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投资金额,面值,入账价值,账面价值,是什么鬼啊到底用大白话给我说下好么
1、持有至到期来投资是指源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计量是按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2、初始投资金额是指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 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但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 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 债券利息,应作为应收项目单独核算。
3、面值:
1)债券或票据的本金数额;
2)人寿保险单的到期价值;
4)市政债券的面值。
4、入账价值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入账价值、存货的入账价值、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
5、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通常是资产类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 账面余额是指某科目的账面实际余额,作为不扣除该科目备抵的项目。
㈡ 谁能通俗解释下摊余成本个什么概念,看了半天都不懂,书本的定义都不知在说什么。
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
讲个故事吧。比如说,企业发行一种债券,面值是1250元,票面利率是4.72%,期限是5年。
其实企业是想募集1250元的,但是他发现按照他这个票面利率发行的话,没人买。后来企业折价卖,卖1000元。
本来价值1250元的债券,现在卖1000元,果然有人贪便宜买了。比如老王买了一份,很开心,到处跟人家说花了1000元买了1250元的东西,赚了250元。
到了第一年年末,老王收到企业给的利息59元,这时他的邻居跟他说,现在市场利率是10%,你的1000元拿去做投资的话,应该有100元的收益啊,可你现在只收到了59元(1250X4.72%),还差41块钱呢。
老王一听急了,就去找企业理论,企业说现在我没钱给你,那41块钱就当是我再管你借的吧。老王后悔莫及,但是也没办法,谁让自己贪便宜呢。这样第一年年末,老王自己记账的时候,提醒自己,我现在已经借给他们1041块钱了。
第二年年末,老王算投资收益,当然就要用1041的本金来算了(1041X10%=104.1),这时企业还是给老王59块钱,差了45块钱,老王又去找企业理论,企业还是没钱,这时老王自己说,那45块钱就当是我借给你的啊。回家后,老王恨恨的说,我可是已经借给他们1086块钱了(1041+45)。
暑去秋来,春来夏往,时间如梭。转眼到了第五年末,企业借的钱到期了,老王算了算,尼玛,老子刚开始花了1000块钱买了个1250块钱的债券,以为捡到大便宜,谁知道最后总共借给他们1250块钱。
这时企业给老王送来了1250的本金和最后一期的利息59元,还送给老王一面锦旗“助人为乐、品德高尚”。现在老王再也不买债券了,改去学会计去了。案例中,每一期的本金就是摊余成本,就是把这250块钱分摊到每一期。
因为一开始卖1250没人买,企业就卖1000,剩余的250分摊到每一期收,最后总共也能收到1250,。可以用这种方式理解。如果是溢价发行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2)累计摊销白话扩展阅读:
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
㈢ 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是什么样的呢
摊余成本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3)累计摊销白话扩展阅读:
初始摊余成本就是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买价+相关费用。而所谓的实际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来对债券在有效期内的现金流进行折现,使得折现所得现值总额等于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即初始摊余成本)。
在收到债券利息的账务处理为,投资收益的确认金额等于初始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这一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实际收到的利息之间的差额就是对初始摊余成本的调整额。调整额为正,则摊余成本会增加,调整额为负,则摊余成本会减少。
㈣ 资产或负债项目按扣除备抵项目后的净额列示 这句话什么意思 白话
1、意思是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反映的是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实际值多少),版而不是历史成本。
2、比如“权固定资产”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账户期末借方余额-“累计折旧”账户贷方余额-“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户贷方余额。其中,“固定资产”余额表示固定资产购进时的历史成本,“累计折旧”余额表示因磨损或技术进步等原因而减少的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余额表示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两个账户都是“固定资产”的备抵调整账户,通过抵减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得出固定资产现有的实际价值。
2、同理。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项目金额=”无形资产“账户期末余额-”累计摊销“账户贷方余额-”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方余额。……
㈤ 什么叫摊余成本用通俗一点的话解释,请不要用专业术语给我解释谢谢
摊余成本是指用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5)累计摊销白话扩展阅读:
一般情况下,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但也有两种特殊情况:
(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若仅仅是公允价值的暂时性下跌,那么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金额,此时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
(2)贷款。已经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摊余成本也不等于账面价值,因为其摊余成本要加上应收未收的利息。
㈥ 通俗的讲 摊余成本 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摊余成本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6)累计摊销白话扩展阅读:
假设A企业溢价发行5年期债券面值100元,实际发行价格125元,票面年利率10%,每年付息,5年到期后一次性偿还本金100元。
作为发行价格昂贵的补偿,溢价发行的票面利率会相对较高,(1+10%×5)×100=(1+i×5)×125计算出实际利率为i=4%。
第一期票面利息为100×10%=10元,实际利息应为125×4%=5元,两者差额5元即为溢价的25元在本期摊销的额度,这就是上文中的“(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中的一期的金额。得到第一期期末的摊余成本为120元。
如此计算5期,第一期期初摊余成本为125元,每期摊销额5元,第一期至第五期每期期末摊余成本为120元,115元,110元,105元,100元。第一期期初的摊余成本与初始实际成本相等,最后一期期末的摊余成本与票面面值相等。
每期摊销额=票面面值×票面利率 - 实际成本×实际利率
期末摊余成本= 期初摊余成本 - 本期摊销额 = 初始实际成本 - 累计摊销额
折价发行的发行价比票面价值低,利率也较低:
每期摊销额=实际成本×实际利率 - 票面面值×票面利率
期末摊余成本= 期初摊余成本 + 本期摊销额 = 初始实际成本 + 累计摊销额
㈦ 会计基础之资产类 笔记记得不清楚
这些分别是应收账款、原材料等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抵减科目,和资产类科目相反。
㈧ 财务会计,为什么要借累计摊销摊销什么意思已摊销代表什么
说大白来话“已摊销”就自是已经在以前期间或者本期间入了费用、或者成本的意思,例如5.31日你交了公司房租半年的房租120000元,那么如果你把5.31日交的12万元房租全部放入5月份的费用里面的话,5月份的利润就低了很多,并且将未来6个月的房租费用都放在一个月里面也不平均,所以就可以用“摊销”的概念,即5.31日做凭证:
借:资产/待摊费用-房租 120000 贷:银行存款 120000 这样其实这个房租在5月未入费用。
6.31日做凭证:
借:成本/制造费用/房租 或者损益/销售费用/房租 20000
贷:资产/待摊费用-房租 20000 这样就在6月份的时候将12万房租的其中2万元在6月入了成本或费用,影响本月利润总额2万元而已。
同理7/8/9/10/11/12月做凭证:
借:成本/制造费用/房租 或者损益/销售费用/房租 20000
贷:资产/待摊费用-房租 20000
到12月底的时候“资产/待摊费用-房租”这个科目里面原先的12万元就在前面的6个月平均的入了成本或费用,摊销完毕。
其实一次性预缴纳的包含未来很长时间的水电也可以这么摊销。
㈨ 怎样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请给邮箱,发模板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