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关无形资产的书有哪些
这个就看你要什么方面的了,什么目的,无形资产不同方面不同用途的书有很多的
② 关于无形资产问题的思考的参考文献有什么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
“无形资产”这一术语,在不同的学科,不同应用环境中,有不同的定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1]此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2]的定义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国际会计准则将商誉排除在外,而我国会计准则则包括商誉。但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合并[3]中,对商誉的会计处理作了规定,也就是说国际会计准则实际上也认为商誉是可以确认的,美国正在修订中的无形资产准则则将商誉作为无形资产的一种。 我国《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中将无形资产定义为:“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4]并且也将商誉作为无形资产的一种。《国际评估准则--国际评估指南四--无形资产》中的无形资产定义为:“无形资产是以其经济特性而显示其存在的一种资产,无形资产无具体的物理形态,但为其拥有者获取了权益和特权,而且通常为其拥有者带来收益。”[5]它也将商誉列作无形资产的一种。
在会计准则中,主要从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角度来界定无形资产。一般认为财务会计报告应提供会计主体各项资产的可用资源的信息,那么,对无形资产这一特定资产进行单独计价就是必须的。但是,由于无形资产的未来效益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而且缺乏活跃的市场,则可行的计量属性应是历史成本,或是根据一般购买力变动进行调整后的成本。这就要求必须要有交易或事项的发生,并且每项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单独辨认,所以会计上单独确认的单项无形资产必须是可辨认的。对于商誉,只能在企业整体转让时,也就是有交易发生且成本可以可靠计量时才可能确认。这样,在国际评估准则中明确提到的关系类无形资产,如工作人员的组合,与顾客的关系等则不能作为无形资产在会计上单独确认。这种关系类的无形资产是非契约性的,短期存在的,难以控制的,我国从谨慎的角度出发,在资产评估准则中将无形资产限定在长期发挥作用的范围内,会计准则将无形资产也限定为长期资产,可以说都将关系类无形资产排除在外。理论上讲,资产的价值在于其未来的经济利益,有形资产的取得成本可认为是对该资产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现值的现时估计。无形资产尤其是自创无形资产,由于其取得支出是长期的、不易确指的,会计上只把一小部分认定为取得成本,因此,取得成本与其未来的经济利益是弱相关的。而会计上又是以取得成本来计量无形资产的,很多情况下是低估了无形资产。因此,借助于科学的无形资产评估,对会计确认的无形资产进行调整在理论上是必要的。
资产评估准则侧重于强调无形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而并不注重其取得成本是否可确指。尽管评估无形资产有时可采用成本法,但一般认为成本与无形资产的价值在多数情况下是不相关的。资产评估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更接近于其经济学中的含义。在经济方面而言,无形资产是某类价值的代表。这种价值是企业盈利的剩余(即,所得利益超过其资本应得的利息及企业家应得的报酬的部分)。按照一定的利率折现后的现值。它强调的是无形资产能够带来超额收益,而不去区分它能否单独辨认。
上述种种关于无形资产的阐释,各有所侧重,各自考虑本学科的特点,无所谓孰是孰非。从资产评估角度来说,有两个主要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什么样的经济现象可以作为无形资产加以评估,也就是说资产评估中的无形资产应具备什么属性;第二,什么样的经济现象能够表明或显示无形资产的价值,从而为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提供依据。
二、无形资产的属性
(一)无形资产应是财产,应具有财产权利和责任
作为一项有财产权利的财产,应该是可以描述和确切辨认的,也就是说它应具有明显的边界。商誉在企业正常的经营中,无法单独辨认,因此,是否把商誉作为无形资产尚存在争议。
作为一项财产,其财产权利应能够得到法律保护,也就是说财产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能够被企业所控制。从这一角度考虑,关系类无形资产不符合财产要求。虽然它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这种经济利益是无法控制的,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关系本身不受法律保护。资产评估对于无形资产带来的经济利益,是指它的预期未来利益,而不是指它的现实或过去的实际利益。这就要求企业能够合法控制无形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而关系的未来不确定性很大,因此作为无形资产不是很合理。从评估风险角度来说,对那些不受法律保护的所谓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也是不可取的。
作为目标无形资产不一定要拥有所有的法定财产权,如处置权。有些无形资产如政府给予的特许经营权,它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是显而易见的,并且能够被企业所控制,受法律保护。但是这种权利却不能任意转让。资产评估中对于能否作为目标无形资产,主要看它能否给企业带来可以控制的预期经济利益,不能因为无处置权而否定其作为目标无形资产的资格。会计上也并不要求拥有所有法定财产权利,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它着眼于某项资产的风险和报酬是否被企业所控制。从这一点上看,资产评估与会计对资产的界定是基本相同的。
当然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一样,其控制者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如纳税、接受政府监管以及对无形资产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承担法律责任等。
(二)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
这是无形资产区别于有形资产的一个明显特征。有形资产应该有物质形式,具有可触性和可视性,如你可以触摸并看到厂房、设备、存货等。但是无形资产的证明文件也是可触、可视的,如你也可以触摸并看到专利证书、特许经营权协议等;另一方面,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价值,实质上都来自其财产权利,而这种财产权利都是无形的。从形式上看,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区别并不明显,要区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应从本质上考察。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本质区别在于;有形资产的价值是由它的有形性质所创造的;而无形资产的价值是由它的无形性质所创造的,也就是说,有形资产的可触的、有形的和可视的因素赋于其价值。有形资产的价值来自于它的物质特征,尽管其财产权利是无形的,但它来源于其物质特性。而无形资产的价值或来自于某些权利如许可权、抵押权等,或来自于一些无形因素影响,如竞争优势,独一无二性等,这些无形资产的价值来源都是无形的。
正是由于无形资产价值来源于其无形特性,要想作为一种可确认的、受法律保护的财产,必须能够提供无形资产存在的有形证明。有些无形影响因素如神秘性,市场潜力等对企业来说是有价值的,但它们并不能作为无形资产,它们缺乏有效的有形证明。它们的价值是随着与之相联系的特定财产而产生的,这一特定财产可以是无形资产,也可以是有形资产。
(三)无形资产应该是在可确认的时间内或作为可确认事件的结果而产生或存在的,同时也应该在可确认的时间内作为可确认事件的结果而被破坏或终止
同其他资产一样,无形资产是在某一特定时刻产生的,也许此前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酝酿才得以创造和开发出来。这样就需要提供证明无形资产产生的依据,往往这一依据是它的有形证明文件。也就是说,一种存在状态,如果没有能够证明其产生或存在的可辨认证明,则不能作为无形资产。
同它在特定的时刻产生一样,无形资产也应该在某一特定的日期消亡。有的无形资产有确切的有效期,则它将在有效期满消亡;有的无形资产并无确切的有效期限,并不能在开始时就清楚它的确切消亡时间,但它将在某一特定时刻消亡是勿庸置疑的。认识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有限性对于资产评估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评估其价值时应充分考虑其贬值的程度和可使用的程度。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有限性,也为会计上对无形资产的摊销提供了依据。
三、无形资产价值的表明或显示
无形资产具有经济价值的表现之一,是它本身能够带来可计量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可以表现为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或提高管理效率等。有时这种经济利益的量化较为困难,但它必须能够量化。如果直接量化不可行,可以采用间接方法,如可以通过把使用目标无形资产时产生的经济利益与该无形资产不存在时的经济利益相比较来计量该无形资产的价值。如果无法量化其价值,则无论是资产评估还是会计都不能将其确认。有必要区分一下无形资产的经济存在形式和它的经济价值,作为目标无形资产仅仅具有经济存在形式是不够的,它还必须具有经济价值,二者缺一不可。如一个企业设计了一个商标并将其注册,则它已具备商标权的经济存在形式,但如果企业将其永远锁在抽屉,而不准备用于任何目的,则它不具有经济价值,当然它就不能作为目标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另一种表现是,能够潜在地增加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资产的价值。也就是说如果将目标无形资产加入到一个资产组合中,它能够产生积极影响。无形资产本身可以产生经济价值,如出租无形资产的收益;有时,无形资产需要借助一些有形资产才能实现或充分实现其经济价值,但不论哪种形式来实现,都可说明无形资产是具有价值的。
无形资产领域的争论很激烈,认识差异较大。笔者认为,作为目标无形资产,具备合法的经济存在形式并且具有可量化的经济价值这一点应该是必须的。
③ 书店的无形资产是什么
书店的无形资产比如有,书店的商标权、特许权,等都属于无形资产
④ 推荐几本关于战略的书籍
一般的战略书籍都会有案例的,毕竟理论性太强,下面这个关于战略的书籍都不错:
竞争战略(Competitive Strategy),“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他的书可以在很多商学院学生、大学教授、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甚至国家领导人的书架上找到;他的“竞争和战略”理论已经或者正在被全球大部分的国家和企业深入研究;他的学术成果被美国国内的经济会议以及众多世界性的经济学术论坛列为正式的、重要的讨论议题。正如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对他的评价:如果有人能把管理理论变为令人尊敬的学院派原则,这个人就是迈克尔·波特。
⑤ 某单位会计人员购置相关专业书籍,是否属于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会计人员购买专业书籍,应该:“管理费用-办公费
”科目处理。
⑥ 有哪些好书可以让一个外行人一步步走向管理财务的好手
陈艳红 《小艾上班记》记录了企业从工商注册-建账-全盘账务处理的全过程,同时也记载了一个会计成长的全过程。既有手工账,又有电子账;有创业经历;职场哲学、生活/爱情哲学穿插其中。
⑦ 求一本关于“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书,里面需要大量实际案例
无形资产的有形战略:管理公司六大无形资产的制胜法宝
作 者:(美)贝利著,陈江华译
出 版 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⑧ 有关固定资产的书籍
1、《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核算技能与案例》
[专著] :容焱,刘卫编著 北京 : 2003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核算技能与案例》分为技能篇、案例篇、实训篇三部分,全面详尽地介绍了关于固定资产核算及无形资产核算的各种技能方法。
2、《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
[专著] :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 北京 :2002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为了规范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3、《存货与固定资产会计核算 》
[专著] : 黄静等编著 北京 : 2001经济管理出版社、 本书讲述的是存货概论,存货的计价,实际成本法下材料的核算,计划成本法下材料的核算,其他存货的核算,存货清查核算等内容。
4、《固定资产会计》
[专著]: 邱希善等编著 北京 : 1998中国审计出版社
全书共分10章,内容为:总论、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财产清查、账务处理程序、会计报表。本书内容深入浅出,注重教材的适用性;每章末附有各种题型的同步测试,便于学生加强理解及进行练习。
5、《基础会计》
本书主要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高专、应用型本科)、成人高校、民办高校及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类专业及其它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五年制高职教材,还可作为社会从业人士的参考用书。
本书以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为依据,系统地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核算方法和基本技能;以工业企业基本经济业务为主线阐述了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表的处理程序。
⑨ 无形资产在初级会计学书(第七版)的哪一章
:初级会计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列教材·第七版;**教学成果奖;“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第1章总论
1.1会计的含义、职能与目标
1.2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1.3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
1.4会计方法
第2章 会计处理方法
2.1会计确认
2.2会计计量
2.3会计记录
2.4财务会计报告
2.5会计循环
第3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3.1会计科目
3.2会计账户
第4章 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第1章总论
1.1会计的含义、职能与目标
1.2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1.3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
1.4会计方法
第2章 会计处理方法
2.1会计确认
2.2会计计量
2.3会计记录
2.4财务会计报告
2.5会计循环
第3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3.1会计科目
3.2会计账户
第4章 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
4.1复式记账原理
4.2借贷记账法
4.3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第5章 会计凭证
5.1会计凭证概述
5.2原始凭证
5.3记账凭证
5.4会计凭证的传递
第6章 会计账簿
6.1会计账簿概述
6.2会计账簿的基本要素、设置原则及登账规则
6.3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6.4更正错账及平行登记
第7章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
7.1筹资业务的账务处理
7.2产品生产的准备活动
7.3生产业务的账务处理
7.4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
7.5对外投资业务的账务处理
7.6期间费用的账务处理
7.7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
第8章 成本计算
8.1成本计算概述
8.2资产采购成本的计算
8.3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8.4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
第9章 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
9.1编表前准备工作的意义和内容
9.2期末账项调整
9.3财产清查
9.4结账和对账
第10章 财务会计报告
10.1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10.2资产负债表
10.3利润表
10.4财务会计报表的报送 汇总和审批
第11章 账务处理程序
11.1账务处理程序概述
11.2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11.3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11.4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第12章 会计法规体系和会计工作组织
12.1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
12.2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
12.3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12.4会计档案
无形资产应当在第7章。
⑩ 固定资产管理相关书籍有哪些啊
《资产管理实务》作者:李梅香
主要采用项目任务式的编排方式。
全书共设8个项目:
项目一为资产管理概述,主要介绍资产及资产管理的定义,明确了企业资产管理与资产管理业务的区别;
项目二为资产采购管理,介绍企业资产采购的一般流程与注意事项;项目三为固定资产管理,也是全书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详细介绍了固定资产的定义、分类、前期管理、日常管理与处置;
项目四为存货管理,企业资产有一部分是以存货的形式存在的,有必要对其进行科学管理;
项目五为无形资产管理,主要介绍无形资产的内容、产权管理和经营管理;
项目六为流动资产管理;
项目七为国有资产管理;项目八为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原理与应用。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