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露天采矿权设桩定界
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59号),对于核查无误或存在问题得到解决的露天采矿权,可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设桩标界。
(一)采矿权拐点放样测量
经过实地核查后无争议的露天采矿权,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采矿权拐点坐标,现场指导核查承担单位进行采矿权拐点放样测量,埋设界桩。采矿权人应予协助和配合。
采矿权拐点放样测量要利用矿业权实地测量阶段建立的测量控制点和实测成果图件。露天采矿权的矿界界桩的测量采用GPS RTK 或全站仪按放线方式进行,先测量再埋桩。对于受接收信号影响的可采用全站仪等设备,允许使用测距支导线,支导线不得超过3条边,全长不超过150米。
使用全站仪,主机位于矿区控制点,以另外一点做后视,棱镜为前视,到达位置做标记。要求中心位置在±0.1米以内。通视条件差可设立过渡点,支导线全长不超过150米。高程精度,要求10厘米,待埋石后测量顶部高程。露出地面的部分不超过30厘米。
使用R TK 放线,主机置于一个矿区控制点,将拐点坐标直接输入流动站,流动站到达精度限差时做记号,最少测量2次。
(二)界桩埋设要求
(1)界桩应标识明显,可由负责设桩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制定;
(2)露天采矿权的界桩编号采用顺时针方式,拐点的设置按照采矿许可证坐标确定,界桩上应标识矿名和编号;拐点的编号,原则应从西北角起,顺时针按流水号编号。与采矿证编号有矛盾时,可按采矿证编号,不必强求统一。
(3)所有埋石的矿界点都要有记录手簿。
(4)原则上所有露天采矿权拐点应埋设界桩,因地形地貌因素无法埋设界桩的,可设其他标志。在无法到达指定拐点的情况下,可在拐点3米以内设点,桩上用箭头标示出距拐点距离。以前有界桩,在测量界桩坐标后,也可以按此办法标示,不必重新埋设。埋设困难地区,采用灵活办法,比如用钢钎、钢管等也可作为界桩使用,但界桩钎、管应刷漆以示区别。
(5)对于没有矿界纠纷,又不存在矿界重叠、交叉的露天采矿权,其矿界拐点精度可放宽,放宽后的精度视单个采矿权的比例尺确定,按主要地物点的精度要求,1:2000平面不大于图上±0.4毫米,隐蔽地区不大于±0.6毫米,高程平丘地0.35米,山地1.5米,高山地2米。
⑵ 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各级行政界线确权的若干指导性意见
您好:
根据您描述的问题,个人猜测应该是关于乡镇农村区划方面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行政区域界线界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非常明确。
对于各级行政区划的权力机关,确定、变更的程序都有非常完善的规定。
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1985年1月15日国务院发布)
第一条 为了加强行政区划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行政区划应保持稳定。必须变更时,应本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行政管理,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国防的原则,制订变更方案,逐级上报审批。
第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立、撤销、更名,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决定。
第四条 下列行政区划的变更由国务院审批: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省、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
(二)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设立、撤销、更名和隶属关系的变更以及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
(三)自治州、自治县的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县、市的行政区域界线的重大变;
(四)凡涉及海岸线、海岛、边疆要地、重要资源地区及特殊情况地区的隶属关系或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
第五条 县、市、市辖区的部分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批准变更时,同时报送民政部备案。乡、民族乡、镇的设立、撤销、更名和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六条 行政公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的撤销、更名、驻地迁移,由依法批准设立各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审批。
第七条 变更行政区划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变更的理由、范围,隶属关系,政治经济情况,人口和面积数字,拟变更的行政区域界线地图,以及县级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含行政公署)的报告或意见等。
第八条各级民政部门分级负责行政区划的管理工作。各级民政部门在承办行政区划变更的工作时,应根据情况分别同民族、人事、财政、外事、城乡建设、地名等有关部门联系洽商;在承办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区划变更的工作时,应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和有关民族的代表充分协商拟定。
各级民政部门,应建立完整的行政区划档案。
第九条 本规定由民政部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2002年5月13日国务院令第353号发布)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行政区域界线,是指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行政区域毗邻的各有关人民政府行使行政区域管辖权的分界线。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严格执行行政区域界线批准文件和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的各项规定,维护行政区域界线的严肃性、稳定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变更行政区域界线。
第三条 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
第四条 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后,应当以通告和行政区域界线详图予以公布。
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行政区域界线由国务院民政部门公布,由毗邻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共同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行政区域界线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由毗邻的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共同管理。
第五条 行政区域界线的实地位置,以界桩以及作为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的河流、沟渠、道路等线状地物和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中明确规定作为指示行政区域界线走向的其他标志物标定。
第九条 依照《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经批准变更行政区域界线的,毗邻的各有关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勘界测绘技术规范进行测绘,埋设界桩,签订协议书,并将协议书报批准变更该行政区域界线的机关备案。
第十三条 勘定行政区域界线以及行政区域界线管理中形成的协议书、工作图、界线标志记录、备案材料、批准文件以及其他与勘界记录有关的材料,应当按照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立卷归档,妥善保管。
《行政区域界线界桩管理办法》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界桩的管理和保护,根据《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行政区域界线界桩,是由行政区域毗邻的各方人民政府共同埋设的,用于指示行政区域界线实地位置的标志物。
第三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分级负责各级行政区域界线界桩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界桩管理的依据:
(一)毗邻双方人民政府签订的行政区域界线勘界协议书及其附图、界桩成果表;
(二)毗邻双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签订的行政区域界线、界桩管理协议或者签发的行政区域界线、界桩管理文件;
(三)毗邻各方人民政府或者民政部门签订的行政区域界线交会点协议书及其附件;
(四)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工作报告;
(五)有关界桩变动的协议书或者文件;
(六)界桩登记表。
相信你看过了上面的规定,对于你想要了解的问题应当有清晰的认识了吧。
河南 郑州 曹律师
⑶ 发我一下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email protected]
省级行政区域界线勘界测绘技术规定(试行)
省级行政区域界线勘界测绘技术规定(试行)
民政部 国土局 等
省级行政区域界线勘界测绘技术规定(试行)
省级行政区域界线勘界测绘技术规定(试行)
1989年11月10日,民政部、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测绘局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省级行政区域界线勘界测绘(以下简称勘界测绘)是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界线(以下简称边界线)勘定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统一勘界测绘的技术标准,为勘界和边界线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手段和可靠依据,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勘界测绘一般包括:界桩的埋设与测定,边界线的调绘,边界线走向的文字说明,边界线地形图的标绘,界线详图集的编纂与制印。
第三条 勘界测绘执行本规定和国家现行有关测绘技术规范。平面坐标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第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根据辖区内的具体情况参照本规定制定辖区境内的边界线勘界测绘技术规定。
第二章 界桩的埋设与测定
第五条 界桩的类型及规格
界桩是边界的永久性标志,由界碑和底座组成。界碑一般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成型,在有条件地区也可用花岗石、大理石等坚硬石料凿制成型;底座可在现场用钢筋混凝土浇灌,要求界碑底部露出四根约10厘米长钢筋,以保证界碑和底座结合为一整体。
界桩类型分为:三面大型、双面大型、双面小型和简易四种类型。
界桩的类型及规格见附件一。
第六条 界桩的书写与编号
(一)界桩的书写
界碑宽面的正反两面,自上而下书写(雕刻字或模压)省、自治区(内蒙古、广西、西藏、新疆四自治区在其汉字下加注自治区通用民族文字)、直辖市的名称、界桩编号、国务院(竖立之意)、竖立时间等文字。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只用专名,省略通名。例如:陕西省只注“陕西”,宁夏回族自治区只注“宁夏”。
(二)界桩编号
界桩编号的方法:一般由边界线的西端点向东或由北端点向南用阿拉伯数字1、2、3……为序进行编号。端点界桩的编号以先勘定的一条边界线的编号为准。在已立界桩之间插竖的新桩,其编号是在上一个原有界桩号后括注数字序号,例如:7(1),7(2),11(1)等。
同号双立或三立的界桩编号,是在该桩号后标注A、B或C,例如:2A、2B,7(1)A、7(1)B、7(1)C等 。
界桩编号示意图见附件二。
(三)界桩上书写的文、数字,其字体、字大见附件一,字的笔划的划刻深度不浅于0. 5厘米,并涂以红漆。
第七条 界桩位置的选定和埋设
(一)界桩位置的选定
界桩的位置一般应选在实地地貌不易辨别的边界线转折处,过境道路与边界线相交处,山口、鞍部和平缓的山顶处,界河、界路等线状地物的起迄处。其埋设地点应选在地基稳定并有利于界桩保护的地方。
(二)界桩类型的选择
三省边界线交会点竖立三面大型界桩;边界重要地点竖立双面大型界桩;一般地点竖立双面小型界桩;在交通不便而地形又明确的地点(如山口、山顶),可树立简易界桩。同号双立界桩竖立在界河的两岸,并需测量每一桩点至双立界桩边线与边界线交点的距离;同号三立界桩竖立在界河的交叉口岸,并需测量每一桩点至边界线在该交叉口处转折点的距离。上述测量数据要记载在界桩登记表的界桩位置说明栏内。
(三)界桩的埋设
埋设界桩前,先将坑底(坑底土层松软时应填沙石)捣固、夯实,然后再现场浇灌底座并将界碑灌铸一体。埋设深度一般为0. 5米,应以实地地基情况埋设牢固为原则。
(四)界桩的密度
界桩树立的密度,以能控制边界线的基本走向为原则,尽量少树,由双方视边界线地形情况实地商定。
第八条 界桩登记表的填写
(一)界桩登记表的内容主要包括:界桩号、界桩类型、坐标、高程、所在地、界桩位置略图、界桩位置说明、界桩与方位物相关位置、相邻界桩间距等栏目。
(二)界桩位置略图参照三角点的“点之记”要求绘制。其比例尺一般为1∶1万,略图上应标出界桩点、界桩方位物、边界线和指北方向。
界桩登记表(含界桩位置略图)的格式见附件三。
(三)方位物一般不少于三个,应选择明显、固定、离界桩较近的地物。界桩至方位物的平距,一般应实地量测至0. 1米,当不便量测时,可从图上量取,取位到米。界桩至方位物的磁方位角注到0. 1度,测定精度0. 2度。
第九条 界桩坐标与高程的测定
界桩坐标一般在实地测定,特殊情况下可在图上量取。界桩高程在图上量取。在具有国家1∶1万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区,界桩坐标按照1∶2. 5万比例尺地形图航测外业控制点的要求进行测量,平面精度±2. 5米。
在没有1∶1万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区,界桩坐标按照1∶5万比例尺地形图航测外业控制点的要求进行测量,平面精度±5米。
在实地测量确有困难的地点,如大山区的山口和戈壁沙漠的腹部,界桩点的坐档可以在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形图上量取;在没有更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情况下,可在1∶10万比例尺地形图上量取。
第三章 边界线的调绘
第十条 边界线调绘是将勘界双方在实地确定的边界线和界桩点标绘在1∶1万或其他现有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的工作。在人烟稠密边界线走向复杂的地区,也可采用航摄像片进行调绘。
已实地调绘的边界线成果,经双方确认后,可直接利用。
对于高山困难地区具有明显分界地性线(如山脊线、山谷线)的边界地段,如双方能够在室内准确判明边界线走向,不需要在实地确认边界线时,亦可由勘界双方在室内直接在地形图上标绘边界线。
第十一条 边界线调绘中,除边界要素外,对边界线两侧的地貌地物均按国家测绘局颁发的航外测量规范调绘要求进行调绘,对与边界线有关的新增地物应准确补调,对地貌地物变化大,直接影响边界线走向的地段应进行修测。边界线与四周地貌地物相关位置必须正确。
第十二条 边界线调绘中,各类要素采用五色清绘。边界线用0. 3毫米红色实线不间断表示(边界可以压盖任何地物),界桩点符号用直径1毫米红色小圆圈表示,界桩编号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用红色注记,植被要素为绿色,地貌要素为棕色,水系为蓝色,其他要素均为黑色。
第十三条 与边界线有关的地理名称,如山名、梁、峁、河流、沟渠、水库、湖泊、渡口、桥梁、道路、居民地等均应核准注明。
第四章 边界线地形图的标绘
第十四条 作为边界协议书附件的边界线地形图是详细表示边界线和界桩点位置的勘界测绘成果之一,是经勘界双方签字确认并经国务院决定后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边界线标准画法底图。
第十五条 边界线地形图根据边界线实地调绘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严格转绘、整理而成。标绘要求同第十二条。
边界线地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5万,荒漠戈壁地区可用1∶10万比例尺,但同一条边界线的地形图比例尺应一致。边界线局部地段确因地形复杂而容易引起界线走向不清时,应同时加绘1∶1万比例尺边界线地形图。
第十六条 边界线地形图一般利用最新出版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编绘。如确因现有地形图的地貌地物变化大或现有地形图比例尺过小不敷使用时,应按国家现行地形图测量规范予以修测、重测或新测。
第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域界线详图集是根据边界文件,边界线地形图和勘界测绘资料汇编而成的专门地图集。有关编纂、制印的技术要求,另行规定。
第五章 边界线走向文字说明
第十八条 边界线走向文字说明是对边界线全线实地走向进行描述,以便于界线的实地确认,配合并补充边界线地形图等资料。
第十九条 边界献呦蛭淖炙得在边界线实地调绘时一并完成。其内容一般应包括边界线起迄点、界桩点的位置、坐标、高程,所在地名称,界桩间距离等。边界线实际走向的描述,特别是走向与实际地形发生变换处不要遗漏。
第二十条 文字说明以明确描述边界线实际走向为原则。要求简明清楚,采用通用的名词术语,地名准确,译名规范,并与边界线地形图一致。
第六章 检查验收
第二十一条 一切原始记录和计算成果均应正确无误。要求字体正规清楚,项目填写齐全,文字叙述简明确切,地理名称调注准确,少数民族语地名译音和简化字使用正确,各类图表符合规定要求。
第二十二条 野外勘界测绘工作结束后,双方野外工作组应对所作成果成图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并由双方负责人签名负责。其检查验收内容如下:
(一)界桩埋设位置和界桩编号;
(二)边界线调绘资料;
(三)界桩坐标成果和界桩登记表(包括界桩位置略图);
(四)边界线地形图;
(五)观测手簿和计算成果;
(六)边界线走向文字说明;
(七)技术总结。
以上被检查验收的内容应符合本规定要求。
省级勘界组织对上述成果负有最后检查责任,发现问题可予纠正。
内业成果由双方省级勘界组织直接检查验收,并写出检查记录和验收报告。
附:关于《省级行政区域界线勘界测绘技术规定(试行)》的说明
行政区域界线勘界测绘是勘界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之一。为统一全国省级边界勘界测绘技术标准,确保成果质量,制定了《省级行政区域界线勘界测绘技术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技术规定》),《技术规定》的起草是依据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界线勘定的要求,参照了国界勘界的有关技术规定,征求了有关部门和一些省测绘局的意见,并吸收了宁夏、内蒙古勘界测绘工作的经验。现就《技术规定》中几个主要问题说明如下:
一、勘界测绘工作的性质
勘界测绘是在确定界线实际走向以后,在实地埋设界桩,测定界桩点位,测绘边界地形图,并在地形图上表述边界线走向等工作。
勘界测绘必须在两省联合勘界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民政、土地、测绘部门密切配合,由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二、测绘资料的使用
勘界测绘应尽量利用现势性强的测绘成果。为便于外业调绘工作,保证调 绘的准确性,可以采用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也可同时利用航摄像片辅进行调绘。边界线调绘成果要按规定转绘到1∶5万或1∶10万地形图上,形成边界地形图。界桩点坐标测定的起算点,一般应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的成果。鉴于现有成果资料还属于1954北京坐标系,因此目前仍可采用现有成果资料进行工作,坐标系问题,待编纂界线详图集时统一处理。
三、界桩上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只注专名问题《技术规定》第六条规定,界桩上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只注专名,主要是因界桩规格限制,并考虑与国界界桩成比例。
四、界桩点平面位置的测定精度和密度
对界桩点平面位置的测定精度要求,《技术规定》是在考虑实际需要和现实可能的条件下提出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使坐标测定精度高一些。
在制定测绘技术方案时,应充分分析现有控制点成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以实L办法确定界桩位置,实际条件困难,如三角点破坏,地形比高超过500米,界桩点海拔超过3000米,界桩点地处荒漠等,也可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量取,其量取精度虽未规定,但应保证图上量取精度,并尽量采用比例尺大的地形图。
界桩点的密度尽量减少,以能控制边界线基本走向为原则,这一方面考虑到实际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考虑条件的许可。
⑷ 基本农田界桩怎么编号
基本农田保护是耕地保护的重心。针对当前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的基本农田保护需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完善基础数据,摸清底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耕地详查。目前实施的规划是以1996年土地详查数为基数,而到2000年基本农田划定时,耕地面积已经发生了变化。一是有些地方发生了水灾,造成耕地及基本农田减少,减少部分没有从耕地面积中扣除。二是1999年1月1日实施新《土地管理法》以前,即19996-19998年我国建设占用尚未实行“占一补一”。三是有些地方较早开始生态退耕,一些有坡度的基本农田退为林地。这三项客观原因造成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数偏大。因此,应注意摸清1996年详查结束后耕地的变化情况,尤其是基本农田的数量与分布,重点查清现在基本农田的数量与分布与划定时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质量上有多少降低。建立全国耕地保护数据库,进行全国范围的动态监测,更好地实施宏观调控。
2.确定合理的保护目标。摸清耕地基数后,实事求是地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率,要给发展留下空间,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基本农田的位置、面积一经确定,就不允许减少和占用,加强用途管制,规划的调整权适当上收,真正保护能够保下来的面积。
3.基本农田保护率不能全国一刀切,要根据东中西部不同的发展状况,因地制宜,下达可行的保护率。
4.在全国范围内重新调整划定基本农田,将基本农田保护的范围缩小,质量提高。明确保护的概念。保真正该保的优质农田。对基本农田的内涵作出明确的界定,对基本农田作出明确定义,清楚地描述其性状,对坡度、位置、产量、等,严格按此标准划定。
5.把基本农田保护作为政府的责任,由政府一把手亲自抓。基本农田管理不仅仅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事,更是政府的责任,仅仅提出“基本农田保护是一条红线”还不够,要像计划生育政策一样,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党政领导一票否决制。对在任期内没有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发生基本农田被非法占用、毁损等情况的,要严肃处理。
6.发动农民,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体系。目前的基本农田保护还处于政府保护阶段,还不是农民自发的保护。今后应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体系,让每个农民都成为监管员,并保证监管渠道畅通。同时让农民真正能够从土地中获益,如果农民真正靠土地为生,土地是其全部生活依赖,那么任何人乱占乱用农民起来监督。建议部里设立举报电话,设专人接听,免费拨打,并做到对每一起举报都有查处结果通报,对情况属实的举报要进行奖励。
7.对承包地是基本农田的农户给予补贴。承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的农户,其承包地没有机会转变为建设用地,也没有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改种其他高产值的经济作物可能,本应由政府承担的保护基本农田的职责,变为由农户承担,因此政府应给这部分农民以补贴,把农户不能转为其他用途土地和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的损失由政府承担,这样农民就会有保护基本农田的积极性。这其实是对发展权限制的补贴。
8.提高用地成本,挖潜土地潜力,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征用土地的成本,用经济手段促进用地者集约用地。定期公布土地闲置率,对有闲置土地的地方,不再下达建设占用指标,引导土地集约利用。用经济手段保护基本农田,提高用地成本。经济手段要远比行政手段简单。
9.建立基本农田监控体系。一是部里建立全国的基本农田图件系统,掌握每一宗基本农田的位置。二是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监督员制度。聘请一些群众监督员,发现问题随时举报。三是利用卫星航片进行监测。四是对违法案件查处结果要及时通报。
10.对基本农田进行分级分类保护。按照地块的面积、土壤肥力、水利设施等条件,对基本农田进行分类,一级由国家直接管理,永久保护,永远不能占用;二级地由省负责保护管理,只有国家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工程才能占用;三级地由地市负责管理,为满足城镇化与工业化需求,可以占用部分,但要严格把关,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却属城市建设所必须;四级由县市负责管理。目前,福建省已在试行这种办法。
11.做好相关政策的梳理。国家关于基本农田保护,出台统一的政策,不要几个不同部门的政策相互矛盾,做好国土资源管理与林业、环保等部门的协调。
⑸ 行政区域界线测绘包括哪些内容(越详细越好)
总的来说包括以下内容:准备工作、界桩埋设和测定、边界点测定、边界线及相关地形要素测绘、边界协议书制作印刷、边界点位置及界线走向说明。
流程:第一步:搜集资料。主要是地形图和人文地理、争议等;
第二步:方案制定及测绘。调查踏勘、勘定界线、联合调查、树立界桩、界桩测量、界线确认、地图标绘、走向说明、填写登记表、整理野外成果等。
第三步:成果整理。主要是制作界线协议书及附图、勘界成果表册。
⑹ 勘界测绘包括哪些内容界线测绘包括哪些成果
你好,界线测绘工作包括以下内容:界线测绘准备,界桩的埋设和测定,边界点测绘,边界线及相关地形要素测绘,边界点位置及便捷走向说明,边界协议书及附图制作等;成果由界桩登记表、边界点成果表、边界线地形图、边界协议书附图、技术设计文件、技术总结文件、检查验收文件等组成。
希望可以帮到你
⑺ 界线测绘成果包括( )等。
A,C,E
界线测绘成果包括:界桩登记表、界桩成果表、控制测量中各专种计算表格、B.D点成果表、边界点属位置和边界走向说明、边界协议书、ACE地形图、边界协议书附图等。B、D选项不符合题意,其他各项都是界线测绘成果。故选ACE。
⑻ 用艰辛写成的美丽“数说”——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系列报道之二
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自2007年8月启动,历时3年多。通过精心部署和深入动员,累计投入人员28694人,其中管理人员5726人,技术人员22968人,涉及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近3000个、实地核查承担单位1081个;野外实测累计投入测量设备12338台套;累计投入经费22560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157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126094万元,矿业权人投入87943万元,共完成了147248个矿业权的实地核查工作。
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期间相继编印的规范要求
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工作准备)自2007年8月开始。项目承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通过广泛调研和专家咨询,编制了《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总体实施方案》;通过在4个典型区(县)试点,研究制定了《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指南与技术要求》,出版发行13000多册;组织开展了各省技术骨干进行培训,累计培训12000多人次;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国土资源报等媒体发表100余篇报道,营造了良好的工作舆论环境。
第二个阶段(野外实测)自2008年8月开始。截至2009年底,31个省(区、市)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均按计划如期完成了矿业权实地核查野外实测工作,共建立加密控制点40346个,向矿区引入控制点165182个,露天采矿权埋设界桩242873个,实测地下巷道22231千米。
第三阶段(成果编制)自2010年1月开始。到2010年6月,各省均完成了单矿业权成果编制、省级成果汇总与数据库建设,先后分四批通过了全国项目办组织的成果验收。在此基础上,全国项目办开始了全国成果数据的再规范化整理、数据库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成果图件和矿业权图册编制及成果报告的编写等工作。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报告历经三次修改讨论会、两次大范围征求意见、一次成果初审、五易其稿而成。该报告系统总结了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取得的成果。
浙江省某石灰矿开拓采掘工程正射影像图
实测的采矿权开拓采掘工程平面图样图
实地核查人员在野外进行控制点测量
矿业权实地核查埋设的控制点
本次核查工作系统核实了36755个探矿权和110493个采矿权的登记数据项,首次实现了全国147248个矿业权(包括部、省、市、县四级发证的采矿权和部、省两级发证的探矿权)的拐点坐标数据在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内的统一,全面查清了全国有效矿业权现状,夯实了矿政管理的数据基础。
实测编制了18108张探矿权勘查工程实际材料图、110493张采矿权开拓采掘工程分布图,编制了31个省(区、市)矿业权分布图,首次完整地获得了全国有效矿业权勘查工程或采掘工程平面图的空间数据,成为矿业权登记数据库的重要补充。
首次系统建立了我国所有矿山的地质测量基准,对于矿政管理、国土资源管理其他领域和基础测绘工作都有重要的作用。
这些数字,不仅“数说”着完成任务的喜悦,也“数说”着完成任务的艰辛。
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难度高、无经验可循、无经费保障,这是当时开展工作存在的现实困难,项目技术支撑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领导班子和党委迎难而上,先后从不同部门抽调地质、矿产、信息化和管理等专业技术骨干,组成了来自3个单位、近30人的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项目组,开始了3年多呕心沥血的艰难行程。
为了准确把握基层现状、研究制定科学可行的技术路线和要求,项目负责人、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谭永杰亲自带队,与国土资源部开发司有关人员先后深入山东、重庆、浙江、云南、青海等省的 10 多个矿山和县级国土资源局开展调研,经过近两个月的奔波忙碌,历尽辛苦,终于完成了矿业权实地核查的技术方法指南、基本要求和总体安排,提出了矿业权实地核查的工作核心与基本单元。
在全国各省相继进入实测后,为了确保成果质量和时间进度两不误,项目组先后派出6 个检查组赴各地进行野外抽查,并派出工作组到青海、黑龙江等大雪封山、海拔 3700多米的高原慰问严寒仍然坚持野外工作的核查队伍。在 2009年 11 月底,及时组织了全国性座谈会,编印了矿业权实地核查宣传图册,进行全国的再动员和督促,提出了“奋战 30天全面完成外业实测任务”口号,发起了全面完成外业工作总围攻战。到 2009 年 12 月底外业工作全面完成,实现了国土资源部年初提出的工作目标。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09年11月,全国项目办派出工作组赴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裕龙沟裕龙铜镍矿现场慰问实地核查人员
在成果验收阶段,项目组共派出 33 个验收组、253 人次,赴 31 个省(区、市)和中国核工业集团进行数据验收。在这段连轴转的紧张日子里,项目组全体成员克服南方汛期、验收人员严重不足等种种主客观困难,所有成员都主动放弃休息日,齐心协力,日夜兼程,连续出差,从一个省飞赴另一个省,经常半个月、一个月都无法回家。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10年6月,全国项目办在哈尔滨组织专家验收黑龙江省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数据
项目组全体成员忘我的工作态度和饱满的工作热情,鼓舞和感染了各省(区、市)项目办的同志们,确保了全国核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辽宁省国土资源调查规划局辽东南作业组为了按时完成核查工作,2008年一整个冬天都在坚持野外工作。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雪多路滑,许多地方作业车都开不上去,一百多斤重的界桩只能靠肩挑背扛,直到2009年1月中旬的一场大雪封了山,他们才被迫收队。春节刚过,雪还没全化,他们又扛着仪器上了山。
安徽省地质测绘技术院第二测绘分院在作业时突遇大暴雨和十级狂风,到处都是被刮断的树木和电线,道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直到晚上八点钟,浑身透湿、历尽艰险、疲惫不堪的作业队员们才安全回到驻地。
云南省曲靖华联矿产勘探有限公司承担了5个县1200多个矿业权的核查工作。其中负责富源县440个矿权核查的项目负责人郭跃进,由于工期紧、任务重,几个月的时间里只抽空到医院看望了一次患癌症晚期的母亲,母亲去世,也因太忙未能再看母亲一眼。
……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10年1月30日新华社发布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全面完成外业工作消息
2010年1月21日新华通讯社发布消息: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完成外业实测工作,“矿业权实地核查”入选2009年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十大关键词”。在2010年1月20日举行的第一批省区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验收会上,国土资源部汪民副部长对实地核查取得的成果用“超乎想象”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们用“震撼”给予了肯定。
这评价,凝聚了实地核查工作者的无数心血和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