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行政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包括什么
无形资产是抄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袭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无形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因为它们没有物质实体,而是表现为某种法定权利或技术。
但是,会计上通常将无形资产作狭义的理解,即将专利权、商标权等称为无形资产。佩顿在1922年的《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广义无形资产的定义:“归属于某一企业但不具实物形态、存续期较长的任何有价值的补偿物、因素或要素”。
作为无形资产确认的项目,必须具备其生产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这一条件。因为资产最基本的特征是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很可能流入企业,如果某一项目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不能流入企业,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在会计实务中,要确定无形资产所创造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需要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寿命内可能存在的各种经济因素做出合理估计,并且应当有明确的证据支持。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因其成本无法可靠计量,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❷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如何填列
一、行政单位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说明
(一)本表“年初余额”栏内各项数字,应当根据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栏内数字填列。如果本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上年度不相一致,应对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表“年初余额”栏内。
(二)本表“期末余额”栏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
1.资产类项目。
(1)“库存现金”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库存现金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库存现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期末库存现金中有属于受托代理现金的,本项目应当根据“库存现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其中属于受托代理的现金金额后的余额填列。
(2)“银行存款”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银行存款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银行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期末银行存款中有属于受托代理存款的,本项目应当根据“银行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其中属于受托代理的存款金额后的余额填列。
(3)“财政应返还额度”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财政应返还额度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4)“应收账款”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应收账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5)“预付账款”项目,反映行政单位预付给物资或者服务提供者款项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预付账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6)“其他应收款”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尚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余额。本项目应当根据“其他应收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7)“存货”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为开展业务活动耗用而储存的存货的实际成本。本项目应当根据“存货”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8)“固定资产”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各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本项目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科目中“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固定资产原价”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各项固定资产的原价。本项目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各项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累计折旧”科目中“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9)“在建工程”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除公共基础设施在建工程以外的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在建工程的实际成本。本项目应当根据“在建工程”科目中属于非公共基础设施在建工程的期末余额填列。
(10)“无形资产”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各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本项目应当根据“无形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摊销”科目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无形资产原价”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各项无形资产的原价。本项目应当根据“无形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累计摊销”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各项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累计摊销”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1)“待处理财产损溢”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待处理财产的价值及处理损溢。本项目应当根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填列;如“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期末为贷方余额,则以“-”号填列。
(12)“政府储备物资”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储存管理的各种政府储备物资的实际成本。本项目应当根据“政府储备物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3)“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占有并直接管理的公共基础设施的账面价值。本项目应当根据“公共基础设施”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科目中“公共基础设施累计折旧”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公共基础设施原价”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占有并直接管理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原价。本项目应当根据“公共基础设施”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公共基础设施累计折旧”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占有并直接管理的公共基础设施的累计折旧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累计折旧”科目中“公共基础设施累计折旧”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4)“公共基础设施在建工程”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公共基础设施在建工程的实际成本。本项目应当根据“在建工程”科目中属于公共基础设施在建工程的期末余额填列。
(15)“受托代理资产”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受托代理资产的价值。本项目应当根据“受托代理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扣除其中受托储存管理物资的金额)加上“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中属于受托代理资产的现金余额和银行存款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2.负债类项目。
(16)“应缴财政款”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按规定应当上缴财政的款项(应缴税费除外)。本项目应当根据“应缴财政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7)“应缴税费”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应缴未缴的各种税费。本项目应当根据“应缴税费”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如“应缴税费”科目期末为借方余额,则以“-”号填列。
(18)“应付职工薪酬”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尚未支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本项目应当根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9)“应付账款”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尚未支付的偿还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应付账款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应付账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0)“应付政府补贴款”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尚未支付的应付政府补贴款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应付政府补贴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1)“其他应付款”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尚未支付的其他各项应付及暂收款项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其他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2)“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承担的1年以内(含1年)到偿还期的非流动负债。本项目应当根据“长期应付款”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
(23)“长期应付款”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承担的偿还期限超过1年的应付款项。本项目应当根据“长期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其中1年以内(含1年)到偿还期的长期应付款金额后的余额填列。
(24)“受托代理负债”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受托代理负债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受托代理负债”科目的期末余额(扣除其中受托储存管理物资对应的金额)填列。
3.净资产类项目。
(25)“财政拨款结转”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滚存的财政拨款结转资金。本项目应当根据“财政拨款结转”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6)“财政拨款结余”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滚存的财政拨款结余资金。本项目应当根据“财政拨款结余”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7)“其他资金结转结余”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滚存的除财政拨款以外的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项目结转”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滚存的非财政拨款未完成项目结转资金。本项目应当根据“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科目中“项目结转”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8)“资产基金”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预付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等非货币性资产在净资产中占用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资产基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9)“待偿债净资产”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因应付账款和长期应付款等负债而相应需在净资产中冲减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待偿债净资产”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以“-”号填列。
二、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编制说明
(一)本表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全部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情况。
(二)本表“年初余额”栏内各项数字,应当根据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栏内数字填列。如果本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上年度不相一致,应对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表“年初余额”栏内。
(三)本表“期末余额”栏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
1.资产类项目
(1)“货币资金”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合计数。本项目应当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
(2)“短期投资”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持有的短期投资成本。本项目应当根据“短期投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财政应返还额度”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财政应返还额度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4)“应收票据”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持有的应收票据的票面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应收票据”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5)“应收账款”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余额。本项目应当根据“应收账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6)“预付账款”项目,反映事业单位预付给商品或者劳务供应单位的款项。本项目应当根据“预付账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7)“其他应收款”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尚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余额。本项目应当根据“其他应收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8)“存货”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为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耗用而储存的各种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的实际成本。本项目应当根据“存货”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9)“其他流动资产”项目,反映事业单位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流动资产,如将在1年内(含1年)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本项目应当根据“长期投资”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
(10)“长期投资”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持有时间超过1年(不含1年)的股权和债权性质的投资。本项目应当根据“长期投资”科目期末余额减去其中将于1年内(含1年)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11)“固定资产”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各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本项目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科目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固定资产原价”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各项固定资产的原价。本项目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累计折旧”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各项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本项目应当根据“累计折旧”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2)“在建工程”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在建工程发生的实际成本。本项目应当根据“在建工程”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3)“无形资产”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持有的各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本项目应当根据“无形资产”科目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摊销”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无形资产原价”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持有的各项无形资产的原价。本项目应当根据“无形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累计摊销”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各项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本项目应当根据“累计摊销”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4)“待处臵资产损溢”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待处臵资产的价值及处臵损溢。本项目应当根据“待处臵资产损溢”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填列;如“待处臵资产损溢”科目期末为贷方余额,则以“-”号填列。
(15)“非流动资产合计”项目,按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待处臵资产损溢”项目金额的合计数填列。
2.负债类项目
(16)“短期借款”项目,反映事业单位借入的期限在1年内(含1年)的各种借款。本项目应当根据“短期借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7)“应缴税费”项目,反映事业单位应交未交的各种税费。本项目应当根据“应缴税费”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如“应缴税费”科目期末为借方余额,则以“-”号填列。
(18)“应缴国库款”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按规定应缴入国库的款项(应缴税费除外)。本项目应当根据“应缴国库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9)“应缴财政专户款”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按规定应缴入财政专户的款项。本项目应当根据“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0)“应付职工薪酬”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按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各种薪酬。本项目应当根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1)“应付票据”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应付票据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应付票据”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2)“应付账款”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尚未支付的应付账款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应付账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3)“预收账款”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按合同规定预收但尚未实际结算的款项。本项目应当根据“预收账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4)“其他应付款”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应付未付的其他各项应付及暂收款项。本项目应当根据“其他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5)“其他流动负债”项目,反映事业单位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流动负债,如承担的将于1年内(含1年)偿还的长期负债。本项目应当根据“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
(26)“长期借款”项目,反映事业单位借入的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项借款本金。本项目应当根据“长期借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其中将于1年内(含1年)到期的长期借款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27)“长期应付款”项目,反映事业单位发生的偿还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应付款项。本项目应当根据“长期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其中将于1年内(含1年)到期的长期应付款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3.净资产类项目
(28)“事业基金”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本项目应当根据“事业基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9)“非流动资产基金”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0)“专用基金”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按规定设臵或提取的具有专门用途的净资产。本项目应当根据“专用基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1)“财政补助结转”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滚存的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本项目应当根据“财政补助结转”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2)“财政补助结余”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滚存的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余资金。本项目应当根据“财政补助结余”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3)“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滚存的非财政补助专项结转资金。本项目应当根据“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4)“非财政补助结余”项目,反映事业单位自年初至报告期末累计实现的非财政补助结余弥补以前年度经营亏损后的余额。本项目应当根据“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如“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为亏损数,则以“-”号填列。在编制年度资产负债表时,本项目金额一般应为“0”;若不为“0”,本项目金额应为“经营结余”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号填列)。
“事业结余”项目,反映事业单位自年初至报告期末累计实现的事业结余。本项目应当根据“事业结余”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如“事业结余”科目的期末余额为亏损数,则以“-”号填列。在编制年度资产负债表时,本项目金额应为“0”。
“经营结余”项目,反映事业单位自年初至报告期末累计实现的经营结余弥补以前年度经营亏损后的余额。本项目应当根据“经营结余”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如“经营结余”科目的期末余额为亏损数,则以“-”号填列。在编制年度资产负债表时,本项目金额一般应为“0”;若不为“0”,本项目金额应为“经营结余”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号填列)。
❸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报告主要包括哪些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产清查、损益认定、资产核实和完善制度等。
(1) 基本情况清理。单位基本情况清理是做好资产清查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资产清查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依据国家人事、编制等部门批准单位成立的文件,认真做好本部门和本单位对所属单位户数、编制和人员状况等基本情况的全面清理,确定基本清查单位,明确工作范围。
(2) 账务清理。账务清理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种银行账户、会计核算科目、各类库存现金和有价证券,以及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内部资金往来等基本财务情况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账证相符、账账相符。
(3) 财产清查。财产清查是对单位的各项资产和收支情况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对和查实,主要包括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和负债,以及单位的经费渠道和支出情况等的清查。要重点做好各类应收及预付账款、各项对外投资、账外资产的清理和核查,以及做好单位有关担保、出租资产等事项的清理。
行政事业单位对清查出的各种资产盘盈和盘亏、报废及坏账等损失按照资产清查要求进行分类,提出相关处理建议。
(4) 损益认定。损益认定是财政部门在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资产清查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对清理出来的各项资产盘盈、盘亏、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进行认证。
(5) 资产核实。资产核实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及债权债务进行清查登记和对收人、支出情况进行详细核对的基础上,对各项资产盘盈、盘亏财产损失和资金挂账进行核实清理,对清出的问题按规定进行必要账务处理,以重新确认行政事业单位占用的各项资产价值总额和净资产的真实状况。
(6) 完善制度。完善制度是指针对资产清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总结、认真分析,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❹ 固定资产盘点表怎么做啊
企业在准备使用首码固定资产条码管理系统前,需要对现有固定资产进行一次清查,那么如何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呢?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资产盘查的操作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固定资产盘点前的准备
1、组成固定资产盘点小组,明确责任分工
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组成由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等人员组成的固定资产盘点小组,明确具体的责任分工,以及问题的协调、上报和处理机制。
2、进行资产盘点前的摸查
由于固定资产的种类及数量多,用及使用情况变动多、产权情况可能较复杂,因此,各单位在固定资产清查时,应组织有前后任领导、前后任资产管理及财务人员、资产使用人员、以及其他知情人员,召开资产清查准备会,充分了解固定资产的购建、分布、占用及使用、产权及其变动、抵押及担保、在未入账资产等情况,形成会议纪要,建议行政事业单位在各部门先行按其占用和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自查,编制固定资产部门自查表并上报固定资产清查小组,为实地核查作准备。
3、编制固定资产盘点计划
固定资产盘点小组负责制定清查计划,包括账务清理、实地盘点、产权和抵押资料的收集及认定、损益证据收集、损益鉴定及损益申报等内容,以及这些内容的实施时间、实施人、实施程序和方法、分阶段工作报告的撰写及完成时间等。
(二)利用账务清理结果,编制盘点用的固定资产明细表(资产盘点明细表格式请点击进入)
通过账务清理,将固定资产分为土地、房屋、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设备、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及其他、文艺体育设备、图书文物及陈列品、家具用具及其他等类别,并收集产权证明文件、发票、合同、结算书、使用说明书等资料,结合资产占用及使用情况,按照固定资产盘点表要求填制编制分类及明细盘点基础表。
(三)实地盘点并核实有关情况
1、盘点前准备
固定资产的实地盘点核实是本次资产清查的重要内容,单位在盘点前,应准备好分类及明细盘点基础表、固定资产卡片、已盘点资产粘贴预先通过首码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打印出来的资产条码标签、产权证明材料、使用方向证明资料,规划好盘点的时间、路线、先后顺序、分组情况,以及对毁损、报废、存在重大变化情形的内、外部会审小组或鉴证小组的组成及实地勘察时间安排,以及财产损失证明文件的取证安排、申报材料的组织和呈报、总结撰写等,形成书面《固定资产盘点计划》并下达至所有参加盘点人员,在单位资产清查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和在中介机构的监督下组织实施。
2、账载固定资产盘点
固定资产的盘点应分类进行,在盘点账面记载的固定资产时以账查物,并要求查明固定资产的基本情况:仔细核对固定资产编号及名称、结构或规格型号、坐落位置或使用部门、构建日期即投入使用日期、使用方向(单位自用、后勤使用、出租、出借、闲置、其他)、使用状况(正常使用、毁损、报废、封存、部分拆除、技术淘汰等)、产权归属(包括权属性质、权属证书及其牌照等)、变动情况、数量、原值(事业单位还包括累计折旧和净值、折旧年限、以使用年限)。其中:
事业单位涉及抵押或担保情况的,还应根据担保合同,以发函方式核实:被担保单位的名称、性质、与本单位的关系,担保方式、担保起止时间、担保金额,贷款金额、以偿还金额、逾期未偿还金额,是否上级指定担保等情况;
涉及出租出借固定资产情况的,还应有关证明资料,以发函方式核实:批准机构和批准文号,对方单位名称、出租合同或出借证明,出租资产本年应收及实收金额等情况。 对已盘点的固定资产应及时贴上“已盘资产条码标签”。
3、账外固定资产盘点
(1)对账外固定资产,根据固定资产清查准备会议了解的情况以及摸查固定资产部门自查表,通过与帐面记录进行核对和甄别,在排除租入、借入、外单位寄存等情况后,确定账外固定资产清单,并参照账载固定资产盘点要求进行实地勘察。
(2)查明固定资产的基本情况,重点查明:未入账原因、固定资产的来源、产权状况、价值状况;其中: 属于接受捐赠未入账或作为成本费用支出的固定资产。应按照规定进行会计差错更正,补作账务处理; 属于用账外资金购入,应先补作入账处理,并查清购买资产的资金来源。
(3)归集帐外固定资产的有效产权证明文件,包括:合同或协议、产权证书及权证照、价值证明、捐赠证明、调拨证明、移交记录、声明书等;
(4)贴上“已盘点资产条码标签”;
(5)在此基础上,补登固定资产卡片,撰写固定资产盘盈专项说明并呈报资产清查小组。 我们通过资产清查,将账外固定资产纳入单位资产,纠正历史上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错漏,是保全国有资产的重要举措,对避免职务违规和犯罪具有重大意义。
账外固定资产也是国有资产,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此次资产清查中,均不得有隐瞒、漏报行为,否则就涉嫌违反资产清查纪律。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第六章第三十二条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清查中有意隐瞒、弄虚作假、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的,由财政部门责令其改正,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42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有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根据盘点情况编制“清查固定资产盘点表”,与基准日“固定资产盘查明细表”进行核对,并对盘点中出现的差异情况进行说明。
(五)根据固定资产盘点中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
不惧恶意采纳刷分
坚持追求真理真知
❺ 政府会计下无形资产如何入账
根据《关于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通知》(财会[2017]25号)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鼓励行政事业单位提前执行。
1701 无形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无形资产的原值。 非大批量购入、单价小于1000元的无形资产,可以于购买的当期将其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无形资产的类别、项目等进行明细核算。
三、无形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无形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1.外购的无形资产,按照确定的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 拨款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应付账款”、“银行存款” 等科目。
2.委托软件公司开发软件,视同外购无形资产进行处理。 合同中约定预付开发费用的,按照预付金额,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财政拨款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 款”等科目。
软件开发完成交付使用并支付剩余或全部软件开发费用时,按照软件开发费用总额,借记本科目,按照相关预付账款金额,贷记“预 付账款”科目,按照支付的剩余金额,贷记“财政拨款收入”、“零 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3.自行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按照研究开发项目进入开发阶 段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借记本科目,贷记“研发 支出——开发支出”科目。
自行研究开发项目尚未进入开发阶段,或者确实无法区分研究阶 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但按照法律程序已申请取得无形资产的,按 照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 “财政拨款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按照依法取得前所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借记“业务活动费用”等科 目,贷记“研发支出”科目。
4.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按照确定的无形资产成本,借记本科目, 按照发生的相关税费等,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 等科目,按照其差额,贷记“捐赠收入”科目。
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按照名义金额入账的,按照名义金额,借记 本科目,贷记“捐赠收入”科目;同时,按照发生的相关税费等,借 记“其他费用”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 科目。
5.无偿调入的无形资产,按照确定的无形资产成本,借记本科目, 按照发生的相关税费等,贷记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 等科目,按照其差额,贷记“无偿调拨净资产”科目。
6.置换取得的无形资产,参照 “库存物品”科目中置换取得库 存物品的相关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无形资产取得时涉及增值税业务的,相关账务处理参见“应交增值税”科目。
(二)与无形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
1.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后续支出 为增加无形资产的使用效能对其进行升级改造或扩展其功能时,如需暂停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按照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 “在建工程”科目,按照无形资产已摊销金额,借记“无形资产累计 摊销”科目,按照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
无形资产后续支出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按照支出的金额, 借记本科目[无需暂停摊销的]或“在建工程”科目[需暂停摊销的], 贷记“财政拨款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 科目。
暂停摊销的无形资产升级改造或扩展功能等完成交付使用时,按 照在建工程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2.不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后续支出 为保证无形资产正常使用发生的日常维护等支出,借记“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财政拨款收入”、“零 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按照规定报经批准处置无形资产,应当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1.报经批准出售、转让无形资产,按照被出售、转让无形资产的 账面价值,借记“资产处置费用”科目,按照无形资产已计提的摊销, 借记“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科目,按照无形资产账面余额,贷记本科 目;同时,按照收到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处置过 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其差额,贷记 “应缴财政款”[按照规定应上缴无形资产转让净收入的]或“其他收 入”[按照规定将无形资产转让收入纳入本单位预算管理的]科目。
2.报经批准对外捐赠无形资产,按照无形资产已计提的摊销,借记“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科目,按照被处置无形资产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照捐赠过程中发生的归属于捐出方的相关费用,贷记“银 行存款”等科目,按照其差额,借记“资产处置费用”科目。
3.报经批准无偿调出无形资产,按照无形资产已计提的摊销,借 记“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科目,按照被处置无形资产账面余额,贷记 本科目,按照其差额,借记“无偿调拨净资产”科目;同时,按照无 偿调出过程中发生的归属于调出方的相关费用,借记“资产处置费用” 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4.报经批准置换换出无形资产,参照“库存物品”科目中置换换 入库存物品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5.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单位带来服务潜力或经济利益,按照规定 报经批准核销时,按照待核销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资产处置 费用”科目,按照已计提摊销,借记“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科目,按 照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
无形资产处置时涉及增值税业务的,相关账务处理参见“应交增 值税”科目。
(四)单位应当定期对无形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每年至少盘点一 次。单位资产清查盘点过程中发现的无形资产盘盈、盘亏等,参照“固 定资产”科目相关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单位无形资产的成本。
❻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产清查、损益认定、资产核实和完善制度等。
基本情况清理。单位基本情况清理是做好资产清查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资产清查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依据国家人事、编制等部门批准单位成立的文件,认真做好本部门和本单位对所属单位户数、编制和人员状况等基本情况的全面清理,确定基本清查单位,明确工作范围。
账务清理。账务清理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种银行账户、会计核算科目、各类库存现金和有价证券,以及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内部资金往来等基本财务情况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账证相符、账账相符。
财产清查。财产清查是对单位的各项资产和收支情况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对和查实,主要包括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和负债,以及单位的经费渠道和支出情况等的清查。要重点做好各类应收及预付账款、各项对外投资、账外资产的清理和核查,以及做好单位有关担保、出租资产等事项的清理。
损益认定。损益认定是财政部门在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资产清查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对清理出来的各项资产盘盈、盘亏、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进行认证。
资产核实。资产核实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及债权债务进行清查登记和对收人、支出情况进行详细核对的基础上,对各项资产盘盈、盘亏财产损失和资金挂账进行核实清理,对清出的问题按规定进行必要账务处理,以重新确认行政事业单位占用的各项资产价值总额和净资产的真实状况。
完善制度。完善制度是指针对资产清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总结、认真分析,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❼ 如何编制固定资产盘点表
企业资产管理(EAM)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并且之于重资产的制造业和轻资产的服务业相去甚远,本文所述语境皆为轻资产的服务业,且以办公资产为主,即使在制造业企业中通常也会拥有此类资产。办公资产,在国内传统财务管理上通常被列入“固定资产”的范畴,而在国外FM管理模式中则被称为FFE(Furniture,Fixtures & Equipment),直译为“家具、固定装置和办公设备”,也有时候只使用FE。
(科力普省心购,晨光旗下办公用品一站式采购平台)
1、什么是固定资产?我们首先给固定资产下个定义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使用或控制的、期限超过规定年限、单位价值在规定限度之上,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不变的资产。
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电设备,运输工具,电子设备,器皿家具用具、自制设备,以及符合固定资产管理要求的资产等。对于不属于企业主要经营设备的物品,只要其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并具使用年限在2年以上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2、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
固定资产清查盘点主要是通过对固定资产实物盘点进行账务核对,以便真实地反映其实有数量和分布情况,如有盘盈盘亏海英查明原因
固定资产盘点的主要内容包括:
固定资产的账、卡、物是否相符,有无丢失、损坏及未经批准擅自外调、外借、外售等现象;
设备保管是否完整,有无拆套、拆件等现象;
设备维修保养情况,设备检修是否及时,有无带病运转现象;
房屋建筑物是否完整,有无随意拆除或改建等现象;
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是否及时办理手续,计提折旧是否正确;
3、资产由谁负责?
在大型企业中,各部门设立资产管理员是较为常见的做法,她们通常为部门秘书来兼职承担这一职责,但是她们无法真正为此负责。我们可以把固定资产按可移动性切分为几类:
(1)员工可以随身携带的小件资产,如激光笔等数码产品等,自然会交由员工全权负责;
(2)无法凭借一己之力就可以随意搬动的大件资产,如办公桌、大型办公设备等,这些一般不会出现丢失现象;
(3)介于两者之间的中型资产,如投影仪、椅子、小推柜等,它们既无法由员工来负责,也无法由资产管理员来负责。即使是公司规定要求由资产管理员来负责,她也不会负责的,因为只要出现丢失情况,她一句话就可以免责了:“我又不能时时刻刻在这里看着它,我不在的时候有人拿走了我能怎么办?”。
第三类是最容易出现“丢失”现象的、但并未真正丢失,实则其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动。
4、固定资产的报废
固定资产报废时,须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填写《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审批单》,部门领导审批签名,行政部门根据申请报废事项,组织企业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对申请事项及资产
实物进行评估,在《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审批单》上签署评估及处理意见,呈报上级部门核准
后,办理相关报废手续。
凡符合下列条件的固定资产可申请报废
固定资产在正常使用过程中通步耗损(腐蚀严重、绝缘老化、磁路失效、性能低劣、主
要结构陈旧、精度低劣、生产率低、耗能高),最后完全丧失使用能力,确实不能修复改造使
用的,包括已提足折旧的正常报废和未提足折旧的提前报废。
虽可以修复使用,但修理费用超过其重置价值85%以上的固定资产。
不能动迁的设备,因工房改造或工艺布置改变必须拆除的。
因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而毁损,经鉴定确实无法修复利用或无修复价值的固定资产。
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再使用,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已不可使用的固定资产。
因地面塌陷等原因而易造成危险事故的房屋、建筑物;阻碍生产建设而需要拆除的房
星、建筑物;因整体规划需要折除的房屋、建筑物。
其它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使用会产生大量不合格产品或危险的固定
资产。
原则上维修费用小于净值的固定资产不予报废。
凡经批准报废的固定资产不能再继续使用。
经批准报废后,行政部门对实物进行处理,处理后对台帐及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更新,并
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财务部门。
财务部门依据批准后的固定资产报废申请和实物处理结果,进行帐务处理。
5、固定资产的出售
固定资产如需出售处理,需由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填写“固定资产出售申请表”,列出准
备出售的固定资产明细,注明出售处理原因,出售金额,报上级主管审批。
固定资产出售申请经批准后,行政部门通知采购部门联系收购商进行作价处理,并对固
定资产卡片登记出售日期,台账做固定资产减少处理。
其它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私自联系收购商对固定资产进行作价变卖;
财务部门根据已经批准的出售申请表,开具发票及收款凭证,并对固定资产进行相应的
帐务处理。
6、固定资产减值
财务部门于每年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
固定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行政部门每年年末将固定资产卡片、维护记录、盘点资料等提交给财务部门,作为财务
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准备的依据。
财务部门根据以上资料,初步判断当期固定资产减值情况,编制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
用细表,经上级主管审批后,作为减值准备的核算依据。
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较为繁杂,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以
方便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更好的管理,最大化地发挥固定资产的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多利
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