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长期待摊费用如何摊销是不是每年摊一次还是每月摊一次呢一次又要摊多少呢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长期待摊费用应当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计算公式为专:
年摊销额=长期待摊费用发属生额/摊销年限
月摊销额=年摊销额/12
因此,长期待摊费用应当以月为单位进行摊销,摊销金额以上述公式计算的月摊销额为准。
❷ 待摊费用当月摊销吗
这个不一定来的,从待摊费用定义看是源可以从本期开始摊的:
定义:待摊费用是指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各项费用,如……等。
但从摊摊费用设置科目的目的,是为遵循权责发生制的目的,也就是说,应该是义务发生了就开始摊,所以应该是以受益期为准,比如你支付的半年租金,是包含当月的,那当然从当月开始摊,但如果支付的是从下月开始半年的,那就应该从下月开始摊,即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处理就好。
最后,新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均已经取消待摊费用科目,建议实务中可用其他应收款来进行处理。
❸ 待摊费用能不按使用时间摊销吗按使用次数摊销可以吗
可以的,待摊费用你每个月摊的金额就是要和你们发生费用的多少相关的,各月均发生,且产生的费用差不多,那就平均摊,有较大差别的,像你这样摊可以的
❹ 是不是新准则下一年内待摊费用直接作为当期费用,就不用每个月摊销咯
跨期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
待摊费用在一年内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期在一年以上。
认为答案有问题.
新准则已没有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考试不会出此类题目.
❺ 长期待摊费用是下月摊销吗
一、新准则已将开办费直接在管理费用中核算。根据新会计准则资产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开办费不符合资产定义,不再符合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内容,而在管理费用明细下核算,期末进行结转。
2010年1月
借:管理费用-开办费 10万
贷:现金 10万
二、至于你所说的“5年摊销”,应当是税法关于开办费摊销的问题,对此,我查了一下,得出结论:目前,新税法同新会计准则对开办费的处理应当是一致的:
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新税法)从2008年1月1日开始在我国实施。新税法不仅统一了内外资均适用的所得税法、降低了所得税税率,而且在资产处理、税前扣除等与会计核算密切相关的诸多方面有了重大变化与突破。
原《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四条规定:企业在筹建期发生的开办费,应当从开始生产、经营月份的次月起,在不短于5年的期限内分期扣除。
而新企业所得税税法并没有关于开办费税前扣除的相关规定,我们只能在扣税项目和相关规定上推测开办费的扣除。新《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发生的下列支出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规定摊销的,准予扣除:
(一)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
(二)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
(三)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
(四)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条明确规定该项摊销期限不少于三年)
从上述可以看出,长期待摊费用不包括开办费, 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八条和第六十九条是对《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的解释与说明的,从中也没有看出关于开办费税前扣除的任何表述。由此可见,新税法对开办费的税前扣除至少在《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企业所得税法》中不再有限制规定。这点在国家税务总局网站上也可以得到证实。2008年4月25日国家税务总局在其网站上,所得税司副司长缪慧频在回答网友关于“开办费税前扣除”问题时,这样答复:“新税法不再将开办费列举为长期摊费用,与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处理一致,即企业可以从生产经营当期一次性扣除。”但由于新税法没有关于开办费税前扣除的任何表述,也使得原开办费的处理、开办费里包括的限额扣除费用如何处理、开办费如何进行申报扣除方面尚不明确,需要相关税收法规进行明确。
从上述可以看出,因为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开办费一次性进入当期损益,在管理费用中核算,而不在长期待摊费用中核算。新企业所得税法没有明确要求开办费作为长期待摊费用进行摊销,但在原开办费余额的处理及开办费里包括的限额扣除费用(如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等)如何处理等方面尚待明确。
❻ 待摊费用从入账的那个月摊销可以么
1、单位规定穿1年,不是做为该费用受益期的依据,所以你应该一次性计入费用,不能摊销。
2、待摊费用,一般都是有明确收益期限的,如保险、养路费等,票据上都是可以看出受益期的。
❼ 待摊费用是本月摊销还是下月开始摊销
一、待摊费用是本月摊销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历来都是体现权责专发生属制原则最主要的账户。财政部于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原制度”)中规定的“两费”分别属于资产类和负债类科目,其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均有专项列示。“新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删除了“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科目,并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也相应取消了这两个项目。
二、当发生待摊费用时,可以通过“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代替“待摊费用”科目。期末将其反映在新准则资产负债表中的“预付款项”或者“其他应收款”等项目,例如待摊房租,会计分录是: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每月进行摊销:
借:管理费用-房租
贷:预付账款
❽ 我公司去年做的待摊费用没有摊销完一直放在待摊费用科目里,今年还能摊销吗请各位帮忙解答一下
没摊完的今年还可以再摊。
❾ 长期待摊费用能否按月摊销
不行!
针对这个问题我咨询过会计师,答案是不行.
因为作账要按照会计制度及会计法律法规的办,至于如何缴税则要按照税法的办,这两者并不矛盾
只需要在年终进行调整就行了.
❿ 我的长期待摊费用这个月摊销吗
正式开业之前发生的费用全部可纳入“长期待摊费用-筹建费”,从开业当月起分五年分摊,这个是税法要求的做法。而会计要求的做法为在开业当月全部纳入当期管理费用。
开办费的会计核算是每个新办企业的主管会计都会遇到的麻烦问题,虽然开办费的核算并不复杂,但是由于国家对于开办费的规定比较少,对不少参加工作不久的会计人员来说,开办费的确是他们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一)开办费会计核算的文件依据
规范开办费会计核算的文件是比较少的,主要是依据以下两个文件:
1, 1957年商业部颁布的《关于新成立的公司在开办期间开办费用的规定》
2, 1995年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筹建期财政财务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财工字〔1995〕223号)
上述两个文件中,商业部在57年颁布的文件从法律意义上说已经作废,但是该文件的精神和一些做法在我国会计实践工作中一直沿用至今。本文主要以95年财政部颁布的这个文件为依据。
(二)企业开办期的时间范围
对开办期的起止时间目前存在不少误解,最常见的就是认为“开办期是指从企业被批准筹建之日起至开业之日,即企业取得营业执照上标明的设立日期止。”其主要依据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新办企业所得税优惠执行口径的批复》(国税函〔2003〕1239号)。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国家税务总局97年颁布《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7]191号)文件规定“对新办企业、单位开业之日有多种提法,为便于各地具体执行和掌握,对新办企业、单位开业之日的执行口径,统一为纳税人从生产经营之日起开始计算。生产经营之日,是指从纳税人开始从事生产经营的当天算起,包括试营业。”很明显03年的文件和97年的文件差异很大,97年规定“从生产经营之日起开始计算”开办期,03年改为“企业取得营业执照上标明的设立日期”,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经济情况差异很大,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判断那天才是“生产经营之日”,为了防止企业骗取优惠政策,税务总局不得不采取使用营业执照这个易于掌握的标准,而且由于这些优惠政策是针对第三产业的企业,相对于工业企业来说,这些第三产业的企业开办期较短,这样规定对其影响基本不大。但是如果是工艺复杂的工业企业或者大型商业企业,以营业执照为标准就不合适了。即使一般的工业企业,盖造厂房也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何况还要安装设备等其他的准备时间,所以以营业执照作为开办期的截止日期是不妥的。同时税务总局的上述文件只是对一个优惠政策的界定,不能随意扩大到开办费的计算上来。因此,05年8月税务总局颁布了关于印发《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5]129号)对《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新办企业所得税优惠执行口径的批复》(国税函〔2003〕1239号)文件的规定进行了修证,国税发[2005]129号规定“规定新办企业减免税执行起始时间的生产经营之日是指纳税人取得第一笔收入之日。”
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筹建期财政财务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规定“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自签订合同之日至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为止期间,外资企业自我国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之日起到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为止期间为筹建期。”这个规定基本与05年税务总局的规定是一致的,但是不同企业需要进行具体的职业判断。例如一般的商贸企业和服务性行业可以正式开业纳客的当天作为开办期结束,工业企业可以第一次投料试生产作为开办期的结束。
(三)开办费的开支范围
一、开办费的具体内容
1,筹建人员开支的费用
(1)筹建人员的工资费用:具体包括筹建人员的工资奖金等工资性支出,以及各种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在筹建期间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也包括在这个项目里。
(2)差旅费:筹建人员从事筹办业务发生的市内交通费和外地差旅费。
(3)董事会费:指筹建期间董事会及其成员为执行董事会的职能而开支的费用,包括董事会开会和工作期间董事会成员和有关工作人员的差旅费、住宿费、伙食费以及有关的必要开支。
2,企业登记的费用:主要包括工商登记费、验资费、国地税税务登记费、代码证办理费、财政登记费、公证费等。
3,筹措资本的费用:主要是指筹资支付的手续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汇兑损益和利息等。
4,人员培训费:主要有以下二种情况
(1)选派一些职工在筹建期间外出进修学习的费用。
(2)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的劳务费及相关费用费用。
5,企业资产的摊销、报废和毁损
6,其他费用
(1)筹建期间发生的办公费、广告费、交际应酬费。
(2)印花税
(3)经投资人确认由企业负担的进行可行性研究所发生的费用
(4)其他与筹建有关的费用,例如调查费、通讯费以及庆典礼品费等支出。
二、不列入开办费范围的支出
1,取得各项资产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购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是支付的运输费、安装费、保险费和购建时发生的相关人工费用,这些费用应该资本化,记入资产原值。
2,规定应由投资各方负担的费用。投资各方负担的费用主要是指投资者还未最终决定投资,合作的投资者双方未签署投资协议(如是准备投资独资企业的,投资方企业权力机构(一般是董事会)未做出正式投资决定)前发生的研讨是否投资所发生的费用。如投资各方为筹建企业进行了调查、商务发生的差旅费、咨询费、招待费等支出。我国政府还规定,中外合资进行谈判时,要求外商洽谈业务所发生的招待费用不得列作企业开办费,由提出邀请的企业负担。
3,为培训职工而购建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支出不得列作开办费。
4,投资方因投入资本自行筹措款项所支付的利息,计入开办费,应由出资方自行负担。
5,以外币现金存入银行而支付的手续费,该费用应由投资者负担。
(三)开办费的会计处理
根据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开办费应记入“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科目,在企业开始经营后一次性摊销记入当期的管理费用。
企业进行开办费核算时应注意在开办费科目下要设置详细的三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例如可设置“工资”、“福利费”、“办公费”、“招待费”等等,同时每月应按明细科目编制开办费报表以利于企业进行财务管理。
(四)开办费的税务处理
和会计处理不一致的是,按税法规定开办费应在企业开始经营后按5年摊销记入管理费用,因此需要每年作纳税调整。例如某企业开办费是100万,按企业会计制度在01年一次性记入费用,那么01年该企业需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0-20万=80万。
另外要注意记入开办费的工资不需要按计税工资调整,招待费之类也没有扣除比例的限制,这一点和企业正常经营期间的所得税纳税调整是不一样的。