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无偿划拨土地税前可否摊销
无偿划拨土地,税前可否摊销,如属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问题专的属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29号)第一条第一种情形的,可以按规定入账并进行摊销,否则不可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29号)
一、企业接收政府划入资产的企业所得税处理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包括政府有关部门,下同)将国有资产明确以股权投资方式投入企业,企业应作为国家资本金(包括资本公积)处理。该项资产如为非货币性资产,应按政府确定的接收价值确定计税基础。
(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国有资产无偿划入企业,凡指定专门用途并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70号)规定进行管理的,企业可作为不征税收入进行企业所得税处理。其中,该项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的,应按政府确定的接收价值计算不征税收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国有资产无偿划入企业,属于上述(一)、(二)项以外情形的,应按政府确定的接收价值计入当期收入总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政府没有确定接收价值的,按资产的公允价值计算确定应税收入。
㈡ 国家无偿划拨的土地,入账价值为0,怎么摊销啊
账面上没有价值就不能摊销,
㈢ 国有土地无偿划拨会计上账务怎么处理
当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并报经有关部门批准收到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贷:资本公积——无偿调入固定资产
银行存款
当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并报经有关部门批准无偿调出固定资产
(1)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2)若无偿调出时发生清理费的,应
借:资本公积——无偿调出固定资产
贷:固定资产清理
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就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国家属于历史范畴,因而国有资产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国有资产”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理解。
㈣ 行政划拨无偿取得土地使用权如何做账务处理
按照《企业复会计准则第制6号——无形资产》准则的规定,企业通过划拨无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也应确认为“无形资产”,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支出(如缴纳配套费、土地储备金等)应计入取得无形资产的成本;土地使用权用于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地上建筑物时,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不与地上建筑物合并计算其成本,单独作为“无形资产”进行核算。
㈤ 紧急求助:划拨取得土地使用权评估后如何进行摊销
以后摊销是按照评估后的净值摊销,使用年限是按5年。
㈥ 无偿划拨土地需入账吗
王宏 张利娟 李宁 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属于以前无偿划拨,能否将其作为无形资产入账并摊销计入成本再税前扣除呢?这是不少企业财务人员进行此类业务账务处理时遇到的问题。 我国目前仍有许多企业拥有的土地使用权是原来通过行政无偿划拨方式取得的,而且这部分土地使用权长期游离于企业账外。随着土地使用权价值的与日俱增,对土地使用权规范核算的问题愈加受到重视。许多财务人员认为,如果不将无偿划拨的土地使用权列入账内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则造成事实上属于企业的资产(权益)游离于账外,有违会计核算全面真实反映企业资产和权益的基本原则,而且计入无形资产后还可以按规定摊销计入成本,可谓一举两得。由于《企业会计制度》对此问题没有明确,一些企业出于各自的目的,聘请评估机构将土地使用权评估后作为无形资产入账。 我认为,对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土地使用权游离账外的问题,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虽然没有明确如何进行规范的账务处理,但《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对此类土地使用权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即如果企业的土地使用权原先未入账,应先按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将土地使用权确认为无形资产。税法对企业评估增值的规定是,如果按评估增值调整了有关资产的账面价值并据此计提折旧或摊销的,除非税法有明确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由此可见,企业在一般情形下,不可以随便将土地使用权评估入账,不得按照评估价值在税前计提折旧或摊销。 尽管企业可以按照国务院的统一规定进行清产核资、股份制或其他类型的改造、改组,并根据评估价值调整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包括增值和损失),但税法明确规定,确认有关评估资产计税成本的仍然必须是企业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成本,如果不是,即使企业将有关资产按照评估值计入账内并对资产进行了税前扣除,也必须按照实际成本进行纳税调整。对于评估入账的土地使用权而言,就是企业实际支付的土地出让金(或征地费),所以,如果企业对原先拥有的无偿划拨的土地使用权有自用以外的其他用途时(如合作建房、转让、合资投资等),必须在先到国土管理部门缴纳土地出让金,并按照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将土地使用权确认为无形资产后,才可以据此进行正常的会计处理和税前扣除。 需要说明的是,一些企业为了扩大企业的资产规模或出于其他目的,往往“虚晃一枪”,如以需要用土地使用权投资或以吸收投资为由将土地使用权评估入账甚至在税前摊销,当问及有关投资事项时,再以投资没有成功为托辞而搪塞,而土地使用权却在不经意间“名正言顺”地享受了“税前扣除”的待遇,这是严重违反会计制度和税法的行为。
㈦ 会计:国有企业通过行政划拨取得的土地是否需要进行摊销
国有企业通过行政划拨取得的土地是不需要进行摊销.土地本身是不需要折旧.取得时以取得的费用做为土地的成本
㈧ 无偿划拨土地需入账吗
我国目前仍有许多企业拥有的土地使用权是原来通过行政无偿划拨方式取得的,而且这部分土地使用权长期游离于企业账外。
随着土地使用权价值的与日俱增,对土地使用权规范核算的问题愈加受到重视。许多财务人员认为,如果不将无偿划拨的土地使用权列入账内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则造成事实上属于企业的资产(权益)游离于账外,有违会计核算全面真实反映企业资产和权益的基本原则,而且计入无形资产后还可以按规定摊销计入成本,可谓一举两得。
在新准则下对于无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按公允价值入账。如有相关凭证,该凭证所列明金额与公允价值差额不大可以按该凭证所列金额入账。如没有注明价值或注明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较大、但有活跃市场的,应当根据有确凿证据表明的同类或类似资产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对于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名义价格计量。
取得时会计处理:
借:无形资产
贷:递延收益
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摊递延收益,计入当期收益。以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在取得时计入当期损益。
支付的土地征用费及迁移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如是正常施工所必须程序,那么应计到该项资产的成本中。
对于房地产企业,其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能计到“无形资产”科目中,而应计到“开发成本”科目。
㈨ 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使用权如何会计处理
在新准则下对于无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按公允价值入账。如有相关凭证,该凭证所列回明金额与公允价答值差额不大可以按该凭证所列金额入账。如没有注明价值或注明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较大、但有活跃市场的,应当根据有确凿证据表明的同类或类似资产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对于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名义价格计量。
取得时会计处理:
借:无形资产
贷:递延收益
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摊递延收益,计入当期收益。以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在取得时计入当期损益。
支付的土地征用费及迁移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如是正常施工所必须程序,那么应计到该项资产的成本中。
对于房地产企业,其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能计到“无形资产”科目中,而应计到“开发成本”科目。
㈩ 划拨地是否作为无形资产摊销
某公用事业公司目前账面有一土地使用权,是该公司取得的划拨地,公司在取得划拨地时支付了耕地占用税记入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划拨土地有其特殊性,一般是国有非公司制企业,或者从事特定行业的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公司可以在一定年限内使用划拨土地。在新准则下,使用划拨土地的企业,对于划拨土地的会计处理还是和以前一样,即不做帐务处理(不符合资产定义中有关“拥有或控制的资源”标准)。 耕地占用税属于一次性的土地功能转换支出,是国家对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依据实际占用耕地面积、按照规定税额一次性征收的一种税;加之国有企业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的、没有使用期限限制的土地使用权在划拨文件中是没有规定可供企业使用期限的,因而导致企业承担的耕地占用税成本的受益期限无法确定,以及未来能否继续使用土地产生经济利益流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基于占用税资本化的对象“无形资产(划拨用地)”不进行相关账务处理(即:划拨用地不确认为一项资产)的考虑,个人认为不应将耕地占用税支出资本化,应于发生当期一次性计入当期费用。 再退一步讲,如将耕地占用税支出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那也需要将该资产认定为使用期限不确定的资产,不摊销只做减值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