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计算应计提折旧额是否加上预计清理费用
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不考虑清理费用:
1.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考虑预计清理费用没有理论依据。《国际会计准则第4号-折旧会计》规定,可提折旧资产的可提折旧额是它的历史成本或在财务报表中替代历史成本的其他金额,估计的残值除外。这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租赁〉指南》中“如果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对租赁资产余值提供了担保,则应计折旧总额为租赁开始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扣除担保余值后的余额;如果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未对租赁资产余值提供担保,则应计折旧总额为租赁开始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的规定相一致。也就是说,不论是国内会计准则,还是国际的有关会计准则,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都不考虑预计清理费用。
2.预计清理费用不是历史成本,不能准确估计与摊提。
①固定资产预计清理费用不是历史成本,而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额是对其历史成本的摊销而不是预提。
②实际工作中,除了不动产,并不是所有的固定资产都存在清理费用。因为科学技术进步、固定资产到期处置方式等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很难估计固定资产使用期届满时预计清理费用的数额。
3.预计清理费用在固定资产开始使用时摊销而又在发生时据实列支,存在重复核算问题。《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由于出售、报废或者毁损等原因而发生的固定资产清理净损益,计入当期营业外收支。如果一开始就将固定资产清理费用预计摊销,而后又在固定资产减少时,将发生的固定资产清理净损益,计入当期营业外收支,会出现重复核算问题。
综上所述,计提折旧时不能也不应该考虑预计清理费用,而应该在实际发生固定资产清理费用时,将其据实作为当期损益的影响额,记入“营业外支出”账户。
扩展阅读: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
/
12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月折旧率
固定资产使用时次月开始计提折旧。
㈡ 预计利润表 折旧与摊销
看长期资产账,计提,通常定年限、计算
㈢ 企业持有至到期的成本按照预计持有期间分期摊销扣除吗
一、持有至到期的债券利息收入的会计分录分两种情况(在资产负债表日):
1、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
借:应收利息(按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
贷:收益(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借或贷:持有至到期——利息调整(差额)
2、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应计利息(按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
贷:收益(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借或贷:持有至到期——利息调整(差额)
3、两种情况的区别在于: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其利息属于流动资产,计入”应收利息“账户;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其利息是长期资产,计入“持有至到期”下属明细账户“利息调整”。
二、说明 :
1、在持有持有至期的会计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对持有至到期进行计量。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持有至到期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债券利息收入,应当作为收益进行会计处理。
2、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1) 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在分期还本的情况下);
(2) 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 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3、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应当在取得持有至到期时确定,在该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差别较小的,也可按票面利率计算利息收入,计入收益。
4、个人理解:在“持有至到期”科目下设置了“成本”、“利息调整”和“应计利息”(到期 一次还本付息用)三个明细账户。面值就是“成本”账户余额。摊余成本就是“成本”账户余额与“利息调整”账户余额之和。
三、具体规定请参看《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应用指南及有关教材的讲解。
㈣ 在计算弃置费用时,为什么预计负债的计提和摊销都在贷方
搜一下:在计算弃置费用时,为什么预计负债的计提和摊销都在贷方?
㈤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预计残值和预计清理费用费在什么时候摊销的
年数总和法:设备入账帐面价值为X,预计使用N年,残值为Y,则第M年计提回折旧为(X-Y)*(N-M+1)/[(N+1)*N/2]。
第1年计答提折旧=(100000-6000)*(5-1+1)/[(5+1)*5/2]=470000/15=31333.33元
直线法:预计净残值率=(6000-1000)/100000*100%=5%
年折旧=固定资产原价*(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100000(1-5%)/5*100%=19000元。
㈥ 怎么冲预提费用
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规定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就是企业还没支付,但应该要支付的,要记入负债
所以年底存在应该属于正常现象呀,只有发票到了把预提费用冲掉就可以的啊,毕竟是预提的,当然不会百分百准确了……
还有,如果不多的话不需要做什么损益调整的,只要在正式发票到了以后把差额冲进当期费用就好
譬如你开始提的是水电汽,办公用的,提的时候是:
借:管理费用
贷:预提费用
发票到了以后,就可以挂往来或者付款拉:
借:预提费用
贷:应付帐款/银行存款
如果有差额,就红字冲回管理费用就可以了
2007年新准则取消了“预提费用”的使用,原“预提费用”可以通过“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等科目核算
㈦ 预提费用要如何做会计分录
提成本分两种情况:
1、成本组成因素不需要经过入库出库环节的做如下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
贷:应付账款
2、成本组成因素需要经过入库出库环节的又分为两种情况:
1)使用原有库存材料(或产成品)的做如下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或产成品等)
2)使用新采购(或新出产)未办理入库手续的材料(或产成品)的做如下分录:
首先做预估入库分录: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
然后做出库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或产成品)
当能确定实际成本的时候可以将该笔业务红冲后,根据实际金额填制分录,也可以根据差额填制相关分录。
借:管理费用 (制造费用)( 营业费用)
贷:预提费用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贷: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
待费用实际发时:
借:其他应发付款-预提费用
贷:银行存款等
借:管理费用 制造费用 营业费用
贷:预提费用(或应付工资)
(7)预估费用摊销扩展阅读:
企业已经支出,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摊销、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预付报刊订阅费、待摊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购买印花税票,国债和一次缴纳税额较多且需要分月摊销的税金等。
待摊费用的特点是支付在前,受益、摊销在后。
企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列支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如银行借款的利息费用、预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租金和保险费等。
㈧ 成本估算
根据该油田原油成本资料分析和新的财税制度,采取分项计算成本的方法。
1.基础数据(“有项目”)
(a)折旧费:根据工程类别分类估算折旧费。
油气工业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及应用(第3版)
具体估算详见附表9-4-4。
(b)注水注气费用:按注水能力计算。注水成本为3.54元/m3,其中“无项目”时,注水能力为1260m3/d,年注水费用为147.2万元;“有项目”时注水能力为2185m3/d,年注水费用为255.3万元。
(c)井下作业费:根据该油田井下作业费资料综合测算,每口油水井每年作业费用按3.57万元计算。
(d)测井试井费:根据以往成本综合测算,每口油水井每年1.61万元。
(e)修理费用:各项目修理费用均按油水井井数每口井0.56万元计算。
(f)生产工人工资:原有生产人员150人,改扩建后新增人员100人。每人每年平均工资额按1万元计。
(g)提取职工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14%计算。
(h)管理费用:包括摊销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和其他管理费。其中: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费见附表9-4-5。矿产资源补偿费=销售收入×1%。
其他管理费按每人每年8000元计算。
(i)财务费用:在生产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借款和流动资金借款利息进入财务费用。
(j)销售费用:按销售收入的0.5%计算。
(k)其余八项费用均按吨油成本计算,并按1.3比例系数上调,见表9-4-1。
表9-21 吨油成本表
2.成本估算结果及分析
根据以上基础数据,成本估算结果最高年份成本和费用为11450万元,经营成本费用为5397万元。平均单位成本为625.26元/t。详见附表9-4-6-(1)。“无项目”成本估算详见附表9-4-6-(2)。
㈨ 预提费用的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贷:其他应付款--预提XX费用
新会计准则,已取消了预提费用科目的使用。现行预提费用可计入其他应付款科目。
发票到了,先用红字凭证冲回原预提费用凭证,再重新按发票金额做张凭证即可。
(9)预估费用摊销扩展阅读:
预提费用指应由受益期分担计入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而以后月份才实际支付的费 用。例如,银行借款的利息是按季结算支付的,但利息费用应由支付利息前各月份的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共同负担。
预提费用的预提和支付,是通过“预提费用”科目进行 的。预提时,贷 (或增) 记该帐户,费用支付时,借 (或减) 记该帐户。贷 (增) 方余额,表示已预提尚未支付的费用,在资金平衡表内以预提费用项目列示。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概念
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 支出,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摊销、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预付报刊订阅费、待摊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购买印花税票,国债和一次缴纳税额较多且需要分月摊销的税金等。
待摊费用的特点是支付在前,受益、摊销在后。
预提费用是指企业从成本费用中 预先列支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如银行借款的利息费用、预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租金和保险费等。
两者的区别
(一)账户的性质不同: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中,“待摊费用”属于资产类账户。因为它是先支付后分摊,占用了企业的资金。该账户借方记录企业各项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减少额,余额一般出现在借方,表示期末某一时点企业实际拥有的资产数额。
“预提费用”属于负债类账户。因为它是预先提取,该支付而尚未支付的费用,成为企业的负债。该账户的贷方记录负债的增加额,借方记录减少额,余额一般出现在贷方,反映企业在期末某一时点所承担债务的实际数额。
(二)两种费用的发生和记录受益期的时间不一致:待摊费用是发生或支付在先,摊入受益期在后即:按实际数支付,按平均数在以后受益期内分摊;预提费用是先将费用计入受益期,支付费用在后即:按平均数在受益期预提,以后按实际数支付。
(三)填制会计报表的处理原则不同。待摊费用属于费用发生后据实摊销,事先知道具体的分配标准及分配金额,实务中不会出现贷方余额,填制会计报表时不需要进行调整;而预提费用需要事前估算将要发生费用的摊销标准,事前并不知道具体的金额或标准,所以实务中经常出现多提或少提的现象,容易出现借方余额。
此时,一般不需要进行账务处理,但在填制会计报表时,却应将其填入“待摊费用”项目,视同待摊费用处理,实务中叫做“账表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