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资产负债表期未本年利润数与利润表的本年期未数不一致。其相差的数额刚好是本月摊销递延税款借项
补交上年的社保应做: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银行存款
结转时
借:利润分配—专—期初未分配利润
贷:属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出报表的时候期初未分配利润和银行存款期初余额都要变动,所以这笔业务不会影响未分配利润和净利润之间的关系。
另外,资产负债表中的期末未分配利润并不等以利润表里的本年累计,对应关系如下:
期末未分配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利润表净利润-本期分配的利润
本期分配的利润主要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分配给股东的利润等
❷ 低值易耗品本月未摊销,可以下月一次性摊销吗,
没问题。
金额不大就用一次性摊销法,即直接入费用 。
金额大也要尽快摊销掉,最好不要跨年,简单问题不要复杂化。
❸ 本期计提摊销的资产平均原值或折余价值应该怎么填啊
就是你新购进时候的价值之和。折余价值是说你 买的旧的,对方摊销后的价值。
❹ 待摊费用本期未摊销,影响未分配利润吗
肯定影响,应摊未摊,增加了利润,也就增加了未分配利润。
❺ 本期摊销金额=(长期应付款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期初余额)×折现率,不理解,请老师解释。
这是对实际利率法的应用,企业采用实际利率法计提利息时应该是用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
即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然后乘以实际利率,而实际利率等于折现率,因此就出现了上述计算。
未确认融资费用是负债账户,是长期应付款的备抵账户
长期应收款:
未实现融资收益(本期的摊销金融)=摊余成本*实际利率=(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折现率
长期应付款:
未实现融资费用(本期摊销金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长期应付款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折现率
实际利率法最后一年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是进行尾差调整,即用未确认融资费用最初的余额-已经摊销的部分,倒挤最后一年的财务费用的。
(5)本期未摊销价差扩展阅读:
企业摊销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
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某项无形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
1、摊销范围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进行摊销,通常将其残值视为零。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但要计提减值准备。
2、摊销时间企业应当按月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当自可供使用(即其达到预定用途)当月起开始摊销,处置当月不再摊销。
3、去向企业自用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计入管理费用;
出租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某项无形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成本。
❻ 有以前年度的摊销费用未摊销,现在查出来了,应该如何做调整。
1、不可以直来接做本期的损源益;
2、要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来入账。做一笔分录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长期待摊费用/其他应付款等;
3、会影响2016年度的汇算清缴,要调增。看下是否有以前年度弥补亏损可以弥补。所得税交点还是可以的。
❼ 财务中“没有进当期摊销”和“未摊销”是一个概念吗
(一)选择合适的分析模式
建立财务预警模型最根本的是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分析模式,也就是要首先分析判断所研究的对象是适合选用单变量模型还是多变量模型。如果对企业的财务运行有深刻的认识,并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清楚地了解企业财务指标变化的规律,同时也认为企业的重要变化基本可用一个指标组合来体现,或企业的财务体系比较简单,就不妨考虑选择单变量模型。反之,如企业的财务体系比较复杂,财务变动难以用一个指标来体现,就应考虑使用多变量模型。
(二)确定合适的分析样本
对于一个判别函数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使判别值相对集中于两个或几个区间,以达到判别的效果,这就需要从分析样本开始,将样本分成几个明显的类别。对于财务预警模型来说,分析样本首先必须要分开财务失败样本与财务正常样本。因此,怎样定义财务失败与财务正常就成了焦点问题。
(三)设计和进一步筛选出恰当的财务指标或财务指标组合
在财务指标的设计筛选过程中,要依据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要体现企业的偿债能力。因为偿债能力是与财务失败最密切相关的分析点。
二是应反映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陷入财务失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来自于经营业绩差的影响。
三是可操作原则。能够反映企业偿债能力和经营效益的财务指标很多,但有些较难获得或取得成本很高的数据应不予考虑。比如利息保障倍数中的利息费用这项数据在上市公司所披露的财务报表中并不一定会明示,尽管该比率能够较好地反映企业偿债能力,但在必要时也只能忍痛割爱了。
四是非共线性原则,选择指标时还应注意,既要尽可能综合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又不会造成指标内容的重复浪费。这就需要对指标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相关性较强的指标需要作出取舍。
(四)运用分析软件计算模型参数(假设选用spss系统完成分析模型)
spss系统是常用的统计分析系统,编制样本数据表的工作可在excel软件中完成计算后导入统计分析系统,也可以将计算结果直接录入spss的表格中。在spss系统中建立了完整的数据表之后,就可以进行分析计算了。这个过程,分析系统主要进行两部分工作:一是对所有指标进行筛选;二是对选人的指标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参数值。
(五)结果检验
对结果的检验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准确性检验,另一个是预测性检验。要对回归模型进行准确性检验,就需要将所有同类企业或随机抽取部分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整理,代人预警模型,对判定结果进行检验,算出准确率。准确率越高,说明该预警模型越能判定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陷入财务危机。当然,一个模型是否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主要还应考察模型是否能达到使用者对预警模型准确性的要求。进行预测性检验的目的是检验预警模型能够提前多久预测财务危机的发生。这需要将几年前的数据逐年代入预警模型,得到每年的准确率表,判断最佳的预测年限,以保证预测准确度。
❽ 如果公司的待摊费用从来没有摊销费用,本月我要摊销费用,前个月未摊销完的费用,应该如何做
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
❾ 利息及债卷溢价摊销表中的未摊销溢价额计入哪个科目应摊销溢价额呢
公司发行债券,按照面值计入应付债券-面值科目,收到的银行存款计入银行存款科目,差版额倒挤进应付债权券-利息调整科目,在后期摊销中,面值乘以票面利率计入应付利息,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利率财务费用或者资产成本中,差额倒挤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应摊销的金额就是计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的金额,没有摊销的金额是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剩余金额。
❿ 连续编制合并报表时,上期各账户对本期未分配利润的影响,该怎么理解透彻
首先要记住编制合并报表对个别报表没有任何影响。
A为母公司,B为子公司,编制合并报表
首先是A的个别报表和B的个别报表项目相加,然后进行调整得到合并报表,连续编制时,A的年初未分配利润+B的年初未分配利润,是个别报表的数据,这2个数据与第一期合并报表的年末数是不相等的,因为第一期合并报表的数据经过了调整。
为了保证第二期合并报表的期初未分配利润与第一期合并报表年末未分配利润的一致,第一期合并报表对利润的调整分录在编制第二期合并报表时还要做一遍。
编制合并报表的程序一般包括:
(1)检查并调整母、子公司会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遗漏。
(2)抵消企业集团内部交易的未实现损益。
(3)抵消子公司因实现净利润而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
(4)抵消母公司从子公司取得的投资收益和收到的股利,并将母公司对子公司股权投资账户余额调整至期初数。
(5)抵消年初母公司对于子公司股权投资账户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各账户的余额,并将两者的差额确认为合并价差;若有少数股权,还要确认相应部分的少数股东权益。
(6)将合并价差分解为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和商誉,并在其有效年限内加以分配和摊销。我国《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对合并价差不作选择的分解、分配和摊销,而是直接列于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投资“”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