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下列哪些事项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
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的事项:
A、本年度企业建造合同按完工百分比版法确认收入 。权
B、所得税采用递延法核算 。
D、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由10年减少为8年。
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不符合会计假设的说明;
2)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情况、变更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3)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4)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
5)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说明;
6)企业合并、分立的说明;
7)重大投资、融资活动;
8)会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说明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② 无形资产摊销完账面价值为0,审计报告还要披露么
很明显该是参照新会计准则公布之前的方法进行摊销的,否则贷方就应该是计入“累计摊销”科目了。最终无形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摊销应该为零,报表上显示无形资产净值也就为零了。所以不需要再进行其他处理。
③ 什么是摊销
摊销就是本月发生,应由本月和以后各月产品成本共同负担的费用。摊销费用的摊销期限最长为一年.如果超过一年,应作为长期待摊的费用核算。
④ 会计中为什么要摊销,怎么理解
之所以要摊来销,是因为:
权责源发生制会计核算要求。因为企业一些长期费用,如果在支出时一次性计入管理费用,会影响企业利润核算的准确性,不利于公司管理。如,企业租用办公房一次支付了一年的租金,会计核算时就必须在12个月进行分摊,这样公司的每个月管理费用就较为准确,从而所计算的企业利润也相对准确。
常见的摊销资产如大型软件、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和开办费,它们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为公司业务和收入做出贡献,所以其购置成本也要分摊到各年才合理。
摊销期限一般不超过10年,与折旧一样,可以选择直线法和加速法来摊销无形资产。从金额上看,一般情况下,摊销的费用相对于折旧费用要小很多,也就是说,大多数公司固定资产要远远大于无形资产,因此摊销和折旧一般会放在一起披露而不加区分。
⑤ 摊销和计提的区别
一、定义不同
1、摊销:摊销(Amortization)指对除固定资产之外,其他可以长期使用的经营性资产按照其使用年限每年分摊购置成本的会计处理办法,与固定资产折旧类似。
2、计提:英文是Accrual ,指计算和提取。
二、税法规定不同
1、摊销:根据《税法细则》第四十九条规定,企业筹办费应自开始生产经营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期不少于5年。土地使用权应作为无形资产单独计算摊销。无形资产的摊销期,凡合同有年限规定的,按合同规定的年限摊销,无合同规定的,按不少于10年的期限摊销。
2、计提:按照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中的谨慎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财政部[1999]35号文增加了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加上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统称四项计提。
三、计算方法不同
1、摊销:固定资产准则规定企业应该根据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供选择的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无形资产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从理论上讲,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也应比照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即也要反映企业消耗无形资产内含经济利益的方式。
2、计提: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只要有一项超过了资产的账面价值,就表明资产没有发生减值,不需再估计另一项金额。
⑥ 会计中怎样理解“摊销”
摊销,英文是Amortization,指对除固定资产之外,其他可以长期使用的经营性资产按照其使用年限每年分摊购置成本的会计处理办法,与固定资产折旧类似。摊销费用计入管理费用中减少当期利润,但对经营性现金流没有影响。
常见的摊销资产如大型软件、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和开办费,它们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为公司业务和收入做出贡献,所以其购置成本也要分摊到各年才合理。
摊销期限一般不超过10年,与折旧一样,可以选择直线法和加速法来摊销无形资产。从金额上看,一般情况下,摊销的费用相对于折旧费用要小很多,也就是说,大多数公司固定资产要远远大于无形资产,因此摊销和折旧一般会放在一起披露而不加区分。
(6)摊销需要披露吗扩展阅读
摊销主要术语
年金(ANNUITY):一方对另一方一系列数量相等的支付。
商业贷款(COMMERCIAL LOAN):为企业或政府提供的贷款。
复利期间(COMPOUNDING PERIOD):银行计算未支付现金利率的时间间隔,通常与支付期间相对应,但也不一定必然如此。
金融资本(FINANCIAL CAPITAL):通常指用于投资的资本。
金融体系(FINANCIAL SYSTEM):借款者与贷款者的总和,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
支付期间(PAYMENT INTERVAL):两次支付之间的时间间隔。
本金(PRINCIPAL):一项贷款最开始的余额,或在偿还过程中任意时间点总的未支付余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摊销
⑦ 什么是摊销为什么要摊销怎样摊销
摊销指对除固定资产之外,其他可以长期使用的经营性资产按照其使用年限每年分摊购置成本的会计处理办法,因为经营性资产需要按年限处理,不适用于一次性的处理成本。
在摊销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和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时,应按受益对象分摊摊入工程施工成本、开发成本、管理费用,作如下分录入账:
借:工程施工 ×××
开发成本或生产成本 ×××
管理费用 ×××
贷:递延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
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借款利息等,在发生时,应记入“递延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的借方。
至于分期摊销还是一次转销,则有较大的分歧。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根据企业财务通则规定:开发费自投产营业之日起,按照不短于5年的期限分期摊销。
(7)摊销需要披露吗扩展阅读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开办费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将开办费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损益,虽符合会计谨慎性原则,但在开发企业开始经营时,一般不可能有经营收入,这样就会使开业当月发生较大亏损,这在核算上有失公允。
不论分期摊销还是一次摊销,开办费均应将它自“递延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的贷方转入“管理费用”科目的借方。作如下分录入账:
借:管理费用 ×××
贷:递延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 ×××
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其他单位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或佣金等相关费用,减去股票发行冻结期间的利息收入后的余额,从发行股票的溢价中不够抵销的,或者无溢价。
若金额较大,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应先记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在不超过2年的期限内平均摊销,计入管理费用;若金额不大,可直接计入当月管理费用。
⑧ 的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当披露哪些内容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第三十九条规定: 附注一般应当按照下列顺序至少披露: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1.企业注册地、组织形式和总部地址。2.企业的业务性质和主要经营活动。3.母公司以及集团最终母公司的名称。4.财务报告的批准报出者和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或者以签字人及其签字日期为准。5.营业期限有限的企业,还应当披露有关其营业期限的信息。
(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三)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企业应当声明编制的财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真实、完整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
(四)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重要会计政策的说明,包括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基础和在运用会计政策过程中所做的重要判断等。重要会计估计的说明,包括可能导致下一个会计期间内资产、负债账面价值重大调整的会计估计的确定依据等。
企业应当披露采用的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并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披露其重要会计政策的确定依据和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基础,及其会计估计所采用的关键假设和不确定因素。
(五)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
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28 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披露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情况。
(六)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企业应当按照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其项目列示的顺序,对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采用文字和数字描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披露。报表重要项目的明细金额合计,应当与报表项目金额相衔接。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费用按照性质分类的利润表补充资料,可将费用分为耗用的原材料、职工薪酬费用、折旧费用、摊销费用等。
(七)或有和承诺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八)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评价企业管理资本的目标、政策及程序的信息。
⑨ 简述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的会计政策
1、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和理由;
2、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数;
3、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
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不符合会计假设的说明;
2、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情况、变更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3、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4、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
5、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说明;
6、企业合并、分立的说明;
7、重大投资、融资活动;
8、会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
9、会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说明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9)摊销需要披露吗扩展阅读
中国的证券市场目前还刚刚起步,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披露不充分:附注信息要发挥应有的效用,有赖于其充分性的表示。考察目前我国的披露情况,可以发现很难令人满意。比如,对关联方交易的披露,有的企业“删繁就简”,有意回避;
有的企业“点到为止”,模糊不清。许多企业对其主要投资人、关键管理人员以及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的披露缺乏,甚至空白。
2、附注内容滞后:有的企业是故意使内容滞后。比如,对或有事项、提供担保等需要及时公布的内容有意延期披露;有的企业是非故意的,也造成了信息滞后,还可能主要因为企业管理层及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当时未能正确理解附注应披露哪些内容而造成的事后披露
3、存在虚假信息:附注中的虚假信息,局外人很难及时发现,所以容易被误导,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比如,对重要事项的说明,不少企业都有过不实的陈述。1997年以前的中国高科,1999年的宁波华通、酉藏圣地等,都因为有虚假信息披露而遭到证监会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