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将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分录
①按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入账金额,也就是付出的购买债券的价款和相关的交易费用之和。正因为初始入账金额和债券的面值不一致,所以需要“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进行调整。
②付出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或者“应收利息”。
3、结合分录明确一下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贷:银行存款(注意:交易费用)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可借可贷)
(1)无形资产的重分类扩展阅读:
会计分录变化盘点
1,“现金”科目变为“库存现金”科目。
2.新准则取消了“短期投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并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下设置“成本”、“公允价值变动”两个二级科目。
3.新准则取消了“应收补贴款”科目,并入“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
4.“物资采购”科目变为“材料采购”科目。
5.“包装物”科目和“低值易耗品”合并为“周转材料”科目。
6.新准则取消了“长期债权投资”科目,而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
7.新准则增设了“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8.新准则设置了“长期应收款”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企业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经营活动,已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应按应收合同或协议余款借记“长期应收款”科目,按其公允价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差额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9.新准则设置了“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但其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
10.新准则增设了“累计摊销”科目。用来核算无形资产的摊销额。
11.新准则增设了“商誉”科目,从“无形资产”科目分离出来,产生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12.原制度要求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企业设置“递延税款”科目,而新准则设置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其核算方法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
13.新准则取消了“应付短期债券”科目,而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负债”科目。核算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14.“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科目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15.“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合并为“应交税费”科目。
16.新准则中设置的“预计负债”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
17.“盈余公积”科目取消了法定公益金有关的核算。
18.新准则增设了“库存股”科目,核算企业收购、转让或注销本公司股份金额。
19.新准则增设了“研发支出”科目,核算企业进行研究和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20.新准则增设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21.“其他业务支出”科目变为“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22.“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变为“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
23.“营业费用”科目变为“销售费用”科目。
24.新准则增设了“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25.“所得税”科目变为“所得税费用”科目。
26.新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会计分录
B. 合并利润表中: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 的项目
这个问题,关键是看你个别报表上什么时候转损益,而不是在合并报表转损益。
1,首先你要了解一下什么变动会进这个科目: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
(2)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汇兑差额
(3)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4)采用权益法的长期股权投资
(5)企业将作为存货或自用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6)现金流量套期工具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
(7)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
2,上面7种情况:
第(1)、(3)种是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有关的,它的公允价值变动在个别报表的其他综合收益里(原来是放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在处置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时候就进损益。因此个别报表上有合并报表上就有,个别报表上处置了进损益,合并报表上就没了。
第(2)项在处置外币非货币性资产的时候,在个别报表上转损益。或者随着摊销资产账面价值减为0的时候就没有其他综合收益了。比如在国外注册的专利等外币无形资产。
第(4)项是被投资单位有比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那么按照权益法,投资单位也要按照投资比例在它的报表中反映其他综合收益。投资单位如果编合并报表或者被编进合并报表里去了,那么就有这一项,转损益的时间具体也是看被投资单位的这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何时处置。
第(5)项你具体看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准则,原来按照成本法确定的房地产如果改为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那么原账面价值与转换日公允价值差额要放到其他综合收益,也是在处置资产的时候转损益。
第(6)项要看金融衍生品那个准则。
第(7)项是个别报表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就是如果合并范围内有本位币是非人民币的公司的报表要把它折算成人民币,就肯定会有外币报表折算差额。这个差额是只要折算外币报表就会有的,而且会随着汇率波动变化,不存在转损益的问题。
C. 资产负债表做了重分类之后报表不平,该如何检查处理。
按以下步骤就可以查出资产负债表不平的原因:
第一步、先检查总帐会计科目月末余额。
1、检查总帐会计科目与所属明细科目的余额是否相等(总帐与明细账余额相等)。
2、登记总帐时,是否金额写错、是否借贷方向记反、余额是否计算错误等问题。
第二步、根据资产负债表编制的依据和平衡公式,检查:
1、资产负债表中,会计科目填写的项目栏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漏写或重写会计科目。
2、资产负债表中,各项目栏金额数字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有漏登记、重复登记的金额。
第三步、检查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
(一)根据总账余额计算填列:
1、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2、存货=库存商品+原材料+在产品+在途物资(材料采购)+生产成本+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存货跌价准备
3、应收
票据或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或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或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或其他应收款-相对应科目的坏账准备
4、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6、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一年到期的余额(放入流动资产的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7、在建工程或长期股权投资或持有至到期投资=总账期末余额-相应减值准备
8、长期借款或应付债券=长期借款或应付债券-一年到期的余额(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
9、未分配利润=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二)根据明细账借贷方向余额计算填列(通常说的“两收两付”):
1、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预收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应收账款相对应的坏账准备
2、预收账款=应收账款明细账的贷方余额+预收账款明细账的贷方余额
3、预付账款=应付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预付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预付账款相对应的坏账准备
4、应付账款=应付账款明细账的贷方余额+预付账款明细账的贷方余额
D. 低值易耗品是什么科目的血抵账户
低值易耗品是资产类的一个帐户科目,不是哪个科目的备抵帐户。
E. 新老会计准则下 新会计准则对哪些会计科目进行了重分类
1.“现金”科目变为“库存现金”科目。
2.新准则取消了“短期投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并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下设置了“成本”、“公允价值变动”两个二级科目。
3.“物资采购”科目变为“材料采购”科目。
4.“包装物”科目和“低值易耗品”可以合并为“周转材料”科目,按新准则《应用指南》的讲解,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单设“包装物”科目、“低值易耗品”科目或“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科目。
5.新准则取消了“长期债权投资”科目,而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
6.新准则增设了“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7.新准则设置了“长期应收款”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核算企业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经营活动,已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业务。应按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借记“长期应收款”科目,按其公允价值(现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差额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冲减财务费用。
8.新准则设置了“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但其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与原准则相比有所变化。
权益法核算下,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
9.新准则增设了“累计摊销”科目,用来核算无形资产的摊销。摊销无形资产时,
借:管理费用或其他业务成本
贷:累计摊销
10.新准则增设了“商誉”科目,从“无形资产”科目分离出来。
11.新准则设置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其核算方法与原准则相比有所变化。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12.新准则取消了“应付短期债券”科目,而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负债”科目。核算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13.新准则把“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科目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14.新准则把“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科目合并为“应交税费”科目。
15.新准则设置了“预计负债”科目。核算内容与原准则相比有所变化。
16.“盈余公积”科目取消了法定公益金有关的核算。
17.新准则增设了“库存股”科目,核算企业收购、转让或注销本公司股份金额。
18.新准则增设了“研发支出”科目,核算企业进行研究和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19.新准则增设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20.新准则把“其他业务支出”科目变为“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21.新准则把“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变为“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
22.新准则把“营业费用”科目变为“销售费用”科目。
23.新准则增设了“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24.新准则把“所得税”科目变为“所得税费用”科目。
25.新准则取消了资产负债表中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项目。
F. 新会计准则会计科目有什么更改
06年的不叫会计制度,一般我们通俗的叫法是新会计准则。
一、资产类科目及核算比较
(一)、科目名称和会计处理均无变化的科目
主要包括“
银行
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帐款”、“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等科目。
(二)科目名称或会计处理变化较小的科目
1.“其他应收款”科目增加核算内容:采用售后回购方式融出资金的,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销售价格与原购买价格之间的差额,应在售后回购期间内按期计提应计利息,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2.“坏账损失”科目核算的变化有两点:①坏账损失通过“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②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除原核算方法外,也可以按照实际收回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
3.“原材料”科目核算变化:按照新准则,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包括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诚个别认定法计算确定。取消了后进先出法。
4.“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变化: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时,超支差异从贷方结转;节约差异从借方结转。
5.新设“周转材料”科目核算企业周转材料的成本,取消“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科目。
6.新设“发出商品”科目核算企业未满足收入确认条件但已发出商品的成本。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其他单位代销的商品,也可以单独设置“委托代销商品”科目。
7.新设“在途物资”科目核算结算票据已到而货未到的材料实际成本。
8.取消了“待摊费用”科目,预付的各种暂付款可以通过“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
9.按新会计准则,分期收款发出商品方式的销售应在当期确认收入和成本,取消了“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
(三)会计处理变化较大的资产项目
1.企业会计制度中的“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新准则重新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相对于企业会计制度,这些科目按照新会计准则的核算如下:
“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核算企业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交易性金融资产。该科目下设“成本”、“公允价值变动”等明细科目。①“成本”核算取得时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取得时的交易手续费冲减投资收益。②“公允价值变动”核算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该差额造成的损益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需将原计入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出,记入“投资收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核算 {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包括划分为可供出售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等金融资产。该科目下设“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公允价值变动”等明细科目。①“成本”核算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入账价值,应为公允价值与交易费用之和。②若取得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债券投资的,其折溢价及手续费,通过“利息调整”核算。资产负债表日,按实际利率法摊销折溢价,并计算投资收益。③“公允价值变动”核算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并将该差额调整“资本公积—一其他资本公积”。出售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时,按应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从“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和企业会计制度中“长期债权投资”科目核算的内容、方法基本相同,有两点变化:①该科目可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利息调
整”、“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核算。“成本”同原‘‘面值”,“利息调整”同溢折价”。②折溢价的摊销采用实际哪率法计算。
“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核算的变艺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核算内容的调隆。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司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能够可靠计垦其公允价值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恨据新准则的划分标准重新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②成本法及权益法核算范围的调整。新准则规定权益法核算的范围为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投资,成本法核算的范围为对被投资企业具有“控制、重大影响”的投资。③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成本的计量不同。新准则规定,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取消了“股权投资差额”明细科目。④权益法下投资损益确认的不同。新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或应分担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进行调整后确认。
2.新准则新设了“投资性房地产”科目,其核算主要有两种模式:①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比照“固定资产”科目核算,租金收入记入“其他业务收入”,计提的折旧记入 “其他业务成本”,但处置时不需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处置净损益计入“其他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成本”。②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取得时以公允价值入账,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时,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其他业务收入”。取得的租金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该核算模式下不需要计提折旧。
3.“长期应收款”科目核算企业的长期应收款项,包括融资租赁产生的应收款项、采用递延方式具有融资性一质的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产生的应收款项等。①出租人融资租赁产生的应收租赁款,在租赁期开始日,按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入账,按未担保余值,借记“未担保余值”科目,按融资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最低租赁收款额和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贷记“融资租赁资产”科目,按融资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赂面价值的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或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②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产生的长期应收款,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按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借记本科目,按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折现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4.“固定资产”科目核算的变化主要有:①购入固定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按应付购买价款的现值入账。②固定资产存在弃置义务的,在取得固定资产时将预计弃置费用的现值记入固定资产成本。
5.“无形资产”科目核算变化:①“商誉”从无形资产科目分离出来单独核算。②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开发支出应按资本化记入无形资产成本。③无形资产的摊销分两种情况:可以合理确定年限的在受益年限内摊销,不能合理确定年限的则采用减值测试。④无形资产的摊销通过“累计摊销”科目核算。⑤用于生产的无形资产的摊销可以计入产品成本。
6.企业会计制度中的“递延税款”在新准则中分别在“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核算,其中“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核算变化主要有:①“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及按税法规定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及税款抵减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②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大于(或小于1其账面余额的,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和当期的所得税费用。③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于购买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④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⑤资产负债表日,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冲减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负债类科目及核算比较
该类科目中的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未确认融资费用等科目基本没有变化。其他变化如下:
1.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科目的核算内容在新准则中合并纳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
2.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科目的核算内容在新准则中合并纳入“应交税费”科目核算。
3.“其他应付款”科目增加核算内容:企业采用售后回购方式融入资金的,实际收到的金额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回购价格与原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应在售后回购期间内按期计提利息费用记入“财务费用”。
4.企业采用收取手续费方式收到的代销商品款,在新准则中的“受托代销商品款”科目核算。
5.新准则取消“预提费用”科目,企业发生的其他各种应付未付款项通过“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
6.新准则增设“递延收益”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①企业收到或应收的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记入“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分配递延收益,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②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记入“递延收益”。若补助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在发生相关费用或损失的未来期间,按各期应补偿的金额,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若补助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按收到或应收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7.新准则取消“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接受捐赠时,按受赠资产价值直接计人“营业外收入”科目。
8.“应付债券”核算的变化:按实际利率法摊销折溢价(即利息调整),并计算当期的利息费用。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采用票面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
9.“长期应付款”科目核算变化:购入有关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按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相关资产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长
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10.“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负债。①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应有余额大于(或小于1其账面余额的,调整递延所得税负债和当期的所得税费用。②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本科目。⑧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应于购买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调整商誉,借记“商誉”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及核算比较该类科目中的“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核算基本没有变化。其他变化如下:
1.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已归还投资”科目,按照新准则,在“实收资本”科目中设置“已归还投资”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2.“资本公积”科目核算范围扩大:①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务的,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②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或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采用成本或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按照相关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相应调整资本公积。③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收购本公司股票方式减资的,在注销库存股时,冲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3.新准则增设“库存股”科目,核算企业收购、转让或注销的本公司股份金额。①企业为减资收购本公司股份的,应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借记“库存股”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②将收购的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属于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如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根据职工获取奖励股份的实际情况确定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奖励库存股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一股本溢价”科目。③转让(或转销库存股,应借记“银行存款”(或“股本”)等科目,按转让(或转销)库存股的账面余额,贷记“库存股”科目,按其差额,调整“资本公积—_股本溢价”科目,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调整“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四、损益类科目及核算比较该类科目中的“利息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等核算基本没有变化。其他业务支出在新准则中改为“其他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在新准则中为“营业税金及附加”,“投资收 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科目,因相关资产、负债类科目核算的变化发生相应改变。其他变化如下:
1.“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核算变化主要有:①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按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折现值)核算主营业务收入。②以库存商品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债务重组的,应按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核算主营业务收入。
2.新准则增设“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
得或损失。
3.按新准则,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在实际发生时,直接记入“管理费用——开办费”科目,不再分期摊销。
4.企业各项资产发生减值的,应通过“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其中应收账款、存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资产的价值又得以恢复的,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冲减资产减值损失,并转回相应资产的减值准备。其他资产的减值不可以转回。
五、成本类科目及核算比较该类科目中生产成本科目核算基本没有变化。其他变化如下:
1.“制造费用”科目核算内容变化: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
2.新准则增设“劳务成本”科目.核算企业对外提供劳务发生的成本。
3.新准则增设“研发支出”科目.核算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按研究开发项目,分别“费用化支出”、“资本化支出”进行明细核算,其中,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计入费用化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计入资本化支出。期末,应将本科目归集的费用化支出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当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将本科目归集的资本化支出金额转入“无形资产”科目。
G. 预付账款为什么会重分类进其他非流动资产
预付账款重分类进其他非流动资产:因为“预付帐款”属于非流动资产,在平时会计核算时可以在“预付账款”这个科目核算,但在编制报表时,应重分类至“其他非流动资产”反映。”
准则-财务列报对流动资产有严格的规定:第十三条 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归类为流动资产:
(一)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
(二)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
(三)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下同)变现。
(四)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拓展资料:
非流动资产的概述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研发支出等。
《企业会计制度》中与非流动资产暂估入帐有关的叙述:
第二十七条、固定资产在取得时,应按取得时的成本入账。取得时的成本包括买价、进口关税、运输和保险等相关费用,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必要的支出。
固定资产取得时的成本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确定:
购置的不需要经过建造过程即可使用的固定资产,技实际支付的买价、包装费、运输费、安装成本、交纳的有关税金等,作为入账价值。
对于这种情况,实务中发票未到时企业财务人员多是做预付帐款核算,等发票到达时再入固定资产,这样的处理会造成少计提折旧。
H. 国外孙公司在国外购买的土地,应该放无形资产还是固定资产
如果是在国内做的审计,那么就应当按照国内的会计准则处理你说的交易事回项,按国内准则的话答,购买的土地使用权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同时你可以在报表的附注中对这一交易事项做披露,并注明孙公司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可无限期使用
I. 会计中重分类的公式是什么
财务管理公式集合
利率 = 纯粹利率+通货膨胀附加率+变现力附加率+违约风险附加率 +到期风险附加率
基本财务比率 :
变现能力比率 :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 (酸性测试比例)=(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保守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帐款净额)/流动负债
资产管理比率 :
营业周期 =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天数 =360/存货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率 =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应收帐款周转天数 =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 =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流动资产周转率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 =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负债比率 :
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产权比率 =(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00%
有形净值债务率 =[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100%
已获利息倍数 =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比率 =长期负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赢利能力比率 :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销售毛利率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资产净利率 =(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
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
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上市公司财务比率 :
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总数
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年末股份总数-年度末优先股数)
平均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发行在外月份数)÷12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每股股利=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股票获利率=每股股利/每股市价
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净收益
股利保障倍数=每股收益/每股股利
留存盈利比率=(净利润-全部股利)/净利润
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年末普通股数
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现金流量分析 :
销售收现比=销售收现/销售额
预计销售商品收入=销售额*增长率*销售收现比
预计经营现金流出=销售商品流入/流入流出比
预计购买商品和劳务付现=经营现金流出*购买商品和劳务占经营活动流出百分比
现金到期债务比 =经营现金净流入/本期到期债务
现金流动负债比 =经营现金净流入/流动负债
现金债务总额比 =经营现金净流入/债务总额
销售现金比率
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 =经营现金净流入/普通股股数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营业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100%
现金满足投资比率=近5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近5年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
现金股利保障倍数 =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每股现金股利
收益质量分析:
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净收益/净收益=(净收益-非经营收益)/净收益
经营活动净收益=净收益-非经营收益
经营所得现金=经营活动净收益+非付现费用
现金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所得现金
(外部)融资需求 =资产增加额-负债自然增加额-留存收益的增加额
=新增销售额×(敏感资产百分比-敏感负债百分比)-预计销售收入×预计销售净利率×(1-股利支付率)
外部融资占销售增长比=资产销售百分比-负债销售百分比-销售净利率×(1+增长率)/增长率)×(1-股利支付率)
可持续增长率的计算公式:
根据期初股东权益计算:
可持续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期初权益期末总资产乘数
根据期末股东权益计算
可持续增长率= 收益留存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额/股东权益)*总资产周转率
1-收益留存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额/股东权益)*总资产周转率
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 销量-固定成本
包含期间成本的损益方程式:
税前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产品成本+单位变动销售和管理费)×销量-(固定产品成本+固定销售和管理费)
计算税后利润的损益方程式
税后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1-所得税率)
销量=[固定成本+税后利润/(1-所得税率)] /(单位-单位变动成本)
制造边际贡献=销售收入-产品制造变动成本
产品边际贡献=制造边际贡献-销售和管理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100%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100% 单位变动成本/单价×100%
单一产品条件下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单价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正常销售额)×100%
安全边际=正常销售量(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