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无形资产 > 虚账户无形资产

虚账户无形资产

发布时间:2021-07-10 04:52:38

1. 固定资产的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一、联系

1、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均是根据与其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回期实答现方式选择的。

2、无形资产摊销和固定资产折旧在会计处理上都应当考虑该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所服务的对象,并以此为基础将其折旧、摊销价值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二、区别

1、范围不同

无形资产的摊销:企业应对所有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

固定资产的折旧:企业应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

2、更新改造不同

无形资产的摊销:无形资产不存在更新改造的问题。

固定资产的折旧:处于更新改造过程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将其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不再计提折旧。

3、期间不同

固定资产的折旧:固定资产从增加的次月起开始计提折旧,停止使用的当月仍计提折旧。

无形资产的摊销:无形资产从增加当月起计提摊销,停止使用的当月不计提摊销。

2. 我国出现首例网络虚拟财产纠纷案是多少年

我国出现首例网络虚拟财产纠纷案是2003年
“虚拟财产”并非财产

——析我国首例“虚拟财产失窃”纠纷案
黄 龙
内容摘要:在网络游戏的语境中,“虚拟财产”实际上已演变为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它建立在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物品”就是“虚拟财产”的错误判断之上,进而导出“虚拟财产”就是财产的荒谬结论。游戏者通过进行网络游戏而取得的“虚拟物品”并非财产,但在法律上可定性为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通过电子数据表现出来、在特定条件下游戏者依法可以享有某些权利但不具有财产属性的劳动成果

关键词: 网络游戏 虚拟物品 虚拟财产 无形财产

(一)“虚拟装备”失窃起讼争

2003年11月19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第三次开庭审理国内首例“网财”被窃案并作出判决。备受玩家和公众关注的全国首例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案终于一审审结,原告李宏晨如愿要回了自己丢失的“武器”。

河北的网络游戏玩家李宏晨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共花费几千个小时的精力和上万元的现金,在一个名叫“红月”的游戏中积累和购买了虚拟的“生物武器”几十种。但在2003年2月17日下午,当他再次进入游戏时,却发现自己库里的所有武器装备都不翼而飞了,包括3个头盔、1个战甲、2个靴子等虚拟物品。于是他想到了报警,但警方却以技术力量不足拒绝立案。后经查证,这些“装备”被另外一个玩家盗走了,李宏晨找到游戏运营商北极冰科技发展公司进行交涉,但该公司却拒绝将盗号者真正数据交给李宏晨,于是,李宏晨以游戏运营商侵犯了他的私人财产权为由,将北极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请求被告赔偿他丢失的各种装备,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0000元等诉讼请求。2003年8月27日和11月5日,朝阳区法院分别开庭审理了此案。法院认为,虽然虚拟装备是无形的,但在网络游戏环境中是无形财产的一种,所以应该获得法律上的适当评价和救济。由于玩家参与游戏时,获得游戏时间和装备的游戏卡均需以货币购买,所以虚拟装备具有价值含量。被告经营网络游戏,原告是参与该游戏的玩家之一,双方形成消费者与服务者的关系。由于被告无法证明原告装备丢失的原因,也没有证据表明原告的密码有证人之外的其它人员知道,因此可以认定被告在安全保障方面存在欠缺,应对原告物品的丢失承担保障不利的责任,原告主张的丢失物品可由被告通过技术操作对已查实的物品进行回档。据此,法院判令运营商对李宏晨在“红月”丢失的虚拟装备予以恢复,并返还其购买105张爆吉卡的价款420元,以及交通费等其它经济损失共计1140元。但驳回了精神损害赔偿等其它诉讼请求。判决后,原告与被告都表示不满。[1]12月30日,被告北京北极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对该案的一审判决提出上诉,认为法院对其在网络游戏运营中的安全防护职责的认定有误,不应由其承担虚拟装备被盗的赔偿责任。[2]

(二)“虚拟物品”能否作为游戏者的财产保护?

前案的处理,关键在于能否正确认识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物品”的法律属性,即从法律上对“虚拟物品”进行正确定性。在“虚拟物品”能否作为游戏者的财产看待与保护问题上,国内法律法学界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认识与主张。

一些人持反对意见。反对者的主要理由是:1、游戏者在网络游戏中获得的财物完全是虚拟的,只是在特定游戏中的内容信息,如同在比赛中取得的分数,其本身不具有价值。有人称:“它本身就是不存在的,要求法律或个人为不存在的东西负责,我认为很可笑”;2、虚拟物品的价值是虚拟的。虚拟财产对于着迷的游戏玩家来说,它们是昂贵的。而对于其它人来说,这些东西又是一文不值的;3、“虚拟财产”是资料而不是财产。有人认为,就本质而言,“虚拟财产”不过是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中的各种数据和数据,而且完全是无形的,这种虚拟的所谓财产,不能算是法律意义上的财产。因为作为游戏玩的过程当中积累的这些装备和武器本身来讲,没有任何经济意义,它就是用一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组数据,这些数据在计算机游戏这个软件里面运行的时候,可能是起到了某种作用,本身独立出来,没有任何意义;4、将“虚拟物品”视为网络游戏者的财产缺乏法律依据。有人认为,目前我国还没有将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列入法律保护的范畴。

但似乎有越来越多的法律人士认为“虚拟物品”存在着其固有价值,应当受到法律保护。赞成者的主要理由是:“虚拟物品”属于无形资产。根据我国的立法精神以及民法的规定,公民的财产应受法律保护。“虚拟财产”属于无形资产的一种,自然要受法律保护。如北京大学法学院钱明星教授认为:“它既然可以交易,那也就是说它既有市场价值,也有交换价值,这种属性就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明虚拟财产具有财产性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杨立新教授也认为“虚拟财产”具有财产属性:“虚拟财产既可以从游戏开发商处直接购买,也可以从虚拟的货币交易市场上获得,因而虚拟财产已经具有了一般商品的属性,其真实价值不言而喻。从法律对财产的定义来看,虚拟财产也应得到保护,网财的获得往往经过持有者的个人劳动(练级)、真实财物付出(购买游戏卡)、市场交易(买卖装备),网络虚拟财产已经具备了真实财产的基本特性”。[3]

此外,有人专门撰文就 “虚拟财产”属于财产的观点进行过具体论证:1、虚拟财产的获得,主要是通过个人的劳动,同时客观存在着伴随性的财产投入;2、虚拟财产的获得,可以通过实际购买的方式获得 ;3、虚拟财产与真实财产之间存在着市场交易;4、虚拟财产与真实货币的固定兑换方式已经存在 ;5、虚拟财产所有者对虚拟财产的重视性与日俱升。[4]

比较权衡之下,笔者持反对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认同反对者的具体观点与理由。因为反对者的反对理由并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与实质,没有就“虚拟财产”是不是财产这一问题进行充分的法律论证,而是仅就某些现象进行主观评论与批判。笔者的基本观点是:“虚拟财产”并非财产。在网络游戏的语境中,“虚拟财产”实际上已演变为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这是导致赞成者的观点与理由背离常识的重要原因。“虚拟财产”概念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它出现在错误的地方)。它建立在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物品”就是“虚拟财产”的错误判断之上,进而导出“虚拟财产”就是财产的荒谬结论。只有走出“虚拟物品”就是“虚拟财产”这一认识误区,重新审视和认识 “虚拟物品”的法律属性,才能正确回答它是否属于游戏者的财产这一问题并且给出合理的法律解释。财产有有形财产与无形财产之分,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物品”既非游戏者的有形财产,亦非其无形财产:

其一,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物品”并非民法上的物,不是有形财产。理由是:
1、不具备物的特性。民法上的物,通常是指能够为民事主体支配和利用的物质对象,能够独立存在并能为人所控制。“虚拟物品”只能依附在特定网络游戏软件中,不能独立存在。

2、不具有物的价值特性。作为财产的物,必须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些价值必须是客观存在而非虚拟的,而“虚拟物品”根本不可能具有物的价值特性。就事物之间的联系看,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物品”,不外是游戏程序对游戏胜利者的奖励。换言之,它们只是一种游戏成果或成绩,是游戏者的游戏技能及水平的象征。乍看起来,“虚拟物品”似乎具有某些价值,它们的存在与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游戏者的娱乐需要、增强了游戏的娱乐功能和让游戏者的获得充分的主观体验等。但这只是一种错觉,因为这些价值其实是特定游戏程序本身的价值体现而非“虚拟物品”的价值。任何“虚拟物品”只会有“虚拟价值”,而不可能象现实中的物一样具有为人们普遍认可的真实价值。

3、缺乏一切物应有的自然属性。现实生活中的物种类繁多且具有不同的自然属性。如猪肉能作食品、毒药有毒性和爆炸物具有高度危险等。而网络游戏中一切虚拟的同类物,根本不具有这些自然属性。

其二,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物品”也不是游戏者的无形财产,因为:

1、“虚拟物品”虽然具有无形财产的形态与特征,但它们并非游戏者所创造。游戏者获得“虚拟物品”,是按照游戏设计者事先设计的程序和规则进行游戏并取得胜利的结果。在游戏过程中,游戏者没有也不可能对“虚拟物品”的产生进行任何创造性的劳动。而任何一种知识产权的产生,都与创造性劳动分不开。即使将游戏中的“虚拟物品”视为无形财产,其知识产权也只能属于特定游戏的设计者或开发者。

2、“虚拟物品”与特定网络游戏在使用上具有不可分离性,故不能分离或转化为游戏者的无形财产。作为附属性内容,它们存在于特定游戏软件中,其使用价值的发挥依赖于特定游戏程序。“虚拟物品”缺乏独立存在和独立发挥的价值,这注定了其知识产权不可能由游戏者拥有或与知识产权人分享。

3、“虚拟物品”缺乏成为游戏者无形财产的客观条件。游戏者根据其与游戏网站合同通过游戏胜利而取得“虚拟物品”,而并不与特定网络游戏的知识产权人发生涉及知识产权转让方面的法律关系,这在客观上排斥了游戏者取得虚拟物的无形财产权利的可能。更何况,游戏者拥有这些虚拟的物,是有时间条件和其它条件限制的。如合同约定的时间是否已经届满、当事人是否续签合同和网站是否还提供此类游戏消费服务等。

4、具有可交易性并不意味着“虚拟物品”就是游戏者的无形财产。依经济常识分析,无形财产固然具有可交易性,但具有可交易性的东西却未必是于财产。网络游戏中的“头盔”、“战甲”等“虚拟物品”在现实中的确可以成为交易的对象。表面上看,这种交易似乎属于无形财产的买卖,但其实不然。“虚拟物品”交易主要有三种不同类型:一是游戏者之间进行的交易;二是网络游戏运营商与游戏者进行的交易;三是特定网络游戏知识产权人与购买者包括游戏者进行的交易。从法律角度观察,这三种交易都不属无形财产交易,也不能说明“虚拟物品”属于游戏者的无形财产:
(1)游戏者之间就“虚拟物品”进行交易,本质上是劳动或劳动成果的交易。即“虚拟物品”的拥有者向另一方游戏者出卖其劳动或劳动成果。因为“头盔”、“战甲”等“虚拟物品”的取得,依赖于拥有者即游戏者的智力水平、游戏技巧、游戏水平投入的时间和成本。游戏的过程,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被看作为一种特殊劳动即智力劳动过程,这正是法律允许游戏者进行“虚拟物品”交易或“转让”的根本原因所在。作为交易客体或对象的劳动成果,未必就是知识产权或有形财产。要知道,劳动成果、知识产权和无形财产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2)网络游戏运营商与游戏者之间的交易也并非属于无形财产或知识产权交易(有效与否还取决于特定游戏知识产权人是否允许,因为运营商的知识产权产品所有权是受知识产权限制的),在本质上同样属于游戏消费交易,只不过它表现为一种从合同关系。这种从合同建立在游戏规则(依网络游戏规则,获得“虚拟物品”的途径是取得游戏胜利)之外,同样属于游戏消费合同,游戏者需要进行网络游戏消费才能使“虚拟物品”交易具有实际意义。
(3)知识产权人与购买者进行的交易也不属无形财产交易,而是知识产权产品的交易,在法律上应视为物的交易。依所有权法律规定,购买者取得该知识产权产品的所有权,任何人包括、知识产权人和网络运营商等都依法负有不得妨碍和不得侵害购买者的所有权的法定义务。可见,法律对购买者权利的保护,是针对真实的特定知识产品即物的所有权,而不是针对知识产品中的“虚拟物品”。

而“虚拟财产与真实货币的固定兑换方式已经存在”的事实,仅表明网络游戏消费或交易方式发生变化而已,同样不能证明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是无形财产为正确命题。

5、“虚拟物品”的重要性与其是否属游戏者的无形财产无关。以“虚拟财产所有者对虚拟财产的重视性与日俱升”论证“虚拟物品”就是财产的观点更是片面和荒谬的。理由很简单,“虚拟物品”对游戏者的重要性与“虚拟物品”的法律属性是完全无关的。

综上所述,游戏者通过进行网络游戏而取得的“虚拟物品”并非财产,但在法律上可定性为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通过电子数据表现出来、在特定条件下游戏者依法可以享有某些权利(如占有权和使用权等)但不具有财产属性的劳动成果。

(三)判决缺陷与思考

基于上述思考,结合“虚拟财产失窃”纠纷案的具体案情,笔者认为一审各项判决结果都是正确的,但判决中存在着明显的说理缺陷。本案案件类型新颖且属全国首例诉讼案,大众传媒的关注又使之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传播,判决说理缺陷可能会引起某些负面影响,如误导同类纠纷案的定性、造成判决基础不牢、影响正确适用法律和妨碍正确认识的生成等。因此,应当重视反思判决之不足。

1、判决中认定虚拟装备属无形财产缺乏法律依据。应当承认,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装备的确具有知识产权即无形财产的价值与属性,但那是针对游戏的设计者或其它知识产权权利人而言的。由于使用者并没有对这些虚拟装备的产生做出过任何创造性劳动或贡献,故虚拟装备上的知识产权或无形财产权不可能属于纯粹的游戏产品所有人或使用者,包括通过购买方式取得特定网络游戏的运营商和游戏者。如此看来,法院将案中争议的虚拟装备定认定为属于原告的无形财产(如果不是认定属于原告的无形财产,这对判决又是毫无意义的)是没有丝毫法律依据的。

不认定虚拟装备属无形财产并不会妨碍法院依相关法律规定妥善处理本案中的虚拟装备丢失问题:首先,被告与原告之间存在游戏消费合同关系。依此类合同要求,运营商有义务妥善保管游戏者的虚拟装备,即游戏后形成的专属于游戏者的特定资料。依合同法,原告游戏虚拟装备的丢失,可推定被告有过错;其次,原告也提供了充分证据证明其曾拥有案中的虚拟财产;最后,被告具备恢复虚拟装备的条件。网络游戏运营商可控制服务器数据,了解玩家活动情况,对玩家有严格的保障义务,故被告应对原告物品的丢失承担保障不利的责任。

2、判决中认定本案中的虚拟装备具有价值含量不合逻辑。游戏者与游戏运营商之间的合同性质是游戏消费合同而不是游戏产品买卖合同。依此类合同,运营商的主要义务是提供特定网络游戏服务并保证向游戏者提供约定的玩游戏的时间。要说有价值,其价值也只能体现在游戏时间上。花钱玩游戏与游戏中的“虚拟物品”是否具有价值没有任何的逻辑联系。而游戏者专门购买装备的游戏卡即“虚拟物品”,充其量只产生一种从合同关系,其主合同仍然是在游戏者与运营商之间发生的特定网络游戏消费合同。这种交易,依然不能说明“虚拟物品”本身具有现实价值。

有报导称:韩国以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立法和司法均明确承认“网财”的价值并加以刑法保护,并已出现诸起侵犯“网财”刑事判决的先例。韩国就明确规定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角色和虚拟物品独立于服务商而具有财产价值。服务商只是为玩家的这些私有财产提供一个存放的场所,而无权对其作肆意的修改或删除,这种“网财”的性质与银行账号中的钱财并无本质的区别。5撇开其真实性不谈,笔者注意到,报导内容是相当模糊的,人们无法就此展开必要的法律评说,也无法从中得出“网财”即“虚拟财产”在上述国家和地区中已被法律视为财产的结论。将“网财”纳入法律调整的视野,未必就是因为“网财”属于财产的缘故。例如,我国合同法也保护“网财”,这不能当然地认为法律在保护以“网财”形式出现的游戏者的财产。退一步说,假使果真上述国家或地区存在明确规定“网财”就是网络游戏者的财产的立法,我们也需要对之进行全面而严密的考察,探知其立法初衷、立法方法、具体调整手段和立法利弊等问题,深入了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的各种交易方式,才能断定其立法是否科学和是否具有借鉴价值。显而易见,光考虑立法的必要性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要看立法有无科学性和可行性。

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物品”具有复杂性法律属性并涉及到不同的法律规范,依现行法律规定保护“虚拟物品”,还存在着许多客观障碍或困难:

1、侵权难防。众所周知,包括网络游戏在内的网络安全目前还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尽管游戏开发商和运营商都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如采取了一系列安全防范措施防止非法外挂和密码保护等,但盗窃密码账户和玩家虚拟装备的事仍层出不穷,而且受害者往往无法知悉侵权者及其详细情况。调查显示:六成玩家虚拟财产经常被盗。从目前的条件看,法律对此类侵权行为的应有的一般预防功能难以得到发挥。要想减少此类侵权现象的发生,必须强化网络游戏的安全监管。

2、举证困难。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网络游戏玩家在注册网名时都是使用虚拟身份或虚拟数据,并且仅注重网名与密码的记忆与保存而忽视其它注册数据的保存。一旦密码失窃,便很难证明自己的特定网络游戏账号的合法使用者和“虚拟物品”的拥有者。而涉及到特定网站以外的第三者侵权,要证明被告是网络世界中的某个人,更上难上加难。2003年底,一网络用户状告网络游戏服务商侵权的诉讼案,便因不能举证证实自己是网络游戏“决战-冰风传奇”中“shellcx”游戏账号的注册者身份,其诉请判令被告某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恢复网络游戏账号“shellcx”正常使用并在公开致歉的诉讼请求便被法院判决驳回。6

3、具体责任难定。在肯定侵权事实的前提下,如何承担具体的侵权责任和确定侵权责任大小也并非易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虚拟价值的现实评价机制与法律保护方法尚未形成。由于涉及到网络技术与立法技术对接方面的问题,网络游戏侵权立法与司法的难度都非常大。

4、平衡利益困难。在一切网络游戏纠纷中,可能涉及到网络游戏知识产权人、游戏运营商、游戏玩家、网络管理者和第三人包括侵权人的利益的保护问题。而平衡各方利益并非易事,它不仅要考虑到法律的公平原则要求,还要尊重合理的网络规则包括网络游戏消费规则。不仅要从宏观上保证公平原则的贯彻,还要从微观上根据不同类型的权利、侵权性质与不同的侵权方式等区别对待。更重要的是,立法与司法都必须充分考虑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物品”的不同法律属性,才能决定具体的保护方法。

“虚拟财产失窃”纠纷案进入诉讼程序的意义与价值,决不仅仅限于一个官司输赢所直接体现出的东西。它在反映民众权利意识日益增强的客观现实的同时,也悄悄地向人们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网络时代的民事纠纷很精彩,但也非常复杂。这些新型纠纷正对法学家和法官的观念与能力提出新的挑战,也向法学、立法和司法提出了很多人们前所未遇的新问题。如何从容面对网络时代的法律挑战和交出合格答卷?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
作者系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通讯地址:南宁市广园路25号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邮政编码:530023

(本文载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刊《互联网天地》2004年第2期,发表时篇幅略有删减)

1综合2003年12月19日《北京娱乐信报》和中国法院网相关报导。
2荆龙:《北京首例虚拟财产案被告方提出上诉》,载2004年1月1日《人民法院报》第四版。
3 援引自中央电视台相关节目报导:《聚焦国内虚拟财产保护第一案 虚拟财产如何保护》(http://www.cctv.com/news/financial/inland/20031221/100182.shtml)
4于志刚:《关于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法律性质的思考》,载2003年7月10日《法制日报》第九版。
5武侠:《“网财”挑战法律空白》,载2003年11月19日《人民日报》第十六版。
6张嘉林:《虚拟网络世界游戏账号主人难寻》,载2003年12月12日《法制日报》第五版。

3. 09级会计高考试题及答案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价=20,单位变动成本/单价=60%,单价=50,单位变动成本=30
(销量-保本量)/销量=25%,保本量=45000,保本额=45000*50=2250000,
保本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费用=0,固定费用=900000,
税前利润=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费用=300000。

4. 无形资产和分类和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时什么

无形资产包括社会无形资产和自然无形资产
其中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自然无形资产包括不具实体物质形态的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等
(1)专利权:是指国家专利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发明创造专利申请人对其发明创造在法定期限内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包括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
(2)非专利技术:也称专有技术,是指不为外界所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采用了的,不享有法律保护的,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各种技术和诀窍。
(3)商标权:是指专门在某类指定的商品或产品上使用特定的名称或图案的权利。
(4)著作权:制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权利。
(5)特许权:又称经营特许权,专营权,指企业在某一地区经营或销售某种特定商品的权利或是一家企业接受另一家企业使用其商标,商号,技术秘密等的权利。
(6)土地使用权:指国家准许某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对国有土地享有开发,利用,经营的权利。

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采用成本法入账,按照取得的成本计入无形资产原值
借:无形资产
贷:相关科目
无形资产应该在合同受益年限或者预计可使用寿命内平均摊销,一般无净残值,直接按照入账价值除以使用时间确认分期的摊销金额,当然如果有减值,还要考虑减值准备
摊销的分类
借:管理费用
贷:累计摊销

5. 固定资产转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1、固定资产转无形资产。

借:无形资产。

贷: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转无形资产的回同时,对答从前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要转入无形资产的累积待摊科目。

借:累计折旧。

贷:累计摊销。

(5)虚账户无形资产扩展阅读

无形资产注意事项

1、 无形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处理不当做假的

无形资产的所有权是企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对无形资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置的权力。无形资产的使用权是按照企业无形资产的用途和性能加以利用,以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

将只有使用权的无形资产作为有所有权的无形资产下帐,从而增大无形资产摊销,减少利润,进而减少所得税的上缴。

2、 无形资产增加不真实,不合规

企业增加的无形资产有的没有合法的文件证明,有的已超出了法定有效期

3、 无形资产计价不正确

无形资产计价原则:

购入的无形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

企业自行开发并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实际净支出计价。

投资者作为资本金或合作条件投入的无形资产,按评估或合同协议及企业申请书的金额计价。

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应根据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根据所提供的有关凭据确认的价值和接受捐赠时发生的各项费用确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无形资产



6. 2010基础会计形成性考核册

【基础会计】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基础会计作业1答案
习题一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10000; 周转材料期末余额:40000;
库存现金现金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15000; 应收账款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3000;
应付账款期初余额:1000; 实收资本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30000;
银行存款期末余额:16000; 其他应付款期末余额:2400。
习题二

1、借:原材料 25000
贷:银行存款 25000
2、借:原材料 10000
贷:应付账款 10000
3、借:库存现金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4、借:其他应收款——张平 2500
贷:库存现金 2500
5、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20000
制造费用 2500
管理费用 1000
贷:原材料 23500
6、借:应付账款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7、借:应收账款 5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00
8、借:固定资产 17500
贷:银行存款 17500
9、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应收账款 50000
10、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10000
制造费用 1500
管理费用 4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5500
11、借:制造费用 1500
管理费用 2100
贷:累计折旧 3600
12、借:管理费用 1900
库存现金 600
贷:其他应收款——张平 2500
13、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5500
贷:制造费用 5500 (=2500+1500+1500)
14、借:库存商品——甲产品35500(=20000+10000+5500)
贷:生产成本 ——甲产品 35500
15、借:银行存款 50000
应收账款 15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65000
16、借:销售费用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17、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2250
贷:应交税费 2250
18、借:主营业务成本 32500
贷:库存商品——甲产品 32500
19、借:营业外支出 500
贷:库存现金 500
20、借:主营业务收入 115000(=65000+50000)
贷:本年利润 115000
21、借:本年利润 54250
贷:主营业务成本 32500
销售费用 10000
管理费用 9000(=1000+4000+2100+1900)
营业外支出 500
营业税金及附加 225
习题三(为节省篇幅,本题三个要求都在涉及到的账户中一次完成)
借方 库存现金 贷方 借方 银行存款 贷方
期初余额 3000 ④ 2500 期初余额 350000 ① 25000
③ 5000 ⒆ 500 ⑨ 50000 ③ 5000
⑿ 600 ⒂ 50000 ⑥ 10000
本期借方发生额5600 本期贷方发生额3000 ⑧ 17500
⒃ 10000
期末余额 5600 本期借方发生额 100000 本期贷方发生额 67500

期末余额382500

借方 固定资产 贷方 借方 原材料 贷方
期初余额 400000 期初余额 2000 ⑤ 23500
⑧ 17500 ① 25000
② 10000
本期借方发生额17500 本期贷方发生额0 本期借方发生额35000 本期贷方发生额23500

期末余额 417500 期末余额 13500

借方 应付账款 贷方 借方 销售费用 贷方
⑥10000 ② 10000 ⒃ 10000 (21) 10000
本期借方发生额10000 本期贷方发生额10000 本期借方发生额10000 本期贷方发生额10000

借方 管理费用 贷方 借方 主营业务收入 贷方
⑤ 1000 (21) 9000 (20) 115000 ⑦ 50000
⑩ 4000 ⒂ 65000
⑾2100 本期借方发生额115000 本期贷方发生额115000
⑿1900
本期借方发生额9000 本期贷方发生额9000

借方 累计折旧 贷方 借方 主营业务成本 贷方
⑾3600 ⒅ 32500 (21) 32500
本期借方发生额 0 本期贷方发生额3600 本期借方发生额32500 本期贷方发生额32500

期末余额 3600

借方 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方 借方 本年利润 贷方
⒄ 2250 (21) 2250 (21) 54250 (20) 115000
本期借方发生额 2250 本期贷方发生额2250 本期借方发生额54250 本期贷方发生额11500
期末余额 60750
借方 其他应收款 贷方

借方 制造费用 贷方 借方 生产成本 贷方
⑤ 2500 ⒀ 5500 ⑤ 20000 ⒁ 35500
⑩ 1500 ⑩ 10000
⑾ 1500 ⒀ 5500

本期发生额 5500 本期发生额 5500 本期发生额 35500 本期发生额 35500
借方 应收账款 贷方 借方 库存商品 贷方
⑦ 50000 ⑼ 50000 ⒁ 35500 ⒅ 32500
⒂ 15000 本期借方发生额35000 本期贷方发生额23500
本期借方发生额65000 本期贷方发生额50000
期末余额 15000 期末余额 13500

借方 应交税费 贷方 借方 应付职工薪酬 贷方
⒄ 2250 ⑩15500
本期借方发生额0 本期贷方发生额2250 本期借方发生额 0 本期贷方发生额15500
期末余额2250 期末余额 15500

借方 营业外支出 贷方
⒆500 (21) 500
本期借方发生额500 本期贷方发生额500
习题四
本期发生额及余额试算表
编制单位:某工业公司 单位:元
账户名称 期初余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银行存款 350000 10000 67500 382500
库存现金 3000 5600 3000 5600
原材料 2000 35000 23500 13500
应收账款 65000 50000 15000
固定资产 400000 17500 417500
其他应付款 2500 2500
库存商品 35500 32500 3000
累计折旧 3600 3600
应付账款 10000 10000
应交税费 2250 2250
应付职工薪酬 15500 15500
生产成本 35500 35500
制造费用 5500 5500
营业外支出 500 500
主营业务收入 115000 115000
管理费用 9000 9000
销售费用 10000 10000
营业税金及附加 2250 2250
主营业务成本 32500 32500
本年利润 54250 115000 60750
长期借款 100000 100000
实收资本 655000 655000
合计 755000 755000 535600 535600 837100 837100

习题五
要求1、根据试算表资料编制资产负债表 要求2、根据试算表资料编制损益表
资产负债表
20*1年12月31日
编制单位:**工业公司 单位:元
资产 年初数 期末数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年初数 期末数
银行存款 350000 382500 应交税费 2250
库存现金 3000 5600 应付职工薪酬 15500
原材料 2000 13500 长期借款 100000 100000
应收账款 15000 负债合计 100000 117750
固定资产 400000 413900 实收资本 655000 655000
库存商品 3000 未分配利润 60750
所有者权益合计 655000 715750
资产合计 755000 8335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 755000 833500

损益表
20*1年12月
编制单位:**工业公司 单位:元
项目 本月数 本年累计数
一、主营业务收入
减:主营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二、主营业务利润
减: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三、营业利润
减:所得税费用
四、净利润 115000
32500
2250
80250
10000
9000
61250
15312.5
45937.5
以上答案 如有错误,请同学们积极纠正。

《基础会计》作业2
习 题 一
(1)根据以上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 借:银行存款 500000 4. 借:固定资产 5500000
贷:实收资本 500000 贷:实收资本 5500000
2. 借:无形资产 100000 5. 借:长期借款 530000
贷:实收资本 100000 贷:银行存款 350000
3. 借:银行存款 300000 6 借:原材料 70000
贷:短期借款 300000 贷:实收资本—XX公司 70000

(2)根据会计分录设置和登记有关总分类账户如下:

习 题 二
(1)根据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 甲乙两种材料应分摊的运杂费如下:分配率=750/50+100=5(元/吨) 即每吨应分摊的运杂费5元
甲材料应分摊运杂费=50×5=250(元) 乙材料应分摊运杂费=100×5=500(元)
甲乙两种材料各自的实际采购成本:
甲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850×50+250=42750 乙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100×600+500=60500
应交增值税:(850×50+100×600)×17%=17425
借:物资采购—甲材料 42750 5. 借:物资采购 —甲材料 80600
—乙材料 605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6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425 贷:银行存款 94200
贷:应付账款 120675
2. 借:其他应收款 3000 6. 借:原材料 —甲材料 42750
贷:现金 3000 —乙材料 60500
3. 借:物资采购—丙材料 6300 —丙材料 63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20 贷:物资采购—甲材料 42750
贷:银行存款 7320 —乙材料 60500
4. 借:应付账款 120675 —丙材料 6300
贷:银行存款 120675
(2)根据会计分录登记有关总分类账户及“材料采购”明细分类账。
总分类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

习 题 三
1. 借:生产成本 —子产品 30000 8. 分配率=36800/3500+1500=7.36(元/h)
—丑产品 42000 子产品应分提=3500×7.36=25760
贷:原材料—甲材料 50000 丑产品应分提=1500×7.36=11040
—乙材料 22000 借:生产成本 —子产品 25760
2. 借:制造费用 3000 —丑产品 11040
贷:低值易耗品 3000 制造费用 8200
3. 借:管理费用 3000 管理费用 11000
贷:原材料 —丙材料 3000 贷:应付工资 56000
4. 借:管理费用 5850 9. 借:生产成本 —子产品 3606.40
现金 4150 —丑产品 1545.60
贷:其他应收款 10000 制造费用 1148
5. 借:制造费用 50 管理费用 1540
贷:现金 50 贷:应付福利费 7840
6. 借:制造费用 4000 10. 借:制造费用 290
管理费用 900 管理费用 560
贷:银行存款 4900 贷:现金 850
7. 借:现金 56000 11. 借:应付福利费 1800
贷:银行存款 56000 贷:现金 1800
借:应付工资 56000 12. 借:管理费用 2000
贷:现金 56000 贷:现金 2000
(2)根据会计分录登记相关账户的总分类账户和“生产成本”明细分类账。
总分类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

习 题 四
(1)根据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 借:银行存款 189540 4. 借:营业费用 1250
贷:主营业务收入—子产品 72000 贷:现金 1250
—丑产品 90000 5. 借:营业费用 5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7540 贷:银行存款 5000
2. 借:银行存款 12000 6.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6120
贷:应收账款 —××单位 12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城建税 6120
3. 借:应收账款 —××公司 49140
贷:主营业务收入—子产品 24000
—丑产品 18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7140
借:应收账款 —××公司 600
贷:银行存款 600
(2)根据会计分录登记相关账户的总分类账户。

(3)公司20××年2月调整前试算表
电达公司调整前试算表
20××年2月 单位:元
账户名称 期初余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借 方 贷 方 借 方 贷 方 借 方 贷 方
现金 6000 60150 64950 1200
银行存款 383400 1001540 638695 746245
应收账款 17600 49740 12000 55340
其他应收款 12000 3000 10000 5000
原材料 50000 179550 75000 154550
低值易耗品 5000 3000 2000
库存成品 34000 34000
待摊费用 16800 16800
固定资产 1886000 5500000 7386000
无形资产 100000 100000
物资采购 190150 109550 80600
累计折旧 275000 275000
短期借款 30000 300000 330000
长期借款 350000 350000
应付账款 7500 120675 120675 7500
应付工资 56000 56000
其他应付款 5000 5000
应付福利费 8000 1800 7840 14040
应交税金 2200 32045 40800 10955
应付股利 6700 6700
预提费用 4000 4000
实收资本 1640000 6170000 7810000
资本公积 27000 27000
盈余公积 21000 21000
本年利润 42400 42400
利润分配 8000 8000
管理费用 24850 24850
制造费用 16688 16688
营业费用 6250 6250
生产成本 113952 113952
主营业务收入 204000 2040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6120 6120
合 计 2418800 2418800 7812510 7812510 8757595 8757595

习 题 五
权责发生制:
1. 借:待摊费用 6000 5. 借:管理费用 10000
贷:银行存款 6000 制造费用 25600
2. 借:财务费用 2100 贷:累计折旧 35600
贷:预提费用 2100 6. 借:营业费用 1400
借:预提费用 6300 贷:待摊费用 1400
贷:银行存款 6300 7. 借:预付账款 7500
3. 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银行存款 7500
贷:预收账款 50000 8. 借:应付账款 1000
4. 借:制造费用 8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贷:预提费用 8000 9. 借:预收账款 55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5000
收付实现制:
1. 借:营业费用 6000 5. 收付实现制下不存在应计费用
贷:银行存款 6000 6. 收付实现制下不存在应计费用
2. 借:财务费用 6300 7. 借:预付账款 7500
贷:银行存款 6300 贷:银行存款 7500
3. 借:银行存款 50000 8. 借:应付账款 1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4. 收付实现制下不存在应计费用 9. 收付实现制下不存在应计收入
责权发生制:利润=收入-费用=55000-(2100+10000+1400)=41500(元)
收付实现制:利润=收入-费用=50000-(6000+6300)=37700(元)
习 题 六
(1)根据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 借:制造费用 2560 4. 借:财务费用 2100
管理费用 1000 贷:预提费用 2100
贷:累计折旧 3560 5. 借:银行存款 45000
2. 借:管理费用 140 贷:其他应付款 45000
贷:待摊费用 140 借:其他应付款 7500
3. 借:其他应付款 19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75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900 6. 借:其他应收款 800
贷:财务费用 800
(2)根据会计分录登记相应的总分类账户。
总分类账户

习 题 七

(1)根据以上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 分配率:(16688+2560)/200+300=38.496
子产品:200×38.496=7699.2 丑产品:300×38.496=11548.8
借:生产成本 —子产品 7699.2
—丑产品 11548.8
贷:制造费用 19248
2. 生产成本 —子产品30000+25760+3606.4+7699.2=67065.6
—丑产品42000+11040+1545.6+11548.8=66134.4
借:库存商品 —子产品 67065.6
—丑产品 66134.4
贷:生产成本 —子产品 67065.6
—丑产品 66134.4
3. 已销 —子产品 (60+20)×950=76000
—丑产品(50+10)×1200=72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子产品 76000
—丑产品 72000
贷:库存商品 —子产品 76000
—丑产品 72000
4. 借:银行存款 3500
贷:营业外收入 3500
5. 借:营业外支出 900
贷:现金 900
6.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0000
7. 借:营业外支出 1500
贷:银行存款 1500
8. 主营业务收入=80×1200+60×1800=204000或=72000+90000+24000+18000
其他业务收入=1900+7500+10000=19400
营业外收入=3500
管理费用=3000+5850+900+11000+560+1540+2000+1000+140=25990
财务费用=2100-800=1300
营业费用=1250+5000=625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6120
营业外支出=900+1500=2400
主营业务成本=76000+72000=148000
利润总额=226900-190060=36840
应交所得税=36840×33%=12157.2
借:所得税 12157.2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 12157.2
9. 借:主营业务收入 204000
其他业务收入 19400
营业外收入 3500
贷:本年利润 226900
借:本年利润 202217.2
贷:管理费用 25990
财务费用 1300
营业费用 625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6120
营业外支出 2400
主营业务成本 148000
所得税 12157.2
10. 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金 7000
贷:盈余公积 7000
11. 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20000
贷:应付股利 20000

(2)根据会计分录登记相应的总分类账户。

总分类账户

(3)根据上述资料结清虚账户、结转实账户。

结清虚账户:

结转实账户:

(4)编制电达公司的结账后试算平衡表。

电达公司结账后试算平衡表
20××年3月 单位:元
账户名称 期末余额
借 方 贷 方
现金 300
银行存款 803245
应收账款 55340
其他应收款 5800
原材料 154550
低值易耗品 2000
库存商品 19200
待摊费用 16660
固定资产 7386000
无形资产 100000
物资采购 80600
累计折旧 278560
短期借款 330000
应付账款 7500
其他应付款 40600
应付福利费 14040
应交税金 23112.2
应付股利 26700
预提费用 6100
实收资本 7810000
资本公积 27000
盈余公积 28000
本年利润 67082.8
利润分配 35000
合 计 8658695 8658695

(5)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电达公司20××年3月份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资产负债表
编制单位:电达公司 20××年3月 单位:元
资 产 期 末 数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期 末 数
流动资产: 流动负责:
货币资金 803545 短期借款 330000
应收账款 55340 应付账款 7500
其他应收款 5800 其他应付款 40600
存货 175750 应付福利费 14040
待摊费用 16660 应交税金 23112.2
流动资产合计 1057095 应付股利 26700
预提费用 6100
固定资产: 流动负责合计 448052.2
固定资产原价 7386000
减:累计折旧 278560 所有者权益:
固定资产净值 7107440 实收资本 7810000
固定资产合计 7107440 资本公积 27000
盈余公积 28000
无形资产: 未分配利润 32082.8
无形资产 100000 所有者权益合计 7897082.8
无形资产合计 100000
物资采购 80600
合 计 8345135 合 计 8345135

损 益 表
编制单位:电达公司 20××年3月 单位:元
项 目 本 月 数
一、主营业务收入 204000
减:主营业务成本 1480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6120
二、主营业务利润 49880
加:其他业务利润 19400
减:营业费用 6250
管理费用 25990
财务费用 1300
三、营业利润 35740
加:投资收益 0
营业外收入 3500
减:营业外支出 2400
四、利润总额 36840
减:所得税 12157.2
五、净利润 24682.8

7. 什么是虚拟资产

所谓虚拟资产,是指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但由于企业缺乏承受能力而暂时挂列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资产项目。

虚拟资产是企业资产的特殊组成部分,是持续经营的会计假设前提的产物。从本质上说,虚拟资产并不是资产,而是企业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按照权责发生制和会计配比的要求,暂时作为资产进行核算的部分。
它具体包括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直观的虚拟资产,它包括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和待处理财产损失等,这部分虚拟资产可以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一目了然,其中待处理财产损失在实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后已从年度资产负债表中剔除;
另一部分是隐含的虚拟资产,即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的部分,如应收账款中的坏账、报废和滞销的存货、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的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差额等等,这部分虚拟资产在1998年《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要求将其作为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项目反映,作为各项资产价值的备抵项目,从企业的资产总额中加以剔除,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实行以后更是将它扩展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等,当然这种计提属于会计职业判断的范畴,有可能出现偏差,只有在企业资产重组或破产清算时才能最终得到验证。

利用虚拟资产作为“蓄水池”,不及时确认、少摊销或不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也是上市公司粉饰会计报表的惯用手法。它们的借口包括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地方财政部门的批示等。

8. 资产类账户的账户种类

资产类账户按照反映流动性快慢的不同可以再分为流动资产类账户和非流动资产类账户。 (1)固定资产增加的业务本身不真实或有其他不正当的行为。
根据现行制度规定,除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外,新增固定资产必须取得产权证明方可入账。例如有些企业将没有产权证的房屋也记为企业的资产;将本应由福利费支出的购进分给职工的非产权房也记作企业的资产,这些都会虚增企业的固定资产。有些企业还会混淆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界限,将应作为低值易耗品的项目作为固定资产。有时企业在增加固定资产时,还会夹带其他不正当的行为。例如某企业向某单位购入设备,在转账付款时的数目高于设备价格,然后当事人拿取其差额作为好处费。
(2)新增固定资产计价不合理。
企业对不同来源的固定资产应分别作价,价值的构成应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企业购入的固定资产应按实际支付的买价或售出单位的账面原价(扣除原安装成本)、支付的运杂费、包装费和安装成本等作为原价;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照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支出作为原价;其他单位投资转入的固定资产按协议价或评估确认的价值计价;融资租人固定资产按租赁协议确定的租赁价款、运输费、途中的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作为原价;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同类的固定资产的市场价值估计人账,或根据捐赠者提供的有关单据入账,接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费用,也应计人固定资产的价值;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计价;在原有的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按原有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加上改建、扩建所增加的支出入账。有些企业不按国家规定任意调整、变动已人账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3)新增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不正确。
例如有些企业将盘盈的固定资产在借记“固定资产”账户的时候,却贷记“资本公积”。有些企业将固定资产的法定重估增值记入“营业外收入”账户。 (1)固定资产减少的业务本身不真实。
有些企业固定资产的减少是虚假的,例如某企业虚报固定资产盘亏、毁损等,实质将固定资产私自出售,并将出售收入私分或记入“小金库”。
(2)固定资产的清理的账务处理不正确。
例如某企业将出售固定资产残值收入记入有关往来结算账户中,然后再作非法开支使用等;再如某企业将固定资产的清理费用记入制造费用等生产经营费用。 (1)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不正确。
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范围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不论使用与否);在用的机器设备(包括季节性停用和修理中设备);经营性租出的固定资产和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范围包括:未使用、不需用的机器设备;经营性租入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项目交付使用以前的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未提足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国家规定不提折旧的其他固定资产(如土地)。此外,增加的固定资产从下月起开始计提折旧;减少的固定资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有些企业通过人为地调节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范围,达到多提折旧或少提折旧的目的,人为地调节利润。例如,某企业由于非季节性原因停用设备9个月,该设备的原始价值为200万元,年折旧率为10%,该企业对该设备仍计提了全年的折旧费,则该企业多提了折旧15万元,虚减了利润,也少缴了所得税。
(2)计提折旧的年限不合理、不合规。
固定资产的估计使用年限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以最短年限表示,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实施细则》中规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最短年限为:房屋和建筑物为20年,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电子仪器、车辆为5年;二是用可选用的年限段来表示,如在《工业企业财务制度》中规定:生产用房30—40年,非生产用房35—45年,机器设备10—14年。如果短于上述折旧年限,必须征得税务部门同意;如果仅仅是根据领导的意愿进行加速折旧,必须将加速折旧的绝对数调整应纳税所得额。有些企业经常通过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方法来调节利润,以完成利润指标或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
(3)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的确定不合理。
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的大小也直接影响折旧的多少。根据现行财务制度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为固定资产原价的10%;国有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为固定资产原价的3%—5%。有些企业人为地缩小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夸大折旧费用,减少本年利润。
(4)折旧的方法不合规。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企业专业车队的客、货汽车,大型设备,可采用工作量法;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技术进步快的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企业、飞机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化工生产企业和医药生产企业以及经财政部批准的特殊行业的企业,其机器设备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企业按照上述规定,有权选择具体的折旧方法,在开始实行年度前报主管财政机关备案。企业对同类固定资产应采用相同的折旧方法,并且前后会计期间应相互一致,不能通过任意改变折旧方法来调节企业的利润。企业要变更折旧方法的,应在变更年度以前报主管财政机关批准。一些企业经常违背上述规定,乱用折旧方法,随意变更折旧方法。
(5)折旧费的账务处理不正确。
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应根据固定资产的用途记人相应的账户;如果是生产用固定资产,应记人“制造费用”账户;如果是管理用固定资产,应记人“管理费用”账户;如果是企业专设销售机构用固定资产,应记人“销售费用”账户;如果是经营性租出固定资产,应记人“其他业务支出”账户。有些企业因技术原因或故意记错账户,从而歪曲了企业的成本费用结构,不便于报表使用者对有关成本和费用进行分析。 (1)固定资产修理业务和支出的数额不真实。
有些企业将一些不合理的开支记人固定资产的修理费,挤占企业的成本费用;或借固定资产修理之名进行某些不正当的活动。例如,某企业购人一批摩托车分发给职工,却开出一张维修机器设备的假发票,挤占产品成本。
(2)固定资产修理的账务处理不恰当。
企业固定资产修理费发生不均衡且数额较大的可以采用待摊或预提的方法,按受益原则分期记人各期的费用。有些企业通过任意改变固定资产修理费的摊销期限,人为地调节各期的费用和利润。有些企业将应该列入制造费用的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却列入了期间费用,或者将应该列入期间费用的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却列入了制造费用,人为地调节产品成本和当期利润。 (1)在建工程不合理、不合法。
企业有些在建工程没有经过认真的可行性研究,没有从技术的先进性、经济的可行性上进行分析。有些企业甚至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就擅自上马工程项目,违反国家的宏观控制政策和产业政策。
(2)在建工程成本不真实。
由于在建工程金额巨大,内容复杂,期限较长,容易为一些不法分子钻空子,将请客送礼、宴请、生产性损失记人工程成本。企业在建工程较多的情况下,容易相互混杂。有些企业通过改变各个会计期间费用归集和成本核算的方法或任意改变费用的分配比例来人为地调节各工程项目的成本。还有些企业将贷款费用不加区分随意资本化,以调增在建工程成本。 (1)无形资产不真实。
由于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因此一些企业经常弄虚作假,虚报无形资产。例如某企业没有证明商标权的证书而在“无形资产——商标权”账户中记入560万元的商标权。再如某企业接受外单位以专有技术投资,却不能提供有关专有技术的合同协议。又如某企业账面上记录有一项商誉,但企业并没有发生兼并或购买行为。
(2)无形资产计价不正确。
有些企业虽然拥有某项无形资产的所有权,但是却高估或低估其价值,无意或故意歪曲企业的财务状况。无形资产的计价方法因其来源不同而不同。例如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为自创该项无形资产所花费的必要的支出,一般只包括注册费、律师费、印刷费等;而接受投资转入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为合同或协议价或评估确认的价值;购入的无形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接受捐助或从境外引进的无形资产按照所附单据或参照同类无形资产价格经评估计价。有些企业在接受外单位以无形资产进行的投资时,其投资的金额却超出了国家所规定的比例(不超过注册资本的20%)。
(3)无形资产转让账务处理不正确,转让价格不合理。
转让无形资产可以进一步分为转让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和转让无形资产的使用权。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必须在转让时注销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在转让时不注销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而是在无形资产存续期间内分期进行摊销,摊销时按所摊销的金额一方面借记“其他业务支出”,另一方面贷记“无形资产”。有些企业混淆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无形资产转让,歪曲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些企业的不法分子利用无形资产定价难的特点,在转让无形资产时,故意压低售价,以从对方收受“好处费”或回扣。
(4)无形资产的摊销不合理。
有些企业通过人为地调节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达到人为地调节利润的目的。一般地说,有法定年限的,按法定年限进行分摊;如果受益年限明显小于法定年限的,则按受益年限进行分摊;如果既无法定年限,受益年限也不明确的,可按不少于10年的年限进行分摊。
(5)无形资产投资转出不合规。
有些企业无形资产投资转出业务不真实,纯属虚构;有些企业无形资产投资转出的计价不合理,从中谋取个人利益;有些企业无形资产投资转出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1)开办费的内容不合规。
开办费是指从企业批准成立起至企业正式营业(包括试营业)止的时间内发生的费用性支出。在批准成立前发生的差旅费、调研费等应由企业的投资者负担,而不应作为企业的开办费。营业后的费用性支出应根据其性质分别作为“管理费用”、“财物费用”和“销售费用”等。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资本性支出,如取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取得生产性资料的支出应该在有关资产类账户中分别列示,也不能作为开办费。对某些支出,例如利息支出,应根据其是否应该资本化来确定其归属,只有那些不能资本化的支出,才将其作为开办费。有些企业通过人为地调节开办费的内容来调节利润,将不属于开办费的支出计人开办费或者将属于开办费的支出计入其他账户。
(2)开办费的摊销不正确。
首先企业应将开办费在不少于5年的时间内进行摊销,摊销期限一旦确定,就不能任意改变;其次,应采用直线法在事先确定摊销期限内平均摊销;再次,应将摊销的金额记入“管理费用”账户。 (1)改良工程支出的业务本身不真实、内容不合规。
改良工程支出是指企业经营性租人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有些企业往往将不属于改良工程支出的内容挤入改良工程支出。例如某企业将新建的职工宿舍从“在建工程”账户转人“长期待摊费用——改良工程支出”账户。
(2)改良工程支出摊销不合理。
现行制度规定:如果改良工程支出的经济使用年限长于经营性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期,则应在租赁期内平均摊销;如果改良工程支出的经济使用年限短于经营性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期,则应在改良工程支出的经济使用年限内平均摊销。有些企业通过任意延长或缩短改良工程支出的摊销期来调节费用和利润。 (1)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不真实、内容不合规。
企业有时无中生有,凭空捏造修理费支出,以调节成本费用,或进行舞弊活动。例如某企业将购置小汽车的支出作为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入账。有些企业混淆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界限,将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计人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或者相反。
(2)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的摊销不正确。
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是指该项支出的受益期超过一年的支出,如果收益期短于一年,应在“待摊费用”账户核算。因此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应在超过一年的受益期内平均摊销,不能人为地改变摊销期限。

9. “实账户”的含义 “虚账户”的含义

备抵调整账户是指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以取得被调整账户余额的账户。包括以下几个帐户(括号里的是其对应的调整账户):1.坏帐准备(应收账款);2.短期投资跌价准备;3.长期投资减值准备;4.累计折旧(固定资产);5.固定资产减值准备6.在建工程减值准备;7.累计摊销(无形资产);8.无形资产减值准备;9.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备抵账户按被调整账户的性质,分为资产备抵账户和权益备抵账户两类。 资产备抵账户:是用来抵减某一资产账户(即被调整账户)余额,以求得该资产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如:“累计折旧”账户是“固定资产”账户的备抵调整账户;“坏账准备”账户是“应收账款”账户的备抵调整账户。 权益备抵账户: 权益备抵账户是用来抵减某一权益账户(即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获得该权益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如,“利润分配”账户就是“本年利润”账户的备抵账户。

10. 财务报表怎么做

财务报表的编制,基本都是通过对日常会计核算记录的数据加以归集、整理来实现的。为了提供比较信息,资产负债表的各项目均需填列“年初余额”和“期末余额”两栏数字。

其中,“年初余额”栏内各项目的数字,可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栏相应项目的数字填列。

如果本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与上年度不相一致,应当对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各个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期末余额”栏各项目的填列方法如下:

一、根据明细账户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资产负债表中一部分项目的“期末余额”需要根据有关明细账户的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1.“应收账款”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账户和“预收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减去“坏账准备”账户中有关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2.“预付款项”项目,应根据“预付账款”账户和“应付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减去“坏账准备”账户中有关预付款项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3.“应付账款”项目,应根据“应付账款”账户和“预付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填列。

4.“预收款项”项目,应根据“预收账款”账户和“应收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填列。

5.“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项目应根据各相应账户的期末余额,减去“坏账准备”账户中相应各项目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二、根据总账账户期末余额计算填列

资产负债表中一部分项目的“期末余额”需要根据有关总账账户的期末余额计算填列。

1.“货币资金”项目,应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等账户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

2.“未分配利润”项目,应根据“本年利润”账户和“利润分配”账户的期末余额计算填列,如为未弥补亏损,则在本项目内以“一”号填列。

年末结账后,“本年利润”账户已无余额,“未分配利润”项目应根据“利润分配”账户的年末余额直接填列,贷方余额以正数填列,如为借方余额,应以“一”号填列。

3.“存货”项目,应根据“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原材料”、“周转材料”、“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生产成本”等账户的期末余额之和,减去“存货跌价准备”账户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4.“固定资产”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账户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户期末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5.“无形资产”项目,应根据“无形资产”账户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账户期末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6.“在建工程”、“长期股权投资”和“持有至到期投资”项目,均应根据其相应总账账户的期末余额减去其相应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填列。

7.“长期待摊费用”项目,根据“长期待摊费用”账户期末余额扣除其中将于一年内摊销的数额后的金额填列,将于一年内摊销的数额填列在“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项目内。

8.“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项目,应根据“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账户的期末余额,扣除其中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且企业不能自主地将清偿义务展期的部分后的金额填列。

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且企业不能自主地将清偿义务展期的部分在流动负债类下的“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目内反映。

三、根据总账账户期末余额直接填列

资产负债表中大部分项目的“期末余额”可以根据有关总账账户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固定资产清理”、“工程物资”、“递延所得税资产”、“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

“递延所得税负债”、“预计负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项目。这些项目中,“应交税费”等负债项目,如果其相应账户出现借方余额,应以“一”号填列:“固定资产清理”等资产项目,如果其相应的账户出现贷方余额,也应以“一”号填列。

四、资产负债表附注的内容

资产负债表附注的内容,根据实际需要和有关备查账簿等的记录分析填列。

如或有负债披露方面,按照备查账簿中记录的商业承兑汇票贴现情况,填列“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项目。

(10)虚账户无形资产扩展阅读:

编制要求

1、数字真实

财务报告中的各项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这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

2、内容完整

财务报表应当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貌,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才能满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凡是国家要求提供的财务报表,各企业必须全部编制并报送,不得漏编和漏报。凡是国家统一要求披露的信息,都必须披露。

3、计算准确

日常的会计核算以及编制财务报表,涉及大量的数字计算,只有准确的计算,才能保证数字的真实可靠。这就要求编制财务报表必须以核对无误后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为依据,不能使用估计或推算的数据,更不能以任何方式弄虚作假,玩数字游戏或隐瞒谎报。

4、报送及时

及时性是信息的重要特征,财务报表信息只有及时地传递给信息使用者,才能为使用者的决策提供依据。否则,即使是真实可靠和内容完整的财务报告,由于编制和报送不及时,对报告使用者来说,就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5、手续完备

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应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财务报表封面上应当注明:企业名称、企业统一代码、组织形式、地址、报表所属年度或者月份、报出日期。

并由企业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还应当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由于编制财务报表的直接依据是会计账簿,所有报表的数据都来源于会计账簿,因此为保证财务报表数据的正确性,编制报表之前必须做好对账和结账工作,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以保证报表数据的真实准确。

阅读全文

与虚账户无形资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
执转破成果 浏览:20
羊年限定金克丝现在多少钱 浏览:568
附近店面转让或出租 浏览:412
广东海亿食品有限公司商标 浏览:287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浏览: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