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累计摊销和长期待摊费用的区别
累计摊销专指无形资产的摊销,相当于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回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答(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在1年以上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
2. 长期待摊费用和待摊费用有什么区别
两者只有两点区别,具体如下:
1、时间上的区别:
长期待摊费用指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待摊费用指摊销期限为一年以内的。
2、包括的费用的区别:
待摊费用核算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预付保险费等。
长期待摊费用核算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如开办费等。
(2)待摊费用与摊销的区别扩展阅读:
长期待摊费用核算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1)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除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以外,应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期的损益。
(2)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当在租赁期限与预计可使用年限两者孰短的期限内平均摊销。
(3)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采取待摊方法的,实际发生的大修理支出应当在大修理间隔期内平均摊销。
(4)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其他单位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或佣金减去发行股票冻结期间的利息收入后的相关费用,从发行股票的溢价中不够抵销的,或者无溢价的,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不超过2年的期限内平均摊销,计入管理费用。
(5)其他长期待摊费用应当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
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长期待摊费用的解释如下:
长期待摊费用:本科目核算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 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如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等。
3. 长期待摊费用和待摊费用的区别是什么
期待摊费用核算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 年以上的各项费用。 待摊费用科目核算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 年以内(包括1 年)的各项费用,包括预付保险费、经营租赁的预付租金、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内的费用以及其他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其他费用。 这两个科目主要的区别在于看费用的分摊期限是否在1年以上,如在1年以上入长期待摊费用核算,如在1年以内(包括1 年)入待摊费用核算。
满意请采纳
4. 待摊费用发生和待摊费用摊销有什么区别呢
1、这是老会计准则的说法,新会计准则只有长期待摊费用,而没有待摊费用回了。
2、顾名思义,待摊费用就答是等待以后期间摊销的费用。在待摊费用科目中将相关费用归集在一起,在以后的收益期间里摊销掉就可以了。一般是收益期限在1年以内费用,比如年初集中订阅杂志6万元,就可以计入待摊费用,然后没有摊销费用0.5万元,年终摊销完毕了。当然不一定是年底摊完,关键是看其收益的期限。
3、直白的说,待摊费用是一个名词,摊销费用是个动态的概念,是表示摊销的过程。
5. 累计摊销与待摊费用的区别
累计摊来销是无形资产的备抵自科目,新准则施行前摊销无形资产是直接贷无形资产处理,施行后使用的这个会计科目。但体现在报表上是没啥变化的,依旧是无形资产的账户余额。
待摊费用在施行新准则以后就没有了的科目,但也不代表不可以用,只是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单列而已。你依旧可以使用这个科目,确实比较方便,编制报表的时候把它列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即可。预提费用也是一个道理,列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祝楼主工作顺利!
6. 长期待摊费用与待摊费用的区别是什么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概念及特点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摊销、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预付报刊订阅费、待摊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缴纳税额较多且需要分月摊销的税金等。
待摊费用的特点是支付在前,受益、摊销在后。
预提费用是指企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列支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如银行借款的利息费用、预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租金和保险费等。
预提费用的特点是受益、预提在前,支付在后。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联系
(一)账户设置的目的相同:两者都属于跨期摊提类账户,此类账户的设置目的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严格划分费用的受益期间,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和盈亏,换句话说就是“谁受益,谁负担费用”。
(二)账户的用途和结构相同:两者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应由若干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摊配到各个会计期间的账户。借方登记费用的实际支出额或发生额,贷方登记应由各个会计期间负担的费用摊配数。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不经常发生的核算单位,两账户可以合二为一,设置一个“待摊和预提费用”账户,借以简化核算手续。“待摊和预提费用”账户的余额应列示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差额,即以期末待摊费用大于预提费用的差额列为借方余额,而期末预提费用大于待摊费用的差额列为贷方余额。此账户余额列示于资产负债表。
(三)两者均具有流动性:两者的受益期皆在2个月以上1年以下,所以都具有流动性,待摊费用为流动资产,预提费用为流动负债;在一定条件下,预提费用可以转化为待摊费用。
(四)明细账的设置相同:两者都是按费用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的核算。
(五)审计方对两者的审计目标相同:审查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记入当期成本,有无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因为在实际工作中,这两个科目常被企业作为调节生产经营利润的“蓄水池”,特别是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和实行利润承包企业,用调节手段达到承包目标的实现和多计提效益工资的目的。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区别
(一)账户的性质不同: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中,“待摊费用”属于资产类账户。因为它是先支付后分摊,占用了企业的资金。该账户借方记录企业各项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减少额,余额一般出现在借方,表示期末某一时点企业实际拥有的资产数额。“预提费用”属于负债类账户。因为它是预先提取,该支付而尚未支付的费用,成为企业的负债。该账户的贷方记录负债的增加额,借方记录减少额,余额一般出现在贷方,反映企业在期末某一时点所承担债务的实际数额。
(二)两种费用的发生和记录受益期的时间不一致:待摊费用是发生或支付在先,摊入受益期在后即:按实际数支付,按平均数在以后受益期内分摊;预提费用是先将费用计入受益期,支付费用在后即:按平均数在受益期预提,以后按实际数支付。
(三)填制会计报表的处理原则不同。待摊费用属于费用发生后据实摊销,事先知道具体的分配标准及分配金额,实务中不会出现贷方余额,填制会计报表时不需要进行调整;而预提费用需要事前估算将要发生费用的摊销标准,事前并不知道具体的金额或标准,所以实务中经常出现多提或少提的现象,容易出现借方余额。此时,一般不需要进行账务处理,但在填制会计报表时,却应将其填入“待摊费用”项目,视同待摊费用处理,实务中叫做“账表不符”。
7. 待摊费用和长期待摊费用的区别
二者的待摊时间长短不一样,待摊费用也称短期待摊费用,它和长期待回摊费用直接根答据名称也可以判断。
具体区别:
1、待摊费用
短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预付保险费、一次性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性购买印花税税额较大需分摊的数额,等等。
2、长期待摊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当期发生的、应在1年以上的期间内分期摊销计入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的支出,主要包括开办费、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等等。
8. 长期待摊费用和长期待摊费用摊销的区别
1、这是老会计准则的说法,新会计准则只有长期待摊费用,而没有待摊费用了版。
2、顾名思义,待摊费用就权是等待以后期间摊销的费用。在待摊费用科目中将相关费用归集在一起,在以后的收益期间里摊销掉就可以了。一般是收益期限在1年以内费用,比如年初集中订阅杂志6万元,就可以计入待摊费用,然后没有摊销费用0.5万元,年终摊销完毕了。当然不一定是年底摊完,关键是看其收益的期限。
3、直白的说,待摊费用是一个名词,摊销费用是个动态的概念,是表示摊销的过程。
9. 长期待摊费用与待摊费用的区别
长期待摊费用与待摊费用的区别如下:
1、二者的区别是受益时间的长短专,受益期在一年以内的记入待属摊费用,受益期一年以上的记入长期待摊费用。
2、待摊费用包括短期待摊费用和长期待摊费用。
3、短期待摊费用指低值易耗品摊销,预付保险费等。
4、长期待摊费用指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预付长期租赁费用等。
新会计准则将“待摊费用”科目取消,保留“长期待摊费用”,原旧准则下“待摊费用”的核算并入“预付账款”科目。
(9)待摊费用与摊销的区别扩展阅读
通过“待摊费用”科目进行的:
1发生(支付)各项待摊费用时,记入该科目的借方,同时记入“银行存款”、“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应交税金”等相应科目的贷方。
2摊销的费用一般没有专设成本项目,按受益期摊销时,记入该科目的贷方,按车间部门和费用用途分别记入“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成本”、“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的借方。
3“待摊费用”按费用的种类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分别反映和监督各种待摊费用的发生和摊销情况。
取消该科目后,一年以内的摊销直接计入期间费用或者“制造费用”,超过一年以上的计入“长期待摊费用”。
10. 会计中累计摊销和长期待摊费用有什么区别
累计摊销和长期待摊费用的区别如下:
1、管理方法不同
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除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以外,应先在累计摊销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期的损益。
而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其他单位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或佣金减去发行股票冻结期间的利息收入后的相关费用,从发行股票的溢价中不够抵销的,或者无溢价的,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不超过2年的期限内平均摊销,计入管理费用。
2、包括范围不同
累计摊销包括20款,即电力建设基金收入、三峡工程建设基金收入、养路费收入、车辆购置附加费收入、铁路建设基金收入、公路建设基金收入、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收入、邮电附加费基金收入、港口建设费收入。
而长期待摊费用包括企业依法交纳的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教育费附加等税费、
矿产资源补偿费、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等税费,以及在上缴国家之前,由企业代收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等。
3、计算方法不同
累计摊销计算公式为:
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等。财产净收入不包括转让资产所有权的溢价所得。
而长期待摊费用计算公式表示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4、性质不同
累计摊销是社会性的内涵因素决定,长期待摊费用是价值的体现,长期待摊费用往往不等于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累计摊销
网络-长期待摊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