逐步扩大公益林保护区面积,争取把大兴安岭林区全部划为生态公益林区,实行严格保护、积极培育、保育结合、休养生息,尽快扭转森林资源逆向演替的局面。通过森林分类,调整林业资源经营方向,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积极调减木材产量,直至全面停止主伐生产,使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乙建立以家庭管护、机动巡护和木材检查站为主的“三道防线”, 严厉打击偷拉私运、滥砍盗伐的不法行为;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的长效治本机制,避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6、抓好植被恢复工程。对采金采煤矿体、荒山荒地、岩石裸露地、退耕地、火烧迹地、采伐迹地等无林地,按照适地适树、见缝插针的原则,采取人工促进为主、人工更新为辅等方式,大力营造生态公益林,争取用10年的时间完成迹地更新和宜林地造林任务,尽快恢复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遏制寒温带明亮针叶林林缘退缩。

7、抓好森林质量优化工程。科学、合理经营天然中幼林和人工幼林,通过及时抚育等人为措施,努力优化和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生长量,恢复和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对一般限伐区的森林,以培育为目的进行更新和抚育采伐,在促进森林恢复的同时,生产一定数量的木材产品。生产时要依法、依规程作业,保证伐区作业质量。

8、抓好“两江”源头生态建设工程。对“两江”源头内生态功能低下的无林地、疏林地、护岸林、国防林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切实搞好综合治理,建设护岸生态体系,保障国土安全。对重点区位的湿地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遏制“两江”源头植被的破坏,使其充分发挥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功能。

9.抓好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按照依托现有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带动省部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发展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思路,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保护、监测站点的作用,抓紧抢救濒危珍稀物种,修复典型生态系统,扩大森林生态保护区、湿地生态保护区、珍贵动植物保护区面积,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在提高已批复的9个国家和省(部)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嫩江源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同时增加物种引进、野生动植物物种的驯养与合理利用项目。建立以森林、湿地、河流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为主体,集保护、旅游、科研、生态建设于一体,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具有自养能力的自然保护网络。

10、抓好城乡绿化及绿色通道建设工程。要把城镇乡村绿化美化与增强生态功能结合起来,与城镇周边的荒山 造林结合起来,逐步提高绿化质量和档次。要对道路建设与绿色通道建设统筹规划,做到道路建设和改造到哪里,就绿化到哪里,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提高林区的生态文明程度。在城镇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工程中,要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形—式,鼓励军队、社会团体、机关、学校以及企事业单位以各种形式参与社会造林,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城镇和乡村、各单位和各部门齐抓共管的义务植树责任体系,使义务植树成为林区人民的自觉行动。

④ 我们镇是湿地,国家退渔还湿,政府现在要求土地流转,合同上流转三十年,如果近期拆迁,土地补偿款归谁

土地补偿费属于承包人所在集体经济组织,青苗补偿费归流转人。

⑤ 土地招拍挂需要办理哪些手续

(来1)预申请人提交的《国有土地使用自权出让预申请书》(应以具体业主单位作为预申请人);
(2)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工业用地规划意见函;
(3)预申请人按预申请用地面积每亩2万元缴纳预申请保证金(保证金总额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凭证;
(4)征地资金到位证明(提供由县财政局汇入征地专户凭证);
(5)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及勘测定界图(提供光盘);
(6)涉及使用林地、湿地、海域、港口岸线的,由林业、海洋、交通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出具同意该地块农用地转用与土地征收的审核意见;
(7)涉及占用耕地的,需按3万元/亩缴纳被征地农民社保费用。

注: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项目,应先办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后,才能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

⑥ 土地被村上占了。签的是转让合同,村上会不会买社保

如果是政府征收的话,会给你买湿地保险的,但是转让一般是商业购买,这要跟他协商

⑦ 引汉济渭工程对渭河平原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呢

以下均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谢…… 加粗字体是关键,请仔细看……


1.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必将促进渭河流域乃至全省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的形成。引汉济渭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的调水工程,其实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关中城市沿渭河呈带状分布,具有构建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城乡供水网络的条件。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将首先贯通西起宝鸡,东至渭南沿秦岭城市供水大通道,并加快城市供水网络的形成,使广大区域城乡供水网连成一片,近1000万人喝上汉江清水。沿渭河供水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水高用、统一调度的条件,届时洛河、泾河、千河河水将北调,解决关中北部缺水问题。同时渭河水量的增加,也必将直接增加渭河进入黄河中下游的水量,在国家实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补上”的水资源配置方略,争取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在黄河中上游的用水权。可以说,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必将在弥补流域和区域水资源条件不平衡,促进流域和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做出重大贡献。优化配置格局的形成,将极大的提高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极大改善水环境。

2.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将极大的缓解渭河流域特别是关中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大大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我省渭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70亿m3,目前已利用到50亿m3以上,开发利用的程度超过了70%,今后可利用水资源量已经十分有限。引汉济渭工程实施后,关中地区总供水能力将达到75亿m3,可基本解决西安、宝鸡、咸阳、渭南、杨凌五市区及26个县、市工业和城镇用水问题,并逐步改变城市工业挤占农业、生态水和超采地下水的局面。在人口不断增长情况下,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将由370m3左右提高到450m3左右,人均用水量将由200m3左右提高到300m3左右,新增城市工业生产可用水量近14亿m3,可支撑国内生产总值4000-7000亿元,支撑400-500万人的城市规模,从而为关中的率先发展,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和小康社会目标起到促进作用。

3.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将极大提高渭河纳污和冲沙能力,河流的水环境将有大的改善。河道稀释水量少,水体纳污能力低,是渭河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渭河纳污能力核定成果,渭河干流年均COD纳污能力为7.5万吨,而现在实际年均入河COD已超过13万吨。据测算,引汉济渭工程实施后,增加的渭河干流水量主要由四部分构成:一是引汉济渭工程退水,直接输入渭河的水量年均1.45亿m3;二是通过调整渭河部分支流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减少从这些支流取水,年可增渭河干流水量2.5亿m3;三是引汉济渭工程水量进入关中地区以后,可以进一步减少地下水的开采,使渭河两岸的侧向补给增加,年可增加渭河回归水量1.73亿m3;四是引汉济渭调水用于工业、城镇和生活的13.85亿m3水量在消耗部分后,还有一部分将进入城市和工厂的污水处理系统,经处理后有接近5亿m3水,又会排放进入渭河水系。以上四个方面共可增加渭河入黄水量近10亿m3,对提高渭河纳污能力,改善水环境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河道流量的增加,还必将提高冲沙能力,也使我们有条件利用富余水量,借鉴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的成功经验,通过水量调度措施塑造人造洪峰,逐步解决渭河河道泥沙淤积问题。

4.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将有效遏制地下水超采,减轻环境地质灾害。地下水是关中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地表水资源量持续减少和其他原因,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年均达到28.28亿m3,最多31.89亿m3。据统计,1986-2005年已累计超采地下水69.60亿m3,年均超采量达4.59亿m3,个别年份超过5亿m3。由于地下水超采,在以沿渭城市为中心,已形成595km2的下降漏斗,在西安等城市形成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灾害,并使地下水潜水水质普遍受到污染,危及近200万人的饮水安全。引汉济渭工程实施后,关中地区地下水开采实行总量控制,总计将压采地下水4.59亿m3,其中供水范围内渭河沿线城市群压采地下水2.73亿m3,并关停一部分水源井,可以有效的遏制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引发的一系列环境地质和潜水污染问题。

5.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将部分满足城镇人工生态需水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在喝上干净水的同时,要求改善人居环境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近年来,渭河沿岸的宝鸡、咸阳等城市先后结合河道治理建设了一些城市水面景观,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西安也规划恢复“八水绕长安”的历史面貌。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将为这些宏伟蓝图的实现提供可能。按照引汉济渭水量配置方案,到2020年本工程将直接或通过水量置换增加城镇生态用水2亿多m3,如果再考虑城市中水利用,城镇人工生态需水可基本得到满足。同时,随着渭河水量的增加,渭河流域湿地减少的趋势也将得到一定的遏制,对湿地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实施引汉济渭和改善渭河水环境需要强有力的支撑条件

实施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和改善渭河水环境,是一项服务当前和惠及后代的重大举措,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改善生态环境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需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紧密配合,各市县共同行动,努力创造良好的支撑条件。

首先是来一个思想观念的大转变,把渭河水环境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问题,我国有关部门和世界银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举行了生态保护与建设补偿机制研究,与会的有关学者提供了一组数据,是说我国长江流域生态要素作为资源利用的直接经济价值为0.197万亿元,而其作为生态环境的价值则为2.1万亿元,两者之比为1:11。这一数据足以说明生态环境的巨大效益。同时,我们从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中,也深切地感受到了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在今后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中,必须转变观念,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水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摆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当务之急是进一步落实以调水节水、优化配置、水污染防治和提高用水效益为重点的各项政策措施,也呼吁各位专家学者能紧紧围绕渭河水环境保护,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课题研究,希望能从水环境服务功能评估方法、水环境保护的公共财政支持、水环境税费政策制定、水环境保护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政策建立、水环境补偿机制和各部门共同推进水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体制研究等方面,为加强渭河水环境保护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支持。

其次是要制定完善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抓好实施。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必将使全省特别是关中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尽管这项工程的实施需要一个过程,但从现在起就需要从规划入手,统一考虑整个流域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规划的制定要努力体现思路创新,打破以往单纯按工程布局配置水资源的模式,按照流域、区域优化水资源配置的要求,结合重大产业布局,实现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关中地区要充分发挥已有工程的作用,构建以引汉济渭工程为骨干、已有重点水源工程为依托,形成贯通关中东西、连接渭河南北的城乡供水配置网络;陕北地区在合理利用当地水资源的同时,通过增加渭河入黄水量置换的黄河用水指标,积极实施黄河引水,构建城乡供水网络;陕南地区要在因地制宜,加快供水工程建设,满足当地用水需求的同时,加大生态治理力度,确保引水水源安全。要从规划的角度,统筹当地水与调入水,统筹地表水与地下水,优先保证生活用水,合理安排生产用水,最大限度的满足生态用水。要按照《水法》的要求,充分发挥规划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调节和刚性约束作用,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通过有力的规划管理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逐步改善渭河水环境。

三是要建立有利于发挥引汉济渭工程生态环境效益的水价形成和运行机制。引汉济渭工程是一项优化全省水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工程,同时也是一项准公益的建设项目,其收益和影响范围很大,涉及全省大多数市级行政区,工程开发目标兼顾社会、经济、生态等各个方面,而且其效益更多、更长远地反映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上。因此不仅在工程的建设上要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而且在水价的制定上,要充分考虑引汉济渭准公益型的经济属性,制定相应的水价补偿机制,合理确定其供水价格。同时在水价的制定上要统筹当地水与调入水,核心是水价格的统一管理。要通过调入水价与当地水价、地表水价与地下水价,公共供水水价和自备供水水价的统一管理,促进不同水源之间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避免由于调入水与当地水价格上的不统一,造成调水工程、调入水源的双重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要达到这一目的,实施两部制水价是一个重要手段。实行两部制水价对发挥引汉济渭调水的好处在于:一是规划建设阶段可以通过两部制水价实事求是地确定各地真正的水量需求,科学确定调水规模;二是在工程建成投入运营以后,可以通过两部制水价实现平稳过渡,缩小调入水价与当地水价的差距,促使受水区多用调入水,从而置换渭河超采的地下水、挤占的农业和生态水,达到改善受水区生态环境的目的。

四是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渭河的一系列水环境问题,主要是资源性和水质性缺水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行严格的规划管理、取用水管理、工程布局管理、节水管理和环境管理。因此需要通过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手段,划定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将其开发总量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今后要按照这一思路,根据各单位、各行业的用水指标和定额,把合理确定的水资源允许开发量分配到各行政区域和各用水户。同时制定和执行用水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对用水进行动态调度管理。同时实行水权分配制度,允许水权流通转让,通过市场手段,推动水资源配置向高效率和高效益领域倾斜。要把流域内污染治理作为确保引汉济渭调水能够充分发挥改善渭河流域水环境的前提,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虽然增大了渭河的水量,提高了渭河水体的纳污能力,但按照目前排入渭河的COD量,渭河在纳污上仍然是“超载”的。同时随着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如果不有效的加强污染治理,限制入河排污总量,调入水量所增加的纳污能力将很快的被新增的排污量所抵消,渭河水变清,水环境改善的目标将难以实现。这也体现了“先治污,后通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原则。要大力推进渭河流域内节水型社会建设,坚决遏制用水浪费,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农业领域继续抓好灌区节水改造,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和管道输水等先进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代旱作农业。工业领域要重点抓好钢铁、火力发电、纺织、化工等高耗水行业节水;城市生活领域要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加强供水和公共用水管理。促进再生水、矿井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最大限度的为水环境的改善提供水资源保障。

⑧ 湿地破坏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是什么

一、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定义
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所谓干洁空气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气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占78.09%;氧气,占 20.94%;氩,占0.93%;其它各种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气体(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大气污染物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引起公害的往往是人为污染物,它们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
颗粒物: 指大气中液体、固体状物质,又称尘。
硫氧化物: 是硫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氧化二硫,一氧化硫等。
碳的氧化物: 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 是氮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氧化亚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等。
碳氢化合物: 是以碳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甲烷、乙烷等烃类气体。
其它有害物质: 如重金属类,含氟气体,含氯气体等等。
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
一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成分,在燃烧后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即使不含杂质的燃料达到完全燃烧,也要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为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发“温室效应”,致使地球气温上升。二是臭氧层被破坏 。
大气被污染后,由于污染物质的来源、性质和持续时间的不同,被污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别,以及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的不同,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不尽相同。大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通过下述三个途径侵入人体造成危害:
(1)通过人的直接呼吸而进入人体;
(2)附着在食物上或溶于水中,使之随饮食而侵入人体;
(3)通过接触或刺激皮肤而进入到人体。其中通过呼吸而侵入人体是主要的途径,危害也最大。
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种。
大气层保护
许多环境问题是跨国界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如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大气污染,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决。人们在70年代早期开始认识到氟氯烃可能对环境有害,并且开始寻找代替品。到了80年代中期,臭氧层破坏的证据已经日益清楚,采取共同行动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到了1987年,许多国家的代表汇集在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书》。这个协定书是对付世界环境公害的一个开创性的国际协定,目的是控制氟氯烃和其它破坏臭氧层的物质的消费量,保护地球的“外衣”,也保护人类自己。
经过修正后的蒙特利尔协定书是一个有约束力的国际协定。按照规定,工业国的氟氯烃和其他受限制物质的排放量必须立即减少,在2000年以前逐步完全停止使用这类物品。发展中国家在1996年以前可以继续有限度的增加这些物质的消费,然后就应当逐步减少,到2010年时必须完全停止使用这些有害物质。除了时间上的优惠以外,这一协定书还包含了两个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条款:一个是建立一项临时多边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采取代替氟氯烃的技术;另一个是技术转让条款,要求签字国把最好的技术按照“公平和最有利的条件”转让出去。
我国已加入了修正后的蒙特利尔协定书,并且制定了履行国际义务的国家行动方案,包括建立保护臭氧层组织管理机构,制定有关行业的管理规范,积极开展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研究,为企业的替代技术改造安排配套资金等等。

二、酸雨

有人认为酸雨是一场无声无息的危机,而且是有史以来冲击我们最严重的环境威胁,是一个看不见的敌人。这并非危言耸听。
随着工业化和能源消费增多,酸性排放物也日益增多,它们进入空气中,经过一系列作用就形成了酸雨。
人们对酸性排放物已经有了控制,但仍然还有酸雨现象。大气尘埃可能是造成酸雨问题的另一原因。
酸性排放物
自由大气里由于存在0.1~10μm范围的凝结核而造成了水蒸汽的凝结,然后通过碰并和聚结等过程进一步生长从而形成云滴和雨滴。在云内,云滴相互碰并或与气溶胶粒子碰并,同时吸收大气中气体污染物,在云滴内部发生化学反应,这个过程叫做污染物的云内清除或雨除。在雨滴下降过程中,雨滴冲刷着所经过空气中的气体和气溶胶,雨滴内部也会发生化学反应,这个过程叫污染物的云下清除或冲刷。这些过程也就是降水对大气中气态物质的颗粒物质的清除过程,酸化就是在这些过程中形成的。
大气尘埃
最近的发现表明,酸雨是比原来的想象要复杂得多的一种现象。研究得到的结果表明了大气中存在着的碱化合物出乎意料地起着关键性作用。碱通过中和酸性污染物而对酸雨的作用进行抵消。我们发现,人们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大气中的酸性物质,掩盖了碱排放也已经有所下降这一事实。看来有许多因素正在减少大气中这些碱的含量,从而加剧了酸雨对生态的影响。具有讽喻意味的是,在这些因素中有几个正是各国政府为改善空气质量而采取的措施。
大气中的大多数碱都能在称为大气尘埃的空中粒子中找到。这些尘埃粒子富含碳酸钙和碳酸镁等矿物质,这些矿物质溶于水中就起碱的作用。大气尘埃粒子由多种来源共同形成。燃料的燃烧,以及水泥生产、采矿和金属冶炼等工业活动,都会产生含碱的粒子。建筑工地、农场和在未经铺砌的道路上车辆行驶也会造成尘埃粒子。

三、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然而近二十年的科学研究和大气观测发现:每年春季南极大气中的臭氧层一直在变薄,事实上在极地大气中存在一个臭氧“洞”。
这种臭氧损耗现象是一种反常现象,这是否表明这一紫外线吸收层正处于全球性灾难呢?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人们发现人类社会活动释放的物质严重的破坏了臭氧层,当然这种现象还受到这一地区独特的气象状态(极涡、寒冷的平流层温度、极地平流层云)的影响。
发现过程
英国南极测量局的大气科学家在南极进行了一项研究计划,这一研究计划分别在地面和空中进行。球载仪器一般是检测该仪器所行进的大气的构成及其化学性质。陆基探测仪和星载探测仪则执行遥测任务。这些研究活动采取了国际合作方式。例如,1987年代表19个组织和四个国家的大约150名科学家和辅助人员聚会于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进行了一项规模空前的研究,即机载南极臭氧实验。这项实验表明1987年臭氧洞大小达到历史最大。这一发现震惊了科学界。
形成机理
南极“臭氧洞”的成因目前尚无定论,其中最为令人信服的当是污染物质学说。此外还有:美国宇航局汉普顿芝利中心Callis等人提出南极臭氧层的破坏与强烈的太阳活动有关;麻省理工学院的Tung等人认为是南极存在独特的大气环境造成冬末春初臭氧耗竭,根据大气动力学说,指出大量氯氟烃化合物的使用,以及南极初春没有足够阳光产生大量氧原子,并因此提出了不需要氧原子的循环机理。
通过分析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以下的主要观点:(1)南极"臭氧洞"是在南极春季特殊的温度和环流状况下由极地平流层云参与和非均相化学反应而引发产生的特殊现象。(2)极地旋涡等其它因素对气体成分输送的影响不是南极"臭氧洞"形成的决定因素,而只能影响臭氧洞的强度。(3)太阳周期变化通过光化学反应对南极"臭氧洞"强弱的影响可以忽略。

四、水污染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水污染”的定义: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1、海水污染
污水、废渣、废油和化学物质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海。在许多海域,倾倒混有石油的污水是非法的,但这种事仍时有发生,而真正的石油灾难是在巨型油轮泄漏或沉没时发生的。如今我们设法用化学品使水中石油沉淀以达到清除石油的目的。
向海洋倾倒化学和放射性废物的作法已持续多年。容器总有一天会腐蚀掉,有害物质便将进入海水中。我们对深层水与表层水的循环情况还了解不多,其过程或许比我们以前所想的要快。因此有害物质就会扩散到生物活动的水层中去。
2、地表水污染
五百多年以前,人们就认为饮用流经大城市的河水是危险的,而工业化,人口增长以及新的有毒化学品,使情况愈来愈糟。
排水系统的铺设和清洁剂的使用有增无减,使我们的水道和湖泊中磷酸盐含量日益增多。这种过度营养导致藻类迅猛繁殖。消耗水中的氧,使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由于工业上不妥善处理汞化合物和其它重金属,也造成严重的水污染。汞通过食物链的进程逐渐集中,最后对吃鱼的鸟或人类造成严重的神经损坏。
3、地下水污染
与地表水一样,地下水也受到了污染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地表或土壤水的下渗,农用氮肥以及垃圾中的油、酚污染着地下水,氮肥中的硝酸盐一旦进入地下,便转变为亚硝酸盐,它在人体中能够转变成致癌物质。地面植被的破坏和湿地的排水减少了地表水的渗透,从而降低了潜水面。由于城市和工业的过度需要,淡水不断被抽出作为生活和工业用水,然后作为地表污水重新排放,因而还会导致潜水面的进一步下降。另一方面,大量频繁的灌溉可以增强渗透作用,使潜水面一直升到地表。而在干旱地区,被水渗透的土地由于异常的蒸发作用,引起地下水中盐类的沉淀,迟早会变成不能耕作的盐碱地。
水资源保护
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尽,其实就目前人类的使用情况来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资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们使用。淡水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其再生性取决于地球的水循环。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水体被污染;为抽取河水,许多国家在河流上游建造水坝,改变了水流情况,使水的循环、自净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五、固体废物

凡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通称为固体废物。各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俗称废渣;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则称为垃圾。"固体废物"实际只是针对原所有者而言。在任何生产或生活过程中,所有者对原料、商品或消费品,往往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成分,而对于原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价值的大多数固体废物中仍含有其它生产行业中需要的成分,经过一定的技术环节,可以转变为有关部门行业中的生产原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可见,固体废物的概念随时、空的变迁而具有相对性。
固体废物的产生途径
维持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物料,处于动态平衡过程,并遵循质量守恒规律,可用社会物料流程来描述这一规律。
1. 人类的一切活动,相对于外界环境而言,只不过开发与利用了物料,而最终以废物的形式等量回归于环境。这种对物料的"利用与归还"经常处于交叉的状态。在生产与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均产生各种形态的废物,这些废物一部分在生产与消费中得到回收和再利用。而另一部分,恰好与在环境中开发的原料等量的部分,以废物形式返回与环境中,形成一个封闭循环系统。
2.在现代社会中,人类活动的每一环节均产生各种状态的废物,从环境中原料的开发乃至产品的利用,无一例外。因此寻求减少废物产量的唯一途径,是降低原料的开发量、减少产品原料消耗。
固体废物的分类
固体废物的分类是依据其产生的途径与性质而定。在经济发达国家将固体废物分为工业、矿业、农业固体废物与城市垃圾四大类。我国制定的《固体废物管理法》中,将固体废物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废渣)与城市垃圾两类。其中含有毒有害物的成分,单独分列出一个有毒有害固体废物小类。
固体废物的危害
垃圾正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的一大问题,全世界每年要产生超过计划10亿吨的垃圾,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由于缺少处理系统而露天堆放,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重,成堆的垃圾臭气熏天,病菌滋生,有毒物质污染地表和地下水,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这种现象若得不到遏制,人类将被自己生产的垃圾埋葬掉。

六、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地面水平面降低的现象。地面沉降现象很早就为史书所记载。作为自然灾害,地面沉降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地质原因。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膨胀,地面沉降现象越来越频繁,沉降面积也越来越大。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面沉降现象尤为严重。现在我们研究地面沉降的原因时,不难发现,人为因素已大大超过了自然因素。现在的地面沉降现象与其说是自然灾害,倒不如称之为人为祸患。
地面沉降的地质原因
从地质因素看,自然界发生的地面沉降大致有下列三种原因:
1、地表松散地层或半松散地层等在重力作用下,在松散层变成致密的、坚硬或半坚硬岩层时,地面会因地层厚度的变小而发生沉降。
2、因地质构造作用导致地面凹陷而发生沉降。
3、地震导致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的人为原因
地面沉降现象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人类过度开采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地下水等直接导致了今天全球范围内的地面沉降。由于各大中城市都处于巨大的人口压力之下,地下水的过度抽采更为严重,导致大部分城市出现地面沉降,在沿海地区还造成了海水入侵。

七、生物多样性变化

生物群落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将其划分为若干类型。生物多样性的涵义十分宽泛,即包括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还包括生态适应性、形态、生理生态多样性等广泛的内容。
不同地理、气候环境具有不同的生物群落。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逐步扩张,改变了广大地区的生物环境,严重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球上减少。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
砍伐森林
对世界植物和动物的最大威胁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部分生物很难离开它已适应了的环境。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地方之一是热带雨林区,但是现在它正在遭受到越来越快的破坏。实际上,世界上所有的天然森林都受到严重威胁。程度最轻的是雨林被单一的经济林所代替,情况最严重的地方已因侵蚀而被破坏成了贫瘠的灌丛地。
据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估计,全球的森林正以每年2%的速度消失,按照这个速度,50年后人们将看不到天然森林了。
开垦草原
北美的许多草原已经或多或少地消失了。在非洲,由于要解决日益增加的人口的粮食问题,人们正在大量焚毁有丰富动物资源的热带草原。在干旱地区采用传统农业方法既不可靠又危险。为开垦中亚内陆干草原所做的努力,已经遭到了许多不幸的挫折。
排干湿地
沼泽湿地不仅是生物的生活环境,而且在水文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调节河流的流速,改善地下水的补给。但是为了发展工业和建筑住房,许多湿地不是被排干就是蓄满了水。试图把湿地转变为耕地,结果常常是土贫产低。
城市化发展
城镇发展于良好的农业区,而都市化常常意味着为建设住宅、街道和停车场而牺牲耕地。这样耕地就变成了不能出产生物的废地。从自然或经济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土地很难再恢复成农田。
动物灭绝
许多动物种类已濒临灭绝,仅是面临危险的脊椎动物数量也是十分惊人的。威胁的性质是各种各样的:欧洲的猛禽正遭到采集鸟蛋者的威胁,而老虎则面临着其出没的密林被砍伐掉的危险。许多濒临动物已难以挽救了,而另外一些若能受到保护尚可幸存。

八、赤潮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
赤潮虽然自古就有,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
赤潮的成因
赤潮究竟是一种原本就存在的自然现象,还是人为污染造成的,至今尚无定论。但根据大量调查研究发现,赤潮发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海域水体高营养化;
②某些特殊物质参与作为诱发因素,已知的有维生素B1、B12、铁、锰、脱氧核糖核酸;
③环境条件,如水温、盐度等也决定着发生赤潮的生物类型。发生赤潮的生物类型主要为藻类,目前已发现有63种浮游生物,硅藻有24种,甲藻32种、蓝藻3种、金藻1种、隐藻2种、原生动物1种。
赤潮的危害
赤潮不仅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都有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引起海洋异变,局部中断海洋食物链,使海域一度成为死海;
②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这些毒素被食物链中的某些生物摄入,如果人类再食用这些生物,则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阅读全文

与湿地转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向山镇党委书记 浏览:934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浏览:846
深圳市润之行商标制作有限公司 浏览:62
江莉马鞍山 浏览:417
马鞍山大事件 浏览:759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抵扣期限 浏览: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