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首日利得\损失
财政部发布的《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提出了保费分拆、准备金评估利率的会计处理框架,符合市场的预期,但没有对大家关心的具体的操作细则做出明确指引,同时要求详细披露保费和准备金计算方法、所用假设、假设与实际符合程度以及敏感性分析等对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的隐性信息,使市场对保险的财务数据有更透明的理解。 评估利率根据一张或一组性质类似 的保单来分别设定,收益率固定的传统型保险根据与负债现金流出期限和风险相当的市场利率确定(主要参考国债利率),在2.5%的基础上上浮100 个 BP 左右;收益率随资产组合投资收益变化的理财型保险,评估利率根据对应资产组合预期产生的未来投资收益率确定,分红和万能险将向现在主流 5%-5.5%的投资收益率靠拢。 10% 分红险由于分红特储的存在,影响将以 70% 的负债而非净资产的形式进入资产负债表,因此对国寿的利好也没市场预期 的那么大(市场原先预期是全部进入净资产)。 一是没有因为会计报表追溯调整而退税或补水的先例,其次,税务局征税的标准也不和财务报表完全一致,而是在财务报表基础上有若干项目的调整,财报的追溯调整并不必然影响其计税基础;最后,即使有影响,也可能以递延税项的形式进入资产负债表,但实际上在将来可能并不会兑现,而是作为永久性差异挂在报表上或未来通过其他方式冲掉。 平安由于万能平滑准备金的存在能够支付较高的评估利率,如果取消平滑准备金,对当期利润将有一次性贡献,但以后年度支付溢价结算利率的能力将降低。作为习惯于以丰补歉的保险公司来说,一定上增加了经营上的压力。如果评估利率大于预定利率,那么保单会发生 首日利得,如果评估利率小于预定利率,则是首日损失,首日利得不予确认而首日损失确认,是基于谨慎性原则的处理方法。
『贰』 保险返还的年金属于资本利得税吗
多看法律,不属于。有疑问私信
『叁』 保险公司 内含价值
保险公司由于经营的特别性,其收入和支出难以在时间上直接配比,因此往往通过精算的方法来计算其收益和公司价值。保险的特点是负债经营,保险保单一般都是20年期、30年期的,每张保单当年盈利可能只是它多年复利的冰山一角。(对保险行业来讲,新保单卖得越多,当年保险公司亏损可能越大。因为保单成本包括代理佣金、后台营运、赔偿准备金都会随着一张保险合同的生效而发生,而期缴保费的首年保费收入,基本上还不够抵扣成本。)
所以,如果用一般财务报表的评价标准评判保险公司,基本上反映的只是一个侧面内容。对保险公司的分析,两个重要评判依据,即内含价值和财报数据,分别用来判断长期价值和短期利益。
用内含价值判断保险类股票的价值还涉及到新业务价值和新业务价值乘数。其中,一年新业务的价值代表了以精算方法估算的、在一年里售出的保险新业务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乘数的作用是把未来无限年限的新业务价值贴现到现在。内含价值是基于一组关于未来经验的假设,以精算方法估算的一家保险公司的经济价值,它不包含未来新业务所贡献的价值。
公式:内含价值(EV)=经调整的净资产价值+有效业务价值;
新业务价值=一年新业务的价值×新增业务价值乘数。
内含价值的计算
内含价值评估法实务中的评估过程大体可分为五个步骤:保单分组、建立精算假设、计算未来利润现金流、敏感性分析、净资产调整。
1.保单分组
寿险公司经过长期经营,积累了大量的有效保单,若在评估内含价值时对这些保单逐单来进行处理,势必将耗费大量的时间,这在实务处理上带来极大的局限性。因此,在客观上要求在评估前对将同质保单进行合,进而对数据进行整理及分组,通过这种方式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2.建立精算假设
建立精算假设的目的在于对公司的未来利润情况进行模拟并贴现,以确定寿险公司现有业务的价值。需要建立包括的精算假设和经济假设在内的大量假设,精算假设包括死亡率、费用率、续保率、保单维持费用、佣金率、税率及分保比例等方面的假设。经济假设包括投资回报、投资费用、风险贴现率、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等方面的假设。对这些假设的预测事实上是对未来经营的最佳估计,并在将来根据各种条件的变化而对各种假设进行调整。其中许多假设都可以基于公司对过去经验数据的分析,并结合其发展趋势来进行估计。
3.对未来利润进行预测并贴现
完成保单分组和假设建立后,便可开始编写有关的计算程序,对未来的现金流进行模拟,据此预测出未来各年度的利润情况,并计算其贴现值,从而便可得到内含价值的主要部分--现有业务的未来利润贴现值,再加上股东的资本金和未分配盈余,我们便可得到寿险公司的内含价值。
从精算的角度上来看,对于未来利润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模拟:首先,我们选择一个产品,模拟其未来各年度利润。
未来某年度净利润=当年保费收入+当年投资收入-当年保险给付
-当年退保-当年佣金及费用支出
-当年责任准备金的增加-利得税
内含价值=净利润-最低偿付能力额度的增加
对于以上各项指标,我们将分别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预测:由于我们计算的是内含价值,这样,对于当年保费收入,我们只考虑由现有业务所产生的续期保费收入,续期保费收入主要受续保率的影响;对于准备金的转回及提存部分,可运用当前的法定标准进行估算,以使得未来每年的利润核算基础保持一致;对于利得投资收入,可根据责任准备金和保费规模以及预计的投资收益率来确定;对于保险给付、退保及费用支出等项目,则根据公司的经验发生率来确定,并将根据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不断进行调整。在模拟出该产品未来各年度的利润后,运用合理的贴现因子将未来各年利润贴现至评估日,即可得到该产品的未来利润贴现值。
然后,我们对所有寿险产品进行上述测算,并予以汇总,便可得到全部寿险业务的未来利润贴现值。最后,将汇总后的未来利润贴现值加上股东资本金和未分配盈余,便可计算出寿险公司的内含价值。
4.敏感性分析
在上述的主要计算过程后,在所用的假设因素(利率、死亡率、费用率、继续率、责任准备金评估基础等)的变化对寿险公司内含价值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测试,从而有助于寿险公司在决策时朝着增加公司价值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检测风险,使得公司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防范,有助于寿险公司的稳健经营。
5.净资产调整
由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调整评估基准日的净资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法定资本金和盈余,即所有者权益的核算。
B.法定负债的核算,包括法定责任准备金、投资风险准备金等。
C.法定报表中不包括的资产认定,即账外资产或折旧已提足、已摊销完毕的资产价值的调整和认定。
最后将有效业务价值加上调整净资产,便可得到寿险公司的内含价值。
从计算步骤可以看出,内含价值的计算包含一系列假设,其中精算假设变化相对可以把握,经济假设(投资回报、风险贴现率、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很难把握,因此内含价值会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新业务乘数的计算
根据内含价值法的计算公式,由于内含价值和一年新业务价值在既有假设条件下已经确定,因此影响公司价值的最关键性要素就是新业务乘数。在永续增长模型下,新业务乘数=1/(i-g),其中i是贴现率,g是增长率。机构调查结构结果为全球主要保险公司2000年以来的平均新业务乘数10-13倍,(参考自平安证券分析,未证实),中国保险行业尚处发展初级阶段,新业务增长的持续性应高于成熟市场。但实际使用中,新业务乘数仍需进一步研究。
使用内含价值的风险
1、较难进行假设,容易被管理决策层操纵。
2、使用的假设大多数十静态假设,对于风险状况的考虑较少,难以保证风险贴现率假设的准确性。
3、对于精算假设的变化过于敏感,尤其在经济波动的时期。
4、内含价值很难与公司的股票市值保持一致。
5、内含价值评估法没有考虑寿险保单中嵌入的期权的价值。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肆』 保险业中属于金融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的税收问题探析[摘要]本文探讨了金融衍生工具运用带来的收益性质认定、税基认定、征税时间确定等方面的税收难题,分析了现有处理方法的不适应,提出了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税制的构建设想。(中经评论·北京)金融创新是当代国际金融界最重要的发展趋势,是金融结构提升和金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金融创新又以金融工具创新为核心内容,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涌现改变了整个金融领域的面貌。衍生工具是其价值取决于另一资产或参考利率或指数价值的一种金融工具(或一种合同)。实际中主要运用的金融衍生工具包括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等,这些衍生工具在金融市场上发挥着管理风险、发现价格、提高交易效率等功能,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一般来说,金融衍生工具通过预测利率、汇率、股价、商品价格等的未来走势,采用支付少量保证金或权益金签订合同或者互相交换不同金融商品等方式进行交易,具有虚拟性、杠杆性、风险性的特点。一、金融工具创新带来的税收难题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与传统金融工具交易有着根本不同,这对传统税收制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理论与实践中形成很多不一致、不对称的处理方法。(一)收益性质的认定确定金融衍生工具收益的性质是所得税制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当前尚没有统一的方法为各国采用,也没有普适的标准涵盖各种工具。传统税法对两类金融工具(债务类与权益类)处理不同:债务类工具支付利息,利息可以按照权责发生制作为所得课税和减免,按照现金收付制征收预提税,本金不征税:权益类工具支付股息,股息按照收付实现制征收预提税,可以享受归属抵免。但是衍生工具的复杂多变性使人们难以确认其收益是债务性质还是权益性质,对收益应如何课税存在争议。在具体税目方面,人们对衍生工具交易的收入/损失属于“资本利得/损失”、“普通所得/损失”,还是其他特殊所得存在争议。实践中各国立法主要将交易所得归属于“普通所得”或“资本利得”,对“普通所得”课征所得税,对“资本利得”课征资本利得税;如果金融衍生交易构成营业的一般过程,则作为“营业利润”或作为“其他所得”征税:有些国家则采用新的所得类别征税,例如英国将金融衍生工具所得归为“收入项目”,荷兰将居民纳税人互换合约的交易所得作为“交易利润”。不同国家对收益性质认定和税目划分不同,相应对类似交易适用的课税办法和税率也不同。根据金融衍生工具持有者的交易动机是套期保值还是投机,实践中存在区别课税和不区别课税两种做法。美国和英国实行区别课税制度:美国税法中将套期保值交易产生的损益界定为一般损益,将投机交易产生的损益界定为资本损益,适用不同课税规则;类似地,英国对套期保值交易产生的所得课征所得税,对投机交易所得课征资本利得税。交易目的不同,产生的经济影响也不同,税法上的这种区别对待具有一定合理性,符合税收公平和提高市场效率的原则,但由于主客观因素,实际区分往往要依据复杂的规则,存在概念边界模糊、征税效率不高等问题。日本实行不区别课税制度,不区分交易动机,不对未实现的损益课税,至交易结清时确认交易损益,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节约征税成本。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未来是延续现状或统一于某种方法还是发展一种更优越的新方法,需要探索和实践。(二)税基的认定国际上对金融衍生工具所得税税基的认定存在不同方法。分离课税原则将衍生工具视为组合交易,对衍生交易和基础交易区别课税,体现了按照经济实质公平征税的原则,但是不同衍生工具可分离程度不同,难以形成统一规则。不分离课税原则将衍生工具视为整体交易进行课税,这有利于促进衍生工具的创新与运用,但课税办法应有别于传统金融工具。实践中,上述两种原则分别为不同国家所采用,例如英国采取分离课税原则,法国采取不分离课税原则。金融衍生工具在交易中通常有多个价值指标,比如期权具有内在价值和市场价值,市场价值往往偏离内在价值。选择内在价值作为交易税税基,税收负担随内在价值变化而变化,符合适度税负原则,但难以抑制市场价值偏离内在价值的投机炒作行为;选择市场价值作为交易税税基具有较强的调节功能,但当市场价值背离内在价值时,存在税负不均衡的可能。此外,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金额巨大,价值变化频繁且幅度大,无法适用传统会计原则计价(如历史成本原则、匹配原则等),也难以在传统报告体系中列示(如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因此,在对衍生工具征税时,价值量与收益额的确定是一大难题。(三)征税时间的确定不同衍生工具交易发生时点差异甚大,同一衍生工具交易发生的时点也是可选择的。如金融期货既可以对冲平仓,也可以到期交割:金融期权合约到期时可以选择执行或不执行,因此交易环节的征税时点难以统一。衍生工具从合约开始到最后清算交割,期间不发生实际资金流动,现货市场价格变动会给合约持有者带来损益,合约平仓或交割前的损益是否要在相应的会计期间确认,存在不同做法。英国、日本适用损益实现原则,不对合约期内未实现的损益征税,只有到合约终了损益通过市场交易实现后,才予以确认。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会刺激纳税人推迟所得实现时间,达到避税目的。而市场计价原则要求纳税人在每一纳税年度末,计算该年度未实现的损益并征税,美国采用这种方法。但这种方法也有问题:首先,合约存续期间价值变化都要作为税基征税,存在未实现收益纳税后最终未实现的矛盾:其次,按市值调整课税有悖传统所得税制,需要制定一些特殊规定;最后,有些流动性差的金融工具难以取得可靠的市场价格。除上述两个原则之外,还有研究者提出,在对冲交易获得收益时可以确认衍生交易损益的匹配原则和衡量衍生工具期望收益的修正实现原则,来确认衍生工具课税的会计期间。二、建设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税制的一些思考当前我国税制中适用于金融保险业的税种主要有营业税、所得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税费,对货物期货征收增值税,暂不征收资本利得税。涉及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银行、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涉及的业务基本为传统的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新出现的创新金融业务主要沿用既有的相关税种、税目、税率,并以国家税务总局具体问题具体批复的形式进行详细规定。比如曾以国家税务总局批复的形式规定金融企业外汇转贷中发生的掉期业务可按照“转贷业务”征收营业税;以岭澳核电有限公司为例,同意公司为降低外汇风险,开展保值交易,进行超远期外汇合约买卖收益的确认,按已交割部分外汇合约实现的损益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随着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应用,相关税制建设要侧重于促进市场发展的功能定位上,根据衍生工具的性质和特点,落实印花税、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资本利得税等税种的恰当征收。现行税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领受应纳印花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应当按照规定缴纳印花税。因此遵循惯例,衍生合约的签发可以作为印花税的征税对象。税法规定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A股、B股股权转让书据,由立据双方当事人缴纳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衍生合约交易也可以类比征收交易印花税,通过增加交易成本抑制投机性交易,但税率设定必须适度,过高就会从根本上伤害到交易,同时要慎重征收基础资产交易税,防止对衍生交易造成冲击。金融机构买卖衍生工具属于金融商品转让,应比照其从事外汇、有价证券、非货物期货买卖业务征收营业税,与衍生交易相关的经纪业务、结算业务等同样类比征收营业税。营业税征收中的难点是对不同工具、不同业务营业额的确定,应该坚持参照基础交易,灵活分拆组合,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营业税的税率设定要体现政策对衍生工具交易的支持和控制。对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自然人和法人)从事衍生交易所得征收所得税是顺理成章的,转让衍生合约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入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我国目前尚未征收资本利得税,根据衍生交易参与主体和交易风险的特殊性,可以考虑对其征收资本利得税。征税过程体现出对投机交易与套期保值交易的区别对待,引导新兴的衍生工具市场朝规避风险、提高市场效率的方向发展。衍生工具税制建设还需要考虑外资金融机构的税收待遇问题。当前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与营业税已经统一,未来与衍生交易相关的税收政策制定,应继续遵循平衡税收负担,促进公平竞争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外资金融机构的经验优势和鼓励它们的参与积极性,又要防范战略地位和经济资源被他人控制。协调国内外衍生交易税制中纳税义务人、计税依据、应纳税额、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纳税期限等税收要素的认定是最重要的,如果同样的衍生交易,在东道国和母国的税务处理不同,必然会引起征税混乱和制约业务开展。总之金融衍生工具税制的完善必然与衍生工具不断被推出应用,属性特征不断被理解掌握,会计确认与计量不断进步革新的过程相一致并行,最终体现为对交易性质、交易数量(价值量)、所属会计期间的合理认定,使税收达到公平税负、提高市场效率的目的。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伍』 保险代理业的会计核算
收到保险代理手续费的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贷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确认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收入。营业外收入并不是由企业经营资金耗费所产生的,不需要企业付出代价,实际上是一种纯收入,不需要与有关费用进行配比。
因此,在会计核算上,应当严格区分营业外收入与营业收入的界限。通俗一点讲就是,除企业营业执照中规定的主营业务以及附属的其他业务之外的所有收入视为营业外收入。一般采用贷方多栏式明细账格式进行分类核算。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指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大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扣除相关费用后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
为了总括反映和监督企业营业外收入情况,企业应设置“营业外收入”账户。该账户贷方登记企业发生的营业外收入额,借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经结转后该账户期末无余额。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陆』 关于利得和损失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损失,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关的各项利得和损失。主要通过以下科目核算:
1.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
2.营业外支出,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
3.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以及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损失,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包括:
1.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在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时,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被投资单位资本公积减少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处置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时: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2.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应按确定的金额:
借:管理费用等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在行权日,应按实际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计算确定的金额:
借:银行存款 (按行权价收取的金额)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原确定的金额)
贷:股本 (增加的股份的面值)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差额)
3.以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存货/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房地产开发企业将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转换日的公允价值)
存货跌价准备 (原已计提的跌价准备)
贷:开发产品 (账面余额)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差额)
若产生的是借方差额,则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企业将自用的建筑物转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转换日的公允价值)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累计折旧/累计摊销 (已计提的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账面余额)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差额)
若产生的是借方差额,则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时,将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金额转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资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或相反分录。
5.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汇兑差额
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可供出售非货币性项目,如果期末的公允价值以外币反映,则应当先将该外币按照公允价值确定当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再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进行比较,其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对于发生的汇兑损失:
借:资产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对于发生的汇兑收益: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6.金融资产重分类
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账面余额)
贷或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差额)
7.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分拆
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将其包含的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将负债成份确认为应付债券,将权益成份确认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8.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所得税处理
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而税法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市价的波动在计税时不予考虑,有关金融资产在某一会计期末的计税基础为其取得成本。
因此,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上升时,账面价值大于其初始取得成本,即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下降时,账面价值小于其初始取得成本,即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柒』 老师,收到保险公司返点的钱,怎么做分录
会计分录:
借:现金等
贷:营业外收入
为了总括反映和监督企业营业外收入情况,企业应设置“营业外收入”账户。该账户贷方登记企业发生的营业外收入额,借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经结转后该账户期末无余额。
(7)保险实际利得摊销扩展阅读:
①企业转让固定资产时,先结转固定资产原值和已提累计折旧额,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收到双方协议价款,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最后结转清理损益,若转出价款高于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②企业处置无形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等,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摊销,借记“累计摊销”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及其他费用,
贷记“应交税费”、“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按其贷方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③确认的政府补助利得,借记“银行存款”、“递延收益”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1)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收到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时: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分配递延收益时: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2)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收到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时: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捌』 套期利得或损失到底是摊销计入当期损益还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为什么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损失——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关的各项利得和损失。
主要通过以下科目核算——
1.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
2.营业外支出,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
3.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以及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损失,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包括:
1.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在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时,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被投资单位资本公积减少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处置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时: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2.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应按确定的金额:
借:管理费用等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在行权日,应按实际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计算确定的金额:
借:银行存款 (按行权价收取的金额)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原确定的金额)
贷:股本 (增加的股份的面值)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差额)
3.以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存货/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房地产开发企业将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转换日的公允价值)
存货跌价准备 (原已计提的跌价准备)
贷:开发产品 (账面余额)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差额)
若产生的是借方差额,则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企业将自用的建筑物转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转换日的公允价值)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累计折旧/累计摊销 (已计提的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账面余额)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差额)
若产生的是借方差额,则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时,将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金额转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资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或相反分录。
5.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汇兑差额
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可供出售非货币性项目,如果期末的公允价值以外币反映,则应当先将该外币按照公允价值确定当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再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进行比较,其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对于发生的汇兑损失:
借:资产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对于发生的汇兑收益: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6.金融资产重分类
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账面余额)
贷或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差额)
7.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分拆
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将其包含的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将负债成份确认为应付债券,将权益成份确认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8.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所得税处理
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而税法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市价的波动在计税时不予考虑,有关金融资产在某一会计期末的计税基础为其取得成本。
因此,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上升时,账面价值大于其初始取得成本,即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下降时,账面价值小于其初始取得成本,即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玖』 保险公司投资的资本利得,分红收入如何交税
保险公司的分红是免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