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资产折旧、摊销明细表》的账载金额为固定资产期初数还是期末数中间增加的固定资产是否体现 如何体现
一、《资产折旧、摊销明细表》的账载金额为本期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平均原值。即固定资产年初原值余额+1至11月末原值余额)/12。
二、《资产折旧、摊销明细表》填报说明第1列第1行:“固定资产小计”填报纳税人本期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平均原值。
数据来源:来源于本表计算所得,本行=2行+3行+4行第1列第2行:“房屋建筑物”填报纳税人本期计提折旧的房屋、建筑物类固定资产的平均原值。
三、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填写如下:
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计算提取折旧、摊销的资产原值(或历史成本)的金额。
第2列“计税基础”,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计算税前扣除折旧、摊销的金额。
第3列: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计算提取折旧、摊销额的年限。
第4列: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计算税前扣除折旧、摊销额的年限。
第5列: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计算本纳税年度的折旧、摊销额。
(1)长期摊销账载金额扩展阅读:
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1)房屋建筑物;
(2)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车辆、工具器具;
(3)季节性停用及修理停用的设备;
(4)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和以融资租赁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以前年度已经估价单独入账的土地;
(3)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4)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和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⑵ 多少金额才能进入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不能以金额的多少来界定。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长期待摊费用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具体包括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开办费和修理费均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
其中开办费计入当期管理费用,修理费计入销售费用或管理费用(即修理费一律费用化)。其中开办费是指企业在筹建期间内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员工薪酬、办公费用、培训支出、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借款费用等。
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待摊费用,都在本科目按规定进行摊销。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数额,反映的是企业各项尚未摊销完的长期待摊费用的摊余价值。
(2)长期摊销账载金额扩展阅读:
新旧会计准则对摊销方法的变更:
2006年2月,财政部正式对外颁布所有的会计准则,其中的无形资产准则与2001年1月1日实施的无形资产准则相比,在无形资产范围的界定、研究开发费用的账务处理等方面规定的更加明确。
无形资产新准则在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的选择上更合理,不再将无形资产统一按照使用年限内平均摊销,而是考虑了企业预期消耗该项无形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
与无形资产旧准则相比,无形资产新准则无疑更加关注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这就使得提供的会计信息更能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更加客观真实。
⑶ 什么情况下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账载金额小于税收金额
一、《资产折旧、摊销明细表》的账载金额为本期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平均原值。即固定资产年初原值余额+1至11月末原值余额)/12。二、《资产折旧、摊销明细表》填报说明 第1列第1行:“固定资产小计”1、填报纳税人本期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平均原值。2、数据来源:来源于本表计算所得,本行=2行+3行+4行第1列第2行:“房屋建筑物”1、填报纳税人本期计提折旧的房屋、建筑物类固定资产的平均原值。2、数据来源:来源于会计核算中计提折旧的(房屋、建筑物类固定资产年初原值余额+1至11月末原值余额)/12。3、注意事项:开业不足一年,或年度中间歇业的,以实际经营期计算。第1列第3行、第4行填报要求同第2行。第2列=第3+4+5+6列。第3列第1行:“固定资产小计”1、填报纳税人本期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中记入制造费用的金额。2、数据来源:来源于本表计算所得,本行=2行+3行+4行第3列第2行:“房屋建筑物”1、填报纳税人本期计提房屋建筑物类固定资产折旧额记入制造费用的金额。2、数据来源:来源于会计核算中,本期记入制造费用的房屋建筑物类固定资产折旧额。第3列第3行机器设备、第4行电子设备运输工具的填报要求同第2行。第4列至第6列分别填报纳税人本期按照会计核算的实际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中计入“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在建工程”的金额。相关要求同第3列。根据总局最新文件,本表第六列后增加“计入其他”一列,填报纳税人在应付福利费和其他业务支出中核算的折旧或摊销额。第7列“应予调整的资产平均价值”:1、填报除国家统一规定的清产核资外的企业资产重估增值、接受捐赠资产价值(2003年以前受赠)、外购商誉和其计提折旧、摊销额以及资产会计计价与税收计价差异的调整额。金额为负数时以“—”表示。2、数据来源:来源于纳税人分析,会计核算中固定资产计价与企业所得税政策关于固定资产计价差异的调整额。并按其固定资产的分类分别填入本列2至4行。合计数填入本列第1行。第8列“本期资产计税成本”:1、本列主要反映有关固定资产按照现行企业所得税政策规定,确认的可以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值,主要用于计算允许税前扣除的折旧额。2、数据来源:来源于本表计算所得,金额等于第1+7列(原值+调整额)。并按其固定资产的分类分别填入本列2至4行。合计数填入本列第1行。第9列“允许税前扣除的折旧或摊销额”:1、本列主要反映按照现行企业所得税政策计算的,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固定资产折旧额。2、数据来源:来源于本表计算所得,本列第2、3、4行金额=第8列对应行次(小计、合计栏除外)×税法规定的年折旧率或年摊销率。固定资产残值比例统一确定为5%。纳税人可扣除的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采取直线折旧法。除另有规定者外,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房屋、建筑物为20年。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为5年。第10列“本期纳税调整增加额或减少额”:(1)反映会计核算中实际计提的折旧额(2列),扣减“允许税前扣除的折旧额”(9列)的差额,正数为纳税调增额,负数为纳税调减额。(2)数据来源:来源于本表计算所得,本列金额=第2-9列。并按其固定资产的分类分别填入本列2至4行。合计数填入本列第1行。第11列“本期转回以前年度确认的时间性差异”:1、本列填报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于以后期间确认费用或损失,但按照税法规定可以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形成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在本期的纳税调增额。2、数据来源:来源于纳税人以前年度确认的时间性差异(递延税款贷项)在本期转回数(递延税款借项)。并按其固定资产的分类分别填入本列2至4行。合计数填入本列第1行。本列第十七行填入附表四第7行。第12列“本年结转以后年度扣除的折旧或摊销”:1、填报会计核算已列支的折旧或摊销,但按照税收规定不得在本期扣除的数额,即在本年度已作纳税调整,将在以后年度应予纳税调减的时间性差异。2、数据来源:来源于本表第10列,本列金额=第10列。第13列“以前年度结转额”:1、本列主要填报以前年度累计的固定资产折旧额,未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时间性差异额。2、数据来源:金额等于上年度本表第15列“累计结转以后年度扣除或摊销”。第14列“本年税前扣除额”:1、填报以前年度调增结转的折旧在本期的扣除额,本列第17行填入附表五“纳税调整减少项目明细表”第18行内。(与本期第10列17行的纳税调减额一并填到其他纳税调减)。2、数据来源:来源于纳税人分析计算。3、注意事项:建议企业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扣除情况建立相应的台帐,详细列明每年会计核算中计提的折旧,和企业所得税政策规定的扣除额,以及结转情况。15、第15列“累计结转以后年度扣除或摊销额”:金额等于第12+13-14列。《资产折旧、摊销明细表》见下图
⑷ 长期待摊费用次年账载金额是填上年年末余额还是年初余额
上年年末余额
⑸ 那在什么情况下资产折旧、摊销的帐载金额与计税基础是不一样的
常见的不一致情况有:
1)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长于或短于税法规定;
2)其他资产的摊销年限长于或短于税法规定;
3)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以上个人看法,供参考。
⑹ 账载金额16153 折旧摊销年限5 本期折旧摊销额 会计()税收()
如果是这样的话,首先要知道税法允许的摊销年限
⑺ 所得税清缴固定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的账载金额如何填报
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填报说明
(三)资产类调整项目
1.第41行“三、资产类调整项目”:填报资产类调整项目第42行至第50行的合计数。第1列“账载金额”、第2列“税收金额”不填报。
2.第42行“1.财产损失”: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确认的财产损失金额;第2列“税收金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财产损失金额。如本行第1列≥第2列,第1列减去第2列的差额填入本行第3列“调增金额”;如本行第1列<第2列,第1列减去第2列的差额的绝对值填入第4列“调减金额”。
3.第43行“2.固定资产折旧”:通过附表九《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填报。附表九《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第1行“固定资产”第7列“纳税调整额”的正数填入本行第3列“调增金额”;附表九《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第1行“固定资产”第7列“纳税调整额”负数的绝对值填入本行第4列“调减金额”。第1列“账载金额”、第2列“税收金额”不填。
4.第44行“3.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通过附表九《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填报。附表九《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第7行“生产性生物资产”第7列“纳税调整额”的正数填入本行第3列“调增金额”;附表九《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第7行“生产性生物资产”第7列“纳税调整额”的负数的绝对值填入本行第4列“调减金额”。第1列“账载金额”、第2列“税收金额”不填。
5.第45行“4.长期待摊费用”:通过附表九《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填报。附表九《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第10行“长期待摊费用”第7列“纳税调整额”的正数填入本行第3列“调增金额”;附表九《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第10行“长期待摊费用”第7列“纳税调整额”的负数的绝对值填入本行第4列“调减金额”。第1列“账载金额”、第2列“税收金额”不填。
⑻ 想问下什么是"账载金额",什么是"税收金额"
1、"账载金额"是指账本上记载的金额。
2、"税收金额"是指计算缴纳税收的金额。
比如:“利润”就是指"账载金额",“应税所得额”就是指"税收金额"。
又如:业务招等费,账上的多少全是"账载金额",按所得税法规定,超过税前扣除部份,就不是"税收金额"了。
3、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填报说明
(三)资产类调整项目
1.第41行“三、资产类调整项目”:填报资产类调整项目第42行至第50行的合计数。第1列“账载金额”、第2列“税收金额”不填报。
2.第42行“1.财产损失”: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确认的财产损失金额;第2列“税收金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财产损失金额。如本行第1列≥第2列,第1列减去第2列的差额填入本行第3列“调增金额”;如本行第1列<第2列,第1列减去第2列的差额的绝对值填入第4列“调减金额”。
3.第43行“2.固定资产折旧”:通过附表九《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填报。附表九《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第1行“固定资产”第7列“纳税调整额”的正数填入本行第3列“调增金额”;附表九《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第1行“固定资产”第7列“纳税调整额”负数的绝对值填入本行第4列“调减金额”。第1列“账载金额”、第2列“税收金额”不填。
4.第44行“3.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通过附表九《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填报。附表九《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第7行“生产性生物资产”第7列“纳税调整额”的正数填入本行第3列“调增金额”;附表九《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第7行“生产性生物资产”第7列“纳税调整额”的负数的绝对值填入本行第4列“调减金额”。第1列“账载金额”、第2列“税收金额”不填。
5.第45行“4.长期待摊费用”:通过附表九《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填报。附表九《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第10行“长期待摊费用”第7列“纳税调整额”的正数填入本行第3列“调增金额”;附表九《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第10行“长期待摊费用”第7列“纳税调整额”的负数的绝对值填入本行第4列“调减金额”。第1列“账载金额”、第2列“税收金额”不填。
⑼ “固定资产账载金额如何确定”及“计税基础的公式”
1、固定资产账载金额就是固定资产原值(或历史成本)的金额。
2、计税基础=固定资产原值(或历史成本)-折旧(摊销)
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附表填报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填报说明
附表九《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表》填报说明
一、适用范围
本表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填报。
二、填报依据和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相关税收政策,以及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填报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油气勘探投资、油气开发投资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的折旧、摊销,以及纳税调整额。
三、各项目填报说明
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计算提取折旧、摊销的资产原值(或历史成本)的金额。2.第2列“计税基础”,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计算税前扣除折旧、摊销的金额。
固定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
(一)外购的固定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三)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租赁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
(四)盘盈的固定资产,以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为计税基础;
(五)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六)改建的固定资产,除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一)项和第(二)项规定的支出外,以改建过程中发生的改建支出增加计税基础。
⑽ 余老师,《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长期待摊费用那行如果从明细账中取数的话
长期待摊费用贷方发生额为本年折旧摊销额
至于原来的账载金额和累计折旧摊版销额,需要看你公司权长期待摊费用是如何设置明细账的。如果年初只有净值,不是象固定资产明细账一样记载入账金额和已经摊销金额的话,就无未能到账本中取数,需要查询以前年度的账本或者查询备查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