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摊销本月负担的财产保险费 怎么做会计处理
借:管理费用 财产保险费
贷:待摊费用 财务保险费
Ⅱ 摊销本月财产保险费 贷记什么 分录
购买财产保险费的会计分录是:
借:预付账款-财产保险费
贷:银行存款
每月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财产保险费
贷:预付账款-财产保险费
Ⅲ 摊销本月车间、管理部门财产保险费用。。。
1,摊销本月车间、管理部门财产保险费用发生的各种费用,如果使跟生产有关的,就要计入“生产成本——××产品”(直接与某种产品相关)或计入“制造费用”,月末再摊入“生产成本”明细科目。
如果使管理部门范围内发生的费用,与生产没有关系的,就计入“管理费用”。比如,设备是管理部门使用的,那么设备的保险费就计入“管理费用”。 2,本月固定资产维修费用是不能计提的,只能预提。 预提本月固定资产维修费用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维修费
贷:预提费用
Ⅳ 摊销本月应负担的财产保险费7000元.作出会计分录
摊销本月抄应负担的财产袭保险费400,其中制造费用负担300,管理费用100的会计分录是:
1、购进财产保险费时:
借:预付账款-财产保险费
贷:银行存款
2、本月摊销时:
借:制造费用-财产保险费300
管理费用-财产保险费100
贷:预付账款-财产保险费400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Ⅳ 当月购买的财产保险,需要当月摊销吗
当月购买,当月摊
Ⅵ 摊销本月财产保险费记入什么会计科目
1、企业财产保险其期限一般在一年,金额不大的情况下可直接记入管理费用-保险费,
如金额较大,可以计入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保险费。
2、根据提议相关财务处理如下:
借:制造费用 800
管理费用 200
贷:预付账款 1000
(6)财产保险当月摊销吗扩展阅读
企业财产保险的具体作用
1、为企业分担风险、提供经济补偿 。
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如火灾、爆炸、洪水、雷击、风灾等等,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灾害事故就成了企业管理中一种不可预料的风险。保险是一种分担风险的方法,是建立在灾害事故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这种矛盾对立统一基础上,对个别投保企业来说是偶然和不确定的,但对所有投保企业来说却是必然和确定的。
参加保险就是以缴付一定的保险费用支出,把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一旦发生灾害事故的损失,能够及时得到经济补偿,从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2、为社会加强防灾工作、保护财产安全。
开展防灾防损工作是由保险经营的特点所决定的。在日常业务的承保、计算费率及理赔工作中,都涉及到灾害事故,掌握了财产的设置,分布各种灾害事故损失的统计资料,对灾害事故的原因也进行分析和研究,积累了一定的防灾防损经验,具有积极参与公安消防、防汛和防洪等社会职能部门搞这项工作的社会责任。
3、为国家提供资金、支援四化建设。
保险的目的是为遭受灾害事故的企业单位提供经济补偿,同时也为国家积累大量的建设资金。保险公司还在中国人民银行核定的放款额度内,从经济上帮助保险企业解忧排难,解决在资金运用上的暂时困难,有利于企业生产的发展。
Ⅶ 本月分摊财产保险费用20000元,按照收付实现制为啥不计入本月的收入和费用
本月“分摊”,那就说明这笔钱是之前付的,如果是收付实现制的话,应该是在之前付的时候计入收入和费用!如果是按权责发生制,那么就应当计入本月的收入和费用
Ⅷ 2019年最新财产保险费应该摊销吗
保险小抄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我来回答:首先应该澄清一个问题,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发生的费用其摊销期在一年(含一年)的,直接计入到有关的费用科目,不用按月摊销了,况且新准则已经取消了待摊和预提会计科目。而摊销期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费用,发生时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举两个例子:
Ⅸ 短期待摊费用当月开始摊销,还是次月开始摊销
当月开始摊销。
新准则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中的"待摊费用"主要账务处理中有一句,“财产保险费应在保险的有效期限内平均摊销,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应在租赁期间内平均摊销”,应该从1月就开始摊销。
有明确归属期的,应按照归属期摊销,比如1月份支付全年房租,当月就应该摊销,没有明确归属期的,看预期受益期限是从本月开始还是从下月开始,从本月开始就本月开始摊,否则从下月开始摊。
(9)财产保险当月摊销吗扩展阅读:
新准则强化资产负债观,淡化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观更符合信息有用性,将已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即不符合资产定义的项目剔除出资产负债表。
比如,“待摊费用”本质上是一种费用,属于无价值资产,是企业一经发生就已消耗的一项“沉没成本”,它没有使用价值,没有流通性,假如企业破产,是不可能用它来偿还债务的,
如果将它归类于资产,会虚增企业的资产总额,虚夸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严重影响企业财务指标的公允性,不利于投资者对企业生产经营与财务状况作出正确的判断。
上述有些企业仍保留“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或者采用“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替代科目,其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没有遵循资产负债观,不符合新准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