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请问同一控制下权益法会产生商誉吗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不会产生新的商誉,但是需要确认被合并方被纳入集团合并范围时确认的商誉。
Ⅱ 为什么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中可能包含商誉
因为商誉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成本(或购买成本)高于该子公司净资产的差额(可辨认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的差额即为净资产),它不包括净资产与其帐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但是在长期股权投资中权益法下,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大于对方账面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确实理解为商誉,在个别报表上不确认,调增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商誉是企业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产品服务信誉、一流的管理团队,悠久的历史或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或诀窍等带来的超过行业平均收益水平的盈利能力。在会计处理中,商誉=长期股权初始投资额-被并购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从商誉的确认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商誉规模主要取决于被并购企业的估值和净资产的规模。
(2)权益法摊销商誉扩展阅读
商誉的确认,需要先按照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尽可能的资产价值评估,高于公允价值的部分方可计入商誉。商誉一旦确认,仅在下一次股权交割时才能进行变现后的损益确认,并进行相应的商誉释放。
然而,商誉也是会减值的,在实际并购企业的盈利没有达到之前承诺的情况的下,企业会计提商誉减值,造成企业利润的下滑甚至亏损。
Ⅲ 权益法和成本法都确认商誉吗
成本法按付出的代价计账,不存在商誉确认问题;只有权益法,按应享有的被购方所有者权益份额计账,可能存在付出代价与应享有份额之间有差异的问题,即商誉。
Ⅳ 会计中权益法和成本法的区别
区别一:适用范围
成本法是两头,权益法是中间。
权益法:适用情况是对合营、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通常占股在20%〜50%。
成本法:适用情况是对能够实施控制的企业或者是子公司(即占股在50%以上)。
二是对“四无”企业,“四无”企业,即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公允价值 不能可靠计量。这种情况一般是买了少量的非上市公司股份,占20%以下,这些股份是非流通的, 在公开市场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而公允价值可以可靠计量的,则要依照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准则来处理。比如:一个企业在二级市场上买了点股票,当然不能按长期股权投资来处理了。
区别二:对投资收益的处理
成本法你可以简单理解成是收付实现制,不管其是盈利还是亏损,被投资企业宣告发股利的时候才确认投资收益。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除非增加或减少了投资,不然一般不会调整。 权益法对应地可以理解成是权责发生制,只要被投资企业年终有了利润,不管其分不分,都按照我享有的份额按比例确认投资收益,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当然如果和联营、合营企业有内部交易的话还要抵消。
成本法会计处理:
被投资单位宣告或派发股利时
宣告时:
借:应收股利
货:投资收益
收到时:
借:银行存款
货:应收股利
权益法会计处理:
被投资单位实现利润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损益调整
货:投资收益
收到分红时:
借:银行存款
货:长期股权投资一损益调整
被投资单位分红时,资金从公司流向了股东,即被投资公司的净资产减少,而权益法的本质是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要反映企业在被投资企业享有份额的价值,被投资企业净资产减少,那企业享有的份额的价值相应地也减少,所以这里又要贷记一笔损益调整。)
合并报表的时候,一般来说都是以成本法为基础,因为要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一般都是能够实施控制的,这种情况下都是成本法。
中级会计学习
Ⅳ 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 有商誉的 问题吗
有影响。如果购买时产生正商誉,也就是投资方支付的对价大于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初始成本就是支付对价不再做调整。如果是负商誉,也就是投资方支付的对价小于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差额就计入营业外收入并调整初始入账成本。
Ⅵ 权益法 对于折旧和摊销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同调整净利润 若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 如何调整
【需要调增】,长期股权投资中的权益法指的是完全权益法,版相对于简单权益法而言,不权仅需要对投资日被投资单位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不论正负)进行调整,还要对内部未实现交易损益进行调整。
比如说A企业年初向B企业投资,那么本年B企业(被投资企业)是按照10万对固定资产折旧的,但是就A企业而言,这个固定资产在其“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中的体现只是其公允价值50万,应当按50万进行折旧,本年应折旧5万。
所以需要调整净利润:300+10-5=315万元,完了再按照投资比例确认投资收益就行了。
(6)权益法摊销商誉扩展阅读:
权益法的概念及其适用范围
权益法,是指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核算使用的明细科目:
长期股权投资—XX公司(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
(其他权益变动)
Ⅶ 投资方持股比例增加但仍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商誉如何考虑
权益法下是不确认商誉的。
即便是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也不确认为商誉(但实际上是商誉,只是不确认)
Ⅷ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转化为成本法后商誉的处理
权益法转化为成本法后的确不考虑商誉问题。不过有一种形式例外。
权益法增资为合并成本法情况下只有在“合并报表”才重新计算商誉。
具体为合并日可辨认公允价值X所占份额-(原权益法账面价值+新投资的账面价值)
权益法降低到成本法要考虑初始商誉,这两种情况都属于长投项目。
(8)权益法摊销商誉扩展阅读: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现就合并会计报表编制规定如下:
一、凡设立于我国境内,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子公司的母公司,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以综合反映母公司和子公司所形成的企业集团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
二、母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将其所控制的境内外所有子公司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
三、母公司拥有其过半数以上(不包括半数)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企业,包括:
(1)直接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企业;
(2)间接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企业;
(3)直接和间接方式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企业。间接拥有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是指通过子公司而对子公司的子公司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
直接和间接方式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是指母公司虽然只拥有其半数以下的权益性资本,但通过与子公司合计拥有其过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
Ⅸ 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下 是不是 不存在商誉的问题
权益法下,对价大于可辨认净资产公价的部分,不调整,小于的话,调整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同时调增成本。分录是对的。
这一块:虽然说在长期股权投资中权益法下,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大于对方账面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确实理解为商誉。
个人感觉还是不要理解为商誉好了,就理解成不确认商誉。
Ⅹ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的商誉如何处理
商誉体现在合并会计报表之中,根据新准则,需要合并报表的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投资不存在商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