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无形资产 > 无形资产理论概述

无形资产理论概述

发布时间:2021-06-26 04:10:18

『壹』 关于无形资产问题的思考的参考文献有什么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
“无形资产”这一术语,在不同的学科,不同应用环境中,有不同的定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1]此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2]的定义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国际会计准则将商誉排除在外,而我国会计准则则包括商誉。但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合并[3]中,对商誉的会计处理作了规定,也就是说国际会计准则实际上也认为商誉是可以确认的,美国正在修订中的无形资产准则则将商誉作为无形资产的一种。 我国《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中将无形资产定义为:“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4]并且也将商誉作为无形资产的一种。《国际评估准则--国际评估指南四--无形资产》中的无形资产定义为:“无形资产是以其经济特性而显示其存在的一种资产,无形资产无具体的物理形态,但为其拥有者获取了权益和特权,而且通常为其拥有者带来收益。”[5]它也将商誉列作无形资产的一种。
在会计准则中,主要从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角度来界定无形资产。一般认为财务会计报告应提供会计主体各项资产的可用资源的信息,那么,对无形资产这一特定资产进行单独计价就是必须的。但是,由于无形资产的未来效益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而且缺乏活跃的市场,则可行的计量属性应是历史成本,或是根据一般购买力变动进行调整后的成本。这就要求必须要有交易或事项的发生,并且每项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单独辨认,所以会计上单独确认的单项无形资产必须是可辨认的。对于商誉,只能在企业整体转让时,也就是有交易发生且成本可以可靠计量时才可能确认。这样,在国际评估准则中明确提到的关系类无形资产,如工作人员的组合,与顾客的关系等则不能作为无形资产在会计上单独确认。这种关系类的无形资产是非契约性的,短期存在的,难以控制的,我国从谨慎的角度出发,在资产评估准则中将无形资产限定在长期发挥作用的范围内,会计准则将无形资产也限定为长期资产,可以说都将关系类无形资产排除在外。理论上讲,资产的价值在于其未来的经济利益,有形资产的取得成本可认为是对该资产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现值的现时估计。无形资产尤其是自创无形资产,由于其取得支出是长期的、不易确指的,会计上只把一小部分认定为取得成本,因此,取得成本与其未来的经济利益是弱相关的。而会计上又是以取得成本来计量无形资产的,很多情况下是低估了无形资产。因此,借助于科学的无形资产评估,对会计确认的无形资产进行调整在理论上是必要的。
资产评估准则侧重于强调无形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而并不注重其取得成本是否可确指。尽管评估无形资产有时可采用成本法,但一般认为成本与无形资产的价值在多数情况下是不相关的。资产评估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更接近于其经济学中的含义。在经济方面而言,无形资产是某类价值的代表。这种价值是企业盈利的剩余(即,所得利益超过其资本应得的利息及企业家应得的报酬的部分)。按照一定的利率折现后的现值。它强调的是无形资产能够带来超额收益,而不去区分它能否单独辨认。
上述种种关于无形资产的阐释,各有所侧重,各自考虑本学科的特点,无所谓孰是孰非。从资产评估角度来说,有两个主要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什么样的经济现象可以作为无形资产加以评估,也就是说资产评估中的无形资产应具备什么属性;第二,什么样的经济现象能够表明或显示无形资产的价值,从而为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提供依据。

二、无形资产的属性
(一)无形资产应是财产,应具有财产权利和责任
作为一项有财产权利的财产,应该是可以描述和确切辨认的,也就是说它应具有明显的边界。商誉在企业正常的经营中,无法单独辨认,因此,是否把商誉作为无形资产尚存在争议。
作为一项财产,其财产权利应能够得到法律保护,也就是说财产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能够被企业所控制。从这一角度考虑,关系类无形资产不符合财产要求。虽然它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这种经济利益是无法控制的,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关系本身不受法律保护。资产评估对于无形资产带来的经济利益,是指它的预期未来利益,而不是指它的现实或过去的实际利益。这就要求企业能够合法控制无形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而关系的未来不确定性很大,因此作为无形资产不是很合理。从评估风险角度来说,对那些不受法律保护的所谓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也是不可取的。
作为目标无形资产不一定要拥有所有的法定财产权,如处置权。有些无形资产如政府给予的特许经营权,它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是显而易见的,并且能够被企业所控制,受法律保护。但是这种权利却不能任意转让。资产评估中对于能否作为目标无形资产,主要看它能否给企业带来可以控制的预期经济利益,不能因为无处置权而否定其作为目标无形资产的资格。会计上也并不要求拥有所有法定财产权利,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它着眼于某项资产的风险和报酬是否被企业所控制。从这一点上看,资产评估与会计对资产的界定是基本相同的。
当然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一样,其控制者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如纳税、接受政府监管以及对无形资产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承担法律责任等。
(二)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
这是无形资产区别于有形资产的一个明显特征。有形资产应该有物质形式,具有可触性和可视性,如你可以触摸并看到厂房、设备、存货等。但是无形资产的证明文件也是可触、可视的,如你也可以触摸并看到专利证书、特许经营权协议等;另一方面,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价值,实质上都来自其财产权利,而这种财产权利都是无形的。从形式上看,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区别并不明显,要区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应从本质上考察。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本质区别在于;有形资产的价值是由它的有形性质所创造的;而无形资产的价值是由它的无形性质所创造的,也就是说,有形资产的可触的、有形的和可视的因素赋于其价值。有形资产的价值来自于它的物质特征,尽管其财产权利是无形的,但它来源于其物质特性。而无形资产的价值或来自于某些权利如许可权、抵押权等,或来自于一些无形因素影响,如竞争优势,独一无二性等,这些无形资产的价值来源都是无形的。
正是由于无形资产价值来源于其无形特性,要想作为一种可确认的、受法律保护的财产,必须能够提供无形资产存在的有形证明。有些无形影响因素如神秘性,市场潜力等对企业来说是有价值的,但它们并不能作为无形资产,它们缺乏有效的有形证明。它们的价值是随着与之相联系的特定财产而产生的,这一特定财产可以是无形资产,也可以是有形资产。
(三)无形资产应该是在可确认的时间内或作为可确认事件的结果而产生或存在的,同时也应该在可确认的时间内作为可确认事件的结果而被破坏或终止
同其他资产一样,无形资产是在某一特定时刻产生的,也许此前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酝酿才得以创造和开发出来。这样就需要提供证明无形资产产生的依据,往往这一依据是它的有形证明文件。也就是说,一种存在状态,如果没有能够证明其产生或存在的可辨认证明,则不能作为无形资产。
同它在特定的时刻产生一样,无形资产也应该在某一特定的日期消亡。有的无形资产有确切的有效期,则它将在有效期满消亡;有的无形资产并无确切的有效期限,并不能在开始时就清楚它的确切消亡时间,但它将在某一特定时刻消亡是勿庸置疑的。认识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有限性对于资产评估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评估其价值时应充分考虑其贬值的程度和可使用的程度。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有限性,也为会计上对无形资产的摊销提供了依据。

三、无形资产价值的表明或显示
无形资产具有经济价值的表现之一,是它本身能够带来可计量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可以表现为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或提高管理效率等。有时这种经济利益的量化较为困难,但它必须能够量化。如果直接量化不可行,可以采用间接方法,如可以通过把使用目标无形资产时产生的经济利益与该无形资产不存在时的经济利益相比较来计量该无形资产的价值。如果无法量化其价值,则无论是资产评估还是会计都不能将其确认。有必要区分一下无形资产的经济存在形式和它的经济价值,作为目标无形资产仅仅具有经济存在形式是不够的,它还必须具有经济价值,二者缺一不可。如一个企业设计了一个商标并将其注册,则它已具备商标权的经济存在形式,但如果企业将其永远锁在抽屉,而不准备用于任何目的,则它不具有经济价值,当然它就不能作为目标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另一种表现是,能够潜在地增加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资产的价值。也就是说如果将目标无形资产加入到一个资产组合中,它能够产生积极影响。无形资产本身可以产生经济价值,如出租无形资产的收益;有时,无形资产需要借助一些有形资产才能实现或充分实现其经济价值,但不论哪种形式来实现,都可说明无形资产是具有价值的。
无形资产领域的争论很激烈,认识差异较大。笔者认为,作为目标无形资产,具备合法的经济存在形式并且具有可量化的经济价值这一点应该是必须的。

『贰』 无形资产 无形资本

1、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资本?
资产,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资本是在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关系中,个人或企业拥有的货币、物品、技能、信息、特征、权力等力量,凭借这些力量可以占据相互关系中的支配或主导地位,拥有大部分财富。

资本可以是资产,但资产不一定是资本。

2、区别是什么呢?资产是一旦拥有后,不需要和其他人、社会相互关系就能确认的经济资源。
资本是当你拥有的财富只属于你,没有需要占据相互关系中的支配或主导地位的前提,都不算资本。
举个例子:对于鲁宾逊来说,无论是他的知识还是劳动技能,还是他盖的土房,种的水果疏菜,都不是资本。直到一无所有的“星期五”出现以后,所有这一切才成了资本,即成了鲁宾逊可以支配“星期五”的依据。“星期五”要吃饭,鲁宾逊说,可以,但是你得给我耕地施肥。“星期五”要挡风避雨,鲁宾逊说,可以,但是你得给我砍柴挑水。

3、至于无形,只是给资产或资本加上不具有实物形态,无实体性损耗的特征罢了。

4、先搞清楚你的论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吧?要说清楚什么呢?不能只是理论的罗列啊~

5、就这些了,呵呵,

『叁』 无形资产有哪些

无形资产(Intangible Assets)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
(1)专利权:是指国家专利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发明创造专利申请人对其发明创造在法定期限内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包括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
(2)非专利技术:也称专有技术,是指不为外界所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采用了的,不享有法律保护的,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各种技术和诀窍。
(3)商标权:是指专门在某类指定的商品或产品上使用特定的名称或图案的权利。
(4)著作权:制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权利。
(5)特许权:又称经营特许权,专营权,指企业在某一地区经营或销售某种特定商品的权利或是一家企业接受另一家企业使用其商标,商号,技术秘密等的权利。
(6)土地使用权:指国家准许某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对国有土地享有开发,利用,经营的权利。
无形资产评估的方法
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直接关系到评估结果,我国无形资产评估实践中,往往由于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造成较大的误差,要深入研究各类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综合我国评估工作的具体实践加以创新。现行的无形资产计算方法主要有市价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种。
1、市场价值法。该法根据市场交易确定无形资产的价值,适用于专利、商标和版权等,一般是根据交易双方达成的协定以收入的百分比计算上述无形资产的许可使用费。该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大多数无形资产并不具有市场价格,有些无形资产是独一无二的,难以确定交易价格,其次,无形资产一般都是与其他资产一起交易,很难单独分离其价值。
2、收益法。此法是根据无形资产的经济利益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算无形资产价值。诸如商誉、特许代理等。此法关键是如何确定适当的折现率或资本化率。这种方法同样存在难以分离某种无形资产的经济收益问题。此外,当某种技术尚处于早期开发阶段时,其无形资产可能不存在经济收益,因此不能应用此法进行计算。
3、成本法。该法是计算替代或重建某类无形资产所需的成本。适用于那些能被替代的无形资产的价值计算,也可估算因无形资产使生产成本下降,原材料消耗减少或价格降低,浪费减少和更有效利用设备等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从而评估出这部分无形资产的价值。但由于受某种无形资产能否获得替代技术或开发替代技术的能力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无形资产的经济收益很难确定,使得此法在应用上受到限制。

『肆』 无形资产的评价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步伐的加快,我国国民经济越来越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无形资产在经济资源中的比重、作用将越来越提高到重要位置,无形资产产权市场必将成为国内重要的资本市场。本文结合作者工作实践,总结上海的实践经验,就我国无形资产(着重知识资产)产权与产权市场的法律问题发表浅见,求教专家与同仁。

无形资产内涵的法学表述、发展趋势与产权市场

不同学科对无形资产有不同表述。就会计学、评估学对无形资产表述可概括为以下三种方法:

比较法:无形资产相对有形资产,其内涵以比较法揭示。“无形资产指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独立实体,而对生产经营较长期持续发挥作用并具有获利能力的资产”(《资产评估概论》)

列举法:以无形资产的外延来表述内涵。“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但是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企业财务通则》)。这种列举法也是传统的工业产权与版权两部分构成的分类法。而国外列举法则把商业秘密、技术秘密KNOW-HOW权等也列为无形资产。

本质揭示法:比较传统的说法是使企业获得利润特别是超额利润的经济资源。以会计学、评估学下定义:无形资产是智力创造成果形成的能带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

以经济学下定义:无形资产是智力创造成果的资本。

以法学下定义:无形资产是知识产权。即智力创造成果所有者拥有的使用、经营、收益和处置权。无形资产的本质是“智力创造”,即有新技术创意、创新,这是知识经济时代,或称新技术革命、信息产权理论的核心所在。

国内外对无形资产表述的差异:除了表述方法学科不同外,差异主要源于知识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制度不同,知识产权理念不同,涉及的无形资产外延不尽相同。如土地使用权,我国划入无形资产范畴,可以用来转让、投资、抵押的一种很特殊的无形资产。在土地私有制的国家,无形资产不包含土地使用权,企业拥有的土地所有权划入固定资产。又如西方国家把固定资产的租赁划入无形资产等等。

无形资产随着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形成了以知识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新阶段、新格局,其必然趋势是在经济资源中越来越占主要地位,如获得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吴文俊院士运用计算机进行数学定理证明和非线性方程组求解,为信息时代数学发展开辟了新途径;袁隆平院士的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平均增产20%,已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产生了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国家综合实力越来越依托科技创新的第一生产力,并由此成为决定国内外市场竞争胜负的决定性资源--技术类型的无形资产。世界贸易组织已把知识产权列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美国依靠科技提高综合国力,以及国内产业结构中技术类型无形资产产业化的迅速崛起,信息产业对美国经济(GNP)增长的贡献率(60%以上)位居世界前茅,美国所有工作中的80%以上工作属知识型的脑力工作,知识财富富豪在全球富豪中排位迅速飘升,以美国微软公司盖茨为典型佐证,个人净资产达510亿美元,位居全球200位富豪的首富。又据世界银行报道,世界上64%财富由人力资本构成。从目前看,无形资产外延不断扩大,无形资产产权涉及的基本内容为:发明专利权、专有技术权、集成电路权、工业外观设计机、著作权(版权)及邻接的传播权、软件权、商标权、商誉权、厂商字号权、专营权、许可证枚、土地使用权、租赁权、销售网络权等。上海知识产权工作会议已明确,跨世纪的上海经济发展进入了主要依靠知识创新推动的新阶段,发展专利、商标与版权的知识产权三大支柱,2002年上海的专利、商标申请与计算机软件登录跨入全国前三名,尤其是高技术含量的发明专利名列前茅。

无形资产产权交易市场,随着以高科技创业板块为主的高新技术无形资产的资本进入市场,在上海率先于1994年4月创建上海产权交易机构五年后,又于1999年率先建立了以技术产权交易所为载体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上海这两个产权交易所2000 年交易额已突破600对亿元,2001年预计达800亿元左右,已成为上海重要的资本市场。

目前,这两个产权交易所都形成了无形资产产权交易客体上市、交易、鉴证的操作程序和操作规范,上海无形资产的产权市场已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无形资产产权市场主体与法律地位

无形资产产权所有者(法人与自然人)是产权市场的主体。这是“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后逐步明确的。过去传统的主体是企业法人,又都是国有或集体所有的公有制企业法人,即主体单一化,无形资产的智力成果创造者个人即自然人排斥在市场主体之外。从1999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法律法规,明令取消了所有制限制,不仅企业法人,自然人(个人)也可申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自然人申办项目公司时,其成果可作为无形资产投资。于是大批民营科技企业拔地崛起,迅猛发展。与此同步,对在上海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鼓励开发二次创新产品。这样无形资产产权主体多样性、所有制多元化,空前拓展、活跃了无形资产产权市场,为与国际市场接轨创造了市场环境。

围绕无形资产产权市场主体,上海无形资产的技术产权市场形成了高新技术成果项目“认定制度”--设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风险资金”--设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如心”的运作体系,并为市场主体进入市场提供了确认交易客体技术等级、市场前景、项目风险以及交易立项、工商登记、税务登记、政策法律咨询等提供配套服务。

无形资产产权市场客体与法律保护

无形资产产权客体进入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有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起步,土地使用权、专利权、专有技术、著作权、商标权等可确指的和商誉等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进入资本市场流动、组合;九十年代随着“科教兴国”、“科教兴市”战略实施,世纪之交加入“WTO”在即的技术革命浪潮挑战与机遇,加快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高新技术的无形资产成果转化机制,加快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实现以高新技术的无形资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上海逐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2O00年最大科技项目(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投资突破亿元。作为当代技术革命龙头的信息产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1998年为7-8%,1999年骤增到11.1%,2000年上海信息产业成为年产值超1000亿元的龙头企业。

随着高科技的深度广度发展,对无形资产客体,越来越很难用传统的“创作”与“标示”两大类进行概括。如商业秘密,在巴黎公约中列为“标示性”,而在东京大会中列为“创作性”。又如《数据库保护指令》也陷入了两难境地。因为这两大类概括不可能含盖由无形资产本质的“智力创造”多样性决定了无形资产类别多元性与知识学科的交叉性。同时,这也给无形资产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带来了保护范围扩大的新问题。其客体的法律保护以其可确指和不可确指的分类受到确定与非确定的两种形式的法律保护。为加入“WTO”后国内外高科技无形资产资源的市场优化组合创造了法律保护环境。

无形资产产权市场的评估机构法律地位与法律责任

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在保护公有资产产权主体权益,规范产权市场的交易运作,具有重要的经济法律地位与作用,主要表现为:

一是以资产评估客观、公正确定无形资产价值量。这是企业基础性的管理工作,是确定企业技术产权交易的参考价,也是企业对资产经营者的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考核依据。

二是以资产评估明晰科技企业无形资产产权。这就保护了无形资产产权合法权益,以利加速科技企业的孵化,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三是以资产评估防范公有资产流失。实践表明,公有资产在权益主体变动中无形资产的不评、漏评、低评、错评是公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渠道。目前突出反映在三个方面:其一,以协议方式代替评估,与评估实际价悬殊很大,潜伏着产权界定、资产分割以及公有资产暗中流失等诸多矛盾;其二,公有制企业改制中,经营者、生产者受入股的利益驱动,不评、漏评、低评的情况屡有发生;其三,国有与集体所有企业之间不评、低评或协议确认,屡禁不止,还振振有词地辩说国有与国有、集体与集体,无形资产流失与流进相平衡,不存在什么资产流失,何必多此资产评估一举。

四是以资产评估有效遏制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这也是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无形资产的不评、漏评、低评现象的发生,除了认识偏差外,还有不可忽视的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存在。从这个角度说,这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举措。

明确无形资产评估作用与法律责任,还必须充分认识无形资产评估的特殊性,这对规范无形资产评估操作程序、正确选定评估方法,从而对正确发挥评估机构作用,承担相应法律责任都是很有益处的。无形资产评估的特殊性有三:

一是界定、鉴定无形资产的真实性。与有形资产不同,对无形资产评估首先以取得的无形资产产权的合法性和无形资产产权的效益两大依据来判定权属,即基础工作要比有形资产评估做得更细致、更扎实,相应的法律责任十分明确。

二是无形资产的单一、非重复性带来的无形资产评估较差的可比性。这是由无形资产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的特殊性决定的。同一项无形资产的生产成本,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差异较大,加之技术主体多元化、技术共享化,无形资产在转移过程中实现的成交价的多层化,都证明缺少可比性,用现行市价法的选择四、五个参照物评估无形资产的适用性就很小。技术类型的无形资产,以高科技创新企业为代表,其无形资产评估主要运用收益法。正确选用无形资产评估方法,评出市场公允价,以此承担客观、公正的法律责任。

三是科技快速发展与市场激烈竞争带来的无形资产评估的动态性。这也是无形资产评估承担公正、客观法律责任的又一重要问题。由于技术更新周期加快(一般已缩短为5年左右),可替代增加,无形资产甚至可能在短期内丧失商业价值,而社会、经济、法律诸环境变化也要求从动态角度去进行评估。

无形资产产权权益认定的法定原则与方法

与有形资产产权权益相比,在把握无形资产产权权益认定的法定原则与方法时,特别注意其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

--成本。涉及独创的开发成本与机会成本。无形资产系智力创作活动成果(产品),形成过程是单一独创的差异极大的个别生产,其物化劳动可比又易计量,活劳动就无法用统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衡量其价值,成本与价值之间不存在绝对的正相关与负相关的关系,鉴于无形资产开发成本的活劳动特殊性,必须综合考虑开发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风险性、积累性、创造性劳动的补偿等相关费用分摊。而机会成本问题主要是购进无形资产的企业应考虑的技术垄断率与市场占有率的两率影响的投入产出收益率。

--效益。涉及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益的统一。无形资产如环保行业的某些高技术成果,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具有明显社会与生态效益。决定评估值高低时,应以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作为标准。尤其必须要 注意经济获利低而社会、生态获利高的无形资产评估,应把环境问题的社会、生态效益摆在重要位置,扩大权数,成为评估值高低的主要的正相关因素,反之作为负相关因素考虑。

--周期。涉及无形资产寿命周期中的技术的市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四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四个期,其先进性、收益能力各不相同,与之相应评估值高低应明显区分。评估时关键在于牢牢把握住以下两点:一是正确判断该项技术的寿命周期,周期长短与评估值高低成正相关;二是正确判断该项技术评估时处于什么阶段以及与之相应的风险。

--期限。涉及使用该项无形资产技术的法律环境的法律保护期与技术寿命周期。这两个周期越长,评估值就越高,反之亦然。

--程序。涉及无形资产评估工作的过程,可概括“五定”:即权属类型鉴定;剩余经济寿命(可使用年限)认定;成本和获利能力测定;评估方法(成本法、市价法、收益法)的选定。

无形资产的产权交易政策与法律环境

世纪之交,国家陆续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等鼓励发展高技术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北京市的《中关村条例》、上海市人民政府先后发布了《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上海市产权交易管理办法》,以及产权转让、交易、管理、监督等地方性的法规、规章,营造了技术、资本与市场三位一体的环境,促使无形资产产权成果转化的产业化、市场运作资本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一是政策扶持的环境。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产品给予特别扶持,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注册资本可分步到位,高新技术无形资产参与投资,其成果价值占注册资本比例可突破20%,最高可达35%(协议还可提高到51%)。

二是主体多元化的环境。鼓励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支持科技人员可兼职,也可离岗稿科技转化,形成无形资产成果转化知识产权权益主体多元化。

三是优化促进无形资产成果转化的人才环境。设立人才发展资金,资助优秀人才;对外省市无形资产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可入上海户籍、免交城建费等予以支持;对优秀的无形资产项目转化人员可评定专业技术职业任职资格。

无形资产的产权市场交易法律关系的共性与特殊性

与有形资产产权交易一样,无形资产产权交易以资产评估价作为参考价,即作为成交价的“中轴线”,转让方与受让方根据市场供需的成交价在“中轴线”上下浮动,并以拍卖方式为主竞价形式的市场价成交。这是转让与受让双方在交易合同文本中权利义务的标的物价值的主要条款。这是共性。无形资产的产权交易有其固有的特殊性,即需要注意把握两个环节:一是被评估的无形资产成果的技术含量和垄断程度。即该项技术含量多少、寿命周期的长短以及周期中处于哪一个阶段,与此相关决定评估的高低与转让的条件及其相应的交易方式。2000年6月上海首场无形资产(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拍卖,6个标的起标总价1.2亿元,其中仅一个以10万元被拍走,其余两个期权“留标”,三个未成交而“流标”。槌声如此稀落,充分说明无形资产产权交易的高风险与难度来自对技术成果的含量、技术周期寿命与市场占有的难以确定。与此相适应的拍卖方式应区别于实物形态,如预展期要长,竞拍方对科技成果的特殊商品一定要有基本了解,竞拍方式也应该创新多样。二是价格支付方式选择。技术类型的无形资产转让,采取一次性买断支付方式的不多,多数采取提成计价方式,或以产量或以价格、利润提成,转让、受让双方既共享利益,又共担风险。这两个环节涉及双方在交易合同文本中权利义务的标的物价值量与支付方式等主要条款。

无形资产产权、产权市场保护法的调整与法律框架 无形资产产权(知识产权)法的调整:一是保护范围的延伸。随着知识经济发展,不断涌现如生物技术、互联网、计算机软件、卫星转播、转基因工程等高新技术。这不仅属于知识产权保护范围的扩大,对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提出新的领域及其相应的保护方法;而且还涉及调整和协调新的冲突,如生物技术的“性别”鉴定技术,“克隆”的动物复制技术,引发了道德领域的争议,网络发展对现行版权观念挑战(如音乐共享服务的网络公司网上进行乐曲交换,对传统版权法冲击),以至网络域名注册与现行商标权的冲撞,如此等等。二是保护期限变动。这是由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特点决定的。技术生命周期缩短,专利、版权的保护期要按不同产业作动态性的调整。三是加大惩治知识产权犯罪力度。由于知识产权无形的特点,对打击知识产权犯罪的诸如犯罪概念、犯罪客体、犯罪形式、犯罪构成要件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需要探讨的问题,与此相应完善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更准确地加大惩治知识产权犯罪的力度。

产权市场立法的法律框架:作为我国的产权资本市场,上海已有7年多无形资产产权市场与有形资产产权市场的实践经验,广州、深圳等地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作为产权资本市场,我国应在规范股市资本市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后,亟需制定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权交易法》,顺应产权市场的呼唤,规范产权市场,把包括无形资产产权在内的产权市场纳入法制轨道。同时,还应把创业板、借壳买壳、并购托管、租赁嫁接、合伙分拆、合资合作等诸多形式资本市场纳入全国统一的产权市场体系。尤其是创业板块(中国第二板市场)与无形资产的知识产权、无形资产产业化有着内在的关系,应列入产权市场。

产权市场的法律框架:

其一:产权市场宏观调控法规范

其二:产权市场管理与市场体系法规范

其三:产权市场规则与程序法规范

其四:产权市场主体与主体行为法规范

其五:产权市场中介机构法规范

其六:产权市场资产评估法规范

其七:产权市场外商购销企业法规范

其八:产权市场信息产业管理法规范

其九:产权市场会员管理法规范

其十:产权市场经济人管理法规范

其十一:产权市场交易合同管理法规范

其十二:产权市场其它法规范

保护和促进无形资产产权市场交易的立法,可以说随着我国参加WTO后是势在必行的。与此相适应,无形资产产权机构的调整(指专利、商标、版权等机构合并)、无形资产产权的公检法系统内机构的设置、无形资产产权与法的教育、宣传、普及等一系列工作,急需加大推进的广度与深度,为无形资产产权立法,扎扎实实做好基础性工作。

『伍』 研究无形资产的目的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无形资产评估中所存在的问题

①法律失范。无形资产的评估是在一定的法律、法规的指导下进行的,是以国家的政策规范为依据的,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无论何种形式的无形资产的评估都不能违背国家的法律规范。但是某些评估机构却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做出了许多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事情来,使无形资产的评估工作出现了失范现象。有些企业在没有产权变动的情况下,聘请或者委托资产评估其“商誉”,有的还通过新闻媒介公布其价值。这就严重地违背了国家有关严格禁止没有产权交易目的的商誉评估公布的规定。企业和广告部门向公众公布没有法律效力的信息,是不正当竞争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的竞争法和广告法,是明显的违法行为。某些评估机构不服从国家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评估目的,不实事求是地做出评估结论。有些评估机构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不是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甚至应企业的要求,动辄就把企业的无形资产评估为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如果这种现象任其自然,则势必有搞乱评估行业秩序的现实危险。有些评估机构未取得合法的评估资格,或者聘用了没有评估资格的人担任评估人员。

②方法失范。无形资产评估应该建立在科学的评估体系上,其评估方法和价值参数的选取是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的。可是某些评估机构对企业进行无形资产评估时,评估方法和价值参数的选取存在着许多不科学、不严谨之处。主要表现在:评估方法选择不当,图简单、贪省事,只选择比较容易的评估方法,不愿做认真的、细致的、全面的评估工作;评估的价值参数和技术参数不当,或是由于业务水平不高,或是由于职业道德水平不高,从而导致评估的结论缺乏科学依据:评估的分析调查方法和计算公式选择不准确,或计算出现严重失误,从而导致评估的失范。

③伦理失范。无形资产的评估同有形资产的评估相比要复杂得多,在评估过程中,经办人的主观因素所占比重也要大得多。评估的结论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估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好坏和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评估行业的职业伦理要求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客户负责的态度,尽一切努力使评估工作做到严肃、认真、细致,使评估结论客观、公正,而不能为了迎合某种需要或追求某种轰动效应,使评估工作出现随意性。但是某些评估机构不是由于具体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的问题而导致结论失真,而是因为主观上的原因或其他方面的因素而导致出现假数据或假结论,这就不是一个业务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是一个典型的伦理问题。近几年资产评估业务需求的激增,资产评估机构的数量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增加,资产评估从业人员也随之增加,这种增加既有必然性又带有盲目性,其不利的一面就是评估人员的整体素质下降,一些评估机构的人员素质、结构、数量都不符合规定要求,影响了无形资产评估质量。

(2)对策和建议

①尽快建立和完善无形资产评估业的政策法规体系,使无形资产评估业有法可依。无形资产评估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一些地方己相继出台一些地方性政策或法规,如河南、深圳等地颁布的“无形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力地推动了地方或行业的无形资产评估业的发展。但是,由于评估方法、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势必影响无形资产产权交易和国内外市场的衔接。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无形资产评估业的政策法规体系,来调整政府主管部门、中介机构以及占有者和使用者之间的种种关系,界定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规范各种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性质、功能、种类、形式、标准和职业道德。保障无形资产的占有者、使有者的各种权益。促使无形资产资源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下,实现合理流动,达到优化配置提高全社会无形资产的效益。这些政策法规应该包括:“无形资产评估管理条例”,明确评估的范围、程序、评估方法、评估结构及其管理、法律责任等:“技术评估师管理条例”,技术评估师作为一种职业资格,应明确其资格考试,认定登记业务范围,评估规则,管理方法以及法律责任等;无形资产评估业的其他行规行法和职业道德等。

全国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或条例,应成为我国知识产权法规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并科学地规范全国的无形资产评估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城市,也应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无形资产评估法规,使全国各地的无形资产评估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促进无形资产评估业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国务院已经建立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负责研究、协调全国知识产权工作,加强对知识产权的领导。无形资产评估机构除对其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和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外,还应结合无形资产权利化特征和无形资产保密性极强的特点,规定其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无形资产评估机构与委托方串通作弊,使被评估的无形资产构成侵权的,应负连带责任;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在评估过程中,由于泄密或窃密,给有关单位和个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并赔偿其经济损失。

②建立和完善无形资产专职评估机构,规范评估行为。全国各地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可以是综合性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也可以是专门性的技术、商标、版权、计算机软件等评估机构,并应逐步设立,进行试点,决不可以一哄而上,盲目设立,还应确实加强对无形资产评估队伍的培训工作。有关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尽快按照科学、统一、效能的原则,扶持和建立一批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无形资产专职评估机构,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武装起来,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脱离任何行政主体,遵循真实性、公正性、科学性的原则,维护委托方的合法权益,成为依法执业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的建立应经省级以上的国资、科技等部门的资格认证,业务上受上述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另外,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应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等各种手段,收集和处理各种市场信息,建立数据库,面向社会提供各种形式的信息服务。

③按照国际惯例,建立技术评估师制度。无形资产评估业是依托科学技术和其他知识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新兴行业。无形资产评估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创造性及复杂性等行业特征。这就要求无形资产评估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广阔的知识视野,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工作能力等。然而,目前我国无形资产评估业的从业人员中大多是科技人员或财会人员,对干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领域,需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无形资产评估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学习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新的专业及财会知识等。这就使得处于起步阶段的无形资产评估业远远满足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更不用说与国际市场接轨。所以,迫切需要建立对无形资产评估的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择优选拔、严格录用,建立起规范、科学的技术评估师资格认证制度,尽快建立一支富有献身精神,熟悉评估业务,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无形资产评估专业队伍,为我国无形资产评估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人才支撑,为无形资产评估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完善

债权人敢于接受知识产权担保除了首先要确定知识产权的价值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够有顺畅的渠道实现知识产权的变现,因为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本身并不需要抵押的知识产权。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和平台。

首先,加强无形资产交易立法,制定专门的无形财产交易法规,依法规范无形财产交易行为;

其次,应当搭建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对各类知识产权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在统一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上构建制造业、海洋、农业、中医药、食品等不同专业和领域的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形成大规模、高质量、专业化的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库群,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全面、快捷、便利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再次,整合现有技术产权交易中心、专利交易市场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统一建立包括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同时开通网上知识产权交易市场。

『陆』 会计科目的资产类中的无形资产的含义是什么

佩顿在1922年的《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广义无形资产的定义:“归属于某一企业但不具实物形态、存续期较长的任何有价值的补偿物、因素或要素”。

无形资产(Intangible Assets)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无形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帐款、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因为它们没有物质实体,而是表现为某种法定权利或技术。但是,会计上通常将无形资产作狭义的理解,即将专利权、商标权等称为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没有实物形态的特殊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独特资源。
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誉、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也包括以非物质存在的无形资产,如知识产权、技术、管理、形象、品牌、制度和创新能力,等等。

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

1、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够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

2、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商誉不属于无形资产。
特征:

1.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并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2.不具有实物形态;

3.具有可辨认性;

4.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即资产的确认条件)

(1)该资源的有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比如企业的人力资源,其成本或者价值不能够可靠计量是其不能作为资产确认的原因之一。

『柒』 什么是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Intangible Assets)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无形资产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无形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但是会计学上通常将无形资产作狭义的理解,即专利权、商标权等。
广义的无形资产包括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因为它们没有物质实体,而是表现为某种法定权利或技术。

部分国外学者的定义

佩顿(Paton)提出的定义

佩顿在1922年的《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广义无形资产的定义:“归属于某一企业但不具实物形态、存续期较长的任何有价值的补偿物、因素或要素”。

西德尼·戴维森的定义

1983年西德尼·戴维森(Davidson S.)在其主编的《Handbook of Accounting》一书中引用了于1927年出版的《会计学:它的原理与问题》中的一段话:“无形资产的含义是指专利权、版权、秘密制作法和配方、商誉、专营权以及其他类似的财产。

亨德里克森的定义

亨德里克森在1992年的新版《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企业的递延支出可以分为两类,其中用于购买财产的支出构成存货等实物资产的成本,用于购买服务的支出则形成无形资产。

巴鲁克·列弗提出的定义

巴鲁克·列弗(2001)认为,无形资产是一种对未来收益没有实物形态或非金融形态(股票或债券)的要求权。当这些要求权得到法律的保护后,就被称为知识产权,如专利权、商标权或著作权(版权)。

安妮·布鲁金的定义

安妮·布鲁金(1996)认为,使公司得以运行的所有无形资产的总称是智力资本,包括市场资产、知识产权资产、人才资产和基础结构资产。

托马斯·A·斯图尔特的无形资产概念

托马斯·A·斯图尔特(1997)认为无形资产等同于智力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顾客资本。

布菜尔和沃曼的无形资产概念

布菜尔和沃曼(2001)认为无形资产是指企业商品生产或劳务提供中使用的非实物资产或企业控制的能够带来未来预期收益的非实物资产。

阅读全文

与无形资产理论概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