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跨年度的情况下,第三个月可以补提前两个月的摊销。
没有具体使用年限的情况下,无形资产的一般摊销年限是10年。
2. 怎么这里的递延税款为6000税率是多少是不是固定的呢
国家税务总局《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不允许计提折旧或摊销费用。而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应该计提折旧。这样就造成税法与会计制度的不一致,会计上必须用递延税款来调节。
上述会计分录中递延税款是指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3. 递延税款怎么核算举个详细例子好吗
所得税会计涉及到的四个会计科目:
1.所得税费用;2.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3.递延所得税资产;4.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所得税费用(会计立场)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税务立场)
(或者)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方应交税费是站在税务的立场,这个数据不会因为会计核算方法的改变而改变,缴纳的税金是唯一的、确定的,借方所得税费用是站在会计的立场。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会计利润±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任何一个时期,下列等式均成立:
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余额/累计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当期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发生额的综合结果,但不包括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用公式表示即为:
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
应予说明的是,企业因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的递延所得税,一般应当记入所得税费用,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
一是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亦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4. 递延资产如何摊销
直接进管理费用进行摊销(摊销额/年限/12
借:管理费用
贷:长期待摊费用
5. 关于递延税款的问题
不一定,递延税款是由于会计上的处理与税法上的处理不一致所产生的差异,比如,会计上提减值准备,可是税法上根本不认减值准备,要正常缴税的,这就使得会计核算的纳税金额与税法核算的纳税金额出现差异,这种差异才涉及到递延税款。根据你提供的资料,问题出在折旧上,折旧无论会计上还是税法上都认,如果你的折旧方法与税法要求的方法一致,就不涉及递延税款,如果不一致,就要涉及递延税款了。有关递延税款的处理方法,新会计准则有很大的变动,如果你的情况真的涉及了递延税款,最好参照新准则,好好研究研究。
6. 递延税款怎么做账
首先,你应搞清楚03年度的厂房扩建转入固定资产价值中是否已经包含有这个扩建发票500000元金额呢,我想是不应该包含的,因为包含的话你当时是怎么做帐的呢,你想工程结束要通过验收程序,转入固定资产时本身就应该包含有验收报告和建筑安装发票在内,否则你工程价款以什么作为依据的呢,若以包含的话,就不能再作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业务了,这个发票只能是作为减少应付帐款的附件入帐了。
其次,一般来说,工程所负担的税费是应由承建方负担的,按你上面所说的,是你单位进行的缴纳,那就说明工程价款中不包含负担的税费,所以单位在上缴税款的同时也应将税款部份作为增加固定资产原值的一部份来入帐。
第三,若上面两种款项全不包括在原先增加固定投资的价格的话,帐务处理如下:
1、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业务:
借:固定资产
524000
贷:应付帐款--XX建筑公司500000
贷:应交税费--XX税(按地税给你开具的税收完税证上注明的税种分开来)
2、做上缴税金的业务:
借:应交税费--XX税(按地税给你开具的税收完税证上注明的税种分开来)
贷:银行存款
7. 递延资产摊销时如何做分录
楼主,递延所得税是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产物,原来一般企业核算用应付债务法,而现专在用属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不管道延所得税资产还是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果能够准确核算期初与期末应有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分录就比较简单了!
例如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是100 期末是80,那么就把该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冲掉20 即:借:所得税费用 2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0 (如果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不足,差额部分是递延所得税负债),另外如果企业该年利润400,所得税税率为25%,那么当年所得税费用就是400*25%=100,再加上20的递延所得税,就是该公司该年财务报表利润表中所得税项目就该反映的金额,即120;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核算与资产相同,略~望楼主采纳。
8. 递延,计提,折旧,摊销的区别
应该说是不同的经济业务内容。
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就是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价内值能过生产会转移到容产品中去,这就是它经济价值的体现。
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以及新准则投资性房地产的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都属于摊销,它们的价值也会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待摊费用的减少也属于摊销,它是先支付后受益,新制度中没有这个科目,归并到预付款项。
预提费用的增加也属于计提,它是先受益后支付,最常见的就是借款利息的计提和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计提,新制度中也没有这个科目,归并到预收款项。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也是新制度的科目,反映的是会计和税法上的不同核算口径而造成的所得税暂时性差异,这些差异可以在以后年度逐年转回。
9. 请解释一下:递延税款、递延资产,以及怎样核算
递延税款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会计利润(利润总额,下同)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该差异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核算确认,而在“应付税款法”下不予确认。
根据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和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可分为:
1。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当期会计利润大于应税所得,未来需要交纳的税款。
2。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当期会计利润小于应税所得,未来可以获得递减的税款
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时间性差异通过“递延税款”科目核算。期末,如果“递延税款”科目为贷方余额,则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税款贷项”项目;如果“递延税款”科目为借方余额,则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税款借项”项目。
对于“递延税款借项”,说明企业由于以前的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未来可以获得抵减的所得税;
对于“递延税款贷项”,说明企业由于以前的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未来需要交纳的所得税。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递延税款用来核算: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企业,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而影响所得税的金额,以及以后各期转回的金额。
基本会计分录:
1.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 的:(即:应纳税时间性差异、转回前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递延税款
2.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 的:(即: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转回前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
借:所得税
借:递延税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递延资产:
是指本期不能一次性记入损益,应在以后年度分期摊销的费用。
递延资产是指不能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实质上是一种费用,但由于这些费用的效益要期待于未来,并且这些费用支出的数额较大,是一种资本性支出,其受益期在一年以上,若把它们与支出年度的收入相配比,就不能正确计算当期经营成果,所以应把它们作为递延处理,在受益期内分期摊销。
通常,递延资产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待摊费用等。
1.开办费
开办费是企业在筹建期间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筹建期间人员的工资、差旅费、办公费、职工培训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调研费、法律咨询费及其他开办费等。但是,在筹建期间为取得流动资产、无形资产或购进固定资产所发生的费用不能作为开办费,而应相应确认各项资产。开办费应当自公司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分期摊销,摊销期不得少于5年。
2.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企业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租入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属于出租人,但企业依合同享有使用权。通常双方在协议中规定,租入企业应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并承担对租入固定资产进行修理和改良的责任,即发生的修理和改良支出全部由承租方负担。对租入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不构成固定资产价值,其会计处理与自有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无区别。对租入固定资产实施改良,因有助于提高固定资产的效用和功能,应当另外确认为一项资产。由于租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不属于租入企业,不宜增加租入固定资产的价值而作为递延资产处理。
租入固定资产改良及大修理支出应当在租赁期内分期平均摊销;
3.长期待摊费用
是指开办费和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外的其他递延资产。包括一次性预付的经营租赁款、向金融机构一次性支付的债券发行费用,以及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等。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限均在一年以上,这与待摊费用不同,后者的摊销期限不超过一年,所以列在流动资产项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