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化肥专利转让

化肥专利转让

发布时间:2022-04-30 19:21:19

⑴ 目前化肥生产中都有哪些专利技术。

中国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上有的。
http://www.sipo.gov.cn/sipo2008/zljs/
一般专利的引进要看对方的要求,比较重要的专利一般是不会转让的。

⑵ 近代农业工具的变化

编辑词条农业目录农业农业生产的特点生产结构和产量变化相关术语农业污染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的分类农业的英文及解释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艰难的研究历程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艰难的研究历程编辑本段农业农业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农业是人们利用动植物体的生活机能,把自然界的物质和能转化为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现阶段的农业分为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两大类。土地是农业中不可替代的在基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主要是有生命的动植物,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它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资金和出口物资。农村又是工业品的最大市场和劳动力的来源。以有生命的动植物为主要劳动对象,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取得动植物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农业包括的范围也不同。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或农作物栽培业;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有的经济发达国家,还包括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的前部门和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后部门。现阶段,中国农业包括农业(农作物栽培,包括大田作物和园艺作物的生产)、林业(林木的培育和采伐)、牧业(畜禽饲养)、副业(采集野生植物、捕猎野兽以及农民家庭手工业生产)、渔业(水生动植物的采集、捕捞和养殖)。根据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农业可分为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近代农业指手工工具和畜力农具向机械化农具转变、由劳动者直接经验向近代科学技术转变、由自给自足的生产向商品化生产转变的农业。现代农业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现代生产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农业的根本特点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受生物的生长繁育规律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产品大多具有鲜活性,不便运输和储藏,单位产品的价值较低。中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农作物类型和作物栽培制度都不相同,从一年三季、一年二季到一年一季,区域间差异十分显著。按地理、气候条件和栽培制度的不同,可分为热带农业、亚热带农业、温带农业和寒温带农业;从东南沿海到西北高原,随着自然条件和资源类型的变化,又可分为农区农业、半农半牧区农业和牧区农业。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的来源,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也是一切非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要受到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制约。编辑本段农业生产的特点(1)季节性和周期性(2)地域性编辑本段生产结构和产量变化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但数千年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由于人口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粮食生产尤占主要地位。在传统观念中,种植五谷,几乎就是农业生产的同义语。种植业即狭义农业。50年代以后,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等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增长,但它们在农业总产值构成中的比重,总的变化不大。并确定了“决不放松粮食生产,1979年以后由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1979年以后由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确定了“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农村经济从较为单一的经营向多种经营的商品经济转化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等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增长,情况才开始出现引人注目的变化。种植业即狭义农业。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的生产。种植五谷,其具体项目,通常用“十二个字”即粮、棉、油、麻、丝(桑)、茶、糖、菜、烟、果、药、杂来代表。粮食生产尤占主要地位。种植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50年代为80%以上;60年代为75%以上;70年代前期为75%左右,由于人口多,后期为66%左右;80年代中期已降到60%上下。在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的比重,1986年农村用电量为586.7亿千瓦小时。从50~70年代始终高达80%左右,其中有9年超过85%;1979年以后适当调整了作物布局。与此相应,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由1978年的18亿亩减少到1986年的16.6亿亩,比重下降到76.9%。但由于亩产量增加,总产量反由30475万吨增至39151.2万吨。1986年粮食总产量的大致构成为:稻谷44%拖拉机的拥有量还微不足道;1986年已有大中型拖拉机86.65万台,小麦23%,50年代初期,玉米18%,薯类6.5%,其他8.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在农作物的总播种面积中一直偏小,冷冻精液和人工授精繁殖体系也已形成。但总的趋势是上升的,从50年代至1978年大体为8~9%;进入80年代后,并通过纯种繁殖和杂交,连续上升至14%左右。从经济作物的不同种类看,1952~1986年间棉花的播种面积在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中的比重由3.9%减少到3.0%左右,在家畜育种方面,产量则由130.35万吨增加到354万吨,30余年中虽有起伏或停滞,但总的说还是增长较快的。油料包括花生、油菜子和芝麻等的产量起伏很大。对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增加抵抗病虫害的能力等都起了重要作用。1952年的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4%,产量为419.3万吨;此后有升有降。1978年以后又发展很快。1986年的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7.9%;产量1473.8万吨,1949~1979年间,约为1952年的3.5倍。是农业增产的又一重要原因。其他经济作物的发展情况,以1986年的产量与1952年比较,其增长幅度约为:烤烟6倍,中国研制的猪瘟、牛痘、羊痘等疫苗,糖料(甘蔗、甜菜)7倍,气肿疽、牛肺疫、羊痘等传染病和一些寄生虫病也得到有效控制。茶叶6倍,黄红麻5倍,水果18倍。林业40年代末期,林业产值在全国农业总产值中仅占0.7%的微小比重。50年代以后,林业建设有了发展。1986年林业的产值比重增加到5%。但林业生产起伏较大,总的发展速度不快。植物病虫害防治也取得重大成就。30余年来,全国累计造林面积18多亿亩,居世界中等水平。因抚育管理跟不上,每亩耕地平均施用量13千克,实际保存面积不足三分之一;加以采伐多于更新,1985年的森林面积仅为17.3亿亩,1986年化肥用量(折纯量)1930.6万吨,每人平均1.7亩,按有效成分计算,森林覆盖率为12%,且分布很不平衡,但在继续广泛施用人畜粪和绿肥等有机肥料的同时,多集中在东北、西南和浙江、福建等地区。为了改变林业生产与国家和人民需要严重不适应的状况,为中国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1978年以来已采取措施加强林业建设,提高了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从而使抚育管理不断改进,农田基本建设的巨大成就,造林面积和木材产量有所增加,用材林、经济林和防护林的构成也日趋合理。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构成中,畜牧业产值在50~60年代初期所占比重总的呈下降趋势。以后逐渐回升。1952年的畜牧业比重为11.5%,1986年增至21.8%。其占耕地面积的比重约为44.5%,种植业和畜牧业之间的产值比例,则因种植业所占的比重逐步减少,二者的差距有所缩小。大体上50年代初为7:1,80年代中期为3:1。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家畜头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1986年末的存栏数大牲畜(包括牛、马、驴、骡、骆驼)为11896.1万头(其中役畜约占58%),30余年来,猪为33719.1万头,又使农业技术改造工作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羊为16622.9万头,二靠科学”的方针,分别比1952年增加了55.6%、2.75倍和1.69倍。中共中央确定发展农业“一靠政策,其中猪的数量增加最快。在全世界猪的存栏总数中,以后这一进程因工作的失误发生曲折。中国约占40%。大牲畜则因部分役畜为农业机械所取代,比重有所降低。中国于50年代中期提出农业技术改造任务。此外,家兔和野生动物的饲养利用,大牲畜(年底头数)从2439万头增至4749万头。近年来也有较大发展。但和社会需求相比,以1985年与1952年相比,畜牧业的发展不快,特别是出栏率较低。1986年肉猪的出栏率为77.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羊为31.5%,农牧业生产总的处于相当低的水平。牛仅6.1%。但由于落后的生产关系的束缚,其原因在于饲养方法落后和饲料工业不发达。牛羊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草原建设不相适应。他们的某些独特的传统生产技艺,因此中国肉类产量虽由50年代的300多万吨增加到1986年的2112万吨,牛奶产量由1978年的88万吨增加到1986年的289.9万吨,但按人平均占有量低于一般经济发达的国家。由于肉类产量中猪肉占90%以上,而猪的饲养又集中在农区,因而95%的肉类产自农区,无论农区或牧区畜牧业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除家畜、家禽饲养业以外,以桑蚕和蜜蜂等昆虫为对象的动物生产也有很大发展。特别是养蚕业,但所拥有的草原和森林资源分别约占全国的90%和40%,不仅历史上一贯占有重要地位,至今仍有较高的经济价值。1986年蚕茧产量36.9万吨(其中桑蚕茧产量为33.6万吨),中国国营农场的经营体制已逐步地进行了改革国营农场。比1952年增加近2倍。水产业即渔业。1952年的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0.3%,1985年为398元,1986年的比重已增至4.1%,而1953~1978年间仅为3.2%;每一农民的年平均纯收入1978年为134元,30余年有了较大的发展。水产品总产量1952年为166.6万吨,按可比价格计算,1986年增至823.6万吨,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增长。提高了近4倍。从水产品的产量构成看,农业中集体经营与承包农户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形成,1986年,海水产品约占57.7%,淡水产品约占42.3%。海水产品中绝大部分来自捕捞,主要是近海捕捞,海水养殖和远洋捕捞尚未得到应有的发展。近年来淡水产品的养殖业则有一定发展。副业中国农业中的副业,在不同时期有不同性质和内容(见农村副业)。60年代以前的副业,是指农民利用业余时间或家庭中的辅助劳力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包括采集、渔猎以及家庭手工业如编织、刺绣等,大多属于自给、半自给性质。又于1956年基本完成了农业合作化,其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约为4%强。至于后来由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举的企业,首先以3年时间完成了土地改革。它们虽在一个时期仍被当作副业,实质上已是相对独立于农业之外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突破了副业的范围;到80年代,又进一步演变成为乡镇企业。编辑本段相关术语农学家、农学、农业科学农村、农民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税、农业补贴农业机械、农具农业生产农业合作社、农工商联合体农场、屯垦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高效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外向型农业、订单农业粮食、饲料、水果、农产品、水产品、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转基因农药、生物农药肥料、化肥、有机肥农作物、经济作物蔬菜、花卉、种子、植物、植被病虫害、植物保护畜牧业、林业生产资料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三农:农业、农民、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规模化和集约化。灌溉农业指相对缺水的地方引水灌溉,像黄土高原之类。绿洲农业是沙漠中的农业,水源一般是地下水,像塔里木盆地边上,河谷农业比如湟水谷底的就叫河谷农业。编辑本段农业污染农业所用的药物和化肥虽然对农作物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它一旦流入河流就会造成不好的后果,这就是农业污染。编辑本段农业生产活动特点(一)地域性(二)季节性(三)周期性编辑本段农业的分类(一)按生产对象分类通常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二)按投入多少分类投入少:粗放农业投入多:密集农业(三)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发展中国家)商品农业(发达国家)编辑本段农业的英文及解释agriculture:,feed,ofdomesticatedanimals(livestock)."farming",whilescientists,saidtobeengagedinagriculture.编辑本段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从60年代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过12年的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三系杂交稻”。1976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1亿亩,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以后,他又研制出一批比现有三系杂交水稻增产5%—10%的两系品种间杂交组合。如今,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许多国家的专家到中国来取经,印度、越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引种了杂交水稻。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为此,我国政府授予袁隆平“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他金质奖章和“杰出的发明家”荣誉称号。国际同行称他为“杂交水稻之父”。编辑本段“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艰难的研究历程1960年袁隆平从一些学报上获悉杂交高粱、杂交玉米、无籽西瓜等,都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生产中。这使袁隆平认识到:遗传学家孟德尔、摩尔根及其追随者们提出的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和连锁互换等规律对作物育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于是,袁隆平跳出了无性杂交学说圈,开始进行水稻的有性杂交试验。1960年7月,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上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他想: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天然杂交稻”,只要我们能探索其中的规律与奥秘,就一定可以按照我们的要求,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从而利用其杂交优势,提高水稻的产量。这样,袁隆平从实践及推理中突破了水稻为自花传粉植物而无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于是,袁隆平立即把精力转到培育人工杂交水稻这一崭新课题上来。在1964年到1965年两年的水稻开花季节里,他和助手们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终于在稻田里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经过两个春秋的观察试验,对水稻雄性不育材料有了较丰富的认识,他根据所积累的科学数据,撰写成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科学通报》上。这是国内第一次论述水稻雄性不育性的论文,不仅详尽叙述水稻雄性不育株的特点,并就当时发现的材料区分为无花粉、花粉败育和部分雄性不育三种类型。从1964年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袁隆平和助手们整整花了6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仍然没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的不育系来。袁隆平总结了6年来的经验教训,并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不育现象,认识到必须跳出栽培稻的小圈子,重新选用亲本材料,提出利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的新设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袁隆平带领助手李必湖于1970年11月23日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一株雄花败育株,并用广场矮、京引66等品种测交,发现其对野败不育株有保持能力,这就为培育水稻不育系和随后的“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给杂交稻研究带来了新的转机。是将“野败”这一珍贵材料封闭起来,自己关起门来研究,还是发动的科技人员协作攻关呢?在这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上,袁隆平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才发现的“野败”奉献出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1972年,农业部把杂交稻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组成了全国范围的攻关协作网。1973年,广大科技人员在突破“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基础上,选用1000多个品种进行测交筛选,找到了1000多个具有恢复能力的品种。张先程、袁隆平等率先找到了一批以IR24为代表的优势强、花粉量大、恢复度在90%以上的“恢复系”。1973年10月,袁隆平发表了题为《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这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紧接着,他和同事们又相继攻克了杂种“优势关”和“制种关”,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铺平了道路。九十年代后期,美国学者布朗抛出“中国威胁论”,撰文说到下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到时谁来养活中国,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短缺和动荡危机?这时,袁隆平向世界宣布:“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其实,袁隆平早有此虑。早在1986年,就在其论文《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中提出将杂交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且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1995年8月,袁隆平郑重宣布:我国历经9年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正如袁隆平在育种战略上所设想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确实表现出更好的增产效果,普遍比同期的三系杂交稻每公顷增产750-1500公斤,且米质有了较大的提高。至今,在生产示范中,全国已累计种植两系杂交水稻1800余万亩。目前,国家“863”计划已将培矮系列组合作为两系法杂交水稻先锋组合,加大力度在全国推广。1998年8月,袁隆平又向新的制高点发起冲击。他向朱总理提出选育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课题。朱总理闻讯后非常高兴,当即划拨1000万元予以支持。袁隆平为此深受鼓舞。在海南三亚农场基地,袁隆平率领着一支由全国十多个省、区成员单位参加的协作攻关大军,日夜奋战,攻克了两系法杂交水稻难关。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超级杂交稻在小面积试种获得成功,亩产达到800公斤,并在西南农业大学等地引种成功。目前,超级杂交稻正走向大面积试种推广中。参考文献:?wtp=tt麻烦采纳,谢谢!

⑶ 宝泰隆发行价18元,+现在5.07元是什么原因

摘要 03

⑷ 袁隆平为我国做了哪些贡献

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年逾90还坚持科研,袁隆平老人都为国家做出了哪些贡献?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

⑸ 2016年1月16日,A公司将一项专利权出售,取得价款30万元,转让交易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6%。该

纳税人来销售或者进口货物,除自以下第二项、第三项规定外,税率为17%。
纳税人销售或者进口下列货物,税率为13%:、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居民用煤炭制品、图书、报纸、杂志、饲料、化肥、农药、农机、农膜、农业产品、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货物。
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零;但是,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纳税人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税率为17%。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率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从高适用税率。

⑹ 知识产权协定 对我国贸易的重要性有哪些

《知识产权协定》的序言部分,明确缔结此协定的目的与宗旨在于:减少对国际贸易的扭曲与阻碍;促进对知识产权在国际范围内更充分、有效的保护;确保知识产权的实施及程序不对合法贸易构成壁垒。

为实现上述目标,世贸组织成员达成有关知识产权的六项共识:(略)

(二)一般义务与基本原则

1.最惠国待遇原则

《知识产权协定》第4条规定“任何一成员就知识产权保护提供给另一成员国民的利益、优惠、特权或豁免应当立即、无条件地给予所有其他成员的国民”。这种最惠国待遇与《1994年关贸总协定》最惠国待遇一样,是无条件的、多边的、永久性的。但是,《知识产权协定》的最惠国待遇只适用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

世贸组织把最惠国待遇视为国与国之间经贸关系的重要基石,而在过去的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公约中,几乎没有一个知识产权方面的国际公约制定了最惠国待遇条款,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为此,《世贸组织知识产权协定》要求在其管辖的知识产权范畴内,在4个重要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即在《巴黎公约》、《伯尔尼公约》、《罗马公约》、《关于集成电路的知识产权条约》已有的国民待遇的基础上,将重要的最惠国待遇原则纳人知识产权保护之中,这的确是知识产权领域国际保护方面的重大变化,对世贸组织成员间实行非歧视贸易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1)一成员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前已经签订的司法协助及法律实施的双边或多边国际协定,这类协定并不是专门针对知识产权保护签订的,但根据这类协定却产生了优惠、利益、豁免或特权,允许权适用于签订该类协定的国家或地区,而不适用于世贸组织的其他成员。

(2)按《伯尔尼公约》1971年文本及《罗马公约》中的选择性条款,在某些国家间按授权所获得的保护,不按国民待遇而按互惠原则提供保护。

(3)本协定中未加规定的表演者权,录音制品制作者权及广播组织权不受最惠国待遇约束,如果一些成员国承认这些权利并相互之间互相予以保护,也可以不按最惠国待遇扩展到未加保护的其他成员国。

(4)《世贸组织协定》生效前已经生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协议中产生的,并且已将这些协议通知“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理事会”,如果这类协议也不对其他成员国民构成随意或不公平的歧视,则这类协议产生的优惠、特权、豁免、利益可以作为最惠国待遇的例外。

(5)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持所缔结的有关获得及维持知识产权的多边协议中所规定的利益、优惠、特权、豁免只能在这些协议的签字国间生效与适用,并不适用于世贸组织的所有成员。这一例外也适用于《知识产权协定》的国民待遇的原则。

2.国民待遇原则

鉴于世贸组织“成员”可以是主权国家政府,也可以是单独关税区。《知识产权协定》第1条第3款专门对该协定有关“国民”的特指含义加以注释。该注释指出,“本协定中所称‘国民’一词,在世贸组织成员是一个单独关税区的情况下,应被认为系指在那里有住所或有实际和有效的工业或商业营业所的自然人或法人”。当世贸组织成员是主权国家政府时,《知识产权协定》规定“就相关知识产权而言,其他成员的国民应理解为符合《巴黎公约(1967)、《伯尔尼公约》(197)、《罗马公约》和《关于集成电路知识产权条约》所列明的保护标准项下的自然人或法人,是那些条约成员国与世贸组织所有成员的国民。”(另有四条说明及例外条款略)

3.权利用尽原则

《知识产权协定》规定根据本协定进行争端解决时,在符合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规定的前提下,不得借助本协定的任何条款去涉及知识产权用尽问题。

关于知识产权的权利“用尽”(exhaustion)问题各国知识产权法律对此规定差异较大,对知识产权的不同方面规定不同。

(1)关于专利权的“用尽”方面,大多数国家专利法规定,专利权人制造或经专利权人授权许可制造的专利产品销售之后,其他人不需经过许可就可以有权使用或再销售该专利产品。

(2)关于商标权的用尽方面,绝大多数国家都规定注册商标所有人及被许可人的商品出售后,第三人在本国合法使用或出售的这些商品上使用该商标不构成侵权,即商标权人的权利用尽。他不能阻止第三人在该商品上使用该注册商标。

(3)关于版权的用尽方面,各国的分歧较大,一些国家版权法规定,如果版权人本人或经其授权,将其有关作品的复制本投入国内外市场后,这一批复制本随后的发行、销售等,权利人都无权干涉,这就是“版权用尽”。

4.《知识产权协定》的目标与原则

《知识产权协定》的目标在于: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权利的行使,促进技术的革新、技术的转让与技术的传播,以有利于社会及经济福利的方式,促进生产者与技术知识使用者间互利互惠,并促进世贸组织成员间权利与义务的平衡。这些目标反映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立法的基本目标,也说明了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发展及迅速传播的重要意义。因技术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竞争的性质。随着一些发达国家在传统生产领域中竞争力的逐渐削弱,知识产权成为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的基础。这种无形的创造活动将成为21世纪最有价值的财产形式,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对这种创造活动进行充分的保护。

《知识产权协定》明确世贸组织成员。第一,可在其国内知识产权法律及条例的制定与修订中,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公众的健康和营养,以促进对其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至关重要的部门的公共利益。第二,可以采取适当的防止知识产权持有人滥用知识产权,或凭借不正当竞争手段限制贸易,或对国际间技术转让产生不利影响。但是,上述两项基本原则在实施中都不能对《知识产权协定》项下的有关规定构成冲突。这些原则为世贸组织成员在今后制定或修订知识产权法律时提供了重要的指南,也对各国的知识产权法律提出了基本要求,如果不与这些原则相一致,则世贸组织的贸易政策法规审议制度要求其成员进行法律调整,以便与世贸组织相应的法律一致,否则其他成员可以向世贸组织提出仲裁,进行争端解决。

5.《知识产权协定》与四个重要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关系(略)

(三)专利保护的最低标准及保护期

1.可获专利的标的物

《知识产权协定》第22条规定了可以获得专利权的智力成果和不能获得专利权的成果,即可获得专利的智力成果的“三性”要求。同时对欲获得专利权的成果提出了条件。

《知识产权协定》采纳了各国对授予权利的智力成果的“三性”要求。即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但对三性要求的具体规定与各国专利法的规定有一定的差异。(具体表述略)

2.不授予专利权的智力成果及要求

《知识产权协定》规定各成员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拒绝授予某项发明专利权或某些发明不能给予专利权。具体包括:

(1)为保护公共秩序、社会公德为目的,包括保障本国人民、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或避免对环境的严重损害。

(2)对人或动物的诊断、治疗和外科手术方法。

(3)除微生物外的植物和动物;特别是除用微生物和非微生物方法生产的、主要是用生物过程生产的动物、植物品种。但是,各成员应采用适当的形式对植物品种提供保护。

3.专利权的范围

《知识产权协定》授予专利权人的权利包括:(1)对发明专利,当专利标的物是产品,则专利所有权人有权禁止第三方未经其许可从事制造、使用、提供销售。销售或为这些目的而进口专利产品。此外,明确了专利所有权人的“进口权”。“进口权”指专利权人有权制止他人未经其许可进口其享受产品专利的专利产品、或进口依其享有方法专利的方法生产的产品。世贸组织明确了专利权人的进口权,并在事实上要求其成员在国内法律中包括此项内容。

(2)如果专利的标的物是方法,即方法专利,则权利人有权禁止他人使用该方法,即从事使用、提供销售、销售或为这些目的而进口至少是由方法专利直接获得的产品。无论是发明专利,还是方法专利的所有权人都有“进口权”。对“方法专利”与“发明专利”同等处理。

(3)除了上述专利所有权人的独占权外,专利所有权人应有权转让或通过继承方式转移专利权、签订许可合同。这主要明确了专利权可作为财产权加以转移、继承、专利权人可通过订立许可合同获得报酬。

4.对专利申请人的信息披露要求

(1)以清晰、完整的方式公开其发明,以便本专业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按专利文件实施该专利。这为发展中国家成员在引进专利技术并加以实施时带来了方便和一定程度的保障。

(2)在申请之日,或在要求优先权时则在申请优先权之日,指明运用此项发明最好的模式。此项规定在于进一步强调专利技术的实用性、可实施性。利用现有的原材料,只要有一定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便可顺利地将专利技术付诸实践,运用工业生产或相关产业的经济活动之中。

(3)各成员可以要求专利申请人提供有关相应的国外申请和授权的文件。

5.专利权授予中的例外及强制许可使用问题

(1)一般的权利限制及要求

《知识产权协定》第30条规定了一般的权利限制:各成员可以对授予专利的独占权规定有限的例外。这是原则性规定,不具有强制性。当然,在此情况下,各成员也可不规定对授予专利的独占权的例外。如果某成员在专利法中规定了例外,则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或要求:

a.这种例外必须是有限的,不能无限制地规定例外。

b.考虑到第三方合法利益的情况下,例外不能与专利的正常实施冲突。

c.考虑到第三方合法利益的情况下,例外没有无理地损害专利所有权人的合法利益。

(2)强制许可

如果专利人通过要求不合理的条件而拒绝给予使用发明专利许可时应怎么办?许多国家的立法规定,如果专利产品得不到或者得到的价格苛刻,那么政府出于公众利益考虑可授权有兴趣的制造商使用该项专利,并要求使用者支付合理的专利费。然而协定对实施强制许可的条件作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只有在特殊或者客观情况下,才能实行强制许可。协定还专门规定,只有当有兴趣的制造商通过个人努力按合理条件无法得到使用授权时,才可以考虑实行强制许可(强制许可的条件6项,略)。

6.专利的保护期限

专利保护的有效期应不少于自提交申请之日起的第20年年终。

(四)版权与邻接权的最低保护标准

1.版权及邻接权的概念及范畴

版权,又称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依版权法及相关法律所享有的权利。版权属于民事权的范畴,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国版权法中,版权所包含的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版权包括著作人身权与著作财产权;广义的版权包括著作人身权、著作财产权、著作邻接权。

邻接权指与版权相邻近的权利。主要包括唱片制作者对其录制的唱片、表演者对其表演的节目、广播电视组织对其广播的节目所享有的权利。

著作人身权主要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作品修改权与保护作品完整权、著作财产权。(具体表述略)

2.关于版权及邻接权保护的三原则

(1)国民待遇原则。

此处规定的国民待遇与《知识产权协定》基本原则中的国民待遇原则相同。

(2)自动保护原则

享有及行使国民待遇,无须经过任何手续,同时不依赖于作品在来源国受到的保护。这就是所谓的“自动保护原则”。按照该原则,世贸组织及《伯尔尼公约》成员国国民、及在成员国有长期居所地的其他非《伯尔尼公约》成员国的国民,在其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完成时即应自动地享有版权,非成员国国民如果在成员国无长期居所地,则其作品首先在成员国出版时即享有版权。

(3)独立性保护原则

除《伯尔尼公约》的规定外,世贸组织成员版权及邻接权受保护程度及为保护作者权而提供保护的方式,完全适用提供保护的那个国家的法律。但是任何成员国不能以“独立性原则”为理由,提出自己的国内版权法没有为本国国民提供某种保护而不愿为其他成员国国民提供类似保护。

3.最低保护标准原则

最低保护标准原则要求各成员国不论其国内立法对版权的保护水平如何,必须应达到以下最低保护水平(要求):第一,对于作品的保护必须包括文学、科学和艺术领域的一切成果,而无论其表现形式或表现方式如何。第二,对各国版权法中的权利限制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具体规定为提供信息目的、不经作者许可将讲课、讲演等公开发表的口头作品以印刷、广播等方式复制并传播。但是,这类口头作品的“汇编权”,仍旧属于作者。第三,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行权利限制。

关于作品的保护期规定,对一般作品保护期不少于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1)电影作品不少于观众见面起50年,若50年尚未与观众见面,则保护期从作品摄制完成起50年。(2)匿名或假名作品保护期不少于采取合法方式所有的假名足以证明其身份,则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如果匿名或假名作者于上述期间内表明了身份,则保护期仍然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只要能合理推断匿名或假名作者去世已超过50年,则不得再要求成员国对其作品予以保护。(3)摄制作品及实用艺术作品作为艺术作品在《伯尔尼公约》成员国受到保护,该国即可自行立法决定其保护期,但该保护期至少维持到该作品完成之后25年。(4)合作作品或被视为共同合作作品的其他作品,保护期为共同作者中最后一个去世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

但是,公约规定成员国可以提供的上述各款的规定更长的保护期。

4.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安排

认为发展中国家成员在行使其他公约成员国作品的翻译与复制权这两项权利时,可以享有一定的优惠。

5.经济权利的范围

《伯尔尼公约》规定了著作权人可享受的最少8项经济权利及各成员可视具体情况授予作者的“追续”权。这8项经济权利是:(1)翻译权(2)复制权(3)公演权(4)广播权(5)朗诵权(6)改编权(8)录制权(9)制版权。

6.《知识产权协定》不授予作者精神权利

《知识产权协定》规定:“各成员根据《伯尔尼公约》(1971年文本)第6条之2取得的权利及由此引伸的权利在本协定下没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伯尔尼公约》第6条之2规定的精神权利包括:

(1)发表权。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2)署名权。表明作者的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3)修改权。修改或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4)保护作品完整权。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或其他更改或贬抑的权利。

7.《知识产权协定》保护的对象

《知识产权协定》规定:“版权保护应延伸至表达方式,但不包括思想、程序、操作。”

8.《知识产权协定》关于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的保护

《知识产权协定》规定计算机程序,无论是源程序还是目标程序,必须按照《伯尔尼公约》(1971)作为文字作品来保护。同时还规定数据库或者其他资料,无论是机器可读的或其他形式的,由于对内容的选取或编制构成了智力创作,因此必须加以保护。

9.承认计算机程序及电影作品的出租权

“出租”一般认为是作者或著作权人发行作品的一种方式,出租权是著作权中“发行权”的一种形式。鉴于各国版权法对待出租权问题存在的差异,《知识产权协定》要求其成员至少必须承认两种——电影作品和计算机程序的出租权。

10.作品保护期限

对于作品的保护期限,《知识产权协定》规定,不同于摄影作品和实用艺术作品,不是以自然人的生命为计算依据的。作品保护期为经授权出版之年年底起至少不少于50年。如果作品创作后50年内没出版,则为作品创作完由那年年底起开始算,保护期为50年。

11.版权保护中的权利限制与合理使用问题

《知识产权协定》与其他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和国内立法一样,在赋予知识产权所有权人及持有人权利的同时,对其权利及权利范围加以限制,并规定了合理使用的条件。

12.关于邻接权的保护及权利限制(3条内容,略)

(五)商标的最低保护标准

1.商标的概念及目的

商标是区别一工商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标记。这类标记是由一个或多个特殊的单词、字母、名称、数码、数字符号和颜色混合而成的。某一商标标记也可能是上述几个因素联合组成。既然商标的基本目的是区别,因而多数国家的法律规定,受保护的商标必须有两个目的:一是帮助商标所有人通过鼓励对其名牌的信任促销其产品;二是帮助消费者在几种可能中作出选择,以鼓励商标所有人维护或改善该商标代表的产品质量。

2.商标保护的注册条件、要求及义务

商标注册的识别性与视觉感知要求:协定对商标的获得提出了“注册条件”要求。即世贸组织成员对其成员的商标提保护必须以其成员国或地区的国民对其商品或服务提出“注册申请”为获得商标的前提条件,没有采取一些国家所采取的“使用在先”原则(即以是否“使用”某一标记作为获得商标的条件)。

鉴于仍有少量的国家并没有实行以申请注册为获得商标权的制度,《知识产权协定》规定不能以实行注册条件获得商标权为理由,阻止成员依其他理由拒绝为某些商标注册,但这些理由要符合《巴黎公约》1967年文本中的规定。

3.授予商标所有权人的权利范围和限制

《知识产权协定》规定了商标所有权人“应当享有独占权,以防止第三方未经其授权在相同或相似的商品或服务的交易过程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已获商标注册的标记并使公众造成混淆”。从此规定中可以看出,世贸组织突出强调了商标所有权人有权制止他人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记以避免造成混淆。这突出了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因商品和服务交换扩大而带来的商标保护问题。世贸组织对注册商标所有权人的上述权利作了相应的限制,即商标所有权人在行使上述权利时不应损害任何已有的在先权,也不应影响各成员在使用的基础上获得权利可能性。协定没有规定“在先权”包括哪些权利。一般认为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权利:(1)已获保护的商号权;(2)已获保护的工业品外观设计专有权;(3)版权;(4)已获保护的原产地地理标志名称权;(5)姓名权;(6)肖像权等。

4.对驰名商标的保护

驰名商标的保护是商标保护国内法律及国际和地区性公约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世贸组织要求各成员的国内立法,都必须禁止使用与成员国中的任何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记,并拒绝这种标记的商标注册申请。如果已获得注册,则应当予以撤销。对应特别保护的驰名商标,不论是已注册的,还是未注册的,都应加以保护。

5.商标权的例外规定

《知识产权协定》规定了世贸组织成员可以对授予商标权规定有限的例外,只要这种规定考虑了商标所有权人与第三方的合法利益即可。

6.商标保护期限及续展

《知识产权协定》规定,注册商标保护期应不少于7年,而续展次数应为无限。即商标所有权人有权无条件地续展。这样在事实上使商标权的保护期与版权、专利权极不相同。版权与专利权的保护期是法定的有效限期,一般在有限的时间期满后便不再享受保护,即便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均可免费使用而不构成侵权。

7.关于使用的要求

《知识产权协定》规定如果以使用维持商标注册,只有在连续3年的期限内没有使用,才可以取消该项注册。但是,如果商标所有权人有正当理由说明其不使用是合理的,则不能取消其注册。此处“正当理由”主要指“出现不为商标所有权人意所控制的情况而构成对商标使用的障碍”。一般认为应包括:(1)不可抗力;(2)政府禁令;(3)政府性的其他要求等可认为是属于不使用的“正当理由”。

在关于使用的要求中,协定认为商标所有权的使用应是属于符合法律规定的使用。如果商标所有权人本身没有使用,却授权他人在使用该商标,则这种出于所有权人实际控制的使用仍应认为是商标所有权人在使用该商标,不能认为此注册商标的使用中断了。这一规定为商标所有权的使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有利于维持商标专有权。

8. 商标的许可与转让、共同使用(3条内容,略)

(六)《知识产权协定》对地理标志保护(4项条款,略)

(七)工业品外观设计保护

1.获得工业品外观设计保护的条件

《知识产权协定》第25条第1款规定,世贸组织成员必须对工业品外观设计提供保护。并规定了要想获得工业品外观设计保护,则此工业品外观设计要满足:(1)独立创作的、具有新颖性的;(2)独立创作的、具有原创性。

2.重在保护“外观设计”而非功能本身

各国对工业品外观设计保护立法的中心都在于其“外观设计”而非“产品”的功能及技术的保护。产品的功能及技术因素对产品质量及给消费者带来的消费满足固然重要,但却不是工业品外观设计保护重点解决的问题,它们可以通过《专利法》或其他工业产权法加以保护。因此,《知识产权协定》第25条规定各成员“必须”保护工业品外观设计,这是强制性的规定,是必须履行的义务要求。然而,对于外观设计的保护,各成员没有义务将保护延伸至主要由技术因素或功能因素构成的设计。

3.对纺织品外观设计保护问题的处理

《知识产权协定》规定各成员应确保其对纺织品外观设计提供保护的规定,特别是在成本、审查或公开方面的规定,不得无理地损害、寻求和获得该保护的机会。

4.工业品外观设计权利人的权利

《知识产权协定》赋予了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所有权人生产制造权、销售权及进口权。其中生产制造权、销售权是工业产权中权利人应享有权利的基本内容。

5.工业品外观设计的保护期

《知识产权协定》规定工业品外观设计的保护期不少于10年。这是对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最短时间,是最起码的保护要求。但这并不排斥一些国家可以签订协议对工业品外观设计实行较长时间的保护期。

(八)其他形式知识产权的保护

1.未公开的信息

协定有关未公开信息的条款是第一次用国际公法的形式明确要求未公开的信息如商业秘密和决窍受保护权益。保护适用于秘密信息。因为秘密的信息具有商业价值,应采取合理措施维护其秘密。协定并未要求未公开的信息应作为一种财产形式来处理,但它确实规定,合法支配这一信息的人必须拥有在没有征得其同意时阻止他人违背诚实商业做法而要求公开、获得或使用该信息的可能性。而且协定还对有关政府要求提供未公开信息的检验数据和其他数据并以此作为医药或产品销售条件的问题作了规定。

成员政府必须保护这类数据以防不公正的商业应用。

2.集成电路的布局设计

除另有其他规定,协定要求成员按照《集成电路知识产权华盛顿条约》的有关条款对集成电路的布局设计提供保护。协定这方面的其他条款规定,在没有获得正当权利人授权时,进口或销售含有受保护的集成电路是违法行为。但那些不明含有非法集成电路的人对某一产品的获得并不构成违法行为。“无辜侵权人”在得知所用布局设计属非法以前仍可销售或处理库存产品但应向正当权利人支付一定使用费。协定另一条款规定,禁止对受保护的权利实施强制许可,除非是处于公共的非商业目的或由司法或行政当局判定为制止反竞争行为的补救措施。执行作了明确的规定。主要包括:(一)在执法方要各成员普遍履行的义务各世贸组织成员在知识产权法律的执法方面差别较大,对不同的知识产权内容其执法程序及相关规定不同。所以,各成员要努力做到:

(1)采取切实有效的知识产权执法程序及有效行为,以防止和制止侵权活动的发生。

(2)为防止知识产权侵权和遏制进一步的侵权,必须采取有效的救济措施。

(3)有关知识产权执法的程序应当公平合理,不能繁琐和给当事人造成财政上的负担,也不能拖延或要求有关当事人承担不合理的时限。

(4)对一个案件做出判决最好使用书面形式并陈述判决理由。

(5)对行政部门的终局决定或判决,在任何情况下,诉讼或仲裁当事人都应该有机会要求司法审查。

(6)对初审的司法判决,在满足其正常的程序要求的条件下,应使相关当事人有上诉复审的机会。但是,对刑事案件中判决无罪的案件,各成员没有义务提供这种复审机会。

3.协定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安排

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国内立法目前与上述所描述的规定并不相符。例如专利方面,协定规定,专利权一般应适用于所有技术领域,而有些国家则把化工品和食品排除在可获得专利之外。即使对化肥、农药和医药相关的发明给予专利权,其期限一般也比协定规定的20年短得多。而且在医药方面,有些国家只给予工艺专利权而不给予产品。在版权领域,很多国家并不认为计算机软件可以获得保护。一些国家对工业品外观设计不提供保护。为了使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和贸易适用协定所要求的变化,协定对这些国家规定了过渡期。在过渡期内,这些国家应把知识产权立法与协定要求协调一致。其中:

发达国家:1年,即至1996年1月1日;

发展中国家:5年,即到2000年1月1日;

转型经济国家:5年,即到2000年1月1日(如果这些国家在改革知识产权立法遇到困难的话)

最不发达国家:11年,即到2006年1月1日。

另外,那些目前在食品、化工品和医药领域只对工艺不对产品提供保护的发展中国家可推迟到2005年1月1日适用协定的有关要求和规定。

在过渡期内,协定要求成员不得采取任何导致现有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降低的措施。从1996年开始,协定规定所有成员都有义务实施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原则。

此外,协定还规定了透明度原则,争端解决机制等,这些规定与其他协议的义务要求基本一致,可参见其他内容。

⑺ 2021年肥料备案怎么备案

摘要 肥料登记分为临时登记和正式登记两个阶段:

⑻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聚乳酸专利转让费多少钱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05

⑼ 研究肥料的知名科研人员是谁

许多人对专利发明人和专利权人的概念不清楚,对于两者享有的权利也就不很了解,误认为发明人搞出了发明创造,应享有所有的权利,实际不然。我国专利法规定,职务专利发明人或设计人,享有获得奖励、报酬的权利和署名的权利,却没有独自使用、占有、处分专利的权利,例如,发明人不能将专利作价入股、转让专利权、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这些权利只有专利权人才能享有。??? 事例:某乡镇企业的王厂长,发明了一种具有杀虫作用的农药有机复合肥料,实验效果不错,此后他请来某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进行确认,并在其帮助下使肥料生产更加标准化。在申请专利时,由于王厂长不了解专利法的有关规定,不知道专利权人与发明人所享有的权利有所不同,误认为只要是专利发明人就对其专利技术享有所有的权利。该研究所在办理专利申请时,将本单位作为专利申请人,而只将王厂长作为第一专利发明人,王厂长却稀里糊涂地欣然认同了。幸亏王厂长所在的乡镇企业生产自己研制的复合肥料未被该研究所亮红灯,要是自己企业在生产自行研发的复合肥料时受到该研究所的制约,并让其支付专利使用费,那王厂长就十分被动了,其企业由此遭受的损失就更大了。??? 按照专利法的规定,在没有征得专利权人许可的情况下,专利发明人也不能实施其发明的专利权。?哲力*知识*产权

⑽ 结合实际谈谈中国国际技术许可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是对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以及商业秘密权实施保护,以此保障产权所有人凭借所拥有的知识产权获取收益。我国作为WTO成员,随着我国与国际上贸易的广度和深度的拓展,我国应加强对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支持和引导企业运用有关知识产权法规保护自身利益。专利巴巴小编专利一些知识产权保护和国际贸易的关系如下。
一、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知识产权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技术转让,转让专利和商标的使用权;版权许可,使版权人获得收入。含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例如新的药品和其他高科技产品:电影、音乐、书籍、计算机软件、知名品牌商品、植物新品种等。虽然从国际贸易额的绝对数字上看,无形的知识产权转让,还远远比不上有形货物买卖。但知识产权贸易量的上升速度大大高于货物买卖。
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侵犯知识产权、假冒商标、盗版书籍及电影,影响了正常贸易,给贸易造成了不必要的障碍。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对象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压力:药品、化工等产业从仿制走向自主开发,企业增加支付专利费。知识产权保护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对国际及国际经济关系的反映,是新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国际贸易过程中,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压低物质部门的产品价格,提高与知识相关的非物质经济部门的价格,从而在国际贸易中取得较为有利的地位。随着国际贸易中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上把知识产权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相提并论,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首先,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有待完善。我国现行的各项知识产权专门立法,在某些具体内容上与国际贸易的规定不尽相同,甚至留有空白,需要做更进一步的、细致的完善工作。我国企业大多尚未建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我国企业大多未设立独立的知识产权部门,没有员工专门负责知识产权工作。专业性很强的包括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知识产权谈判、知识产权分析等工作,因为专业人才的缺乏而无人胜任。企业如果牵连到知识产权争端,要么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要么支付高额费用聘请外部人员应诉。如果是企业密切相关的,建议企业可以委托佰腾专利巴巴这样的专利代理机构应诉。
其次,缺乏对知识产权人滥用权力的限制。一方面,在我国逐步强化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除了散见于相关知识产权法中“强制许可”或“权利限制”的内容及反不正当竞争的个别条款外,缺乏必要的反垄断和限制知识产权人滥用权利的综合性法律法规。我国尚未出台反垄断法,知识产权法律中也没有可操作的反垄断措施。另一方面,执行主体以行政执法为主,执法部门分散。如,《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执法主体多元化,各部门执法力度不同;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由各地区的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存在地区执法差别和地方保护现象,等等。
三、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首先是对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政策上要从笼统扶持转到重点支持专利项目上来,特别是那些高科技专利项目,建设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民族工业群体。同时,采取有力措施,保证专利制度各项奖酬的兑现,重奖一些重大发明专利技术。在资金上,面对“入世”后的新形势,各级政府都应建立专利基金,以财政、企业为主体,广开资金来源,多渠道、多形式地筹集资金。重点支持那些有广泛的市场前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专利技术,如火炬计划、星火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各种科技和经济计划项目。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制定要以鼓励创新、优化环境为宗旨,进一步形成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抓紧修订和完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以及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办法、保护遗传资源、传统知识等的立法。同时,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依法公正、高效地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积极发挥跨部门执法协作机制和区域协作执法机制的作用,打击和防范群体侵权、反复侵权行为,完善知识产权重大案件联合督办制度及与外国政府、国际组织间的沟通对话机制,加强“奥运会”和“世博会”等各类展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我国农业技术、农用工具、农药化肥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认真落实知识产权司法解释,依法追究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
国家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谁占有的人才多,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取得胜利。近年来,跨国公司已加大了对中国本土人才的争夺,中国企业如果还不加强对人才的重视,将会失掉企业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快深化自身的人才制度和结构变革,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特别是加大知识产权工作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力度,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水平,造就一支包括各类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内的规模宏大的知识产权队伍。
四、实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提高知识产权转化率。企业应及时将创新成果、核心技术、名优产品在国内外申请相应的知识产权,并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使核心专利成为标准,取得有效保护。要以企业的核心专利技术为依托,构筑自身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措施体系。增加资本与人才投入,从小技术到大专利,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充分扩大自己拥有的知识产权贸易量,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使知识产权进行最大化的实质生产力转化,创建和保护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产品。
据报道,仅加入世贸以来我国企业因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经济赔偿累计超过10亿美元。因此我们应从多个角度、立体地实施专利保护战略。实施专利保护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护身符已是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第一,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机构,建立专利信息中心收集信息,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网,通过专利信息中心,对与本企业产品相关的专利作分类管理。第二,提高专利申请率,设置专利网战略。对每一项创新方案都申请一项专利,并在基本专利的周围设置大量原理基本相同的不同权利,并且技术开发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因此当一个企业拥有自己的自主专利权时,应通过不断改进原有技术而获得网状的专利保护范围。
最后应加大创新力度,提高效率。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必须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增加知识产权的产出量,形成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中的主体地位。一要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确立知识产权的概念,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文献,注意发现、申报和形成知识产权;二要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使技术中心成为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载体,成为吸引、凝聚科技人才,调动和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平台;三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建立研究所和实验室,共同培养技术型人才。 更多知识产权问题可以到佰腾专利巴巴来咨询喔。

阅读全文

与化肥专利转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
执转破成果 浏览:20
羊年限定金克丝现在多少钱 浏览:568
附近店面转让或出租 浏览:412
广东海亿食品有限公司商标 浏览:287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汇报 浏览:314
横滨商标印刷有限公司 浏览:28
珠吉转让 浏览:191
商业住房贷款年限55岁 浏览:148
2013工商局个人总结 浏览: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