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购买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债券溢价和折价的摊销有什么不同溢价和折价的账务处理一样么
一样,有的正的,有的反的。
B.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溢价和折价有赚钱吗
其实很好理解,通俗的说,
1、每年末的时候计算投资收益的时候,如果没有溢折价的情况,投资收益就是面值100*5%=5。
2、溢价,就100的面值,出105购买,每年投资收益的就达不到约定的利率,一定小于5%,例如实际的收益只有4.9%,我的投资收益只有100*4.9%=4.9。最后少收到的面值利息0.1用来冲减当时的溢价,累计五年把溢价部分冲完,直至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只剩下100。最后累计的结果就是少赚了票面息多出的溢价5块钱。
3、折价,刚好相反,最后比票面息多赚了5块钱。
你所说的摊销,其实就是把账面调整到债券面值的一个过程,调整中的溢折价冲减或者追加了投资收益的一个过程。另外每年的投资收益是用摊余价乘以实际的利率。
希望能帮到你。
C.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摊销怎么计算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对于投资者而言,债券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即期初摊余成本;对于债券发行方而言,期初摊余成本意味着自己实际承担着多少债务。对于双方来说,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不一致时,表面上的现金流入或流出,即根据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或应付利息,本身并不是双方实际得到的收益或承担的费用,而实际利率法摊销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实际利率法下根据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得出的金额即为债务人应该确认的财务费用,同样,它也是投资者应该确认的投资收益。在债券市场上,这个投资收益是要形成债券的公允价值的,也就是债券必需要反应投资者应得的报酬率,因此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增加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形成了现金流入,那么对于债券来说就是公允价值的下降,这个下降同时也反应了投资者的风险要求,现金流入等量的降低了持有至到期投资公允价值。另外如果债券发生了减值损失,说明债券的摊余成本大于其公允价值,此时要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减至公允价值的水平。综上,因此期末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
实际利率法摊销就是上面的思路,当实际利率大于票面利率时,人们宁愿把资金存入银行或进行其他投资,而不愿购买债券,从而债券的发行受阻,发行方只能折价发行,折价的金额作为发行方将来少付利息的代价和投资方少收到的利息部分的补偿;同理,当实际利率小于票面利率时,人们争相购买该债券,债券供不应求,发行方适当提高发行价(即溢价发行)也仍然有人购买,此时溢价的金额作为发行方将来要多付出利息的补偿和投资方将来多收到的利息部分的代价。实际利率法就是目的就是将溢价和折价金额在持有期间逐期确认调整投资方的收益和发行方的费用。
实际利率法的运用在后面章节中还会出现,主要体现在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摊销,以及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购买或者出售产品涉及到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它们在原理上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的摊销的原理是一致的,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个角度来理解:
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摊销可以将摊余成本理解为本金,而每期的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可以理解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因此,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其中“现金流入-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本期收回的本金;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其中“支付利息-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清偿的本金。
而未实现融资收益和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原理是类似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这很好理解,长期应付款和长期应收款的余额理解为本利和,而未确认融资费用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理解为利息,所以用“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或“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就是本金的期初余额,然后用本金×实际利率,就是当期应该摊销的利息。因此,从本质上说,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原理是相通的,掌握了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处理,之后的贷款、应付债券、融资租赁、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购买或销售商品涉及到的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处理就迎刃而解了。
D. 郭老师在讲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摊余成本时,所说的折价相加,溢价相减的原理是什么
实际利率法下,债券投资的每期实际利息收入等于债券的每期期初账面价值乘以实际利率。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溢价(折价)的分摊而减少(增加),因此,所计算出的利息收入随之减少或增加。每期利息收入和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的差额,即为每期溢价折价的摊销额。
假设是溢价,由于按照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是不变的,而每期利息收入则是逐渐减少的,所以两者之差是逐渐增大的,即摊销的溢价逐渐增大,比起按直线法摊销的溢价来说,按实际利率法第一年摊销的溢价一定小于按照直线法第一年摊销的溢价。
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利息( 金额每期不变)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溢价(金额逐期增加)
投资收益 (金额逐期减少)
假设是折价,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利息( 金额每期不变)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折价) (金额逐期增加)
贷:投资收益 (金额逐期增加)
综上所述:溢价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逐期减少;折价时,逐期增加
E. 持有至到期投资,购买溢价或折价发行的债券
这部分的内容等你学了财务成本管理你就明白为什么要用实际利率摊销了,至于会计上这么做也是为了能够真实的反应投资收益,所以用实际利率乘以摊余成本。
折价或溢价与票面的差额部分在整个持有期间把他摊销掉。这种方法就是实际利率法。
F. 问会影响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的有哪些 答案里有折价的摊销额和溢价的摊销额,理解不了什么意思,我看
持有至到来期投资摊余成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折价的摊销额就是在实际利率大于票面利率的时候才会出现 溢价的摊销额是在实际的小于票面利率的时候才会出现
折价的摊销额(溢价的摊销额)=-[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所以会有影响啊
G.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销是什么意思啊,为什么溢价购买的利息收入要比应收利息少啊
持有至到期投资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实际利率进行摊销,即取得的利息收益是以版摊余成本和实际利权率计算的,不同于票面利息。溢价购入时因为实际支付金额大于票面金额,所以取得的收益会低于票面利息(可以理解为为了获得大于实际利率的收益率,购买者支付了更高的价格)。在债券到期时,除了取得的利息剩余部分就是债券的本金,如果最后摊余成本不等于面值,那么最后偿还的本金数额会不等于面值,当然会出现问题。
H. 会计专业求教:交易性金融资产中,持有至到期投资中溢价或折价,企业(投资方)最终赚的钱是哪个账户的钱
交易性金融资产不计算折价和溢价,应该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吧?
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方的确认的实际利息收入应是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例如题目中20×7.12.31的利息收入(列入投资收益账户)=526730×6%=31604元,而不是应收利息40000元
借:应收利息 40000
贷:投资收益 31604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8396
I.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里面包括折价溢价以及交易费用吗 ...
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时,按该投资的面值,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科目,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所以,这个“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应包括相应交易费用。
投资收益是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是实际影响损益的收入;
利息调整是按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与实际投资收益之间的差额。
J.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什么要摊销
为什么要摊销呀,是实际利率法的适用。
实际利率法 什么是实际利率法
实际利率法又称“实际利息法”,是指每期的利息费用按实际利率乘以期初债券帐面价值计算,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的差额,即为本期摊销的溢价或折价。
实际利率法中的实际利率,是指使某项资产或负债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于当前公允价值的折现率。
实际利率法的计算方法
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
1、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期初债券的帐面价值 * 实际利率
2、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面值 * 票面利率
3、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溢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4、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注意: 期初债券的帐面价值 = 面值 + 尚未摊销的溢价或 - 未摊销的折价。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
实际利率法的特点
1、每期实际利息收入随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变动而变动;每期溢价,折价摊销数逐期增加。这是因为,在溢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溢价的分摊而减少,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减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大于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溢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溢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2、在折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折价的分摊而增加,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增加,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大于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折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折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哪一个国家的实际利率更高,热钱向那里走的机会就更高。比如说,美元的实际利率在提高,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在继续,那么国际热钱向美国投资流向就比较明显。投资的方式也很多,比如债券,股票,地产,古董,外汇……。其中,债券市场是对这些利率和实际利率最敏感的市场。可以说,美元的汇率是基本上跟着实际利率趋势来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