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面是中级财务会计题目,第四问有点不明白,另外还想请教什么是“利息调整摊余金额”谢谢!
(1)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500000
——利息调整 26730
贷:银行存款 526730
(2)2006年12月31日
应收利息=500000*8%=40000元;投资收益=526730*6%=31603.4元
借:应收利息 40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8396.2
投资收益 31603.4
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526730-8396.2=518333.8元
2007年12月31日
应收利息=40000元;投资收益=518333.8*6%=31100
借:应收利息 40000
贷:投资收益 311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8900
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518333.8-8900=509433.8元
2008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40000
贷:投资收益 30566.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9433.8
借:银行存款 540000
贷:应收利息 4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500000
2. 利息调整什么意思啊 借方摊销还是贷方摊销啊通俗解释 谢谢
利息调整是指利息上涨或者下降的意思,应该在借方摊销。
因为财务费用在会计分录中应该做在借方。
3. 利息调整本期摊销额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利息调整本期摊销额与实际利率法相关。
实际利率法又称“实际利息法”,是指每期专的利息费用按实际属利率乘以期初债券账面价值计算,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的差额,即为本期(摊销的溢价或折价)。
计算方法:
假设不考虑本金的收回以及资产减值因素,
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累计利息调整摊销额
也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本金”借方余额+“利息调整”借方余额(贷方余额以“-”列示)+“应计利息”借方余额,即账面价值,在持有期间将“利息调整”明细账户余额摊销至零。
(3)利息调整累计摊销额是什么扩展阅读:
金融资产(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1、扣除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
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即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4. 如何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投资收益和利息调整摊销
一、初始确认
1、溢价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按该笔投资的面值计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按实付金额与面值差额入账)
贷:银行存款(按实付金额入账,包括面值、溢价、手续费等)
2、折价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按该笔投资的面值计量)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按实付金额与面值差额入账)
贷:银行存款(按实付金额入账,包括面值、折价、手续费等)
二、各期处理:
1、溢价时
借:应收利息(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按计算当期期初的面值+利息调整合计额乘以实际利率)
贷:投资收益 (二者差额)
注意,每期对利息调整账户冲减后,下期按面值+最新的利息调整账户余额合计数乘以实际利率,计算摊销额。溢价买入的情况下,以后各期摊销的利息调整金额会越来越小。
2、折价时
借:应收利息(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按计算当期期初的面值+利息调整合计额乘以实际利率)
贷: 投资收益 (二者差额)
三、各期利息实际到账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
四、到期处理
到期时,把最后一期溢价或折价摊销完毕就好了,不过由于计算时四舍五入的问题,最后一期时的余额和按前面的方法乘出来的结果会有一丝出入,直接按余额摊销才对。
溢价时:
借:应收利息 (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该账户账面余额)
投资收益 (二者差额)
折价时:
借:应收利息 (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该账户账面余额)
贷: 投资收益 (二者差额)
五、收到本金及最后一次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贷:应收利息
(4)利息调整累计摊销额是什么扩展阅读:
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
1、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期初债券的购买价款* 实际利率。
2、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面值 *票面利率。
3、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溢价的摊销额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4、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注意: 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 =面值+ 尚未摊销的溢价或 - 未摊销的折价。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
特点
1、每期实际利息收入随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变动而变动;每期溢价摊销数逐期增加。这是因为,在溢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溢价的分摊而减少。
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减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大于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溢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溢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2、在折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折价的分摊而增加,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增加。
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大于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折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折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5. 利息调整是什么类的科目
利息调整调的是摊销,简单来说就是+折价摊销或者回-溢价摊销
主要用在债券答方面,债券分折价、溢价、平价。如果是平价债券的话,面值=价值,票面利息就是实际利息,没有利息调整的问题
如果是折价或溢价的债券,债券价格和票面价值不一致,实际得到的利息也就会和票面利息不一致,利息调整就是将票面利息与实际利息之间进行协调,使最后的实际收益(或利息费用)=实际利息。
6. 利息调整和利息摊销额一样吗
利息调整
数额和总的利息
摊销
增加额一样。
7.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摊销的问题)
同意1楼的.
因为你在初始确认持有至到期投资时,你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这个科目就包括了初始交易费用和折价或溢价了.
你在进行后续计量时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后续计量.(其中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下列调整后的结果:①扣除已经偿还的本金,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③扣除已经发生的减值损失)
也就是说你的初始费用和折价或溢价都是要进行摊销的,并且在到期日都要摊销完,所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这个科目最终都会没有余额.
8. 利息调整如何判断是记在借方还是贷方
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科目的二级明细科目中,会有利息调整的科目。
简言之,利息调整是指债券投资的票面金额与 债券的摊余成本的差异。 而摊余成本是我们核算债券类金融资产的基本方法之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就是基于摊余成本法。而债券类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虽 然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但也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和摊余成本之间的差异 进行账务处理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因此在初始确认时,利息调整借方余额体现为摊余成本高于 投资成本的金额,贷方余额体现摊余成本低于投资成本的金额。
PS: 要关注购买手续费的账务处理,此处不赘述。
可以参考: 1、注册会计师辅导教材,《会计》,2011年后任意版本,“金融资产” 章节相关账务处理。
2、《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附录“主要会计科目及账务处理”
9. 利息调整要怎么算
溢价购入,所以利息调整等于票面利息减去实际利息(投资收益)
具体:
年初摊余成本 41730.8 第一年利息调整等于 40000*6%-41730.8*5%
第一年摊余成本 41730.8*1.05-40000*.06
第二年就是用票面利息减去第一年摊余成本乘以0.05
以此类推
此外,你还会发现财务成本上的一个规律:
溢价的债券,随着到期日临近,他的摊余成本(就是财务管理所称的价值)越来越低,而且降低的越来越快(因为利息调整越来越大)
10. 会计中的问题——贷款-利息调整
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一般情况下,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但也有两种特殊情况:
(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若仅仅是公允价值的暂时性下跌,那么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金额,此时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
(2)贷款。已经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摊余成本也不等于账面价值,因为其摊余成本要加上应收未收的利息。
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日的公允价值)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初摊余成本就是求应收本金和应收利息的现值
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根据“新准则”第三十二条和三十三条,对于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资及贷款和应收账款、满足三十三条规定的金融负债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息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摊余成本的公式为: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减值损失(或无法收回的金额)。实际利息率的公式为:实际利率=将未来合同现金流量折现成初始确认金额的利率。
例1:假设大华股份公司2005年1月2日购入华凯公司2005年1月1日发行的五年期债券并持有到期,票面利率14%,债券面值1 000元。公司按105 359元的价格购入100份,支付有关交易费2 000元。该债券于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支付利息,最后一年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
在计算实际利率时,应根据付息次数和本息现金流量贴现,即“债券面值+债券溢价(或减去债券折价)=债券到期应收本金的贴现值+各期收取的债券利息的贴现值”,可采用“插入法”计算得出。
根据上述公式,按12%的利率测试:
本金:100 000×0.55839(n =10,i=6%)
= 55 839
利息:7 000×7.36(年金:n =10,i=6%)
=51 520
本息现值合计 107 359
本息现值正好等于投资成本,表明实际利息率为12%。做会计分录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7359
贷:银行存款 107 359
根据实际利率,编制溢价摊销表,如表1。
2005年6月30日收到第一次利息,同时摊销债券投资溢价。根据表1,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7 000
贷:投资收益 6 441.54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58.46
在6月30日的资产负债表上债券投资的摊余成本为106 800.54元。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知,初始摊余成本就是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买价+相关费用。而所谓的实际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来对债券在有效期内的现金流进行折现,使得折现所得现值总额等于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即初时摊余成本)。在收到债券利息的帐务处理为,投资收益的确认金额等于初始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这一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实际收到的利息之间的差额就是对初始摊余成本的调整额。调整额为正,则摊余成本会增加,调整额为负,则摊余成本会减少。
如果购买债券只用于交易,不会一直持有到期,则初始摊余成本就是买价,而其他费用则在编制会计分录是借记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