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长期债权溢价摊销法是怎么摊销的,怎么计算的
我想你问的应当是实际利率法吧。 债券折溢价的摊销问题是我们在购买债券作为长期投资时,由于购买价格高于市场价格(溢价),或购买价格低于市场价格(折价)所引起的,在确认投资收益时,用来调低(溢价)或调高(折价)我们投资收益的数额。 在溢价购入时,由于债券的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利率,使得我们愿意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购入债券。在对方每期支付利息时,我们可以收到以较高的票面利率计算得出的利息,但是由于我们在购买债券时是以一个高于市场的价格购入的债券,实际上我们应该确认的投资收益就没有实际上应该收到的利息那么多,需要抵减一部分溢价。(折价同理) 在债券的折溢价摊销中我们选用的实际利率是按“债权面值+债券溢价(-债券折价)=债券到期应收本金贴现值+各期收取债券利息贴现值”,采用插值法计算的。(关于插值法的理解,请参阅财务管理教材,有很多教材认为实际利率就是认购时的市场利率,我认为是有问题的,因为在实际处理中,很可能出现摊消不完的情况) “应收利息”科目=面值*票面利率。 “投资收益”科目=(面值+未摊销的折溢价)*实际利率 。差额为每期折溢价的摊销数,计入“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折溢价)”科目。 分录如下: 借:应收利息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折价) 贷:投资收益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 当然在实际的摊销中,折价、溢价不会在同一笔投资中同时出现。 你可以按我说的方法试试看!具体我就不替你算了,呵呵!
㈡ 溢价发行的债券,按期摊销和计算应计利息时的分录是
发行时:
借 银行存款
贷 应付债券-面值
-利息调整
按期摊销和计提利息的分录为:
借 财务费用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贷 应付利息
㈢ 购买短期债券的折溢价摊销和利息摊销(实际利率法)
实际利率法又称“实际利息法”,是指每期的利息费用按实际利率乘以期初债券帐面价回值计算,按答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的差额,即为本期摊销的溢价或折价。
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
1、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期初债券的帐面价值 * 实际利率
2、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面值 * 票面利率
3、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溢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4、在折价发行(即发行价低于债券票面价值)的情况下,当期折价的摊销额(记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记入“投资收益”)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记入“应收利息”)
注意: 期初债券的帐面价值 = 面值 + 尚未摊销的溢价或 - 未摊销的折价。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
㈣ 债券折溢价的摊销
因为溢价摊销时
借:财务费用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贷;应付利息
对应的减少当期的财务费用。
㈤ 应付债券溢价摊销怎么做分录呢
应付债券是指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实际发行的债券及应付的利息,它是企回业筹集长期资金的一种重要答方式。
会计分录如下:
1、溢价的减回去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相关成本和费用科目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贷:应付利息
2、折价的,加回去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相关成本和用科目
贷:应付利息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5)债券折溢价摊销计算扩展阅读
债券溢价摊销的方法
1、直线摊销法是将债券购入时的溢价在债券的偿还期内平均分摊的方法,按照直线摊销法,企业每期实际收到的利息收入都是固定不变的,在每期收到利息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2、实际利息摊销法就是按各期期初债券的置存价值和债券发行时的实际利率(即市场利率)计算各期利息,并据以进行溢价摊销的方法。
3、债券投资每期的利息收入等于不变的实际利率乘以期初的债券置存价值;每期溢价的摊销数,则等于该期实得的利息收入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的差额。
㈥ 公司债券折价和溢价的摊销方法
债券溢价或折价应在债券存续期间内系统合理地摊销,即债券溢价应逐期在利息费用中扣除,债券折价应逐期转作利息费用。
摊销方法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也可以采用直线法。
直线法是指将债券的溢价或折价平均分摊于各期的一种摊销方法。
实际利率法是指各项的利息费用以实际利率乘以期初应付债券账面价值而得。(利息费用: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
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逐期不同,因而计算出来的利息费用也就逐期不同。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债券账面价值逐期减少,利息费用也就随之逐期减少;反之,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债券账面价值逐期增加,利息费用因而也逐期增加。当期入账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的差额,即为该期应摊销的债券溢价或折价。
找几个例子,结合下面的借贷多分录,就容易理解了:
面值发行债券应计提的利息,借记"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债券――应计利息"或"应付利息"科目。
溢价发行债券,按应摊销的溢价金额,借记"应付债券――债券溢价"科目,按应计利息与溢价摊销的差额,借记"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等科目,按应计利息,贷记"应付债券――应计利息"或"应付利息"科目。
折价发行债券,按应摊销的折价金额和应计利息之和,借记"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等科目,按应摊销的折价金额,贷记"应付债券――债券折价"科目,按应计利息,贷记"应付债券――应计利息"或"应付利息"科目。
㈦ 会计上的摊余成本怎么计算,在溢价和折价两种情况下计算有什么区别
摊余成本计算方式:
假设A企业溢价发行5年期债券面值100元,实际发行价格125元,票面年利率10%,每年付息,5年到期后一次性偿还本金100元。
100×10%×(P/A,i,5) + 100×(P/F,i,5) = 125
其中(P/A,i,5)为利率为i,期数为5期的年金现值系数;(P/F,i,5)为利率为i,期数为5期的复利现值系数。
用插值法计算出实际利率i=4.33%
第一年年末摊余成本
=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本期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 应付利息(票面利率*票面面值)
=125+125*4.33%-100*10%
=120.4125;
区别:
溢价发行债券和折价债券区别如下:
1、当你的债券票面利率高于银行利率时,由于投资人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对于发行方来说,溢价发行相当于从投资人那里多收取一部分钱来弥补今后将付给投资人的那部分利息。
2、相反,当你的债券票面利率低于银行利率时,如果你不折价发行,没有人会来购买你所发行的债券,因为债券的风险比银行储蓄高,而如果你不能够提供更高的利率,投资者没有理由购买你发行的债券。
3、折价发行,相当于弥补给投资者一部分在今后他无法从购买债券中获得的利息,使得他能够获得比银行利息更高的一个利息。
溢价或折价是由于债券的票面利率与实际利率不同而引起的。当债券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利率,表明债券发行单位实际 支付的利息将高于按市场利率计算的利息,发行单位则在发行时按照高于债券票面价值的价格发行,即溢价发行,对购买者而言为溢价购入。
溢价发行对投资者而言,是为以后多得利息事先付出的代价。对发行者而言,是为以后多付利息而事先得到的补偿。如果债券的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表明发行单位今后实际支付的利息低于按照市场利率计算的利息,则发行单位按照低于 票面价值的价格发行,即折价发行,折价发行对投资者而言,是为今后少得利息而事先得到的补偿,对发行者而言是为今后少付利息而事先付出的代价。
㈧ 债券溢价摊销的分录
购入债券时: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
长期债权投资——(溢回价)
贷:银行存答款
收取利息时: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
投资收益
(8)债券折溢价摊销计算扩展阅读
长期债权投资是企业购买的各种一年期以上的债券,包括其他企业的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债等。债权投资不是为了获取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债权投资只能获取投资单位的债权,债权投资自投资之日起即成为债务单位的债权人,并按约定的利率收取利息,到期收回本金。
长期债权投资的主要特点:
1、投资只能按约定的利率收取利息,到期收回本金。
2、债权投资可以转让,但在债权债务双方约定的期限内一般不能要求债务单位提前偿还本金。
3、债权投资与其他债权一样,存在一定的债权风险。
㈨ 债券溢价发行,按实际成本计算摊余成本做账,谁能把这里面的问题给我讲清楚,通俗点,最好举个例子。
比如某公司发行了一个债券,面值1000,票面利率10%,市场利率为8%,5年期,问每年应计利息是多少?
步骤一求出债券理论价值:PV=100*(P/A, 8% ,5)+1000*(P/F, 8%, 5)=1079.85
步骤二编制债券折溢价摊销表:
年数 期初价值 + 应计利息 - 实际支付利息 = 期末价值
1 1079.85 86.39 100 1066.24
2 1066.24 85.30 100 1051.54
3 1051.54 84.12 100 1035.67
4 1035.67 82.85 100 1018.52
5 1018.52 81.48 100 1000
应计利息=期初价值*市场利率
实际支付利息不是计入利润表的数,而是计入现金流量表的数
应计利息计入利润表
㈩ 债券的溢价摊销是什么意思呢
因为债来券溢价发行后,债自券的实际利率会和票面利率存在差异,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利息收入或支出的时候就会与按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的票面利率存在差异,而差异部分就是每期债券溢价摊销额。比如面值500万,票面利率为5%的债券,发行收款520万,那么实际利率肯定会小于5%,而溢价摊销就是按实际利率法将溢价20万元摊销到每期损益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