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固定资产本期的折旧额计算公式
一般固定资产折旧都是直线法摊销,也就是按使用年限平均摊销。
这个体育用品按18个月摊销的,这样每个月的摊销值就是6152.99/18=341.83
㈡ 年折旧额怎么算
年折旧额的计算有四种
1.工作量法
A.按照行驶里程计算折旧
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里程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总行驶进程
B.按工作小时计算折旧
计算公式如下: 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工作总小时
C.按台班计算折旧的公式
每台班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工作总台班数
举例 按工作小时计算折旧 资产的原值100万 残值1万 预计总共工作量为10000小时 今年的工作量有1000小时
那么
预计净残值率=1/100=0.01
每小时应该计提的折旧额=100*(1-0.01)/10000=0.0099
本年应该集体的折旧额=0.0099*1000=9.9
2.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
年折旧额=资产净值*年折旧率
其中后两年平摊资产余值
举例 某资产原值为100万 残值为1万 可使用5年 那么它的年折旧率=2/5=40%
第一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00*40%=40万
第二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00-40)*40%=24万
第三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00-40-24)*40%=14.4万
第四.五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00-40-24-14.4-1)/2=10.3 万
注意 虽说是资产净值 但是计算的时候不考虑残值
3.直线法(平均年限法)
年折旧额=(资产原值-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预计净资产残值率=残值/资产原值
年折旧率=年折旧额/资产原值
举例 某资产原值为101万 残值为1万 可使用5年
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01-1)/5=20万
4.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年数总和×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
举例 某资产原值为101万 残值为1万 可使用4年
第一年折旧率=4/(1+2+3+4)*100%=4/10*100%=40%
第二年折旧率=3/10*100%=30%
第三年的折旧率=2/10*100%=20%
第四.年折旧率=1/10*100%=10%
那么
第一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01-1)*40%=40万
第二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01-1)*30%=30万
第三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01-1)*20%=20万
第四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01-1)*10%=10万
备注
其中 第三年和第四年(最后两年)的年折旧额也可以按资产余值平均分摊
在这四种方法中 后三种比较常用 其中直线法是最简单也是最最常用的方法
希望以上资料对您有用
㈢ 根据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中如何计算本年的折旧和摊销
年度的资产负债表有一栏是:“固定资产原值”这是你公司所有的固定资产的金额;还有一栏是:“累计折旧”这是你公司所有固定资产整年的折旧额也就是摊销额。
㈣ 固定资产本期折旧计算
不可以用本期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上期固定资产账面净值。
采用的几种折旧方法介绍
1、平均年限折旧法一
月折旧率=(1-残值率)÷预计使用月份
月折旧额=月折旧率×原值=(原值-残值)÷预计使用月份
残值=原值×残值率
可以看出,平均年限折旧法一只与三个参数相关:原值、残值(或残值率)、预计使用月份。折旧的多少与“累计折旧”、“已计提月份(已计提月份小于预计月份时)”无关。
2、平均年限折旧法二
月折旧额=(原值-残值-累计折旧)÷(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
月折旧率=月折旧额÷(原值-残值)
=[1―累计折旧÷(原值-残值)]÷(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
在平均年限折旧法中,折旧金额与 原值、累计折旧、残值、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共五个参数相关。
如果累计折旧与已计提月份均为0,则两种折旧方法中的月折旧额是一样的,但是月折旧率不同。
3、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 ÷ [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4、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按双倍直线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净值来计算折旧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采用此法,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平均摊销。
5、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殖) ÷ 规定的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4)本年折旧摊销额的计算扩展阅读:
固定资产可以按其经济用途、使用情况、产权归属、实物形态和使用期限进行分类核算。
1、按经济用途分为生产经营用和非生产经营用两类
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是指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固定资产,如厂房、机器设备、仓库、销售场所、运输车辆等。
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是指不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而是为了满足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福利需要的固定资产,如职工宿舍、食堂、托儿所、幼儿园、浴室、医务室、图书馆以及科研等其他方面使用的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
2、按使用情况分为使用中、未使用、不需用三类
使用中固定资产是指企业正在使用的各种固定资产,包括由于季节性和大修理等原因暂时停用以及存放在使用部门以备替换使用的机器设备。未使用固定资产是指尚未投入使用的新增固定资产和经批准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不需用、准备处理的固定资产。
3、按产权归属分为自有、接受投资和租入三类
自有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所有权的各种固定资产。租人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从外部租赁来的固定资产,租人固定资产又可分为经营租赁资产以及融资租赁固定资产;
经营租赁资产所有权不属于承租人,而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在到期后,所有权归承租人,承租人可以视为自有资产进行管理,要计提折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固定资产
㈤ 固定资产的年折旧率或年摊销额怎么算
根据今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上的说明,只有更新改造中和报废的固定资产,土地(非土地使用权),破产、关停企业的固定资产,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提。
房屋、建筑物以外未使用、不需使用以及封存的固定资产根据新准则是要提折旧的。
一、固定资产的折旧
(一)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提足折旧,是指已经提足该项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二)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二、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
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满足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有被替换的部分,应扣除其账面价值;不满足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三、固定资产的弃置费用
弃置费用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等。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 号——或有事项》的规定,按照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油气资产的弃置费用,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7 号——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其应用指南的规定处理。
不属于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报废清理费,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处置费用处理。
四、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
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通常确认为存货,但符合固定资产定义和确认条件的,如企业(民用航空运输)的高价周转件等,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
五、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 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予资本化,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合理进行摊销。
不计提折旧的情况:对于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可以不计提折旧。
年限平均法(一)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
计算公式如下:
月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月份×100%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入账原值×月折旧率
此方法适用于当期新增的固定资产。
年限平均法(二)
月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月份 ×100%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入账原值-月初累计折旧-月初净残值/ 预计使用月份-已计提折旧的月份×100%
此方法适用于建账日期前已入账并按照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费用的固定资产。
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的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基本计算公式为: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入账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当您选择以工作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界面中会提供"预计工作量"、"已提工作量"和"工作量单位"三个栏目,您直接输入相应的数据即可。
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为:
月折旧率=2/预计使用月份×100%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净残值)平均摊销。系统将根据该固定资产预计使用月份和已计提折旧月份两项的内容,自动判断剩余使用期间,如剩余使用期间为24个月时,计提折旧的金额会按照规定方法重新计算。
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的减低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计算公式如下:
月折旧率= 预计使用月份-已计提月份/预计使用月份×(预计使用月份+1)÷2×100%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入账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名词解释:
1固定资产的净值 = 固定资产原值 - 折旧 - 净残值
2固定资产残值是:预计一项固定资产最后能剩下多少的价值,
3固定资产残值 = 固定资产原值 * 预计净残值率
㈥ 折旧额的计算
1,平均年限折旧法:每年折旧都是3600*(1-5%)÷8
2,余额递减法折旧:第一专年:3600(1-5%)乘以八分之一
第二年属:3600(1-5%)减去第一年折旧再乘以八分之一
以后每年都是3600(1-5%)减去以前所有年度的折旧额再乘以八分之一
3,双倍余额递减法:和余额递减法折旧一样
只不过将八分之一换成八分之二
4:年数总和法:第一年3600*(1-5%)*【8/(1+2+3+。。。+8)】
第二年3600*(1-5%)*【7/(1+2+3+。。。+8)】
第三年3600*(1-5%)*【6/(1+2+3+。。。+8)】
。。。
第n年3600*(1-5%)*【(8+1-n)/(1+2+3+。。。+8)】
最后两年如果折旧额低于使用平均年限折旧法的折旧额的话,就将最后两年的总额加起来除以2分配到这两年里去。
㈦ 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计算公式
一、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率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二、工作版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权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四、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寿命-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1)÷2]×100%
(7)本年折旧摊销额的计算扩展阅读:
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
一、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1)房屋建筑物;
(2)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车辆、工具器具;
(3)季节性停用及修理停用的设备;
(4)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和以融资租赁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二、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以前年度已经估价单独入账的土地;
(3)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4)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和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