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边际贡献分析法适用于什么方案的择优决策
边际贡献分析法适用于收入成本型(收益型)方案的择优决策,尤其适用于多个方案的择优决策。在运用边际贡献法进行备选方案的择优决策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不存在专属成本的情况下,通过比较不同备选方案的边际贡献总额,能够正确地进行择优决策。(2)在存在专属成本的情况下,首先应计算备选方案的剩余边际贡献(边际贡献总额减专属成本后的余额),然后通过比较不同备选方案的剩余边际贡献(或边际贡献)总额,能够正确地进行择优决策。(3)在企业的某项资源(如原材料、人工工时、机器工时等)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应通过计算、比较各备选方案的单位资源边际贡献额,来正确进行择优决策。(4)由于边际贡献总额的大小既取决于单位产品边际贡献额的大小,也取决于该产品的产销量,我们应该选择边际贡献总额最大的。因为单位边际贡献额大的产品,未必提供的边际贡献总额也大,也就是说,决策中,我们不能只根据单位边际贡献额的大小来择优决策。
⑵ 保险股投资指南:平安高利率保单缺口还有多大
何为“折现率”?为何我们非常关注折现率?折现率是指计算准备金时使用的贴现率,准备金的含义是指未来应付责任扣除应缴保费后现金流的净现值。由于准备金是保险公司最大的一块支出,且准备金对贴现率非常敏感,因此我们需要非常关注三家上市保险公司使用的折现率,以及三家公司在相同折现率假设下的比较和对贴现率的敏感性。
2009年年报上市保险公司首次采用《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即“新会计规定”,该规定主要包括“保险混合合同分拆”、“重大保险风险测试”和“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等会计政策”。其中前两项内容只是影响财务报表的项目安排,将旧准则下一些会计项目从利润表转移到资产负债表,但并不影响净利润和净资产;而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原则的改变对计提的准备金影响非常大,从而大幅影响净利润和净资产。
对于准备金计量原则,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货币时间价值和边际。其中,货币时间价值涉及对现金流进行贴现,使用的贴现率即叫做折现率,是我们此报告探讨的重点。而边际因素包括风险边际和剩余边际。风险边际是指为应对预期未来现金流的不确定性而提取的准备金;剩余边际是为了不确认首日利得而确认的边际准备金,于保险合同初始确认日确定,在整个保险期间内摊销。但非常遗憾,此次年报没有披露边际。
根据相关会计规定:(1)对于未来保险利益不受对应资产组合投资收益影响的保险合同(即传统产品),用于计算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折现率,应当根据与负债现金流出期限和风险相当的市场利率确定。(2)对于未来保险利益随对应资产组合投资收益变化的保险合同(即分红和万能产品),用于计算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折现率,应当根据对应资产组合预期产生的未来投资收益率确定。
对于第一类保险合同,保监会推荐以750天移动平均的国债到期收益率确定的即期利率曲线为基础加合理的溢价,确定溢价主要考虑流动性和税收因素。
保险公司准备金计量基准收益率曲线是中债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即期收益率曲线750个工作日的平均值计算得到的收益率曲线,不足750个工作日的按已有历史数据计算。请注意这里使用的是即期收益率曲线,1-30年即期收益率是2.39%-4.48%,如果转换成远期收益率,则1-30年远期收益率是2.39%-5。02%。
三家公司使用的折现率假设及对比。三家保险公司年报均披露了折现率的假设(如下),包括两种类型产品的折现率,一类是未来保险利益受对应资产投资组合投资收益影响的保险合同,即分红和万能产品;另一类是未来保险利益不受对应资产投资组合投资收益影响的保险合同,即传统产品,高利率保单在此类。对于第二类,由于绝大多数保单的保险期限通常很长,几十年甚至好几十年,因此对长端折现率非常敏感。
三家上市保险公司的年报已披露完毕,由于计算准备金的折现率对评估三家保险公司价值并进行横向比较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在此做进一步分析,主要观点如下:
首先需要重点指出的是三家公司披露的折现率假设使用了不同的口径(年报中并未提及,但影响非常大、易产生很大误导!),其中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使用的是远期收益率(forward rate),而中国平安使用的是即期收益率(spot rate),而即期收益率曲线和远期收益率曲线差别很大,因此很有必要将即期收益率转换为远期收益率。1-30年即期收益率2.39%-4.48%对应1-30年的远期收益率为2.39%-4.91%,由于第15年的远期收益率为5.02%出现跳跃,因此远期收益率区间为2.39%-5.02%。
因此,从上述三家公司的折现率假设中可以得出结论:
(1)对于传统险,中国人寿是在基准收益率曲线上增加了30bp,即在2.39%-5.02%的远期收益率基础上加30bp到2.69%-5.32%。
(2)对于传统险,中国太保是在基准收益率曲线上增加了50bp,但公司考虑到传统保单期限长于30年,长端收益率在30年之后外推了几年,使得长端收益率增加了3bp,即从2.39%-5.02%的远期收益率基础上加50bp到2.89%-5.55%。
(3)对于传统险,中国平安是在基准收益率曲线上增加了100bp,但是短端使用的是1个月的即期收益率而不是1年,1m-30y(1个月到30年)的即期收益率曲线是1.83%-4.48%,因此增加100bp即增加到2.83%-5.48%。短端使用1个月的即期收益率会更保守,会有一定影响但对于传统产品,影响最大的还是长端收益率。
(4)对于分红和万能险,根据资产投资组合的投资收益确定,不需要基准曲线,三家公司均参考内含价值报告中投资收益率假设。
⑶ 单位边际贡献指的是什么
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所能带来得收益,一般情况下成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
⑷ 为什么放弃的边际贡献是一种机会成本
边际贡献分析法
边际贡献分析法又称相关损益分析法,就是当各备选方案的相关成本只是变动成本时, 可通过比较不同方案边际贡献大小来评价备选方案的优劣的一种决策方法。 当备选方案的相关成本中包括专属固定成本或机会成本时,就无法使用边际贡献指标, 而应使用相关损益指标进行决策。 应用条件: 在原有生产能力范围内进行决策,不改变生产能力。所以,固定成本通常为无关成本。 采用该种方法时,可以采用“相关损益分析法”进行。
评判依据:1.不需要增加固定成本的前提下,只计算各方案边际贡献指标,选择边际贡献最大的方 案即可。 2.如果发生专属成本,则计算各方案扣除了剩余边际贡献指标,选择剩余边际贡献最大 的方案即可。剩余边际贡献是指从边际贡献中扣除专属成本后的余额。
⑸ 管理会计边际贡献分析法怎么用
边际贡献分析法适用于收入成本型(收益型)方案的择优决策,尤其适用于多个方案的择优决策。在运用边际贡献法进行备选方案的择优决策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不存在专属成本的情况下,通过比较不同备选方案的边际贡献总额,能够正确地进行择优决策。
(2)在存在专属成本的情况下,首先应计算备选方案的剩余边际贡献(边际贡献总额减专属成本后的余额),然后通过比较不同备选方案的剩余边际贡献(或边际贡献)总额,能够正确地进行择优决策。
(3)在企业的某项资源(如原材料、人工工时、机器工时等)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应通过计算、比较各备选方案的单位资源边际贡献额,来正确进行择优决策。
(4)由于边际贡献总额的大小既取决于单位产品边际贡献额的大小,也取决于该产品的产销量,我们应该选择边际贡献总额最大的。因为单位边际贡献额大的产品,未必提供的边际贡献总额也大,也就是说,决策中,我们不能只根据单位边际贡献额的大小来择优决策。
⑹ 保险业在防控系统性风险中取得哪些成效
业内专家称,在一系列监管“组合拳”下,保险业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防控,重点领域和问题公司的一些突出风险得到有效化解,存量风险逐步消化,增量风险得到严格控制。目前,保险业各项主要指标运行平稳,风险抵御能力稳步提升。保险业偿付能力总体充足,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53%,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1%,显著高于达标线。
业内人士预计,2018年,保险业仍将保持稳健增长。保费方面,保险产品需求依然广阔,健康、养老等险种未来空间很大。利润方面,主要受益于准备金折现率上行带来的利润释放,同时剩余边际摊销的加速都可以保障2018年上市险企利润的增长。未来保险股的价值会随着内含价值的增长获得稳步的提升。投资端,2017年以来保险资金投资于股票和基金的比例均保持在13%左右,如果2018年投资比例维持13%,并考虑部分资金投入港股市场,预计给A股带来增量资金约2900亿元。
⑺ 保险公司的内含价值是什么
由于保险公司的复杂性,对保险公司的分析离不开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内含价值”。可以说,内含价值是保险公司价值分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同时,任何公司的首要任务都是现金流,也就是净利润。与保险公司相比,区别在于净利润不仅是净利润,而且是剩余边际摊销的概念。从这些角度出发,我们将以平安公司为例,对保险公司的估值进行全面分析。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对公司的净利润进行分析、分解,对roe指数进行杜邦分析,了解公司和行业。我们可以预测公司未来几年的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变化趋势,从而进行估值。
股东的预期资本回报率为11%,要求的资本回报率为6%。中间差价的5%是开办保险公司的价格,即“机会成本”。这是因为我们本可以把6000万的资金投到其他地方,回报率超过6%。以6000万所需资本为基数,计算出的机会成本即为“所需资本成本”。最终嵌入价值是保单的有效业务价值减去所需的资本成本。计算内含价值的困难在于新业务而不是股票。股票的内在价值可以在任何地方计算出来。新业务的内在价值是不确定的,因为新业务的增量是不确定的,所以未来新业务的内涵是不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