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无形资产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什么不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
无形资产可复抵扣暂时性差异是由制于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产生的,经济实质是企业在未来会计期间可以少缴的所得税额。
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企业应该进行摊销,而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企业在会计期末进行资产减值测试。
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无形资产初始价值一无形资产累计摊销一无形资产减值损失。税法规定无形资产不存在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情况,资产减值损失不可抵扣。
(1)无形资产出资递延所得税扩展阅读:
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作为无形资产确认的项目,必须具备其生产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这一条件。因为资产最基本的特征是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很可能流入企业,如果某一项目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不能流入企业,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在会计实务中,要确定无形资产所创造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需要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寿命内可能存在的各种经济因素做出合理估计,并且应当有明确的证据支持。
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因其成本无法可靠计量,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❷ 税务局不允许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资本化,怎么确认递延所得税项资产或负债
这个问题是自己想像的吗?
税法不允许资本化,但可以当期扣除------造成以后账面价内值大于计税基础(容为0了),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
“如果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还是作为当期发生的支出确认,将如何影响公司收益?为什么?”
作为会计核算,这个很简单:一次性扣除,当年收益减少,以后十年收益增加;分期摊销,收益均匀。不过会计上在规定应计入无形资产成本的,不能一次性摊销,在形成之前的可以费用化。
❸ 无形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通俗的说,就是递延所得税没有对应项目。企业合并产生,对应资本公积版;影响会计利润,权对应所得税费用。影响所有者权益项目,对应所有者权益项目。
如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则需调整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对实际成本进行调整将有违会计核算中的历史成本原则,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该种情况下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❹ 会计所得税,无形资产的所得税怎么处理
我当时学的时候在这一块也是很迷茫,给你一个例题看看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对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允许再按其当年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该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因此,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对利润总额进行纳税调减:调减的金额分别是“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支出金额50%,“累计摊销”科目摊销金额的50%,从而减少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
例: 2010年1月1日甲公司经董事会批准研发某项新产品专利技术,该公司董事会认为,研发该项目具有可靠的技术和财务等资源的支持,并且一旦研发成功将降低该公司的生产成本。该公司在研发过程中发生材料费用4273.5(进项税726.5)万元,人工工资1000万元,其它费用4000万元,总计发生研发支出1000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6000万元。该公司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2010年10月20日达到预定用途。假设甲公司对该新技术采用直线法,按10年摊销,无残值。
分析:首先,甲公司经董事会批准研发某项新产品专利技术,并认为完成该项新型技术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财务等方面能够得到可靠的资源支持,并且一旦研究成功将降低公司的生产成本,因此,符合条件的开发费用可以资本化。其次,甲公司在开发该项新型技术时,累计发生10000万元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支出6000万元,符合“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的条件。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1)发生研发支出: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6000
——费用化支出 4000
贷:原材料 5000
应付职工薪酬 1000
银行存款 4000
(2)2010年10月20日,该专利技术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管理费用 4000
无形资产 6000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6000
——费用化支出 4000
(3)2010年12月末摊销
摊销金额的计算:6000÷10×3÷12=150(万元)
借:管理费用——专利技术 150
贷:累计摊销 150
甲企业对该新技术采用直线法,按10年摊销。无残值。2010年10月31日,该新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9000万元。假设甲企业2010年的利润总额为7000万元,无其他的纳税调整事项。则甲企业2010年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为:
(1)2010年末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账面净=6000-6000÷10×3÷12=5850(万元)。
因为2010年末可收回金额为9000万元,可回收金额大于账面净值所以不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所以2010年末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账面净值=5850(万元)。
(2)2010年末自行研发无形资产计税基础=5850×150%=8775(万元)。
(3)自行研发无形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8775-5850=2925(万元)。
(4)自行研发无形资产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0。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由于自行研发形成的暂时性差异不符合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条件,所以只能计算出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的暂时性差异的金额,但不能将2925×25%=731(万元)计人递延所得税资产。也就是说虽然这项自行研发无形资产存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其应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为0.
2010年的应缴所得税=(7000-4000×50%-6000÷10×3÷12×50%)×25%=1231(万元)。
甲公司2010年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为(单位: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1231
贷:应缴税费——应缴所得税 1231
❺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无形资产
哈哈,这个问题挺有趣的,
不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有这么一句话:企业应根据
暂时性差异
确定无形资产后,调整商誉。
暂时性差异确定的不就是
递延所得税
么,所以
递延所得税资产
是无形资产
❻ 在所得税会计里面,无形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条件是什么
递延所得税的确认是由于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产生的,当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当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企业自创形成的无形资产,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时税法上允许150%加计扣除,此时虽然产生暂时性差异,但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2、差异不产生于企业合并,且不影响应纳税所得和所得税费用,也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通常情况下,无形资产的减值产生递延所得税。
(6)无形资产出资递延所得税扩展阅读:
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予说明的是,企业因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的递延所得税,一般应当记入所得税费用,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
一是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亦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例如,某企业持有一项可供出售金额资产,成本为1000万元,会计期末,其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如计税基础仍维持1000万元不变,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500万元即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假设除该事项外,该企业不存在其他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且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
会计期末在确认500万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时: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500万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500万
确认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时: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25万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25万。
二是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应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的,该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影响合并中产生的商誉或是记入合并当期损益的金额,不影响所得税费用。
❼ 无形资产与递延所得税
1、关于税法: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七条规定:“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
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
也就是说,无论企业如何核算无形资产,都可以按不低于10年的年限申报摊销额。企业不会不申报的,合法的扣除项目当然要申报。
2、关于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原因
假设无形资产账面价值1000万元,按10年摊销申报所得税,年末:
账面价值=1000
计税基础=1000-1000/10=900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
❽ 递延所得税 无形资产
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的有关规定,题中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进行摊销,只进行减值测试。由此与税务处理之间产生的差异属于暂时性差异。
比如:企业年初购入某无形资产100万元,使用寿命不确定,会计上不进行摊销,年末经减值测试计提5万元的减值准备。在税务处理上,该无形资产摊销期限为10年,当年应摊销金额为10万元(100 / 10)。假设企业不存在其他暂时性差异,未来适用税率25%,则年末:
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 = 100 - 5 = 95万元
该无形资产计税基础 = 100 - 10 = 90万元
该无形资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95 - 90 = 5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 = 5 * 25% = 1.25万元
假设企业在之后的10年内没有再对该无形资产计提过减值准备,且企业仍旧不存在其他暂时性差异,未来适用税率25%,则第10年年末:
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 = 100 - 5 = 95万元
该无形资产计税基础 = 100 - 10 * 10 = 0万元
该无形资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95 - 0 = 95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 = 95 * 25% = 23.75万元
再假设第11年,企业将该无形资产转让,则该年年末:
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 = 0万元
该无形资产计税基础 = 0万元
该无形资产不存在暂时性差异,则第10年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23.75万元“被转回”。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❾ 无形资产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对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有关研究开发支出区分两个阶段回,研究阶段的支答出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以后发生的支出应当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因此,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❿ 无形资产递延所得税问题
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的有关规定,题中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进行摊销,只进行减值测试。由此与税务处理之间产生的差异属于暂时性差异。
比如:企业年初购入某无形资产100万元,使用寿命不确定,会计上不进行摊销,年末经减值测试计提5万元的减值准备。在税务处理上,该无形资产摊销期限为10年,当年应摊销金额为10万元(100 / 10)。假设企业不存在其他暂时性差异,未来适用税率25%,则年末:
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 = 100 - 5 = 95万元
该无形资产计税基础 = 100 - 10 = 90万元
该无形资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95 - 90 = 5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 = 5 * 25% = 1.25万元
假设企业在之后的10年内没有再对该无形资产计提过减值准备,且企业仍旧不存在其他暂时性差异,未来适用税率25%,则第10年年末:
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 = 100 - 5 = 95万元
该无形资产计税基础 = 100 - 10 * 10 = 0万元
该无形资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95 - 0 = 95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 = 95 * 25% = 23.75万元
再假设第11年,企业将该无形资产转让,则该年年末:
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 = 0万元
该无形资产计税基础 = 0万元
该无形资产不存在暂时性差异,则第10年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23.75万元“被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