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自行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怎样进行账务处理
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内部研究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如下图所示:
【提示】
(1)如果确实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2)内部开发活动形成的无形资产,其成本由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创造、生产并使该资产能够以管理层预定的方式运作的所有必要支出组成。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成本包括:开发该无形资产时耗费的材料、劳务成本、注册费、在开发该无形资产过程中使用的其他专利权和特许权的摊销、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资本化的利息支出,以及为使该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其他费用。
在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可直接归属于无形资产开发活动的其他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间接费用、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可辨认的无效和初始运作损失、为运行该无形资产发生的培训支出等,不构成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
(3)内部开发无形资产的成本仅包括在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时点至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总额,对于同一项无形资产在开发过程中达到资本化条件之前已经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的支出不再进行调整。
(4)“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余额计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开发支出”项目。
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⑵ 自行研发无形资产当年未完成的计税基础和会计角度认定的利润扣除额有
无形资产开发抄支出资本化,在袭无形资产尚未开发完成时不会进行摊销,也就不会影响损益。
自行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的150%,研究阶段支出(费用化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50%税前扣除。资本化支出会在以后无形资产摊销期间摊销扣除,因为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的150%,因此在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摊销时税前扣除金额也会是会计摊销额的150%(当然,税法和会计摊销方法可能存在差异)。
⑶ 无形资产所得税的计税基础怎样计算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按照税法口径计算而形成的。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二条所称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 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
无形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
1、外购的无形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
2、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开发过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
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3、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作为投资或者受让的无形资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或者约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摊销,外购商誉的支出,在企业整体转让或者清算时,准予扣除。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五条、第六十六条、第六 十七条)。
(3)自行研究无形资产计税基础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 无形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处理不当做假
无形资产的所有权是企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对无形资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置的权力。无形资产的使用权是按照企业无形资产的用途和性能加以利用,以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
将只有使用权的无形资产作为有所有权的无形资产下帐,从而增大无形资产摊销,减少利润,进而减少所得税的上缴。
2、 无形资产增加不真实,不合规
企业增加的无形资产有的没有合法的文件证明,有的已超出了法定有效期。
3、虚增商誉,增大费用
商誉的作价入帐只是在企业合并的情况下发生的,而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期内,擅自将商誉作价入帐,多摊费用、降低利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无形资产
⑷ 税法规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开发过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你的理解是对的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于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开发过内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容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符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的研发支出,未形成无形资产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⑸ 企业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
自行研发无形资产 因为税法允许加计扣除导致的差异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 但是如专果因为属 会计和税法摊销年限不同或是减值差异 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 。
计税基础 100*150%-100/10*150%=90*150%=135
其中的90*50%=45 是不确认的
⑹ 对于自行研发的悟性资产,账面价值于计税基础的差异主要是
错误。
主要是开发阶段的研发支出可以按照50%来加计扣除,而引起的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差异,会计上资本化为无形资产,税法上进行加计扣除,不是直接费用化。
新税法第三十条规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新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五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第(一)项所称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是指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⑺ 关于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所得税会计
按照新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规定,研发支出的账务处理为:企业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研究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按“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余额,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笔者现结合“注会教材”自创无形资产的举例进行案例分析。
例1:2007年1月1日,甲公司经董事会批准研发某项新产品专利技术,该公司董事会认为,研究项目具有可靠的技术和财务等资源的支持,并且一旦研发成功将降低该公司的生产成本。该公司在研究开发工程中发生材料费5 000万元、人工工资1 000万元以及其他费用4 000万元,总计10 00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6 000万元。2007年12月31日,该专利技术已经达到了预定用途。
(1)发生研发支出: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40 000 000
—资本化支出60 000 000
贷:原材料50 000 000
应付职工薪酬10 000 000
银行存款40 000 000
(2)2007年12月31日,该专利技术已经达到预定用途:
借:管理费用40 000 000
无形资产60 000 00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40 000 000
—资本化支出60 000 000
本题中符合准则规定资本化条件的为60 000 000元,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为40 000 000元,所以按照规定,发生研发支出时,计入“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金额为60 000 000元,计入“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的金额为40 000 000元。题目所述项目年末达到预定使用状态,所以年末应该按照“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余额转入“无形资产”科目。
⑻ 自行研发无形资产成本如何确定
近日,某企业来电咨询
,该企业自行研发了一项无形资产。2009年,研究开发阶段发生的费用,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五条的规定,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但在2010年企业开发成功,形成了无形资产,在计算自制无形资产的成本时,是否将企业在2009年已在当期扣除的研发成本重新冲回,补计到无形资产的总成本中进行摊销?税务人员的回答是:已经费用化的研发支出,不再进行调整。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六条的规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开发过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无形资产费用的确定按照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来划分。
一是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取新的技术和知识等进行的有计划的调查、研究,包括意于获取知识而进行的活动;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的应用研究、评价和最终选择;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替代品的研究;以及新的或经改进的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的可能替代品的配制、设计、评价和最终选择。从研究活动的特点看,其研究是否能在未来形成成果,即通过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均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也无法证明其研究活动一定能够形成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因此,研究阶段的有关支出在发生时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二是开发阶段,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开发阶段是以研究阶段为基础,对项目的开发具有针对性,并且形成成果的可能性较大。由于开发阶段相对于研究阶段更进一步,且很大程度上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此时如果企业能够证明满足无形资产的定义及相关确认条件,所发生的开发支出可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成本。
在开发阶段,判断可以将有关支出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的计量。
对于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单独核算,如发生的研发人员的工资、材料费等,从事多项开发的所发生的支出按一定的标准在各个开发项目间进行分配。无法明确分配的,应予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开发活动的成本。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仅包括在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时点至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总额,对于同一项无形资产在开发过程中达到资本化条件之前已经费用化计入损益的支出不再进行调整。
《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规定,企业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条件的才能资本化,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如果确实无法区分研究阶段的支出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将其所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未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等。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按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余额,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然后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按不得低于10年的期限进行摊销。
所以,再次提醒纳税人,在研发无形资产时,是否存在把已经费用化的研究支出,又计入资本化费用中重复计算扣除,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二条第(一)项规定,自行开发的支出已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无形资产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
⑼ 关于无形资产计税基础的问题
(1)初始确认时,内部研发产生差异。
会计准则规定:研究阶段的支出费用化内,开发阶容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资本化
税法规定:符合"三新"标准的研发项目,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在发生当期按150%税前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成本的150%摊销
比如:内部研发无形资产入账价值为1 000万元,会计、税法均按1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则税法的年摊销额=1 000/10×150%=150(万元)
整个使用期间总共可税前扣除1 500万元。
所以研发成功时,其计税基础=未来期间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1 500(万元)
(2)后续计量时,差异来自摊销规定的不同及减值准备的提取。
会计准则规定: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要求摊销,每期末进行减值测试。
税法规定:除外购商誉外,无形资产均应在一定期间内摊销
由于企业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其研究开发支出在发生的当期依据税法规定已经扣除,因此所形成的无形资产在以后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为0,其计税基础为0。。。。。这句话对。
后续计量中计税基础=成本-税法规定可与税前扣除的摊销金额。这个成本不包括费用化的部分。
⑽ 请问税法中关于自行研发无形资产问题
比如:企业研发支出共计20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400万,开发阶段符合资版本化条件前支出400万,说明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2000-400-400=1200万元。即:研发支出的2000万包括费用化支出800万元,资本化支出(无形资产)1200万元。
其中:1、费用化支出800万元,在会计上直接计入当期(年)管理费用,在计算所得税时可以按照1200万元扣除(其中多扣除的400万元在所得税汇算表中列入纳税调整减少项下的加计扣除一栏)。
2、资本化支出(即形成无形资产的部分)1200万元,假设按10年摊销,会计上每年摊销120万元,而在计算所得税时允许每年摊销180万元(其中多摊销的60万元在所得税汇算表中列入纳税调整减少项下的加计扣除一栏)。
3、上述加计扣除项目只需调整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不做任何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