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线教师如何做课题
对一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命题的认识
1、什么是课题研究?
对于课题研究有许多定义。这里我们讨论的是一线教师所做的课题研究。其实,真正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只有根植于我们的教学实践和实际,才能焕发其生命力与价值。当前,倡导一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就是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做课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这种比较科学、规范的形式来解决学校发展、课堂教学、教师成长、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问题和困惑。“一线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实际上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即从强化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与飞跃。” 简言之:有一个研究的中心(即理论支撑),有具体的操作思路,这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课题研究应该使我们的日常工作科研化。
2、什么是教育科研课题?
所谓“教育科研”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中的事实,加以考察、探究、收集、整理、分析、概括、总结,进而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所谓“课题”是指要研究的问题。但是所有的问题不全是课题,课题也不只是单纯的问题,只有将问题作为有计划有目的研究命题后才能算是课题。通俗一点讲,课题就是把问题当作课业来作,研究就是把问题中的不明白的东西搞明白,究其本质、本性、本能之所在。
“教育科研课题”是与教育和教学有关的,有研究必要的,有研究意义的命题,而且是有探究空间的命题。所谓的“探究空间”,是指别人尚没有涉足,或者很少有人涉足的,别人还没有关注到,或者很少有人关注到的,别人没有明确结论,或者长期研究难有结论的,或是对同类问题你有不同看法和观点,而且需要探求、研究和论证的未知地段,或是需要通过推广和实践、尝试和验证的有意义的已被学术界认可的命题。
有目的、有计划、可设计、可操控、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和可能有创新发现是其特点。问题是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实践是课题研究的基本形式,思考是课题研究的核心。研究不只是反思,反思只是思考形式的一种。
注意:
(1)学校的改革措施不等于科研,但改革措施可以当作科研来进行,保证决定的科学性,并提供理论借鉴。
(2)教研活动不等于科研,但科研课题的研究可以以一些教研活动的形式开展,可通过一些实际课例进行研讨、推进、总结。
3、一线教师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
(1)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许多名师成了搞教育科研的最大受益者,完全可以说:“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课题研究是教师终身学习的最有效途径。
(2)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的问题、有学生行为习惯、道德表现的问题、有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有学校管理模式的问题。我们反对一线教师脱离教学实践做研究,做那些大而空的课题,徒劳无益。
(3)有助于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4)有助于形成科研教学意识。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少不了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教学。
综上所述,教育科研是当代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当代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课题驱动,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专业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实现“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
(二)教育科研的基本程序
选题
论证开题
设计方案
实施研究
运用各种方法研究并获取资料
收集研究资料
分析整理资料
得出结论,进行验证与检验
形成成果并进行成果表述
写出结题报告
(三)如何选题?
(1)选教育科研的前沿课题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快,达到特色创新的统一。
把教学需要做为第一选择,在学科间寻找交叉点与结合部,围绕热点问题下功夫、做文章
(2)选择教育科研的空白课题
提出新的理论、观点、概念、论证成理
对已有理论做新的解释,论证使之深化
探索事物新规律或变未知为已知,深化认识,对争鸣的问题发现新资料,提出新见解,有所突破并为人们所认可
纠正原有理论概念,原则的错误
在本学科边沿学科开辟新的研究方向,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进行首次科学论证
(3)选择同传统观点相悖的课题
如“行为表现不宜列入思想品德课题考核范围”
在困扰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上向传统观念宣战
(4)选择应用研究型课题
选择带有典型性教育实践经验为题,在司空见惯的教育现象中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法。《开放教育与普通教育实践性环节比较研究》、《现代汉语网络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理研究》
(5)选择主观条件比较成熟的课题
从专业特长、爱好兴趣、研究性能力出发,选体验深、实践多、研究透的课题。
(6)选客观条件比较具备的课题
理论条件 资料信息 设备工具 氛围环境
(7)选择有开放质疑争鸣的课题
辨驳别人的观点、主张,阐述自己的新见解,或抛出一种还不成定论的主张,见解,以引起别人的争议
(8)选择大小较适宜的微型课题
通常情况下,题域越窄,题目越小,越容易把问题讲透彻;题域越宽,例证说不清楚,道理讲不明白,面面具到,点到为止,没有深度难成佳作,题目小一点、格调新一点、讨论透一点。
对教材、教法、教学对象的研究都可以有深度。
一线教师怎样做教育科研课题?2009-10-04 12:44一线教师怎样做教育科研课题?一线教师怎样做教育科研课题?(二)
(四)教育科研课题如何命题?课题研究的条件、要义和内涵包括那些要素?
“命题”是确定用最简短的词语对要研究的内容作最恰当的表述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一个对研究内容作比较和选择的过程,也是一个对研究可能出现的情况作思维和预测的过程,还是一个对要研究的议题作文字表述的过程,期间有修改,但不单单是用词造句的技巧。明白、简洁、平实、准确是最基本的要求,忌大、忌空、忌长、忌修饰。一旦命题被确定,相关的定义、概念的表述一定要准确,精当。说白了,就是要搞明白你要做什么,为什么做和怎么做。
课题研究的首要条件是人,研究的人,特别是主持人当有强烈的科研意识和自觉精神,喜欢和有兴趣是最大的内驱力。还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知识是研究的基础,既广博又专一。能力是人搞研究的保证,包括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比较和鉴别的能力,表达和讨论的能力,组织和协调的能力。并且有可行的方法,调查和问卷要会设计问题,各个项目的权重要合理和科学,数据处理要掌握必要的方法,研讨和争论要有导引的路径,结论的归因要讲科学的辨证。课题的研究当有必要的经费和设备。
课题研究的要义包括要研究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可能性,也就是意义和作用。其内涵体现在课题研究所具有的特质方面,也就是不同于别的命题的可能存在的价值。没有特质的议题,人云亦云的东西,纵然研究,也没有价值。
(五)如何拟定课题的研究方案?课题的研究方案中必须写明白哪几项内容?
课题研究方案的拟定有五项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要坚持现实性的原则。客观地现实地立足于本市、本县区、本乡镇、本学校的实际。
(2)要坚持民主性的原则。作科研不是搞政治,不能一言堂,以官压人,人本是研究的根基,主持人要善于集思广益,兼听明理,不一个人说了算。
(3)要坚持计划性原则,既然是计划,就要周密,全面,不可顾此失彼。
(4)要坚持可行性的原则。可行就是具有可操作性,不在纸上谈兵,而要给办法,给措施,给程序。
(5)要坚持科学性的原则。实事求是,不搞假大空,不抄袭别人,不闭门造车。必须具有前瞻、指导、引领、规范的作用。
课题的研究方案中必须写明白的内容包括:
(1)本课题研究的组织设置:领导组、指导组和课题组的研究成员及各自的任务分工;
(2)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现状及意义和作用;
(3)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步骤;
(4)本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
(5)本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的预测和终结成果的形式;
(6)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对策及措施;
(7)本课题研究的经费预算和经费来源;
(8)本课题研究的任务分解图表及进展月历。
(六)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方法
要思考和制定课题的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即通过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出调查报告常用这种方法。
实验对比法:即通过搞实验,作对比,找规律的研究方法。如对某种方法的应用研究。经验总结法:即通过总结经验,感悟和提升出精华来的研究方法。如阶段性成果的总结。研训一体法:即将研究和培训同步进行、协同发展的研究方法。如校本培训。
行为分析法:即通过对意见对象的行为的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听、评课。个案追踪法:即通过追踪个案,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如对某一特殊问题的解决。选择
什么方法,或多种方法交替运用,都要从课题研究的实际出发,不可生搬硬套。
(七)如何将课题做立项申报?
首先要制定申报计划和申请报告。申报计划包括研究方案和申请报告两部分。研究方案是告诉立项部门你准备如何做研究;申请报告是向立项部门表明你的申请意向,请求批准。
申请报告要搞清楚课题的来源、申报的理由、申报的条件,搞明白分类,然后按要求认真填写申请书,评审书。(有表格)。其中的课题论证栏内需要填写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重点、难点、现状及研究力量、条件等;计划及预期成果和经费也在表格内,实际上是把研究方案分解开了。其次是递交申请报告。申请报告要写清楚申请的理由和可承担的条件。至于可不可立项会由审批部门给你答复的。
(八)立项后怎样开题?
课题一经审批部门批准立项,首先要开题。所谓开题,就是破题,是课题研究的正式开始。要写好开题论证报告,举行开题报告会。
(1)课题主持人的所在单位负责人宣读印发的上级课题立项通知书,表示授权。
(2)课题主持人阐述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研究方
法和研究手段、研究步骤和活动安排、划分子课题组的任务和要求。
(3)应邀到会的领导和专家进行研究的科学论证,提出建议。
(4)分子课题组讨论,学习有关资料,落实会议精神。(课题主持人要为课题组全体成
员复印与研究方案密切相关的学习资料,使全体成员对研究方案加深理解,开拓思路。)
(5)召开题组成员会议,邀请有关专家指导,少不了来宾和领导讲话、成员表态、大
家讨论等。子课题由协作者参与完成,协作者也要到会。
主持人是开题仪式的主角,主角是重点角色,就要对本课题研究方案中的内容作分解说
明。要开宗明义地明确告诉大家课题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怎么去研究,预计的结果可能是怎
样的,研究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情况。特别要讲明白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
(三)
(九)如何对课题研究的过程实施有效的指导和管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成百里者半九十的情况太多了。究其原因,常常失败在过程的管理环节上,不是虎头蛇尾,做的做的没戏了;或是秋后算帐,即使有收成,也不“饱满”,把研究的过程忽略了。过程是一个载体,它承载着课题的发展中的各种尝试和变化,没有丰富多彩的过程,就不会有厚重实在的结果。过程就是发展的进程。对过程的指导和管理能力,具体体现着主持人的科研学术水平。一般课题的研究活动有:专题讲座、外出参观访问、教育调查、教育实验、现场观摩、说课听课评课、展览图片、播放录音录相、专题研究讨论、交流典型经验等。
在对课题研究的过程实施有效的指导和管理中,需要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及时收集阶段性的成果。按计划(当月事当月毕),多交流(汇报、讨论、切磋),常激励(观摩、报告、展示、发表、奖励)。
(2)认真管理课题研究的档案。预先设计好编目,将文件、成果、图片,分门别类地编号,填写好名称、来源,日积月累,便于查阅。
(3)主持人要心中有数,月清季结。自己要动脑、动腿、动嘴、动笔。
(4)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要处理和协调好日常教学工作和课题研究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二者并不矛盾,以研究的心态搞工作,用研究的精神做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搞研究,做学问,课题和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就会有效地得以开展。
明确研究方向,紧密联系实际,不打无准备之仗,不盲目赶形势,追时尚。命题时从最低的起点上开始设计,面对现实的问题寻求解决的门径,使方案具有可操作性。自己不空忙,要肯为大家服务,敢听不同意见,要积极依靠参与者,注重过程的指导和管理,不闭门造车想当然。天时、地利、人和,是课题研究取得成果的多方面因素,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能为课题研究提供方便和支持的方方面面的力量。
(十)如何展示课题研究的终结成果?
终结成果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本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就是结题报告,由课题主持人执笔,其内容由四部分组成:
(1)概说:概述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包括级别、文号、课题背景、课题组成员,主要研究步骤、过程、时间发展。
(2)方法:做好本课题的作法、体会、经验,包括指导思想,研究策略,具体方法,如何争取领导改善条件,处理各种关系,如何推广阶段性成果等。
(3)结果:列举本项研究所取得各种形式的理论成果、应用成果、社会效益或阶段性成果。
(4)评价:对成果和不足作出评估,对成果的应用推广、对本项科研的进一步深化,提出建议与意见。
结题报告是实施研究计划、保证课题研究任务完成的工作总结,是课题评价验收的重要文本。
另一部分是课题研究成果的最终形式,包括:课件、教学设计、听课记录表、相片、学生作品、论文、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文集等,也当由课题主持人执笔或主编。
(十一)如何做检索查新?
必要时要对课题研究的终结成果作检索查新,检索查新是对课题研究的终结成果的创新成分和价值的权威判断。由主持人向具有检索查新资格的科技情报机构提出申请,对方接受申请后由专业人员去搞,然后会在检索查新报告中给出结论。检索查新报告有专用的文书表格。
(十二)怎样申请结题?鉴定?如何申报评奖?
当上述工作都完成后,主持人可带着本课题当初的立项批准文件,本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终结成果及科技情报机构出示的检索查新报告和结题申请书向当初批准本课题立项的部门提出结题申请,即提交主件和附件材料。正常情况下,课题的立项部门会按预定的时间,通知主持人。在课题的立项部门批准你的结题申请后,就会告知你怎么做结题评议的准备,双方协商时间,确定评议方式,然后进行评议。方式有函评和会评两种,以后可能有网评,不管什么形式,立项部门都会聘请专家参与。评议的当场,就会得出结论,不是“准予结题”,便是“不予结题”,而且会陈清理由,让你明白。
结题与否,是立项部门对课题研究工作的评价和界定,虽然有鉴定的成分,但是给出的结论只是对是否完成了立项之后的课题研究工作任务的评价和界定,属于自家掌柜评自家的事,要想得到更权威的认定,就有必要得到当地或上级的政府主管部门即科研管理部门的认可,那就要向当地或上级的科研管理部门提出本课题鉴定申请,其程序是提出和递交鉴定申请书,并将有关的立项批准文件、结题报告、终结成果及科技情报机构出示的检索查新报告一并呈上,待接受申请后,按要求做好准备,接受鉴定。其鉴定的方式也有函鉴和会鉴两种,以后可能有网鉴,同样是由鉴定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价和讨论,然后当场得出结论,并且会说明理由,告知主持人。其表述可能是“研究水平达到了某某级别。”
如:市教育学院李彦良副教授主持的《校本培训模式研究》课题,专家给出的鉴定意见是:同意鉴定组意见,准予结题。该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其研究成果达到省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且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1、领先水平;2、先进水平 市内A、B、C、D级水平,D为不通过等级。
申报评奖是又一个环节了,有无申报评奖的机会,不是主持人一相情愿的事,得等待。当有了适合本课题的奖项时才可申报。申报的程序、办法、内容都以接受评奖申报和设立奖项的部门出示的条款为依据。能够得奖,自然是一个大好的结局。
(十三)怎样做课题的总结?
鉴定了,结题了,评奖了,本课题研究就可告一段落了。最后,要对整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做认真的总结,表彰。总结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主持人作汇报,子课题负责人讲经验,受表彰的人谈体会,而且有必要将所用经费结算并公布,而且要将总结情况报备立项和主管部门。
(十四)关于经费
1、调研、旅差费
2、资料收集、复印及少量必要图书购置费
3、小型会议费
4、成果印刷费
5、咨询费
6、成果鉴定费(国家级课题每位专家500—800元,省200—500元,供参考)
7、出版补助费
如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的研究与实验》的经费支出预算是这样的:
课题开题费:10000元
课题鉴定费:20000元
文献检索、资料费约为10000元
计算机软件开发费约为40000元
专题研讨会15000元×3次约为45000元
其他约5000元
合计130000元
省资助经费3万元,主要用于课题开题、结题鉴定。子课题研究所需经费,一般由
子课题承担单位共同解决。研究人员的差旅费、资料费、计算机使用费等由所在单位承担,专题研讨会采取“轮流做庄”形式解决。
温馨提示
(1)要正确认识做课题的目的,不要贪大,越小越容易出成果;
(2)一定要做行动研究者,需注重研究过程的积累思考,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反思、小结等;
(3)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特别是一些技能、技巧的学习。
B. 中国对小学音乐创新型教学研究现状
《小学音乐创新型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及界定
课题名称:小学音乐创新型教学研究
界定:
1.音乐教学
音乐教学是指教师根据音乐课程标准、课本内容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的统一教学。音乐教学是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在本课题中音乐教学的主体内容是学生音乐学习和音乐教师教学评价。
2、音乐创新型教学
音乐创新教学,就是在运用创造与创新,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使他们内在的创新意识、智力得到发展;思想得到启迪,提高创新能力,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需要
(1)、教学方法单一。回顾音乐教学,不难发现目前大部分音乐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教唱、学生跟唱;教师动、学生做”的现状,始终没有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
(2)、学生主动性被遏制。音乐课相对于语文、数学课来说,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门学科,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学的主体性,没有让学生从知识与技能学习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学效果不明显。最终的结果是,学生虽然当堂课所教的歌曲会唱了,跟着老师能简单的进行歌表演,但过一段时间又还给老师了。让学生学会唱歌、会正确的处理歌曲的情感、会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所学的内容。因此,重视音乐课堂创新教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提出本课题,就是为了探索小学音乐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全民的素质奠定基础。
2.适应校情需要
(1)我校校情需要。作为乡镇级的示范小学,我校一直重视素质教育,对于教育教学的改革一直走在全县的前列,而各种教科研活动是我校提升办学品位的需要。(2)艺术学科与时俱进的需要。我校多年来参加市、县的课题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我校各学科的教学都在改革和创新,我们音乐教学改革也是当仁不让决不落后。(3)学生提高艺术素养的需要。我们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的音乐素养,切实培养师生关系,让师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质。(4)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强调人的主题地位和素质教育。对教育多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教学研究应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这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新课题。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向上的思想、创新、奉献的精神。
3.教育发展的需要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是一项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系统工程。然而,长期以来,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我国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小学各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思想上的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目标和评价上的单一、教学过程中的单向灌输、方式上的机械单调、内容上的强调知识记忆等现象。这些现象,实际上,否定了学生是一个能够主动探索的活生生的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创造潜力,泯灭了学生的思想火花。要想全面解决这些问题,正在呼唤着我们进行教育创新。
三、本课题研究现状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研究现状
现在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以教唱为主,学生被动地机械的学唱,许多教学资源和多媒体利用不够 ,教学气氛不民主、不平等,学生的个性特长、创新意识很难有机会得到培养,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态,适应课程改革、适应素质教育,构建一种新的教学结构,把学生从枯燥的学唱中解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学会创新、引导学生创新。而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自然生成的,它需要一定氛围,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因此,我们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利用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建立一种适合学生主体主动发展、乐于创新的教学活动框架,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人们普遍认为,创新教育不但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创新,而且更是一次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实验。强调要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特别是把创新教育与课堂教学充分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具体表现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尝试;二是学科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三是创新教育中课堂教学评估体系的建立;四是课程教材改革的有益尝试。
当然,创新教育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创新精神、教师创新能力等指标的量化评定仍有一定困难;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他主、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均阻碍创新教育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方面,还不曾有人进行过系统的研究,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二)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 在音乐教学上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理念。
2. 改变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寻找一条适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新模式。
3. 提高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改变教师:音乐课只是教会学生会唱几首歌曲的观念。改变学生和家长的:音乐课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课程的思想。
4.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力提供一切有利的条件。
四、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在教学活动中能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境,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又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教与学这一对关系将变得十分地和谐有趣而轻松愉快,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认知情感,产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愿望,并能调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以激起学习的情绪,这也正是创新思维的萌发点。
在教学中注意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上进心,是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提出的,是创新意识的潜能,也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这些都是创新的动力源泉。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而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他强调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依托这种教育思想,我们必须坚持鼓励每一个学生,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加以肯定,让他们体验成功,充满自信的投入学习,使学习成为他们创新的乐园。
教育学理论指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如果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喜欢任课教师,认为这位教师对学生热情、平等、关心,并且有很高的教学水平,那么学生就喜爱他所教的此门功课,乐于接受他所讲授的课程,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相反,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不喜欢某一教师,认为该教师对学生不友好,不关心,不公道,知识水平不高,学生就会对此教师产生反感,惧怕或抵触情绪,并进而发展到厌烦该教师所教的那门功课,对该门功课的学习就会失去兴趣,从而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
因此,教师应创建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民主、平等的良好氛围中,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根据上述理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现实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在学习中去发现、操作、尝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运用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音乐创新教学,是建立较为完整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新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促进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促进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更好地发挥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主要内容:
1、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从而探索出不同的学习方式。
2、根据学生特点、教材特点,探索新型的教学结构。
(1)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等,进行激趣、导学,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获得解决的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创新意识。
(2)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开放的教学结构,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和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3)利用已有教学内容或补充教学材料设计创新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的火花,培养他们的独创性、探究性、灵活性。
3、在不同的情境中探索新型的有利于创新意识培养的评价方式。
研究方法:
在课题的研究方法选择上 ,决定本课题以实验法、观察法、教育调查法、个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适时也采纳分析法,比较法、综合法及文献资料法等,保证得到资料信息的全面性和深刻性,促使本题题的价值深化。
六、本课题的研究步骤和主要措施
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阶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
(1)健全课题研究组织: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确定研究教师和研究对象。
(2)进行师资培训:将集中式的通识培训、有计划的校本培训、经常性的及时培训相结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11年6月——2012年12月)
1、加强课题研究教师的培训。(1)理论培训:认真领会、学习课程标准,研读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书籍。(2)课堂教学培训:观摩优秀课堂实录;深入课堂第一线进行指导;请教科研人员进行课堂指导。
2、共同研究新的教学思路、模式。(1)集体组织进行现场说课、备课。(2)教师进行互听、互评课活动。(3)对先行班进行指导、示范。(4)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做研究课、示范课。
3、进行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年终总结。(1)个案分析、课堂随笔的积累。(2)教学案例、课例的整理收集。(3)阶段性经验交流研讨。(4)进行案例、随笔、课例、论文、等的评比和交流。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13年7月)
对课题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总结报告,召开课题总结会(举行音乐创新教学展示课)推广先进经验。
主要措施:
(一)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不受固有模式束缚而进行的有创造性的心理反应。就是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态度来对待学习,促使学生想得多、想得新、想得巧。所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 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
1、巧设创新平台
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时,使学生有了强烈的创新意识,就该运用这个平台,借助于联想、灵感等思维方式,加以组合,从而使创新活动有可能变为现实。
2、体会创新的乐趣
当学生体会到因为创新而带来的成功和乐趣后,将追求成功, 由于音乐实践机会多,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从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创新,提出独特的见解。因此,学生更爱上音乐课。
七、课题研究基础
1、具有一批有经验的科研骨干教师。
我校有被市、县级认定的多名“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 ,有市、县级先进工作者,校级骨干教师,他们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甘于吃苦、肯于创新的科研精神都是完成本课题的有利条件。
2、具有较浓厚的课题研究氛围。
我校从领导到教师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并有多篇教科研论文获省、市、县级以上奖励或刊登;教科研骨干教师先后在市、县级评优课中获奖;有多名学生在市、县各项活动、竞赛中获奖。
当然,《小学音乐创新型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仍具有相当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认真学习的同时勇于探索和创新,摸索出一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课堂教学途径,使创新教育的实施得以延伸和拓展;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1、人员保证:除了音乐组教师外,还有一些兼职的语数骨干教师组成了课题组成员
2、学校保证:我校校长对教科研一直十分重视,注重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教科研人员的配备。我校有多门学科都有课题在研究之中,教科研氛围浓。
3、物质保证:学校为课题组配备了相应的硬件设施,每学期安排外出学习的机会,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4、制度保证:我校建立了教育科学研究的规章制度,要求课题组成员强化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校本研究,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说课、听课、评课,积极反思总结经验及时交流。
5、经费保证:我校在经费不宽裕的情况下,还拨出一定的资金,应用到课题研究上来,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
九、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2、典型的案例分析材料。
3、各阶段素质检测考核成级及相关材料。
十、课题承担者科研水平及分工
课题主持人解作慧老师,多次荣获县教育工作者称号。主持和参与过多个市县级课题研究,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作为教导副主任能更多地深入到教师教学实践中去,了解课堂教学实际与学生需求的差距,协调广大教师参与有效课堂教学标准和评价体系的研究,积极争取学校领导对课题研究的支持。多年来,她围绕小学音乐创新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寻。
课题组长,多次荣获县教育工作者、优秀辅导老师、艺术教育先进个人称号。作为校长办公室主任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实绩显著。有很强的教学研究和实践能力,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发表。
课题组其他成员平均年龄不足35岁,多为一线教学人员,业务能力强,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科研有浓厚的兴趣。
C. 校本研修成果类型有哪些
答:1
、“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
2
、“基于学校和教师的发展”;
3
、“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校本研修与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区别是,1、强调教师主体。2强调教师专业发展。联系学校是责任主体。
D. 如何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定安县第三小学 林朝飞 。做为校本教研的管理者与组织者,我们需要思考什么、明确什么,才能更有效地组织校本教研活动呢?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校本教研在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办学品位、促进教育均衡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推进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探索校本教研的实施途径和策略,以提高校本培训内容的系统性、目标的针对性、管理的主动性,对象的层次性,效果的实用性。 一、充分认识校本教研意义与作用1、在于在先进课改理念与千变万化教育实践之间建立沟通桥梁。一方面有助于使先进理论转化为生动实践并产生积极成果;另一方面有助于有效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种种疑难和困惑,提高实践的水平。2、在于把教师从单纯的课程被动执行者的角色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创生者,提高教师执行新课程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3、在于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是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 目前在校本教研中存在着个体研究多、团队合作少、孤军奋战多,校际交流少、封闭研究多,学习借鉴少的现象。参与校本教研的教师和学校如果不重视学习理论,不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不集中力量合作攻关,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低层次重复研究、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的后果。要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你要明确校本教研的有效点在哪?否则校本教研活动可能会形式化、达不到预期活动效果。校本教研的有效点在哪?1、要重内容。 不要对教师提出每周几个一的要求,追求数量 ,项目太多,教师忙于应付,研究也就缺少深度。3、要重行动。 不要太看重教师的论文、案例、活动记录、学习体会等文本材料,更多的应该重视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4、要重效果。 在总结校本教研经验时,要重视实践效果的实证性研究,从学校、学科、教师三个层面上挖掘典型经验。不要做表面文章,提这个方式、那个模式 。我们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教育学是一门不很成熟的学科,教育科学还是准科学,目前的教学研究似乎还处在医学研究的土郎中时代。 三、思考校本教研的深化点在哪?1.有行动跟进的教学反思 。过去学校教科研工作往往从一个理念出发,通过研究和实验,试图构建新的理论和新的模式。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的素材是为证明理论和模式的正确性服务的。现在的深化点应该从验证性探索到强调自我经验的主动反思、积极生成和创造性的表达;从追求教育研究的科学范式转变为更多地提倡基于教师、基于教学的人文范式。 近期强调教育研究多元化,理论界重新发现教育研究中的田野研究和现场研究的价值,也就是说,人人都可以搞研究,认识教育现象,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我们要从教育研究的宏大叙述转向到注重教育研究的日常叙事。
E. 什么是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此外,校本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验对知识综和运用的课程。它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
教学特征
1、 立足于工作岗位是教师校本培训的显著特征;
2、 针对性是校本培训的生命;
3、 校本培训是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
培训内容
培训课程建构一般分为五大模块:
(1)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职业道德修养
(2)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名家教学风格
(3)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
(4)现代教育技术
(5)学科最新的基本理论及教改信息。
F.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篮球技能研究课题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篮球技能研究课题
篮球运动于1895年传入中国,在国内迅速普及和发展,学校篮球运动同样司空见惯,尤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以来,中小学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而校园篮球运动更加普及与繁荣。
本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办学条件一流,素质教育成果丰硕。1990年以来,学校组建的男女篮球梯队先后2次获得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篮球比赛第三名,10多次获得苏州市小学生篮球比赛冠军,30多次获得常熟市比赛冠亚军,在市内外影响深远。学校因此而成为苏州市、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苏州市体育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8月,学校成功承办了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篮球比赛,作为东道主的男子篮球队获得冠军,许多媒体作了专题报道。
但是,学校篮球运动的问题与不足显而易见,主要是篮球普及程度不高,仅仅停留在“2名教练,2支队伍”的局限上,没有上升到篮球文化的层面,对提高全校学生的素质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而篮球文化是篮球运动的“魂”,没有文化的篮球是缺少底蕴、没有品味的篮球,是缺乏动力、缺乏魅力、缺乏竞争力的篮球。据此,作为学校发展战略思考,迎合学校篮球文化特色建设的需要,提出“建设校园篮球文化,提高学生素质实践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校园篮球运动是美国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他成功地使学生在漫长的冬季里能继续进行体育运动,可以说篮球文化植根于高校。随着时代变迁,篮球文化迅速向中小学辐射,对校园篮球文化的研究与日俱进:宗雪飞(中央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校园篮球文化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李希水(德州学院)《高效校园篮球文化价值研究》;谢柯(中国传媒大学)《高效校园篮球文化的探讨和研究》;张予鹏(河南农大)《关于高效篮球文化建设的研究》;郑逢敏(华中师大)《中国特色校园篮球文化建设的研究》;王维(南阳市一中)《初探中学校园篮球文化的构建》;宜昌市实验小学《校园篮球文化的构建与研究》等等。纵观研究现状,大学居多,中学次之,小学很少;理论研究居多,实践应用研究较少。而本课题重在实践应用研究,在篮球文化理论的支撑下,主要解决怎样建设小学篮球文化?怎样实现篮球文化提高学生素质的固有价值?怎样检验篮球文化对学生素质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因而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和较高的研究价值,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三、理论依据
篮球运动表现出独特的文化符号,篮球运动专门的技术动作,丰富的战术形式,独特的比赛方法,和严密的竞赛规则构成了篮球文化的语言系统,特有的立体攻守对抗则韵语了篮球文化的精髓。
从生理学角度,篮球运动对促进人体生理机能,特别是内藏器官和感受器官的功能,中枢神经的支配能力等均具有积极作用。
从智慧的角度,篮球运动是技术与智谋的渗透结合,可以改善学生大脑的物质结构和技能状况,帮助提高思维能力。
从娱乐的角度,篮球运动可以增进友谊、陶冶情操,得到精神享受,放松和调节生活,更好地学习工作。
从教育的角度,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责任感、义务感、集体荣誉感;培养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开拓精神;培养克服困难和挫折、分享成功的喜悦等心理品质。
从创新的角度,篮球运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方面具有鲜明的独特性,要求学生在快速的运动中和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连续的反应,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从审美的角度,篮球娱乐、竞赛内隐着形体美、动作美、道德美、理智美,篮球运动是审美教育的活教材。
四、 主要概念
1、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2、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师生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活动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的综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校园篮球文化
校园篮球文化指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和教师参与为主体,以篮球运动为主要内容和运动手段,所创造的篮球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可见它又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
4、校园篮球文化的内涵
校园篮球文化的内涵在于学校师生在篮球运动过程中,追求运动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拥有健康的体魄和道德风尚,形成和谐的社会价值观念,达到精神、理想、道德、知识、人格、身体的协调统一。
5、校园篮球文化的外延
校园篮球文化主要有:物质文化,包括运动员、观众、裁判员、教练员等“人”的因素和场地、篮球、球架、运动服等“物”的因素;精神文化,包括团结、协作、拼搏、奋进的体育精神和运动宗旨、环境布置、运动口号、心态、行为、人生观、价值观等构成的文明内涵;制度文化,包括组织的构建、赛制、规则、纪律、管理制度、培养体系等。就其篮球运动自身特点而言,又可分为竞赛文化、娱乐文化、观赏文化、历史文化、用品文化五个方面。
6、素质
素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课题系指广义的素质,即教育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
7、学生素质
所谓学生素质指以学生个体的先天禀赋为前提,以后天的环境、教育为条件,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个体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
诠释相关概念以后不难发现,本课题中,建设校园篮球文化是自变量,学生素质为因变量,通过建设校园篮球文化,全面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五、 研究目标
通过实践研究,营造浓郁的校园篮球文化氛围,环境布置富有特色,娱乐篮球、竞技篮球、篮球文化节活动蓬勃开展,师生全员参与,90%以上的学生学习并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80%的学生通过运球、传球、投篮技能考核,中高年级各班都有篮球队, 50%的学生能够参加校级篮球比赛,10%的学生成为篮球运动特长生,每年向上级输送篮球特长生,篮球“梦之队”参加省市级比赛保持冠亚军,全体学生的主要身体机能显性指标大幅度上升,思想道德素质、智力素质、审美素质、心理健康等内隐指标同步提高,80%以上学生具有团结协作、拼搏奋进的篮球精神以及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行为模式。
六、 研究内容
(一) 建设校园篮球文化的实践研究
1、物质文化建设
作为校园篮球文化主体“人”的因素,本课题立项以后,彻底改变“2个教练员,2支篮球队”的格局,1~6年级120名教师,1800名学生,人人参与篮球运动,掀起全校性篮球运动热潮并保持常态;
作为“物”的主体,学校有体育馆一栋,1443平方米,室内篮球场1块,室外篮球场3块,标准球架4副,学生用球1000个,近年计划加大投入,实现室外球场橡塑。
2、精神文化建设
重新构建校园环境文化体系,体育馆、运动场、走廊、橱窗、教室、会议厅等地方设置与篮球文化相关的标语、图案、雕塑等,营造浓郁的篮球文化氛围。
学校于2011年成立篮球俱乐部,冠名“常熟市聚沙青少年运动俱乐部”,4月份完成各级审批,构建组织系统,吸收团体和个人会员,成为本校开展篮球运动的龙头机构。学校成立水平二、水平三男女篮球各2队,取名“梦之队”。3~6年级26个班级班班成立男女篮球队,由班主任负责冠名。
学校中高年级每周增加1节篮球课,每周2节篮球文化活动课,纳入学校课程计划,编写校本教材《灵动的篮球》,由历史篇、知识篇、教学篇、训练篇、娱乐篇五个篇章组成。9名体育教师和活动课教师负责系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每学期组织篮球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积极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学校依据相关文件资料,制定《篮球考级6级标准》,师生全员参与,开展轰轰烈烈的训练达标活动,每学期用三个月的文化体育活动时间,进行拍球运球、传球、投篮三项篮球基本功达标训练,每月末组织达标考级,同时评选“运球之星”、“传球之星”、“投篮之星”,期末评比“篮球之星”,并记入《素质发展报告单》。
学校“梦之队”坚持长年训练,努力提高竞技水平,组织参加市内外比赛,保持苏州市、江苏省冠亚军。学校每学期组织班际篮球比赛,成立“贝贝乐”啦啦队,为班级球员呐喊助威,呈现精彩纷呈的比赛场面。
大力倡导娱乐篮球,针对小学生爱玩的共同心理特征,利用文化体育活动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篮球文化娱乐活动,如:原地听信号启动追拍、抢“三线”、“贴膏药”、“后排抓前排”、“捡球接力”、“三人攻防”、“抓小鸡”、“圆圈追传”……在活动中不断创生游戏项目,活跃身心,享受愉悦。
学校每年举办大型篮球文化节,如篮球知识竞赛、篮球智力竞赛、篮球动画比赛、篮球漫画、篮球摄影、篮球征文、篮球展板、篮球电脑小报、篮球黑板报、篮球单项比赛、趣味篮球运动会、篮球游戏比拼、篮球宝贝(健美操)、展示球星风采、观看并介绍经典球赛……在活动中受到篮球文化的熏陶,篮球精神的洗礼。
唱响“团结、协作、拼搏、奋进”主旋律,作为篮球文化的精髓,贯穿于整个篮球运动之中,迁移到学习、生活、工作之中。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智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人格,学做真人。
3、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全面制定俱乐部运营管理、篮球教学、技能考级、篮球队训练、各类竞赛、文化活动、考核奖励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比较系统的制度文化,保证篮球运动全面深入地开展。
(二)提高学生素质的行为研究
1、篮球文化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研究如何运用运动学、生理学原理,根据不同年级段男女学生的生理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篮球技能合格标准(如拍球、传球、投篮),确定技能训练的频率、时间、强度,有利于身体发育成长。
2、篮球文化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
研究如何运用教育学原理,在先进的教学理念引领下,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功能,致力提高篮球知识技能教学的质量。学校定期组织校本教研,校际交流,(梅小、实验、石梅三校共同体)不断探索篮球教学的规律,提高篮球教学的效率。
研究如何运用智能开发理论,引导球队在比赛中确定并运用攻防谋略,根据瞬息万变的情势快速应变。指导运动员在快速的运动中和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连续的反应,创造新的动作,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出主意、想办法,不断创生有趣的篮球娱乐游戏,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4、篮球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研究如何运用教育原理,教育原则,在篮球文化活动中抓住时机,有效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树立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发扬团结、友谊、文明、礼让、关心他人,遵守规则、公平公正等现代体育风尚,净化心灵,学会做人。
5、篮球文化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研究如何运用发展心理学,竞赛心理学原理,引导学生在篮球文化活动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正确对待输赢,正确处理活动中的突发事件,逐步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6、篮球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研究如何运用美学理论,在参与、观赏篮球比赛、篮球娱乐活动、篮球文化节的过程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
(三)、校园篮球文化提高学生素质的效度研究
1、显性指标:抽取三年级、六年级两个年级各350人为样本,结合国家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取得学生60米、100米、200米、400米跑(速度),投掷(力量)数据,并用统计法,绘制图标统计,次年同期对新三年级、六年级学生进行测试,获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篮球运动与速度、耐力、力量的相关度。运用知识、智能测试、技能考核呈现学生篮球知识、技能掌握、智力发展实际状况,得出篮球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素质的效度。
2、隐性指标:采用问卷调查,观察描述等方法,得出学生思想道德风尚,心理健康,行为模式所发生的变化,从而考证篮球文化活动对于学生道德、行为、心理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从实践中得到验证,理论上得到诠释。
五、研究方法
文献法——组织学习相关理论,获得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持。
统计法——运用统计学原理,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检测显性变量。
观察法——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分析这种行为变化与篮球文化活动的关联。
调查法——采用问卷的方法,考证篮球文化活动的实际效度。
经验总结法——不断总结与推广有益经验。
个案分析法——采集典型案例,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进行分析研究。
七、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12月。完成课题论证,方案撰写,审批立项。
2、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4年9月。制定并实施研究计划,积累研究资料,展示阶段研究成果。
3、结题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整理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学校成为全国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梦之队”参加江苏省、苏州市比赛获得第一名;举办2次以上常熟市或者苏州市课题研究成果展示观摩活动;10篇以上课题研究论文在省级以上发表交流;编发校本教材《灵动的篮球》,市级以上评比获奖;编制《篮球课堂教学方案集》;编制《篮球文化经典案例集锦》;出刊《课题研究成果专辑》;课题研究成果苏州市一等奖。
七、保障措施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指挥协调各部门工作,形成合力,层层推进。
2、多方筹措资金,争取财政专项拨款,俱乐部接受社会捐助,收取成员会费。计划4年累计投入不少于50万元,用于本课题研究。
3、加强师资培训工作,专职教师9名,接受市级以上培训,外请专家来校培训。积极开展校本培训,80%的教师掌握篮球基本知识技能。
G. 什么是校本研修成果
是指以学校为单位抄,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的成果展示。
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此外,校本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验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它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
(7)校本培训预期成果扩展阅读:
一、教学特征
1、 立足于工作岗位是教师校本培训的显著特征。
2、 针对性是校本培训的生命。
3、 校本培训是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
二、发展情况
我国“校本培训”的概念最早是在1999年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提出的,“中小学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小学都要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未来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比较符合我国地域分布广,培训任务重,经费短缺,保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等实际情况,成为一种与离职培训优势互补的运作方式,一经提出就受到广泛重视。
H.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实效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实效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用尽可能少的精力投入,很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是一线教师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人一生的学习和研究不可能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其很大部分是在个人的探究以及和他人的合作下完成,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尽力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机会,为此,我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感觉到:传统讲授学习法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效果不佳,不及多媒体演示和小组探究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所以教师的教法与课堂设计要尽可能被学生所悦纳,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和学的方法,提倡教学方法多样性,使得数学课堂高效有序进行。 关键词:提高;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多媒体演示;高效有序 “授人以鱼,可享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所以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谈谈个人的一点体会。根据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我在教学时注意以下几点: 一、变教师的讲解为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前,我先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三套不同的三角形学具(每套由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组成)并设计出以下操作和探究活动: 1.复习引入 “你以前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各是什么?”教学一开始,先复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计算,并让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到过程。然后我拿出两个不一样大的三角形,问:“这两个三角形那个面积大?”学生显然能看出那个三角形面积大,接着我跳跃性的问:“大多少?”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主动提出必须先算出三角形的面积,自然而然地引入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2.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学中不能只通过简单的试验观察说明每种图形的计算方法,教师要善于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充分利用和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在参与研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自己想问题、寻方法、得结论。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是适合学生探究的材料,因此,本课堂我设计了两个实验操作活动来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实验一:让每个学生把自己准备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分别剪成一对形状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思考并分析单个三角形面积与原来图形面积的关系,学生发现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实验二:每四人一组,取出各自组准备的每套两个三角形,比一比,拼一拼,看每套三角形能拼出你所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你所拼出的平面图形的面积与单个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操作交流发现: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一个长方形,并且拼成的图形是单个三角形面积的一半。 3.合作交流,悟出新知 上课时,让学生按以上准备活动操作、观察、思考,并汇报活动结果。教师归纳后再提出问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三角形的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角形高有什么关系?分组、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点拨和指导,很快同学们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平行四边形的底和拼成三角形的底相等,高和三角形的高也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学生很轻松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由此可以让学生悟出这样的规律:“求平面图形的面积可以转化成求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已知图形的面积”。这样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不仅主动愉快的学会了未知内容,而且掌握了“通过已知探究未知的”学习方法。 二、变传统的教具演示为多媒体课件演示 人的认识过程一般是“从直观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实践”的过程,所以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凭借各种直观现象的思维材料去展开认识活动,去思考、去发现、去联想。 1.鲜明图案勾起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运用多媒体教学《圆的面积》这节课,关于圆的面积公式推导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如何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呢?我运用多媒体导入,告诉同学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神奇的老师,我刚一打开银幕,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此时银幕上出现一片绿茵茵的草地,一头牛被一条绳子拴在木桩上低头吃草,伴随着美妙的声音银幕上跳出问题:“这头牛吃多大范围的草?”学生思考后回答:“牛吃草的范围是以木桩为圆心,以拴牛的绳子为半径的圆的面积。”这时多媒体画面上出现了牛吃草的范围,绿色的草地上闪现出一个以牛绳为半径,以木桩为圆心的黄色的圆。这样具有鲜明生动、直观形象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华罗庚说过:“唯一推动我学习的力量,就是兴趣,因为数学是充满了兴趣的科学,也是最便于自学的学科。”因此,在课一开始就创设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2.启发学生思考,动画呈现使教学完美 呈现法依据的基础命题是,学习刺激被学生接收后学习就会发生,不需要学生任何特别的努力。教师的作用是选择合适的学习刺激【1】。 怎样求圆的面积呢?学生思考后只有部分学生会用数方格的方法粗略估算,也没有人能精确地计算这个圆的面积。能不能把圆转化成我们会求面积的图形?学生一下有了思路,但在交流讨论后任然不得其果,在学生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困难时,我及时运用多媒体进行引导,银幕上出现了一个圆,被分为绿、黄两种颜色的两个半圆。两个半圆各被平均分为四份,然后交.......拼在一起,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图形,学生得出结论是:像平行四边形、又不像,因为它的边是弧线。这时,银幕上再次出现一个等大的圆,它的两个半圆各被平均分为8份、16份,分别重复上述过程,让学生比较。学生得出的结论是这个图形更接近平行四边形了。抓住这个机会,我引导学生想象:按这个思路分下去、拼下去,最后能得到什么图形?学生得出了可以把一个圆拼成一个长方形的结论。我用多媒体演示上述过程,验证了学生的想象。这样,在教学中提供问题的情境,应力求让学生自己找到新旧知识的联贯点,也就是找到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运用生动形象的动画演示使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既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并获得了成功的情绪体验。 3.寻求等量,使迷惑真相大白 学生通过设疑导入,合作探究,找到了圆的面积等于拼后的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引导他们探索求圆的面积的新的方法呢?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半径、周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深入思考,有些学生找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但部分学生不同意,争论不休。最后,大家达成一致意见:请教多媒体老师。银幕上出现同一种颜色的线段表示圆的半径和长方形的宽;用另一种颜色的线段表示圆的周长的一半和长方形的长。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了圆的半径就是拼得的长方形的宽,圆的周长的一半就是长方形的长。根据上述关系,我让学生自己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很快地推导出了结果。 作为教师,我们还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挖掘,要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也就是在向学生渗透极限思想。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所以借助多媒体画面去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很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引导学生搞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形成“认知结构” 人所生活的大千世界如此纷繁复杂,而人的认知系统之所以没有被环境信息的复杂性所压垮,是因为人具有归类的能力【2】。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搞清知识是怎样组合、联系、引审和发展的,这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基本的条件,也是培养学法的关键。如在学生学习分数应用题之后,教师可以给出下面的条件,让学生进行编应用题练习: 条件:果园里有杏树90棵,桃树30棵。我在学生编的题中选出下面两组进行分析和比较: 第一组 果园里有杏树90棵,桃树是杏树的三分之一,桃树有多少棵? 果园里有桃树30棵,桃树正好是杏树的三分之一,杏树有多少棵? 第二组 果园里有杏树和桃树共120棵,其中杏树的棵树是桃树的3倍,杏树、桃树各有多少棵? 果园里有杏树和桃树共120棵,其中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是三分之一,其中桃树、杏树各有多少棵? 组织学生对以上两组应用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并说出思维过程:第一组题目里沟通分数乘除法的关系。第二组是沟通分数应用题和整数应用题的关系。然后教师进行归纳,使学生懂得,前后知识是如何联系的,解法是如何相互渗透的,这样既可为形成认知结构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是学习方法的内部因素,是培养学生会学的核心。所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教学《分数混合运算(三)》时我在两个教学班用两种教学方法,收到不一样的效果。本课是在《分数混合运算(二)》教学内容上的拓展,前面是已知单位“1”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的应用题。而《分数混合运算(三)》是未知单位“1”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的应用题,前后两个内容有联系又有区别,可以说前面学生已有解答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策略经验。由于平时学生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不喜欢列方程,而喜欢用算术方法。第一堂课给六(1)班上,我想既然学生不喜欢列方程就放弃此方法,调整教材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理解题意上,课本有这样一道范例: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用水七分之一,八月份用水多少吨?学生读完题目似乎体会到本题单位“1”不知道,应用(对应数量÷对应分率=单位“1” )对照线段图我试图又反复强调了一番,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本题,却出乎我意料,竟有一半的学生有把这部分内容和前边内容混起来,求八月份用水量列式为:12×=,还有部分学生用除法:12÷=,12÷=,但列出后两道算式的同学都不会解释或解释错误,由此可见学生不能较好的分辨标准量(单位“1” )是否已知,所以不能确定什么时候用乘法,什么时候用除法,算术方法运用得一塌糊涂。 通过一堂自己随意做主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分析,我才充分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给六(2)班上课时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严格按照教参要求进行授课:先引导学生画图分析题意,找出题中两组等量关系后,让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在前面的铺垫下学生顺利的列出两种不同的方程,并在列方程后又很快发现算术方法。这时我才如梦方醒顿悟到:若不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由易到难,而想绕道走捷径,一味追求对分数应用题进行程式化机械训练,是难以达到预想效果的,因为学生没有真正达到对知识的内化理解,一旦脱离老师的指导就出问题。相反从本次对比教学中我也重视了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引学生从列方程顺向思维入手,不但降低了学生思维的难度,而且学生在列方程后很自然的又抽象出算术方法,真是两全其美,事半功倍。 以设疑作为训练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手段。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所以无疑而不能有思。学生在课堂上思维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设疑的内容和方法。实践证明,设疑提问应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范围,智力活动水平去精心设计思维的诱因和思维材料,尽量避免那些“是不是”或“对不对”的简单的思维材料,积极提供“探究性”的思维诱因和思维材料,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积极发展。 以分析“数量关系”作为训练学生思维方法的重要途径。学习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寻求把握解题思路,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重点。我根据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拟出基本题,综合题,变式题,对比题,“倒退”、“转化”、“假设”等相适应的解题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思维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思维规律,获得“练一题带一类”、“练一类带一片”的本领,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正如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更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I. 我校工作如何搞,预计达到什么样成果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我县首届教科研成果鉴定大会在旧县中学胜利召开了。会上鉴定专家和主持人就鉴定的课题进行了答辩,徐局长对如何搞好学校教科研工作做了重要讲话。通过聆听学习,结合我校教科室所做的工作,我认为,做好学校教科研工作,就要以学习为先导,以课题为引领,以活动来推进,以制度做保证,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的热情,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以学习为先导,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
加强理论学习,促进广大教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理论素养,强化研究能力。我校教科室成立以来,我们首先制定了《佛山中学教师读书活动方案》、《佛山中学教师读书活动推荐书目》,同时每两周下发一期校本培训材料。我们将举办佛山中学首届教师论坛大会、佛山中学教科研成果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转变教师的观念,进行问题研讨,强化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根据校情,编印校本培训教材《教科研通讯》(负责人:张辉)(第一期)一书,帮助教师全面、及时的了解教改信息、动态,提高认识,指导实践。 二、以课题为引领,促进教科研的开展
课题研究,是教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对教师反思教育教学行为,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好课题,如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就具有指导和推广价值。我校共有省市县课题13个,并建立了各级课题群、中青年骨干群、普通教师群等三个教科研群体,把课题研究内化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我们围绕全县“有效达标课堂改革”要求,结合我校“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制定了《佛山中学校本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同时又有15个校级课题立项,形成了若干个子课题。让课题研究确实使我校达到在实践中凸显校本特色,在实践中发展教师,在实践中发展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学校的目的。同时,我校将在近几年内,以省、市重点课题为依托,带动教科研工作走上新台阶。
三、以活动来推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具体的活动加以推进展示学校教科研的成果。我校将以省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为突破口,开展好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佛山中学首届个性作文大赛将在五月份举行,校本教材《诗苑的星空》也将在下学期编印完成,我们将利用每天新闻联播前十分钟背熟一首诗,每学期举办一次诗歌朗诵会。我们将注重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各种兴趣小组,让人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学生优良的综合素质。
四、以制度做保证,促进学校教育科研管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理,学校教科研如果不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科研规章制度,也很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建立了一整套的教育科研规章制度,如《教育科研管理条例》、《教科室职责》、《科研优秀教师奖励制度》等,此外,学校还制定课题分级管理、课题申报、科研经费拨发、研究资料和科研档案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办法。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得教科研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从而促进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
对照先进学校的做法,我们还将在短时间内缩小差距,加强老师们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意识,把理论学习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进一步完善省、市、县、校四级课题网络。我们将以这次参观学习东平县首届教科研成果鉴定大会为契机,吸人之长,补己之短,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为使我校教科研工作迈上新的台阶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