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报表中无形资产金额怎么填写
1、在报表中无形资产金额的填写是按无形资产原值-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无版形资产权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无形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帐款、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因为它们没有物质实体,而是表现为某种法定权利或技术。但是,会计上通常将无形资产作狭义的理解,即将专利权、商标权等称为无形资产。
3、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科目如图所示:
B. 什么是报业集团
报业集团就是:以报业和带有报业外延性质的实业为主体,兼营其他非报业经济实体的经济联合体。
比如:从报纸的采访,编辑,印刷,发行,广告,网站等方面,以及衍生到印刷厂,广告公司等其他非报业方面的实体,例如:单位的物业公司、发行公司、餐饮、娱乐等个个方面而形成的集团公司。
第一节 报业集团的定义
报业集团是企业集团的一种形式,是以报纸为核心,以报业和带有报业外延性质的实业为主体,兼营其他非报业经济实体的经济联合体。
一个报业经济实体,是否能成为报业集团,有三个基本要素
1,报业集团必须坚持以影响力较大的报纸为主体
2,报业集团应包括多家新闻出版媒体和依托报业固有功能向外延伸发展起来的其他经营范畴。
3,报业集团应该拥有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
以上三条要素同时具备才可称为报业集团。
第二节 报业集团:优秀新闻人才的聚集地
人才是最宝贵的社会资源,是最能动的生产力因素,在高效率的脑力劳动投入的传媒业更是如此。优秀新闻作品的核心能力,来自于对新闻信息采集的硬实力和包装策划的软实力,关键还是软实力,这种软实力实际上来自于优秀人才。所以,报业集团核心能力组合的重要部分就是优秀人才的聚集和培养能力。近两年来,每临本省大型大中专生就业招聘会上,不乏看到,XX日报报业集团参加到校园招聘活动中,同时也不难看出:已经组建为报业集团的新闻单位,机制和体制得到了更多的宽松,打破传统机关化的僵化、粗放、松散的管理模式,这对新闻充满梦想的名牌大学生很有吸引力,使得青年才俊英雄有用武之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
优秀新闻类毕业生经过层层选拔,进入到报业集团,能够快速成长的原因主要是在岗位上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培养。新闻单位的软实力就是拥有一批又一批对有价值、吸引读者的新闻判断能力的人才,因此,年轻、有才华、充满激情的大学生就会在一系列大型报道竞争中脱颖而出,是报业集团未来的中坚力量。
第三节 报业集团的品牌战略
什么是报纸媒体的品牌?品牌(brand),源于古挪威语“brandr”,意为“打上烙印”,最早一直用于标识产品,使之易于辨别和确认,到20世纪80年代,已成为现代市场营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报纸品牌并不仅仅等同于“报纸的口碑”,从符号上来讲是指报纸的名称、标志、口号、属性、个性、风格、知名度、美誉度和价值,或是其组合。但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报纸媒体的品牌更是某个报纸的差异化象征,使之区别于竞争对手,是报纸媒体特有属性的反映,是报纸媒体宝贵的无形资产,具有专有性与扩张性。品牌育于报纸运作的每一个流程,同时又能给报业集团旗下的主报和子报带来无形的广告投放价值。
C. 卖报纸的收入计入哪个科目
卖报纸的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各类企业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日常活动所取得的收入。一般情况下,其他业务活动的收入不大,发生频率不高,在收人中所占比重较小。
如材料物资及包装物销售、无形资产使用权实施许可、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运输、废旧物资出售收入等。 其他业务收入是企业从事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具有不经常发生,每笔业务金额一般较小,占收入的比重较低等特点。
D. 会计报表中的无形资产包括的内容是什么
无形资产摊销,按新准则通过“累计摊销”科目核算,那么无形资产原值不变,在会计报表上还是体现原值。
如果采用原会计制度核算,那么会计报表上的无形资产项目,体现的是摊销后的金额。
E. 企业自创的报刊名称属于无形资产吗自行研发的专利权呢还有商誉自有的和合并产生的商誉又怎么算
另外自有的商誉和合并产生的商誉,只要是商誉都不算无形资产,因为不可辨认。
F. 报纸是怎么产生的
报纸从诞生到今天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公元前60年,古罗马政治家恺撒把罗马市以及国家发生的时间书写在白色的木板上,告示市民。这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中国在7世纪,唐朝宫廷内就发行过手写的传阅版,这应该算是中国最早的报纸。
1450年,欧洲的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技术,于是印刷的报纸开始发行。1493年,罗马发行的报纸上刊登了哥伦布航海的消息。当时的报纸只是在发生引人注目的大事件时才发行。
1609年,德国率先发行定期报纸,虽是周报,但很快波及整个欧洲。世界上第一张日报在1660年发行于德国,法国1631年才出现报纸,而英国由于当时发生了政治事件,报纸才得以发行。美国的第一张报纸是独立前的1704年,由波士顿邮局局长发行的《波士顿通讯》。历史发展到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报纸已在欧洲各国相继发行,并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和接受。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报纸实现了从“小众”到“大众”的过程,经历了一次较大的“飞跃”。这一时期,报纸的发行量直线上升,由过去的几万份增加到十几万份,几十万份乃至上百万份:读者的范围也不断扩大,由过去的政界,工商界等上层人士到中下层人士。这种由量的积累而产生的质的飞跃,宣告了一个时代——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这一次“飞跃”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顶峰。
相对于封建社会的“小众化”(贵族化)而言,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报刊已经具有了“大众化”的倾向。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从而将资产阶级报业带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普通民众为读者对象的“廉价报纸”(亦即“大众化”报纸)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报纸日渐迎合下层民众的口味,且售价低廉,读者范围不断扩大。然而,这一时期的“大众化”只是具有初步的形态,其发展也十分不稳定,与后来的大众化报纸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这次飞跃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的进步。19世纪大众化的廉价报纸出现以后,尤其是19世纪末报纸的“大众化”过程完成之后,报纸不再接受党派津贴而转为自由出版,独立经营。报社也不再接受任何形式的新闻检查而享有了较为充分的出版权,采访权和发布权。在内容方面,报纸以各类信息为主,尽可能的向读者提供有关各项事务的信息,并给包括各界人士在内的广大读者以充分的言论表达自由。在此过程中,报纸作为“社会公器”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使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倡导的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得以贯彻。与此同时,经过自身的实践,报界对资产阶级言论自由的原则进行了补充,修正,使它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由此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发展。
再次,它还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意义上的报纸产生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之时,他以19世纪“大众化”报纸的出现为起点,实行企业化经营,以降低售价,刊登广告,扩大发行作为生存之道,由此而成为自负盈亏的独立的经济实体。世纪之交(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竞争日趋激烈,买方市场逐渐形成。为了在竞争中胜出,商家采取各种手段推介产品,扩大销售。在此过程中,作为大众信息载体的报纸愈发受到他们的青睐。于是,发行量大的报纸就获得了大量的广告,而广告又刺激报纸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赢得更多的读者。这样又能吸引更多的广告,其结果是数额巨大的广告费源源而来,成为报纸的一项主要收入。20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生产,资本集中过程的加剧,报纸上的广告越来越多,广告收入在报社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以美国著名的报纸《纽约时报》为例,报纸大量刊登广告,大小广告共占报纸总篇幅的三分之二;在其总收入中,30%来自报纸的发行,70%来自广告。广告“养活”了报纸,成为它的经济命脉;同时,通过刊登广告,推销产品,报纸又反过来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推动力量。它启动消费,平衡供需,促进市场的繁荣,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最后,报纸业的飞跃推动了新闻媒体的产业化。工业革命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报纸的商品属性日渐突出,报业也由小生产的经营方式逐渐过渡到企业化管理,并日益成为一种有利可图且利润丰厚的资本主义行业。19世纪末,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报业资本迅速集中,出现了报业垄断组织“报团”,由此形成了媒介产业化的格局。到了20世纪末,这些报业集团更是滚动发展成为财力雄厚,多角延伸,跨国经营的媒介产业集团。例如,全球最大的传媒公司时代华纳公司在报刊,图书出版,音乐,电影和有线电视等领域全面出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媒介的产业化是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反过来又促进大众化报业的发展,使它拥有了更为雄厚的资金和更大的规模。这是因为,产业化是各种资源的优化和强化,它有助于报社更新设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有助于报纸的稳定售价,扩大发行,争取更多的广告;有助于报业经营者集中监控,统一管理。
报纸在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报纸的进一步“大众化”以及互联网的出现,报纸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发展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在现代,造纸要想发展,就要走品牌化战略,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即“质量”。这样才有利于报纸自身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报纸的质量呢?必须从报纸的权威高度,思想深度,信息广度,和亲切程度入手。
第一,报纸的权威高度。没有权威,没有高度,报纸的消息顶多是读者饭后的谈资,自然谈不上什么影响力了。如何提高权威高度?一是要做独家新闻,以独一无二来打造权威;二是作政府新闻,用政府的权威来提升报纸的权威;三是作原则新闻,实事求是,坚持观点,用坚持正义来树立权威。不因为广告投放多就不批评报道,不因为没有或少广告投放就放肆批评,这样必然使报纸提前进入衰退期。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权威的话语权已经作为报纸的一种无形资产,成为构筑报纸高影响力的重要砝码。
第二,报纸的思想深度。随着社会现象与社会思潮的多元化,社会信息流每年成几何级数增长,从而干扰受众的生活。更加复杂与节奏快的生活方式一方面使受众更多的接受信息服务,另一方面也使受众更多的需要信息服务。于是报社发布的新闻信息更容易成为读者判断某一事物或决定某一行为的材料依据。一次,报纸媒体要想有更大的影响力,不仅要成为读者的信息源,更重要的是要成为读者的思想源。谁能更好的,更丰富的提供思想的参考,谁更具有思想的深度,谁能将同一新闻事件分析的更透彻,谁就在读者的心中达到最佳的影响力。
第三,报纸的信息广度。信息量的大小某种程度上也是一张报纸实力的象征。近年来,国际国内“厚报”现象的流行真实的反映了读者对报纸媒体信息量的需求趋势。即便是专业报,读者也希望从报纸上看到的专业信息尽可能的全面和丰富,甚至还要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这也决定和左右着报纸在受众力中的影响力。
第四,报纸的亲切程度。一篇报道,多用会议语言,空话套话连篇;一篇评论,专业词汇迭出,故作高深,读者看不懂;一个版面,一年四季一个模样,面目可憎等,像这样的熬制至少在感觉上就与读者拉开了距离,就更谈不上影响。报纸的影响力与报纸的亲切程度密切相关,影响力影响的是人心,不从读者的角度用读者喜闻乐见的语言,用读者善于接受的方式,排读者容易接受的版面,就不能让读者感到报纸的亲切,就影响不了读者的心,自然谈不上报纸的影响力了。
创建高质量的报纸,走报纸的品牌化道路是报纸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报纸的发展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能给读者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从而促进报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G. 报业如何评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活动主体呈现多元化。报业的对外投资和合作日益增多。在投资中,报业多以其无形资产作价投资。1996年上海《小主人》报对其无形资产价值进行了评估,确认其商标和名号的无形资产价值为6988万元。2000年7月中国报业协会和(010-81132459)无形资产评估所宣布,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的无形资产评估额为39.2亿元人民币。报业无形资产成为引起众人瞩目的新事物。那么究竟何为报业无形资产?报业无形资产有何重要性?又如何对报业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和经营?
一、报业无形资产的内涵
对于报业这个特殊行业,无形资产的内涵较为丰富。报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网络。报纸发行量是传播网络的量化指标,体现报纸同读者联系的广度和密度。报纸在长期的新闻报道和新闻宣传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这是公众对该媒体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实效性和导向正确性的综合评价。报纸的这种权威性和影响力是报社商誉的主体,体现其传播网络的质。报社名称及其标识依法登记后成为报社的商标,报社拥有商标权。报社作为党的宣传和舆论监督工具还有特许经营的性质,有特许经营权。报纸作为新闻从业人员的劳动成果,报社拥有著作权。报社对其所在地拥有土地使用权。报纸所作的新闻报道横向看是新闻,纵向看是针对不同领域积累的重要资源,新闻信息网络及数据库也是报业无形资产的一种。若报社与企业合作开发某些技术类产品,如哈报集团哈尔滨电镀表有限公司研制开发了寿命长、负载宽、精度高的DD-104X电镀表,则该报社的无形资产中就还包括专业技术甚至特许经营权。在国民经济中,人力资源收益的份额正在迅速超过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经济学界有人提出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报社的名编辑、名记者以及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是报社重要的人力资源,也是报社重要的无形资产。此外,报社文化、报纸在长期与外界有关企业、机构形成的良好关系、报社通过签定合同或依靠市场竞争优势取得的契约类无形资产、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丰富的资源、较好的气候和国家所赋予的政策、税收等领域的优惠和银行帐号信誉往来等都属报业无形资产范畴。报业无形资产包含内容较多,在报业无形资产评估和经营中要统筹兼顾,全面考虑。哈报集团的无形资产评估模型“报达”商标无形资产价值-哈报集团所属报达集团部分整体资产价值-评估基准日报达集团有形净资产总额引起异议。
二、报业无形资产评估和经营的重要性
在国外发达国家,无形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高达50%—70%。排名全球第二的可口可乐公司的老板说:“假使一把大火把公司烧掉,也可以在废墟上重建一个‘可口可乐’”。那么,是什么力量支持可口可乐的老板口出狂言呢?答案是玄妙的配方、商标。可口可乐的配方和商标就代表着滚滚的财源,真是“此时无形胜有形”。现今我国报业集团纷纷成立,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造“传媒航母”,报业集团的成立不应是简单的翻牌而应在组织体制和经营战略上进行创新。在经营战略方面,集团一方面要继续深化内部改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资本运营的路子,对兼并、收购、重组、上市要大胆尝试,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尽快增强集团的经济实力。对属于信息传播的软件行业的报业来讲,资本运营最大的潜力和最有特色之处,就是无形资产的运营。报业集团信誉、报纸的知名度、读者群、广告群等都对报业集团的经营产生重要影响。谁把报业无形资产运营的最好,谁使报业无形资产创造的效益最大,谁就是报业资本运营的赢家。具体来讲,报业进行无形资产评估,可以完整的反映集团的资产状况,还可以社会各界、报业同行、广大读者展示自己的品牌实力,提高集团的地位,促使报业经营进一步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无形资产评估入帐后,集团公司总资产增加,对外投资额相应提高;评估后的无形资产出资入股,可以提高控股比例,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从世界来看,报业是一个巨人产业,从产生以来一直长盛不衰。在我国报业产业化尚属起步阶段,增长空间十分广阔。报社在发展报业经济中,一定要珍惜无形资产,用好无形资产,使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共舞。
三、报业无形资产评估 评估咨询(010-81132459)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无形资产评估是从80年代末才开始的。无形资产评估是当前资产评估中的薄弱环节,存在着评估理论依据不统一、评估方法不易选择、评估测算不确定因素多、评估参数的选择没有可供选择的标准、评估人员素质和经验不符要求等影响评估准确性的因素。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分行业分类别的无形资产评估理论和方法,我国无形资产评估机构也缺乏行业约束和统一规范。因此,无形资产评估比有形资产评估有更大的动态性、随机性和风险性。
在无形资产各要素中,商誉属未被确认的无形资产,从财务管理角度讲,只有在报社整体转让或交易时购买方以高于报社净资产的价格购买该报社时,购买方按买价和报社净资产的差价作为无形资产入帐,这时商誉才成为一种资本化的无形资产。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在报社投资、政府监管和报社自我价值管理中需要进行商誉评估。商标和商誉价值的评估一般用收益法,在收益法中分割差法和超额收益法。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对其“POTA”商标和商誉进行评估采用的是割差法。有人提出,因为商标、商誉价值是与同行业企业相比较求得的,若企业存在商标和商誉价值,那么该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应该高于社会同行业平均收益水平。超额收益法就是将被评估企业的收益与按行业平均收益率的差额折现值来确定无形资产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考虑到报业企业与一般生产企业相比的特殊性,哈报集团的商誉评估用超额收益法更为恰当。
H. 报纸的资料
新闻出版业认为“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邸”本来是指古代朝觐京师的官员在京的住所,早在战国时就出现了,也有人说始于西汉。颜师古说:“郡国朝宿之舍,在京师者率名邸。邸,至也,言所归至也。”“邸”后来作为地方高官驻京的办事机构,为传递沟通消息而设,由此而有“邸报”之称。“邸报”又称“邸抄”,另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属于新闻文抄。
唐《开元杂报》是开元年间发行的邸报,该报系雕版印刷,质量不是很高。本身原无报名,因其发行时的年号是在开元年间,后人便称其为《开元杂报》。“杂报”是邸报的别称。
宋代的报纸称谓很多,有“邸报”、“朝报”、“邸抄”、“进奏院状”、“状报”等,“邸报”是其中最通用的称呼。“邸报”的内容主要地皇帝的诏书命令、起居言行、中央政府的法令、公报,官吏任名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报。“邸报”的发布要受中央政府的严密控制。宋朝的“邸报”大部分都是手抄的。宋代周麟之著《海陵集·论禁小报》对此有相关描述。
明末,活字印刷术开始用于“邸报”印刷。清初顾炎武说:“忆昔时‘邸报’,至崇祯十一年(1638年)才有活版。”
清代“邸报”普遍采用活字版印刷。因为用木活字印刷,印刷质量不佳,有的字体歪斜、墨色漫漶,校对也不够精确,错字较多。但因内容新颖,销路居然不错。西方印刷术传入后,遂改用铅字版印刷。
I. 摊销本月份负担报刊费200 ,开办费800和无形资产15000的分录 谢谢
题目本身有点问题,按照新准则,开办费在开始正式经营期,开办费一次内性转入管理容费用,不再分期摊销。也取消“待摊费用”科目,并入“预付账款”核算。现可以按以前的分录做给你,但你要知道准则是如何变化的。借:管理费用——报刊费200借:管理费用——开办费800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15000贷:待摊费用——预付报刊费200贷: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800贷:累计摊销——无形资产摊销15000
J. 报纸是怎么产生的
报纸从诞生到今天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公元前60年,古罗马政治家恺撒把罗马市以及国家发生的时间书写在白色的木板上,告示市民。这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中国在7世纪,唐朝宫廷内就发行过手写的传阅版,这应该算是中国最早的报纸。
1450年,欧洲的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技术,于是印刷的报纸开始发行。1493年,罗马发行的报纸上刊登了哥伦布航海的消息。当时的报纸只是在发生引人注目的大事件时才发行。
1609年,德国率先发行定期报纸,虽是周报,但很快波及整个欧洲。世界上第一张日报在1660年发行于德国,法国1631年才出现报纸,而英国由于当时发生了政治事件,报纸才得以发行。美国的第一张报纸是独立前的1704年,由波士顿邮局局长发行的《波士顿通讯》。历史发展到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报纸已在欧洲各国相继发行,并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和接受。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报纸实现了从“小众”到“大众”的过程,经历了一次较大的“飞跃”。这一时期,报纸的发行量直线上升,由过去的几万份增加到十几万份,几十万份乃至上百万份:读者的范围也不断扩大,由过去的政界,工商界等上层人士到中下层人士。这种由量的积累而产生的质的飞跃,宣告了一个时代——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这一次“飞跃”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顶峰 。
相对于封建社会的“小众化”(贵族化)而言,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报刊已经具有了“大众化”的倾向。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从而将资产阶级报业带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普通民众为读者对象的“廉价报纸”(亦即“大众化”报纸)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报纸日渐迎合下层民众的口味,且售价低廉,读者范围不断扩大。然而,这一时期的“大众化”只是具有初步的形态,其发展也十分不稳定,与后来的大众化报纸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这次飞跃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的进步。19世纪大众化的廉价报纸出现以后,尤其是19世纪末报纸的“大众化”过程完成之后,报纸不再接受党派津贴而转为自由出版,独立经营。报社也不再接受任何形式的新闻检查而享有了较为充分的出版权,采访权和发布权。在内容方面,报纸以各类信息为主,尽可能的向读者提供有关各项事务的信息,并给包括各界人士在内的广大读者以充分的言论表达自由。在此过程中,报纸作为“社会公器”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使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倡导的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得以贯彻。与此同时,经过自身的实践,报界对资产阶级言论自由的原则进行了补充,修正,使它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由此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发展。
再次,它还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意义上的报纸产生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之时,他以19世纪“大众化”报纸的出现为起点,实行企业化经营,以降低售价,刊登广告,扩大发行作为生存之道,由此而成为自负盈亏的独立的经济实体。世纪之交(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竞争日趋激烈,买方市场逐渐形成。为了在竞争中胜出,商家采取各种手段推介产品,扩大销售。在此过程中,作为大众信息载体的报纸愈发受到他们的青睐。于是,发行量大的报纸就获得了大量的广告,而广告又刺激报纸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赢得更多的读者。这样又能吸引更多的广告,其结果是数额巨大的广告费源源而来,成为报纸的一项主要收入。20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生产,资本集中过程的加剧,报纸上的广告越来越多,广告收入在报社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以美国著名的报纸《纽约时报》为例,报纸大量刊登广告,大小广告共占报纸总篇幅的三分之二;在其总收入中,30%来自报纸的发行,70%来自广告。广告“养活”了报纸,成为它的经济命脉;同时,通过刊登广告,推销产品,报纸又反过来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推动力量。它启动消费,平衡供需,促进市场的繁荣,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最后,报纸业的飞跃推动了新闻媒体的产业化。工业革命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报纸的商品属性日渐突出,报业也由小生产的经营方式逐渐过渡到企业化管理,并日益成为一种有利可图且利润丰厚的资本主义行业。19世纪末,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报业资本迅速集中,出现了报业垄断组织“报团”,由此形成了媒介产业化的格局。到了20世纪末,这些报业集团更是滚动发展成为财力雄厚,多角延伸,跨国经营的媒介产业集团。例如,全球最大的传媒公司时代华纳公司在报刊,图书出版,音乐,电影和有线电视等领域全面出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媒介的产业化是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反过来又促进大众化报业的发展,使它拥有了更为雄厚的资金和更大的规模。这是因为,产业化是各种资源的优化和强化,它有助于报社更新设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有助于报纸的稳定售价,扩大发行,争取更多的广告;有助于报业经营者集中监控,统一管理。
报纸在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报纸的进一步“大众化”以及互联网的出现,报纸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发展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在现代,造纸要想发展,就要走品牌化战略,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即“质量”。这样才有利于报纸自身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报纸的质量呢?必须从报纸的权威高度,思想深度,信息广度,和亲切程度入手。
第一,报纸的权威高度。没有权威,没有高度,报纸的消息顶多是读者饭后的谈资,自然谈不上什么影响力了。如何提高权威高度?一是要做独家新闻,以独一无二来打造权威;二是作政府新闻,用政府的权威来提升报纸的权威;三是作原则新闻,实事求是,坚持观点,用坚持正义来树立权威。不因为广告投放多就不批评报道,不因为没有或少广告投放就放肆批评,这样必然使报纸提前进入衰退期。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权威的话语权已经作为报纸的一种无形资产,成为构筑报纸高影响力的重要砝码。
第二,报纸的思想深度。随着社会现象与社会思潮的多元化,社会信息流每年成几何级数增长,从而干扰受众的生活。更加复杂与节奏快的生活方式一方面使受众更多的接受信息服务,另一方面也使受众更多的需要信息服务。于是报社发布的新闻信息更容易成为读者判断某一事物或决定某一行为的材料依据。一次,报纸媒体要想有更大的影响力,不仅要成为读者的信息源,更重要的是要成为读者的思想源。谁能更好的,更丰富的提供思想的参考,谁更具有思想的深度,谁能将同一新闻事件分析的更透彻,谁就在读者的心中达到最佳的影响力。
第三,报纸的信息广度。信息量的大小某种程度上也是一张报纸实力的象征。近年来,国际国内“厚报”现象的流行真实的反映了读者对报纸媒体信息量的需求趋势。即便是专业报,读者也希望从报纸上看到的专业信息尽可能的全面和丰富,甚至还要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这也决定和左右着报纸在受众力中的影响力。
第四,报纸的亲切程度。一篇报道,多用会议语言,空话套话连篇;一篇评论,专业词汇迭出,故作高深,读者看不懂;一个版面,一年四季一个模样,面目可憎等,像这样的熬制至少在感觉上就与读者拉开了距离,就更谈不上影响。报纸的影响力与报纸的亲切程度密切相关,影响力影响的是人心,不从读者的角度用读者喜闻乐见的语言,用读者善于接受的方式,排读者容易接受的版面,就不能让读者感到报纸的亲切,就影响不了读者的心,自然谈不上报纸的影响力了。
创建高质量的报纸,走报纸的品牌化道路是报纸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报纸的发展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能给读者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从而促进报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