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无形资产 > 甘肃土地有偿使用费

甘肃土地有偿使用费

发布时间:2021-07-09 18:32:53

① 甘肃省兰州新区搬迁政策

已经暂停抱歉,还未落实政策方案。

“由于之前的搬迁方案不成熟正在修改完善,要求停止移民宣传工作,撤回所有宣传资料。我县通知各乡镇暂停兰州新区移民摸底,静待兰州新区移民搬迁最新方案和省市明确通知。”2020年11月初,甘肃天水清水县发展和改革局就网友咨询作出答复。

“兰州新区承接灾后重建异地安置和生态移民安置”的消息近段时间在甘肃省内颇受关注,不少网友担忧错过搬迁机遇。例如,有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网友反馈,自己是天水市清水县新城乡方湾村杨大湾的村民,2020年兰州新区搬迁,村委会不给该村报名。

(1)甘肃土地有偿使用费扩展阅读

因灾灭失住房重新购买的房屋免征契税

受灾居民住房、单位房屋重建不超过原有规模的,免收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省级留成部分。灾后重建项目占用耕地的,免收耕地开垦费。

因灾灭失住房重新购买的房屋免征契税。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矿产品中,因灾损失超过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50%及以上的,自遭受重大损失次月起,连续12个月减征资源税的50%;纳税人因灾损失严重缴纳确有困难的,可向县级税务部门申请定期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

因灾遭受重大损失的单位,损失超过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50%及以上的,自遭受重大损失次月起,连续12个月免征残疾人保障金。

② 甘肃省宁县新庄镇马家村土地征用属国家征用还是企业征用,有甘肃省的批文吗

现在是协商制。各地的地价不同,没有统一的补偿规则。一般征地的一方会出具补偿方案。被征地的一方,可以讨价。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
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
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规定。
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征收城市郊区的菜地,用地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
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但是,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
国务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提高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
第四十八条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公告,并听取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
第四十九条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将征收土地的补偿费用的收支状况向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公布,接受监督。

禁止侵占、挪用被征收土地单位的征地补偿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

第五十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从事开发经营,兴办企业。

第五十一条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收土地的补偿费标准和移民安置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第五十二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建设用地标准,对建设用地有关事项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第五十三条经批准的建设项目需要使用国有建设用地的,建设单位应当持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有关文件,向有批准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申请,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十四条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应当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但是,下列建设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

(一)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

(二)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

(三)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

第五十五条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标准和办法,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其他费用后,方可使用土地。

自本法施行之日起,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百分之三十上缴中央财政,百分之七十留给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都专项用于耕地开发。

第五十六条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的,应当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同的约定或者土地使用权划拨批准文件的规定使用土地;确需改变该幅土地建设用途的,应当经有关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其中,在城市规划区内改变土地用途的,在报批前,应当先经有关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五十七条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需要临时使用国有土地或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中,在城市规划区内的临时用地,在报批前,应当先经有关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土地使用者应当根据土地权属,与有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签订临时使用土地合同,并按照合同的约定支付临时使用土地补偿费。

临时使用土地的使用者应当按照临时使用土地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土地,并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

临时使用土地期限一般不超过二年。

第五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或者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

(一)为公共利益需要使用土地的;

(二)为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区改建,需要调整使用土地的;

(三)土地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同约定的使用期限届满,土地使用者未申请续期或者申请续期未获批准的;

(四)因单位撤销、迁移等原因,停止使用原划拨的国有土地的;

(五)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等经核准报废的。

依照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的规定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对土地使用权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五十九条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农村村民住宅等乡(镇)村建设,应当按照村庄和集镇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建设用地,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并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六十条、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六十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兴办企业或者与其他单位、个人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共同举办企业的,应当持有关批准文件,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批准权限,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按照前款规定兴办企业的建设用地,必须严格控制。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按照乡镇企业的不同行业和经营规模,分别规定用地标准。

第六十一条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批准权限,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六十二条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

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第六十三条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但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移的除外。

第六十四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前已建的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的建筑物、构筑物,不得重建、扩建。

第六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土地使用权:

(一)为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

(二)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土地的;

(三)因撤销、迁移等原因而停止使用土地的。

依照前款第(一)项规定收回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对土地使用权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本文来自: 法易网 www.148365.com ]

③ 农村水费的收缴是怎样规定的

根据水利部颁发的《乡镇供水水价核订原则(试行)》第五条,乡镇供水中的生产经营性水价的利润按当地(县、市)前3年工业企业平均资金利润率确定。非生产经营性用水的价格水平应低于生产经营性用水的价格水平。

国家水费收取标准根据不同的用水目的,水费也相应的不同。水费分为居民生活用水、非居民生活用水、特种行业用水。国家规定的水费价格如下:

1、居民生活用水:2.80元/立方米;

2、行政事业用水:3.90元/立方米;

3、工商业用水:4.10元/立方米;

4、宾馆、饭店、餐饮业等用水:4.60元/立方米;

5、洗浴业用水:60元/立方米;

6、洗车业、纯净水用水:40元/立方米;

7、农赔水:0.60元/立方米。

(3)甘肃土地有偿使用费扩展阅读:

农村水费收缴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宣传,增强意识。抓好水费收缴的关键在于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要在社会上形成自来水的“商品共识”。从城市到农村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的形式,对供水管理条例和法规进行认真学习和宣传。

对欠费群众做工作要做到交费道理要说明、水费账目要算清、思想启发要深入、政策贯彻要及时,逐步改变用户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将水视为“福利水、大锅水”的惯性思维模式,树立起全民“重水、节水、依法依规有偿用水”的新观念。

2、强化责任,健全机制。要把水费收缴工作纳入有关职能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要加强抄表收费人员的学习教育和农村水管员的培训。

特别是针对农村水管员供水工程与设备的管理和运行、水费的收缴和管理、有关运行管理组织经验交流,保障“四线供水”工程安全、高效、持续、长效运行。

3、完善网络,方便群众。一方面在当地政府的协调配合下,充分发挥各乡镇供水站的职能作用,可在村主要领导中选定一名优秀的收费管理员代表供水站做好村内抄表收费管理工作。

同时,可制定村级收费管理员考核管理奖励办法,调动基层抄表收费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农村合作银行点多面广的优势,加强宣传推广,鼓励更多的农村用户到就近的农村合作银行交费。

④ 甘肃省招商引资有哪些优惠政策

扣缴义务人,抵扣入股的企业所得税时,有优惠,由当地的国税局定抵扣率。

⑤ 甘肃省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办法

1、土地补偿费: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产值的六至八倍。
2、安置补助费:每个需要安置户口的安置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产值的六倍。
3、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具体数额根据当地标准计算
4、实行被征收土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⑥ 甘肃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2005年全省国土资源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关怀下,在国土资源部的指导下,在各市州党委、政府、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保证抓党建”的战略决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全局,以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强地质工作和保障全省项目建设为重点,坚持依法行政、清正廉洁、深化改革、狠抓落实,进一步完善体制、提高素质,加强管理,努力做到保护资源更加严格规范、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维护权益更加切实有效、服务社会更加全面优质,不断提高国土资源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通过全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干部职工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一、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状况

根据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全省主要地类面积及地类构成情况为:①农用地2 541.44万公顷。其中,耕地463.26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0.19%;园地20.46万公顷,占 0.45%;林地 516.63万公顷,占 11.36%;牧草地 1 411.29万公顷,占31.03%;其他农用地129.80万公顷,占2.85%。②建设用地96.65万公顷。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87.4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92%;交通用地 6.41万公顷,占0.14%;水利设施用地2.83万公顷,占0.06%。③未利用地1 909.64万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1 850.79万公顷,占40.71%;其他土地58.85万公顷,占1.29%(图1)。

图1 2005年全省各类用地构成

2005年全省耕地面积中:旱地360.99万公顷,占77.92%;水浇地100.49万公顷,占21.69%。水浇地主要分布在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等地。

全省包括耕地中的水浇地及果园在内的农用地灌溉面积共有120.95万公顷。以林地加灌木林地计算,森林覆盖率为9.20%。

全省土地利用率为59.3%,尚未利用的土地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40.7%,包括沙漠、戈壁、裸岩、低洼盐碱地、沼泽地等。

全省土地总面积居全国第七位,人均占用土地量居全国第五位;耕地面积居全国第十一位,人均占有耕地量2.65亩,居全国第六位。

(二)土地利用情况

1.农用地

2005年全省继续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结合甘肃省实际制定了11个配套管理制度。实行基本农田“五个不准”、建设占用耕地“六个一律不批”等规定,加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的实施监管工作,使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走上数据化、规范化的轨道。全省已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 833 816.48公顷,设立永久性保护标志10 040个,保护率达82.72%,比国家规定高出2.72个百分点。

2005年全省增加耕地3 764.99公顷。其中,开发1 977.44公顷,占增加耕地总量的52.52%;复垦612.26公顷,占增加耕地总量的16.26%;整理726.99公顷,占增加耕地总量的 19.31%,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耕地 448.30公顷,占增加耕地总量的11.91%。

2005年全省耕地减少32 314.3公顷。其中建设占用耕地1 703.8公顷,占减少耕地总量的 5%;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 2 758.9公顷,占减少耕地总量的 9%;生态退耕27 456.3公顷,占减少耕地总量的85%;灾毁耕地395.3公顷,占减少耕地总量的1%(图2)。

图2 2005年全省耕地减少构成比

2005年全省增加耕地与减少相抵,净减耕地28 549.32公顷,减幅为0.62%。如果不考虑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和灾毁等因素,全省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新增耕地3 764.99公顷,扣除各类建设占用后净增加耕地1 703.8公顷,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有余。

2.建设用地

2005年全省土地管理工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的总体思路,积极为项目建设服务,较好地满足了全省各类项目建设的用地需要,迈上了批准用地11万亩和预审用地10万亩的“双十万”新台阶,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2005年全省批准新增建设用地3 140.72公顷,其中分批次建设用地1 302.51公顷,单独选址建设用地1 838.21公顷(其中交通运输用地1 142.83公顷,水利设施用地245.10公顷)。

全年征地总面积为2 398.37公顷,农用地2 059.58公顷,其中耕地1 633.87公顷,征地总费用183 175.24万元;安置农业人口29 705人。

3.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情况

2005年全省土地整理项目22个,面积2 150.84公顷。增加农用地973.34公顷,其中耕地882.71公顷;建设用地320.74公顷。土地复垦项目7个,面积493.35公顷,增加农用地448.04公顷,其中耕地421.44公顷。土地开发项目38个,面积1 977.13公顷,增加农用地1 850.47公顷,其中耕地1 805.8公顷。

全省未利用土地约1 909.64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1.99%,通过2005年统计结果显示,2005年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土地面积为4 621.32公顷,占未利用地的2.41%,今后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潜力还很大。

二、矿产资源

(一)矿产资源现状

甘肃省是一个矿产资源相对丰富的省份,尤其是有色金属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截至目前,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72种(含亚矿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数的91%。全省查明资源储量矿种数有96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4种、非金属矿产53种、水气矿产2种。编入《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地890 处(含共伴生矿产),其中,大型矿床78个,中型200个,小型612个。

据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通报(2004),在45种主要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中,全省列为全国第一位的矿产有3种,居前五位的矿产有13种,居前十位的矿产有22种。

截至2004年底(2005年数据因启用新软件,未统计出来),全省固体矿产查明资源储量的89个矿种中,与2003年相比,新增3个矿种,为高岭土、凹凸棒石粘土、建筑用砂;有39种矿产资源储量发生了变化,其中,资源储量增加的有7种,减少的有32种,分别占44.32%和56.17%。变化幅度在67.7%~34.6%之间。减少幅度最大的矿产为铊矿,增长幅度最大的矿产为玻璃用白云岩。

甘肃省矿产资源特征:①发现矿种多,保有查明资源储量相对丰富,人均占有量高;②伴生、共生矿床多,组分复杂,利于一矿变多矿;③有色金属矿产以品位高、易采选为特点,资源在全国占优势;④某些重要矿产资源储量高度集中在一个地区或一个矿产地,利于规模开发;⑤有些矿种的资源储量稀缺,资源不配套;⑥能源矿产、贵金属矿产具有潜在优势;⑦地质矿产勘查程度低,资源尚不清楚;⑧资源开发利用不平衡,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低;⑨水资源不足,呈现区域性缺水。

(二)地质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

2005年全省地质勘查投入总计16 067.5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5 537万元,地方财政拨款9 840.41万元(包含矿产资源补偿费1 053万元),企事业单位地质勘查投入516.12万元,其他投入174.05万元。中央财政拨款占投入总额的34%,地方财政拨款占投入总额的61%,企事业单位投资占投入总额的3%,其他投入占2%。比2004年勘查资金投入总额增长了3 989.23万元。从资金来源上看,全省还主要靠政府投入进行地质勘查,企事业单位正在逐步加大勘查资金投入,可以看出商业性地勘工作逐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三)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情况

1.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情况

2005年全省共核发勘查许可证1 162宗,批准登记面积21 906.6平方千米,收取探矿权使用费249.8万元。其中:能源矿产勘查许可证32宗(煤矿22宗、地热10宗)、黑色金属矿产勘查许可证149宗(铁矿118宗)、有色金属矿产勘查许可证298宗、贵金属矿产勘查许可证592宗(金矿578宗)、稀有、稀散稀土矿产勘查许可证9宗、非金属矿产勘查许可证71宗(化工矿产4宗)、水气矿产勘查许可证11宗,比2004年核发勘查许可证增长了31%。通过统计数据显示,矿产资源勘查主要以贵金属、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矿产为主,分别占发证总数的50.95%、25.65%和12.82%。2005年共核发采矿许可证1 758宗,批准登记面积3 075.661 8 平方千米,收取采矿权使用费305.87万元,其中:能源矿产449宗、黑色金属矿产35宗、有色金属矿产81宗、贵金属矿产73宗、非金属矿产1 115宗、水气矿产5宗。全省矿产开发主要以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为主,分别占发证总数的63.42%和25.54%,比2004年采矿许可证发证下降了5%。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截至2005年底,全省有矿山企业2 622个,比2004年增加178个,按经济类型可分为:国有矿山企业179个,集体矿山企业879个,私营矿山企业1 197个,其他经济类型矿山企业367个。按生产规模划分:大型矿山24个,中型矿山70个,小型矿山964个,小矿1 564个。从业人员15.97万人,比2004年减少0.38万人。开发利用矿种75个,年产矿量7 609.97万吨(固体7 583.13吨,液体26.84万吨)。

2005年全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实现的工业总产值792 562.93万元,比2004年增加14.88亿元;综合利用产值35 115.06万元;矿产品销售收入751 273.19万元,比2004年增长14亿元;利润总额87 160.66万元,比2004年增长1.77亿元。

三、国土资源市场

(一)土地市场建设

2005年全省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和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全省有95%以上的市、县开展了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招标拍卖挂牌工作。在继续完善落实土地市场建设基础制度的同时,按照国土资源部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大了建设用地备案工作力度,通过对经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的具体供应情况进行备案,全省各地均建立了自1999~2005年底期间经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供应的电子数据库,使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为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关要求,在加强全省建设用地供应情况信息发布工作的同时,按季进行全省建设用地基本情况发布工作。全省7个市州已启动在中国土地市场网发布土地公开出让信息的有关工作,对进一步营造各类主体平等竞争的土地市场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1.一级土地市场

2005年全省国有土地供应总面积3 098.30公顷,纯收益59 089.41万元。其中,协议出让794宗,面积2 473.65公顷,成交价款70 676.76万元;招标出让6宗,面积7.75公顷,成交价款2 484.85万元;拍卖出让187宗,面积79.53公顷,成交价款27 698.33万元;挂牌出让605宗,面积537.35公顷,成交价款88 742.23万元。全年以出让方式供地1 592宗,出让面积 3 098.30公顷,比 2004年多 1 444.16公顷,占总供地面积的52.22%,共收取土地出让金189 602.17万元,比2004年增长了36 017.08万元;以划拨方式供地1 456宗,划拨土地面积1 721.01公顷,占总供地面积的29.01%,较2004年,划拨用地增加1 131.54公顷;以租赁方式供地212宗,供地面积107.01公顷,占总供地面积的1.80%,共收取租金144.72万元,比2004年租赁宗数减少了393宗,面积却增加了71.21公顷,租金增加了94.46万元;其他方式供地269宗,供地面积1 006.65公顷,占总供地面积的16.97%,取得收入53 224.37万元,分别比2004年供地宗数增长238宗、面积921.27公顷和收入51 679.8万元。

据统计资料显示,在14个市州中,兰州、白银、天水、平凉、武威土地有偿使用取得的收益较大,出让金分别占全省出让金总额的18.13%、13.11%、11.36%、11.30%和10.83%(图3)。

图3 2004~2005年各市州土地出让收益

2005年国有土地供应中,用于商服用地584宗,204.29公顷,收益51 993.10万元;工矿仓储用地289宗,785.332公顷,收益48 703.98万元;公用设施用地36宗,9.85公顷,收益1 119.38万元;公共建筑用地20宗,6.97公顷,收益2 073.10万元;住宅用地634宗,309.62公顷,收益81 703.99万元(普通商品房 289宗,144.57公顷,收益56 375.52万元;经济适用房162宗,73.49公顷,收益12 244.16万元;其他住房183宗,91.56公顷,收益13 084.31万元);交通运输用地6宗,5.744 6公顷,收益684.49万元;水利设施用地1宗,0.17公顷,收益11.86万元;特殊用地22宗,1 776.32公顷,收益3 312.27万元。

2.土地二级市场

2005年,在加大一级土地市场建设的同时,全省强化了二级土地市场培育和管理,促进土地使用权合理转让,从而减轻了新增用地的需求。全省共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2 243宗,面积176.28公顷,获取转让金16 629.94万元,比2004年减少了19 717.6万元;出租土地使用权 519宗,面积 24.32公顷,获取租金 82.38万元,比 2004年减少了417 090.85万元;抵押土地使用权 1 658宗,面积 5 039.72公顷,比 2004年增加了43 308.39公顷,获取抵押金197 846.69万元,比2004年减少了79 859.67万元。

(二)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

2005年全省在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基础上,制定了规范探矿权、采矿权和补偿费勘查项目管理办法,出台了主要矿种矿业权设置方案、市场指导价和出让计划,加强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宏观调控,规范了探矿、采矿市场秩序,公开平等竞争的市场机制正在逐步趋于成熟。

1.探矿权采矿权一级市场

2005年全省审批探矿权238宗,比2004年宗数下降了21%;金额3 085.62万元,比2004年增长了84.99%。采矿权出让154宗,金额3 879.19万元,分别比2004年下降了196.1%和25.61%。其中审批10宗,金额314.85万元,占总金额的8.12%;拍卖4宗,合同金额2 716.31万元,占总金额的70.02%;挂牌140宗,交易额848.03万元,占总金额的21.86%。

2.探矿权采矿权二级市场

2005年全省采矿权转让12宗,成交价款1 902.4万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了6倍和13.6倍。

三、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5年全省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土资源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精神,在总结多年来案件查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新的情况,研究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全面提高执法监察工作水平,巩固和发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成果,推进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完成了“参与调控、保护资源、维护权益”的任务,保证了经济社会快速平稳发展。

2005年全省共立案查处各类土地违法案件755件,涉及土地面积168.97公顷。本年发生569件,涉及面积140.81公顷;隐漏案件47件,面积15.91公顷;上年未结案18件,面积2.98公顷。本年动态巡查发现违法案件1 503件,涉及土地面积167.82公顷。本年动态巡查制止违法案件834件,涉及土地面积142.27公顷。2005年处理结案612件,面积134.55公顷;其中处理隐漏案件43件,面积1.98公顷;处理本年发生案件557件,面积132.42公顷;处理上年未结案件12件,面积0.15公顷。已处理案件中,拆除构建物4 168.06百平方米、没收构建物0.11百平方米,罚没款120.39万元。

2005年全省查处矿产违法案件156件,其中无证开采126件,越界开采4件,非法转让采矿权2件,无证勘查9件,非法转让探矿权2件,不按规定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1件,其他12件。2005年全省共结案153件,其中无证开采124件,越界开采3件,非法转让采矿权2件,无证勘查9件,非法转让探矿权1件,其他12件,不按规定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1件。本年未结案件4件。吊销采矿许可证26件,罚没款106.37万元。

四、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

2005年全省共受理行政复议7件,比2004年减少5件,加上2004年未结的1件,共计8件。本年共审结7件,其中维持4件,撤销1件,撤回申请2件;本年未结1件。

五、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情况

2005年全省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不含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共4 480人,行政人员2 201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43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0.96%,大本及大专2 751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1.4%,高中及中专1 390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1.03%,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296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61%。直属事业单位208个,职工数1 446人;从业人员数、事业单位个数较2004年有所减少。2005年,全省三级管理部门经费收入14 252.9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9.50万元,比2004年减少了689.93万元,地方财政拨款12 124.31万元,比2004年增加了2 895.61万元,其他收入2 119.13万元,比2004年减少692.87万元;完成基本建设投资520万元,其中国家资金520万元。

2005年全省参加各种院校及培训机构毕业或结业人数(省级以上证书)达1 392人,比2004年增加了178人次。其中参加党校学习308人次,行政学院学习142人次,其他培训942人次(培训国外4人);学历教育416人次,比2004年减少75人次,研究生结业28人,本科生结业206人,大专结业182人。

六、信息化建设情况

2005年全省从事信息化建设人员948人,其中研究生5人,大本、大专670人,中专、高中273人。技术人员315人,其中高级技术员41人,中级技术人员180人。累计投入经费2 173.2万元,其中2005年投入654.33万元。

七、问题与建议

(1)个别地区、单位对国土资源法律法规不甚了解,法律意识淡漠。建议继续加大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保护、珍惜、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的意识。

(2)建议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依法严格土地审批程序,把好土地“闸门”,发挥好宏观调控作用,切实维护好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3)矿产资源管理秩序尚未全面好转,矿业权市场尤其是探矿权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矿产开发利用方式粗放,集约化程度低,资源回采率和综合回收率还需提高。建议借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之机,进一步加强对各种违法开采行为的清理整顿,为深化矿业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奠定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规模化开采和集约化利用矿产资源。

(4)当前,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综合统计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建议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加强综合统计的权威性,充分发挥国土资源综合统计的基础作用。

⑦ 西部大开发国家有 哪些优惠政策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1]73号
成文日期:2001-09-2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 2001年8月28日)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发[2000]33号),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制定了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
一、政策措施的适用范围
(一)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和本实施意见的适用范围,包括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单列)和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上述地区以下统称:西部地区).其他地区的民族自治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实际工作中比照有关政策措施予以照顾.
二、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
(二)提高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包括中央基本建设投资资金、建设国债资金用于西部地区的比例.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在坚持贷款原则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安排西部地区的项目,争取提高用于西部地区的比例.
(三)对国家新安排的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投资主要由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其他专项建设资金、银行贷款和利用外资以及企业自筹资金解决,不留资金缺口,地方政府在土地使用、收费减免等方面积极配合.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关系西部开发全局的重大工程,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公路国道主干线、水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等.
(四)中央将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西部开发的专项资金,支持西部开发的重点项目.铁道、交通、水利、农业、林业、信息产业等部门在安排建设资金时,要继续提高用于西部地区重点项目的比重.
三、优先安排建设项目
(五)以科学规划为指导,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在西部地区优先布局一些建设项目,包括:水利、公路、铁路、机场、管道、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特色农业发展,水电、优质煤炭、石油、天然气、铜、铝、钾、磷等优势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色旅游业发展,特色高新技术及军转民技术产业化.
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六)加大对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指民族自治区、享受民族自治区同等待遇的省和非民族省份的民族自治州)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力度.随着中央财力的增加,中央财政逐步加大对西部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一般性转移支付以各地标准财政收支差额作为计算的依据,按科学合理的原则,根据客观因素计算标准收入和支出,采用统一公式,不受主观因素影响.在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方面,对民族地区给予适度倾斜.从2000年起,中央财政安排一部分财力,专项用于对民族地区的转移支付.
(七)中央对地方专项资金补助向西部地区倾斜.加大对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发展、旱作农业、节水农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农业病虫害防治和救助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支持在西北地区开展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水土条件和沙尘暴进行监测、预测.加大对西部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力度,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促进产业化经营;有选择地建设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和科技示范区.从2001年起,根据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调减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地方配套比例,增加对土地治理的投入.对西部地区财政困难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因执行1999年出台的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城镇低收入居民收入政策而增加的支出,由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补助额根据各地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人数、月人均工资和离退休费增加额及转移支付补助系数确定.中央补助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支出,适当向西部地区倾斜.教育、科技、卫生、政法、文化、文物等专项资金补助的分配,也要向西部地区倾斜.
(八)中央财政扶贫资金重点用于西部贫困地区.随着中央财力的增加,逐步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扶贫资金投入力度,主要用于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种植和养殖业、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与培训等.
(九)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国家在安排基建投资、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和对地方财政减收补助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基建投资包括封山育林育草、飞播造林、人工造林和种苗设施建设补助等.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包括森林管护事业费,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费、政策性社会性支出补助费、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补助和下岗职工一次性安置费补助.对因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影响地方财政收入部分,中央财政在一定时期内给予适当补助.对森工企业因木材产量调减造成无力偿还的银行债务实行先停息挂账,然后在清理核实的基础上,通过冲销呆坏账等方式予以解决.
(十)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国家按长江上游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150公斤、黄河上中游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100公斤粮食(原粮)的标准,在一定时期内向退耕户无偿提供粮食,补助粮食的价款(每公斤原粮1.4元)由中央财政承担,调运费用由地方财政承担.同时,国家给予退耕户适当的现金补助,补助标准按退耕面积每亩每年20元计算,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国家向退耕户提供种苗费补助,补助标准按退耕还林还草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面积每亩50元计算,所需资金由中央基建投资安排.对因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影响地方财政收入部分,由中央财政在一定时期内给予适当补助.另外,要积极支持防沙治沙工作.
(十一)对在实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过程中,因改革而造成乡镇财政困难,自身无法克服的,中央财政将按照规范的转移支付办法,适当给予补助.
五、加大金融信贷支持
(十二)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重点支持铁路、主干线公路、电力、石油、天然气等大中型交通、能源项目建设.对投资大、建设期长的基础设施项目,根据项目建设周期和还贷能力,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对高速公路项目,在项目资本金比例达到40%和统借统还的条件下,贷款期限可放宽至18年(含宽限期,下同);对水电项目,贷款期限可放宽至25年;对“西电东送”非水电项目,贷款额超过3亿元的,贷款期限一般可放宽至18年,最长可放宽至20年;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贷款期限可放宽至10年;对其他基础设施项目,贷款期限最长可放宽至15年.
(十三)扩大以基础设施项目收益权或收费权为质押发放贷款的范围.继续办好农村电网收益权质押贷款业务,开展公路收费权质押贷款业务,创造条件逐步将收费权质押贷款范围扩大到城市供水、供热、公交、电信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对具有一定还贷能力的水利开发项目和城市环保项目(如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探索逐步开办以项目收益权或收费权为质押发放贷款的业务.
(十四)增加农业、生态建设的信贷投入.对西部特色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在信贷方面给予支持,扶持一批有发展前景、带动作用强、以公司加农户为经营方式的龙头企业.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积极扩大农户小额贷款,对确有还贷能力的可以发放信用贷款.有选择地增加对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贷款投入.配合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对一些有还贷能力的速生丰产用材林、经济林、山野菜、中药材开发以及个体苗圃等项目,增加信贷投入.
(十五)运用信贷杠杆支持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支持电力、天然气、旅游和生物资源合理开发等西部优势产业发展,对贷款金额较大的重点项目,可以由商业银行总行直贷解决,贷款不纳入当地分行存贷比或限额考核范围.西部地区农村电网改造贷款,由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统一安排贷款计划和资金.同时,对西部地区企业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也要给予信贷支持.
六、大力改善投资软环境
(十六)认真贯彻落实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有关政策,深化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制度创新.除关系国家命脉和安全的企业由国家控股外,鼓励其他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相互参股等多种形式,依法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改制企业要依法建立董事会、监事会,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各自的职责,做到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建立分工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经营和监督体制,使国有资产出资人尽快到位,强化国有资产经营主体的外部监督.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逐步形成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新机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积极推进中小企业组织管理体系、政策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加大对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扭亏脱困、改组改造的支持力度.
(十七)积极引导西部地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鼓励东、中部企业和个人到西部地区投资.除法律有特殊规定外,凡对外商开放的投资领域,国内各种所有制企业均可进入.鼓励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主体以独资、合资、合作、特许权等多种方式进行投资.
(十八)简化投资项目审批程序.除关系国民经济全局和长远发展、对国家安全有重要影响的重大项目或有特殊规定的项目外,企业利用自有资金或国内银行贷款投资于国家非限制类产业的项目,需要政府平衡建设、经营条件的,政府主管部门只审批其项目建议书,企业在落实各项建设条件后,自主决定是否开工建设,并在开工后报政府主管部门备案.
(十九)认真遵照执行中央关于引进外资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努力优化外商投资的地区布局,鼓励外商向西部地区投资.合理简化外商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除重大项目或有特殊规定的项目外,外商投资项目利用自有资金和商业银行贷款在西部地区投资于国家鼓励类产业及优势产业的,政府主管部门只审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开工报告不再报政府主管部门审批.逐步简化对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的审批程序.
(二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改善投资软环境上下功夫,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切实保护知识产权,维护经济法制.实行政企分开,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办事程序,清理和废止不符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要求的规章制度.确需各级政府审批的事项,应实行便捷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和透明度.加强仲裁机制建设,及时处理经济纠纷案件,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七、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二十一)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鼓励类的内资企业是指以《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中规定的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其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70%以上的企业.国家鼓励类的外商投资企业是指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类项目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中规定的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其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70%以上的企业.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民族自治地方的内资企业可以定期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减征或免征地方所得税.中央企业所得税减免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二十二)对在西部地区新办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企业,给予减免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其中:内资企业自生产经营之日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本条所称交通企业是指投资新办从事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码头运营和管道运输的企业;电力企业是指投资新办从事电力运营的企业;水利企业是指投资新办从事江河湖泊综合治理、防洪除涝、灌溉、供水、水资源保护、水力发电、水土保持、河道疏浚、河海堤防建设等开发水利、防治水害的企业;邮政企业是指投资新办从事邮政运营的企业;广播电视企业是指投资新办从事广播电视运营的企业.除另有规定外,上述各类企业主营收入需占企业总收入70%以上.
(二十三)对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生态林应占80%以上)还草产出的农业特产收入,自取得收入年份起10年内免征农业特产税.
(二十四)西部地区公路国道、省道建设用地,比照铁路、民航建设用地,免征耕地占用税.免征耕地占用税的范围限于公路线路、公路线路两侧边沟所占用的耕地,公路沿线的堆货场、养路道班、检查站、工程队、洗车场等所占用的耕地不在免税之列.公路国道、省道以外其他公路建设用地是否免征耕地占用税,由省级人民政府决定.上述免税用地,凡改变用途,不再属于免税范围的,应当自改变用途之日起补缴耕地占用税.
(二十五)西部地区内资鼓励类产业、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设备,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2000年修订)》和《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符合《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的外商投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其审批程序按照《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国发[1997]37号)的规定执行.
八、实行土地使用优惠政策
(二十六)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鼓励利用宜林宜草荒山、荒地造林种草,实行谁退耕、谁造林、谁种草、谁经营、谁拥有土地使用权和林草所有权.国有荒山、荒地等未利用地依法出让给单位和个人进行造林、种草等生态建设的,可以减免土地出让金,实行土地使用权50年不变;达到出让合同约定的投资金额并符合生态建设条件的,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后,可以申请续期.利用农村集体所有的荒山、荒地等未利用地进行造林、种草等生态建设的,可以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实行土地使用权50年不变;土地使用权可以继承、转让(租)、抵押.
(二十七)对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坡耕地较多的地区,为保护当地粮食生产能力,在不影响生态建设的前提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将部分已经过多年整治、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坡度为15度至25度之间的耕地划定为基本农田,也可以将部分配套设施较好的新开发整理的耕地划定为基本农田.可以按照有关规定,调整基本农田种植业生产格局,发展经济作物,但不得破坏耕作条件.土地整理项目应优先安排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使保护区内有效耕地面积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增加国家对西部地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资金的投入.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缴中央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原则上通过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全额下拨.把未利用土地开发成草地、园地,经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认定能调整为耕地的,可折抵补充耕地指标,按耕地加以保护和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占用耕地的,在保证耕地占补平衡的前提下,其耕地开垦费可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定标准的下限收取.
(二十八)提高建设用地审批效率,减少审批环节,及时提供并保障经济建设用地.需报国务院批准的建设用地,在用地报批阶段,政府主管部门主要审查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与计划、耕地占补平衡和征地补偿安置能否落实.报批资料可以根据审查的内容相应简化.征地补偿安置要符合《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规定,防止各种搭车收费,同时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使用国有未利用地,可以免缴土地补偿费.建设项目用地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应依法有偿使用国有土地,鼓励以招标、拍卖等方式供地.外商投资项目用地,确属必需的,经批准,可以用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作价出资的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
九、实行矿产资源优惠政策
(二十九)在国土资源调查计划中,优先安排西部地区的调查评价项目,工作经费向西部地区倾斜.重点安排西部地区重要矿产资源集中区、国家紧缺矿产和地下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工作,以及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地区的基础地质工作.
(三十)在西部地区由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按有关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经批准,可以部分或者全部转为国有矿山企业或地勘单位的国家资本;勘查或开采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富铁矿、优质锰矿、铬铁矿、铜、镍、金、银、钾盐、铂族金属、地下水等矿产资源的;在国家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地区和重点开发地区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大中型矿山企业因资源枯竭,勘查接替资源的;国有矿山企业经批准进行股份制改造或对外合营时,国有资本持有单位以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入股的;国有矿山企业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原因,缴纳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确有困难的.
(三十一)在西部地区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减缴或免缴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石油、天然气、煤层气、铀、富铁矿、优质锰矿、铬铁矿、铜、钾盐、铂族金属、地下水等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大中型矿山企业为寻找接替资源申请的勘查、开发,运用新技术、新办法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包括低品位、难选冶的矿产资源开发及老矿区尾矿利用)的矿产资源开发,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探矿权使用费,第一个勘查年度可以免缴,第二至第三个勘查年度可以减缴50%,第四至第七个勘查年度可以减缴25%.采矿权使用费,矿山基建期和矿山投产第一年可以免缴,矿山投产第二至第三年可以减缴50%,第四至第七年可以减缴25%,矿山闭坑当年可以免缴.
(三十二)探矿权人投资勘查获得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地后,可依法获得采矿权.允许将勘查费用计入递延资产,在开采阶段分期摊销.
(三十三)积极培育矿业权市场,促进探矿权、采矿权依法出让和转让.出让矿业权的范围包括国家出资勘查并已经探明的矿产地、依法收归国有的矿产地和其他矿业权空白地.除采取依法申请批准方式外,可以采取招标、拍卖等其他方式出让矿业权.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可以采取出售、作价出资、合作勘查或开采、上市等方式依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也可以按有关规定出租、抵押探矿权、采矿权.
(三十四)对于外商从事非油气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除享受国家已实行的有关优惠政策外,还可以享受免缴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1年,减半缴纳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2年的政策.对于外商从事《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类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的,享受免缴矿产资源补偿费5年的政策.在中外合营方式中,中方以探矿权、采矿权入股的,其探矿权、采矿权应按规定依法评估确认,合理作价,由中方提供相关的地质成果资料.
十、运用价格和收费机制进行调节
(三十五)深化价格改革,进一步提高市场调节价格的比重.西部地区部分铁路运价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航空支线实行浮动票价政策.列入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的民族药价格,委托产地省级政府主管部门审批.
(三十六)调整电价和水价,推进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收费改革.积极疏导西部电网电价矛盾,单独核定西部地区各电网输配电费用,鼓励电力生产企业与用户直接签订购电合同,降低用户电费负担;适当降低东西部地区之间骨干电网联络线的输电费用,鼓励“西电东送”.在统筹考虑合理开发与承受能力的前提下,优先调整西北水资源短缺地区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维护成本开支得到合理补偿.西部地区城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而未征收污水处理费的,要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尽快开征污水处理费,已开征的可根据当地居民的承受能力,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逐步提高收费标准.西部地区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出台垃圾处理收费政策,推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三十七)对西部地区新建铁路和铁路支线实行特殊运价.根据国务院确定的新路新价政策,对西部地区新建铁路可以按照偿还贷款本息、补偿合理经营成本的原则,核定新线特殊运价,以保证西部地区新建铁路按期偿还建设贷款,维持正常生产经营,促进西部地区铁路建设.进一步研究西部地区新建铁路特殊运价与全路统一运价之间差价的补偿方式.对西部地区铁路支线实行支线特殊运价.由国务院主管部门制定支线特殊运价的定价原则,具体价格水平由当地省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确定;对具备条件的西部支线,实行政府指导价或市场调节价,赋予铁路运输企业一定的价格自主权.

⑧ 甘肃省规定占用耕地的赔偿标准都有哪些规范性文件急!!!!!!!!

你网络下载工标网到工标网搜索下载相关的内容来看看吧!

⑨ 永登县民政局对灾后重建的政策是什么

永登县民政局对灾后重建的政策原则上执行中央的政策,全文如下:
政策措施的主要内容
(一)中央财政建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
为支持受灾地区恢复重建,统筹和引导各类资金,中央财政建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所需资金以中央一般预算收入安排为主,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车购税专项收入、中央彩票公益金、中央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用于灾后重建的资金也列入基金。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灾后恢复重建基金700亿元,明、后两年继续做相应安排。同时调整经常性预算安排的有关专项资金使用结构,向受灾地区倾斜。
在加大中央财政投入的同时,要统筹使用好受灾地区财政投入、对口支援、国内银行贷款以及国际组织贷款等资金,引导各类捐赠资金合理配置、规范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受灾地区主要是四川省财政比照中央财政做法,相应建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
(二)财政支出政策。
中央财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支出,按照"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包干使用"的原则,采取对居民个人补助、项目投资补助、企业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等方式,对城乡居民倒塌毁损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恢复重建以及工农业恢复生产和重建等给予支持。
1.倒塌毁损民房恢复重建。对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的农户住房建设,中央财政原则上按平均每户1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对其他损房的农户给予适当补助。
对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的城镇居民和其他城镇无房可住居民(包括中央在受灾地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住房建设,中央财政采取对项目投资补助、居民个人补助等方式给予支持。受灾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可组织建设安居房出售或出租给符合条件的家庭;由政府投资建设适量廉租住房按照低租金出租给符合条件的家庭;对居民购买各类住房(包括安居房)或其他方式自行解决住房的,每户按一定标准给予补助。对城镇居民住房经鉴定需除险加固的,给予适当补助。
2.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对教育、卫生、基层政权等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资金原则上由中央和受灾地区财政按比例负担,其中中央垂直管理部门(含直属事业单位)由中央财政负担。同时,对口支援和社会捐赠资金要优先用于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3.工商企业恢复生产和重建。中央财政对国资委管理的中央国有重点骨干企业恢复生产和重建,采取按因灾毁损恢复重建投资的一定比例注入资本金或贷款贴息方式给予支持。其中,注入资本金资金从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中安排。
中央财政对中央军工企事业单位恢复生产和重建,通过项目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给予支持。
对地方工商、旅游等企业恢复生产和重建,除中央财政对受灾严重地区的重点行业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外,原则上由地方负责统筹考虑资金支持办法。鼓励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注资等方式,支持受灾严重地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恢复重建。
4.农业、林业恢复生产和重建。中央财政对种子、种苗、种畜等农业生产资料、土地整理以及受损农田水利设施、规模化种养殖棚舍池、良种繁育设施、农林推广和服务基础设施、森林防火设施、受损林木和农林业病疫情控制等,采取项目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适当支持。中央财政增加扶贫贷款贴息资金。
5.基础设施恢复重建。中央财政重点对破坏严重需整体重建或搬迁的非经营性城镇市政设施给予项目投资补助;对经营性或有收费(收入)来源的城镇市政设施恢复重建给予贷款贴息。
中央财政对交通基础设施恢复重建采取项目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支持。其中公路包括受损国道、省道及桥梁、涵洞、县乡公路,所需资金以车购税专项收入调剂安排为主,中央一般预算收入适当安排为辅。
中央财政对受损水库结合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给予投资补助;对受灾严重地区的其他水利设施给予适当支持。
6.其他恢复重建。中央财政对震后地质灾害治理、环保监测设施等给予项目投资补助。
(三)税收政策。
促进企业尽快恢复生产:
1.自2008年7月1日起,对受灾严重地区实行增值税扩大抵扣范围政策,允许企业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予以抵扣。国家限制发展的特定行业除外。
2.对受灾严重地区损失严重的企业,免征2008年度企业所得税;对受灾地区企业取得的救灾款项以及与抗震救灾有关的减免税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3.对受灾地区企业、单位或支援受灾地区重建的企业、单位进口国内不能满足供应并直接用于灾后重建的大宗物资、设备等,在三年内给予进口税收优惠。
减轻个人税收负担:
对受灾地区个人取得的各级政府发放的救灾款项、接受捐赠的款项;对抗震救灾一线人员,按照地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规定标准取得的与抗震救灾有关的补贴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支持受灾地区基础设施、房屋建筑物等恢复重建:
1.由政府为受灾居民组织建设的安居房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转让时免征土地增值税。
2.对地震中住房倒塌的农民重建住房的,在规定标准内的部分免征耕地占用税。
3.由政府组织建设的安居房,所签订的建筑安装、销售、租赁合同,免征印花税。
4.对在地震中损毁的应缴而未缴契税的居民住房,不再征收契税;对受灾居民购买安居房,按法定税率减半征收契税。
5.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在2008年年底前免征损毁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鼓励社会各界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
1.对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无偿捐赠给受灾地区的,免征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
2.对企业、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受灾地区的捐赠,允许在当年企业所得税前和当年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
3.财产所有人将财产(物品)捐赠给受灾地区所书立的产权转移书据免征应缴纳的印花税。
4.对专项用于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能够提供抗震救灾证明的新购特种车辆,免征车辆购置税。
促进就业:
1.受灾严重地区的企业在新增加的就业岗位中,招用当地因地震灾害失去工作的城镇职工,经县级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
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000元,可上下浮动20%,由灾区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具体确定。
2.受灾严重地区因地震灾害失去工作的城镇职工从事个体经营的,按每户每年8000元的限额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以上优惠政策中,除增值税扩大抵扣范围政策外,凡未注明优惠期限的,一律执行至2008年年底止。确需延长期限的,由国务院另行决定。
(四)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
为了减轻受灾严重地区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基金、收费负担,三年内对受灾严重地区减免部分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
1.减免部分政府性基金。对受灾严重地区内的用电企业、单位和个人,免收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对企业和有关经营者免收属于中央收入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水路客货运附加费。
四川、甘肃、陕西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受灾严重地区酌情减免属于地方收入的政府性基金。
2.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受灾严重地区内的建筑企业,全部免收属于中央收入的工程定额测定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费、占用农业灌溉水源及设施补偿费、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费、铁路工程质量监督费;对矿产资源开采企业,全部免收属于中央收入的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石油(天然气)勘查开采登记费、采矿登记费、矿产资源勘查登记费;对银行、信用社、邮政储蓄机构(包括注册地在受灾地区的法人机构及在受灾地区的分支机构),全部免收银行业机构监管费和业务监管费;对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包括注册地在受灾地区的法人机构及在受灾地区的分支机构),全部免收保险业务监管费;对证券、基金、期货公司(包括注册地在受灾地区的法人机构及在受灾地区的分支机构),全部免收证券市场监管费;对电力企业全部免收电力监管费。
四川、甘肃、陕西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受灾严重地区酌情减免由中央级批准属于地方收入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本省出台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五)金融政策。
支持金融机构尽快全面恢复金融服务功能:
1.支持金融机构基层网点恢复重建。加快修复和合理布设金融基层网点,加强和改进对受灾居民集中安置点的金融服务。对受灾损失严重的全国性金融机构由其总行(部)提供对口援助,对受灾损失严重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鼓励有实力、经营稳健的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对其兼并重组。鼓励金融机构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到受灾地区设立分支机构。
2.保障支付清算、国库、现金发行、证券期货交易和邮政汇兑系统的安全运营,为受灾地区资金汇划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3.支持适当减免金融业收费。支持适当减免受灾严重地区金融机构缴纳的交易场所会费、投资者保护基金、保险保障基金等收费。鼓励受灾地区金融机构适当减免客户账户查询、挂失和补办、转账,证券持有人的证券账户卡挂失与补办、证券查询、证券继承等收费。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受灾地区信贷投放:
1.对受灾地区实施倾斜和优惠的信贷政策。在坚持总量从紧宏观政策的同时,对受灾地区信贷投放实行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系统内调剂力度,将信贷资源向受灾地区倾斜。受灾地区地方性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在满足资本充足率等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运用资金,支持当地恢复重建合理的信贷需求。允许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在受灾地区没有营业网点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开展跨地区贷款业务,支持受灾地区恢复重建。对灾前已经发放、灾后不能按期偿还的各项贷款延长还款期限六个月,在2008年底前不催收催缴、不罚息,不作为不良记录,不影响其继续获得受灾地区其他信贷支持。
2.加大对受灾地区重点基础设施、重点企业、支柱产业、中小企业和因灾失业人员的信贷支持力度。对受灾地区吸纳就业强、产品有前景、守信用的中小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对因灾失业人员和吸纳受灾群众就业达到一定比例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参照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执行。
3.加大对受灾地区"三农"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发展适合受灾地区特点的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采取专项票据兑付等方式增强农村信用社信贷投放能力。拓宽农村贷款抵押担保范围,鼓励发展农村小额信贷。鼓励各金融机构大力发放面向受灾地区农户的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对农村种养大户、特色种养业予以重点扶持。增加对受灾地区扶贫贴息贷款,支持农村受灾群众恢复生产。
4.对受灾地区实行住房信贷优惠政策。各商业银行对政府组织的住宅恢复重建项目优先给予贷款支持。对国家确定的重灾区的普通商品住宅和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项目,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贷款条件方面给予优惠。鼓励商业银行发放农民自建住房贷款,用于重建和修复因灾损毁住房。对受灾地区居民购置自住房的贷款利率下限由人民银行规定的现行水平统一下调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6倍,最低首付款比例下调为10%;具体利率水平和首付款比例由商业银行根据风险管理原则自主确定。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各档次均优惠1个百分点。
支持受灾地区金融机构增强贷款能力:
1.加大对受灾地区的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2008年增加受灾地区2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今后根据实际需要可再适当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并相应拓宽其使用范围,再贷款利率在现行优惠支农再贷款利率水平上再降1个百分点。
2.继续对受灾地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执行倾斜的存款准备金政策;允许受灾地区金融机构提前支取特种存款,增加信贷资金来源。
发挥资本、保险市场功能支持灾后恢复重建:
1.支持受灾机构通过债券市场募集灾后重建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通过发行各类债券用于补充资本金和灾后重建信贷资金来源。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非金融企业等通过债券市场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等债务融资工具。鼓励融资创新,支持有稳定收益的交通、水务等基础设施项目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鼓励开展针对受灾地区重建发展的直接投资和集合理财、专项理财业务。
2.支持受灾地区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融资。在符合法定条件下,优先安排受灾地区企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和上市公司再融资,优先审核拟将募集资金投向受灾地区和生产受灾地区重建、安置急需物资的公司的融资申请。支持受灾地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资产注入和整体上市。支持证券交易所适当减免受灾地区上市公司的上市年费等费用。加强对受灾地区企业的上市培育服务,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
3.积极引导保险机构参与灾后恢复重建。积极引导和协调保险机构,将保险资金优先投资受灾地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支持受灾地区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发挥保险产品的功能作用,提供受灾地区所需的各类保险,给予费率优惠。大力发展针对受灾地区的保险产品。
4.鼓励和引导各类基金支持灾后恢复重建。
加强受灾地区信用环境建设:
1.保护受灾地区客户合法权益。加快整理核实受灾地区金融机构客户基本信息。对暂时无主客户的债权,另账保存。依法确认和保护遇难者账户资金、金融资产所有权和继承权。为遇难者亲属妥善办理周到、便利、快捷的各项金融服务。原则上按合同进行地震保险赔付。加快保险理赔进度,提高理赔效率。
2.对于符合现行核销规定的贷款,按照相关政策和程序及时核销。积极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对因灾形成的不良债务实施有效重组,促使企业和个人恢复生产和偿债能力。金融业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可持续的原则支持灾后重建,防止金融风险和道德风险。
3.推进受灾地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受灾地区金融运行监测,保持受灾地区金融秩序和金融安全。加强受灾地区信贷统计、征信和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工作。
(六)产业扶持政策。
1.恢复特色优势产业生产能力。大力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当地资源环境条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重点恢复重建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大型发电设备基地、高新技术、环保建材等产业以及化肥、农药、饲料等农业生产资料生产。把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加快重点旅游景区、景点的恢复重建。
2.调整产业结构。产业恢复重建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提高技术水平。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以及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产能,关闭重要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严重企业。中央财政对地方淘汰"两高一资"落后产能给予适当奖励。
3.优化产业布局。对不适宜原地重建的企业要异地迁建。在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等地将企业相对集中,形成资源集约利用、土地节约使用、环境综合治理、功能有效发挥的产业集中区。
4.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在恢复重建期内,按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要求适度调整煤炭新建项目规模限制。实行直购电试点。
(七)土地和矿产资源政策。
1.免收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土地出让收入。对受灾地区为安置受灾居民新建各类安置住房以及非地震受灾地区为安置受灾居民新建各类安置住房;受灾地区的行政机关、学校等事业单位、各类企业、人民团体、社会团体等单位因地震造成房屋倒塌、毁损,需要在原地区进行重建或迁至异地重建的,免收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土地出让收入。
2.划拨土地。对利用政府投资、社会捐助以及自筹资金为受灾居民建设非商品住宅用地;采取BOT、TOT等方式建设的经营性基础设施、公益性设施用地;规划易地重建村庄确需用地;按规划需要整体搬迁并收回其原有土地的工商企业用地,实行划拨土地。
3.降低地价。对投资规模大、促进经济发展作用明显的新建工业或大型商业设施等项目用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降低地价。
4.增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留成。为支持受灾严重地区的矿山企业恢复生产和发展,三年内将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的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矿业权价款收入等中央分成部分全额留给地方。
(八)就业援助和社会保险政策。
加大就业援助:
除前面所列鼓励就业的税收和金融政策外,加大对受灾地区的就业援助力度。
1.将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因地震灾害出现的就业困难人员按规定及时纳入就业援助的对象范围,优先保证受灾地区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2.将本地就业困难人员正在参与的抗震救灾相关工作,按规定纳入现有和新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认定范围,时限为三个月。对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的就业困难人员,按规定提供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3.对受灾地区企业在重建中吸收就业困难人员的,按规定给予相应的社会保险补贴。
4.对从事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
5.对因灾中断营业后重新开业的个体工商户,按规定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扶持。
6.省级人民政府在确保失业保险基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前提下,对受灾地区企业采取适当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等措施。
7.按规定对受灾地区从事个体经营的有关人员实行三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8.受灾地区企业恢复生产、公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及对口支援项目建设,要优先吸纳当地受灾群众。组织引导好受灾群众参加以工代赈和生产自救活动。
9.对受灾地区实行就业援助所需相关资金,按规定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给予适当支持。
保障工伤保险待遇支付:
1.为解决四川受灾地区工伤保险基金收不抵支问题,对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伤亡的,在核实伤亡人数、伤残等级及具体待遇标准的基础上,按规定支付相关待遇,所需资金在地方尽快实行市级或省级统筹、动用历年结余、加大基金调剂力度解决的基础上,仍有不足的,可动用部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2.对未参加工伤保险伤亡职工的待遇支付,由职工所在企业(单位)负责解决,企业(单位)无力支付或不存在,并符合救助条件的,可通过相关的社会捐助、社会救助制度予以帮助。
保障养老保险待遇支付:
对因灾困难企业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职工,可按《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国务院令第111号)有关规定办理内部退养,达到退休年龄后,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对受灾较重、暂停生产的企业,允许缓缴社会保险费;对因灾关闭破产企业欠缴的养老保险费,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使用破产财产清偿,不足部分应按规定报批后予以核销。
保障受灾困难人员基本生活:
对受灾地区符合《失业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258号)规定的失业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人员,按规定纳入城市低保范围,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符合享受临时生活救助条件的人员,按规定实施临时生活救助。
(九)粮食政策。
1.稳定受灾地区粮食市场。适时充实受灾地区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增加受灾地区市场供应。对已安排出库的抗震救灾中央储备粮,新粮上市后要及时补库。做好市场应急调控预案,运用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吞吐,确保当地市场稳定。中央财政对抛售的中央储备粮统负盈亏。
2.支持受灾地区受损粮库维修重建。中央财政对四川省专门安排应急维修资金,用于抢修该省地震灾区受损粮库。受灾地区确需恢复重建的粮食仓房,纳入灾后重建规划统筹考虑。
3.促进受灾地区种粮农民增收。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等资金适当向受灾地区倾斜,促进受灾地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上述九个方面的政策属于新制定或扩大了原有政策执行范围。凡现行法律法规及政策中适用于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受灾地区均继续执行。

⑩ 甘肃农村宅基地登记收费是否收取登记费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决定》(中发〔1996〕13号)的规定,将各地区、各部门在“九五”期间出台的所有面向农民建房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取消。必须严格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涉及农民负担项目审核处理意见的通知》(中发〔1993〕10号)中明令禁止在农村地区收取的宅基地有偿使用费、宅基地超占费、土地登记费、村镇规划管理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费、房屋所有权登记费,以及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公布取消第二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财综字〔1998〕112号)明确取消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费、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对继续收取的要严厉查处,变换名目收取的要坚决纠正。国务院以及财政部、国家计委批准的涉及住房建设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凡未明确向农民收取的,一律不得向农民收取。

阅读全文

与甘肃土地有偿使用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
执转破成果 浏览:20
羊年限定金克丝现在多少钱 浏览:568
附近店面转让或出租 浏览:412
广东海亿食品有限公司商标 浏览:287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浏览: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