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
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等同于地上土地使用权,可以发产权证书,具体用途由发证单位确定,出让金按照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价格的40%收取。用途不可能既是公共又是商业。
⑵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C
【答案解析】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贯彻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依法管理的原则,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考虑防灾和人民防空等需要。
⑶ 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评价概述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严格说来仍属于城市建设工程的一部分,由于其位于“地下”的特殊性,专门对其进行叙述。
在20世纪60~70年代,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开始占主导地位。7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了交通阻塞、污染加剧、空间资源短缺、城市环境恶化等严重的“城市病”。80年代,国际隧道协会提出“大力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开始人类新的穴居时代”的口号。1982年,联合国自然资源委员会正式将地下空间列为“潜在而丰富的自然资源”,地下空间被认为是同宇宙、海洋并列最后留下来的未来开拓领域。城市地下空间国际学术会议1991年通过《东京宣言》,提出“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2002年,在意大利都灵举行的地下空间学术会议就将议题定为“城市地下空间———作为一种资源”。可见,城市地下空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已经得到了日益广泛的重视,并将被逐步开发利用。
6.2.1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概况
城市空间发展日新月异,城市规模开始由中心向四周乡镇横向辐射。而在城市的核心区域,为了适应其城市商贸功能区的高度集中化发展的要求,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成为提高用地经济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所谓“地下空间利用”就是对城市地质体的利用。城市地质体是城市向地下发展的空间,是地下空间资源的“载体”,它属于土地资源,是城市土地资源的延伸。一方面,由于城市地质体的岩性、岩相、成因、结构、构造等复杂多样,因而城市地质体自身岩(土)体强度或抗干扰能力差别较大,不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也存在一些地质环境脆弱的敏感区或不宜开发的地区;另一方面,城市地质体的开发、利用,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地质平衡,也会对地面工程或已有的地下工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引发环境地质问题或地质灾害。
(1)发展过程
从1863年英国伦敦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开始,国外地下空间的发展已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20世纪2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用地紧张、交通阻塞、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恶化等问题日渐突出。为解决这些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大规模利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较早的是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其中,欧洲国家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较好,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具有恒温、恒湿、隔热、遮光、气密、隐蔽、安全等优点,广泛修建过街通道、地铁、商场、仓库等,近年来还修建了地下综合服务区、地下发电厂、核电厂、垃圾处理厂等。
与国外相比,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年发展势头较好,不仅发展速度快,建设规模也大。我国地下空间利用最早始于西北黄土高原,至今还有4000多万人居住在延续数千年的窑洞建筑中,在黄土层中还修建过结构简单的圆筒拱形地下粮库。我国城市地下空间主要集中在地下交通、地下商场和人防等方面。北京、天津是我国地下铁道建设最早的城市,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建设;上海、广州次之,均在20世纪建成运行;之后是南京、深圳,也在21世纪初建成投入运行;沈阳、成都、杭州、哈尔滨等城市正在建设;西安、苏州、厦门、青岛等城市已立项;宁波、南昌、济南、福州等市也在规划、筹备之中。全国掀起了修建地铁热,并由此引发了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新高潮。
(2)地下空间的特性和优越性
地下空间具备的某些特性和优越性,是地上空间不能比拟的,如良好的抗震性、稳定性、隐蔽性、防护性、隔音性等,能适合、满足城市的一些特殊需求。主要优点如下:
1)地下建筑抗震性能好,土体压强绝对高于空气压强,抗毁性强于地面建筑,能有效地防止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诸如台风、雷电、冰雹等自然灾害根本不会给地下建筑造成直接影响。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唐山的地下工程在地震后绝大部分完好无损,身处人防工程中的人员无一伤亡,大大减轻了震害。
2)地铁、各种地下通道及地下停车场,能有效地缓解城市交通的紧张状况,分流地面的拥挤车流、人流;同时,地下交通安全、可靠、方便,减少了交通事故。
3)地下空间无自然噪声,把有“三废”、振动噪音大、有危险品、需恒温恒湿的项目以及更多的公共设施引入地下,可少占用土地,美化环境,保持城市生态平衡。
4)开发地下空间有利于减少城市污染,避免生产、生活间的相互干扰,使地面空间得到松动,增加绿地,改善环境质量。地下近似恒温,加热和冷冻负荷大为减小,夏天可抽出冷风用以地面降温,其能耗费用可减少60%以上,节省了能源。
5)地下储存食品不但费用低、损失小、使用周期长,且通过科学处理后可以长期保鲜而不破坏其内部营养结构,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6)地下储库是理想的安全场所,特别是金库、油库以及剧毒危险品仓库设在地下更为理想,万一发生意外,便于控制,不易扩散,可做到万无一失。
7)地下建筑易于维护,不易受到自然灾害和气候灾害的干扰,使用周期长,开发潜力大,是生态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开发利用新方向。
(3)开发意义
1)进行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将基础设施及相关建筑物放入地下,在节约地面空间的同时,地下空间开发本身也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形成相应的经济效益。
2)走城市空间立体化发展的道路,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空间的理论容量,解决了城市用地不足的矛盾,并调整了城市空间组织结构和形式,将城市空间的粗放型开发转变为集约型开发,提高了城市空间的运行效率,保障了城市功能的良好运转。
3)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将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净化空气、保护水源、降低噪音、提高城市卫生清洁质量、增加绿化和公共空间、减少容积率、减少建筑总量等。
4)地下空间开发将不断完善城市的防灾、抗灾能力。建设地下街道可以疏散大量人群,建设地下仓库可以储藏粮食、物资、能源等。
5)地下建筑不仅在防自然灾害中起到重要作用,即使是战争时期,也是防核、防常规武器的重要手段之一。
(4)利用方式
通过对上海、武汉、广州、长沙、南京、石家庄以及蒙特利尔、堪萨斯、圣彼得堡等城市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城市对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表6.1):
表6.1 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方式
1)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各类地下管线,包括上水、雨水、污水、燃气、电力、电信等。
2)建设地下交通、商业设施,修建地下道路、地下过街通道、地铁、地下商场等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首选之举,并且开发较早,一直发展较快。
3)建设能源设施,如发电厂、战略储备能源(气、油)、利用深层地下热干岩石进行发电等。
4)开发建设地下水库、人工河道、大型调节池等水利设施。
5)建设地下文化馆、体育设施、地下研究(实验)设施、地下娱乐设施、地下工厂、地下防灾设施、应急给水池、蓄水池、避难(人防)场所、消防通道等其他设施。
(5)规划原则
地下空间是不可再生资源,既不能增加、也无法创造,会随着人类的利用而不断减少。因此,在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时,应合理规划、有序开发。地下空间资源利用规划应对地下空间进行综合布局和开发,协调地下与地上、地下与地下的建设活动,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提供技术依据。在规划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开发地下空间资源时,注重资源的保护并考虑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2)上、下结合原则:充分考虑地上与地下的关系,发挥地下空间的优势和特点,使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为城市服务。
3)长远考虑、近期着手、分期实施原则:既要从战略角度出发,面向未来,又要从解决城市现有的突出矛盾入手,分期、分步地使目标实现与经济实力的现状相适应。
4)综合效益原则:确定地下空间的功能以及其布局,并对地下空间开发实行鼓励、优惠政策。
5)地下建筑合理设计原则:地下空间地面化,让人们在地下也能充分接触自然,感受阳光、植物和空气,消除人们对地下空间陌生和压抑的心理,同时增强地下空间的导向感。
6)防灾设计作为重中之重的原则。
6.2.2 环胶州湾地下空间利用
(1)地下空间利用的经济条件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只有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一般认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00美元),才具有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条件:人均GDP在500美元以上时,地下轨道交通成为城市发展的需要;当人均GDP进入500~2000美元阶段时,地铁将得到较为广泛的利用;当人均GDP在2000美元以上时,城市地铁开发利用将向高水平发展。
环胶州湾地区人均GDP早已超过500美元,具备开发地下空间的经济条件,但是,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还应该根据发展的实际需要和自身的经济实力,合理规划、有序开发。
(2)统一规划管理
加强环胶州湾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做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与城市防灾减灾建设的有机结合。
(3)立体综合开发观
确定立体的综合开发利用观,把地下设施建成一物多用、一物多能、多功能的综合体。对现有地下设施进行改造,凡是能够改造的单体工程,都应增加其功能与用途,如防空洞可改造成平时收益的设施等;新建的地下设施应建成多功能综合体。
⑷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出台的《长沙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暂行办法》6月12日正式生效。长沙规范地下空间管理,地下空间商业开发将步入正轨。(来源:凤凰网)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关事宜:2014(第二届)地下空间与城市综合体国际研讨会暨展示会,将于9月18-19日在上海世博会展中心举行。(来源: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暨展览会)
⑸ 地下人防需不需要缴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费
经人民防空主管来部门批准建设源的人民防空工程(包括兼顾人民防空要求的地下空间开发项目),免收水电气增容、市政设施配套、教育费附加、墙改发展基金、白蚁防治、房产开发管理、土地使用、房屋拆迁、土地附加、环境保护、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等各项规费;供电、供水部门要优先保障人民防空工程的用电、用水需要。”
⑹ 地下空间的灾害
亟待科学监管 近年来,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迅猛发展。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城市地层深处原始状况开始逐渐被改变,城市“地陷”发生概率上升。一些地质专家、国土资源部门官员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存在多头管理和立法空白,地下工程开发与施工各自为政,区域性地质灾害公益普查迟迟不能起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亟待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体系和有针对性的监管办法。
据武汉城市规划设计院提供的资料,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方面起步较早的上海,已开发地下空间面积约4000万平方米,形成超过10座以上大小不等的“地下城”。在武汉市,规划在主城区684平方公里范围内,到2020年建成2000万平方米地下空间。在北京,每年计划增加约300万平方米地下空间,到2020年,将建成9000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人均5平方米。在长沙,还计划在城市西部一个水面数万平方米的湖泊下,建设水下商场、酒店、公共休闲设施等工程。
除了开发地下城市,过江隧道、各种管网系统入地、市内轨道交通体系等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发展的速度也很快。数据显示,我国1995年至2008年的十多年间,建有轨道交通的城市从2个增加到10个,运营里程达到835.5公里。目前,又有22个城市获准建设地铁工程,总投资达8000多亿元。
一些城市管理者针对社会上关于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问题的疑问,往往突出强调技术手段。赵云胜指出,依照人类目前的技术,所有的地下工程,不对地面和周边产生任何影响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影响控制在许可的范围之内。如地铁工程盾构施工,多在城市人口和建筑物密集的地段进行,盾构机从地下穿越各种建筑物、铁路、河流、桥梁,施工质量和安全隐患等问题不容忽视。2006年以来,包括北京在内的城市,在地铁盾构施工中,就多次发生重大塌陷等事故。
⑺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复杂性包括哪些
主要问题就是三点:
对现有建筑基础的直接影响,是否会完成沉降甚至更严重的结构破坏。
再就是如果城市里有地铁,项目范围有古建遗址等,对它们的影响。
⑻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如何收费
你的本科专业来据我所知是地理源信息系统专业从03年地学院到信工学院以后,地学院开设的,但是只开了04级一届,应该是类似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专业。考研的话选择面很广,可以搞GIS软件开发、搞遥感,另外很多地质类专业的老师也都应该愿意要的。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的就业一般吧,搞研究的比较多,实际用途不是很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应该是建筑工程类的,不过现在貌似没有明确的学科划分,我感觉就业可能会比较局限,另外这种新兴的学科不太明确的专业考公务员时可能会比较尴尬,你可以查查有没有招类似专业的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