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毕业论文题目《如何加强无形资产的日常管理》
如何加强无形资产管理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有许多企 业已逐渐认识到品牌、创新、企业形象等 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无形资产作为企业必 不可少的生产要素,能大大提高有形资产 的生产率,降低成本,给企业带来超额利 润。实践证明,市场经济越发达,无形资产 对企业的市场竞争成败的影响越大。无形 资产的开发与管理已成为我国企业界逐 鹿国内外市场的当务之急。 一、我国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 问题 一个企业拥有无形资产的多少,代表 企业经济技术实力和竞争实力的强弱;一 个国家拥有无形资产的多少,代表一个国 家综合国力的强弱,表明其在经济、科学 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达到的水平,无形资产 已成为更先进、更革命性的生产力。据有 关资料显示,我国的企业由于管理不善每 年大约有500亿元的知识产权类无形资 产流失,这说明我国在无形资产的使用、 管理上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观念滞后,无形资产管理意识 薄弱。与其他资产相比,无形资产是一种 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实体存在的抽象资 产,是一种产生于法律上的独占性或经营 上的优越性的资产。由于无形资产的无形 性和管理中过分强调稳健性,多少年来, 人们脑子里对无形资产的概念很淡漠,不 少企业管理者在长期工作中已形成了看 得见、摸得着的资产才是“资产”的错误 认识,在企业经营中,忽视无形资产作为 资产的价值或使用价值而存在的客观实 在性,进而导致无形资产的管理游离于企 业整个资产的管理之外,造成了严重的流 失。 (二)国有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不科 学。目前,评估国有企业无形资产的常用方 法是:列出无形资产包含的项目,逐项估算 价值,然后相加得出总价值。然而,这种方 法实际操作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在于:第 一,企业中存在的无形资产,属于知识产权 类的,如著名商标、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秘 密等,通常称作可确指的无形资产,它们单 独转让时,可单独按一定程式评估;但当整 个企业转让时,它们就不宜单独估价了,因 为在企业的获利能力中,它们是矢量相加, 跟所有资金融合在一起的。它们单独获利 能力的标量总和与它们矢量相加的整体获 利能力,是两个不同的量,依不同获利能力 评估出的价值肯定是不一致的。也就是说, 无形资产是由多种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一 种企业产权,把它分解为各个内含的具体 项目,其评估、作价就无法坚持以这种产权 整体的获利能力和潜在收益为基础。第二, 商业秘密、特许经营权、供销网络和职工队 伍(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的评估,目前尚 缺乏公平、客观和统一的定价机制及计价 标准,难以根据它们各自的质和量准确核 定其价值。第三,各项无形资产之间,以及 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之间,有着一定的相 互依存性,特别是商誉等无形资产,很难离 开企业其他资产进行单独买卖,因而也难 以单独计价。此外,无形资产分项估价,还 容易造成因漏列项目而少计价值。 (三)无形资产保护意识淡薄,流失严 重。由于企业对无形资产价值认识不足,导 致忽视对无形资产进行保护的现象时有发 生。有些企业在商标被别人抢注后才认识 到其商标的价值,使自己在市场上树立的 商标价值白白流失;随着日益加剧的人员 流动,越来越多的技术秘密随着人员流动 而流失,从而造成企业无形资产的重大损 失;在与外方合资时,由于未计入自己的无 形资产,也造成企业无形资产的流失。随着 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界普遍树 立和加强无形资产保护意识就显得越发重 要。 二、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 从以上所谈可以看出,如何加强无形 资产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亟待解决的核 心问题之一。因此,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对 无形资产的管理,以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 市场竞争。 (一)普及教育,强化意识。在我国,无 形资产法律的建立与健全走过了40年的 曲折过程,应目前不少经营管理人员、科技 人员在这方面知识不够,经验不足,法律意 识和法律观念相当淡薄。因此在现阶段,做 好有关无形资产知识的培训和法律法规的 普及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二)建立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系统, 全面支持企业无形资产管理。该系统应包 括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组织系统、管理计 划系统、管理控制系统四个子系统分别执 行不同的管理职能。无形资产信息系统是 由人员、设备和程序所构成的一种相互作 用的连续复合体,其基本任务是及时、准 确地收集、分类、分析、评价和提供有用的 信息,供企业管理决策者用于制定、修改 无形资产发展计划,执行和控制无形资产 管理活动。无形资产计划系统是在掌握相 关信息的基础上,依照企业发展总目标的 要求而对未来行动所作出的规划、安排, 它是由无形资产各子系统计划的具体指 标构成,各子系统计划相互影响、相互制 约、综合平衡,形成一个系统整体。无形资 产组织系统是企业中与无形资产管理有 关的所有事项和部门及其成员组成的相 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包括共同 的目标、人员和职责、协调关系、交流信息 等构成要素,其核心任务是从组织上对无 形资产管理计划的正确实施给以保证。无 形资产控制系统是用于跟踪无形资产管 理活动过程每一环节,以确保其按计划目 标运行而实施的一套工作程序或工作制 度,包括建立各种控制标准、反馈制度,及 时搜集信息、衡量成果、发现偏差和提出 纠正偏差的措施,即为使管理实绩与预期 目标一致采取的措施。 (三)掌握无形资产计量方法。(1)我 国会计准则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及无形资产 确认后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不符合真实性 原则,且企业外购的专利、商标、专有技术、 计算机软件等支出全额计入无形资产,自行 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只在特定条件下资本 化,同样的资产因其取得的渠道不同采用不 同的处理方法不符合一致性原则。笔者认 为,项目一旦成功,作为其成果的专利权、商 标权、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等,往往会持续 在以后若干会计期间带来收益,按配比原则 可将研究开发活动的支出作为资本性支出, 在未来收益期内分摊,可增设“待转无形资 产”科目用于核算正处于开发研究过程中 的无形资产,待其开发研究成功后转入“无 形资产”账户;若开发研究失败则再转入当 期损益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在财务报 告中增加对无形资产的披露,尽可能以账面 价值、评估价值分别公示,表明企业潜在的 创新能力,以利于国家、社会各界了解企业 的无形价值,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扩大竞争 优势。(2)应组织专门机构通过学习国外无 形资产评估的经验,发展国内无形资产的评 估技术,培养评估专业人才,提高评估质量, 制定无形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和无形资产内 部审计制度,实施无形资产监管,定期、及时 对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经济寿命、资本化 率进行评估和确认,确保无形资产的保值增 值,从动态上掌握企业的无形财富。 (四)加强对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的管 理。随着对无形资产研究的深入,各种各样 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中介机构应运而生。 由于这类企业不断增多,在管理上散而乱。 有的企业业务水平偏低,评估结果人为因 素较多,不具备公允性、可靠性,造成企业 无形资产的流失。因此,应加强对评估机构 的审批工作,打击非法的评估机构,加强对 从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坚持持证上岗,消 除无形资产评估中一切不利因素。 (五)提高企业文化素质,建立无形资 产创新机制。企业文化是无形资产中最重 要、最复杂、综合性最强、内容最多、影响力 最大的要素。它是企业长期资产经营活动 中形成的以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价值观为基 础的思想观念和行动观念的总和,也是企 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实践经验 证明,企业文化可以增强员工的事业心和 责任感,能激发员工充分发挥主动性、积 极性和创造性;可以用大量微妙的方法, 沟通内部员工的思想,使员工在统一思想 的指导下,对企业目标、方针等产生认同 感,从而产生凝聚力,推动企业整体素质 的提高。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 争,是企业整体素质的竞争。企业文化的 提高,就是企业人力资源素质和无形资 产创新能力的提高。企业的大部分无形 资产是创新的结果,知识创新是企业无 形资产的不竭源泉。企业应营造一种尊 重知识、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和机 制。企业应为发明、创造以及实施发明创 造的职工支付报酬和奖励,这是关系到 企业发明创造以及实施发明创造能否持 续下去的问题。对此,《专利法》明确规 定,发明创造专利实施后,单位根据其推 广应用的范围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对发 明人或者设计人应当给予报酬和奖励, 本规定具有强制性且便于操作。对于发 明创造,不能长期依靠员工的觉悟,也要 依靠制度和依法保护企业职工发明创造 的积极性,这样才不仅有利于调动科技 人员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调动 科技人员实施发明创造的积极性,更有利 于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因为 科技人员的利益与发明创造的实施紧密 联系在一起,便于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因 此要承认和尊重创造者在无形资产创立 过程中的劳动和艰辛及其独特性,建立 高效透明、公平的报酬机制,最大限度地 发挥创造者的潜能和创新能力。 总之,发现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 的问题,对症下药,对企业来说,意义非常 重大。企业资产管理好了,经济效益才能够 提高。企业应尽快完善各种制度,采取必要 的措施,把无形资产管理当作企业的一件 大事来抓,真正管好、用好企业的各项无形 资产,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资产的 保值增值。
⑵ 目前无形资产所存在的问题
(1)无形资产评估中所存在的问题
①法律失范。无形资产的评估是在一定的法律、法规的指导下进行的,是以国家的政策规范为依据的,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无论何种形式的无形资产的评估都不能违背国家的法律规范。但是某些评估机构却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做出了许多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事情来,使无形资产的评估工作出现了失范现象。有些企业在没有产权变动的情况下,聘请或者委托资产评估其“商誉”,有的还通过新闻媒介公布其价值。这就严重地违背了国家有关严格禁止没有产权交易目的的商誉评估公布的规定。企业和广告部门向公众公布没有法律效力的信息,是不正当竞争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的竞争法和广告法,是明显的违法行为。某些评估机构不服从国家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评估目的,不实事求是地做出评估结论。有些评估机构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不是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甚至应企业的要求,动辄就把企业的无形资产评估为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如果这种现象任其自然,则势必有搞乱评估行业秩序的现实危险。有些评估机构未取得合法的评估资格,或者聘用了没有评估资格的人担任评估人员。
②方法失范。无形资产评估应该建立在科学的评估体系上,其评估方法和价值参数的选取是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的。可是某些评估机构对企业进行无形资产评估时,评估方法和价值参数的选取存在着许多不科学、不严谨之处。主要表现在:评估方法选择不当,图简单、贪省事,只选择比较容易的评估方法,不愿做认真的、细致的、全面的评估工作;评估的价值参数和技术参数不当,或是由于业务水平不高,或是由于职业道德水平不高,从而导致评估的结论缺乏科学依据:评估的分析调查方法和计算公式选择不准确,或计算出现严重失误,从而导致评估的失范。
③伦理失范。无形资产的评估同有形资产的评估相比要复杂得多,在评估过程中,经办人的主观因素所占比重也要大得多。评估的结论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估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好坏和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评估行业的职业伦理要求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客户负责的态度,尽一切努力使评估工作做到严肃、认真、细致,使评估结论客观、公正,而不能为了迎合某种需要或追求某种轰动效应,使评估工作出现随意性。但是某些评估机构不是由于具体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的问题而导致结论失真,而是因为主观上的原因或其他方面的因素而导致出现假数据或假结论,这就不是一个业务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是一个典型的伦理问题。近几年资产评估业务需求的激增,资产评估机构的数量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增加,资产评估从业人员也随之增加,这种增加既有必然性又带有盲目性,其不利的一面就是评估人员的整体素质下降,一些评估机构的人员素质、结构、数量都不符合规定要求,影响了无形资产评估质量。
(2)对策和建议
①尽快建立和完善无形资产评估业的政策法规体系,使无形资产评估业有法可依。无形资产评估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一些地方己相继出台一些地方性政策或法规,如河南、深圳等地颁布的“无形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力地推动了地方或行业的无形资产评估业的发展。但是,由于评估方法、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势必影响无形资产产权交易和国内外市场的衔接。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无形资产评估业的政策法规体系,来调整政府主管部门、中介机构以及占有者和使用者之间的种种关系,界定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规范各种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性质、功能、种类、形式、标准和职业道德。保障无形资产的占有者、使有者的各种权益。促使无形资产资源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下,实现合理流动,达到优化配置提高全社会无形资产的效益。这些政策法规应该包括:“无形资产评估管理条例”,明确评估的范围、程序、评估方法、评估结构及其管理、法律责任等:“技术评估师管理条例”,技术评估师作为一种职业资格,应明确其资格考试,认定登记业务范围,评估规则,管理方法以及法律责任等;无形资产评估业的其他行规行法和职业道德等。
全国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或条例,应成为我国知识产权法规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并科学地规范全国的无形资产评估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城市,也应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无形资产评估法规,使全国各地的无形资产评估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促进无形资产评估业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国务院已经建立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负责研究、协调全国知识产权工作,加强对知识产权的领导。无形资产评估机构除对其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和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外,还应结合无形资产权利化特征和无形资产保密性极强的特点,规定其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无形资产评估机构与委托方串通作弊,使被评估的无形资产构成侵权的,应负连带责任;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在评估过程中,由于泄密或窃密,给有关单位和个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并赔偿其经济损失。
②建立和完善无形资产专职评估机构,规范评估行为。全国各地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可以是综合性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也可以是专门性的技术、商标、版权、计算机软件等评估机构,并应逐步设立,进行试点,决不可以一哄而上,盲目设立,还应确实加强对无形资产评估队伍的培训工作。有关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尽快按照科学、统一、效能的原则,扶持和建立一批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无形资产专职评估机构,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武装起来,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脱离任何行政主体,遵循真实性、公正性、科学性的原则,维护委托方的合法权益,成为依法执业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的建立应经省级以上的国资、科技等部门的资格认证,业务上受上述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另外,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应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等各种手段,收集和处理各种市场信息,建立数据库,面向社会提供各种形式的信息服务。
③按照国际惯例,建立技术评估师制度。无形资产评估业是依托科学技术和其他知识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新兴行业。无形资产评估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创造性及复杂性等行业特征。这就要求无形资产评估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广阔的知识视野,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工作能力等。然而,目前我国无形资产评估业的从业人员中大多是科技人员或财会人员,对干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领域,需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无形资产评估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学习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新的专业及财会知识等。这就使得处于起步阶段的无形资产评估业远远满足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更不用说与国际市场接轨。所以,迫切需要建立对无形资产评估的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择优选拔、严格录用,建立起规范、科学的技术评估师资格认证制度,尽快建立一支富有献身精神,熟悉评估业务,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无形资产评估专业队伍,为我国无形资产评估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人才支撑,为无形资产评估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完善
债权人敢于接受知识产权担保除了首先要确定知识产权的价值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够有顺畅的渠道实现知识产权的变现,因为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本身并不需要抵押的知识产权。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和平台。
首先,加强无形资产交易立法,制定专门的无形财产交易法规,依法规范无形财产交易行为;
其次,应当搭建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对各类知识产权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在统一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上构建制造业、海洋、农业、中医药、食品等不同专业和领域的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形成大规模、高质量、专业化的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库群,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全面、快捷、便利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再次,整合现有技术产权交易中心、专利交易市场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统一建立包括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同时开通网上知识产权交易市场。
⑶ 毕业论文题目《如何加强无形资产的日常管理》求大神帮助
如何加强无形资产管理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有许多企 业已逐渐认识到品牌、创新、企业形象等 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无形资产作为企业必 不可少的生产要素,能大大提高有形资产 的生产率,降低成本,给企业带来超额利 润。实践证明,市场经济越发达,无形资产 对企业的市场竞争成败的影响越大。无形 资产的开发与管理已成为我国企业界逐 鹿国内外市场的当务之急。 一、我国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 问题 一个企业拥有无形资产的多少,代表 企业经济技术实力和竞争实力的强弱;一 个国家拥有无形资产的多少,代表一个国 家综合国力的强弱,表明其在经济、科学 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达到的水平,无形资产 已成为更先进、更革命性的生产力。据有 关资料显示,我国的企业由于管理不善每 年大约有500亿元的知识产权类无形资 产流失,这说明我国在无形资产的使用、 管理上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观念滞后,无形资产管理意识 薄弱。与其他资产相比,无形资产是一种 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实体存在的抽象资 产,是一种产生于法律上的独占性或经营 上的优越性的资产。由于无形资产的无形 性和管理中过分强调稳健性,多少年来, 人们脑子里对无形资产的概念很淡漠,不 少企业管理者在长期工作中已形成了看 得见、摸得着的资产才是“资产”的错误 认识,在企业经营中,忽视无形资产作为 资产的价值或使用价值而存在的客观实 在性,进而导致无形资产的管理游离于企 业整个资产的管理之外,造成了严重的流 失。 (二)国有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不科 学。目前,评估国有企业无形资产的常用方 法是:列出无形资产包含的项目,逐项估算 价值,然后相加得出总价值。然而,这种方 法实际操作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在于:第 一,企业中存在的无形资产,属于知识产权 类的,如著名商标、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秘 密等,通常称作可确指的无形资产,它们单 独转让时,可单独按一定程式评估;但当整 个企业转让时,它们就不宜单独估价了,因 为在企业的获利能力中,它们是矢量相加, 跟所有资金融合在一起的。它们单独获利 能力的标量总和与它们矢量相加的整体获 利能力,是两个不同的量,依不同获利能力 评估出的价值肯定是不一致的。也就是说, 无形资产是由多种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一 种企业产权,把它分解为各个内含的具体 项目,其评估、作价就无法坚持以这种产权 整体的获利能力和潜在收益为基础。第二, 商业秘密、特许经营权、供销网络和职工队 伍(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的评估,目前尚 缺乏公平、客观和统一的定价机制及计价 标准,难以根据它们各自的质和量准确核 定其价值。第三,各项无形资产之间,以及 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之间,有着一定的相 互依存性,特别是商誉等无形资产,很难离 开企业其他资产进行单独买卖,因而也难 以单独计价。此外,无形资产分项估价,还 容易造成因漏列项目而少计价值。 (三)无形资产保护意识淡薄,流失严 重。由于企业对无形资产价值认识不足,导 致忽视对无形资产进行保护的现象时有发 生。有些企业在商标被别人抢注后才认识 到其商标的价值,使自己在市场上树立的 商标价值白白流失;随着日益加剧的人员 流动,越来越多的技术秘密随着人员流动 而流失,从而造成企业无形资产的重大损 失;在与外方合资时,由于未计入自己的无 形资产,也造成企业无形资产的流失。随着 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界普遍树 立和加强无形资产保护意识就显得越发重 要。 二、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 从以上所谈可以看出,如何加强无形 资产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亟待解决的核 心问题之一。因此,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对 无形资产的管理,以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 市场竞争。 (一)普及教育,强化意识。在我国,无 形资产法律的建立与健全走过了40年的 曲折过程,应目前不少经营管理人员、科技 人员在这方面知识不够,经验不足,法律意 识和法律观念相当淡薄。因此在现阶段,做 好有关无形资产知识的培训和法律法规的 普及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二)建立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系统, 全面支持企业无形资产管理。该系统应包 括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组织系统、管理计 划系统、管理控制系统四个子系统分别执 行不同的管理职能。无形资产信息系统是 由人员、设备和程序所构成的一种相互作 用的连续复合体,其基本任务是及时、准 确地收集、分类、分析、评价和提供有用的 信息,供企业管理决策者用于制定、修改 无形资产发展计划,执行和控制无形资产 管理活动。无形资产计划系统是在掌握相 关信息的基础上,依照企业发展总目标的 要求而对未来行动所作出的规划、安排, 它是由无形资产各子系统计划的具体指 标构成,各子系统计划相互影响、相互制 约、综合平衡,形成一个系统整体。无形资 产组织系统是企业中与无形资产管理有 关的所有事项和部门及其成员组成的相 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包括共同 的目标、人员和职责、协调关系、交流信息 等构成要素,其核心任务是从组织上对无 形资产管理计划的正确实施给以保证。无 形资产控制系统是用于跟踪无形资产管 理活动过程每一环节,以确保其按计划目 标运行而实施的一套工作程序或工作制 度,包括建立各种控制标准、反馈制度,及 时搜集信息、衡量成果、发现偏差和提出 纠正偏差的措施,即为使管理实绩与预期 目标一致采取的措施。 (三)掌握无形资产计量方法。(1)我 国会计准则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及无形资产 确认后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不符合真实性 原则,且企业外购的专利、商标、专有技术、 计算机软件等支出全额计入无形资产,自行 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只在特定条件下资本 化,同样的资产因其取得的渠道不同采用不 同的处理方法不符合一致性原则。笔者认 为,项目一旦成功,作为其成果的专利权、商 标权、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等,往往会持续 在以后若干会计期间带来收益,按配比原则 可将研究开发活动的支出作为资本性支出, 在未来收益期内分摊,可增设“待转无形资 产”科目用于核算正处于开发研究过程中 的无形资产,待其开发研究成功后转入“无 形资产”账户;若开发研究失败则再转入当 期损益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在财务报 告中增加对无形资产的披露,尽可能以账面 价值、评估价值分别公示,表明企业潜在的 创新能力,以利于国家、社会各界了解企业 的无形价值,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扩大竞争 优势。(2)应组织专门机构通过学习国外无 形资产评估的经验,发展国内无形资产的评 估技术,培养评估专业人才,提高评估质量, 制定无形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和无形资产内 部审计制度,实施无形资产监管,定期、及时 对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经济寿命、资本化 率进行评估和确认,确保无形资产的保值增 值,从动态上掌握企业的无形财富。 (四)加强对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的管 理。随着对无形资产研究的深入,各种各样 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中介机构应运而生。 由于这类企业不断增多,在管理上散而乱。 有的企业业务水平偏低,评估结果人为因 素较多,不具备公允性、可靠性,造成企业 无形资产的流失。因此,应加强对评估机构 的审批工作,打击非法的评估机构,加强对 从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坚持持证上岗,消 除无形资产评估中一切不利因素。 (五)提高企业文化素质,建立无形资 产创新机制。企业文化是无形资产中最重 要、最复杂、综合性最强、内容最多、影响力 最大的要素。它是企业长期资产经营活动 中形成的以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价值观为基 础的思想观念和行动观念的总和,也是企 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实践经验 证明,企业文化可以增强员工的事业心和 责任感,能激发员工充分发挥主动性、积 极性和创造性;可以用大量微妙的方法, 沟通内部员工的思想,使员工在统一思想 的指导下,对企业目标、方针等产生认同 感,从而产生凝聚力,推动企业整体素质 的提高。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 争,是企业整体素质的竞争。企业文化的 提高,就是企业人力资源素质和无形资 产创新能力的提高。企业的大部分无形 资产是创新的结果,知识创新是企业无 形资产的不竭源泉。企业应营造一种尊 重知识、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和机 制。企业应为发明、创造以及实施发明创 造的职工支付报酬和奖励,这是关系到 企业发明创造以及实施发明创造能否持 续下去的问题。对此,《专利法》明确规 定,发明创造专利实施后,单位根据其推 广应用的范围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对发 明人或者设计人应当给予报酬和奖励, 本规定具有强制性且便于操作。对于发 明创造,不能长期依靠员工的觉悟,也要 依靠制度和依法保护企业职工发明创造 的积极性,这样才不仅有利于调动科技 人员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调动 科技人员实施发明创造的积极性,更有利 于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因为 科技人员的利益与发明创造的实施紧密 联系在一起,便于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因 此要承认和尊重创造者在无形资产创立 过程中的劳动和艰辛及其独特性,建立 高效透明、公平的报酬机制,最大限度地 发挥创造者的潜能和创新能力。 总之,发现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 的问题,对症下药,对企业来说,意义非常 重大。企业资产管理好了,经济效益才能够 提高。企业应尽快完善各种制度,采取必要 的措施,把无形资产管理当作企业的一件 大事来抓,真正管好、用好企业的各项无形 资产,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资产的 保值增值。
麻烦采纳,谢谢!
⑷ 谁有关于专有技术(非专利技术)无形资产评估的资料,急用,谢谢了。
非专利(专有)技术价值评估所需资料清单
一、企业基础资料
1. 工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税务登记证、生产许可证等;
2. 企业简介;
3. 公司章程;
4. 企业营销网络分布情况;
5. 企业产品质量标准;
6. 新闻媒体、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服务的相关报道及评价等信息;
7. 其它。
二、专有技术资料
1. 委托方技术产品研发情况简介、技术研制人简介;
2. 专有技术相转让协议、许可使用的合同等法律文书及价款支付凭证;
3. 技术说明书。委托方提供的能说明技术本身状况,如先进性、垄断性、成熟程度,保密性与扩散度等方面有实质性内容的资料、文件、证书及鉴定意见等。
4. 专有技术基本情况调查表(见附表);
5. 技术产品项目建议书,合资合作意向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技术改造方案;
6. 技术检测报告,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技术检索(查新)资料,行业知名专家对技术的评审等;
三、财务资料
1. 委托方近五年(含评估基准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或与技术产品相关财务收益统计;
2. 技术产品开发研制资金投入及费用统计;
3. 委托方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4. 委托方对该专利产品未来3-5年的收益预测及编制说明(C表)。
四、其它资料
1. 技术产品获奖证书;
2.委托方承诺书。
⑸ 收益法在资产评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不好意思,我给你找了一份现成的. 我国当前评估实践中应用收益法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2005-9-3 14:19中国资产评估·刘伍堂【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是国际通行的资产评估的三大方法。随着我国资产交易的日趋活跃,无形资产评估、企业价值评估的需求增长,过去应用成本法来评估这些资产的做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应用收益法来评估无形资产、企业价值。与之相应,社会各界日益关注收益法在评估过程中的应用。 应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是,资产的成本越高,说明资产的投入越大,相应资产的价值也就越大。如一项新药的发明,从研制到成功,需要花费大量的研制成本,因此它的价值也高,这也解释了国际上新药技术的转让费为何居高不下。对企业而言,从构建企业开始,建厂房、购机器设备,厂房设备成本越高、企业的价值越大,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从新药技术到企业构建,人们习惯地用成本投入的多少来说明其价值的大小。在评估实践中,应用成本法和市场法进行评估,评估参数的选取受同类或资产本身在现实市场中交易数据的影响较大,而受主观判断因素的影响相对不大。这就使得用成本法和市场法评估的结果易于为人们所接受,特别是那些适合用成本法和市场法评估的资产类型,如房地产、机器设备的评估,成本法、市场法的应用就获得了较大的成功。然而,随着社会对资产认识的深入,人们发现,一些成本不高的技术,一些没有太多的厂房设备的企业,同样产生较高的收益。这些收益与其投入的成本有着较大的不对称性,这使得应用传统的成本法难以准确估量这些资产的价值。对资产的购买者而言,更关注资产的获益状况,而不是这些资产的投入成本。尽管某些资产的构建成本不高,但收益很大,投资者也愿意付出高出资产构建成本的价格来购买这些资产。在这种情况下,应用成本法评估产生的评估结果将与资产的市场价值相背离。而通过收益法来评估资产的价值,更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也正在为社会所认可。 收益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未来收益并折成现值,以确定资产价值的方法。对无形资产、企业价值的评估,从理论上来说,应用收益法比应用成本法评估具有较高的说服力,这也获得了社会的公认。在实际评估操作中,收益法是一种技术性较强的评估方法,其应用涉及对未来收益、折现系数及收益期限等参数的确定,使应用收益法时,参数的选取成为直接影响评估结果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我国评估准则难以有效地规范运用收益法评估过程中参数的选取,致使参数选取随意性大,突出表现在收益额、市场占有率、折现系数等数据上没有科学依据,从而导致了资产价值达到令人瞪目的程度,使公众对资产价值究竟是多少产生怀疑,造成社会混乱。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对资产价值评估结果,尤其是无形资产评估结果的不信任,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由于评估机构没有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资产进行评估。在此,将重点针对无形资产,结合实际评估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在运用收益法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 我国资产评估业的发起,以及目前执业的大多数评估机构是会计师事务所。由于知识背景的不同,对无形资产的理解就存在较多偏差。尽管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的取得需要经过考试,但注册评估师考试中,有关无形资产的考题仅涉及无形资产最基本的知识。评估师仅掌握这些考试要求的基本知识,是难以胜任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工作。这也导致在评估过程中,评估师对于一些无形资产价值本质的基本内容不清楚,只是直接简单地套用评估公式计算。最主要表现是,在评估报告中没有分析无形资产的内容,没有界定无形资产的价值存在范围。而常见的错误包括以下两种: 第一,将运用待估无形资产的产品价值,计入无形资产价值,扩大评估对象的范围,导致对待估无形资产价值的高估。例如,需要评估的是一项改善手机功能的软件技术。由于评估人员不了解软件技术的价值体现,在运用收益法确定收益额的时候,评估人员通过分析该软件使手机实现的功能,计算具有这种功能的手机的销售收入,作为待估软件的收益额,最终得出该软件的无形资产价值。上述方法的错误在于,手机软件的价值应该体现在,软件许可给手机制造商而获得的软件许可费,而不是手机全部的销售收入。 第二,将待估无形资产领域的价值,作为待估无形资产价值,导致结果的高估。例如,需要评估一项纳米陶瓷材料技术,错误的评估报告的描述将会是:我国的陶瓷材料市场如何,而纳米技术出现后,这种纳米陶瓷材料将会占多少市场份额,然后对纳米陶瓷未来市场分析之后,计算纳米陶瓷材料的销售收入与成本费用,扣除后计算收益,经折现后得到该技术的无形资产价值。这份报告错误在于,不是评估该项纳米陶瓷材料技术的无形资产价值,而是对整个纳米陶瓷材料领域的技术评估。 二、科技成果经济价值计算的影响 评估人员受科技成果经济价值计算的影响,将无形资产产生的间接价值,乃至社会价值计算在无形资产价值内,导致对无形资产价值的高估。无形资产价值从评估角度看,是指无形资产所有人通过无形资产获取的收益。而有的评估机构评估人员把技术创造的间接价值计算在无形资产价值之中,导致评估结果的失真。例如,湖南一家机构对某教授杂交水稻技术的评估,该评估机构对杂交水稻技术价值的评估值是1000多亿,创了中国无形资产价值之最。这份报告错误在于,将某教授的杂交水稻技术推广所产生的所有价值,全部计算在该杂交水稻技术价值之中。而用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来分析,某教授的杂交水稻技术的价值指的是,该项技术所有人,通过出售许可或自己实施而得到的收益。然而某教授在推广这项技术时收不到上述的1000亿,某教授这一技术的产权所有人也得不到1000亿。因此推广这一技术产生的间接收益不应计入无形资产价值之中。同样地,对于一项抽油机技术,运用该技术生产出来的抽油机,可以提高石油的采收率,使抽油机的漏失量减少,提高石油回收。如果在评估过程中,将抽油机石油回收率的提高,作为该项技术的无形资产,就扩展了该项技术的价值。这项技术价值直接体现应该是由于采油回收率的提高,更多的用户愿意购买或愿意付出较高的价格购买这台机器,因此,用户的增多和购买价的提高才是这项技术的直接收益。 三、评估人员的道德素质 由于收益法应用的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实践中越来越多地被评估师用于操纵评估结果,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未来收益额及折现率的操纵。例如对未来收益额的预测,尽管已有不少科学方法,但一些评估师不顾客观实际,随意扩大或缩小未来收益以达到对评估结果的控制,其中一些项目是否能够产生收益都值得怀疑,但评估结果依然可以满足客户的需要。评估师的这种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使资产评估变成了由人为设定评估参数,进而套入收益法公式进行“科学”计算的游戏。 上述资产评估领域存在的问题,造成社会各界人士对资产价值评估的怀疑与否定,很多人发出“谁来评估评估业”的感叹。在现实评估中,由于评估参数的选取受主观因素影响大,对应用收益法的评估结果,正被社会所怀疑甚至难以接受。从而导致在证券市场管理和国有资产评估管理中,对企业价值的评估还主要在应用成本加和法评估。这不能不说是收益法在我国评估实践的一种悲哀。因此,对应用收益法的评估,迫切需要一场更深入的反思。笔者认为: 1.从理论上进一步肯定收益法的现实意义 由于收益法的实际应用实践的人为因素的影响,使社会形成了开始对收益法应用的怀疑、甚至否定,这是十分危险的。因此,从理论上,科学评价收益法,对收益法的科学性给予充分肯定,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充分肯定收益法的理论先进性,才有可能改变当前对一些重大项目、重要无形资产,甚至知名企业的评估还在应用加和成本法评估的现实,还这些资产、企业价值的本来面目,也是改变我国评估实践与国际不相适应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2.修改那些未能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的规范、标准、准则的内容 从现行的评估管理规范、规定、标准、准则的内容来看,实践证明,这些规定还难以约束应用收益法的评估判断随意主观行为。目前我国的评估准则是从总体上把握,但对评估实践的指导、规范就难以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由于收益法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过大,研究如何约束这些主观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特别解决操纵评估结果的行为是当务之急。 3.加快对收益法评估参数选取的理论研究 对于折现率的选取,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研究我国折现率影响因素及指标体系,提出一套完整的折现率选取的评估指标体系,用于指导、规范应用收益法的评估市场。对于未来收益额的确定,应总结和分析预测科学,研究预测科学应用评估实践的科学体系,建立和完善评估预测科学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⑹ 无形资产国内外研究状况 是怎样~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国内外研究状况: 1)无形资产评估中所存在的问题 ①法律失范。无形资产的评估是在一定的法律、法规的指导下进行的,是以国家的政策规范为依据的,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无论何种形式的无形资产的评估都不能违背国家的法律规范。但是某些评估机构却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做出了许多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事情来,使无形资产的评估工作出现了失范现象。有些企业在没有产权变动的情况下,聘请或者委托资产评估其“商誉”,有的还通过新闻媒介公布其价值。这就严重地违背了国家有关严格禁止没有产权交易目的的商誉评估公布的规定。企业和广告部门向公众公布没有法律效力的信息,是不正当竞争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的竞争法和广告法,是明显的违法行为。 ②方法失范。无形资产评估应该建立在科学的评估体系上,其评估方法和价值参数的选取是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的。可是某些评估机构对企业进行无形资产评估时,评估方法和价值参数的选取存在着许多不科学、不严谨之处。 ③伦理失范。无形资产的评估同有形资产的评估相比要复杂得多,在评估过程中,经办人的主观因素所占比重也要大得多。评估的结论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估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好坏和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评估行业的职业伦理要求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客户负责的态度,尽一切努力使评估工作做到严肃、认真、细致,使评估结论客观、公正,而不能为了迎合某种需要或追求某种轰动效应,使评估工作出现随意性。但是某些评估机构不是由于具体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的问题而导致结论失真,而是因为主观上的原因或其他方面的因素而导致出现假数据或假结论,这就不是一个业务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是一个典型的伦理问题。 (2)对策和建议 ①尽快建立和完善无形资产评估业的政策法规体系,使无形资产评估业有法可依。无形资产评估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一些地方己相继出台一些地方性政策或法规,但是,由于评估方法、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势必影响无形资产产权交易和国内外市场的衔接。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无形资产评估业的政策法规体系,来调整政府主管部门、中介机构以及占有者和使用者之间的种种关系,界定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规范各种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性质、功能、种类、形式、标准和职业道德。保障无形资产的占有者、使有者的各种权益。促使无形资产资源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下,实现合理流动,达到优化配置提高全社会无形资产的效益。这些政策法规应该包括:“无形资产评估管理条例”,明确评估的范围、程序、评估方法、评估结构及其管理、法律责任等:“技术评估师管理条例”,技术评估师作为一种职业资格,应明确其资格考试,认定登记业务范围,评估规则,管理方法以及法律责任等;无形资产评估业的其他行规行法和职业道德等。全国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或条例,应成为我国知识产权法规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并科学地规范全国的无形资产评估工作。 ②建立和完善无形资产专职评估机构,规范评估行为。全国各地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可以是综合性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也可以是专门性的技术、商标、版权、计算机软件等评估机构,并应逐步设立,进行试点,决不可以一哄而上,盲目设立,还应确实加强对无形资产评估队伍的培训工作。有关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尽快按照科学、统一、效能的原则,扶持和建立一批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无形资产专职评估机构,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武装起来,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脱离任何行政主体,遵循真实性、公正性、科学性的原则,维护委托方的合法权益,成为依法执业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的建立应经省级以上的国资、科技等部门的资格认证,业务上受上述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另外,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应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等各种手段,收集和处理各种市场信息,建立数据库,面向社会提供各种形式的信息服务。③按照国际惯例,建立技术评估师制度。无形资产评估业是依托科学技术和其他知识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新兴行业。无形资产评估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创造性及复杂性等行业特征。这就要求无形资产评估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广阔的知识视野,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工作能力等。然而,目前我国无形资产评估业的从业人员中大多是科技人员或财会人员,对干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领域,需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无形资产评估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学习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新的专业及财会知识等。
⑺ 在企业电子商务管理中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方法和对策是什么
建立企业来无形资产管源理系统,全面支持企业无形资产管理
完善无形资产的评估制度,加强无形资产评估管理
重视和实施“名牌”战略,提升商标的含金量
开展理论方法研究。培训才人,与国际接轨
其实这类的知识是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里面有详细的介绍,我记得好想湖南xin hua 电脑学校又这样的课程吧。
⑻ 研究无形资产的目的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无形资产评估中所存在的问题
①法律失范。无形资产的评估是在一定的法律、法规的指导下进行的,是以国家的政策规范为依据的,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无论何种形式的无形资产的评估都不能违背国家的法律规范。但是某些评估机构却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做出了许多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事情来,使无形资产的评估工作出现了失范现象。有些企业在没有产权变动的情况下,聘请或者委托资产评估其“商誉”,有的还通过新闻媒介公布其价值。这就严重地违背了国家有关严格禁止没有产权交易目的的商誉评估公布的规定。企业和广告部门向公众公布没有法律效力的信息,是不正当竞争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的竞争法和广告法,是明显的违法行为。某些评估机构不服从国家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评估目的,不实事求是地做出评估结论。有些评估机构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不是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甚至应企业的要求,动辄就把企业的无形资产评估为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如果这种现象任其自然,则势必有搞乱评估行业秩序的现实危险。有些评估机构未取得合法的评估资格,或者聘用了没有评估资格的人担任评估人员。
②方法失范。无形资产评估应该建立在科学的评估体系上,其评估方法和价值参数的选取是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的。可是某些评估机构对企业进行无形资产评估时,评估方法和价值参数的选取存在着许多不科学、不严谨之处。主要表现在:评估方法选择不当,图简单、贪省事,只选择比较容易的评估方法,不愿做认真的、细致的、全面的评估工作;评估的价值参数和技术参数不当,或是由于业务水平不高,或是由于职业道德水平不高,从而导致评估的结论缺乏科学依据:评估的分析调查方法和计算公式选择不准确,或计算出现严重失误,从而导致评估的失范。
③伦理失范。无形资产的评估同有形资产的评估相比要复杂得多,在评估过程中,经办人的主观因素所占比重也要大得多。评估的结论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估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好坏和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评估行业的职业伦理要求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客户负责的态度,尽一切努力使评估工作做到严肃、认真、细致,使评估结论客观、公正,而不能为了迎合某种需要或追求某种轰动效应,使评估工作出现随意性。但是某些评估机构不是由于具体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的问题而导致结论失真,而是因为主观上的原因或其他方面的因素而导致出现假数据或假结论,这就不是一个业务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是一个典型的伦理问题。近几年资产评估业务需求的激增,资产评估机构的数量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增加,资产评估从业人员也随之增加,这种增加既有必然性又带有盲目性,其不利的一面就是评估人员的整体素质下降,一些评估机构的人员素质、结构、数量都不符合规定要求,影响了无形资产评估质量。
(2)对策和建议
①尽快建立和完善无形资产评估业的政策法规体系,使无形资产评估业有法可依。无形资产评估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一些地方己相继出台一些地方性政策或法规,如河南、深圳等地颁布的“无形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力地推动了地方或行业的无形资产评估业的发展。但是,由于评估方法、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势必影响无形资产产权交易和国内外市场的衔接。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无形资产评估业的政策法规体系,来调整政府主管部门、中介机构以及占有者和使用者之间的种种关系,界定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规范各种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性质、功能、种类、形式、标准和职业道德。保障无形资产的占有者、使有者的各种权益。促使无形资产资源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下,实现合理流动,达到优化配置提高全社会无形资产的效益。这些政策法规应该包括:“无形资产评估管理条例”,明确评估的范围、程序、评估方法、评估结构及其管理、法律责任等:“技术评估师管理条例”,技术评估师作为一种职业资格,应明确其资格考试,认定登记业务范围,评估规则,管理方法以及法律责任等;无形资产评估业的其他行规行法和职业道德等。
全国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或条例,应成为我国知识产权法规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并科学地规范全国的无形资产评估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城市,也应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无形资产评估法规,使全国各地的无形资产评估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促进无形资产评估业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国务院已经建立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负责研究、协调全国知识产权工作,加强对知识产权的领导。无形资产评估机构除对其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和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外,还应结合无形资产权利化特征和无形资产保密性极强的特点,规定其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无形资产评估机构与委托方串通作弊,使被评估的无形资产构成侵权的,应负连带责任;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在评估过程中,由于泄密或窃密,给有关单位和个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并赔偿其经济损失。
②建立和完善无形资产专职评估机构,规范评估行为。全国各地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可以是综合性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也可以是专门性的技术、商标、版权、计算机软件等评估机构,并应逐步设立,进行试点,决不可以一哄而上,盲目设立,还应确实加强对无形资产评估队伍的培训工作。有关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尽快按照科学、统一、效能的原则,扶持和建立一批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无形资产专职评估机构,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武装起来,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脱离任何行政主体,遵循真实性、公正性、科学性的原则,维护委托方的合法权益,成为依法执业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的建立应经省级以上的国资、科技等部门的资格认证,业务上受上述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另外,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应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等各种手段,收集和处理各种市场信息,建立数据库,面向社会提供各种形式的信息服务。
③按照国际惯例,建立技术评估师制度。无形资产评估业是依托科学技术和其他知识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新兴行业。无形资产评估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创造性及复杂性等行业特征。这就要求无形资产评估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广阔的知识视野,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工作能力等。然而,目前我国无形资产评估业的从业人员中大多是科技人员或财会人员,对干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领域,需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无形资产评估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学习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新的专业及财会知识等。这就使得处于起步阶段的无形资产评估业远远满足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更不用说与国际市场接轨。所以,迫切需要建立对无形资产评估的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择优选拔、严格录用,建立起规范、科学的技术评估师资格认证制度,尽快建立一支富有献身精神,熟悉评估业务,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无形资产评估专业队伍,为我国无形资产评估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人才支撑,为无形资产评估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完善
债权人敢于接受知识产权担保除了首先要确定知识产权的价值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够有顺畅的渠道实现知识产权的变现,因为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本身并不需要抵押的知识产权。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和平台。
首先,加强无形资产交易立法,制定专门的无形财产交易法规,依法规范无形财产交易行为;
其次,应当搭建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对各类知识产权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在统一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上构建制造业、海洋、农业、中医药、食品等不同专业和领域的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形成大规模、高质量、专业化的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库群,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全面、快捷、便利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再次,整合现有技术产权交易中心、专利交易市场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统一建立包括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同时开通网上知识产权交易市场。
⑼ 如何写中小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其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后,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碍。例如,政策"歧视"使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不能公平竞争;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大量的干预,使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短期化;财务管理受企业经营者的影响过大等等。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其主要原因:第一,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造成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第二,国家没有专设中小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未向中小企业倾斜,使之长期处于不利地位。第三,大多数中小企业是非国有企业,有些银行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对其贷款不够热心。第四,缺乏财务管理战略。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仍处于记帐管理阶段。
(二)投资能力较弱,且缺乏科学性
一是中小企业投资所需资金短缺。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但中小企业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银行即使同意向中小企业贷款,也因高风险而提高贷款利率,从而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二是追求短期目标。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多得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它们总是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三是投资盲目性,投资方向难以把握。
(三)财务控制薄弱
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中小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片面考虑到季节价格波动,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中小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四是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财务管理职责不明,资产浪费严重。
(四)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一方面,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有些企业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的原因,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五) 难于规避财务负债的陷阱。
过度负债可说是高速度成长企业的典型通病,也是财务危机的根源。战略需求效应由企业的战略布局驱动,或表现为现有业务的发展,或表现为新业务的开拓,规模和数量的扩张经常明显快于内涵质量的扩张,在高成长阶段都将出现某种程度的资金短缺。因此,高成长企业为达到快速扩张的目的,普遍采取负债经营策略。
组织放大效应由许多企业在快速扩张中倾向于采取企业集团或控股公司模式。但这类模式债务放大效应也十分明显:一方面母、子公司都会从各自立场出发追求数量扩张;另一方面,子公司除保留原有业务联系和资金融通渠道外,还可能获得母公司再分配的业务或资金。这一业务和融资放大效应很容易使企业负债过度,最终成为财务危机的"始作俑者"。
财务不透明与内部互相担保由财务不透明、各自为政和内部关联企业间的相互贷款担保是高成长企业常见的问题。这不仅加大了银行对企业财务判断的难度,也给财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从而造成整体负债率不断抬高。
债务、资产的结构性错配由最常见的就是短债长用,短筹长贷。还包括负债到期过分集中的结构与现金流量错位,长、短期负债结构比例失调,贷款的银行结构单一,资产和负债币种结构不合理等。企业将短债用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金融机构基于高成长企业的前景,往往也采取短筹长贷方式,支持企业搞长期投资,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资金风险,一旦银行收紧银根,企业将会进退两难。
高成长战略造成资金短缺,企业就不可避免地要负债经营。组织放大效应和内部担保则加剧债务水平,造成负债过度。在过度负债的情况下,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压力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短债长用则可能使企业潜在支付危机随时爆发。
(六) 财务危机的陷阱突现
经营持续亏损由企业扩张过度,容易因经营管理不善或战略性失误引起亏损。如果企业只是短期亏损,只要亏损额少于折旧,未必导致债务偿付困难,但如果持续亏损,将造成企业净资产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大大削弱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而导致企业不能到期偿还债务。如果亏损严重到资不抵债的地步,将意味着企业偿付能力的丧失,最终很可能走上倒闭、破产的不归路。
1996年进入全球500强之列的香港百富勤公司,1998年初却因为缺乏足够现金无法偿还几千万美元的债务而被迫破产,10年辉煌毁于一旦。珠海巨人集团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则是兴建巨人大厦时国内卖楼花所形成的4,000万元人民币债务。
突发性风险事件由在市道畅旺的时候,高成长企业或许可以凭其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的大幅增长,给市场以太平盛世的感觉。一旦经济环境突然变化,重大政策调整,各种自然灾害或其它突发性风险事件发生,企业就可能因为业务萎缩、资产缩水或重大财产损失而陷入困境。
三、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由宏观经济环境和自身双重因素造成的。所以,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除了政府出台扶持政策、适应市场,优化价值链和供应链外,企业自身应从三方面入手。
(一)投资要面向市场,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正确进行投资决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
1、应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对内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二是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三是人力资源的投资。目前应特别注意人力资源的投资,从某种角度说,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拥有一定的高素质的管理及技术型人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2、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中小企业在积累的资本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可以搞多元化经营,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从而分散投资风险。
3、规范项目投资程序。当企业在资金、技术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实力之后,可以借鉴大型企业的普遍做法,规范项目的投资程序,实行投资监理,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做到精心设计和实施。另外,要注意实施跟进战略,规避投资风险。
(二)企业要苦练内功,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
1、提高认识,把强化资金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由于资金的使用周转牵涉到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者应转变观念,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所以要层层落实,共同为企业资金的管理做出贡献。
2、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为此,首先要使资金的来源和动用得到有效配合。比如决不能用短期借款来购买固定资产,以免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其次,准确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比如应收账款什么时候可收回,什么时候可进货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否则,易造成收支失衡,资金拮据。最后,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应做到合理组合。
3、加强财产控制。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决不能把资产管理、记录、检查核对等交由一个人来做。要定期检查盘点,以揭露问题和促进管理的改善及责任的加强。最后,要不定期地突击检查,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
4、加强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近年来,很多中小型企业陷入经营流动资金紧缺的困境,加强存货及应收账款管理是重要的解困措施。加强存货管理,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研评定,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严格控制账龄。对死账、呆账,要在取得确凿证据后,进行妥善的会计处理。
5、 保持财务资料完整。很多中小企业疏于日常记录,很难提供一份完整的财务资料,这势必会给自我评估、融资、计划、预算等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特别是有效的财务管理,必须要有完整的财务资料,以帮助管理者分析过去和预测未来。
(三) 优化财务结构,平衡高成长和稳健发展。
太阳神等大企业的破产案例说明,企业如果不顾自身条件通过负债经营盲目铺摊子,就容易聚集过多盈利能力差的资产或业务,规模再大也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对企业来说,只有在财务稳健的前提下取得的成长性才是合理的。
优化财务结构是企业财务稳健的关键,其具体标志是综合资金成本低,财务杠杆效益高,财务风险适度。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通过存量调整和变量调整(增量或减量)的手段确保财务结构的动态优化。
企业财务结构管理的重点是对资本、负债、资产和投资等进行结构性调整,使其保持合理的比例:
一是优化资本结构。企业应在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确定一个合适的比例结构,使负债水平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不能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负债经营的临界点是全部资金的息、税前利润等于负债利息。在达到临界点之前,提高负债将使股东获得更多的财务杠杆利益。一旦超过临界点,加大负债比率会成为财务危机的前兆。中小企业受企业规模的限制,承受财务风险的能力比较低,因此,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确定合理的负债比例尤为重要。负债过多,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就会造成资金周转困难;负债过少,又会限制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外来和自有资金的相互配合,既要借债,又不能借得太多,以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
二是优化负债结构。负债结构性管理的重点是负债的到期结构。由于预期现金流量很难与债务的到期及数量保持协调一致,这就要求企业在允许现金流量波动的前提下,确定负债到期结构应保持安全边际。企业应对长、短期负债的盈利能力与风险进行权衡,以确定既使风险最小、又能使企业盈利能力最大化的长、短期负债比例。此外,企业还应密切关注各地经济、金融形势和汇率的变化情况,调整贷款的银行结构和币种结构,尽可能避免过份集中向某一国家或区域的金融机构融资或以单一货币进行借贷或业务结算,以预防和降低借贷和汇率风险。
三是优化资产结构。资产结构的优化主要是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利润的流动资金水平,其核心指标是反映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间差额的"净营运资本"。
四是优化投资结构。主要是从提高投资回报的角度,对企业投资情况进行分类比较,确定合理的比重和格局,包括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如研究开发、企业品牌等)和流动资产投资,直接投资(项目)和间接(证券)投资,产业投资和风险投资等。
(四)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全员的管理素质
目前,不少中小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企业领导营私舞弊、行贿受贿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的假象;等等。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财务基础薄弱,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又受制于领导,无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二是企业领导的法制观念淡薄,忽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为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必须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加强全员素质教育,首先从企业领导做起,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只有依靠企业全员上下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搞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真正的销售始于售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