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应收利息的摊销额
应收利息和各期摊销额的计算为分期付息债券的应收利息可直接用票面金额乘以票面利版率得出。而权期满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每期应收利息,却不能分期收取,只能到债券期满时一次收回。这样,分期计算的应收利息,实质上是投资者对发行方的追加投资,并且这种投资表现为年金,逐年追加。债券到期所能收取的利息总额,则是这笔年金按实际利率计算得到终值。反过来说,在计算各期摊销额的时候,必须根据这个终值求年金,确定各期的应收利息。设备期应收利息为A,则:
A×年金终值系数=债券到期利息总额
A=1/年终值系数×债券到期利息总额=r/(1+r)n-1×债券到期利息总额
依上例,各年末应收利息:
A=8.7893%/(1+8.7893%)5-1×80000×12%×5=8054.18
据此,上例各年度溢价摊销额计算如下表:
债券溢折价摊销表(实际利率摊销法)单位:元
『贰』 关于利息收入的会计分录
可以走利息调整这个科目,使用合理的实际利率调整摊销到每个月上。一次性摊销金额比较大,可能税务那边是不允许的。
『叁』 为什么利息收入=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
在不同的付息方式下,摊余成本的含义规范中,内涵不同,而且内容过多,不便于记忆和理解。无论在何种还本付息方式下,均将摊余成本理解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即企业每期实际利息收入按照上期期末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乘以实际利率,这样操作起来不仅简单,而且容易理解。现就到期一次还本分次付息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两种隋况加以举例说明:
一次还本分次付息情况下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核算
例:2007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865万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4年期债券.面值2000万元,票面利率5%,按年支付利息,本金一次到期归还。不考虑所得税、减值等因素。通过计算得出该项投资的实际利率为7%。
1.2007年1月1日该投资初始确认金额为1865万元,其会计处理为: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000万元;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35万元,银行存款1865万元。
2.2007年12月31日该投资期初账面价值=2000-135=1865(万元),实际利息收入=1865×7%=130.55(万元),票面利息收入=2000×5%=100(万元)
借:应收利息100万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0.55万元;
贷:投资收益130.55万元。
3.2008年12月31日该投资期初账面价值=2000-135+30.55=1895.55(万元),实际利息收入=1895.55×7%=132.69(万元)
借:应收利息100万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2.69万元;
贷:投资收益132.69万元。
4.2009年12月31日该投资期初账面价值=2O00-135+30.55+32.69=1928.24(万元),实际利息收入=1928.24×7%=134.98(万元)
借:应收利息100万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4.98万元:
贷:投资收益134.98万元。
5.2010年12月31日计算调整摊销额的尾差=135-30.55-32.69-34.98=36.78(万元)。
借:应收利息100万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6.78万元;
贷:投资收益136.78万元。
『肆』 收到利息收入,通用记账凭证如何记
收到利息收入,通用记账凭证如何记:
1、若利息为银行存款利息,则计入财务费用,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贷:财务费用
2、若利息非银行存款利息,则计入应收利息。
一、应收利息科目核算企业发放贷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应收取的利息。
购入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确认的利息收入,在“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确认的利息收入,在“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应收利息科目应当按照借款人或被投资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4)利息收入摊销扩展阅读:
例:
2003年1月1日,A公司以50000元购买B公司在当日发行的5年期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债券面值50000元,票面利率10%,每年计息一次,在2003年12月A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5000
贷:投资收益5000
如果上题中B公司发行的债券是分期付息,并且每年支付利息一次,那么在2003年12月A公司账务处理为:
借:应收利息5000
贷:投资收益5000
如果上题中发行的债券是分期付息,但是每半年计提一次利息,每年年末支付利息,A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2003年6月30日: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2500
贷:投资收益2500
2003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2500
贷:投资收益2500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应收利息
『伍』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销是什么意思啊,为什么溢价购买的利息收入要比应收利息少啊
持有至到期投资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实际利率进行摊销,即取得的利息收益是以版摊余成本和实际利权率计算的,不同于票面利息。溢价购入时因为实际支付金额大于票面金额,所以取得的收益会低于票面利息(可以理解为为了获得大于实际利率的收益率,购买者支付了更高的价格)。在债券到期时,除了取得的利息剩余部分就是债券的本金,如果最后摊余成本不等于面值,那么最后偿还的本金数额会不等于面值,当然会出现问题。
『陆』 每年的摊销额就=应收利息-利息收入
这个是新会计准则下的对于摊销额的计算工式.
面值*票面利率是企业的应计版利息
摊余成本就是说说的权面值和未摊销之和或是未摊销之差.乘以实际利率是本期你应该确认的利息收入.
他们二个的差就是摊销额.
你要问这个为什么这么理解是这样的.
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是实实在在的收入.
面值*票面利率是你应收应计的利息.
二者的差你不为想是怎么理解.这个准则在有规定说是倒减出来的.你不用理解.理解多了烦.
『柒』 在债权投资后续计量过程中,应收利息、利息收入、利息调整摊销、摊余成本是如
你说的在债权投资后去计量过程中,应该收利息,利息收入,利息调整,推销的。还有他与成本的应该是好好的计算一下啦,如果你是外面的人。不了解的话就应该拜师学艺。
『捌』 如何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投资收益和利息调整摊销
一、初始确认
1、溢价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按该笔投资的面值计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按实付金额与面值差额入账)
贷:银行存款(按实付金额入账,包括面值、溢价、手续费等)
2、折价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按该笔投资的面值计量)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按实付金额与面值差额入账)
贷:银行存款(按实付金额入账,包括面值、折价、手续费等)
二、各期处理:
1、溢价时
借:应收利息(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按计算当期期初的面值+利息调整合计额乘以实际利率)
贷:投资收益 (二者差额)
注意,每期对利息调整账户冲减后,下期按面值+最新的利息调整账户余额合计数乘以实际利率,计算摊销额。溢价买入的情况下,以后各期摊销的利息调整金额会越来越小。
2、折价时
借:应收利息(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按计算当期期初的面值+利息调整合计额乘以实际利率)
贷: 投资收益 (二者差额)
三、各期利息实际到账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
四、到期处理
到期时,把最后一期溢价或折价摊销完毕就好了,不过由于计算时四舍五入的问题,最后一期时的余额和按前面的方法乘出来的结果会有一丝出入,直接按余额摊销才对。
溢价时:
借:应收利息 (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该账户账面余额)
投资收益 (二者差额)
折价时:
借:应收利息 (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该账户账面余额)
贷: 投资收益 (二者差额)
五、收到本金及最后一次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贷:应收利息
(8)利息收入摊销扩展阅读:
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
1、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期初债券的购买价款* 实际利率。
2、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面值 *票面利率。
3、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溢价的摊销额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4、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注意: 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 =面值+ 尚未摊销的溢价或 - 未摊销的折价。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
特点
1、每期实际利息收入随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变动而变动;每期溢价摊销数逐期增加。这是因为,在溢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溢价的分摊而减少。
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减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大于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溢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溢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2、在折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折价的分摊而增加,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增加。
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大于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折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折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玖』 实际利率摊销法
以购入(发行)时的市场利率乘以每期期初债券投资(负债)的现值,即账面价值,求内得该期的实际利息收入(用),此项容利息收入(费用)与实际收到的利息之差,即为当期溢价或折价摊销额。用公式表示:当期利息 该期期初债券投资 市场:二收入(费用)一(负债)账面价值“利率 溢价 当期收到(付出)利息 当期利息 摊销额一或当期应收(应付)利息一收入(费用) 折价 当期利息 当期收到(付出)利息摊销额一收入(费用)一或当期应收(应付)利息实际利率法下,债券溢价与债券账面价值逐期递减,利息收入(费用)也相应递减,而溢价摊销却逐期增加;如果折价发行,债券的账面价值逐期递增,则利息收入(费用)也相应递增,折价摊销也逐期增。
『拾』 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如何做会计分录
银行利息收入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财务费用-利息收入
收到信用卡存款利息会计分录
借:其他货币资金-信用卡存款
贷:财务费用-利息收入
企业的存款利息收入计入财务费用-利息收入中,冲减财务费用。
利息收入是指企业将资金提供给他人使用但不构成权益性投资,或者因他人占用本企业资金取得的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债券利息、欠款利息等收入。
企业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利息收入应当根据金融资产账面余额乘以实际利率计算确定,但特殊情况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