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无形资产 > 中外合作海洋矿区使用费

中外合作海洋矿区使用费

发布时间:2022-02-05 17:53:34

❶ 石油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详细点,谢谢!

优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适应税种方面的优惠
经过1994年的税制改革,目前对外国石油公司在我国从事合作开采海洋和陆上石油资源征的税种有: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牌照税等共计8种。此外,还有个人所得税和矿区使用费。资源税暂不征收。
缴纳增值税方面的优惠
从1994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规定,增值税实行17%、13%、零税率三档税率,对小规模纳税人实行6%的征收率。在中国境内销售原油,按照不含税销售价依17%的税率征收增值税,作为价外税,买方可作为进项税额扣除;销售天然气,按13%的税率征收增值税。为了不使合作开采石油的中外企业因税制改革而增加负担,国务院专门作出规定,按5%的征收率征收合作油(气)田原油、天然气的增值税,这在我国增值税的改革中是一项特殊的规定。这一规定的优惠主要体现在:
继续征收实物税。中外合作开采油(气)田按原油实物征税已实行多年,为所有中外石油公司了解和接受。实物税是价内税,和原工商统一税相比,税负相同。
实行5%的征收率的原油、天然气在国内销售时,因客观上减少了购买方的资金占用(主要是购买方进项税额的资金占用),所以使中外合作油(气)田原油、天然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国家实行原油、天然气出口不退税政策,因同样的原油,中外合作油(气)田出口原油时只负了5%的流转税,因国内其他(油)气田出口原油时已负担了17%的流转税,因此,中外合作油(气)田原油出口具有竞争力。
除此之外,中外合作开采海洋和陆上石油资源,为勘探、开发及生产作业而进口的机器、设备、物资免征进口环节的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这也是一特殊的优惠政策。
资源税方面的优惠
中外合作油(气)田仍按现行规定征收矿区使用费,暂不征收资源税。征收矿区使用费符合国际通常做法。我国征收矿区使用费实行超额累进费率,年度原油总产量不超过100万吨和年度天然气总产量不超过20亿立方米的油上油(气)田,免征矿区使用费,这是鼓励开发海上中小油(气)田的一项优惠政策。陆是合作开采石油资源矿区使用费征收标准,去年8月作了大幅调整。新疆、西藏、青海及浅海滩涂地区合作油(气)田执行同海洋石油相同的矿区使用征收标准。陆上其他地区的合作油(气)田年度原油总产量免征额由5万吨提到50万吨。天然气免征额由1亿立方米提高到10亿立方米。
缴纳了矿区使用费的中外合作油(气)田,目前也暂不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
企业所得税方面的优惠
1.在经济特区范围内中外合作开采石油,适用15%的优惠税率。
2.中外合作油(气)田发生的勘探费用,可在该油(气)田投产的月份起摊销,摊销期限也不得少于1年,也可在中、外石油公司本公司拥有的已投产的油(气)田中摊销,摊销期限也不得少于1年。摊销方法采用直线法。
中、外石油公司发生的合同前费用,允许作为勘探费用进行摊销。
3.中外合作油(气)田发生的开发费用,应当以油(气)田为单位,全部累计作为资本支出,从本油(气)田开始投产月份次月起计算折旧,折旧的年限不得少于6年。油(气)田投资后又发生的开发投资,可以逐年把当年的投资支出累计起来,依次从下一年度起计算折旧。中途废弃的油(气)田,其未折旧完的开发投资,可以从本公司拥有的其他已投产的油(气)田中,依照尚未折旧的年限进行折旧。开发投资的折旧应采用直线法。
4.外国石油公司因合同终止而沉淀的勘探费用(包括合同前费用),经税务机关审计并出具证明后,该笔勘探费用可在合同终止之日起10年内公司又签订的新的石油合同的收入中回收。
5.允许中、外石油公司之间按照石油公司相关条款转让和受让合同权益。溢价转让方有所得的,要征所得税。受让方石油合同权益所发生的受让支出,允许作为其投入的勘探和开发费用按规定进行摊销和折旧。无偿受让或取得石油合同权益的,不允许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列支受让或取得合同权益之前该合同区发生的任何勘探和开发费用。
转让石油合同权益行为不征收营业税、印花税,转让后没有所得的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以上信息由某税务局提供,国家企业政策网整理

❷ 我国矿产勘查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一、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相关政策法规

涉及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比较多,截至2005年,我国与商业性勘查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主要可以归纳为下表(表4-1)。

表4-1 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的相关政策法规

续表

续表

续表

二、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相关政策法规解释

(一)基本法律规范

这类法规是在我国从事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其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9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法律依据,明确确立了“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地表或者地下的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这一基本原则。1996年8月29日,第8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决定》。这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认真总结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10年来我国矿业发展实践和地矿行政管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矿业立法和地矿行政管理的经验,对我国矿业法律制度进行的一次重要的修改完善。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改革了矿业权管理制度,建立了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和依法转让的法律制度;改革了开采矿产资源审批、颁发采矿许可证的权限;确立了探矿权人优先取得勘查区内采矿权的法律制度,强化了探矿权、采矿权的排他性,有效地保护了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这次修改,对维护国家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促进矿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保障矿业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作用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标志着我国矿产资源管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以宪法为依据,制订了对我国重要矿种煤炭的合理开发利用、煤炭的资源保护,煤炭生产、经营活动的规范,保障煤炭行业的发展。

(二)资源补偿费及使用制度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是为了保障和促进矿产资源的勘查、保护与合理开发,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的财产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而制定的。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其他管辖海域开采矿产资源,应当依照本规定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该规定确立了矿产资源补偿费按照矿产品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计征;矿产资源补偿费由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征收等基本规定。

《矿产资源补偿费使用管理办法》明确矿产资源补偿费纳入国家预算,主要用于矿产资源勘查支出、矿产资源保护支出及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部门经费补助。矿产资源勘查支出,主要用于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支出(即用作大调查公益性与商业性的衔接)及其他重要地质勘查专项支出。矿产资源保护支出,主要用于独立矿山企业为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及回收利用水平而进行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支出。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部门经费补助,主要用于补助征收部门管理及人员经费。

《矿产资源勘查、采矿登记收费标准及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缴纳矿区使用费的规定》、《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管理办法》、《关于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管理办法的补充通知》、《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减免办法》等法规文件,对矿区使用费、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的收费标准、使用范围和减免条件等作出了详细规定;对勘查、采矿登记收费标准也作了详细的说明。

(三)资源税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了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采矿产品或者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为资源税的纳税义务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资源税;确定了资源税的应纳税额,依照从量计税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代扣代缴管理办法》规定了独立矿山、联合企业以及其他单位对其收购矿产品的资源税代扣代缴的义务和缴税程序。

(四)行政执法检查制度

2004年颁布的《国土资源听证规定》对规范国土资源管理活动,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科学性和民主性,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具有重大的意义。该规定从目前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从依职权听证和依当事人申请听证的角度,规定了听证事项的范围,包括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制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以及实施要报政府批准的事项等。实行国土资源听证制度,为今后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践行执政为民、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依法行政,加速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实体和程序保障。

1987年颁布的《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中央和省级矿产资源主管部门对矿山企业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基本职责和管理范围,为政府部门对矿产资源实施监督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2003年颁布的《市(地)县(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为加强市(地)县(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监督管理职责,规范监督管理行为,维护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益和探矿权人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依据。该暂行办法规定市(地)县(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有权对本行政区内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对拟设置探矿权、采矿权区域内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状况,提出调查意见;对矿产资源储量进行监督管理;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监督管理;对发生在本行政区的违法勘查、开采和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1995年《国务院关于整顿矿业秩序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通知》下发后,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由国务院地矿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大规模的矿业秩序治理整顿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经过整顿矿业秩序有所好转。

2001年4月,《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国发[2001]11号)和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85号)下发后,国土资源部按照“分步实施、扎实推进”的工作部署,每年都根据整顿和规范工作的进展情况制订工作安排及方案,确定不同的工作重点,确保治理整顿取得实效,并切实通过专项整治使矿产资源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加强,整顿和规范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矿产资源开发中仍然存在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2005年8月,经多次酝酿反复修改,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重点提出了要做好严厉打击无证勘查开采等违法行为,全面查处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坚决关闭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企业,全面清查和纠正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开展煤炭资源回采率专项检查,开展对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专项整治等6个方面的工作。并按照标本兼治的原则,围绕建立和完善维护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长效机制,提出了6个方面的规范任务:严格探矿权、采矿权管理;集中解决矿山布局不合理问题;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探索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制度;严格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准入管理;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监管责任体系。

(五)外商投资政策

2000年和2001年相继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等企业形式设立的程序、税务事项、用工和外汇使用等政策。

1986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是国家为鼓励外国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国境内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制定的。国家对达到一定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给予税收、外汇使用和自主权等多方面的特别优惠。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土资源部等6部委《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勘查开采非油气矿产资源若干意见》,对外商开展商业性矿产勘查,在税费、进口设备、勘查费用的成本摊销方面都给予优惠的鼓励政策。

2002年修订后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扩大了国家鼓励外商投资的范围,鼓励外商举办出口型企业,将产品100%外销的允许类项目列入鼓励类;鼓励外商在中国境内投资勘查开采非油气矿产资源;允许外商在中国境内以独资或者以与中方合作的方式进行非油气矿产资源风险勘探;从事风险勘探的外商,按照被授予的探矿权,对勘查作业区内发现的具有开采经济价值的非油气矿产资源,保障其享有法定的优先采矿权;在勘查设备、器材的进出口方面,外商可以与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法人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为鼓励外商到西部地区投资勘查开采非油气矿产资源,规定外商到西部地区以独资方式或以与中方合资、合作的方式勘查开采非油气矿产资源的,除享受国家已实行的有关优惠政策外,还可享受免缴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1年,减半缴纳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2年的政策;外商到西部地区以独资方式或者以与中方合资、合作的方式开采《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类非油气矿产资源的,享受免缴矿产资源补偿费5年的政策;外商到西部地区与中方合资、合作勘查开采非油气矿产资源而中方以探矿权、采矿权入股的,其探矿权、采矿权应按规定依法评估确认,合理作价,中方应提供相关的地质成果资料。

2001年相继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规定,在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允许外国企业参与合作开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资源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中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活动;中国政府依法保护参加合作开采陆上(海洋)石油资源的外国企业的合作开采活动及其投资、利润和其他合法权益。参与合作开采陆上(海洋)石油资源的中国企业、外国企业,都应当依法纳税,缴纳矿区使用费。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2年印发《外商投资稀土行业管理暂行规定》对稀土行业作出了特殊的规定,即:禁止外商在中国境内建立稀土矿山企业;不允许外商独资举办稀土冶炼、分离项目(限于合资、合作);鼓励外商投资稀土深加工、稀土新材料和稀土应用产品。

(六)矿产资源勘查和开采管理政策

1998年国务院颁布的《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规范了对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管理,对探矿权人、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维护了矿产资源勘查秩序;规定了颁发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主管部门、发证条件和审批程序等;确定了许可证的有效期,探矿权使用费标准和采矿权使用费标准,以及可以审批发证的34个矿种。

1994年颁布的《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2004年颁布的《办理开采黄金矿产批准书管理规定》和1993年颁布的《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分别对煤炭、黄金和水的开采许可作出了单独的规定,即:国务院煤炭工业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煤炭工业主管部门,负责煤炭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开采黄金矿产须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查批准,取得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颁发的开采黄金矿产批准书后,方可开采;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取水许可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七)矿业权转让制度

《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配套的行政法规。该办法对国家出资形成的探矿权、采矿权作出了有偿出让的规定。为进一步规范矿业权流转行为,2000年颁布了《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对矿业权出让、转让进入市场的方式、方法、条件进行了规范,对矿业权的出售、作价出资、合作、出租、抵押等都作了具体规定。

2003年6月11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对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活动的规则、适用范围、实施程序等作了具体的规定。

为了加强对探矿权、采矿权评估行为的管理,国土资源部颁布了《探矿权采矿权评估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特别规定了转让国家出资形成的探矿权、采矿权,必须依法进行评估,并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其评估结果依法确认。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由省级以下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发证的探矿权、采矿权的评估结果进行确认。

(八)地质勘查资质管理制度

2003年6月24日颁布了《地质勘查资质注册登记办法》,将原有的地质勘查资质的审批制度改为注册制,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地质勘查资质专业分类和注册登记条件》对地质勘查资质专业进行详细的分类,对地质勘查资质注册登记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探矿权采矿权评估资格管理暂行办法》、《矿产储量评估师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登记代理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和《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登记代理人员资格及代理机构资质考核授予办法》的颁布和实施对地质勘查行业中介服务组织的工作进行了规范。

(九)信息服务政策

2003年国土资源部颁布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地质工作资料管理和汇交程序和有关规定。清理国家出资形成的矿产地和基础地质资料,实行国家出资形成的矿产地收缴价款有偿取得,资料统一汇交管理,基础地质资料向社会公开。《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规定》规定了土地登记资料和测绘成果汇交和公开查询程序。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办法》和《矿产储量登记统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为维护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益,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促进矿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确保矿产资源储量合理。国家对矿产资源储量的评审、认定实行统一管理。国土资源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是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管理机构。国家对矿产储量实行统一的登记统计管理制度。履行矿产储量登记和提供矿产储量统计资料的勘查、开采单位的合法权益应受到法律保护。

2000年颁布的《公益性地质资料提供利用暂行办法》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海域内进行非矿业权或其他非排他性登记的地质调查工作、环境监测工作取得的公益性地质资料,均公开提供社会利用。公益性地质资料范围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统一发布。但商业性地质工作取得的公益性地质资料,在该项工作结束后,给予2年的保护期,保护期满后提供社会利用;公益性地质成果资料(包括成果报告、图件及其说明书)应无偿提供全社会利用;涉及国家秘密的公益性地质成果资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查阅利用。

国土资源部、国家保密局联合发布《加强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共13条。明确了地质资料保密范围:除《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测绘管理工作秘密范围的规定》所列国家秘密目录范围内的地质资料外,其他资料均可公开提供给社会利用。涉及军事、海洋和放射性矿产的地质资料查阅利用,应执行其主管部门保密范围的规定。保密范围内的地质资料,如果由多个相对独立的单件组成,其中不涉密的单件资料可以单独公开供社会利用;对于社会公众特别希望得到的各类大比例尺地质图,《规定》明确提出,不在国家秘密目录范围内、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50万的各类地质图件,可由受委托的馆藏机构,将图中的经纬线及其注记去掉后,提供给委托人利用。该《规定》还就保护期内地质资料利用、外国公民查阅利用地质资料、行政管理部门改进服务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定。

❸ 矿产资源补偿费改革建议

矿业资源补偿费是国家凭借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为了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的财产权益,对在我国领域和其他管辖海域开采矿产资源而征收的一种费用。矿业资源补偿费实质上是国有资产收益,所调整的是国家作为矿产资源所有者与采矿权人间的经济关系,是采矿权人开采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对作为矿产资源所有者的国家的补偿。开采海洋石油资源和中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收取的矿区使用费在性质上等同于矿产资源补偿费。

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在性质上可视同国外一些国家征收的权利金,体现了矿产资源的国家产权。根据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计算公式为: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金额=矿产品销售收入×补偿费费率×开采回采率系数,开采回采率系数=核定开采回采率/实际开采回采率核定开采回采率,其收入在中央与省、直辖市的分成比例为5∶5,在中央与自治区(包括青海、云南、贵州)的分成比例为4∶6。矿产资源补偿费纳入国家预算,实行专项管理,主要用于矿产资源勘查,体现了取之于矿,用之于矿的原则。根据规定,中央所得的矿产资源补偿费主要用途为:矿产资源勘查支出,主要用于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矿种和战略储备需要的重大地质普查找矿工作;矿产资源保护支出,主要用于国有矿山企业为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及回收利用水平而进行的技术改造工作,实行专款专用;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部门经费补助,主要用于征收部门及人员经费。

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自1994年开征以来,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开征,有利于体现国家对矿产资源的产权,维护国家权益,也有利于反映资源稀缺性和矿产资源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矿产资源开发中滥采滥挖、资源浪费普遍的现象。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原有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其弊端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

(一)我国现行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偏低

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平均费率为1.18%,而国外与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性质基本相似的权利金费率一般为销售收入的2%~8%,相比之下,我国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矿种的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均为1%),远远低于国外相同性质的权利金水平。

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偏低,造成资源廉价使用,有着严重的后果:一是国家对其所有资源性资产的合法收益未能得到有效地维护,部分资源资产的合法收益以利润的形式、通过企业净收益的分配流向投资者;二是因矿产品价格中没有包含矿山企业应承担的,其开采矿产资源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治理与恢复成本,导致矿山企业成本不完全,资源类商品的价格和市场利益扭曲,削弱了资源价格对资源市场的调节力度;三是抬高了矿业投资的实际收益率,刺激各种投资主体纷纷涌入矿业领域,加剧了矿业市场的无序竞争,导致开发秩序的混乱、滥采乱挖现象严重和安全事故频发;四是虚增矿山企业利润率,不利于企业转变经营粗放的管理方式,采用先进生产工艺、组织方式和提高技术装备,节约使用、有效利用矿产资源,从而增强保护意识、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费率固定不变,没有与资源利用水平相结合

矿业是全球化程度很高的产业,矿产品价格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大。矿山企业的利润会随着市场供需情况变化产生较大的波动。国家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市场状况,及时调整补偿费率。但资源补偿费征收十多年来,我国矿产品价格水平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补偿费率始终未作调整。同时,由于开采回采率系数截至到目前始终确定为1,客观上造成补偿费的征收与资源储量消耗水平、资源利用率水平脱钩,导致企业缺乏节约资源的压力和动力,“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采主弃辅(伴生)”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资源水平浪费的同时,更加剧资源紧张的局面。

3.征收方式不灵活,征管效率低

按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用从价、属地化的征收方式。这种征收方式一方面是加重征收成本,不利于提高征收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不利采矿权节约、合理利用资源。全国各地存在着众多小型矿山企业,由于这些小型矿山不仅点多、分散,且大多地处偏远农村、山区,按销售收入的比例分期征收,不仅人为提高了征收管理的成本,也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砂石、黏土、建材矿,也一律按销售收入征收,不仅不符合工作实际;更加剧了征管成本的提高和工作效率的降低。同时,以矿产资源销售情况而非开采情况作为征收依据,不利于鼓励广大中小型采矿权人自觉珍惜、合理利用资源,加剧了资源的浪费。同时由于矿产资源补偿费由地方矿业部门征收,征管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行为,所征收的款项常常被截留、挪用。

4.征收范围不完整

我国有关法规规定,开采海洋石油的中外企业和中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的企业,由税务机关征收矿区使用费,矿区使用费设有起征点,超过部分实行超额累进费率,实物缴纳。矿区使用费为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其中:海上矿区使用费归中央所有;陆上石油矿区使用费归地方所有。对已缴纳矿区使用费的企业,暂不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从性质上来看,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矿区使用费均属于国有资源收益,而仅仅根据开采地点和主体的不同将其割裂开来,不利于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有效推进。

(二)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改革建议

针对我国现行矿产资源补偿费所存在的问题,其改革方向应为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机制,促进矿产资源开发的集约化与可持续发展。

1.调整资源补偿费费率,实行与资源利用水平挂钩的浮动费率制

为有效的维护国家对资源性资产的合法权益,结合我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进展情况和矿业企业税费负担水平,按照“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原则,调整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并建立与资源利用水平挂钩的浮动费率制度。总体思路是先从石油、煤炭资源和有色金属起步,再逐步扩大到其他矿种。主要改革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家调整补偿费费率,并将固定费率调整为级差费率。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将石油资源补偿费率调整为5%~10%,基本费率为5%;煤炭资源补偿费费率为3%~6%,基本费率为3%;有色金属3%~5%,基本费率3%。在确定的费率幅度内,国家可根据资源价格涨落、矿山企业利润水平变化以及资源政策导向等因素,适时调整征收补偿费费率。二是取消开采回采率系数为1的规定,实行补偿费的征收与资源利用水平(资源储量的消耗水平)挂钩。开采回采率系数是核定开采回采率与实际开采回采率的比值。通过开采区内资源采出量占开采区内动用资源储量的百分比计算实际回采率;核定开采回采率由负责补偿费征收的矿产资源资源主管部门依据经批准的矿山设计和开发利用方案据实核定。

2.改革补偿费的征收方式,实行分类分级征收管理方式

为降低补偿费征收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必须改革现行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方式,将现行法律法规的属地化、一刀切的征收方式,改为分级分类征收方式。具体办法:一是将属地化的征收管理方式,改为分级征收方式。即按矿业权登记管理权限,按矿山规模实行分级征收。二是将统一按销售收入一定比例征补偿费的计征方式改为区分矿产资源种类和资源储量以及开采量大小分类征收。矿产资源实行分级分类征收管理,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征管工作成本,提高征收入库率和征管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采矿权人自觉珍惜、节约、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另外,对矿产资源补偿费款的预算管理,保证专款专用,防止款项截留和坐支挪用现象的发生。

3.将矿区使用费并入矿产资源补偿费

矿区使用费在性质上与矿产资源补偿费并无区别,只是其开采资源的地点和主体不同。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同为开采矿业资源的企业,其税费负担应当一致。为此,应取消对开采海洋石油的中外企业和中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的企业所征收的矿区使用费,统一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促进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❹ 什么是矿区使用费

又称权利金,我国的矿产资源补偿费与其性质一样。我国对中外合作开采海洋、陆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采矿权人征收矿区使用费。矿区使用费按照每个油、气田年度原油或者天然气总产量计征,用实物缴纳。

❺ 矿区使用费

根据《中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缴纳矿区使用费暂行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应当依法缴纳矿区使用费。

矿区使用费按照每个油、气田日历年度原油或者天然气总产量和矿区使用费率进行计征,以年度原油总产量超过5万吨、年度天然气总产量超过1亿标立方米作为矿区使用费起征点。对超过的部分实行超额累进费率,实物缴纳。

原油和天然气的矿区使用费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中外合作开采的油气田的矿区使用费,由油、气田的作业者代扣,交由中国石油开发公司负责代缴。费率见表1-2。

表1-2 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缴纳矿区使用费费率表

根据《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缴纳矿区使用费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大陆架及其他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管辖权的海域内依法从事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应当依法缴纳矿区使用费。矿区使用费按照每个油、气田日历年度原油或者天然气总产量计征,设有起征点,超过的部分实行超额累进费率,实物缴纳。

原油和天然气的矿区使用费,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中外合作开采的油气田的矿区使用费由油、气田的作业者代扣,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负责代缴。矿区使用费费率见表1-3。

表1-3 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缴纳矿区使用费费率表

提示:对于已经缴纳矿区使用费的企业,不再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并暂不征收资源税。

❻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号)

国务院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做如下修改:

将第三十条修改为:“对外合作开采煤层气资源由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国务院指定的其他公司实施专营,并参照本条例执行。”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根据本决定做相应的修改,重新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

(1993年10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31号发布根据2001年9月23日《国务院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07年9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石油工业的发展,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中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石油资源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所有。

第四条中国政府依法保护参加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外国企业的合作开采活动及其投资、利润和其他合法权益。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中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活动,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并接受中国政府有关机关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国家对参加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外国企业的投资和收益不实行征收。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外国企业在合作开采中应得石油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依照法律程序实行征收,并给予相应的补偿。

第六条国务院指定的部门负责在国务院批准的合作区域内,划分合作区块,确定合作方式,组织制定有关规划和政策,审批对外合作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

第七条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方石油公司)负责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经营业务;负责与外国企业谈判、签订、执行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合同;在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区域内享有与外国企业合作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生产的专营权。

第八条中方石油公司在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区域内,按划分的合作区块,通过招标或者谈判,与外国企业签订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合同。该合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批准后,方为成立。

中方石油公司也可以在国务院批准的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区域内,与外国企业签订除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合作合同。该合同必须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备案。

第九条对外合作区块公布后,除中方石油公司与外国企业进行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活动外,其他企业不得进入该区块内进行石油勘查活动,也不得与外国企业签订在该区块内进行石油开采的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对外合作区块公布前,已进入该区块进行石油勘查(尚处于区域评价勘查阶段)的企业,在中方石油公司与外国企业签订合同后,应当撤出。该企业所取得的勘查资料,由中方石油公司负责销售,以适当补偿其投资。该区块发现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油(气)田后,从该区块撤出的企业可以通过投资方式参与开发。

国务院指定的部门应当根据合同的签订和执行情况,定期对所确定的对外合作区块进行调整。

第十条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应当遵循兼顾中央与地方利益的原则,通过吸收油(气)田所在地的资金对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油(气)田的开发进行投资等方式,适当照顾地方利益。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护合作区域内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在土地使用、道路通行、生活服务等方面给予有效协助。

第十一条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应当依法纳税,并缴纳矿区使用费。

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企业的雇员,应当就其所得依法纳税。

第十二条为执行合同所进口的设备和材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减税、免税或者给予税收方面的其他优惠。具体办法由财政部会同海关总署制定。

第二章外国合同者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三条中方石油公司与外国企业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必须订立合同,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应当由签订合同的外国企业(以下简称外国合同者)单独投资进行勘探,负责勘探作业,并承担勘探风险;发现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油(气)田后,由外国合同者与中方石油公司共同投资合作开发;外国合同者并应承担开发作业和生产作业,直至中方石油公司按照合同约定接替生产作业为止。

第十四条外国合同者可以按照合同约定,从生产的石油中回收其投资和费用,并取得报酬。

第十五条外国合同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可以将其应得的石油和购买的石油运往国外,也可以依法将其回收的投资、利润和其他合法收益汇往国外。

外国合同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其应得的石油,一般由中方石油公司收购,也可以采取合同双方约定的其他方式销售,但是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石油产品的规定。

第十六条外国合同者开立外汇账户和办理其他外汇事宜,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外汇管理的其他规定。

外国合同者的投资,应当采用美元或者其他可自由兑换货币。

第十七条外国合同者应当依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分公司、子公司或者代表机构。

前款机构的设立地点由外国合同者与中方石油公司协商确定。

第十八条外国合同者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应当及时地、准确地向中方石油公司报告石油作业情况,完整地、准确地取得各项石油作业的数据、记录、样品、凭证和其他原始资料,并按规定向中方石油公司提交资料和样品以及技术、经济、财会、行政方面的各种报告。

第十九条外国合同者执行合同,除租用第三方的设备外,按照计划和预算所购置和建造的全部资产,在其投资按照合同约定得到补偿或者该油(气)田生产期期满后,所有权属于中方石油公司。在合同期内,外国合同者可以按照合同约定使用这些资产。

第三章石油作业

第二十条作业者必须根据国家有关开采石油资源的规定,制订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并经国务院指定的部门批准后,实施开发作业和生产作业。

第二十一条石油合同可以约定石油作业所需的人员,作业者可以优先录用中国公民。

第二十二条作业者和承包者在实施石油作业中,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安全作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并按照国际惯例进行作业,保护农田、水产、森林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防止对大气、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和陆地其他环境的污染和损害。

第二十三条在实施石油作业中使用土地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的各项石油作业的数据、记录、样品、凭证和其他原始资料,所有权属于中方石油公司。

前款所列数据、记录、样品、凭证和其他原始资料的使用、转让、赠与、交换、出售、发表以及运出、传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争议的解决

第二十五条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合同的当事人因执行合同发生争议时,应当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提交中国仲裁机构或者其他仲裁机构仲裁。

当事人未在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事后又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以向中国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指定的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在限期内不改正的,可以责令其停止实施石油作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一款规定,擅自进入对外合作区块进行石油勘查活动或者与外国企业签订在对外合作区块内进行石油开采合作协议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未向中方石油公司及时地、准确地报告石油作业情况的,未按规定向中方石油公司提交资料和样品以及技术、经济、财会、行政方面的各种报告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未经批准,擅自实施开发作业和生产作业的;

(四)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擅自使用石油作业的数据、记录、样品、凭证和其他原始资料或者将其转让、赠与、交换、出售、发表以及运出、传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十六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由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石油”,是指蕴藏在地下的、正在采出的和已经采出的原油和天然气。

(二)“陆上石油资源”,是指蕴藏在陆地全境(包括海滩、岛屿及向外延伸至5米水深处的海域)的范围内的地下石油资源。

(三)“开采”,是指石油的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及其有关的活动。

(四)“石油作业”,是指为执行合同而进行的勘探、开发和生产作业及其有关的活动。

(五)“勘探作业”,是指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包括钻探井等各种方法寻找储藏石油圈闭所做的全部工作,以及在已发现石油的圈闭上为确定它有无商业价值所做的钻评价井、可行性研究和编制油(气)田的总体开发方案等全部工作。

(六)“开发作业”,是指自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被批准之日起,为实现石油生产所进行的设计、建造、安装、钻井工程等及其相应的研究工作,包括商业性生产开始之前的生产活动。

(七)“生产作业”,是指一个油(气)田从开始商业性生产之日起,为生产石油所进行的全部作业以及与其有关的活动。

第二十九条本条例第四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二十一条的规定,适用于外国承包者。

第三十条对外合作开采煤层气资源由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国务院指定的其他公司实施专营,并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一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

❼ 理清矿产资源税费加强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的管理

在矿产资源管理中,常常涉及到各种矿产资源税、费、基金和价款,矿产资源的税费、价款都包括哪些,如何正确区分这些税费和价款呢?笔者下面对此进行具体梳理。

一、矿产资源管理中的税费和价款的主要种类

(1)资源税。资源税目的是调节矿业企业由于开采不同品位的资源产生的级差收入,促进企业之间公平竞争。资源税最初是一种累进制的超额利润税, 1986年,石油资源税开始实行按产量定额征收。1993年发布的《资源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139号)规定,按产量定额计征资源税。

(2)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资源作为资源性资产,使用和开发这种资源,必须向其所有权人支付一定的费用。矿产资源补偿费是矿业权人因使用(开采)矿产资源向其所有者支付的费用。 矿产资源补偿费是1986年《矿产资源法》设立的,但到1994年才真正实施征收。1994年颁布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国务院令第150号)规定,各地按照销售额一定比例征收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应及时全额上缴中央财政,年终再由中央与地方按一定比例分成。具体分配比例为:中央与省、直辖市分成比例为5:5;中央与自治区分成比例为4:6。

(3)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包括探矿权使用费和采矿权使用费。探矿权使用费是指国家将矿产资源探矿权出让给探矿权人,按规定向探矿权人收取的使用费。 采矿权使用费是指国家将矿产资源采矿权出让给采矿权人,按规定向采矿权人收取的使用费。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按矿区面积实行定额收费,探矿权使用费以勘查年度计算,按区块面积逐年缴纳,第一个勘查年度至第三个勘查年度,每平方千米每年缴纳100元;从第四个勘查年度起每平方千米每年增加100元,最高不超过每平方千米每年500元;采矿权使用费按矿区范围面积逐年缴纳,每平方千米每年1000元。

(4)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包括探矿权价款和采矿权价款。探矿权价款是指国家将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出让给探矿权人,按规定向探矿权人收取的价款;采矿权价款是指国家将其出资勘查形成的采矿权出让给采矿权人,按规定向采矿权人收取的价款。探矿权采矿权价款以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评估价格为依据,一次或分期缴纳,但探矿权价款缴纳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年,采矿权价款缴纳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年。

(5)试点地区建立的基金和保证金。2004年4月国务院以山西省作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批准山西省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提取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和建立煤矿转产发展基金,旨在促进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

(6)矿区使用费。《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缴纳矿区使用费的规定》(财政部令第1号)和《中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缴纳矿区使用费暂行规定》(财政部令第3号)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大陆架及其他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管辖权的海域内依法从事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均应当依照规定缴纳矿区使用费。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对合作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的,仍按原规定缴纳矿区使用费,不缴纳资源税。另外,1994年,原地质矿产部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关于确认在中国海域开采海洋石油资源不重复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复函》(地质矿产部地函156号)中明确,在中国海域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按照《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缴纳矿区使用费的规定》和《中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缴纳矿区使用费暂行规定》两个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矿区使用费的采矿权人,不再重复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

二、明确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的具体形式

依据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的具体形式包括以下三种:

1.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

《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40号)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实行探矿权有偿取得的制度。探矿权使用费以勘查年度计算,逐年缴纳。”《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41号)第九条规定:“国家实行采矿权有偿取得的制度。采矿权使用费,按照矿区范围的面积逐年缴纳,标准为每平方千米每年1000元。”财政部、国土资源部1999年6月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 <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综字[1999]74号)又对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作了明确的界定。根据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在1996年《矿产资源法》修订以来,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的制度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国家通过向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收取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

2.探矿权采矿权价款

《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申请国家出资勘查并已经探明矿产地的区块的探矿权的,探矿权申请人除依照本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缴纳探矿权使用费外,还应当缴纳经评估确认的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价款;探矿权价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一次缴纳,也可以分期缴纳。”《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第十条第一款规定:“申请国家出资勘查并已经探明矿产地的采矿权的,采矿权申请人除依照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缴纳采矿权使用费外,还应当缴纳经评估确认的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采矿权价款;采矿权价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一次缴纳,也可以分期缴纳。”财政部、国土资源部1999年6月联合下发的《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管理办法》也对探矿权价款、采矿权价款作了明确的界定。根据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探矿权价款、采矿权价款收取对象有严格的界限,即申请国家出资勘查并已经探明矿产地的探矿权、采矿权的申请人。

3.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形成的价款

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关于印发 <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197号)中规定,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确定中标人、竞得人后,主管部门应当与中标人、竞得人签订成交确认书。成交确认书应当包含“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和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缴纳时间、方式”。虽然这里用的是 “探矿权采矿权价款”一词,与上述的第二种有偿方式一样,但具体含义应该是不同的,所以笔者用“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形成的价款”加以区别。

三、正确区分探矿权采矿权价款与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形成的价款

从上述概念中,笔者认为两者的不同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1)价款适用的范围不同。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取是有严格范围的,即国家出让“国家出资勘查并已经探明矿产地的探矿权或采矿权”时,才能在收取探矿权采矿权有偿使用费的同时,收取探矿权采矿权价款。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形成的价款,是只要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探矿权或采矿权的,就应当收取探矿权价款或采矿权价款。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探矿权采矿权,包括“国家出资勘查并已经探明矿产地的”,但并不限于该范围。

(2)价款形成的方式不同。 探矿权采矿权价款以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评估价格为依据,也就是说是经过确认的评估价。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形成的价款是成交价,在招标方式中,是中标人的投标价;在拍卖方式中,是竞买人的最高应价;在挂牌方式中,是竞买人的最高报价。需要指出的,成交价必须不低于确定的招标标底、拍卖挂牌底价。

(3)价款的实质内涵不同。探矿权采矿权价款以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评估价格为准,评估价格实质上是国家勘查投入的成本,并且评估价格一经确定就确定了价款的具体数额;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形成的价款是探矿权采矿权的市场价格,是在设定的底价基础上交易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价格,是矿产资源市场配置的重要体现。

大力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充分发挥市场对矿产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是矿产资源管理的必然要求。 在实践中,也有的地方对以申请方式取得的探矿权采矿权,尽管不符合“国家出资勘查并已经探明矿产地的”的条件,仍以探矿权采矿权有偿使用为由,收取申请人探矿权或采矿权价款,这是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正如笔者前面指出,收取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的条件是十分明确的,即“国家出资勘查并已经探明矿产地的”。对于不符合该条件,又是通过申请方式获得的探矿权采矿权,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的形式只能是收取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

❽ 资源税与矿产资源补偿费计算标准

资源税是国家税种,统一征收。以产量计征。资源税应该是最能体现国家作为资源所有者权专益的税种,属但近20年来,改革一直非常难推进(被利益集团控制吧)。造成巨大巨大的国家资源利益的流失(你只要看一下近年煤炭价格就知道)。国家目前在新疆的油气进行试点,即改成从价计征,大致按5%提。具体税率,你看一下财政部、国土资源的文件。

补偿费各省有自己的规定,当然是在中央法规的基础上制定的。按价格计征,平均税率约1.5%左右。你查一下你所在省国土资源厅网站,能找到资料。

❾ 中海油负责在中国海域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

关键的问题是:合作不等于合资,因此中国就是中国,没有外国人的股权。

在任何行业里,仅有外方参股的企业才称为“ 中外合资XXXX公司”,比如:
中外合资常熟欣格制衣有限公司
中外合资张家港华大离心机制造有限公司
中外合资常州康寿能源有限公司
中外合资浙江双鹰胶囊有限公司
等等。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虽然负责对外合作,但是没有外方参股,是一个纯中国公司。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见后面的介绍),中国海洋石油可以使用"中国"字样。

外国公司依据中国法律同中国的公司合作进行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是一种中外合作开发。合作开发是国际上在自然资源领域广泛采用的一种经济合作方式,其最大的特点是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中国在石油资源开采领域的对外合作中都采用这种方式。

在中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时,中国政府对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国家授权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统一负责中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业务。中外合作双方一般是采取非法人式的契约式合营,并不组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而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签定石油合同,按照石油合同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合作,中外双方仍是两个独立的法人,双方之间仅为合同关系。中外合作开采石油资源主要彩风险合同与联合经营相结合的模式,而采用租让制、产品分成合同与承包作业合同这几种模式的较少。

http://www.fmcoprc.gov.hk/chn/topic/tzzg/wstzfs/
外商投资的方式

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主要有外商直接投资、对外借款、外商其他投资三种。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和中外合作开发等其他方式。对外借款的方式包括:向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银行商业贷款以及出口信贷和对外发行债券。外商其他投资的方式包括:对华发行股票、国际租赁、补偿贸易和加工装配。这里重点介绍外商直接投资的具体方式。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亦称股权式合营企业,是指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依据中国的法律,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成立的企业。合资企业的基本特点是合资各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和共负盈亏。合资各方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建筑物、机器设备、场地使用权、工业产权、专有技术出资。合资方不论以何种方式出资,均要以同一种货币计算各自的投资比例,外国合营者的投资比例一般不应低于注册资本的25%。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组织方式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为最高权力机构。

中国法律法规对外商投资举办合资企业在投资领域上限制较少,国家鼓励和允许投资的项目还可以不限制经营期限。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亦称契约式合营企业,是指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依据中国的法律,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或提供合作条件举办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外各方的投资一般不折价计算投资比例,利润也不按出资比例分配。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投资或提供合作条件、利润或产品的分配、风险和亏损的分担、经营管理的方式和合作终止时财产的归属等各项,都在合作各方签订的合同中确定。

合作企业可以组成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即有限责任公司,也可以组成非法人的经济实体,即合作各方共同出资或提供合作条件,按照合作企业合同的约定经营管理企业,合作各方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非法人合作企业合作各方提供的合作条件或投资可由合作各方分别所有;也可以共有,由合作企业统一管理和使用,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处理。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设立董事会及经营管理机构,董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决定企业的一切重大问题。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设立联合管理委员会,由合作各方派代表组成,代表合作各方共同管理企业。另外,合作企业成立后,经董事会或联合管理委员会一致同意,报原审批机关批准,还可以委托合作一方或第三方经营管理企业。如果中外合作者在合同约定合作期满时企业的全部资产归中方合作者所有,则外方合作者可以在合作期限内先行回收投资。

中外合作者的投资或者提供的合作条件可以是现金、实物、土地使用权、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和其他财产权利。中外合作企业一般由外国合作者提供全部或大部分资金、技术和设备,而中方多以土地、厂房、可利用的资源等作为出资,有时也提供一定量的资金。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具有方式灵活,设立手续简便等特点。

外资企业

外资企业也称外商独资经营企业,是指外国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依据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并独立经营的企业。外国投资者的出资可以是自由兑换的外币,也可是机器设备、工业产权或专有技术等。外资企业的组织形式一般为有限责任公司,经批准也可采取其他责任形式。由于外资企业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所有,因此,外国投资者可以自主决定有关企业的一切问题,包括资金的筹措、职工的雇用、设备材料的购买、产品的销售、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以及日常的经营管理等。

外资企业是外国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子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外资企业是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实体,它不同于外国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如分公司和常驻代表机构,因为这些分支机构本身在法律上和经济上没有独立性。

设立外资企业必须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鼓励举办产品出口或者技术先进的外资企业。近几年来,外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居于第一位的投资方式。

中外合作开发

中外合作开发是指外国公司依据中国法律同中国的公司合作进行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合作开发是国际上在自然资源领域广泛采用的一种经济合作方式,其最大的特点是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中国在石油资源开采领域的对外合作中都采用这种方式。

中国分别于1982年和1993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明确规定在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允许外国公司参与合作开采中国的石油资源。中外合作开发一般都采用国际招标方式,外国公司可以单独也可以组成集团参与投标。中标者与中方签定石油合作勘探开发合同,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期限一般在30年以内。合作开发合同经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准后生效,整个开发周期一般分为勘探、开发和生产三个阶段。勘探阶段由外方承担全部费用和风险,在勘探期内,如果在合同确定的区域范围内没有发现有开发价值的油气田,则合同即告终止,中方不承担任何补偿责任。如果在合同确定的区域范围内发现有开发价值的油气田,则进入开发阶段,中方可以通过参股的方式(一般不超过51%)与外方共同开发,按双方商定的出资比例共同出资。油田在进入正式生产阶段后,应按法律规定缴纳有关税收和矿区使用费,中外双方可按合同确定的分油比例以实物方式回收投资与分配利润。当遇到亏损风险时,则由各方分别承担。

在中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时,中国政府对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国家授权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统一负责中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业务,授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统一负责中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业务。中外合作双方一般是采取非法人式的契约式合营,并不组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而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签定石油合同,按照石油合同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合作,中外双方仍是两个独立的法人,双方之间仅为合同关系。中外合作开采石油资源主要彩风险合同与联合经营相结合的模式,而采用租让制、产品分成合同与承包作业合同这几种模式的较少。

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又称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是指依据中国的《公司法》和其他有关法规设立,公司全部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股东以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中外股东共同持有公司股份,外国股东购买并持有的股份占公司注册资本25%以上的企业法人。

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是在中国证券市场不断扩大和企业股份制改造日趋深入的背景下产生的。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相同点是它们都是有限责任性质的企业,并且都是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有效方式;不同点表现在许多方面,如设立方式不同、最低注册资本额要求不同、股权转让不同和公开性要求不同等。

已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如申请转变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应有最近连续3年的赢利记录,由原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者作为公司的发起人(或与其他发起人)签定设立公司的协议、章程,报原外商投资企业所在地的审批机关初审同意后转报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审批。符合有关规定及条件的其它股份制企业,吸收外资超过股本总额25%时,也可申请转变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经批准可通过在国内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的方式转变成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也可以通过在境外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包括但不限于H股和N股)的方式转变成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BOT投资方式

BOT投资方式有时也称为公共工程特许权。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意即建设—经营—转让。典型的BOT方式是指:政府同私营机构(在中国表现为外商投资)的项目公司签定合同,由该项目公司承担一个基础设施或公共工程项目的筹资、建造、营运、维修及转让。在双方商定的一个固定期限内(一般为15-20年),项目公司对其筹资建设的项目行使运营权,以便收回对该项目的投资、偿还该项目的债务并赚取利润。合同期满后,项目公司将该项目无偿转让给东道国政府。

BOT方式在中国是一个新生事物。由于中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基础设施的建设跟不上整个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运用BOT方式引进外资,进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是一项解决建设资金短缺的有效途径。BOT方式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为了规范BOT投资方式,中国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定,主要有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1994年发布的《关于以BOT方式吸收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计委、原电力部、交通部1995年联合发布的《关于试办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审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由国家计委制定的《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暂行规定》等。通过制定一系列法规,中国已建立了BOT项目融资的基本法律框架。国家对BOT投资方式实行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宏观引导、规范发展的方式。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中的第十三条规定:
下列企业,可以申请在企业名称中使用“中国”、“中华”或者冠以“国际”字词:
(一)全国性公司;
(二)国务院或其授权的机关批准的大型进出口企业;
(三)国务院或其授权的机关批准的大型企业集团;
(四)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规定的其他企业。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

颁布单位: 国家工商局 颁布时间: 910901
【分类号】 2326019103
【标题】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
【时效性】 有效
【颁布单位】国家工商局
【颁布日期】910722
【实施日期】910901
【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企业管理
【文号】 国家工商局第7号令
第一条 为了加强企业名称管理,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境内具备法人条件的企业及其他依法需要办理登记注册的企业。
第三条 企业名称在企业申请登记时,由企业名称的登记主管机关核定。企业名称经核准登记注册后方可使用,在规定的范围内享有专用权。
第四条 企业名称的登记主管机关(以下简称登记主管机关)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或者驳回企业名称登记申请,监督管理企业名称的使用,保护企业名称专用权。
登记主管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对企业名称实行分级登记管理。外商投资企业名称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定。
第五条 登记主管机关有权纠正已登记注册的不适宜的企业名称,上级登记主管机关有权纠正下级登记主管机关已登记注册的不适宜的企业名称。
对已登记注册的不适宜的企业名称,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要求登记主管机关予以纠正。
第六条 企业只准使用一个名称,在登记主管机关辖区内不得与已登记注册的同行业企业名称相同或者近似。
确有特殊需要的,经省级以上登记主管机关核准,企业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一个从属名称。
第七条 企业名称应当由以下部分依次组成:字号(或者商号,下同)、行业或者经营特点、组织形式。
企业名称应当冠以企业所在地省(包括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或者市(包括州,下同)或者县(包括市辖区,下同)行政区划名称。
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下列企业的企业名称可以不冠以企业所在地行政区划名称:
(一)本规定第十三条所列企业;
(二)历史悠久、字号驰名的企业;
(三)外商投资企业。
第八条 企业名称应当使用汉字,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名称可以同时使用本民族自治地方通用的民族文字。
企业使用外文名称的,其外文名称应当与中文名称相一致,并报登记主管机关登记注册。
第九条 企业名称不得含有下列内容和文字:
(一)有损于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
(二)可能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的;
(三)外国国家(地区)名称、国际组织名称;
(四)政党名称、党政军机关名称、群众组织名称、社会团体名称及部队番号;
(五)汉语拼音字母(外文名称中使用的除外)、数字;
(六)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
第十条 企业可以选择字号。字号应当由两个以上的字组成。
企业有正当理由可以使用本地或者异地地名作字号,但不得使用县以上行政区划名称作字号。
私营企业可以使用投资人姓名作字号。
第十一条 企业应当根据其主营业务,依照国家行业分类标准划分的类别,在企业名称中标明所属行业或者经营特点。
第十二条 企业应当根据其组织结构或者责任形式,在企业名称中标明组织形式。所标明的组织形式必须明确易懂。
第十三条 下列企业,可以申请在企业名称中使用“中国”、“中华”或者冠以“国际”字词:
(一)全国性公司;
(二)国务院或其授权的机关批准的大型进出口企业;
(三)国务院或其授权的机关批准的大型企业集团;
(四)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规定的其他企业。
第十四条 企业设立分支机构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的企业名称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在企业名称中使用“总”字的,必须下设三个以上分支机构;
(二)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分支机构,其企业名称应当冠以其所从属企业的名称,缀以“分公司”、“分厂”、“分店”等字词,并标明该分支机构的行业和所在地行政区划名称或者地名,但其行业与其所从属的企业一致的,可以从略;
(三)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分支机构,应当使用独立的企业名称,并可以使用其所从属企业的企业名称中的字号;
(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分支机构再设立分支机构的,所设立的分支机构不得在其企业名称中使用总机构的名称。
第十五条 联营企业的企业名称可以使用联营成员的字号,但不得使用联营成员的企业名称。联营企业应当在其企业名称中标明“联营”或者“联合”字词。
第十六条 企业有特殊原因的,可以在开业登记前预先单独申请企业名称登记注册。预先单独申请企业名称登记注册时,应当提交企业组建负责人签署的申请书、章程草案和主管部门或者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
第十七条 外商投资企业应当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合同、章程批准之前,预先单独申请企业名称登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预先单独申请企业名称登记注册时,应当提交企业组建负责人签署的申请书、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准文件,以及投资者所在国(地区)主管当局出具的合法开业证明。
第十八条 登记主管机关应当在收到企业提交的预先单独申请企业名称登记注册的全部材料之日起,十日内作出核准或者驳回的决定。
登记主管机关核准预先单独申请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后,核发《企业名称登记证书》。
第十九条 预先单独申请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经核准后,保留期为一年。经批准有筹建期的,企业名称保留到筹建期终止。在保留期内不得用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保留期届满不办理企业开业登记的,其企业名称自动失效,企业应当在期限届满之日起十日内将《企业名称登记证书》交回登记主管机关。
第二十条 企业的印章、银行帐户、牌匾、信笺所使用的名称应当与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相同。从事商业、公共饮食、服务等行业的企业名称牌匾可适当简化,但应当报登记主管机关备案。
第二十一条 申请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与下列情况的企业名称相同或者近似的,登记主管机关不予核准:
(一)企业被撤销未满三年的;
(二)企业营业执照被吊销未满三年的;
(三)企业因本条第(一)、(二)项所列情况以外的原因办理注销登记未满一年的。
第二十二条 企业名称经核准登记注册后,无特殊原因在一年内不得申请变更。
第二十三条 企业名称可以随企业或者企业的一部分一并转让。
企业名称只能转让给一户企业。企业名称的转让方与受让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或者协议,报原登记主管机关核准。
企业名称转让后,转让方不得继续使用已转让的企业名称。
第二十四条 两个以上企业向同一登记主管机关申请相同的符合规定的企业名称,登记主管机关依照申请在先原则核定。属于同一天申请的,应当由企业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登记主管机关作出裁决。
两个以上企业向不同登记主管机关申请相同的企业名称,登记主管机关依照受理在先原则核定。属于同一天受理的,应当由企业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各该登记主管机关报共同的上级登记主管机关作出裁决。
第二十五条 两个以上的企业因已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相同或者近似而发生争议时,登记主管机关依照注册在先原则处理。
中国企业的企业名称与外国(地区)企业的企业名称在中国境内发生争议并向登记主管机关申请裁决时,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依据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的原则或者本规定处理。
参考资料:http://www.8181.com.cn/bbs/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5&ID=1655851

谢谢

❿ 为什么中外合作油田征收资源税的代扣代缴义务人为作业者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天津、上海、广东、深圳、西藏、宁夏、海南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现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有关政策通知如下:

一、关于原油、天然气资源税适用税率

原油、天然气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降为零,相应将资源税适用税率由5%提高至6%。

二、关于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优惠政策

(一)对油田范围内运输稠油过程中用于加热的原油、天然气免征资源税。

(二)对稠油、高凝油和高含硫天然气资源税减征40%。

稠油,是指地层原油粘度大于或等于50毫帕/秒或原油密度大于或等于0.92克/立方厘米的原油。高凝油,是指凝固点大于40℃的原油。高含硫天然气,是指硫化氢含量大于或等于30克/立方米的天然气。

(三)对三次采油资源税减征30%。

三次采油,是指二次采油后继续以聚合物驱、复合驱、泡沫驱、气水交替驱、二氧化碳驱、微生物驱等方式进行采油。

(四)对低丰度油气田资源税暂减征20%。

陆上低丰度油田,是指每平方公里原油可采储量丰度在25万立方米(不含)以下的油田;陆上低丰度气田,是指每平方公里天然气可采储量丰度在2.5亿立方米(不含)以下的气田。

海上低丰度油田,是指每平方公里原油可采储量丰度在60万立方米(不含)以下的油田;海上低丰度气田,是指每平方公里天然气可采储量丰度在6亿立方米(不含)以下的气田。

(五)对深水油气田资源税减征30%。

深水油气田,是指水深超过300米(不含)的油气田。

符合上述减免税规定的原油、天然气划分不清的,一律不予减免资源税;同时符合上述两项及两项以上减税规定的,只能选择其中一项执行,不能叠加适用。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对上述政策进行调整。

三、关于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优惠政策实施

为便于征管,对开采稠油、高凝油、高含硫天然气、低丰度油气资源及三次采油的陆上油气田企业,根据以前年度符合上述减税规定的原油、天然气销售额占其原油、天然气总销售额的比例,确定资源税综合减征率和实际征收率,计算资源税应纳税额。计算公式为:

综合减征率=∑(减税项目销售额×减征幅度×6%)÷总销售额

实际征收率=6%-综合减征率

应纳税额=总销售额×实际征收率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中石化)陆上油气田企业的综合减征率和实际征收率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确定,具体综合减征率和实际征收率按本通知所附《陆上油气田企业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综合减征率和实际征收率表》(以下简称附表)执行。今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将根据陆上油气田企业原油、天然气资源状况、产品结构的实际变化等情况对附表内容进行调整。附表中未列举的中石油、中石化陆上对外合作油气田及全资和控股陆上油气田企业,比照附表中所列同一区域油气田企业的综合减征率和实际征收率执行;其他陆上油气田企业的综合减征率和实际征收率,暂比照附表中邻近油气田企业的综合减征率和实际征收率执行。

海上油气田开采符合本通知所列资源税优惠规定的原油、天然气,由主管税务机关据实计算资源税减征额。

四、关于中外合作油气田及海上自营油气田资源税征收管理

(一)开采海洋或陆上油气资源的中外合作油气田,在2011年11月1日前已签订的合同继续缴纳矿区使用费,不缴纳资源税;自2011年11月1日起新签订的合同缴纳资源税,不再缴纳矿区使用费。

开采海洋油气资源的自营油气田,自2011年11月1日起缴纳资源税,不再缴纳矿区使用费。

(二)开采海洋或陆上油气资源的中外合作油气田,按实物量计算缴纳资源税,以该油气田开采的原油、天然气扣除作业用量和损耗量之后的原油、天然气产量作为课税数量。中外合作油气田的资源税由作业者负责代扣,申报缴纳事宜由参与合作的中国石油公司负责办理。计征的原油、天然气资源税实物随同中外合作油气田的原油、天然气一并销售,按实际销售额(不含增值税)扣除其本身所发生的实际销售费用后入库。

海上自营油气田比照上述规定执行。

(三)海洋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由国家税务总局海洋石油税务管理机构负责征收管理。

本通知自2014年12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原油天然气资源税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114号)同时废止。

阅读全文

与中外合作海洋矿区使用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朗太书体版权 浏览:268
大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浏览:680
马鞍山向山镇党委书记 浏览:934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浏览:846
深圳市润之行商标制作有限公司 浏览:62
江莉马鞍山 浏览: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