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助!摊销是什么意思啊为什么摊销也是成本的一部分求大神帮助
举个例子,你新买个电饭锅,花了500元,设计能做500顿饭。那么做一次饭成本就增加饭锅的摊销费1元。你这500元不能算在一顿饭上,也不能不算成本。
麻烦采纳,谢谢!
㈡ 单位售价为50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为20元一件分摊固定成本预计为15000元盈亏零界点的销售量是多少
盈亏临界点销量的边际贡献刚好等于固定成本
据此计算: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盈亏临界点销量
15000/(50-20)=500件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㈢ 制造费用怎么摊销到成本
一、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成本。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地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
1、生产车间发生的机物料消耗,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 等科目。
2、发生的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职工薪酬,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3、生产车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本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4、生产车间支付的办公费、水电费等,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5、发生季节性的停工损失,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等科目。
6、将制造费用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7、季节性生产企业制造费用全年实际发生数与分配数的差额,除其中属于为下一年开工生产作准备的可留待下一年分配外,其余部分实际发生额大于分配额的差额,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发生额小于分配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二、制造费用,包括生产车间领用的辅助材料、辅助车间的工资、辅助材料的消耗、电力的消耗,等等。
发生的时候
借:制造费用—辅料消耗(或者工资、电力等)
贷:原材料(或者应付职工薪酬等)
结转的时候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3)变动摊销成本为1扩展阅读:
对企业各个生产单位如生产车间和分厂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及其固定资产使用费和维修费等进行的分配。
各生产车间和分厂为产品生产而发生的间接计入成本按单位分别归集后,月终就需按照一定的标准在各该生产单位所生产的产品或劳务成本间进行分配。确定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
分配特性
(1)共有性,即各应承担制造费用的对象都具有该分配标准的资料;
(2)比例性,即分配标准与制造费用之间存在客观的因果比例关系,分配标准总量的变化对制造费用总额的多少有较密切的依存关系;
(3)易得性,即各受益对象所耗用分配标准的资料较为容易地取得;
(4)可计量性,即各受益对象所耗用标准的数量可以客观地进行计量;
(5)稳定性,即使用的分配标准相对稳定,不宜经常变动,便于各期间的成本比较分配。
㈣ A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单位产品的售价为15元,每月的固定
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8500×(15-6-1)-40000-15000
此题中,变动成本法主要差别在于固定制造费用不摊进产品成本,因此没有销售的1500件存货中不包含固定成本,利润较低。
例如:
(1)单位边际贡献=15-10=5元
(2)边际贡献总额=5*15000=75000元
(3)边际贡献率=5/15*100%=33.33%
(4)变动成本率=1-33.33%=66.67%
(5)息税前利润=15*15000-10*15000-10000=65000元
(4)变动摊销成本为1扩展阅读:
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固定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其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该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
而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则强调成本补偿的一致性,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其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应当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㈤ 新准则中对一年之内的摊销费用如何核算
新会计准则取消了旧会计制度里面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一般发生类似的版经济业务都在“其权他应付款”或“预付账款”科目核算。对于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费用,一般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然后按照一定的年限分期摊销进入当期损益或者成本,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内容主要包括:
1、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一般计入长期待摊费用;
2、固定资产修理费,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不再采用待摊或预提方式,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3、预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对于超过一年以上摊销的固定资产租赁费用,应在“长期待摊费用”账户核算。
㈥ 为什么摊销成本的计算方法不一样一个是5+2,另一个是5-3
为什么摊销成本的计算方法不一样?一个是5+2,另一个是5-3?
而你退
㈦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一段时间后,摊销金额原值调增应该怎样做需要调整前期已摊销的金额吗
长期待抄摊费用摊销一段时间后袭,摊销金额原值调增,应该是发生可以资本化后续支出,这个支出的收益期是在支出发生以后,不是在支出发生以前,按照权责发生制,应该调整以后期间的摊销额,不需要调整前期已摊销的金额。
㈧ 1 生产车间领用工具一批,计划成本1000元,材料成本差异-1%,一次性摊销。会计分录怎么做
一、“生产车间领用工具一批,计划成本1000元,材料成本差异-1%,一次性摊销。”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 990(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 10(节约差=计划成本*成本差异)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 1 000(计划成本)
二、说明
1、工具属于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是指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劳动保护用品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容器等。
2、为了反映和监督低值易耗品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企业应当设置“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科目,借方登记低值易耗品的增加,贷方登记低值易耗品的减少,期末余额在借方,通常反映企业期末结存低值易耗品的金额。
3、低值易耗品的日常收发及结存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核算。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
(1)“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账户反映低值易耗品收发及结存的计划成本。
(2)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反映企业已入库各种存货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存货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存货应负担的超支差异。期未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即超支差异);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存货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即节约差异)。
4、低值易耗品等企业的周转材料符合存货定义和条件的,按照使用次数分次计入成本费用。金额较小的,可在领用时一次计入成本费用,以简化核算,但为加强实物管理,应当在备查簿上进行登记。
5、制造费用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提取的福利费、车间房屋建筑物和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租赁费、机物料消耗、水电费、办公费以及停工损失、信息系统维护费等。不能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直接计入成本的费用,需要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成本核算对象。(车间领用工具应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
㈨ 成本摊销的问题
先算80吨A能生产出的Z产品为80/1.5=53吨余0.5吨A,成本为:(80-0.5)*2000=159000元
由于受A材料的限制,所需版的B材料也只要53*0.05=2.65吨,权成本为2.65*950=2517.5元
然后生产出Z产品的同时也会生产出53*1.2=63.6吨的副产品X。
所以,80吨的A和4吨的B,只能生产出53吨的Z和63.6吨的X,还余0.5吨A材料和1.35吨B材料。
所以只需要的总成本为:159000+2517.5=161517.5元。
然后要根据在Z和X之间的分摊比例来摊销该总成本,这要要一个比例,如果没有那就很难分摊了,只能用平均数了,可这样算
161517.5/(53+63.6)=1385.23元
然后Z产品的成本为53*1385.23=73417元
X产品的成本为63.6*1385.23=88100.5元。
以上仅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㈩ 生产成本怎么摊销啊请高人指点一下
生产成本不叫摊销,叫分配。
一、确定生产成本项目,一般的企业都是三大块,一是直接材料,二是直接人工,三是制造费用
二、归集三项费用,属于产品直接耗用的材料计入直接材料,例如纸箱厂消耗的原纸板,
属于生产人员工资的直接计入直接人工,如果是计件工资就最好,否则需有各产品的定额消耗工时
其他的间接费用计入制造费用
三、根据生产记录,你这种纸箱厂,直接材料一般是在生产刚开始时一次投入的
所以,先将直接材料在各产品间分配,
各产品的投产数量和定额耗用材料乘积,占所有产品的数量和定额乘积之和的比例,计算该产品单位直接材料成本
然后用完工入库数量乘这个单位直接材料成本,即完工入库的该产品成本,
所有的产品都如此,这样完工入库直接材料成本就可以确定,生产成本总额减去完工入库的就是在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
四、分配直接人工
如果是计件工资,直接按产品计件表汇总各产品的直接人工成本就行了。
否则需要和直接材料成本分配一样,根据各产品定额工时来计算
因直接人工不是一次性消耗,所以月末需盘点车间在产品的完工状态,再计算出在产品的约当产量,这样各个产品完工入库数量和在产品约当产量数相加,就是这个产品的总数,与其定额工时的乘积,占总乘积的比例来计算各产品单位直接人工成本
五、制造费用的分配
一般认为,生产的主因是活劳力的投入,所以一般制造费用采取与直接人工一样的分配方式来分配。
也即重复第四步,只是用总金额改为制造费用的总金额
至此,各产品完工入加的三项成本都确定了,各产品完工入库的总成本为三项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