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知识产权出资形成的股权如何退出
知识产权出资形成的股权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退出,也可以通过《公司法》第七十五条退股。
法律依据《公司法》:
第七十二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
(一)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五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的;
(二)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的;
(三)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会议通过决议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续的。
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六十日内,股东与公司不能达成股权收购协议的,股东可以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九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B. 1 简要描述在资本运营过程中,资本为什么要退出
资金从投资之门进入,从融资之门退出。
资本运营的两道大门
资本运营并非像人们想象得那样神秘,它的道理其实非常简单。资本运营就是资本和资产的交易,用资本换资产者为投资,以资产换资本者为融资(如1-1所示)。不过,上述涉及的资产涵盖了诸多的表现形式,其中包括各种形态的无形资产,而正是这些无形资产才使资本运营的概念显得如此深奥。
1-1 投资与融资殊途同归
既然资本运营是一场交易,那么交易双方至少需要两种角色:运营资本者,被称为资本家;运营资产者,被称为企业家。人们常常把两者混为一谈,因为很多企业家或资本家身兼两种角色。如果从商务模式的角度考察,两者赚钱的方式有本质的区别。资本家主要是靠钱来赚钱,而企业家主要是用资源来赚钱。资本运营离开了这两者的交易就无从谈起。你可以只当资本家,把钱存进银行吃利息,或者把钱交给投资基金获取分红,只靠钱赚钱;你也可以只做企业家,像传统的农场主、手工业者或当今的“知本家”,只用资源、经验和知识赚钱,完全靠经营利润滚动发展。如果这两类人的运行轨迹像平行线一样永不相交,资本运营便无从谈起。
资金如同企业的血液。如果我们把企业的资本运营比做一座大厦,那么投资和融资就是资金进出的两道大门。资金从投资之门进入,从融资之门退出。要想使资本运营保持活力,这两道资金吞吐的大门缺一不可。有些投资者或许不以为然,认为自己有资金,只需找到投资之门就行了,没有必要知道融资之门在哪儿。当然,如果你只满足于当一个小小的企业家,这种想法无可非议。可是,如果你想把你的企业做大,或者想使你的钱连续不断地滚动增值,没有融资之门,你的资金链条又如何能保持可持续的运转呢?例如,你用手里的钱买了股票,这叫做投资,因为你用资金置换了资产(以股票为代价券),即使股票价格涨了一倍,你仍旧没有赚到钱,那只不过是个画饼充饥的数字游戏,因为股价还会落下来。那么你什么时候才算真正赚到钱呢?就是把手中的股票换回人民币的时候,也就是找到下一位投资者把资产换回资本,这叫做融资,因此你实际上不是在投资的环节赚钱,而是在融资的环节赚钱。
在资金的运动过程中,最精彩的一幕不是进入之时,而恰恰在资金增值后退出之刻,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惊险的一跳”。若你的资金只有进入之门没有退出之门,只能说明你是一个失败的资本家:狗熊掰棒子,买了一大堆资产,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结果必将被活活“噎死”。如果你的资金只有退出之门而没有进入之门,只能说明你是个破落的企业家,崽卖爷田吃老本,最终免不了倾家荡产。
有一次在给清华EMBA的学员讲课时,我把资本运营比做一座知识的殿堂,并告诉学员,有两个门可以进入这座迷宫,一个门是投资,另一个门是融资。学员问我,从这两个门走进去有什么不同。我说结果没什么不同,无论你从哪个门进入这个殿堂,学到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最终殊途同归。如果要说不同之处可能在于进入的感受,从投资之门进入,会觉得学问越做越深;从融资之门进入,会觉得学问越做越浅。
为什么呢?涉入资本运营的投资者并不都是我们印象中的大款,他们中间用自己的钱去投资的人只是少数,而大部分人都是替别人管钱的人,例如银行家、基金经理、信托投资公司总裁等。这些人手中支配的巨额资金都是别人的钱,有些甚至来自千家万户的普通百姓。他们只有把投资这门学问描述得难上加难,才能让大部分人知难而退,最后甘心情愿地把钱掏出来交给他们这些专家去打理。难怪MBA的教科书中最难的一门就是投资学,里面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数量模型、公式公理、表矩阵、坐标曲线,不把人绕懵了绝不罢休。按照政治经济学的说法,这种现象就是寻租行为。
融资者大多都是企业家,他们需要别人掏出钱来交给他们使用。但是,没有任何投资者会稀里糊涂地把钱扔进一个他完全搞不懂的项目,去玩一个他完全搞不明白的游戏。为了获得资金,无论他们的项目和商务模式多么复杂,都必须把故事说得浅显易懂,让普通人都听得明白。要知道,投资者并非个个都是专家,即使是专家也不可能是各行各业的通才。不让他们听明白,他们怎么会掏钱出来交给你用?
我笑着问学员,他们愿意从哪个门进入这座殿堂?大部分学员都说,愿意从融资之门进入。我理解他们,毕竟人都喜欢走捷径,既然有简单的途径,何必要自选复杂呢?况且他们中间大部分人都是企业家,对融资的渴望远远大于投资意愿。然而,只有一个学员站起来说:他愿意从投资之门进入,从融资之门出来。我当即给他的回答打了100分。这正是我期待的回答:深入浅出。
在后面的章节中,就让我们开始一个深入浅出、殊途同归的旅程。也许我们一会儿会涉入投资的领域,一会儿又转到融资的领域。希望读者不要被这种跳跃式的思维绕昏了头脑,投资和融资无非是一个钱币的正反两面而已。不过,有一点我可以保证,读懂这本书,无需很高的学历,初中毕业足已,即使读文字不理解,那至少看也能明白。
C. 清算时,此种情况下无形资产能否清算.
我国没有笼统的无形资产的法律概念,你主持设计的产品只能通过知识产权的方式保护,注册申请备案专利、软件著作权、著作权、商标或者技术秘密等保护。
D. 公司注册资金有部分是无形资产,要想以股东撤资的方式撤出无形资产出资的部分,工商局方面手续怎么办,
首先,要明确这部分无形资产出资是否到位,即是否按照公司法和有关登记法规要求办理产权转移手续。2005年12月31日以前公司法及有关登记法规要求非货币出资的过户手续在工商执照下发之日起半年内办理,2006年1月1日开始要求先办理非货币财产的产权转移手续才能算作出资。如果是在老公司实行期间在注册后没有在规定期间内办理产权过户,工商部门会作为出资不到位或者虚假出资进行处罚。如果是新公司法实行后没有办理产权过户,有可能是工商登记时没有严格执行公司法。
如果确实是已经办理产权过户的无形资产股东想要撤资,应该按照公司法第178条、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工商总局2004年11号令)、公司登记管理条例(2005年国务院令第451号)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办理减资手续。如公司法第一百七十八条规定, 公司需要减少注册资本时,必须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
公司应当自作出减少注册资本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公司减资后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法定的最低限额。其他法规请你自己查找一下, 具体的撤资手续如是否(或者何时、以何种方式)拟定减资决议、审计、验资、工商变更登记等操作细节问题应该到注册地工商部门咨询。
即使原来出资时或者出资后与无形资产相关的税收没有问题,那么减资过程中如果发生资产价值的明显变化,即股东会因为减资行为产生利得的情况下,一般会涉及税收问题。
(在工商登记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操作实务中,对于没有在规定期限内办理产权过户的无形资产出资,工商部门也会在权限内给公司一定程度的豁免,即忽略无形资产出资的时间真空,让公司找事务所出具“替换出资方式”的变更验资报告,即修改公司协议、章程,将原来规定的无形资产出资方式改为货币出资方式或者是不需要办理产权过户的非货币出资方式。)
E. 对比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出售、转让、报废等会计处理上的异同
处置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的处置,还需缴纳营业税。
固定资产的报废是处置固定资产的一种
固定资产报废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磨损或陈旧,使用期满不能继续使用;二是由于技术进步,必须由先进设备替代。固定资产报废,一方面由于固定资产退出企业引起企业固定资产的减少,另一方面在清理过程中还会发生一些清理费用,同时还可能取得一定的变价收入。因此,固定资产报废的核算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注销报废固定资产的原值和已提折旧额。按固定资产的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按已提折旧额,借记“累计折旧”账户;按固定资产原值,贷记“固定资产”账户。
(2)结转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按收回的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账户,贷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
(3)支付清理费用。按发生的清理费用,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
(4)结转清理后的净损益。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收益,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理固定资产收益”账户;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理固定资产损失”账户,贷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
企业因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减少的固定资产要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进行核算。
1、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2、支付相关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
3、计算应交纳的营业税: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4、出售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5、结转清理净损益:
①结转清理净损失: ②结转清理净收益:
借:营业外支出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F. 即征即退服务、不动产和无形资产包括哪些
1,即征即退服务包括:
(1)注册在洋山保税港区内试点纳税人提供的国内货物运输服务、仓储服务和装卸搬运服务。
(2)安置残疾人的单位,实行由税务机关按照单位实际安置残疾人的人数,限额即征即退增值税的办法。
(3)试点纳税人中的一般纳税人提供管道运输服务,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4)经人民银行、银监会、商务部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试点纳税人中的一般纳税人提供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2,不动产包括:各种建筑物,如房屋、桥梁、电视塔,地下排水设施等。
3,无形资产包括:
(1)专利权:是指国家专利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发明创造专利申请人对其发明创造在法定期限内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包括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
(2)非专利技术:也称专有技术,是指不为外界所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采用了的,不享有法律保护的,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各种技术和诀窍。
(3)商标权:是指专门在某类指定的商品或产品上使用特定的名称或图案的权利。
(4)著作权:制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权利。
(5)特许权:又称经营特许权,专营权,指企业在某一地区经营或销售某种特定商品的权利或是一家企业接受另一家企业使用其商标,商号,技术秘密等的权利。
(6)土地使用权:指国家准许某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对国有土地享有开发,利用,经营的权利。
G. 无形资产入股撤股时应如何处理
首先要确定这个技抄术属于专利技术袭还是其他技术秘密,以技术入股不仅要求公司掌握技术的使用方式,更要将代表技术所有权的专利等转让给公司。其中专利的还要办理相关专利权人变更备案。
针对你的具体问题,做以下答复,请参考。
1、分红权是股东权利,领取工资是员工的合法权利,股东和员工的身份不存在冲突,只要该股东作为员工向公司提供劳动服务,就有权利获得劳动报酬。这一点上市公司的员工可能持有自己公司股票,分红和领工资可以同时享有。
2、此人不想干可能是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不想作为员工给公司服务,这时候他提出辞职即可,但无权分配公司资产。另一个是不继续经营公司,由于公司法规定了股东不能撤回股份,所以他只能通过转让股份的形式收回投资成本,而不能从公司分配资产,除非公司股东会决议解散公司。公司资产具有独立性。
3、如果公司解散注销时他仍然是登记注册的股东,他有权按照持股比例分配公司清算资产。
4、如果该技术没有交给公司,则该股东存在出资不实的情况,其他股东可以要求他承担违约责任,补足出资。当然由于公司具有独立人格,可以要去公司其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其他股东代为出资的,可以要求出资不足股东承担赔偿责任。
H. 个人一无形资产投资入股如果以后他能够退出这个无形资产入股吗
当然是可以的。这个是当事人的自由。
I. 退还部分无形资产后,本月的摊销会计分录如何做
首先明确返还土地款的性质,是属于补贴收入的返还,还是属于退款性质(票据摘要中注明土地款)如果是补贴收入的话,那就土地的摊销不用调整,按原先摊销方法处理如果是退款,也就是说土地取得成本发生变化,那就重新确定成本后,按新的成本重新计算调整摊销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