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均不确认递延资产吗
对于享受税收优惠的研究开发支出(如“三新”技术开发),因该项无形资产并非产生于企业合并,如果确认其递延所得税影响不能去影响商誉,同时在其初始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因此相关的暂时性差异如果确认,其递延所得税影响也不能去影响损益,所以如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就应该贷记无形资产,而不能贷记所得税费用;而一旦贷记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暂时性差异就进一步扩大,又需要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贷记无形资产,从而进入死循环,所以这里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对于初始入账时所产生的未确认的暂时性差异,在后续计量时也不确认,因为这属于初始产生和后续转回的问题,初始入账时没有确认,所以后面也没有转回。
无形资产在后续计量时形成的暂时性差异是要正常确认递延所得税的。无形资产在后续计量时,会计与税收的差异主要产生于对无形资产是否需要摊销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于无形资产应根据其使用寿命情况,区分为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要求摊销,在会计期末应进行减值测试。税法规定,企业取得的无形资产成本,应在一定期限内摊销,即税法中没有界定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除外购商誉外所有的无形资产成本均应在一定期间内摊销。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在持有期间,因摊销规定的不同,会造成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在对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下,因所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允许税前扣除,也会造成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⑵ 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了暂时性差异为什么不确认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谢谢
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了暂时性差异为什么不确认暂时性差异对回所得税的影响?
内部研发答形成的无形资产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差异不是暂时性差异,而是永久性差异。无形资产只有会计与税法的摊销年限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才是暂时性差异。
如内部研发支出1000万元。会计上是1000万元。而计税基础是1500万元(可加扣50%)这其中的500万元差异是永久性差异而不是暂时性差异。所以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应付职工薪酬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存在差异为什么?
因为现在不搞计税工资了,会计和税法的应付职工薪酬就没有差异了。
⑶ 关于无形资产确认时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问题。到底形成的是暂时性差异还是永久性差异。
形成的是永久性差异。
会计上的摊销额是100%,税法认可的是150%,所以,形成了50%的差异。而这个差异会持续下去,后期不会发生改变,所以是永久性差异,或者叫非暂时性差异。
对于享受税收优惠的研究开发支出,在形成无形资产时,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成本为研究开发过程中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而因税法规定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则其计税基础应在会计上入账价值的基础上加计50%,因而产生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在初始确认时的差异。
但如该无形资产的确认不是产生于合并交易、同时在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按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规定,不确认有关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
(3)为什么无形资产初始确认不考虑暂时性差异扩展阅读
无形资产加计扣除的实际会计处理
例如:会计利润105万。当年无形资产原值100万,使用年限10年,每年摊销10万。税法允许每年摊销15万。但是在财务账簿中并没有记载会计和税法5万的差异,公司只是在计税应交所得税时直接扣除。
当期应纳税所得额=105-5万=100,当期应交所得税=100*25%=25万。通过这样的会计调整,就完成了企业税法上的加计扣除。这种差异不调整会计账簿的任何数据,只是在计算应交所得税时计算使用。
⑷ 什么情况下无形资产不符合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什么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原因:因为它在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
具体不确定的情况如下:
(一)除企业合并以外的交易,若其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不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如承租方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会计准则规定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以及相关的初始直接费用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而税法规定以租赁协议或合同确定的价款加上运输费、途中保险费等的金额计价,对二者之间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若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则违背了“历史成本”原则。
例如,某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按会计准则其入账价值为100万元、
但按照税法规定,其计税基础为120万元,若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万元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会使该资产的入账价值减少20万元。
此时既不是该资产的公允价值,也不是其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不符合会计准则中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标准,改变了该资产的初始计量,违背了历史成本原则。
(二)按税法规定可结转以后年度的亏损,若数额较大,且缺乏证据表明企业未来期间将会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可结转以后年度的亏损,税法规定可用以后年度的税前利润弥补,但弥补期限最长5年,这就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但是否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要视未来期间是否有足够的应税所得可用于抵销以前年度亏损。
只有未来期间税前利润抵销了以前年度亏损后,未来期间的所得税费用才会减少,才会有经济利益的流入。
而这正好符合资产的定义,即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但若企业未来期间无利润,继续亏损,无所得税可交;或者没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销以前年度亏损,则不能保证这项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资产。
(4)为什么无形资产初始确认不考虑暂时性差异扩展阅读:
会计处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资产。
根据税法规定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产生的所得税资产,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对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的一项资产。
而对于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但某些特殊情况除外。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和暂时性差异相对应的,可抵减暂时性差异是将来可用来抵税的部分,是应该收回的资产,所以对应递延所得税资产。
其实,不仅是可结转以后年度亏损问题,所有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时,都要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预计将获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因为只有当未来转回期间预计将获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大于待转回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才会使未来期间的所得税费用减少,才会在未来期间产生经济利益的流入,才符合资产的确认原则。
⑸ 不是说无形资产的确认不是产生于合并交易中的,不影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不确认该暂时性差异影响么
你好,你的理解有误,不是不确认暂时性差异,而是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自行研发回的无形资产确认时产答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由于无形资产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这个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确认的,只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计提的减值准备符合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条件,对应的科目是 所得税费用 。
⑹ 为什么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会产生暂时性差异我是会计小白,希望答案可以通俗易懂,非常感谢!
寿命不确定,会计不提折旧
税法提折旧,所以产生暂时性差异
⑺ 无形资产初始确认时暂时性差异的问题
1 不是“三新”的,当期直接税前扣就行了
2 研究费用同1 开发费用属于资本化期间的800 A=800 B=1200 C包含多扣的B中的400的折旧和研究费用400
⑻ 为什么无形资产确认时的暂时性差异没有计入递延所得税
无形资产不会产生暂时性差异,它是永久性差异所以不用递延,它是加计扣除的,从一开始税法跟会计计算基础都不一样,所以是永久性差异
⑼ 产生暂时性差异但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比如无形资产的加计扣除)那为什么还要算暂时性差异有什么意义呢
产生的暂时性有些虽然不确认递延所得税,但是影响本期应缴纳的所得税。
⑽ 无形资产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什么不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
无形资产可复抵扣暂时性差异是由制于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产生的,经济实质是企业在未来会计期间可以少缴的所得税额。
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企业应该进行摊销,而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企业在会计期末进行资产减值测试。
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无形资产初始价值一无形资产累计摊销一无形资产减值损失。税法规定无形资产不存在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情况,资产减值损失不可抵扣。
(10)为什么无形资产初始确认不考虑暂时性差异扩展阅读:
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作为无形资产确认的项目,必须具备其生产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这一条件。因为资产最基本的特征是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很可能流入企业,如果某一项目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不能流入企业,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在会计实务中,要确定无形资产所创造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需要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寿命内可能存在的各种经济因素做出合理估计,并且应当有明确的证据支持。
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因其成本无法可靠计量,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