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年度汇算清缴资产折旧,摊销这张表是怎么填的
算出账上的固定资产期末数,本年折旧数,累计折旧数,账载金额和税收金额填一样的,不调增即可。
㈡ 以前年度 待摊费用忘记摊销 现在发现了 怎么做凭证啊
按照实际应该摊销的年度确认费用(补摊)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应缴税版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待权摊费用
待摊费用
又可称预付费用。已经支付但不能作为当期费用的支出,流动资产项目之一。根据我国会计制度,低值易耗品也可列入待摊费用。待摊费用的概念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也是配比原则的要求。中国新会计准则已废除该科目。
待摊费用,中国新会计准则已废除该科目。 建议不要在使用了
㈢ 上一年度无形资产多摊销了,现在该怎么调整好啊
可以通过”以来前年度损益调整源“科目来调整。当然也要调整”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会计凭证: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XX年管理费用(红字)
贷:无形资产摊销 (红字)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XX年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然后再提盈余公积就可以了。
㈣ 有以前年度的摊销费用未摊销,现在查出来了,应该如何做调整。
1、不可以直来接做本期的损源益;
2、要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来入账。做一笔分录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长期待摊费用/其他应付款等;
3、会影响2016年度的汇算清缴,要调增。看下是否有以前年度弥补亏损可以弥补。所得税交点还是可以的。
㈤ 上年度无形资产有几个月没有摊销 ,今年需要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吗应该怎么做
数额大的话,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进行处理,数额较小的话,可在今年专直接处理。属
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分录为: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无形资产摊销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㈥ 上年度的待摊费用计提的和摊销的都要冲回怎么做
冲回:
借: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全额)
贷:待摊费用 (全额)
已摊销专:
借:待摊费用(摊销数属)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摊销数)
所得税汇算时要做纳税调整,不能冲减当年费用。
㈦ 待摊费用可以跨年度摊销吗
你好
待摊费用可以跨年度摊销。
一般情况跨年度的待摊费用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专核算属。如果摊销的时间在会计年度内,摊销的时间不超过12月,跨年度可以用待摊费用。
如:7月份摊销,摊销8个月,要跨年度,可以用待摊费用。如果7月份摊销,摊销20月,本会计年度的用待摊费用科目,跨年度的用长期待摊费用。(按新会计准则,不允许使用待摊费用。如果不能取得收益期,一次性计入期间费用)
㈧ 凭证摊销怎么跨会计年度
既然已经知道是会计差错,在发现月份按会计差错更正处理,补提一个月摊销:如: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管理费用)贷:累计摊销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管理费用)其他月份按正常摊销。
㈨ 待摊费用月摊销额年度内能变动吗
新会计准则这个已经没有待摊费用这个科目,当然企业根据需要可以用这个科目,那么月摊销额可以有变动。
㈩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中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如何填写
一、固定资产原值填年末数。本年折旧填本年度的累计折旧额,当然包括固定资产出售前计提的折旧额。
二、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填写如下:
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计算提取折旧、摊销的资产原值(或历史成本)的金额。
第2列“计税基础”,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计算税前扣除折旧、摊销的金额。
第3列: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计算提取折旧、摊销额的年限。
第4列: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计算税前扣除折旧、摊销额的年限。
第5列: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计算本纳税年度的折旧、摊销额。
第6列: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计算税前扣除的折旧、摊销额。
第7列:金额=第5-6列。如本列为正数,进行纳税调增;如本列为负数,进行纳税调减。
第8列“以前年度纳税调整增加额”:填报以前年度资产折旧、摊销因会计和税收的时间性差异而纳税调整增加的金额。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1)房屋、建筑物,为20年;
(2)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3)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4)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5)电子设备,为3年。以上是按税务的折旧年限,如果你会计上不是按上述年限计提的折旧,要按照差额来进行调整。
(10)摊销年度扩展阅读:
在纳税申报表中,除了有11项的年所得项目以外,还有每项对应的“应纳税额”、“已缴(扣)税额”、“抵扣税额”、“应补(退)税额”。
其中按照税法规定属于免税或免征的所得的项目在“应纳税额”中按0填写;对已经缴纳或已经由单位扣缴的税款在“已缴(扣)税额”中填写;按税法规定允许抵扣的税款在“抵扣税额”中填写;“应补(退)税额”中填写的,是“应纳税额”与“已缴(扣)税额”、“抵扣税额”的差额部分。
扣缴义务人应于签订合同或协议后20日内将合同或协议副本,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并办理有关扣缴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