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接受投资的无形资产如何取得原始凭证
(1)外购的无形复资产,应以实际支付制的买价、手续费及其他资本性支出作为入账价值。 (2)自创并经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应按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成本计价,包括试验费用、模型制作费用、研制费、制图费、律师费、设计费、工资、申请登记费以及其他费用等全部支出。 (3)股东投入的无形资产,应按合同、协议约定的金额或评估确认的价值入账。 (4)接受捐赠取得的无形资产,应按所附单据的金额入账,如果无法取得单据,参照同类无形资产的市价即重置成本入账 此外,非专利技术和商誉的计价应当经法定评估机构确认,除企业合并外商誉不得作价入账。
⑵ 会计工作中哪些原始凭证是有用的
1、 哪些原始凭证可以入账,哪些原始凭证不能入账?
答:《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第三条规定:纳税人申报的扣除要真实、合法。真实是指能提供证明有关支出确属已经实际发生的适当凭据;合法是指符合国家税收规定,其他法规规定与税收法规规定不一致的,以税收法规规定为准。
2、 建账时一般需要哪几本账?
答:第一,与企业相适应。企业规模与业务量是成正比的,规模大的企业,业务量大,分工也复杂,会计账簿需要的册数也多。企业规模小,业务量也小,有的企业,一个会计可以处理所有经济业务,设置账簿时就没有必要设许多账,所有的明细账可以合成一、两本就可以了。
第二,依据企业管理需要。建立账簿是为了满足企业管理需要,为管理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所以在建账时以满足管理需要为前提,避免重复设账、记账。
第三,依据账务处理程序。企业业务量大小不同,所采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也不同。企业一旦选择了账务处理程序,也就选择了账簿的设置,如果企业采用的是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企业的总账就要根据记账凭证序时登记,你就要准备一本序时登记的总账。
3、 每月会计核算的流程是什么?
答:会计核算流程就是由做凭证开始到编制会计报表这一过程,也叫会计循环。简单点说就是根据原始凭证做记账凭证,再根据记账凭证记明细账,接着汇总,然后根据汇总表记总账,最后依据总账进行报表。一个月的业务就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去报税,纳税。
4、 注册资金未到位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答:应该在出资不到的范围内承担民事责任.
5、 哪些税种到地税申报?哪些税种到国税申报?程序是什么?时间上有什么要求?
答:1、在国税缴纳的税种有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每月1-10日向所在地主管国税机关申报缴纳税款(其中:所得税为1-15日;个人所得税为1-7日);增值税的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商业企业年销售额达到180万元、生产企业年营业额达到100万元必须转为一般纳税人,其余为小规模纳税人。消费税的纳税人为生产和销售烟、酒、汽车、金银首饰等消费品单位和个人为消费税的纳税人;车辆购置税在购买车辆时缴纳;企业所得税为金融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中央直属企业和2002年1月1日以后新成立企业的所得税在国税缴纳;个人所得税为个人存款利息的个人所得税在国税缴纳。
2、在地税缴纳的税种有:营业税、企业所得税(除去在国税缴纳的部分)、资源税、个人所得税(除去存款利息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外都在地税缴纳)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城建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每月1-10日向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申报缴纳税款(其中:所得税为1-15日;土地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为1-7日;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为每年的3、9月)。3、具体业务还应该买一些相关的书籍看一看。
6、 应聘了出纳岗位在交接过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答:出纳交接,一般由会计负责人监交,前任出纳必须将手中未记帐的单据登记入帐.然后填写一式三份的交接清单,内容包括:1、列明支票张数及支票号码。2、现金金额及票面额。3、发票张数及号码。4、帐簿名称及册数。5、印章及其他类物品。交接双方核对无误后,交、接双方及监交人三方签字盖章,各保留一份交接清单备查。
7、 应聘了会计岗位在交接过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将尚未处理完毕的业务,处理完毕。一般将交接截至期放在月末,这就是说,将月底之前的凭证、帐簿、报表等编制登记完毕。
2.。整理保管的各种会计资料(如凭证、帐簿、报表等)和各种会计物品(如证件、发票、印章、电算化密码等),并列示于交接清单上。
3。整理尚无法处理的业务,列示于交接清单上,注明已处理的程度、相关的凭证资料等。
4。交待其他相关事宜,比如相关工作联系部门(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联系人的联系方式、相关会计处理的流程方法等等。这些内容视你的具体情况而定,以将你工作的内容交待清楚为准。
打印交接清单,一式三份。按照交接清单交接工作,交接无误后,由移交人、接交人、监交人各自签章,各执一份交接清单。
会计人员办理移交手续前,必须及时作好移交准备
(一)已经受理的经济业务尚未填制会计凭证,应当填制完毕。
(二)尚未登记的帐目,应当登记完毕,并在最后一笔余额后加盖经办人印章。
(三)整理应该移交的各项资料,对未了事项写出书面材料。
(四)编制移交清册,列明应当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印章、现金、有价证券、支票簿、发票、文件、其它会计资料和物品;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从事该项工作的移交人员还应当在移交清册中列明会计软件及密码、会计软件数据磁盘及有关资料、实物等内容。
会计人员办理移交手续时,必须专人负责监交。移交人员在办理移交时,要按移交清册逐步移交,接替人员要逐项核对点收。
现金、有价证券必须与帐簿记录保持一致,不一致时,移交人员必须限期查清。
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完整无缺。如有短缺,必须查清原因,并在移交清册中注明,由移交人员负责。
银行存款帐户余额要与银行对帐单核对,如不一致,应该编制银行存款帐户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各种财产物资和债权债务的明细帐户余额要与总帐有关帐户余额核对相符;必要时,要抽查个别帐户的余额,与实物核对相符,或者与往来单位、个人核对清楚。
移交人员经管的票据、印章和其它实物等,必须交接清楚;移交人员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对有关电子数据在实际操作状态下进行交接。
移交清册一般应当填制一式三份,交接双方各执一份,存档一份。接替人员应当继续使用移交的会计帐簿,不得自行另立新帐,以保持会计记录的连续性。
老板提出部分收入不入账,以达到少交税的目的该怎么办?
答:对企业来讲,如果想合理避税的话,除了争取税法范围之内的优惠政策,还要注意的,就是这些文件中的优惠条款。如果把优惠政策选对了,就很可能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了。
固定资产四种计提折旧的方法都可以用吗?
答:双倍余额递减折旧法和年数总和折旧法都属递减折旧法。采用这两种折旧方法的理由,主要是考虑到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一方面它的效率或收益能力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它的修理费用要逐年增加。为了均衡固定资产在折旧年限内各年的使用费,固定资产在早期所提的折旧额应大于后期所提的折旧额。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一般不得随意变更。需要变更的,由企业提出申请,并在变更年度前报主管财政机关批准。
低值易耗品的三种摊销方法都可以用吗?
答首先是摊销方法问题: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摊销方法有“一次摊销法”和“分次摊销法”。这里的“分次摊销法”包括“五五摊销法”、“分期平均摊销法”和“降等摊销法”。
其次是摊销核算的操作问题:
“分次摊销法”下,要求在“低值易耗品”帐户下设置“在库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和“低值易耗品摊销”三个二级帐户,分别核算库存未用低值易耗品成本、使用中的低值易耗品的历史成本和已用低值易耗品的价值摊销额。
再次是低值易耗品控制问题:
在“一次摊销法”下,由于在低值易耗品初次投入使用时就一次性将其全部价值计入有关成本、费用,帐面不再反映已投入使用的低值易耗品,因此在低值易耗品使用寿命期内,已用而尚未报废的低值易耗品就形成了帐外资产,这无疑增加了使用中的低值易耗品的管理难度。同时,“一次摊销法”也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尤其是对大额、耐用低值易耗品。而“分次摊销法”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最后是“五五摊销法”问题:
在三种分次摊销法中,“五五摊销法”的会计核算操作最简便,它既不需要象“分期平均摊销法”那样要求确定摊销期限,也不需要象“降等摊销法”那样要求确定低值易耗品等级及各等级单位价值标准,只需在低值易耗品投入使用和报废时各摊销其价值的50%就行了。此外,与“一次摊销法”相比,“五五摊销法”下,不会形成帐外资产。
但,在低值易耗品使用寿命期的后半程,“五五摊销法”会导致“资产负债表”中虚列资产。因为,在低值易耗品使用寿命期的后半程,其实际价值已低于其帐面价值(即:其实际价值已低于其原取得成本的50%),会导致这段时间少计成本、费用,以致在“资产负债表”中虚列“存货”金额以及在“损益表”中虚列利润。这显然不符合谨慎性原则要求。或许这也正是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下多数人不愿采用“五五摊销法”的真正原因。
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在实际工作中怎样执行?对会计核算有什么影响?
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计入损益。如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该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按如下原则确定:
(一) 合同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
(二) 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
(三) 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两者之中较短者。
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10年。
摊销无形资产价值时:
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贷:无形资产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整是在季度末调,还是在年末调?
答:年未调。
⑶ 以无形资产出资的原始凭证
1、出资协议
2、专利证书
3、必要的时候,请评估机构评估无形资产入帐价值。
4、要注意,国家对于无形资产出资占总出资的比例有限制,不要超限。
⑷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时,原始凭证是什么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的原始凭证是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把这张表附在计内提折旧的会计凭证容后面
借:销售费用或管理费用
贷:累计折旧
无形资产摊销时的原始凭证是无形资产按月摊销计算表,把这张表附在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凭证后面
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贷:无形资产
⑸ 土地预付款在转为无形资产时,做记账凭证时需要哪些原始凭证(已收到土地证)
可以自制一份说明文件作为原始凭证记帐.
⑹ 注册资本无形资产凭什么单据入账
对,在评估增值的情况下,增加资本公积借:无形资产-商标权(专利权等)贷:资本公积-评估增值如果是减值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⑺ 无形资产已经登记入账,但是相关单据尚未拿到,是否应该进行摊销还是单据拿到后进行补摊销
按规定没有收到正式发票是不可以入帐的,假如对方开的发票是下月的时间,税务查到你会有问题的,最好暂先别摊销。
⑻ 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的依据是什么以什么作为原始凭证
没有固定的标准,但有一些“证据”类的文件作附件。
计提减值准备,首先得有减值迹象。减值迹象有内部和外部之分,以固定资产类的资产为例。
内部信息的有:
①有证据表明资产已陈旧过时或实体已经损坏;
②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
③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等等。
外部信息有:
①资产的市价在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
②企业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③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率,导致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证明文件有:财务部门购置资产的发票,以发票上载明的日期,来证明其投入使用已久,资产使用部门(如设备部)提供维修记录,申请大修或者报废的申请及批复,以证明其“陈旧”或“实体已经损坏”。资产未使用的退库记录,拟处置的,提供处置资产的申请,与购买单位签订的合同。行业跌价信息文件。银行提高利率的文件等等。总之,根据什么迹象提的减值,就要求提供该迹象的证据,包括内部的,外部的。一般都是报告类,文件类,审批类,批复类文件。这些文件都要放在凭证后面作附件。如果“证据”很多,也可单独装订成册,以备查验。事务所做审计报告时,一定要查看这些文件的。
⑼ 请问无形资产摊销凭证后先粘贴什么样的原始凭证
一般摊销的凭证后面都不需要附上附件(原始凭证)的,如果你一定要附原始凭证的话,可以附一张像计提折旧那样的明细表,写明原值、摊销年限、月返销额等。
⑽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凭证后应该附什么单据内容都包括什么
那是因为以前手工记账阶段,会计制度制定者担心固定资产增加的当月就开始计提折旧,怕会计人员算不清楚,就规定下月开始计提折旧,后来就约定俗成了。”其实,很多时候,规定就是规定,没什么神秘的。
谢之小谢: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下月开始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提折旧,学了那么多年会计,终于记住了...
MissStrawberry赞:好高尚的理由 会计制度制定者真是太富有同情心了!
在会计国际趋同的大背景下,这一条规定竟然神奇般地保存下来了。
下面与IAS对比一下,就知道它们之间存在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IAS 16 —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Depreciation begins when the asset is available for use and continues until the asset is derecognised, even if it is idle。
春子云集:每次有新增固定资产时我都感谢下制定者英明啊,当月计提要有多麻烦呐,原来还真是这原因。
其实这个问题我在财政部会计司工作时,也思考过很久,后来,还真的很认真地咨询过当时会计司最资深的会计大脑莫启欧教授,他的原话大致是:“以前没有电算化,采用的都是手工账,所以如果当月新增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当月就要预估残值和选择折旧方法,再考虑不够一月的天数,计算起来将会相当麻烦,而留到次月,根据月初新增汇总的值再按月来计算将会方便很多。因此实务中一直采用次月提折旧的方法。而这一方法也一直沿用至今。”
制定这个规定的时候还是手工做账的年代,并且那个年代基本上是国有企业,相对于现在的小微企业,规模都要大得多,新增固定资产月末对账就要花费不少时间,再按对完账后的资产计提折旧则影响整体核算进度了,因此,出于对工作的简化、提效,固定资产当月增加就干脆规定不计提折旧了。
小蜗Z-L:马老湿…那无形资产为什么就当月新增当月计提,当月减少当月不计提呢?跟固定资产正好相反。
你问得很好!至于无形资产,基本上是改革开放后才在中国出现的会计概念。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专利法是1984年才开始实施的,至于土地买卖,也应该是90年代之后的事情了。在改革开放前的那个年代,无形资产很少有,即使有,基本上是不入账的,等到要求加强无形资产核算时,都开始电算化了,就能够算得清楚了。
因此,在会计核算上就跟国际会计准则一致,即当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当月开始摊销;当月减少的无形资产,当月不再摊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