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待摊费用月末怎么转
支付的时候:
借:待摊费用-房租 6000元
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 6000元
每月摊销时:
借:管理版费用-租赁费权1000元
贷:待摊费用-房租 1000元
期末,待摊费用转哪里,按月全部转到时管理费用-租赁费去了。每月的资产负债表填待摊费用余额就可以了(如果是新式的报表没有待摊费用。你要把待摊费用列入其他应收款填报就好了)。
问题补充:谢谢4位的回答,但我想知道的问题还不清楚。。
要是月末不转利润,直接可以填在资产负债表中(或者填其他应收款)
问题在于,负债表中,货币资金减少6000(现金已经支出),未分配利润也少了1000(管理费用转到本年利润),其他应收款应该算资产吧(填上5000)。。。这样的话,两边就不对等了,我怎么使两边对上。。。。这个是我的主要问题
负债表中,货币资金减少6000(现金已经支出),你增加了待摊费用(或其他应收款)5000元(其中1000元转到管理费用中了),资产负债表资产共减少1000元;资产负债表中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未分配利润也少了1000(管理费用转到本年利润),两边同时减少1000元,是平衡的。
❷ 月末如何计提、摊销、结转记账凭证
月末会计需要结转的业务:
一、计提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费、工会经费
1、按工资总额14%提取职工福利费
借:管理费用--福利费
贷:应付福利费
2、按工资总额1.5%提取职工教育费
借:管理费用--职工教育费
贷:其他应付款--职工教育费
3、按工资总额2%提取工会经费
借:管理费用--工会经费
贷:其他应付款--工会经费
二.计提税金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金--营
三.结转各种收入
1、结转主营业务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本年利润
2、结转其他业务收入
借:其他业务收入
贷:本年利润
3、结转营业外收入
借: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四.结转成本、支出、税金
1、结转成本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2、结转其他业务支出
借:本年利润
贷:其他业务支出
3、结转营业外支出
借:本年利润
贷:营业外支出
4、结转税金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❸ 会计月末结账步骤
月末结账步骤:
一、会计人员要主动与企业各部门交流沟通,督促各项收入、成本、费用等,按会计准则的要求,在本月确认入账,确保收入与支出的完整性。
二、核算各类预提、待摊项目。
1、计提当月应提的固定资产折旧;
2、摊销当月应摊的无形资产和长短期待摊费用,如装修费用、房屋租金等;
3、摊销当月应摊销的低值易耗品;
4、计提当月应承担的借款利息、房屋租金、各项流转税金等;
5、计提职工薪酬福利等。
三、进行实物盘点,账实核对。
1、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
2、对银行存款进行核对;
3、如果企业规定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每月盘点的,也应当在结账前进行盘点。
通过以上盘点、核对,如出现差异,应当分清责任,按相关制度规定处理,并在结账前调整账项。
四、检查核对账项。
1、核对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是否与开据的发票与认证的发票相符,如有差异要查明原因,看是否合规,账务处理有无差错。
2、检查各科目的余额借贷方向是否异常?如有异常要查明原因,或进行调账,或待编制报表时进行重分类处理。
3、核对往来账款,与往来单位或个人核对,看往来款项是否一致?是否有串户或账务处理错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要核对总账是否平衡,总账与明细账是否相符。对于手工记账的单位,以及有的财务软件在试算平衡方面存在缺陷的,这一点十分重要。
五、编制月末转账分录(凭证)。
包括原材料暂估入账、结转产成品成本、结转各损益科目(利润采用表结法的企业除外)、计提所得税等。有的企业还要结转本年利润,以及应交增值税科目下的相关子目。
值得提醒注意的是,在各项月末结账准备工作完成并于结转利润前,应将当月的经营结果报告财务总监或总经理,确认没有重大遗漏或不妥之后,再做月末结账工作。
从哪些逻辑关系来证明月末结账是成功的?
(1)检查辅助核算明细,看是否存在辅助核算部门使用错误的事项;
注意:销售费用科目必须对应销售部、售后服务部、市场部;管理费用对应的部门为总经理办公室、行政部和财务部。
(2)检查辅助明细账的内部、外部客户是否使用错误,避免内部债权债务或收入、现流的错误发生。
月末结账需要注意什么?
(1)按权责任发生制原则计提所有费用。如工资、福利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福特金融贷款利息等。
(2)摊销无形资产、计提折旧、摊销待摊费用,计提预提费用等。
(3)暂估材料(对于企业已入库材料末收到发票的应建立明细台账)、结劳务成本、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等(结合存货盘点结果同时进行)。
(4)结转本年利润,结平所有损益类科目。
作为一个做基础性工作的会计而言,每个月都在重复相同的工作,尤其是月末结账,每个月一次,这也是新手的学习机会,在不断的重复中积累经验,对会计的一些做账流程更加清晰。
❹ 摊销费用怎么正确入账后期怎样结转
但后来因当月费用额度控制,要求将此笔费用分摊2次入账,因此当月做会计分内录如下:
借:待摊容费用---------5000.00
贷:管理费用----------5000.00
之后次月再做一笔摊销:
借:管理费用---------5000.00
贷:待摊费用----------5000.00
这样才是对的。(仔细看,跟你的不一样)
❺ 如何结转长期待摊费用
一、长期待摊费用结转的账务处理:
1、支付长期待摊费用时:
借:长期待摊费用
贷:银版行存款
2、每月进行权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长期待摊费用
贷:长期待摊费用
3、结转费用时:
借:本年利润
贷:管理费用-长期待摊费用
二、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是用于核算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在长期待摊费用账户下,企业应按费用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按照费用项目披露其摊余价值,摊销期限、摊销方式等。
❻ 月末怎样结转
会计月末结转流程
期末结账时将某一账户的余额或差额转入另一账户。这里涉及两个账户,前者是转出账户,后者是转入账户,一般而言,结转后,转出账户将没有余额。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之:
首先为了结出余额,如对存货 “ 产成品 ” 会计科目,要结转本月的生产成本即注销已销产品的成本,目的就是求出产成品的当前余额;
其次,为了计算本期的成本,需要结转的成本费用类的科目很多,诸如制造费用、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都要接转到生产成本科目;
再次,为了计算利润,要把当期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的发生额都要接转到本年利润科目;
最后,要在会计年度末把所有会计科目的余额结转到下个会计年度。
另外市场销售方面有结转项目一说,指的是上一年度的项目转计入本年度销售的项目。
月末结转的分录
1、结转本月领用的原辅材料 ,
借 : 生产成本 ( 主要材料 )
借 : 制造费用 ( 辅助材料 ) ,
贷 : 原材料
2、结转本月制造费用
借 : 生产成本
贷 : 制造费用
3、结转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借 : 库存商品
贷 : 生产成本
4、结转本月销售产品成本
借 : 主营业务成本
贷 : 库存商品
5、结转损益 ( 收入 )
借 : 主营业务收入
借 : 其他业务收入
贷 : 本年利润
6、结转损益 ( 费用 )
借 : 本年利润
贷 : 主营业务成本
贷 : 其他业务支出
贷 : 管理费用
贷 : 营业费用
贷 : 财务费用等等
7、“ 应交增值税 ” 和 “ 未交增值税 ” 都是 “ 应交税金 ” 科目下的二级科目。
(6)待摊销费用月末如何结账扩展阅读:
结转的目的大体由四个:
一是为了结出本会计科目的余额;
二是为了计算本报告期的成本;
三是为了计算当期的损益和利润的实现情况。
四是为了保持会计工作的连续性,一定要把本会计年度末的余额转到下个会计年度。
一、无论是辅导期一般纳税人增票预缴增值税还是增值税的纳税期限核定为 1 日、 3 日、 5 日、 10 日、 15 日的,预缴税款时
借: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贷:银行存款
月末本月应交税金大于预缴税金,余额部分
借: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增值税 - 未交增值税
月末终了后 10 日内
借:应交增值税 - 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月末本月应交税金小于预缴税金,余额部分
借:应交增值税 - 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多交增值税由以后月份实现的增值税抵减。
二、增值税的纳税期限核定为一个月的,不需要预交税款,月末结帐时如果 “ 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 ” 为借方余额就为 “ 留抵税金 ” 不需要做帐务处理;如果为贷方余额,余额部分就为当月应缴增值税,会计处理为:
借: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增值税 - 未交增值税
月末终了后 10 日内
借:应交增值税 - 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利润分配的帐务处理
结转本年未分配的净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计提公积金和公益金(分别按 10% 和 5% 计提)
借: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 — 提取盈余公积
— 提取公益金
同时结转盈余公积和公益金
借:利润分配 — 提取盈余公积
— 提取公益金
贷:盈余公积金
公益金
❼ 关于月末计提、摊销、结转的问题
月末会计需要结转的业务:
一、计提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费、工会经费
1、按工资总额14%提取职工福利费
借:管理费用--福利费
贷:应付福利费
2、按工资总额1.5%提取职工教育费
借:管理费用--职工教育费
贷:其他应付款--职工教育费
3、按工资总额2%提取工会经费
借:管理费用--工会经费
贷:其他应付款--工会经费
二、提固定资产折旧
借:管理费用--折旧费
贷:累计折旧
三、摊销费用
借:管理费用(或营业费用等)
贷: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
四、计提税金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金--营业税
贷:应交税金--城建税
贷:其他应交款--教育费附加
五、结转各种收入
1、结转主营业务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本年利润
2、结转其他业务收入
借:其他业务收入
贷:本年利润
3、结转营业外收入
借: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六、结转成本、支出、税金
1、结转成本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2、结转其他业务支出
借:本年利润
贷:其他业务支出
3、结转营业外支出
借:本年利润
贷:营业外支出
4、结转税金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七、结转各项费用
1、结转管理费用
借:本年利润
贷:管理费用
2、结转财务费用
借:本年利润
贷:财务费用
3、结转营业费用
借:本年利润
贷:营业费用
八、季度计提所得税
1、提取时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所得税
2、结转所得税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3、上缴所得税
借:应交税金--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❽ 待摊费用怎么结转
待摊费用不用结转,只是摊销,而且现行会计准则已经取消这个科目了
❾ 月末如何结账
对于月末结账,我想做为会计人员都是深有体会的,月末年末是我们会计人员最忙碌的时间,我们都在忙于结账。但我想每个会计人员对于月末结账具体都应该做哪些工作,以及从哪些逻辑关系来证明月末结账是成功的还是有所疑惑的。本文是我个人对月末结账的一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从实务的角度来了解月末结账的方法和程序。
第一步:先对本月所有凭证重新进行审核,仔细核对以减少差错。月末结账是建立在日常会计凭证的日清基础上,要求日常的会计凭证数据和分录准确无误。
第二步:进行以下项目的账实核对。
(1)现金:在结账日末进行清盘,编制盘点表。对平现金可以证明所有分录中有现金的分录正确。不平应查现金日记账和所有现金相关凭证,查清原因进行处理。
学会计论坛bbs.xuekuaiji.com
(2)银行存款:对所有明细账号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对平银行账。
(3)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在月末应进行盘点,并对盘点结果与明细账进行核对。如有差异应查清原因进行处理。
第三步:核对税务报表与应交税金明细账等账户的勾稽关系。
(1)运用银行存款调节表的原理对税务进项税额认证清单、四小票软件清单(包括运费、海关完税凭证、废旧物资、农产品收购)和企业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明细账进行核对,可以参与银行存款调节表编制进项税额调节表。主要调节的是在同一账税票中应做进项转出的固定资产等税法规定不可以抵扣的项目的金额、进货退回折让证明单的时间性差异。
(2)对于销项税额对金税开票的销项清单、及普通发票与无票收入清单和企业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行核对(有营业税的单位可以核对企业收入明细账与发票的清单,原理是一样的)。
(3)对于进项税额转出等其他应交税金的明细科目核对的原理是一样的。核对平后同时编制所有税务当月申报表。
第四步:查看所有明细科目余额对于有异常的方向余额的进行调整。
(1)对应收应付账的核对。
(2)对所有明细账与总账进行核对。
(3)清查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有无串户情况进行清理。
(4)查看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明细账所有明细有无贷方余额,如有应查清原因进行调整。一般原因为做错账户或一户单位开了二个明细。如应收账款贷方应调到预收账款,预付账款贷方应调到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调到其他应付款等。同理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清查借方余额。
第五步:进行月末结账的转账分录的编制:
(1)按权责任发生制原则计提所有费用。如工资、福利费、营业税等。
(2)摊销低值易耗品、无形资产、计提折旧、摊销待摊费用,计提预提费用等。
(3)暂估材料(对于企业已入库材料末收到发票的应建立明细台账)、结转制造费用、结转产成品成本、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等(结合存货盘点结果同时进行)。
(4)结转本年利润,结平所有损益类科目(具体结账分录可以要结合企业实际)。
另外,对于月末结账的时点问题。从我国的会计实际来说一般月末结账的时点都是自然月末,当然在实务中有些单位因为自身的业务量大,有自己定义结账日的,如25日结账等。对于这个问题,个人比较倾向于按自然月结账。
原因如下:
1、可以于税务同步,减少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按税法规定是按自然月来定义税务期间的,会计期间于税法的不一致,按规定税务报表就要按税务期间进行调整,工作难度比较高。并且对于税务核查造成困难。在实务中大多数不按税法进行调整,造成企业的税务风险较大。
2、减少因为自定结账日产生的结账数据时点不统一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