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因奖励积分确认的递延收益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求解释
因奖励积分确认的递延收益,应记入递延收益确认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所以当期纳税调增。而在以后期间,递延收益结转为收入时,由于按照税法规定已经交过税,所以在以后期间要纳税调减,也就是说在以后期间可以抵扣所得税应纳税额,所以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dectible temporary difference)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确认了递延收益,是会计上确认的而对于税法是不认可递延收益的,所以说在初始确认的时候其递延收益的账面价值就是确认的金额,而计税基础是零,所以说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同时以后每一期分摊递延收益就是逐渐的转回其账面价值,那么就是账面价值逐渐的接近了计税基础,所以说后期确认递延收益转入到损益的时候也要相应的将其原来的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予以转回。
B. 递延收益金额怎么算
固定资产480万,10年期,每年提48万,到出售时为止,刚好提了8年折旧,回即48万*8年=384万。
后面的一百答万,因为政府补助是500万,这500万的收益要在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内平均分摊。
即500万/10年,每年应该分摊50万的递延收益。资产在出售时,只用了8年,那剩下的2年收益,在出售固定资产时要结转。
取得递延收益时;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在收益分摊时: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2)递延收益摊销暂时性差异扩展阅读:
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首先确认一项资产和递延收益,然后在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平均分摊递延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递延收益的分摊的起点是“相关资产可供使用”时,递延收益分摊的终点是“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或资产被处置时(孰早)”,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出售、报废、转让等),尚未摊销的递延收益应当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收益,不再予以递延。
C. 递延收益为什么是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而不是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收益是尚未确认的收入或收益,是权责发生制原则在收入确认方面的应用。根据《关于企业补贴收入征税等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5]081号)第一条:企业取得国家财政性补贴和其他补贴收入,除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不计入损益者外,应一律并入实际收到该补贴收入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根据该规定,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核算要求,企业在以后期间收到政府补助金额,在年度所得税汇总清算时,符合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条件时应确认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果企业在当期收到该政府补助金额,在年度所得税汇总清算时,符合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条件时需要确定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D. 会计处理与税法上有暂时性差异时调整递延所得税吗什么时候调整应交所得税
当会计处理与税法上有暂时性差异时一般情况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除非:
存在暂时性差异也不确认递延所得税影响的情况一般是只涉及以下几种情况:
1.自行研发的属于三新范畴的无形资产确认时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由于无形资产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所以是不确认的;理由:对于无形资产的加计摊销虽然形成暂时性差异,但是属于初始确认时产生的,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所以不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
2.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确认时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由于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所以也是不确认的;
3.企业合并产生的商誉,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也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的;
如果以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则需要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比如存在永久性差异(罚没支出),会计利润中已经扣除,但是税法是不认可的,因此是需要进行调整。
E. 递延收益产生的时间差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吗
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回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答上的运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就是递延到以后缴纳的税款,递延所得税是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才会产生递延税款。 是根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及适用税率计算、影响(减少)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金额。
F. 暂时性差异是否形成递延所得税应该怎样判断呢
资产所得税资产是将来用来抵税的,所以是少交了所得税。该递延所得税资产不能确认,
从根源上讲,会计基础和计税基础产生的差异不是由于计算摊销期间在时间前后不同产生的,而是在初如确认时其会计基础和计税基础就不同;
从结果上讲,这种差异不会被转回,像折旧方法不同引起的暂时性差异,会计先多折旧后(这是发生),后期总会少折旧(这叫转回),或会计先少折旧的(发生,递负),后其就会多折旧(转回);
从会计分录上讲,如果:
借方 递延所得税资产 13.5(54*0.25)
贷方:???, 记什么合情合理?
能记“所得税”吗?
其实,如果某会计年度没有任何税会差异,其“所税额”金额=利润总额*税率。进一步,只有时间性差异,如果过去现在和将来(在当前会计年度来看)税率未变且不变,前述等式依然成立。再进一步,如果又有时间性差异,又有永久性差异,税率仍然未变且不变,“所得税”=利润总额*税率+-永久性差异*税率。可见,永久性差异本身就应该进入当期所得税费用。这其实是要实现一个目的:引入递延所得税概念,就是要真正让“所得税”体现为当期会计核销结果,而不受到时间性差异纳税调整的影响.
另外,站长团上有产品团购,便宜有保证
G. 估价入账产生递延收益,之后递延收益每月分摊,等资产按实际入账时,之前已摊销的递延收益怎么处理
之了解释:
1、已摊销的递延收益不用处理
2、剩余未摊销的递延收益需要重新调整确认金额后进行分摊。
望采纳,谢谢。
H. 摊销递延收益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1.取得递延收益时:复
借:银行存制款
贷:递延收益
2.在收益分摊时: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贴
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在中国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递延收益应用的范围非常有限,主要体现在租赁准则和收入准则的相关内容中。
会计处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政府补助准则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
企业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政府补助,在“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政府补助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三、递延收益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按应收或收到的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xx资产”或其他资产类科目,贷记本科目。在相关的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分配递延收益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收益”科目,处置该资产时,将该资产对应的递延收益科目余额转入资产处置收益(营业外收入)科目。
(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按应收或收到的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I. 摊销递延收益分录怎么做
1.取得递延收益时;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2.在收益分摊时: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政府专补贴
一、属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本科目可按政府补助的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二、递延收益的主要账务处理。
(1)企业收到或应收的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借记“银行存款”、“其它应收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分配递延收益,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2)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相关费用或损失的,按收到或应收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其它应收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在发生相关费用或损失的未来期间,按应补偿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按收到或应收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其它应收款”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
J. 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
暂时性差异的概念
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列示在会计报表上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
暂时性差异的列示
该差异在以后年度当会计报表上列示的资产收回。或者列示的负债偿还时,会产生应课税金额或扣除金额。
暂时性差异的分类
暂时性差异可分为时间性差异及其他暂时性差异两类。
前者是因收入或费用在会计上确认的期间瑕税法规定申报的期间不同而产生的,后者则因其他原因而使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递延所得税(Deferred Income Tax ):具体细分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由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法核算所得税。即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